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5533186閱讀:10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應用于汽車的發(fā)動機架等的隔振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利用基于封入在流體室中的流體的流動作用而產(chǎn)生的隔振效果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以往,公知有一種設置封入有非壓縮性流體的流體室,利用在振動輸入時引起的流體的流動作用以獲得隔振效果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中,通過利用主體橡膠體彈性體連結第一安裝構件與第二安裝構件并且借助于主體橡膠彈性體來構成流體室的壁部的一部分,從而使振動波及到流體室。另外,近年來,為了實現(xiàn)更高的隔振特性,還提出一種設置電磁式致動器從而對流體室的壓力進行積極控制的有源型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05-273682號公報))。 但是,在這種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中,為了封入非壓縮性流體或安裝電磁式致動器,優(yōu)選采用一種分割第二安裝構件、將筒狀嵌裝配件外套至底座配件的外周面并隔著密封橡膠而對筒狀嵌裝配件進行縮徑鉚接固定的構造。采用這種構造,通過將密封橡膠設置于通過縮徑鉚接方式鉚接而成的嵌裝固定部之間,從而能夠保持流體室的流體密封性,或防止粉塵進入電磁式致動器內(nèi)部。但是,當嵌裝固定部夾持有密封橡膠時,存在難以控制縮徑鉚接時的縮徑量的問題。例如,當密封橡膠承受過度變形時,會擔心對耐久性產(chǎn)生不利影響,另一方面,當對密封橡膠進行壓縮的壓縮量較小時,會擔心不能獲得充分的密封性能,另外,還擔心由于縮徑量的偏差導致底座配件與筒狀嵌裝配件的同軸度、平行度的精度降低。
特別是在有源型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中,在用于構成電磁式致動器的支承部的底座配件與筒狀嵌裝配件的連接部分上,為了有效率地傳遞激振力,對于同軸度、平行度的精度與其耐久性有更高的要求。故此,在嵌裝固定部上,在保持密封性能的情況下,希望進一步提高尺寸精度、固定強度及耐久性。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05-273682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是以如上所述的情況作為背景而提出的,其要解決的課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在底座配件與筒狀嵌裝配件的嵌裝固定部中保持密封性能,并能夠提高該底座配件與筒狀嵌裝配件的同軸度、平行度的精度的新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及其制造方法。S卩,本發(fā)明的第一技術方案是一種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中,利用主體橡膠體彈性體連接第一安裝構件與第二安裝構件,并且形成有封入非壓縮性流體并使振動被輸入的流體室,另一方面,在該第二安裝構件上設有使筒狀嵌裝配件外套至底座配件的外周面,并在隔著密封橡膠的情況下通過進行縮徑鉚接固定而形成的嵌裝固定部,該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筒狀嵌裝配件中,以比所述嵌裝固定部中的通過所述密封橡膠進行密封的密封部分靠軸向外方伸出的方式形成鉚接用筒部,另一方面,在所述底座配件中的與該鉚接用筒部的外套部分對應的位置處形成有定位突出部,利用該鉚接用筒部與該定位突出部的外周面的抵接對該筒狀嵌裝配件中的該密封部分的徑向位置進行規(guī)定以形成徑向定位部,并且使該鉚接用筒部進行縮徑且與該定位突出部的軸向邊緣部卡止以形成軸向定位部。采用這種第一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底座配件與筒狀嵌裝配件的嵌裝固定部上,分別設置有通過密封橡膠進行密封的密封部分與通過縮徑鉚接方式鉚接的鉚接用筒部。由此,在筒狀嵌裝配件中,能夠對密封部分與鉚接用筒部分別設定適當?shù)目s徑變形量,在密封部分上,將密封橡膠充分壓縮至不發(fā)生破裂的程度,能夠保持耐久性的情況下防止粉塵等異物的侵入,并且在鉚接用筒部上,能夠獲得底座配件與筒狀嵌裝配件的充分的固定強度。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密封部分與鉚接用筒部得到分離,因而在鉚接用筒部上,能夠對底座配件(定位突出部)與筒狀嵌裝配件(鉚接用筒部)進行較強地按壓。由此,即使在鉚接用筒部的縮徑變形后,鉚接用筒部的形狀借助回彈恢復了一些,鉚接用筒部仍較 強的充分按壓定位突出部,也能使徑向及軸向的定位作用得到有效發(fā)揮。另外,由于底座配件與筒狀嵌裝配件的鉚接用筒部都設成硬質,在不隔著橡膠等彈性體的情況下被直接按壓,因此,該底座配件與筒狀嵌裝配件在徑向及軸向上進行高精度定位。而且,還避免了橡膠等的永久變形導致的底座配件與筒狀嵌裝配件的晃動等,能長期維持定位精度。本發(fā)明的第二技術方案是在第一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基礎之上,配置有電磁式致動器,該電磁式致動器包括定子,其具有由所述第二安裝部支承的線圈;可動元件,其設置成能夠相對于該定子在軸向上相對位移;利用與該可動元件連接的激振構件構成所述流體室的壁部的一部分以使該可動元件的激振力作用到該流體室,另一方面,所述底座配件由設置在該電磁式致動器的該定子上的殼體配件構成,將所述筒狀嵌裝配件外套至該殼體配件上并被進行縮徑鉚接固定。采用第二技術方案,在特別是對隔振裝置主體與電磁式致動器之間的同軸度、平行度有高精度要求的流體封入式有源型隔振裝置中,通過對構成隔振裝置主體的筒狀嵌裝配件與電磁式致動器的殼體配件進行高精度定位來實現(xiàn)激振力的有效傳遞。并且,在縮徑加工時,由于利用鉚接用筒部的內(nèi)周面與定位突出部的外周面的抵接來規(guī)定密封部分的徑向位置(縮徑變形后的直徑)并適當?shù)卦O定密封橡膠的壓縮量,因此實現(xiàn)了優(yōu)良的密封性能,并避免由于異物侵入殼體配件內(nèi)導致的主動性隔振效果的降低、電磁式致動器的故障等。本發(fā)明的第三技術方案是在第一技術方案或第二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基礎上,通過對所述鉚接用筒部進行縮徑并使其與所述定位突出部的軸向外側邊緣部卡止,從而構成作為所述軸向定位部的軸向防脫部。采用第三技術方案,在定位突出部上,軸向邊緣部設置在軸向外側,利用使該軸向外側邊緣部與鉚接用筒部卡止而構成的軸向防脫部來防止在對筒狀嵌裝配件與底座配件進行連接固定時特別容易成為問題的筒狀嵌裝配件與底座配件的脫出(分離)。本發(fā)明的第四技術方案是在第一 第三技術方案中的任一項技術方案所述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基礎之上,通過對所述鉚接用筒部進行縮徑并使其與所述定位突出部的軸向內(nèi)側邊緣部卡止,從而構成作為所述軸向定位部的軸向插入規(guī)定部。