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流量閥、負載敏感多路閥、液壓系統(tǒng)和工程機械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三通流量閥、負載敏感多路閥、液壓系統(tǒng)和工程機械其中,三通流量閥包括:常閉式液控通斷閥,該常閉式液控通斷閥的主閥芯(1)的兩端具有液控腔和第一彈簧腔(3),其中第一彈簧腔(3)通過第一阻尼單元(51)與進油端口(P1)連通,且液控腔與所述進油端口(P1)連通;具有先導油進油端口(P2)和先導油出油端口(K1)的先導閥,所述先導油進油端口(P2)與所述第一彈簧腔(3)連通,該先導閥的先導閥芯(2)兩端具有先導液控腔和設有第二彈簧(7)的第二彈簧腔(6),先導液控腔與所述先導油進油端口(P2)連通,第二彈簧腔(6)與先導油出油端口(K1)連通。
【專利說明】三通流量閥、負載敏感多路閥、液壓系統(tǒng)和工程機械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液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三通流量閥、負載敏感多路閥、液壓系統(tǒng)和工程機械。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工程機械的進步和發(fā)展,對于液壓控制技術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這些要求不僅體現(xiàn)在需要具有優(yōu)良的傳動性能、操控性能和維修簡便方面,還體現(xiàn)在需要較好地滿足節(jié)能、調速以及復合動作操縱等方面。因此,現(xiàn)有的工程機械液壓系統(tǒng)采用了負載敏感系統(tǒng)技術,通常包括變量泵負載敏感系統(tǒng)和定量泵負載敏感系統(tǒng),在定量泵負載敏感系統(tǒng)中的核心液壓元件則是負載敏感多路閥,負載敏感多路閥包括用于控制負載運動方向的換向閥以及用于實現(xiàn)負載敏感和流量分配的三通流量閥。
[0003]現(xiàn)有技術中的負載敏感技術具有以下缺陷:
[0004]1.系統(tǒng)響應速度慢,從換向閥換向至系統(tǒng)升壓歷時較長,系統(tǒng)響應慢。
[0005]2.三通流量閥閥芯位移對閥口壓差影響較大,使得換向閥輸出流量的穩(wěn)定性變差。現(xiàn)有的三通流量閥采用直動式,在換向閥閥口面積不變(即換向閥位移不變)的情況下,負載越高,三通流量閥閥芯位移越小,則使得作用于三通流量閥閥芯的彈簧力也越小,從而使換向閥閥口壓差小,輸出流量也小,反之亦然??傊?,在相同的換向閥閥口面積工況下,換向閥輸出流量受負載影響。
[0006]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型的負載敏感多路閥,以克服或緩解上述缺陷。
【發(fā)明內容】
[0007]本發(fā)明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三通流量閥。
[0008]本發(fā)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負載敏感多路閥,該負載敏感多路閥使用本發(fā)明提供的三通流量閥,且該負載敏感多路閥響應速度快、輸入的液壓油的流量的穩(wěn)定性強。
[0009]本發(fā)明的第三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液壓系統(tǒng),該液壓系統(tǒng)使用本發(fā)明提供的負載敏感多路閥。
[0010]本發(fā)明的第四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工程機械,該工程機械使用本發(fā)明提供的液壓系統(tǒng)。
[0011]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三通流量閥,其中,包括:具有進油端口和回油端口的常閉式液控通斷閥,該常閉式液控通斷閥的主閥芯的兩端具有液控腔和設有第一彈簧的第一彈簧腔,其中所述第一彈簧腔通過第一阻尼單元與所述進油端口連通,且所述液控腔與所述進油端口連通;具有先導油進油端口和先導油出油端口的先導閥,所述先導油進油端口與所述第一彈簧腔連通,以使得從所述進油端口經(jīng)由所述第一阻尼單元流入的液壓油能夠流動到所述先導油進油端口,該先導閥的先導閥芯兩端具有先導液控腔和設有第二彈簧的第二彈簧腔,所述先導液控腔與所述先導油進油端口連通,所述第二彈簧腔與所述先導油出油端口連通,所述先導閥芯能夠在所述第二彈簧的作用下使所述先導油進油端口和先導油出油端口相互截止,且所述先導閥芯能夠在所述先導液控腔引入的液控油的推動下克服所述第二彈簧的彈簧力而運動至使所述先導油進油端口和先導油出油端口相互連通。
