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撐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撐結構。該支撐結構包括一第一固定件以及一支撐件;該第一固定件固定于一電子裝置,并具有二第一樞接部;該支撐件具有二第一定位部,該二第一定位部分別樞接于該二第一樞接部,每一第一定位部為一角柱,并具有多個定位面,而每一樞接部具有一樞接面,該樞接面與該電子裝置的一表面相互平行,并與該些定位面的一者面對面接觸,以調整該支撐件與該電子裝置間的一角度。本實用新型的支撐結構具有多種角度可以選擇調整,并具有良好的支撐強度,以避免支撐結構在使用過程中輕易改變支撐件與電子裝置間的角度。
【專利說明】用于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撐結構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有關于一種支撐結構,其尤指一種用于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撐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網(wǎng)絡設備的普及以及網(wǎng)絡傳輸速度的提高,使得因特網(wǎng)的使用已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此外,為了充分利用網(wǎng)絡的功能,新一代的電子產品往往具備有網(wǎng)絡傳輸?shù)墓δ埽渲芯W(wǎng)絡電話(VoIP,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便是一種相當普遍的應用。
[0003]目前網(wǎng)絡電話本身具有簡單的支撐架,將支撐架打開可支撐網(wǎng)絡電話于桌面上,但其可能僅有一種支撐角度,但此支撐角度可能導致使用者無法容易地操作網(wǎng)絡電話,使用者必須改變姿勢操作網(wǎng)絡電話。而且網(wǎng)絡電話的支撐架的強度不夠,當使用者按壓網(wǎng)絡電話時,支撐架容易受到外力而歪斜,甚至無法支撐網(wǎng)絡電話于桌面上,為了提升支撐架支撐網(wǎng)絡電話的強度,在支撐架與網(wǎng)絡電話的連接部分設有復雜的固定結構,以固定支撐架與網(wǎng)絡電話間的角度,但使用者無法輕易地調整支撐架與網(wǎng)絡電話間的角度,因為必須先解除復雜的固定結構,導致使用者使用上的不便。另外,目前網(wǎng)絡電話的支撐架只能支撐網(wǎng)絡電話于桌面上,而無法直接掛設于墻面上,若欲使網(wǎng)絡電話掛設于墻面上,必須通過另一承載架以掛設置于墻面上,如此增加網(wǎng)絡電話的制造成本。
[0004]有鑒于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撐結構,其提供多種支撐角度,因支撐結構的結構簡單以容易地調整其支撐角度,并直接通過支撐結構可支撐電子裝置于一水平置放面或掛設于一垂直置放面,而無需增設組件,有效減少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為提供一種用于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撐結構,其可用于承載一電子裝置,并支撐電子裝置于一置放面,電子裝置相對于置放面的傾斜角度可調整支撐結構的支撐角度。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為提供一種用于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撐結構,其具有多種支撐角度,并具有良好的支撐強度。
[0007]為了達到上述所指稱的各目的與功效,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撐結構,該支撐結構包括:一第一固定件,該第一固定件固定于一電子裝置,并具有二第一樞接部;以及一支撐件,該支撐件具有二第一定位部,該二第一定位部分別樞接于該二第一樞接部,每一第一定位部為一角柱,并具有多個定位面,而每一樞接部具有一樞接面,該樞接面與該電子裝置的一表面相互平行,并與該些定位面的一者面對面接觸,以調整該支撐件與該電子裝置間的一角度。
[0008]本實用新型具有多種支撐角度可選擇,并利用簡單的結構達到容易調整支撐結構的支撐角度,也兼顧支撐結構的支撐強度,使支撐結構在使用時不容易受到外力而傾倒?!緦@綀D】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支撐結構的示意圖;
[0010]圖2A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支撐結構的組裝圖;
[0011]圖2B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支撐結構的A區(qū)域的放大圖;
[0012]圖3A至圖3D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支撐結構的使用狀態(tài)圖;
[0013]圖4A至圖4D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支撐結構的另一使用狀態(tài)圖;
