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用于慣性導航和制導系統(tǒng)仿真試驗的一種三軸轉臺,具體涉及一種具有自穩(wěn)定和調節(jié)目標負載空間姿態(tài)的差動機構式三軸轉臺。
背景技術:
目前,大多的三軸轉臺本體機械系統(tǒng)由三個框架和機座兩大部分組成,主要為負載提供安裝基準和實現(xiàn)滾動、俯仰、方位三軸系回轉運動,所以它能夠在地面上真實的模擬飛行器、導彈等的各種飛行姿態(tài),對其元件和系統(tǒng)進行測試,避免了進行昂貴的實物試驗,通過模擬可以對其過程進行預測和重復,為實物的研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就其機械結構來看大多數(shù)采用實軸串聯(lián)構型,每個軸系配上獨立的驅動單元,從而實現(xiàn)目標負載的空間姿態(tài)調節(jié)。例如授權公告號為CN 103606737 B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三軸轉臺,通過下方位轉盤、上方位轉盤、俯仰軸及各自的連接傳動結構,可實現(xiàn)三軸方向的姿態(tài)變換。再比如專利號為201220751996.6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電動三軸轉臺,其底座通過導電滑環(huán)與旋轉架相連,旋轉架上設有轉臺模塊,可實現(xiàn)自由調整角度,定位精度高。但是,這類轉臺存在普遍的問題是結構不夠緊湊,每個軸系都必須附加一套驅動單元,這勢必會增大該軸系的空間尺寸和質量,阻礙轉臺性能的提升,尤其是所用的減速器尺寸較大時如蝸輪蝸桿減速器,這一問題就會更加突出。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現(xiàn)有轉臺的單個轉軸單元質量尺寸大,結構不緊湊的不足,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其轉臺滾動軸系和方位軸系的質量和尺寸相對較小,結構相對緊湊的差動機構式三軸轉臺。
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差動機構式三軸轉臺,包括機座、俯仰部件組,所述機座為負載提供安裝基準,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差動機構部件組,所述差動機構部件組與俯仰部件組配合形成用于實現(xiàn)目標負載的俯仰、滾動、方位轉動的俯仰軸、滾動軸、方位軸三個轉動軸系;初始狀態(tài)時,所述的三個轉動軸系的軸線相互垂直,俯仰軸軸線與滾動軸軸線位于水平面,方位軸軸線位于豎直面;工作過程中,俯仰軸軸線和滾動軸軸線始終垂直,方位軸軸線和滾動軸軸線始終垂直;所述俯仰軸采用獨立的驅動單元實現(xiàn)上臺面的俯仰轉動;所述滾動軸和方位軸通過差動機構實現(xiàn)上臺面的滾動和方位轉動,所述差動機構包括差動錐齒輪一、二、三,所述差動齒輪一、三水平對置安裝,所述差動錐齒輪二與差動錐齒輪一、三分別嚙合,差動錐齒輪一、三的軸線在水平方向重合,差動錐齒輪二的軸線垂直于差動錐齒輪一、三的公共軸線,共軸線的差動錐齒輪一、三分別與對稱布置的驅動馬達傳動連接實現(xiàn)差動錐齒輪一、三的復合運動,從而帶動差動錐齒輪二完成兩個自由度運動,所述差動錐齒輪二與上臺面連接。
作為優(yōu)選,本發(fā)明所述差動機構的差動錐齒輪一、三用花鍵分別連接在差動驅動軸一、二上,其轉動支撐和驅動由所述俯仰部件組提供,所述差動機構的差動錐齒輪二用花鍵與差動輸出軸一端連接,所述差動輸出軸通過差動套杯、差動角接觸軸承、差動套杯端蓋連接在差動主力板上,構成轉動支撐的可動連接,差動輸出軸另一端用花鍵與差動聯(lián)軸件連接,所述上臺面用螺栓固定在差動聯(lián)軸件上,所述差動部件組左端通過差動轉臺軸承一、差動隔套一與俯仰機架連接,構成繞滾動軸的轉動支撐的動連接,所述差動部件組右端通過差動轉臺軸承二、差動隔套二與俯仰機架連接,構成繞滾動軸的轉動支撐的動連接,當差動錐齒輪一與差動錐齒輪三同速反向旋轉時,上臺面繞方位軸作方位轉動;當差動錐齒輪一與差動錐齒輪三同速同向旋轉時,上臺面繞滾動軸作滾轉運動,正常工作時,需要差動錐齒輪一、三作復合運動來實現(xiàn)滾動軸和方位軸的復合運動。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差動機構可以實現(xiàn)遠距離傳動,驅動馬達采用對稱布置,這樣驅動馬達安裝在滾動軸和方位軸的末端,使?jié)L動軸和方位軸的質量和尺寸都會大幅度減小,從而使轉臺結構緊湊,動態(tài)性能提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整體效果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主視圖。