[0012]優(yōu)選地,所述液控腔與所述進油端口通過第二阻尼單元連通。
[0013]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彈簧腔通過設有所述第一阻尼單元的第一內部液控油路連接于所述進油端口,且所述液控腔通過設有所述第二阻尼單元的第二內部液控油路連接于所述進油端口。
[0014]優(yōu)選地,所述常閉式液控通斷閥形成為當該常閉式液控通斷閥的主閥芯未受液壓油作用時,所述主閥芯使所述進油端口和回油端口處于相互截至的狀態(tài)。
[0015]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彈簧的剛度小于所述第一彈簧的剛度。
[0016]優(yōu)選地,所述三通流量閥包括所述常閉式液控通斷閥和先導閥共用的閥體,所述閥體上形成有與所述進油端口連通的進油口和與所述回油端口連通的回油口,所述主閥芯的一端與所述閥體的內壁形成所述第一彈簧腔,所述第一彈簧腔中設置有所述第一彈簧,所述第一彈簧的兩端分別抵靠所述閥體與所述主閥芯的一端,從所述進油口進入的液壓油能夠流動至所述主閥芯的另一端的所述液控腔,以使得從所述進油口進入的液壓油能夠從所述主閥芯的另一端推動所述主閥芯從截止位置運動至通流位置,其中,在所述截止位置,所述進油口與回油口相互截止,在所述通流位置,所述進油口與回油口相互連通,所述進油口還通過形成在所述主閥芯內的具有第一阻尼單元的第一內部油道與所述第一彈簧腔連通,所述先導閥芯一端的所述先導油進油端口與所述第一彈簧腔連通,所述先導閥芯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彈簧腔的內壁面之間彈性支撐有所述第二彈簧,所述第二彈簧腔連接于所述先導油出油端口。
[0017]優(yōu)選地,所述主閥芯的另一端與所述閥體形成有作為所述液控腔的緩沖腔,所述進油口還通過形成在所述主閥芯內的第二內部油道與所述緩沖腔連通。
[0018]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內部油道上設有第二阻尼單元。
[0019]優(yōu)選地,所述三通流量閥還包括調壓件,所述調壓件的一端伸出所述閥體,另一端在所述閥體內部作用于所述第二彈簧,以能夠調節(jié)所述第二彈簧作用于所述先導閥芯的壓力。
[0020]此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負載敏感多路閥,包括換向閥,其中,還包括根據(jù)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三通流量閥,所述換向閥包括換向閥進油口、換向閥回油口、反饋油口、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所述三通流量閥的進油端口連接至所述換向閥進油口,所述三通流量閥的回油端口連接至所述換向閥回油口,所述先導油出油端口與所述反饋油口連通,所述換向閥能夠選擇性切換至第一、第二或第三狀態(tài),其中在所述第一狀態(tài),所述換向閥進油口與所述第一工作油口連通、所述換向閥回油口與所述第二工作油口連通、且所述反饋油口與所述第一工作油口連通,在所述第二狀態(tài),所述換向閥進油口與所述第二工作油口連通、所述換向閥回油口與所述第一工作油口連通、且所述反饋油口與所述第二工作油口連通,在所述第三狀態(tài),所述換向閥進油口分別與所述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和反饋油口截止、且所述換向閥回油口分別與所述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和反饋油口連通。
[0021]優(yōu)選地,所述三通流量閥與所述換向閥形成為一體。
[0022]此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液壓系統(tǒng),包括液壓執(zhí)行元件、主供油油路和主回油油路,其中,還包括根據(jù)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負載敏感多路閥,所述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分別連接至所述液壓執(zhí)行元件,所述換向閥進油口連接至所述主供油油路,所述換向閥回油口連接至所述主回油油路。
[0023]優(yōu)選地,所述液壓系統(tǒng)還包括定量泵,所述定量泵設置在所述主供油油路上。
[0024]此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工程機械,其中,包括根據(jù)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液壓系統(tǒng)。