采用第四技術方案,在定位突出部中,軸向邊緣部設置在軸向內(nèi)側,利用使該軸向內(nèi)側邊緣部與鉚接用筒部卡止而構成的軸向插入規(guī)定部來防止筒狀嵌裝配件與底座配件在將底座配件壓入筒狀嵌裝配件的壓入方向上的相對位移。本發(fā)明的第五技術方案是在第一 第四技術方案中的任一項技術方案所述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基礎上,所述定位突出部在軸向間隔開地形成有多個,通過使所述鉚接用筒部的位于相鄰的該定位突出部的軸向之間的部分進行縮徑并使該部分與相鄰的該定位突出部的軸向相對側的邊緣部卡止,從而構成作為所述軸向定位部的軸向防脫部及軸向插入規(guī)定部。采用第五技術方案,通過在相鄰的定位突出部的軸向相對側分別設置軸向邊緣部,并將鉚接用筒部與該軸向相對側的邊緣部卡定,從而構成軸向防脫部與軸向插入規(guī)定 部。由此,由于利用軸向防脫部防止筒狀嵌裝配件與底座配件在底座配件相對于筒狀嵌裝配件脫出的脫出方向上的相對位移并利用軸向插入規(guī)定部防止筒狀嵌裝配件與底座配件的在將底座配件壓入筒狀嵌裝配件的壓入方向上的相對位移,因而筒狀嵌裝配件與底座配件在軸向上被定位在規(guī)定的相對位置。而且,通過對鉚接用筒部的位于相鄰的定位突出部的軸向之間的部分進行縮徑并使該部分與該相鄰的定位突出部的軸向相對側的邊緣部卡定來實現(xiàn)向軸向兩側的定位,因此能夠利用在一個部位對鉚接用筒部進行縮徑來獲得在軸向兩側的定位作用。另外,由于利用鉚接用筒部與多個定位突出部的外周面的抵接來使多個徑向定位部在軸向上相互間隔開地設置,從而能夠更高精度地設定密封橡膠的壓縮量,并且更有效果地實現(xiàn)筒狀嵌裝配件與底座配件在徑向上的定位,特別是防止該筒狀嵌裝配件與底座配件的相對傾斜。本發(fā)明的第六技術方案是在第一 第五技術方案中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基礎上,將所述軸向邊緣部設置成具有90度 100度的角度的角狀。采用第六技術方案,通過使設置成90度 100度的角狀的軸向邊緣部嵌入鉚接用筒部,從而在軸向定位部上更有效果的發(fā)揮針對筒狀嵌裝配件和底座配件的相對軸向位移的阻力(定位作用)。另外,本發(fā)明的第七技術方案是一種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制造方法,該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是第一 六技術方案中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特征在于,將所述筒狀嵌裝配件外套至所述底座配件,通過同時針對該筒狀嵌裝配件中的通過所述密封橡膠進行密封的密封部分與所述鉚接用筒部實施縮徑加工,從而利用該鉚接用筒部與所述定位突出部的外周面的抵接來對該筒狀嵌裝配件中的該密封部分的徑向位置進行規(guī)定以構成所述徑向定位部,并且通過使該筒狀嵌裝配件的縮徑加工時的縮徑變形量滿足下述條件,即在該鉚接用筒部上的相對于該定位突出部離開的部分的變形量大于該鉚接用筒部上的向所述定位突出部的外套的外套部分的變形量,從而構成所述軸向定位部。采用上述這樣的第七技術方案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制造方法,由于利用該鉚接用筒部與定位突出部的外周面的抵接來對筒狀嵌裝配件中的密封部分的徑向位置(縮徑變形后的直徑)進行限定,并使鉚接用筒部的相對于定位突出部離開的部分比鉚接用筒部的向定位突出部的外套的外套部分進行更大的縮徑變形,因此能夠在不損傷密封橡膠的情況下,有效地獲得徑向上的定位作用和針對軸向上的脫出、壓入的阻力。并且,由于同時對密封部分與鉚接用筒部進行縮徑加工,因此還能夠防止制造工序數(shù)的增加,能夠容易制造具有本發(fā)明的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另外,較為優(yōu)選地,對筒狀嵌裝配件的密封部分與鉚接用筒部進行如下設定,即使二者在縮徑加工前的原始形狀為具有相同內(nèi)外徑尺寸的圓筒形狀,并且,在使筒狀嵌裝配件外套在底座配件上并對筒狀嵌裝配件進行縮徑加工時,筒狀嵌裝配件上在密封部分與向定位突出部外套的外套部分處具有相同的縮徑變形量。由此,利用筒狀嵌裝配件上向定位突出部外套的外套部分的縮徑變形量對密封部分的縮徑變形量進行規(guī)定,從而能夠高精度調(diào)節(jié)對密封橡膠進行壓縮的壓縮量。其結果是防止縮徑變形量的不夠導致的密封不良、縮徑變形量的過量導致的密封橡膠的損傷等。采用本發(fā)明,使筒狀嵌裝配件中比密封部分靠軸向外方伸出的鉚接用筒部縮徑鉚接固定于底座配件的定位突出部上,從而在不隔著橡膠等的情況下將筒狀嵌裝配件與底座配件進行抵接并定位,因此筒狀嵌裝配件與底座配件得到高精度的定位且定位精度維持穩(wěn)·定。而且,通過利用定位突出部的外周面與鉚接用筒部的內(nèi)周面的抵接對密封部分的徑向位置進行規(guī)定,從而密封橡膠的壓縮變形量被設定為不發(fā)生損傷且能發(fā)揮有效的密封性能的程度,從而能夠同時獲得優(yōu)良的耐久性與密封性能。


圖I是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架的縱向剖視圖。圖2是對圖I所示的發(fā)動機架的主要部分進行放大表示的縱向剖視圖。圖3是表示在圖I所示的發(fā)動機架中,對筒狀嵌裝配件在向上磁軛配件進行縮徑鉚接固定前的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放大縱向剖視圖。圖4是表示對上磁軛配件從筒狀嵌裝配件脫出的動作所構成的阻力的圖形。圖5是對作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架的主要部分進行放大表示的縱向剖視圖。圖6是對作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架的主要部分進行放大表示的縱向剖視圖。圖7是對作為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架的主要部分進行放大表示的縱向剖視圖。圖8是對作為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架的主要部分進行放大表示的縱向剖視圖。圖9是對作為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架的主要部分進行放大表示的縱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來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在圖I中,示出了作為具有本發(fā)明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汽車用發(fā)動機架10。發(fā)動機架10具有利用主體橡膠彈性體16將第一安裝構件12與第二安裝構件14彈性連接的構造,通過將第一安裝構件12安裝在未圖示的動力裝置上,并將第二安裝構件14經(jīng)由外嵌的外托架17安裝在未圖示的車體上,從而使動力裝置與車體進行隔振連接。另外,在以下說明中,上下方向原則上是指圖I中的上下方向。更詳細地說,第一安裝構件12是金屬材料等形成的高剛性的構件,一體地具有上側是小直徑的、大致階梯狀的、圓柱狀的主體部18與在主體部18的臺階部向外周側突出的凸緣部20。