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防脫裝置,該防脫裝置用于防止發(fā)生如下情況,即螺紋結合于螺栓的緊固螺母因振動等而松動進而自螺栓脫落。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作為防止緊固于螺栓的螺母發(fā)生松動從而防止螺母脫落的構件,大多提案有這樣的構件:利用缺口形成非連續(xù)的環(huán),并在內周具有內螺紋(專利文獻1)。這樣的螺母防松環(huán)利用其自身所具有的彈性,將其內周的內螺紋按壓于螺栓的外螺紋,由此,能夠增大在內螺紋與外螺紋之間作用的摩擦力,從而謀求防松所帶來的防脫效果。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55-115613號公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
針對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的該螺母防松環(huán)而言,其彈性力的大小是有限度的,無法獲得充分的防松效果,而且,存在這樣的問題:該螺母防松環(huán)可能與通常的螺母一樣發(fā)生松動進而自螺栓脫落,因此無法獲得防止螺母脫落的防脫效果,此外,還存在安裝防松環(huán)比較花費工夫等問題。
本發(fā)明是考慮以上問題后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緊固螺母的防脫裝置,針對該緊固螺母的防脫裝置而言,其螺旋彈簧能夠容易地螺紋結合于螺栓,該緊固螺母的防脫裝置能夠可靠地防止緊固螺母因長期受到振動、 外力等的作用而發(fā)生松動進而脫落,而且,用于防止脫離而進行的加工較少,制作較為容易。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為了解決所述問題,并且達到目的,本發(fā)明構成為如下這樣。
技術方案1所述的發(fā)明是一種緊固螺母的防脫裝置,該緊固螺母的防脫裝置是安裝在螺栓上的限制構件,用于防止因振動而松動的螺母發(fā)生脫落,其特征在于,該限制構件包括筒體和螺旋彈簧,該筒體呈多邊形形狀且在中央具有螺栓貫通孔,該螺旋彈簧被收納在所述螺栓貫通孔內,所述螺旋彈簧包括螺旋部、固定端部以及自由端部,該螺旋部與所述螺栓的外螺紋的螺距相匹配,該固定端部是通過所述螺旋彈簧的一端自所述螺旋部的外周向外側延伸出來且被設于所述筒體的卡定部支承而構成的,該自由端部是通過所述螺旋彈簧的另一端自形成于所述筒體的一端面上的開口伸向外側而構成的。
根據(jù)技術方案1所述的緊固螺母的防脫裝置,技術方案2所述的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多邊形形狀的所述筒體的一端面且是在所述螺栓貫通孔的外周設有環(huán)狀槽,在該環(huán)狀槽中嵌入螺旋彈簧的一端作為固定端部,該螺旋彈簧的一端自所述螺旋部的外周向外側延伸出來,且該螺旋彈簧的一端被彎曲成伸出到所述螺旋部的徑向外側。
根據(jù)技術方案1所述的緊固螺母的防脫裝置,技術方案3所述的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多邊形形狀的所述筒體的角部設有與所述螺栓貫通孔平行的縱槽,在該縱槽中嵌入螺旋彈簧的一端作為固定端部,該螺旋彈簧的一端自所述螺旋部的外周向外側延伸出來,且該螺旋彈簧的一端與所述螺旋部的軸線方向平行地朝向該螺旋彈簧的另一端彎折。
根據(jù)技術方案1所述的緊固螺母的防脫裝置,技術方案4所述的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多邊形形狀的所述筒體的軸線方向上設有與所述螺栓貫通孔平行的縱孔,在該縱孔中插入螺旋彈簧的一端作為固定端部,該螺旋彈簧的一端 自所述螺旋部的外周向外側延伸出來,且該螺旋彈簧的一端與所述螺旋部的軸線方向平行地朝向該螺旋彈簧的另一端彎折。