[0025]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由于本發(fā)明提供負載敏感多路閥包括換向閥和本發(fā)明提供的三通流量閥,且該三通流量閥具有先導閥,所以當該負載敏感多路閥應用于液壓系統(tǒng)中連接負載時,通過先導閥芯的位移的微小變化就能夠實現(xiàn)負載壓力、輸出流量的較大變化,只要換向閥閥口面積不變,則換向閥輸出流量不變,從而提高了負載敏感多路閥中的換向閥輸出流量的穩(wěn)定性,此外,由于先導閥的第二彈簧腔通過先導油出油端口與所述反饋油口連通,而反饋油口能夠通過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與負載連通,即實際上先導閥的第二彈簧腔能夠與負載相連通,所以該負載敏感多路閥應用于液壓系統(tǒng)中連接負載時,換向閥換向瞬間由于第二彈簧腔與負載之間的油路升壓,導致液壓系統(tǒng)迅速升壓,減小了建壓容積,提高了系統(tǒng)的響應速度。
[0026]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和優(yōu)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發(fā)明,但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0028]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三通流量閥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負載敏感多路閥的原理圖。
[0030]附圖標記說明
[0031]I主閥芯2先導閥芯
[0032]3第一彈簧腔4第一彈簧
[0033]5第一內部油道6第二彈簧腔
[0034]7第二彈簧8反饋油道
[0035]9緩沖腔10第二內部油道
[0036]11調壓件12換向閥
[0037]13彈簧座14先導閥座
[0038]15第一內部液控油路 16第二內部液控油路
[0039]P進油口T回油口
[0040]Pl進油端口P2先導油進油端口
[0041]Tl回油端口Kl先導油出油端口
[0042]12A第一工作油口12B第二工作油口
[0043]12C反饋油口12e第一先導油口
[0044]12f第二先導油口12P換向閥進油口
[0045]12T換向閥回油口51第一阻尼單元
[0046]101第二阻尼單元
【具體實施方式】
[0047]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
[0048]在本發(fā)明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方位詞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參考附圖所示的上、下、左、右;“內、外”是指相對于各部件本身的輪廓的內、夕卜
[0049]參見圖1和圖2,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個方面,提供一種三通流量閥,該三通流量閥包括:具有進油端口 Pl和回油端口 Tl的常閉式液控通斷閥,該常閉式液控通斷閥的主閥芯I的兩端具有液控腔和設有第一彈簧4的第一彈簧腔3,其中第一彈簧腔3通過第一阻尼單元51 (例如阻尼孔等)與進油端口 Pl連通,且液控腔與進油端口 Pl連通;具有先導油進油端口 P2和先導油出油端口 Kl的先導閥,先導油進油端口 P2與第一彈簧腔3連通,以使得從進油端口 Pl經(jīng)由第一阻尼單元51流入的液壓油能夠流動到先導油進油端口 P2,該先導閥的先導閥芯2兩端具有先導液控腔和設有第二彈簧7的第二彈簧腔6,先導液控腔與先導油進油端口 P2連通,第二彈簧腔6與先導油出油端口 Kl連通,先導閥芯2能夠在第二彈簧7的作用下使先導油進油端口 P2和先導油出油端口 Kl相互截止,且先導閥芯2能夠在先導液控腔引入的液控油的推動下克服第二彈簧7的彈簧力而運動至使先導油進油端口 P2和先導油出油端口 Kl相互連通。
[0050]具體地,常閉式液控通斷閥的主閥芯I 一端的液控腔與進油端口 Pl可以通過第二阻尼單元101連通。第一彈簧腔3可以通過設有第一阻尼單元51的第一內部液控油路15連接于進油端口 Pl,且液控腔可以通過設有第二阻尼單元101的第二內部液控油路16連接于進油端口 Pl。
[0051]需要說明的是,以上提到的常閉式液控通斷閥形成為當該常閉式液控通斷閥的主閥芯I未受液壓油作用時,主閥芯I使進油端口 Pi和回油端口 Tl處于相互截止的狀態(tài)。