另外,在主體部18上形成有在主體部18的上表面開設且在中心軸線上延伸的螺紋孔22,螺紋孔22中旋裝有雙頭螺柱24。另一方面,第二安裝構件14構成為包括中間配件26。中間配件26是薄壁大直徑的大致圓筒狀,下端部設置成朝向徑向內(nèi)側突出的內(nèi)凸緣狀,中間配件26設置成由與第一安裝構件12相同的金屬材料等形成的高剛度的構件。并且,第一安裝構件12與中間配件26在徑向及軸向上間隔開地配置在相同的中心軸線上,且借助于主體橡膠彈性體16相互彈性連接。主體橡膠彈性體16具有厚壁大直徑的大致圓錐臺狀,在小直徑側端部硫化粘接有第一安裝構件12的主體部18,并且大直徑側端部的外周面與中間配件26的內(nèi)周面重疊且硫化粘接。 另外,在主體橡膠彈性體16上一體地形成有限位橡膠28。限位橡膠28從主體橡膠彈性體16的小直徑側端部伸出并以覆蓋第一安裝構件12的凸緣部20的外周面及上表面的方式粘合,該限位橡膠28從凸緣部20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在軸向上與外托架17的上底部相對。另外,在主體橡膠彈性體16的大直徑側端面開口有中央凹部30。中央凹部30是逆向的大致研缽狀(逆向的大致圓錐狀)或大致圓柱狀的凹部且朝下方開口。此外,在中間配件26上安裝有撓性膜32。該撓性膜32是薄壁的呈大致圓板狀或大致圓頂狀的橡膠膜,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充分的松弛度。另外,在撓性膜32的外周緣部上一體地形成有大致圓筒狀的粘合部34,粘合部34與筒狀嵌裝配件36硫化粘接。筒狀嵌裝配件36設置成階梯的大致圓筒狀,通過將粘合部34硫化粘接在位于筒狀嵌裝配件36中靠下側的小直徑部分的內(nèi)周面,并將位于筒狀嵌裝配件36中靠上側的大直徑部分外套至中間配件26后對該大直徑部分進行縮徑加工,從而將筒狀嵌裝配件36嵌裝至中間配件26。如此,通過將筒狀嵌裝配件36外嵌固定在中間配件26處以成為第二安裝構件14的一部分,從而使撓性膜32安裝在第二安裝構件14上,撓性膜32以上下分隔第二安裝構件14的方式在與軸線垂直方向上擴展地配置。另外,利用以薄壁的橡膠彈性體形成的密封橡膠層38覆蓋筒狀嵌裝配件36的大直徑部分的內(nèi)周面,借助于密封橡膠層38將中間配件26與筒狀嵌裝配件36以流體密封的方式組裝。如此,通過將撓性膜32安裝在第二安裝構件14上,從而在主體橡膠彈性體16與撓性膜32的相對面之間形成相對于外部密封了的流體封入?yún)^(qū)域40,并在該流體封入?yún)^(qū)域40封入有非壓縮性流體。另外,封入在流體封入?yún)^(qū)域40中的非壓縮性流體優(yōu)選采用例如水、亞烷基二醇、聚乙二醇、硅油或它們的混合液等,但該非壓縮性流體并不特別地限定于上述各項。為了更有效地發(fā)揮后述的基于流體的流動作用的隔振效果,最好采用粘度是0. IPa s以下的低粘性流體。另外,在流體封入?yún)^(qū)域40內(nèi)配置有分隔構件42。分隔構件42是大致圓板狀的構件,包括分隔構件主體44和蓋構件46。分隔構件主體44呈厚壁的大致圓板狀,在中央部分形成有朝上方開口的圓柱狀的收容凹部48,并且該分隔構件主體44在外周部分處形成有以不到一周的長度在周向延伸且朝上方開口的周槽50。蓋構件46呈直徑比分隔構件主體44的直徑小的薄壁圓板狀,并被重疊并固定在分隔構件主體44的上表面。通過將該蓋構件46安裝至分隔構件主體44,從而利用蓋構件46覆蓋收容凹部48的開口部以形成收容空腔并利用蓋構件46覆蓋周槽50的開口部以形成隧道狀的通路。另外,通過使從分隔構件主體44朝上方突出的鉚接用突起穿過貫穿形成在蓋構件46中的鉚接孔后使該鉚接用突起的上端部擴徑并與該鉚接孔的開口部周緣卡止的方式來固定分隔構件主體44與蓋構件46。并且,利用在中間配件26與筒狀嵌裝配件36的階梯踢面部分的軸向相對面之間夾持分隔構件主體44的外周緣部而使分隔構件42得到第二安裝構件14的支承并在流體封入?yún)^(qū)域40內(nèi)在與軸線垂直方向擴展。通過這樣配置分隔構件42,流體封入?yún)^(qū)域40隔著分隔構件42而在上下隔開,流體封入?yún)^(qū)域40在比分隔構件42更靠上側的部分設有利用主體橡膠彈性體16構成壁部的一部分的受壓室56。在分隔構件42與撓性膜32的軸向之間配置激振構件58。激振構件58是呈小直徑的大致杯狀或大致有底圓筒狀的配件,配置在發(fā)動機架10的中心軸線上。并且,在激振構件58的外周側配置有環(huán)狀的支承構件60。支承構件60的構造設置成為一體地具有沿周向環(huán)狀延伸的環(huán)狀槽部62與從環(huán)狀槽部62的外周壁部的上端向外側突出的圓環(huán)板狀的支承凸緣64。另外,支承構件60的環(huán)狀槽部62的內(nèi)徑尺寸設置成大于激振構件58的外徑尺寸,環(huán)狀槽部62的內(nèi)周壁部與激振構件58的周壁部間隔開且相面對地配置于該激振構件58的周壁部的徑向外側。并且,在激振構件58與支承構件60之間配置有支承橡膠彈性體66。支承橡膠彈性體66具有大致圓環(huán)板狀,并且壁厚越朝向內(nèi)周側越逐漸變厚。而且,通過將支承橡膠彈 性體66的內(nèi)周端部硫化粘接在激振構件58的周壁部并使支承橡膠彈性體66的外周緣部硫化粘接在支承構件60的環(huán)狀槽部62的內(nèi)周壁部,從而利用支承橡膠彈性體66對該激振構件58與支承構件60進行彈性連接。此外,支承橡膠彈性體66的內(nèi)周端部粘合在激振構件58的周壁部的內(nèi)外兩面,支承橡膠彈性體66的外周端部粘合在環(huán)狀槽部62的內(nèi)周壁部的內(nèi)外兩面上。另外,支承橡膠彈性體66作為具有激振構件58與支承構件60的一體硫化成形品而形成。通過在將支承構件60的支承凸緣64整周地夾持在筒狀嵌裝配件36的階梯踢面部分與分隔構件主體44之間,從而借助于第二安裝構件14對上述那樣形成的支承橡膠彈性體66的一體硫化成形品進行支承。由此,流體封入?yún)^(qū)域40的在分隔構件42與撓性膜32的軸向之間形成的下側部分隔著支承橡膠彈性體66的一體硫化成形品而在上下分隔。并且,在撓性膜32與支承橡膠彈性體66的一體硫化成形品之間形成有壁部的一部分是由撓性膜32構成的平衡室68。另一方面,在分隔構件42與激振構件58及支承橡膠彈性體66之間形成有壁部的一部分是由激振構件58構成的中間室70。另外,當然,在受壓室56、平衡室68和中間室70中都封入有非壓縮性流體。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流體室構成為包括受壓室56與中間室70。另外,受壓室56與平衡室68借助于節(jié)流孔通路72相互連通。節(jié)流孔通路72包含利用了周槽50的隧道狀通路并被設置在分隔構件42中,并以使受壓室56與構成平衡室68的一部分的環(huán)狀槽部62的槽內(nèi)部連通的方式對節(jié)流孔通路72進行設置。即,通過使上述隧道狀通路的一側端部經(jīng)由在蓋構件46上形成的上側連通孔74而與受壓室56連通,并且使另一側端部經(jīng)由在分隔構件主體44上形成的下側連通孔76與平衡室68連通,從而在受壓室56與平衡室68之間形成有使流體產(chǎn)生流動的節(jié)流孔通路72。將該節(jié)流孔通路72調(diào)諧到相當于發(fā)動機振動(Engine Shake)的IOHz左右的低頻。另外,環(huán)狀槽部62的槽內(nèi)部經(jīng)由在環(huán)狀槽部62的底壁部形成的多個通孔77與平衡室68連通,實質上成為平衡室68的一部分。