發(fā)明的效果
采用所述結構,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效果。
根據(jù)技術方案1所述的發(fā)明,是一種緊固螺母的防脫裝置,該緊固螺母的防脫裝置是安裝在螺栓上的限制構件,用于防止因振動而松動的螺母發(fā)生脫落,其中,該限制構件包括筒體和螺旋彈簧,該筒體呈多邊形形狀且在中央具有螺栓貫通孔,該螺旋彈簧被收納在所述螺栓貫通孔內,所述螺旋彈簧包括螺旋部、固定端部以及自由端部,該螺旋部與所述螺栓的外螺紋的螺距相匹配,該固定端部是通過所述螺旋彈簧的一端自所述螺旋部的外周向外側延伸出來且被設于所述筒體的卡定部支承而構成的,該自由端部是通過所述螺旋彈簧的另一端自形成于所述筒體的一端面上的開口伸向外側而構成的,因此,能夠可靠地阻止螺紋結合于所述螺栓的所述緊固螺母因所述螺栓的振動等而發(fā)生脫落,而且,能夠容易地將要安裝于所述螺栓的所述限制構件螺紋結合于所述螺栓的外螺紋。
根據(jù)技術方案2所述的發(fā)明,在多邊形形狀的所述筒體的一端面且是在所述螺栓貫通孔的外周設有環(huán)狀槽,在該環(huán)狀槽中嵌入螺旋彈簧的一端作為固定端部,該螺旋彈簧的一端自所述螺旋部的外周向外側延伸出來,且該螺旋彈簧的一端被彎曲成伸出到所述螺旋部的徑向外側,因此,能夠容易地將所述螺旋彈簧插入所述筒體的所述螺栓貫通孔而組裝于所述筒體,所述螺旋部10a的徑向彈簧力作用于所述螺旋彈簧的被彎曲成伸出到所述螺旋部的徑向外側的一端,從而使所述螺旋彈簧的一端與所述環(huán)狀槽的外周的緊密接觸得到加強。
根據(jù)技術方案3所述的發(fā)明,在多邊形形狀的所述筒體的角部設有與所述螺栓貫通孔平行的縱槽,在該縱槽中嵌入螺旋彈簧的一端作為固定端部, 該螺旋彈簧的一端自所述螺旋部的外周向外側延伸出來,且該螺旋彈簧的一端與所述螺旋部的軸線方向平行地朝向該螺旋彈簧的另一端彎折,因此,螺旋彈簧的與所述螺旋部10a的軸線方向平行地朝向另一側的所述端部10c側彎折的一端容易嵌入所述縱槽,所述縱槽設在筒體的角部,因此加工較容易,能夠削減制作成本。
根據(jù)技術方案4所述的發(fā)明,在多邊形形狀的所述筒體的軸線方向上設有與所述螺栓貫通孔平行的縱孔,在該縱孔中插入螺旋彈簧的一端作為固定端部,該螺旋彈簧的一端自所述螺旋部的外周向外側延伸出來,且該螺旋彈簧的一端與所述螺旋部的軸線方向平行地朝向該螺旋彈簧的另一端彎折,因此,所述固定端部能夠插入到與所述螺栓貫通孔平行的縱孔的全長范圍內,從而使對所述螺旋彈簧10的支承變得可靠。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剖視圖。
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俯視圖。
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緊固螺母的防脫裝置能相對于螺栓進行旋轉動作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
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剖視圖。
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俯視圖。
圖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剖視圖。
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4實施方式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說明本發(fā)明的緊固螺母的防脫裝置的實施方式。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是表示發(fā)明的最優(yōu)選方式,但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此。