圖3為圖2的A-A剖視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右視圖。
圖5為圖4的B-B剖視圖。
圖6為本發(fā)明的差動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中:1-俯仰防護罩一,2-吊環(huán),3-上臺面,4-俯仰機架,5-俯仰防護罩二,6-機座架,7-機座伺服電機,8-機座防護罩,9-機座蝸輪蝸桿減速器,10-機座深溝球軸承,11-機座減速器輸出軸,12-機座小齒輪,13-機座偏心套,14-機座扇形齒輪,15-機座驅動軸端蓋,16-機座驅動軸,17-機座驅動軸軸承,18-機座限位塊,19-俯仰漲緊套一,20-俯仰限位塊,21-俯仰漲緊套二,22-機座從動軸,23-機座從動軸軸承,24-機座從動軸端蓋,25-配重塊,26-機座裝配孔端蓋,27-俯仰小齒輪一,28-俯仰深溝球軸承,29-俯仰減速器輸出軸一,30-俯仰大齒輪一,31-俯仰蝸輪蝸桿減速器一,32-俯仰偏心套一,33-俯仰伺服電機一,34-俯仰角接觸軸承一,35-俯仰套杯一,36-俯仰套杯二,37-俯仰角接觸軸承二,38-俯仰套杯二端蓋,39-俯仰伺服電機二,40-俯仰偏心套二,41-俯仰蝸輪蝸桿減速器二,42-俯仰大齒輪二,43-俯仰減速器輸出軸二,44-俯仰深溝球軸承二,45-俯仰小齒輪二,46-差動錐齒輪一,47-差動主力板,48-差動轉臺軸承一,49-差動隔套一,50-差動錐齒輪二,51-差動輸出軸,52-差動套杯,53-差動角接觸軸承,54-差動套杯端蓋,55-差動轉臺軸承三,56-差動聯(lián)軸件,57-差動輔助力板,58-差動轉臺軸承二,59-差動隔套二,60-差動驅動軸二,61-差動錐齒輪鎖緊螺母,62-差動錐齒輪三,63-差動驅動軸一,64-差動封蓋,I-俯仰軸,Ⅱ-滾動軸,Ⅲ-方位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
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差動機構式三軸轉臺由三大部分組成,包括機座、俯仰部件組和差動部件組;由機座、俯仰部件組和差動部件組形成俯仰軸Ⅰ、滾動軸Ⅱ、方位軸Ⅲ三個轉動軸系,參見圖1;三個轉動軸系用來實現(xiàn)目標負載的俯仰、滾動、方位轉動,機座為負載提供一個安裝基準。如圖2、圖3所示,俯仰機架4與機座之間一端通過俯仰漲緊套一19與機座驅動軸16固連,另一端通過俯仰漲緊套二21與機座從動軸22固連,構成繞俯仰軸Ⅰ轉動支撐的動連接。另一方面,機座上的機座小齒輪12驅動固連在機座驅動軸16上的機座扇形齒輪14帶動機座驅動軸16轉動,從而實現(xiàn)俯仰機架4的±20度范圍的俯仰運動。滾動和方位轉動的實現(xiàn)方式,如圖5、圖6所示,這兩個運動的實現(xiàn)用到了一個差動機構,該差動機構由差動錐齒輪一46、差動錐齒輪二50、差動錐齒輪三62構成,其中差動錐齒輪二50與上臺面3固接并與差動錐齒輪一46和差動錐齒輪三62嚙合,而差動錐齒輪一46、差動錐齒輪三62通過傳動系統(tǒng)與兩個驅動馬達相連,形成差動機構。如圖6所示,差動部件組左端通過差動轉臺軸承一48、差動隔套一49與俯仰機架4連接,構成繞滾動軸Ⅱ的轉動支撐的動連接,同理差動部件組右端通過差動轉臺軸承二58、差動隔套二59與俯仰機架4連接,構成繞滾動軸Ⅱ的轉動支撐的動連接。當差動錐齒輪一46與差動錐齒輪三62同速反向旋轉時,上臺面3繞方位軸Ⅲ作方位轉動;當差動錐齒輪一46與差動錐齒輪三62同速同向旋轉時上臺面3繞滾動軸Ⅱ作滾轉運動。正常工作時,滾動軸Ⅱ和方位軸Ⅲ的運動都是上述兩種運動的組合。通過此差動機構,上臺面3能實現(xiàn)±20度范圍的滾動和±135度范圍的方位轉動。