另外,受壓室56與中間室70經(jīng)由在分隔構件主體44上形成的多個下側透孔80、收容凹部48、在蓋構件46上形成的多個上側透孔78而相互 連通,利用該上下的透孔78、80與收容凹部48來構成作為壓力傳遞通路的過濾節(jié)流孔82 (Filter Orifice)。而且,使中間室70的壓力經(jīng)由該過濾節(jié)流孔82傳遞到受壓室56。將過濾節(jié)流孔82調(diào)諧到相當于行駛時的空腔共鳴噪聲(Booming Noise)等120Hz左右的高頻,并將調(diào)諧頻率設定為比節(jié)流孔通路72的頻率高的高頻。并且,收容凹部48中配置有可動橡膠板84??蓜酉鹉z板84由大致圓板狀的橡膠彈性體形成并在徑向上交替設有厚壁部分與薄壁部分。另外,在將可動橡膠板84的向軸向兩側突出的支承軸部分別插入分隔構件主體44與蓋構件46的各個徑向中央處貫穿形成有的定位孔中的狀態(tài)下,將可動橡膠板84配置在收容凹部48內(nèi),相對于分隔構件42在徑向上定位,并且容許該可動橡膠板84在軸向上的微小位移。并且,可動橡膠板84擴展到上下的透孔78、80的形成位置的外周側,并配置在過濾節(jié)流孔82的流體流路上。而且,當發(fā)動機振動等低頻大振幅的振動輸入時,可動橡膠板84受到分隔構件42的約束,過濾節(jié)流孔82被可動橡膠板84阻斷,從而對經(jīng)過過濾節(jié)流孔82的流體流動量進行限制。由此,由于有效地引起受壓室56的相對于平衡室68而言的相對壓力變動,并有效率地產(chǎn)生經(jīng)過節(jié)流孔通路72的流體流動,因此,能有效發(fā)揮基于流體的流動作用的隔振效果。另一方面,當行駛時的空腔共鳴噪聲(Booming Noise)等中頻或高頻小振幅振動輸入時,利用可動橡膠板84的微小位移使過濾節(jié)流孔82連通并容許流體流動,從而使后述的電磁式致動器94的激振力傳遞到受壓室56,以發(fā)揮主動的隔振效果。另外,激振構件58上安裝有輸出軸90。輸出軸90在整體上呈上下方向延伸的小直徑的桿狀,在上端部分一體地形成有鉚接固定用突起,通過將輸出軸90插入到在激振構件58的底壁部貫穿形成有的鉚接用孔并使輸出軸90的上端部分擴徑變形,從而將輸出軸90的上端部固定在激振構件58的底壁部。并且,在輸出軸90的軸向中間部分一體地形成有朝徑向外側突出的圓環(huán)板狀的粘合凸緣92,粘合凸緣92硫化粘接在撓性膜32的中央部分。由此,輸出軸90以上下貫穿撓性膜32的方式進行配置,并且流體密封地粘合在撓性膜32上以保持流體封入?yún)^(qū)域40的流體密封性。另外,輸出軸90的下端部安裝在電磁式致動器94上。電磁式致動器94包括具有線圈100的定子96和設置成能夠相對于定子96在軸向上下方向進行激振位移的可動元件98。定子96具有在圓筒狀的線圈100的周圍裝配有磁軛配件102的構造。另外,線圈100與磁軛配件102之間設有利用電絕緣性的合成樹脂材料形成的絕緣構件103。利用絕緣構件103覆蓋線圈100的周圍。磁軛配件102由具有強磁性的金屬材料形成,通過組合以下配件而形成磁軛配件102,S卩,有底圓筒狀的外周磁軛配件104,其在底壁中央具有圓形的通孔;內(nèi)周磁軛配件106,其呈大致圓環(huán)狀并嵌入外周磁軛配件104的通孔內(nèi);上磁軛配件108,其呈大致圓板狀并安裝在外周磁軛配件104的上側開口部。另外,內(nèi)周磁軛配件106的內(nèi)周上端部與上磁軛配件108的內(nèi)周下端部相互間隔開并形成磁隙,將該內(nèi)周磁軛配件106的內(nèi)周端部和該磁軛配件108的內(nèi)周端部設置成利用向線圈100的通電而形成磁極的磁極部110、112。另外,在上磁軛配件108的下端外周緣部一體地形成有向下方伸出的鉚接片114,通過將鉚接片114鉚接固定在外周磁軛配件104的上端設置的凸緣狀的鉚接部116處,從而使上磁軛配件108與外周磁軛配件104固定。在本實施方式中,利用包含有上磁軛配件108的磁軛配件102來構成電磁式致動器94的殼體配件,利用該殼體配件構成底座配件。另外,在定子96的中央部分配置有可動元件98??蓜釉?8是由強磁性體形成的大致圓筒狀的構件,在上端部分一體地形成有向內(nèi)周側突出的內(nèi)凸緣部118。該可動元件 98插入上磁軛配件108的中央孔,并與內(nèi)周磁軛配件106的內(nèi)周端部在軸向相對配置。而且,當向線圈100通電而在內(nèi)周磁軛配件106的內(nèi)周端部(磁極部110)形成磁極時,基于磁力的作用,向內(nèi)周磁軛配件106側的引力作用于可動元件98而使可動元件98向軸向下方位移。如此結構的電磁式致動器94的可動元件98安裝在輸出軸90上。即,輸出軸90上的從撓性膜32向下方伸出了的部分穿過可動元件98的中心孔,將螺旋彈簧120安裝在粘合凸緣92與可動元件98的上表面之間,并將鎖定螺母122旋裝在輸出軸90的下端部上設置的外螺紋部上以使鎖定螺母122從下方抵接至可動元件98的內(nèi)凸緣部118,從而使輸出軸90與可動元件98彈性定位并連接。從上述說明可知,對于輸出軸90的上端部分與可動元件98而言,利用鎖定螺母122限制它們在軸向的沿分開方向的相對位移,并利用螺旋彈簧120的變形容許它們沿軸向的接近方向的相對位移。并且,在可動元件98與輸出軸90相連接的狀態(tài)下,從外部的電源124向線圈100通電,當朝軸向下方的力作用于可動元件98時,與可動元件98連接的輸出軸90向下方位移,從而固定在輸出軸90上端的激振構件58向下方位移。之后,當電源124向線圈100的通電停止時,在基于支承橡膠彈性體66的由激振構件58的位移導致彈性變形的彈性的恢復力的作用下,激振構件58和可動元件98以及與激振構件58連接的輸出軸90返回到初始位置。因此,通過利用控制裝置126對從電源124向線圈100進行的通電進行控制,從而利用電磁式致動器94使激振構件58在上下方向進行激振位移并使規(guī)定的激振力作用到中間室70。另外,控制裝置126對線圈100進行的通電控制借助于映射控制(Map Control)、反饋控制等實現(xiàn)。另外,電磁式致動器94的磁軛配件102構成第二安裝構件14的一部分,電磁式致動器94的線圈100被第二安裝構件14支承。即、筒狀嵌裝配件36的下端部在外套至電磁式致動器94的上磁軛配件108之后,在隔著后述的密封橡膠148的狀態(tài)下,通過進行縮徑鉚接固定,從而設置嵌裝固定部128,電磁式致動器94的磁軛配件102構成第二安裝構件14的一部分。以下,說明筒狀嵌裝配件36與上磁軛配件108的連接構造。如圖2所示,上磁軛配件108的外周部分朝向上方突出,并且壁厚越朝向徑向外側越逐漸變厚。在該上磁軛配件108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向徑向外側突出的上側定位突出部130,并且在該上磁軛配件108的外周面上,相對于上側定位突出部130,在軸向下方隔有規(guī)定距離的部分上形成有向徑向外側突出的下側定位突出部132。另外,上側定位突出部130與下側定位突出部132彼此以相同的突出高度形成,它們的突出前端面(外周面)構成相同直徑的圓筒面。并且,將上側定位突出部130的外周下端緣部設成環(huán)狀的軸向外側邊緣部134,并將下側定位突出部132的外周上端緣部設成環(huán)狀的軸向內(nèi)側邊緣部136。優(yōu)選將該軸向邊緣部134、136設成具有90度以上且100度以下的角度的角狀,在本實施方式中都設置成了大致90度。另外,關于軸向邊緣部134、136的角度,分別為如下含義即,在軸向外側邊緣部134處,指的是上側定位突出部130的外周面與下端面在縱剖面形成的角度,在軸向內(nèi)側邊緣部136處,指的是下側定位突出部132的外周面與上端面在縱剖面形成的角度。