[0052]此外,第二彈簧7的剛度可以小于第一彈簧4的剛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彈簧7的剛度與第一彈簧4的剛度均很小),但本發(fā)明不限于此。
[0053]上述液控通斷閥和先導閥可以為一體式,也可以為兩個獨立的閥的形式,其中為一體式時(本發(fā)明優(yōu)選為一體式),三通流量閥可以包括常閉式液控通斷閥和先導閥共用的閥體,閥體上形成有與進油端口 Pl連通的進油口 P和與回油端口 Tl連通的回油口 T,主閥芯I的一端與閥體的內壁形成第一彈簧腔3,第一彈簧腔3中設置有第一彈簧4,第一彈簧4的兩端分別抵靠閥體與主閥芯I的一端,從進油口 P進入的液壓油能夠流動至主閥芯I的另一端的液控腔,以使得從進油口 P進入的液壓油能夠從主閥芯I的另一端推動主閥芯I從截止位置運動至通流位置,其中,在截止位置,進油口 P與回油口 T相互截止,在通流位置,進油口 P與回油口 T相互連通,進油口 P還通過形成在主閥芯內的具有第一阻尼單元51的第一內部油道5與第一彈簧腔3連通,先導閥芯2(位于先導閥座14內)一端的先導油進油端口與第一彈簧腔3連通,先導閥芯2的另一端與第二彈簧腔6的內壁面之間彈性支撐有第二彈簧7,第二彈簧腔6連接于先導油出油端口。
[0054]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主閥芯I的另一端與閥體形成有作為液控腔的緩沖腔9,進油口 P還通過形成在主閥芯I內的第二內部油道10與緩沖腔9連通。此外,第二內部油道10上還可以設有第二阻尼單元101 (例如阻尼孔等)。本發(fā)明顯然不限于這種形式,進油口 P直接與主閥芯I的另一端連通也是可以的,其他類似的結構上的變化都將受到本發(fā)明的保護,這里不再贅述。
[0055]此外,三通流量閥還可以包括調壓件11 (例如調壓螺釘),調壓件11的一端伸出閥體,另一端在閥體內部作用于第二彈簧7 (具體地,調壓件11的另一端作用在與第二彈簧7連接的彈簧座13上),以能夠調節(jié)第二彈簧7作用于先導閥芯2的壓力。
[0056]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個方面,從圖2中可以看出,還提供一種負載敏感多路閥,該負載敏感多路閥包括換向閥12,其中,該負載敏感多路閥還包括根據(jù)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三通流量閥,換向閥12包括換向閥進油口 12P、換向閥回油口 12T、反饋油口 12C、第一工作油口 12A和第二工作油口 12B,三通流量閥的進油端口 Pl連接至換向閥進油口 12P,三通流量閥的回油端口 Tl連接至換向閥回油口 12T,先導油出油端口 Kl與反饋油口 12C連通,換向閥12能夠選擇性切換至第一、第二或第三狀態(tài),其中在第一狀態(tài),換向閥進油口 12P與第一工作油口 12A連通、換向閥回油口 12T與第二工作油口 12B連通、且反饋油口 12C與第一工作油口 12A連通,在第二狀態(tài),換向閥進油口 12P與第二工作油口 12B連通、換向閥回油口 12T與第一工作油口 12A連通、且反饋油口 12C與第二工作油口 12B連通,在第三狀態(tài),換向閥進油口 12P分別與第一工作油口 12A、第二工作油口 12B和反饋油口 12C截止、且換向閥回油口 12T分別與第一工作油口 12A、第二工作油口 12B和反饋油口 12C連通。
[0057]如上所述,由于本發(fā)明提供負載敏感多路閥包括換向閥12和本發(fā)明提供的三通流量閥,且該三通流量閥具有先導閥,所以當該負載敏感多路閥應用于液壓系統(tǒng)中而連接負載時,通過先導閥芯2的位移的微小變化就能夠實現(xiàn)負載壓力、輸出流量的較大變化,只要換向閥12的閥口面積不變,則換向閥12輸出流量不變,從而提高了負載敏感多路閥中的換向閥12輸出流量的穩(wěn)定性,此外,由于先導閥的第二彈簧腔6通過先導油出油端口 Kl與反饋油口 12C連通,而反饋油口 12C能夠通過第一工作油口 12A或第二工作油口 12C與負載連通,即實際上先導閥的第二彈簧腔6能夠與負載相連通,所以該負載敏感多路閥應用于液壓系統(tǒng)中連接負載時,換向閥12換向瞬間由于第二彈簧腔6與負載之間的油路升壓,導致液壓系統(tǒng)迅速升壓,減小了建壓容積,提高了系統(tǒng)的響應速度。
[0058]可以理解的是,三通流量閥可以與換向閥12形成為一體,也可以彼此獨立地設置。在形成為一體的情況下,三通流量閥的進油端口 Pl與換向閥進油口 12P可以連接至一個總的進油口 P,而三通流量閥的回油端口 Tl和換向閥回油口 12T可以連接至一個總的回油口 T。
