本發(fā)明涉及標簽貼合設備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貼標機的齒輪合標機構。
背景技術:
在需要給線體貼上標簽時,需要使用合標機,該合標機通過同時驅動兩塊合標板進行貼合,使得標簽包覆貼合在線體的外側,其中采用聯動桿驅動兩塊合標板繞自身的一端轉動后而貼合,這種貼合方式會使得合標板的中心在貼合過程有移動,因此線體也要跟著一起移動,移速需要一致,否則貼合會有偏移,穩(wěn)定性能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貼標機的齒輪合標機構,通過第一貼合齒輪與第一弧形凹槽的配合和第二貼合齒輪與第二弧形凹槽的配合驅動第一貼合板與第二貼合板將標簽貼合,提高了貼合的可靠性。
為達此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貼標機的齒輪合標機構,包括固定塊、第一弧形凹槽、第二弧形凹槽、第一驅動齒輪、第二驅動齒輪、第一貼合齒輪和第二貼合齒輪,所述第一弧形凹槽設置在所述固定塊的第一連接面,所述第二弧形凹槽設置在所述固定塊的第二連接面,所述第一連接面與所述第二連接面平行,所述第一弧形凹槽的軸心線與所述第二弧形凹槽的軸心線共線,所述第一貼合齒輪與所述第一弧形凹槽滑動連接,所述第二貼合齒輪與所述第二弧形凹槽滑動連接,所述第一貼合齒輪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貼合板,所述第二貼合齒輪的一端固定有第二貼合板,所述第一貼合板與所述第二貼合板選擇性貼合,所述第一貼合齒輪與所述第一驅動齒輪傳動連接,所述第二貼合齒輪與所述第二驅動齒輪傳動連接,所述第一驅動齒輪與所述第二驅動齒輪鍵連接。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貼合齒輪遠離所述固定塊的一側上設置有第一連接塊,所述第一貼合板與所述第一貼合齒輪通過所述第一連接塊固定連接;
所述第二貼合齒輪遠離所述固定塊的一側上設置有第二連接塊,所述第二貼合板與所述第二貼合齒輪通過所述第二連接塊固定連接。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貼合齒輪與所述第一驅動齒輪之間連接有奇數個傳動輪,所述第二貼合齒輪與所述第二驅動齒輪之間連接有偶數個傳動輪。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貼合板遠離所述固定塊的一側開設有若干個第一吸孔,所述第一貼合板的側面開設有連接外部吸氣裝置的第一吸氣接頭,所述第一吸孔與所述第一吸氣接頭相通;
所述第二貼合板遠離所述固定塊的一側開設有若干個第二吸孔,所述第二貼合板的側面開設有連接外部吸氣裝置的第二吸氣接頭,所述第二吸孔與所述第二吸氣接頭相通。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固定塊靠近所述第一貼合板的一側設置有導向槽,所述第一貼合板靠近所述固定塊的一側與所述第二貼合板靠近所述固定塊的一側均設置有導向塊,所述導向塊與所述導向槽滑動連接。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貼合板靠近所述第二貼合板的一側與所述第二貼合板靠近所述第一貼合板的一側均設置有用于放置線體的物料槽。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還包括齒條,所述固定塊的側面上固定有滑軌,所述齒條靠近所述固定塊的一側設置有滑塊,所述滑塊上設置有滑槽,所述滑軌與所述滑槽滑動連接,所述齒條與所述第一驅動齒輪傳動連接。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固定塊的一側還設置有推動氣缸,所述推動氣缸的固定端與所述固定塊固定連接,所述推動氣缸的活動端與所述齒條固定連接。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提供一種貼標機的齒輪合標機構,通過第一貼合齒輪與第一弧形凹槽的配合和第二貼合齒輪與第二弧形凹槽的配合驅動第一貼合板與第二貼合板將標簽貼合,提高了貼合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下面根據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實施例一所述的一種貼標機的齒輪合標機構的第一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一所述的一種貼標機的齒輪合標機構的第二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一所述的一種貼標機的齒輪合標機構的第三結構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一所述的一種貼標機的齒輪合標機構的第四結構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一所述的一種貼標機的齒輪合標機構的第五結構示意圖。
圖1至圖5中:
1、固定塊;2、第一弧形凹槽;3、第一驅動齒輪;4、第二驅動齒輪;5、第一貼合齒輪;6、第二貼合齒輪;7、線體;8、第一連接塊;9、傳動輪;10、第一吸孔;11、第一吸氣接頭;12、導向槽;13、導向塊;14、物料槽;15、標簽;16、齒條;17、滑塊;18、滑軌;19、推動氣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
實施例一:
如圖1~5所示,于本實施例中,一種貼標機的齒輪合標機構,包括固定塊1、第一弧形凹槽2、第二弧形凹槽、第一驅動齒輪3、第二驅動齒輪4、第一貼合齒輪5和第二貼合齒輪6,所述第一弧形凹槽2設置在所述固定塊1的第一連接面,所述第二弧形凹槽設置在所述固定塊1的第二連接面,所述第一連接面與所述第二連接面平行,所述第一弧形凹槽2的軸心線與所述第二弧形凹槽的軸心線共線,所述第一貼合齒輪5與所述第一弧形凹槽2滑動連接,所述第二貼合齒輪6與所述第二弧形凹槽滑動連接,所述第一貼合齒輪5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貼合板,所述第二貼合齒輪6的一端固定有第二貼合板,所述第一貼合板與所述第二貼合板選擇性貼合,所述第一貼合齒輪5與所述第一驅動齒輪3傳動連接,所述第二貼合齒輪6與所述第二驅動齒輪4傳動連接,所述第一驅動齒輪3與所述第二驅動齒輪4鍵連接。所述第一驅動齒輪3驅動所述第一貼合齒輪5經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2轉動,帶動所述第一貼合板轉動,所述第二驅動齒輪4驅動所述第二貼合齒輪6經過所述第二弧形凹槽轉動,帶動所述第二貼合板轉動,使得設置在所述第一貼合板與所述第二貼合板上的標簽15貼合包覆在線體7的外表面上。
于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貼合齒輪5遠離所述固定塊1的一側上設置有第一連接塊8,所述第一貼合板與所述第一貼合齒輪5通過所述第一連接塊8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貼合齒輪6遠離所述固定塊1的一側上設置有第二連接塊,所述第二貼合板與所述第二貼合齒輪6通過所述第二連接塊固定連接。通過所述第一連接塊8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貼合板和所述第一貼合齒輪5,以及所述第二連接塊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貼合板和所述第二貼合齒輪6,可以得到有效的固定。
于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貼合齒輪5與所述第一驅動齒輪3之間連接有一個傳動輪9,所述第二貼合齒輪6與所述第二驅動齒輪4之間連接有兩個傳動輪9。所述第二貼合齒輪6與所述第二驅動齒輪4之間的傳動輪9的數量比所述第一貼合齒輪5與所述第一驅動齒輪3之間的傳動輪9的數量多一個,導致所述第一驅動齒輪3與所述第二驅動齒輪4轉向相同而所述第一貼合齒輪5與所述第二貼合齒輪6的轉向相反,得到所述第一貼合板與所述第二貼合板貼合。
于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貼合板遠離所述固定塊1的一側開設有若干個第一吸孔10,所述第一貼合板的側面開設有連接外部吸氣裝置的第一吸氣接頭11,所述第一吸孔10與所述第一吸氣接頭11相通;所述第二貼合板遠離所述固定塊1的一側開設有若干個第二吸孔,所述第二貼合板的側面開設有連接外部吸氣裝置的第二吸氣接頭,所述第二吸孔與所述第二吸氣接頭相通。利用外部吸氣裝置的吸氣,使得代貼標簽15固定在所述第一貼合板與所述第二貼合板上,待貼合后再松開。
于本實施例中,所述固定塊1靠近所述第一貼合板的一側設置有導向槽12,所述第一貼合板靠近所述固定塊1的一側與所述第二貼合板靠近所述固定塊1的一側均設置有導向塊13,所述導向塊13與所述導向槽12滑動連接。防止在貼合過程中,所述第一貼合板與所述第二貼合板運動軌道的偏移導致貼合效果差,增設所述導向塊13和所述導向槽12限制了所述第一貼合板與所述第二貼合板的位置,使得貼合效果好。
于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貼合板靠近所述第二貼合板的一側與所述第二貼合板靠近所述第一貼合板的一側均設置有用于放置線體7的物料槽14。在貼合過程中,所述第一貼合板與所述第二貼合板貼合時候的線體7安置在所述物料槽14內,不會被夾壞。
于本實施例中,還包括齒條16,所述固定塊1的側面上固定有滑軌18,所述齒條16靠近所述固定塊1的一側設置有滑塊17,所述滑塊17上設置有滑槽,所述滑軌18與所述滑槽滑動連接,所述齒條16與所述第一驅動齒輪3傳動連接。
于本實施例中,所述固定塊1的一側還設置有推動氣缸19,所述推動氣缸19的固定端與所述固定塊1固定連接,所述推動氣缸19的活動端與所述齒條16固定連接。采用所述推動氣缸19推動所述齒條16來帶動所述第一驅動齒輪3的轉動,進而帶動所述第二驅動齒輪4的轉動,一個驅動來源驅動兩端的驅動齒輪轉動,能夠保證貼合的穩(wěn)定性。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在于:
于本實施例中,于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貼合齒輪5與所述第一驅動齒輪3之間連接有三個傳動輪9,所述第二貼合齒輪6與所述第二驅動齒輪4之間連接有四個傳動輪9。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在于:
于本實施例中,于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貼合齒輪5與所述第一驅動齒輪3之間連接有十三個傳動輪9,所述第二貼合齒輪6與所述第二驅動齒輪4之間連接有十個傳動輪9。
需要聲明的是,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及所運用技術原理,在本發(fā)明所公開的技術范圍內,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所容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