另外,軸向外側邊緣部134與軸向內(nèi)側邊緣部136也可以以彼此不同的角度形成。另外,通過在軸向上使向外周側突出的上側定位突出部130與下側定位突出部132間隔開地形成,從而在上側定位突出部130與下側定位突出部132的軸向之間形成有向外周側開口的環(huán)狀凹槽138。該環(huán)狀凹槽138的開口緣部上設有上側定位突出部130與下側定位突出部132的軸向邊緣部134、136??傊?,本實施方式的軸向邊緣部134、136被設置成在軸向上相鄰設置的多個定位突出部130、132的軸向相對側邊緣部。另外,在上磁軛配件108上一體地形成有環(huán)狀密封部140。環(huán)狀密封部140比上側定位突出部130靠軸向上方突出,其外周面設置成直徑比環(huán)狀凹槽138的底面(外周面)的直徑大且比定位突出部130、132的直徑小的大致圓筒面。并且,在環(huán)狀密封部140的軸向中間部分一體地形成朝向徑向外側突出的密封突條142。該密封突條142以寬度越朝向突出前端越逐漸變窄的大致半圓形的剖面形狀在環(huán)狀密封部140的整周延伸,并比上側定位突出部130的外周面靠內(nèi)周側地設置。另一方面,在筒狀嵌裝配件36的小直徑部分的下端一體地設有密封部分144和延伸到比密封部分144靠軸向外方(下方)的鉚接用筒部146。在對密封部分144與鉚接用筒部146實施后述的縮徑加工前,密封部分144與鉚接用筒部146具有大致相同直徑的圓筒形狀,在密封部分144的內(nèi)周面粘合有利用撓性膜32的粘合部34的下端部構成的密封橡膠148,并且將鉚接用筒部146以相對于粘合部34向下方離開地方式設置。另外,密封部分144與鉚接用筒部146的縮徑加工前的內(nèi)徑尺寸設定為大于上磁軛配件108中位于形成上側定位突出部130與下側定位突出部132的形成部分的外徑尺寸。另外,從上述說明可知,密封橡膠148與撓性膜32 —體形成,能夠謀求減少零件數(shù)量和制造工序數(shù)量。并且,筒狀嵌裝配件36的密封部分144外套在上磁軛配件108的環(huán)狀密封部140上,密封橡膠148介于該密封部分144與環(huán)狀密封部140的徑向之間。另外,筒狀嵌裝配件36的鉚接用筒部146外套在上磁軛配件108上,跨過環(huán)狀凹槽138進行延伸,并外套在上側定位突出部130及下側定位突出部132上。如此,將筒狀嵌裝配件36的密封部分144及鉚接用筒部146外套在上磁軛配件108后,通過八片式縮徑器(日文八方絞>9 )等裝置對該密封部分144及鉚接用筒部146進行縮徑加工,從而在筒狀嵌裝配件36與上磁軛配件108的嵌裝固定部128上,同時實現(xiàn)密封與縮徑鉚接固定。在筒狀嵌裝配件36的小直徑部分的下端實施該縮徑加工,在該縮徑加工中,隔著在筒狀嵌裝配件36的中間部分形成的傾斜部150地使筒狀嵌裝配件36的小直徑部分中位于該傾斜部150下方的部分的直徑比位于該傾斜部150上方的部分的直徑小。另外,圖2中,用雙點劃線表示縮徑前的筒狀嵌裝配件36。S卩,通過對筒狀嵌裝配件36中的密封部分144進行縮徑,從而在密封部分144與上磁軛配件108的環(huán)狀密封部140之間夾持密封橡膠148,特別是由形成密封凸條142的部分來進行密封。此時,利用鉚接用筒部146向上側定位突出部130的外周面的抵接對密封部分144的徑向位置(縮徑變形后的直徑)進行規(guī)定,由此形成為徑向定位部。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利用密封橡膠148的下端與上側定位突出部130的上表面的抵接來對密封橡膠148的彈性變形進行限制,能夠有效的發(fā)揮密封性能。并且,通過對筒狀嵌裝配件36中的鉚接用筒部146進行縮徑,從而將筒狀嵌裝配件36的鉚接用筒部146縮徑鉚接固定在上磁軛配件108上,將筒狀嵌裝配件36與上磁軛 配件108連接,并在徑向及軸向上進行相對地定位。具體地,在鉚接用筒部146上,使跨過環(huán)狀凹槽138的部分進行比鉚接用筒部146的外套在上側定位突出部130處的部分及下側定位突出部132處的部分的變形大的縮徑變形,從而壓入環(huán)狀凹槽138。由此,在鉚接用筒部146上,壓入到環(huán)狀凹槽138中的部分中靠軸向兩側形成為相對軸向傾斜的上下錐形部152、154,軸向外側邊緣部134由上側錐形部152按壓,并且軸向內(nèi)側邊緣部136由下側錐形部154按壓。由此,對筒狀嵌裝配件36與上磁軛配件108在徑向上進行定位,從而將該筒狀嵌裝配件36與上磁軛配件108配置在相同中心軸線上。另外,也可以通過使鉚接用筒部146與上側定位突出部130的外周面及下側定位突出部132的外周面中的任何一個抵接來對筒狀嵌裝配件36與上磁軛配件108在徑向的定位進行設置。此外,軸向外側邊緣部134由鉚接用筒部146的上側錐形部152按壓,并且軸向內(nèi)側邊緣部136由下側錐形部154按壓,該軸向邊緣部134、136分別嵌入并卡止在鉚接用筒部146上。而且,利用軸向外側邊緣部134向上側錐形部152的卡止而設置用于阻止上磁軛配件108相對于筒狀嵌裝配件36向下方脫出的軸向防脫部,并且利用軸向內(nèi)側邊緣部136向下側錐形部154的卡止而設置用于阻止上磁軛配件108相對于筒狀嵌裝配件36向上方壓入的軸向插入規(guī)定部。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將該軸向防脫部與軸向插入規(guī)定部設置成用于在軸向上對筒狀嵌裝配件36與上磁軛配件108進行相對定位的軸向定位部?;谶@樣的筒狀嵌裝配件36的縮徑變形的密封與定位是利用一次縮徑加工同時實現(xiàn)的。具體而言,例如,如圖3所示,在制造發(fā)動機架10時,準備用于對筒狀嵌裝配件36實施縮徑加工的夾具156。在該夾具156的與上磁軛配件108的環(huán)狀凹槽138相對應的位置上設有向內(nèi)周側突出的壓入突起158。而且,將筒狀嵌裝配件36外套至上磁軛配件108,并將夾具156外套至筒狀嵌裝配件36,將該夾具156從外周側同時對形成為圓筒狀的筒狀嵌裝配件36的密封部分144與鉚接用筒部146進行按壓,從而對密封部分144與鉚接用筒部146同時進行縮徑加工。由此,在筒狀嵌裝配件36中的、由夾具156的壓入突起158按壓的、外套至上下的定位突出部130、132的軸向之間的部分的縮徑變形量大于密封部分144以及筒狀嵌裝配件36中的、外套至該上下的定位突出部130、132的部分的縮徑變形量。因此,通過調(diào)節(jié)夾具156上的壓入突起158的突出高度,能夠利用一次縮徑加工分別適當?shù)卦O定下述各量即密封部分144處的縮徑變形量和鉚接用筒部146上的外套到定位突出部130、132的部分處的縮徑變形量;鉚接用筒部146上的相對于定位突出部130、132離開的部分的縮徑變形量。如圖3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密封部分144處的縮徑變形量與鉚接用筒部146上的外套到定位突出部130、132的部分處的縮徑變形量設置成彼此大致相同。