[0059]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個方面,還提供一種液壓系統(tǒng),該液壓系統(tǒng)包括液壓執(zhí)行元件、主供油油路和主回油油路,其中,該液壓系統(tǒng)還包括根據(jù)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的負載敏感多路閥,第一工作油口 12A和第二工作油口 12B分別連接至液壓執(zhí)行元件,換向閥進油口 12P連接至主供油油路,換向閥回油口 12T連接至主回油油路。
[0060]下面結合圖1和圖2具體描述本發(fā)明提供的液壓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
[0061]當換向閥12處于圖2中的中位時,換向閥20處于中位時,反饋油道8與回油口 T聯(lián)通,則第二彈簧腔7處于卸荷狀態(tài)。此時,通過進油口P經(jīng)由主閥芯I內的第一內部油道
5、第一阻尼單元51進入第一彈簧腔3,從而使得第一彈簧腔3內的液壓油升壓,以克服第二彈簧7的彈簧力而使先導閥芯2打開,油液經(jīng)過反饋油道8流至回油口 T。其中,因第一阻尼單元51的作用,在油液流動過程中產生壓降,則第一彈簧腔3內的液壓油的壓力低于進油口 P處的壓力;另一方面,從進油口 P進入的液壓油還途經(jīng)第二阻尼單元101而進入緩沖腔9,使得緩沖腔9升壓。主閥芯I在緩沖腔9和第一彈簧腔3的壓差作用下,克服第一彈簧4的作用力,使得主閥芯I左移,則進油口 P與回油口 T聯(lián)通,此時整個液壓系統(tǒng)處于卸荷狀態(tài)。
[0062]當換向閥12換向時(換向至圖示左位或右位均可),具體地,當換向閥12換向至所需工位后,反饋油道8與回油口 T隔斷而與第一工作油口 12A或第二工作油口 12B聯(lián)通(這里第一工作油口 12A或第二工作油口 12B是連接至液壓執(zhí)行元件的,相當于連接于負載)。在換向瞬間,反饋油道8中的油液的壓力尚不足以克服負載,則反饋油道8內無流體流動,這時先導閥芯2在第二彈簧7的作用下關閉。從而使第一彈簧腔3形成密閉容腔,第一阻尼單元51無法產生壓降,此時第一彈簧腔3中的壓力與進油口 P處以及緩沖腔9中的壓力等壓,主閥芯I在第一彈簧4的作用下(快速右移趨于)關閉(如圖1所示),此時,進油口 P處壓力油被迫升壓,推動負載。當換向閥12有流量輸出時,換向閥12的閥口便會產生壓降,此壓降AP = Pp-Pu(其中Pp為液壓系統(tǒng)壓力,Pu為負載壓力)。在ΛΡ的作用下,克服第二彈簧7的作用力,從而使得先導閥芯2開啟,從進油口 P至反饋油道8形成液壓油流體流動,第一阻尼單元51亦會形成壓降,從而使主閥芯I左移開啟(趨于穩(wěn)定在相應開口),多余的流量可以從進油口 P流至回油口 T。當換向閥12完全打開,換向閥12的閥口面積變大,ΛΡ變小,則先導閥芯2和主閥芯I會關閉,所有液壓油的流量通往負載。
[0063]從以上可以看出,在負載壓力、輸出流量變化較大時,閥口壓差ΛΡ變化較小。正由于本發(fā)明采用了具有先導閥的三通流量閥,所以通過先導閥芯2位移的微小變化,可以實現(xiàn)負載壓力、輸出流量較大變化。由于先導閥芯2位移變化小,則第二彈簧7的彈簧力對閥口壓差Λ P的影響較??;主閥芯I的行程較長,然而第一彈簧4的剛度通常較小(對主閥芯I只起復位作用),也不會對閥口壓差ΛΡ產生影響??傊?,使用了本發(fā)明提供具有先導閥的三通流量閥,可有效降低閥口壓差ΛΡ的變化,從而提高換向閥12輸出液壓油時的流量輸出的穩(wěn)定性。
[0064]此外,該液壓系統(tǒng)還可以包括定量泵,定量泵可以設置在主供油油路上。
[0065]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個方面,還提供一種工程機械,其中,該工程機械包括根據(jù)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液壓系統(tǒng)。
[0066]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jié),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0067]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發(fā)明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
[0068]此外,本發(fā)明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發(fā)明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發(fā)明所公開的內容。
【權利要求】