根據(jù)圖1和圖3說明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方式。圖1表示實施了緊固螺母的防脫裝置的一個例子,附圖標記1所表示的是被緊固構件,該被緊固構件是通過對鋼板進行沖壓加工而形成的,包括一對托架。
通過將緊固螺母2螺紋結合于螺栓3,從而將所述被緊固構件1組裝起來。在所述螺栓3上安裝有限制構件4,該限制構件4用于防止所述緊固螺母2因振動等而發(fā)生松動進而脫落。
所述限制構件4包括筒體5和螺旋彈簧10,該筒體5設有供所述螺栓3貫穿的螺栓貫通孔6,該螺旋彈簧10被收納在所述螺栓貫通孔6內,所述限制構件4配置在所述緊固螺母2的端面。另外,將所述筒體5做成具有6個角部5a的六邊形形狀,但也可以將所述筒體5做成八邊形形狀,十二邊形形狀以及四邊形形狀等多邊形形狀。
所述螺旋彈簧10具有螺旋部10a、固定端部10b以及自由端部10c,該螺旋部10a與所述螺栓3的外螺紋3a的螺距相匹配,該固定端部10b為所述螺旋部10a的一端,該自由端部10c為所述螺旋部10a的另一端。
所述固定端部10b自所述螺旋部10a的外周向外側延伸而成,且所述固定端部10b支承于卡定部7,該卡定部7設于所述筒體5的一端面5b,所述自由端部10c自所述螺旋部10a的外周向外側延伸而成,且所述自由端部10c自設于所述筒體5的另一端面5c上的開口8,以不與所述筒體5接觸的狀態(tài)向外側突出。
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卡定部7包括形成于所述螺栓貫通孔6的外周的環(huán)狀槽71,在該環(huán)狀槽71中嵌入所述螺旋彈簧10的被彎曲成伸出到所述螺旋部10a的徑向外側的一端,形成為所述螺旋彈簧10的所述固定端部10b。
在所述筒體5的一端面5b設有缺口9,使該缺口9連通于所述螺栓貫通孔6和所述環(huán)狀槽71,從而供所述螺旋彈簧10的自所述螺旋部10a向外側延伸出來的線材通過。
所述限制構件4的安裝是以如下方式進行的:將緊固螺母2螺紋結合于貫穿所述被緊固構件1的所述螺栓3,之后,將被雙頭梅花扳手(日文:メガネレンチ)等治具(未圖示)保持住的所述筒體5外套在所述螺栓3上。
此時,若以克服彈簧力的方式操作所述螺旋彈簧10的所述自由端部10c,則所述固定端部10b會牢固地緊密接觸于所述環(huán)狀槽71的內周,所述螺旋彈簧10的所述螺旋部10a以所述固定端部10b為支點發(fā)生擴徑,如圖3所示,在嵌于所述螺栓3的所述外螺紋3a的牙底處的所述螺旋部10a的線材和所述外螺紋3a的牙底之間產生間隙從而降低摩擦力,使得所述螺旋彈簧10被順暢地擰在所述螺栓3的所述外螺紋3a上,將所述筒體5外套于所述螺栓3直到所述螺母2的端面。
并且,若解除對所述螺旋彈簧10的所述自由端部10c的操作,則所述螺旋彈簧10的所述螺旋部10a在所述螺旋彈簧10的彈簧力的作用下朝向所述螺栓3的軸心方向發(fā)生縮徑,如圖1所示,與所述筒體5一同被擰入的所述螺旋彈簧10的所述螺旋部10a嵌入并緊密接觸于所述螺栓3的所述外螺紋3a的牙底,從而使所述筒體5不能旋轉,并且作用有自所述筒體5朝向所述緊固螺母2的端面的軸線方向上的力。
另一方面,在使所述筒體5自所述螺栓3脫離時,以克服彈簧力的方式操作所述螺旋彈簧10的所述自由端部10c,則所述螺旋彈簧10的所述螺旋部10a發(fā)生擴徑,如圖3所示,將所述螺旋部10a與所述螺栓3的所述外螺紋3a的牙底之間的緊密接觸解除,從而使得所述螺旋部10a與所述外螺紋3a的牙底之間的摩擦消失或者減弱,而容許所述筒體5自由地旋轉,因此,能夠在保護所述螺栓3的所述外螺紋3a的同時,容易地旋轉所述筒體5而使其自所述螺栓3脫離。
接著,根據(jù)圖4說明第2實施方式。對該實施方式中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來進行說明。
在該第2實施方式中,限制構件4與第1實施方式所說明的所述限制構件4相同地包括螺旋彈簧10和六邊形形狀的筒體5,在所述筒體5的角部5a設有與所述螺栓貫通孔6平行的縱槽72。