另外,在筒狀嵌裝配件36的密封部分144及鉚接用筒部146發(fā)生縮徑加工之后的回彈(鉚接用筒部146的彈性導致的形狀恢復)。因此,對于筒狀嵌裝配件36的各部位上的鉚接加工時的縮徑量是考慮到回彈來設定的。即,在發(fā)生筒狀嵌裝配件36的彈性等引起的回彈之后,密封橡膠148被充分壓縮,從而使筒狀嵌裝配件36與上磁軛配件108之間的密封得到保持,并且鉚接用筒部146的內(nèi)周面上與從上側定位突出部130向軸向外方進一步伸出的部分相對應的部分進入到比上下的定位突出部130、132的外周面靠徑向內(nèi)方的位置處,從而保持鉚接用筒部146上的位于上下的定位突出部130、132之間的部分向軸向邊緣部134、136的卡定狀態(tài)。另外,將密封橡膠148的厚度尺寸設定為大于如下尺寸,即使上側定位突出部130的突出高度(以環(huán)狀密封部140的外周面為基準的突出高度)加上了密封部分144的回彈量之后的尺寸,即使密封部分144在縮徑加工后發(fā)生回彈,也能保持有效的密封性能。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鉚接用筒部146回彈之后,為了充分維持鉚接用筒部146向軸向邊緣部134、136的卡止狀態(tài),如圖3所示,將夾具156的壓入突起158的上下方向尺寸設定為小于上磁軛配件108的環(huán)狀凹槽138的上下方向尺寸(寬度尺寸)。由此,在對鉚接用筒部146進行縮徑加工時,在不對上下的定位突出部130、132產(chǎn)生干涉的情況下,將壓入突起158充分地壓入到環(huán)狀凹槽138內(nèi),在回彈之后也能維持鉚接用筒部146向軸向邊緣部134,136的卡止。另外,優(yōu)選在與軸線垂直方向的投影中,將壓入突起158與上側定位突出部130之間的間隙以及壓入突起158與下側定位突出部132之間的間隙均設置為筒狀嵌裝配件36的厚度尺寸以上。另外,優(yōu)選將壓入突起158的上下兩表面設置成在縮徑加工時的夾具156的移動方向上,即在與軸線垂直方向上擴展的平面,由此,防止壓入突起158與上下的定位突出部130、132的干涉。在形成為上述那樣的本實施方式構造的發(fā)動機架10中,通過將密封橡膠148夾持在筒狀嵌裝配件36的密封部分144與上磁軛配件108的環(huán)狀密封部140之間,從而在筒狀嵌裝配件36與上磁軛配件108的連接部分保持密封性能。同時,通過使筒狀嵌裝配件36的鉚接用筒部146抵接至上磁軛配件108的上下的定位突出部130、132,從而使筒狀嵌裝配件36與上磁軛配件108相對定位。這樣,在筒狀嵌裝配件36與上磁軛配件108的嵌裝固定部128上,通過對利用密封橡膠148進行密封的部分與利用鉚接用筒部146連接的部分在軸向上分別設置,能夠使在密封部分144與鉚接用筒部146的縮徑變形量不同。因此,通過將密封橡膠148壓縮到不發(fā)生損傷的程度來保持優(yōu)良的密封性能及密封的耐久性,并且通過將鉚接用筒部146較強地按壓在上下的定位突出部130、132上,從而能充分地得到固定強度。另外,由于將上磁軛配件108的上下的定位突出部130、132在不隔著橡膠等彈性體的情況下直接與筒狀嵌裝配件36的鉚接用筒部146抵接,因而能夠根據(jù)抵接產(chǎn)生的定位作用來高精度地設定同軸度、平行度。故此,能夠使電磁式致動器94的激振力向激振構件58有效的傳遞,能夠獲得目標的主動性隔振效果。并且,由于定位作用是利用金屬材料形成的構件之間的抵接來發(fā)揮,因此能長時間穩(wěn)定地發(fā)揮初始定位作用,難以出現(xiàn)隨著時間的經(jīng)過而導致的激振力的傳遞效率降低等,維持了目標的隔振性能。另外,對鉚接用筒部146位于上側定位突出部130的軸向外側邊緣部134與下側定位突出部132的軸向內(nèi)側邊緣部136的軸向之間的部分進行較大的縮徑加工,并將鉚接用筒部146分別按壓在該軸向邊緣部134、136上。由此,防止上磁軛配件108相對于筒狀嵌裝配件36的脫開和壓入,并且利用鉚接用筒部146的一個部位處的縮徑來使筒狀嵌裝配件36與上磁軛配件108在軸向兩側定位。并且,軸向外側邊緣部134與軸向內(nèi)側邊緣部136都設成大致90度的角狀,由于該軸向邊緣部134、136以楔形嵌入鉚接用筒部146的內(nèi)周面并發(fā)揮較大的卡止力,從而能夠有效率地獲得針對在軸向上的脫開、壓入的阻力,從而使筒狀嵌裝配件36與上磁軛配件108在軸向上定位。并且,通過使下側定位突出部132的軸向內(nèi)側邊緣部136在不隔著橡膠等的情況下直接與上側定位突出部130的軸向外側邊緣部134抵接鉚接用筒部146的內(nèi)周面,從而使筒狀嵌裝配件36與上磁軛配件108在徑向上定位。特別是通過在軸向上隔開規(guī)定距離對上下的定位突出部130、132與鉚接用筒部146的抵接部分進行設置,從而實現(xiàn)徑向上的更高精度的定位,并且防止筒狀嵌裝配件36與上磁軛配件108的相對傾斜并避免輸出軸90與激振構件58的相對傾斜。其結果,輸出軸90與激振構件58在連接部分(輸出軸90的上端)上被高精度的定位,容易使該輸出軸90與激振構件58在不在支承橡膠彈性體66上產(chǎn)生不需要的初始變形的情況下相連接。另外,在形成為本實施方式構造的發(fā)動機架10中,與以往構造的發(fā)動機架相比,由筒狀嵌裝配件36與上磁軛配件108的嵌裝固定部128發(fā)揮的針對脫開的阻力較大,關于該情況,從表示了利用實驗測定的針對脫開的阻力的結果的圖4的圖形中也能夠得知。SP,在圖4的圖形中,作為實施例,用實線表示了在本實施方式的構造的嵌裝固定部128上發(fā)揮的針對脫開的阻力,并且,作為比較例,用虛線表示了筒狀嵌裝配件與上磁軛配件隔著密封橡膠進行鉚接固定的以往的連接構造中發(fā)揮的針對脫開的阻力。根據(jù)該結果,在具有本發(fā)明的連接構造(嵌裝固定部128的構造)的實施例中,確認了發(fā)揮的針對脫開的阻力是具有以往的連接構造的比較例的大致2倍的大小。如此,實驗結果也表明在形成為本發(fā)明構造的發(fā)動機架10中,有效的發(fā)揮了針對筒狀嵌裝配件36和上磁軛配件108的脫開的阻力。圖5中,作為形成為本發(fā)明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二實施方式,示出了汽車用的發(fā)動機架的主要部分。另外,在以下說明中,對于與上述實施方式實質相同的構件及部位,利用在圖中賦予相同的附圖標記而省略說明。此外,在以下說明中,由于圖示的部分之外的部分與第一實施方式所示的發(fā)動機架10實質上相同,所以此處省略說明。該發(fā)動機架中,在上磁軛配件108上,上側定位突出部130的軸向外側邊緣部160與下側定位突出部132的軸向內(nèi)側邊緣部162是通過對上述實施方式的軸向邊緣部134、136實施倒角加工而成的構造,在鉚接用筒部146的縮徑加工之后,該軸向邊緣部160、162以面抵接的方式與鉚接用筒部146的錐形部152、154的內(nèi)周面抵接。另外,以與上側錐形部152大致相同的傾斜角度形成軸向外側邊緣部160的倒角,并且以與下側錐形部154大致相同的傾斜角度形成軸向內(nèi)側邊緣部162的倒角.采用形成為上述那樣的本實施方式構造的發(fā)動機架,由于對軸向邊緣部160、162進行倒角加工并使筒狀嵌裝配件36的鉚接用筒部146與上磁軛配件108的定位突出部 130、132以面抵接的方式抵接,因此,筒狀嵌裝配件36與上磁軛配件108在徑向及軸向上穩(wěn)定的定位。另外,通過使鉚接用筒部146與定位突出部130、132以面抵接的方式抵接,從而緩解抵接部分的應力集中并能夠謀求提高耐久性等。圖6中,作為形成為本發(fā)明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三實施方式,示出了汽車用的發(fā)動機架的主要部分。在該發(fā)動機架上,筒狀嵌裝配件36的鉚接用筒部146上外嵌有環(huán)配件170,該環(huán)配件170嵌入上磁軛配件108的上側定位突出部130與下側定位突出部132的軸向之間(環(huán)狀凹槽138)。該環(huán)配件170可以設置成環(huán)狀,也可以設置成沿軸向看去呈“C”字形,在將環(huán)配件17外套到鉚接用筒部146上的狀態(tài)下進行縮徑加工,從而使環(huán)狀配件17進入環(huán)狀凹槽138,并在軸向的投影上,與上下的定位突出部130、132部分重疊。