[0014]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支撐結構的組裝圖;
[0015]圖6A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支撐結構的示意圖;
[0016]圖6B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支撐結構的B區(qū)域的放大圖;以及
[0017]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的支撐結構的示意圖。
[0018]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0019]I 支撐結構122第二定位部
[0020]10 第一固定件 123卡扣結構
[0021]100 第一固定本體 1231齒部
[0022]1001 第一表面` 1232表面
[0023]1002第二表面 14 第二固定件
[0024]101 第一固定部 141第二固定本體
[0025]102 第一樞接部 142第二樞接部
[0026]1020 第一開口1421 第二開口
[0027]1021樞接面143第一止擋部
[0028]12 支撐件144第二止擋部
[0029]120 支撐本體 2 電子裝置
[0030]121 第一定位部 21 表面
[0031]1211a第一定位面 H 垂直置放面
[0032]1211b第二定位面 V 水平置放面
[0033]1211c第三定位面 Al 角度
[0034]121 Id第四定位面 A2 傾斜角度
[0035]121 Ie第五定位面 D 間距
[0036]121 If第六定位面
【具體實施方式】
[0037]為使審查員對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所達到的功效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謹佐以各實施例及配合詳細的說明,說明如后:
[0038]公知用于支撐電子裝置(例如:網(wǎng)絡電話)的支撐結構可支撐一電子裝置于一水平置放面(例如:桌面)上,并通過調整支撐結構的支撐角度以可調整電子裝置相對于水平置放面的角度,進而調整使用者觀視或按壓電子裝置的角度。但公知支撐結構的支撐角度的選擇性少,且僅能支撐電子裝置于水平置放面上,無法讓電子裝置設置于一垂直置放面(例如:墻壁)上。此外,當使用者按壓電子裝置時,公知支撐結構的強度不佳,容易發(fā)生傾倒的問題,因此公知支撐結構設置復雜的固定結構(例如:卡鉤及卡槽)以增加其支撐強度,進而改善上述問題,但如此導致公知支撐結構無法輕易地改變其支撐角度,造成使用者使用上的不便。
[0039]有鑒于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撐結構,其具有多種支撐角度,支撐結構的結構簡單且其支撐角度容易被調整,同時具有良好的支撐強度,使支撐結構不容易在使用者操作電子裝置的過程中傾倒。
[0040]請參閱圖1、圖2A及圖2B,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支撐結構的示意圖、組裝圖及A區(qū)域的放大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撐結構1,支撐結構I包含一第一固定件10及一支撐件12。第一固定件10具有一第一固定本體100、二第一固定部101、二第一樞接部102,二第一固定部101分別與二第一樞接部102相鄰接,每一第一固定部101及與第一固定部101相鄰接的第一樞接部102分別設置于第一固定本體100的兩側,即第一固定本體100的每一側具有一第一固定部101及一第一樞接部102,其中二第一樞接部102從第一固定本體100的一第一表面1001凸出,并相互對應;同樣地,二第一固定部101從第二表面1002凸出,并相互對應。支撐件12具有一支撐本體120及二第一定位部121,二第一定位部121分別設置于支撐本體120的兩側,并相互對應,二第一定位部121分別組裝于二第一樞接部102,以完成支撐結構I的組裝。
[0041]其中,本實施例的支撐結構I的特征主要在于第一定位部121與第一樞接部102的結構,本實施例的第一樞接部102從第一固定本體100的第一表面1001凸出,并具有一第一開口 1020及一樞接面1021,樞接面1021鄰近第一開口 1020,并與第一固定本體100的第一表面1001相互平行。復參閱圖2B,本實施例的第一定位部121為一六角柱,并具有六個定位面,該些定位面為六角柱的側表面,六個定位面分別為第一定位面1211a、第二定位面1211b、第三定位面1211c、第四定位面1211d、第五定位面1211e及第六定位面1211f,第一定位面1211a與第四定位面1211d相互平行,第二定位面1211b與第五定位面1211e相互平行,第三定位面1211c與第六定位面1211f相互平行。支撐本體120從第一定位部121的中心往第一定位面1211a與第六定位面1211f之間穿過并延伸。當?shù)谝欢ㄎ徊?21組裝于第一樞接部102時,該些定位面的一者與樞接面1021面對面接觸,與樞接面1021接觸的定位面相互平行的定位面也與第一固定本體100的第一表面1001面對面接觸,如此第一定位部121受樞接面1021及第一固定本體100的第一表面1001夾持,而無法輕易地在第一樞接部102內轉動并改變支撐件12與第一固定件10間的角度,以使支撐結構I在使用過程中不容易受外力影響而轉動,本實施例的支撐結構I具有良好的支撐強度。