在所述縱槽72中嵌入所述螺旋彈簧10的一端作為所述螺旋彈簧的所述固定端部,所述螺旋彈簧10的該一端自所述螺旋彈簧10的所述螺旋部10a的外周向外側延伸出來,并與所述螺旋部10a的軸線方向平行地朝向所述螺旋彈簧10的另一端彎折。
由于設有所述縱槽72,因此所述螺旋彈簧10的一端容易嵌入,所述螺旋彈簧10的該一端與所述螺旋部10a的軸線方向平行地朝向所述螺旋彈簧10的另一端彎折,由于在所述筒體5的角部5a設置縱槽72,因此加工較為容易,能夠削減制作成本。
然后,根據(jù)圖6說明第3實施方式。對該實施方式中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來進行說明。
在該第3實施方式中,限制構件4與第1實施方式所說明的所述限制構件4相同地包括螺旋彈簧10和六邊形形狀的筒體5,在所述筒體5設有與所述螺栓貫通孔6平行的縱孔73。
在所述縱孔73中插入所述螺旋彈簧10的一端作為所述螺旋彈簧10的所述固定端部10b,所述螺旋彈簧10的該一端自所述螺旋彈簧10的所述螺旋部10a的外周向外側延伸出來,并與所述螺旋部10a的軸線方向平行地朝向所述螺旋彈簧10的另一端彎折。
所述螺旋彈簧10的一端的全長的整個部分插入到所述縱孔73中,所述螺旋彈簧10的該一端與所述螺旋彈簧10的所述螺旋部10a的軸線方向平行地朝向所述螺旋彈簧10的另一端彎折,因此能夠可靠地支承所述螺旋彈簧10。
然后,根據(jù)圖7說明第4實施方式。對該實施方式中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來進行說明。
在該第4實施方式中,限制構件4與第1實施方式所說明的所述限制構件4相同地包括螺旋彈簧10和六邊形形狀的筒體5,使所述螺旋彈簧10的螺旋部10a的軸向長度大于所述緊固螺母2的所述內螺紋2a的部分的軸向長度,并將由所述螺旋彈簧10作用的沿所述筒體5的軸線方向的力施加于所述緊固螺母2的端面。
像這樣,使所述螺旋彈簧10的所述螺旋部10a的軸向長度大于所述緊固螺母2的內螺紋部分的軸向長度,并且逆向旋轉并緊固所述緊固螺母2,從而能夠獲得利用雙螺母的原理實現(xiàn)防松的效果。
在按以上結構構成的螺母的防脫裝置中,所述限制構件4的所述螺旋彈簧10的所述螺旋部10a壓接于所述螺栓3的所述外螺紋3a,從而使得所述限制構件4的所述筒體5被安裝成不能旋轉,從而能夠利用所述限制構件4可靠地防止因所述螺栓3的振動而松動的所述緊固螺母2發(fā)生脫落,所述螺栓3的振動是由自所述被緊固構件1傳遞的振動所引起的。
另外,所述螺旋彈簧10的所述固定端部10b被所述筒體5的所述卡定部所保持,而且,所述螺旋彈簧10的所述自由端部10c自所述筒體5的所述開口8伸向外側,因此,若操作所述自由端部10c,則所述螺旋彈簧10的螺旋部10a能夠發(fā)生擴徑,從而能夠將所述筒體5順暢地螺紋結合于所述螺栓3。
此外,使所述螺旋彈簧10的所述自由端部10c自所述筒體5的所述開口8以不與所述筒體5接觸的狀態(tài)向外側突出,因此,不會發(fā)生如下情況,即所述螺旋彈簧10的另一側的所述自由端部10c受到傳遞到所述筒體5的振動的作用而導致螺旋彈簧10發(fā)生轉動,從而能夠可靠地防止所述筒體5的松動。
產業(yè)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螺母的防脫裝置,該螺母的防脫裝置能夠可靠地防止因螺栓的振動而發(fā)生了松動的螺母發(fā)生脫落,能夠容易安裝在螺栓上,而且該螺母的防脫裝置的制作也較為容易。
附圖標記說明
1 被緊固構件
2 緊固螺母
2a 內螺紋
3 螺栓
3a 外螺紋
4 限制構件
5 筒體
5a 角部
5b 筒體的一端面
5c 筒體的另一端面
6 螺栓貫通孔
7 卡定部
71 環(huán)狀槽
72 縱槽
73 縱孔
8 開口
9 缺口
10 螺旋彈簧
10a 螺旋部
10b 固定端部
10c 自由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