由此,通過使環(huán)配件170與上下的定位突出部130、132隔著鉚接用筒部146在軸向上卡止,從而在筒狀嵌裝配件36與上磁軛配件108之間發(fā)揮針對軸向上的脫出及壓入的更大的阻力,該筒狀嵌裝配件36與上磁軛配件108在軸向上被更堅固地定位。圖7中,作為形成為本發(fā)明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四實施方式,示出了汽車用的發(fā)動機架的主要部分。在該發(fā)動機架上,在上磁軛配件108的外周面上設有一個定位突出部180,并遍及整周地向徑向外側突出。該定位突出部180設在上磁軛配件108的外周面的軸向中間部分,該定位突出部180中,在其突出前端(外周端)的下端緣部形成有環(huán)狀的軸向外側邊緣部182,并且在上端緣部形成有環(huán)狀的軸向內(nèi)側邊緣部184。此外,在上磁軛配件108的外周面上,相對環(huán)狀密封部140及定位突出部180離開的部分形成為直徑比定位突出部180直徑小且比環(huán)狀密封部140直徑大的大致圓筒面,上磁軛配件108的外周面上隔著定位突出部180的兩側具有大致相同的直徑。并且,筒狀嵌裝配件36的鉚接用筒部146外套在上磁軛配件108上,利用縮徑加工被按壓至定位突出部180。更詳細地說,在鉚接用筒部146上,使軸向上離開定位突出部180的部分比外套在定位突出部180上的部分進行更大的縮徑變形。由此,通過使定位突出部180的外周面與鉚接用筒部146抵接來對密封部分144的徑向位置(縮徑變形后的直徑)進行規(guī)定,并形成用于對筒狀嵌裝配件36與上磁軛配件108在徑向上進行定位的徑向定位部。另外,通過使定位突出部180的軸向邊緣部182、184與鉚接用筒部146抵接,從而設置用于對筒狀嵌裝配件36與上磁軛配件108在軸向上進行定位的軸向防脫部與軸向插入規(guī)定部。由此,利用一個定位突出部180在軸向兩側對筒狀嵌裝配件36與上磁軛配件108沿軸向的相對位移進行限制,從而能有效地發(fā)揮針對筒狀嵌裝配件36和上磁軛配件108的脫出及壓入的阻力。另外,由于定位突出部180的外周面與鉚接用筒部146的內(nèi)周面以較大的面積抵接,從而即使是一個定位突出部180也能有效地實現(xiàn)筒狀嵌裝配件36與上磁軛配件108在徑向上的定位,并且能夠防止該筒狀嵌裝配件36與上磁軛配件108的相對傾斜。另外,若以在軸向上間隔開的方式形成多個定位突出部180,則能夠更有效地發(fā)揮在徑向上的定位作用,并且能夠更有效地防止筒狀嵌裝配件36與上磁軛配件108的相對傾斜。圖8中,作為形成為本發(fā)明的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五實施方式,示出了汽車用的發(fā)動機架的主要部分。在該發(fā)動機架上,鉚接用筒部190的長度設置成直到環(huán)狀凹槽138的寬度方向(支架軸向)的中間部分而不必跨過環(huán)狀凹槽138。總之,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與密封橡膠148鄰接地設于密封橡膠148的軸向下方的定位突出部,僅有一個定位突出部130。并且,通過使鉚接用筒部190的下端進行縮徑并壓入環(huán)狀凹槽138,從而使鉚接用筒部190與定位突出部130的軸向外側邊緣部134卡止而設置軸向防脫部。如此,也可以僅使用限制軸向的脫開的軸向防脫部與限制軸向的壓入的軸向插入規(guī)定部中的任意一個來構成軸向定位部。另外,采用僅由軸向防脫部構成軸向定位部的本構造,能夠縮小鉚接用筒部190的軸向尺寸,并且還能夠減小上磁軛配件108的軸向上的厚度尺寸。因此,能夠謀求發(fā)動機架的軸向上的小型化。
圖9中,作為形成為本發(fā)明的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六實施方式,示出了汽車用的發(fā)動機架的主要部分。在該發(fā)動機架上,在筒狀嵌裝配件200的周向上斷續(xù)地設有多個鉚接用筒部202,在上磁軛配件108上,上側定位突出部206在周向上被分開成多個并設置在周向上的與鉚接用筒部202的外套位置相對應的部分。另外,上磁軛配件108的多個上側定位突出部206的周向之間設有向外周側突出的卡止突出部208??ㄖ雇怀霾?08以大于上側定位突出部206的突出高度朝向外周側突出并沿周向以規(guī)定的長度(與在周向上相鄰的鉚接用筒部202、202之間的間隔距離大致相同的長度)形成??傊?,上磁軛配件108在周向上交替地設有徑向的突出高度不同的上側定位突出部206與卡止突出部208。
并且,通過使卡止突出部208中的比上側定位突出部206靠外周側突出的部分的周向端面與鉚接用筒部202的周向端面彼此抵接,從而限制筒狀嵌裝配件200與上磁軛配件108的周向上的相對旋轉,并借此設置成周向定位部。另外,卡止突出部208與鉚接用筒部202也可以不在周向上抵接,而可以利用筒狀嵌裝配件200與上磁軛配件108的相對旋轉而產(chǎn)生的抵接來限制相對旋轉量。如此,除了通過定位突出部206、132的外周面與鉚接用筒部202的抵接進行定位的徑向定位部和通過定位突出部206、132的軸向邊緣部134、136與鉚接用筒部202的抵接進行定位的軸向定位部之外,還設有通過卡止突出部208與鉚接用筒部202的抵接進行定位的周向定位部,能夠使筒狀嵌裝配件200與上磁軛配件108進行更高精度的定位地連接。以上,詳細的敘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但是本發(fā)明并不被其具體記載所限定。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示出了設有兩個或一個的定位突出部的構造,但是也可以將定位突出部設置成三個以上的多個,由此能夠更好地獲得軸向及徑向的定位作用。另外,定位突出部130、132的突出前端面未必限定于圓筒狀,也可以傾斜為錐形形狀。由此,在鉚接用筒部146的縮徑時,防止筒狀嵌裝配件36與上磁軛配件108的位置偏移,能夠更容易地進行縮徑加工。另外,筒狀嵌裝配件并不限定于粘合在撓性膜32的外周端部上的外隔板配件,也可以是用于構成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二安裝構件14的配件。而且,底座配件并不限定于電磁式致動器94的殼體配件,本發(fā)明不僅適用于流體封入式有源型隔振裝置,還能適用于不具有電磁式致動器94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另外,在底座配件是電磁式致動器94的殼體配件的情況下,殼體配件也可以以與磁軛構件102分別設置的方式固定在定子96上。另外,通常,密封橡膠148與主體橡膠彈性體16、撓性膜32 —體地形成,能謀求減少零件數(shù)和制造工序數(shù),但是,密封橡膠148也可以與用于構成該流體室的壁部的橡膠彈性體相互獨立地設置。此外,上磁軛配件108的環(huán)狀密封部140上設置的密封突條142未必限定于一個,例如,也可以在軸向上間隔地設置成兩個以上的多個。由此,能夠進一步提高基于密封橡膠148的密封性能。另外,本發(fā)明未必只適用于汽車用的發(fā)動機架,例如,除了適用于汽車用的副車架(Sub Frame Mount)、車體安裝部(Body Mount)、差速器安裝部等之外,還能夠適用于汽車以外的各種振動體(例如,機動二輪車、鐵路用車輛、工業(yè)用車輛等)的隔振裝置。附圖標記說明