如圖2、圖3所示,機座伺服電機7與機座蝸輪蝸桿減速器9以串聯(lián)的方式固連,機座小齒輪12裝在機座蝸輪蝸桿減速器9輸出端,機座蝸輪蝸桿減速器9用機座偏心套13固連在機座架6上,通過轉動機座偏心套13的轉角來調節(jié)機座小齒輪12和機座扇形齒輪14的中心距,從而消除圓柱齒輪嚙合的齒側間隙。機座驅動軸16用機座驅動軸軸承17和機座驅動軸端蓋15連接在機座架6上,并與機座扇形齒輪14通過花鍵固連,與俯仰機架4通過俯仰漲緊套一19固連。機座從動軸22以機座從動軸軸承23和機座從動軸端蓋24連接在機座架6上,并與俯仰機架4通過俯仰漲緊套二21固連。動力從機座伺服電機7輸出,經(jīng)過機座蝸輪蝸桿減速器9、機座減速器輸出軸11、機座小齒輪12傳遞到機座扇形齒輪14,從而機座驅動軸16可以帶動俯仰機架4實現(xiàn)俯仰運動。
如圖4、圖5所示,俯仰部件組由俯仰防護罩一1,俯仰機架4,俯仰防護罩二5,俯仰漲緊套一19,俯仰限位塊20,俯仰漲緊套二21,俯仰小齒輪一27,俯仰深溝球軸承28,俯仰減速器輸出軸一29,俯仰大齒輪一30,俯仰蝸輪蝸桿減速器一31,俯仰偏心套一32,俯仰伺服電機一33,俯仰角接觸軸承一34,俯仰套杯一35,俯仰套杯二36,俯仰角接觸軸承二37,俯仰套杯二端蓋38,俯仰伺服電機二39,俯仰偏心套二40,俯仰蝸輪蝸桿減速器二41,俯仰大齒輪二42,俯仰減速器輸出軸二43,俯仰深溝球軸承二44,俯仰小齒輪二45組成。如圖5右端所示,俯仰伺服電機二39與俯仰蝸輪蝸桿減速器二41以串聯(lián)的方式固連,俯仰小齒輪二45裝在俯仰蝸輪蝸桿減速器二41輸出端,俯仰蝸輪蝸桿減速器二41用俯仰偏心套二40固連在俯仰機架4上,通過轉動俯仰偏心套二40的轉角來調節(jié)俯仰小齒輪二45與俯仰大齒輪二42的中心距,從而消除圓柱齒輪嚙合的齒側間隙。俯仰套杯二36,俯仰角接觸軸承二37,俯仰套杯二端蓋38與差動驅動軸二60構成轉動支撐的動連接,俯仰大齒輪二42用花鍵固連在差動驅動軸二60上。動力從俯仰伺服電機二39輸出,經(jīng)過俯仰蝸輪蝸桿減速器二41、俯仰減速器輸出軸二43通過俯仰小齒輪二45驅動俯仰大齒輪二42,從而驅動差動錐齒輪三62轉動。同理,如圖5左端所示,俯仰伺服電機一33與俯仰蝸輪蝸桿減速器一31以串聯(lián)的方式固連,俯仰小齒輪一27裝在俯仰蝸輪蝸桿減速器一31輸出端,俯仰蝸輪蝸桿減速器一31用俯仰偏心套一32固連在俯仰機架4上,通過轉動俯仰偏心套一32的轉角來調節(jié)俯仰小齒輪一27與俯仰大齒輪一30的中心距,從而消除圓柱齒輪嚙合的齒側間隙。俯仰套杯一35,俯仰角接觸軸承一34,與差動驅動軸一63構成轉動支撐的動連接,俯仰大齒輪一30用花鍵固連在差動驅動軸一63上。動力從俯仰伺服電機一33輸出,經(jīng)過俯仰蝸輪蝸桿減速器一31、俯仰減速器輸出軸一29通過俯仰小齒輪一27驅動仰大齒輪一30,從而驅動差動錐齒輪一46轉動。
如圖5、圖6所示,所述的差動部件組由上臺面3,差動錐齒輪一46,差動主力板47,差動轉臺軸承一48,差動隔套一49,差動錐齒輪二50,差動輸出軸51,差動套杯52,差動角接觸軸承53,差動套杯端蓋54,差動轉臺軸承三55,差動聯(lián)軸件56,差動輔助力板57,差動轉臺軸承二58,差動隔套二59,差動驅動軸二60,差動錐齒輪鎖緊螺母61,差動錐齒輪三62,差動驅動軸一63,差動封蓋64組成。差動錐齒輪一46、差動錐齒輪三62軸線重合水平布置,用花鍵分別連接在差動驅動軸一63、差動驅動軸二60上,并用差動錐齒輪鎖緊螺母61鎖緊,其轉動支撐和驅動由俯仰軸Ⅰ部件組提供。差動錐齒輪二50軸線與差動錐齒輪一46和差動錐齒輪三62軸線垂直,并用花鍵和差動錐齒輪鎖緊螺母61與差動輸出軸51一端連接。差動輸出軸51以差動套杯52、差動角接觸軸承53、差動套杯端蓋54連接在差動主力板47,構成轉動支撐的可動連接。差動輸出軸51另一端以花鍵和差動聯(lián)軸件56連接,上臺面3用螺栓固定在差動聯(lián)軸件56上,從而差動錐齒輪二50的轉動可以帶動上臺面3的運動。差動部件組繞滾動軸Ⅱ的轉動支撐由左端的差動轉臺軸承一48和差動隔套一49,右端的差動轉臺軸承二58和差動隔套二59與俯仰機架4分別組成的可動連接提供。上臺面繞方位軸Ⅲ的轉動支撐由連接在差動聯(lián)軸件56與差動主力板47之間的差動轉臺軸承三55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