[0042]請一并參閱圖3A至圖3D,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支撐結構的使用狀態(tài)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支撐結構I在使用時,一電子裝置2設置于第一固定件10的二第一固定部101,使電子裝置2的一表面21鄰近于第一固定本體100的第二表面1002。欲使支撐件12的支撐本體120與電子裝置2的表面21間的角度為O度時,先使支撐件12的支撐本體120平行于電子裝置2的表面21,此時每一第一定位部121的第二定位面1211b及第五定位面1211e分別對應第一樞接部102的樞接面1021及第一固定本體100的第一表面1001,然后沿著電子裝置2的表面21平行移動,使二第一定位部121分別從對應的第一樞接部102的第一開口 1020進入,進而使二第一定位部121組裝于二第一樞接部102。
[0043]當二第一定位部121組裝于二第一樞接部102時,每一第二定位面1211b與對應的第一樞接部102的樞接面1021面對面接觸,與第二定位面1211b相互平行的第五定位面1211e與第一固定本體100的第一表面1001面對面接觸,使二第一定位部121固定于二第一樞接部102內,以固定支撐件12于第一固定件10上,即此時支撐件12無法任意翻轉或位移,如此使支撐結構I具有良好的支撐強度,也表示支撐結構I在使用時不會因使用者按壓電子裝置2而傾倒。此時電子裝置2如圖3D所示,其可通過支撐結構I設置于一垂直置放面H (例如:墻面)上。
[0044]再參閱圖4A至圖4D,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支撐結構的另一使用狀態(tài)圖;如圖所示,欲調整支撐件12的支撐本體120與電子裝置2的表面21間的角度,須先將支撐件12從第一固定件10卸下,并重新調整支撐本體120相對于電子裝置2的表面21的傾斜角度,再將已調整角度的支撐件12組裝于第一固定件10,以調整支撐件12的支撐本體120與電子裝置2的表面21間的角度。本實施例的支撐本體120與電子裝置2的表面21間的角度欲從O度調整為60度,所以使支撐本體120順時針旋轉60度,并使第一定位面1211a及第四定位面1211d分別對應第一樞接部102的樞接面1021及第一固定本體100的第一表面1001,且平行于電子裝置2的表面21。當?shù)谝欢ㄎ徊?21組裝于第一樞接部102時,第一定位面1211a及第四定位面1211d沿著電子裝置2的表面21平行移動,并進入第一樞接部102,第一定位面1211a與樞接面1021面對面接觸,同時第四定位面1211d也與第一固定本體100的第一表面1001面對面接觸,使第一定位部121固定于第一樞接部102內,如此完成調整支撐件12與電子裝置2的表面21間的角度。由上述可知,樞接面1021與不同定位面接觸而改變支撐件12的支撐本體120與電子裝置2的表面21間的角度。其中第一定位部121的定位面的數(shù)量越多,也使支撐件12與電子裝置2的表面21間的可調整角度的選擇越多,因必須兩兩定位面相互平行,才能達到第一定位部121固定于第一樞接部102,所以第一定位部121的定位面的數(shù)量通常為偶數(shù),定位面的數(shù)量至少4個。
[0045]電子裝置2如圖4D所示,其通過支撐結構I支撐于一水平置放面V上,電子裝置2相對于水平置放面V的傾斜角度依據(jù)支撐件12與電子裝置2的表面21間的角度Al,當支撐件12與電子裝置2的表面21間的角度Al越大時,電子裝置2相對于水平置放面V的傾斜角度A2越小;當支撐件12與電子裝置2的表面21間的角度Al越小時,電子裝置2相對于水平置放面V的傾斜角度A2越大。
[0046]請參閱圖5、圖6A及圖6B,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支撐結構的組裝圖、示意圖及B區(qū)域的放大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支撐結構I與上述實施例的支撐結構不同在于,本實施例的支撐結構I還包含一第二固定件14,第二固定件14具有一第二固定本體141及一第二樞接部142,第二固定本體141設置于第一固定件10的第一固定本體100,并位于二第一樞接部102之間。本實施例的第二樞接部142為一凹槽,并具有一第二開口1421,當支撐件12的二第一定位部121組裝于第一固定件10的二第一樞接部102時,支撐件12的一第二定位部122從第二固定件14的第二樞接部142的第二開口 1421進入至第二樞接部142內,以避免支撐件12脫離第一固定件10。其中第二定位部122與支撐本體120間有一間距D,以避免支撐本體120與第二固定件14干涉,導致支撐本體120與電子裝置2的表面21間的角度受限。
[0047]本實施例的第二固定件14具有一第一止擋部143及二第二止擋部144,第一止擋部143及二第二止擋部144設置于第二樞接部142,并朝向第二開口 1421,第一止擋擋部143位于二第二止擋部144的中間。當?shù)诙ㄎ徊?22進入第二樞接部142時,第二定位部122受第一止擋部143及二第二止擋部144阻擋,而無法從第二樞接部142脫離,而本實施例的第一止擋部143為一卡鉤,而第二止擋部144為一彈性體。