10 :發(fā)動機架(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12:第一安裝構件 14:第二安裝構件16:主體橡膠彈性體 36、200 :筒狀嵌裝配件56 :受壓室(流體室) 58 :激振構件70 :中間室(流體室) 94 電磁式致動器96 :定子 98 :可動元件 100 :線圈104 :外周磁軛配件(殼體配件)106 :內(nèi)周磁軛配件(殼體配件)108 :上磁軛配件(殼體配件) 128 :嵌裝固定部130、206 :上側定位突出部(定位突出部)132 :下側定位突出部(定位突出部)134、160、182 :軸向外側邊緣部136、162、184 :軸向內(nèi)側邊緣部144:密封部分 146、190、202 :鉚接用筒部148 :密封橡膠。
權利要求
1.一種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10),其中,利用主體橡膠體彈性體(16)連接第一安裝構件(12)與第二安裝構件(14),并且形成有封入非壓縮性流體并使振動被輸入的流體室(56、70),另一方面,在該第二安裝構件(14)上設有使筒狀嵌裝配件(36、200)外套至底座配件(102)的外周面,并在隔著密封橡膠(148)的情況下通過縮徑鉚接固定而形成嵌裝固定部(128), 該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10)的特征在于 所述筒狀嵌裝配件(36、200)中,以比所述嵌裝固定部(128)中的通過所述密封橡膠(148)進行密封的密封部分(144)靠軸向外方伸出的方式形成鉚接用筒部(146、190、202),另一方面,在所述底座配件(102)中的與該鉚接用筒部(146、190、202)的外套部分對應的位置處形成有定位突出部(130、132、180、206),利用該鉚接用筒部(146、190、202)與該定位突出部(130、132、180、206)的外周面的抵接對該筒狀嵌裝配件(36、200)中的該密封部分(144)的徑向位置進行規(guī)定以形成徑向定位部,并且使該鉚接用筒部(146、190、202)進行縮徑而與該定位突出部(130、132、180、206)的軸向邊緣部(134、136、160、162、182、184)卡止以形成軸向定位部。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10),其中, 該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10)配置有電磁式致動器(94),該電磁式致動器(94)包括定子(96),其具有由所述第二安裝構件(14)支承的線圈(100);可動元件(98),其設置成能夠相對于該定子(96)在軸向上相對位移;利用與該可動元件(98)連接的激振構件(58)構成所述流體室(56、70)的壁部的一部分以使該可動元件(98)的激振力作用到該流體室(56、70),另一方面,所述底座配件(102)由設置在該電磁式致動器(94)的該定子(96)上的殼體配件(108)構成,將所述筒狀嵌裝配件(36、200)外套至該殼體配件(108)上并被進行縮徑鉚接固定。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10),其中, 通過對所述鉚接用筒部(146、190、202)進行縮徑并使其與所述定位突出部(130、132、180,206)的軸向外側邊緣部(134、160、182)卡止,從而構成作為所述軸向定位部的軸向防脫部。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10),其特征在于, 通過對所述鉚接用筒部(146、202)進行縮徑并使其與所述定位突出部(130、132、180、206)的軸向內(nèi)側邊緣部(136、162、184)卡止,從而構成作為所述軸向定位部的軸向插入規(guī)定部。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突出部(130、132、206)在軸向間隔開地形成有多個,通過使所述鉚接用筒部(146,202)的位于相鄰的該定位突出部(130、132、206)的軸向之間的部分進行縮徑并使該部分與相鄰的該定位突出部(130、132、206)的軸向相對側的邊緣部(134、136、160、162)卡止,從而構成作為所述軸向定位部的軸向防脫部及軸向插入規(guī)定部。
6.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10),其中, 將所述軸向邊緣部(134、136、160、162、182、184)設置成具有90度 100度的角度的角狀。
7.一種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制造方法,該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是權利要求I 6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10),其特征在于, 將所述筒 狀嵌裝配件(36、200)外套至所述底座配件(102),通過同時針對該筒狀嵌裝配件(36、200)中的通過所述密封橡膠(148)進行密封的密封部分(144)與所述鉚接用筒部(146、190、202)實施縮徑加工,從而利用該鉚接用筒部(146、190、202)與所述定位突出部(130、132、180、206)的外周面的抵接來對該筒狀嵌裝配件(36、200)中的該密封部分(144)的徑方向位置進行規(guī)定以構成所述徑向定位部,并且通過使該筒狀嵌裝配件(36、200)的縮徑加工時的縮徑變形量滿足下述條件,即在該鉚接用筒部(146、190、202)上的相對于該定位突出部(130、132、180、206)離開的部分的變形量大于該鉚接用筒部(146、190、202)上的向所述定位突出部(130、132、180、206)外套的外套部分的變形量,從而構成所述軸向定位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在底座配件與筒狀嵌裝配件的嵌裝固定部上,能夠確保密封性能并提高該底座配件與筒狀嵌裝配件的同軸度、平行度的精度的新構造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及其制造方法。本發(fā)明在筒狀嵌裝配件(36)中,以比嵌裝固定部(128)中的通過密封橡膠(148)進行密封的密封部分(144)靠軸向外方伸出的方式形成鉚接用筒部(146),另一方面,在底座配件(102)中與鉚接用筒部(146)的外套部分對應的位置處形成有定位突出部(130、132),利用鉚接用筒部(146)與定位突出部(130、132)的外周面的抵接對筒狀嵌裝配件(36)的密封部分(144)的縮徑量進行規(guī)定來構成徑向定位部,并使鉚接用筒部(146)縮徑并與定位突出部(130、132)的軸向邊緣部(134,136)卡止以形成軸向定位部。
文檔編號F16F13/18GK102705428SQ20121008428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3月25日
發(fā)明者堤田讓治, 大東裕典, 小山裕教, 村上薰, 村岡睦, 梅村聰, 浜中毅, 菅沼真一 申請人:東海橡塑工業(yè)株式會社, 日產(chǎn)自動車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