[0048]本實施例的支撐件12的第二定位部122還設有一^^扣結構123,卡扣結構123具有多個齒部1231,相鄰的二齒部1231對應該些定位面的一者。當?shù)诙ㄎ徊?22設置于第二樞接部142時,第一止擋部143抵接于卡扣結構123的該些齒部1231的一者的一表面1232,使第一止擋部143卡設于卡扣結構123,以避免第二定位部122從第二樞接部142脫離,增加支撐件12與第二固定件14間的穩(wěn)固性。欲將支撐件12從第一固定件10卸下時,必須先讓支撐件12的第二定位部122脫離第二樞接部142,其先拉動第一阻擋部143,使第一阻擋部143脫離卡扣結構123,同時拉動支撐件12,使第二定位部122脫離第二樞接部142,再使二第一定位部121脫離二第一樞接部102,以將支撐件12從第一固定件10上卸下。本實施例的第二固定件14與第一固定件10可為一體成型。
[0049]請參閱圖7,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的支撐結構的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支撐結構I與上述實施例不同在于,本實施例的第一固定件10及第二固定件14可直接形成于電子裝置2的表面21,即表示第一固定件10及第二固定件14與電子裝置2 —體成型,而第一固定件10及第二固定件14的功能與上述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0050]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撐結構,支撐結構具有多種支撐角度可選擇,并利用簡單的結構達到容易調整支撐結構的支撐角度,也兼顧支撐結構的支撐強度,使支撐結構在使用時不容易受到外力而傾倒。
[0051]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凡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的范圍所述的形狀、構造、特征及精神所為的等同變化與修飾,均應當包括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
[0052]本實用新型實為一具有新穎性、進步性及可供產業(yè)利用者,應當符合專利法所規(guī)定的專利申請條件無疑,于`是依法提出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望專利局早日授予專利權,至感為禱。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支撐結構包括: 一第一固定件,該第一固定件固定于一電子裝置,并具有二第一樞接部;以及一支撐件,該支撐件具有二第一定位部,該二第一定位部分別樞接于該二第一樞接部,每一第一定位部為一角柱,并具有多個定位面,而每一樞接部具有一樞接面,該樞接面與該電子裝置的一表面相互平行,并與該些定位面的一者面對面接觸,以調整該支撐件與該電子裝置間的一角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該些定位面的數(shù)量為偶數(shù),并至少四個以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固定件與該電子裝置為一體成型的部件。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固定件分別具有二第一固定部,該二第一固定部固定于該電子裝置的兩側。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支撐結構還包括: 一第二固定件,該第二固定件位于該二第一樞接部之間,并具有一第二樞接部,該第二樞接部樞接于該支撐件的一第二定位部。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固定件與該第一固定件為一體成型的部件。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固定件與該電子裝置為一體成型的部件。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固定件具有至少一止擋部,該止擋部設置于該第二樞接部,以阻擋樞接于該第二樞接部的該第二定位部。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止擋部為一卡鉤。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定位部具有—扣結構,該止擋部卡設于該卡扣結構。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卡扣結構具有多個齒部,相鄰的該二齒部對應該些定位面的一者,該止擋部抵接于該些齒部的一者的一表面。
12.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止擋部為一彈性體。
【文檔編號】F16M11/10GK203533118SQ201320735251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0月23日
【發(fā)明者】林信介 申請人:緯創(chuàng)資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