1.一種三通流量閥,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進油端口(PI)和回油端口(Tl)的常閉式液控通斷閥,該常閉式液控通斷閥的主閥芯(I)的兩端具有液控腔和設有第一彈簧(4)的第一彈簧腔(3),其中所述第一彈簧腔(3)通過第一阻尼單元(51)與所述進油端口(Pl)連通,且所述液控腔與所述進油端口(PD連通; 具有先導油進油端口(P2)和先導油出油端口(Kl)的先導閥,所述先導油進油端口(P2)與所述第一彈簧腔(3)連通,以使得從所述進油端口(Pl)經(jīng)由所述第一阻尼單元(51)流入的液壓油能夠流動到所述先導油進油端口(P2),該先導閥的先導閥芯(2)兩端具有先導液控腔和設有第二彈簧(7)的第二彈簧腔¢),所述先導液控腔與所述先導油進油端口(P2)連通,所述第二彈簧腔(6)與所述先導油出油端口(Kl)連通,所述先導閥芯(2)能夠在所述第二彈簧(7)的作用下使所述先導油進油端口(P2)和先導油出油端口(Kl)相互截止,且所述先導閥芯(2)能夠在所述先導液控腔引入的液控油的推動下克服所述第二彈簧(7)的彈簧力而運動至使所述先導油進油端口(P2)和先導油出油端口(Kl)相互連通。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通流量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控腔與所述進油端口(Pl)通過第二阻尼單元(101)連通。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三通流量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簧腔(3)通過設有所述第一阻尼單元(51)的第一內部液控油路(15)連接于所述進油端口(P1),且所述液控腔通過設有所述第二阻尼單元(101)的第二內部液控油路(16)連接于所述進油端口(P1)。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通流量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閉式液控通斷閥形成為當該常閉式液控通斷閥的主閥芯(I)未受液壓油作用時,所述主閥芯(I)使所述進油端口(PI)和回油端口(Tl)處于相互截至的狀態(tài)。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通流量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彈簧(7)的剛度小于所述第一彈簧(4)的剛度。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通流量閥,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流量閥包括所述常閉式液控通斷閥和先導閥共用的閥體,所述閥體上形成有與所述進油端口(Pi)連通的進油口(P)和與所述回油端口(Tl)連通的回油口(T),所述主閥芯(I)的一端與所述閥體的內壁形成所述第一彈簧腔(3),所述第一彈簧腔(3)中設置有所述第一彈簧(4),所述第一彈簧(4)的兩端分別抵靠所述閥體與所述主閥芯(I)的一端,從所述進油口(P)進入的液壓油能夠流動至所述主閥芯(I)的另一端的所述液控腔,以使得從所述進油口(P)進入的液壓油能夠從所述主閥芯(I)的另一端推動所述主閥芯(I)從截止位置運動至通流位置,其中,在所述截止位置,所述進油口(P)與回油口(T)相互截止,在所述通流位置,所述進油口(P)與回油口(T)相互連通,所述進油口(P)還通過形成在所述主閥芯內的具有第一阻尼單元的第一內部油道(5)與所述第一彈簧腔(3)連通,所述先導閥芯(2) —端的所述先導油進油端口與所述第一彈簧腔(3)連通,所述先導閥芯(2)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彈簧腔(6)的內壁面之間彈性支撐有所述第二彈簧(7),所述第二彈簧腔(6)連接于所述先導油出油端□。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三通流量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閥芯(I)的另一端與所述閥體形成有作為所述液控腔的緩沖腔(9),所述進油口(P)還通過形成在所述主閥芯(I)內的第二內部油道(10)與所述緩沖腔(9)連通。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三通流量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內部油道(10)上設有第二阻尼單元。
9.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三通流量閥,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流量閥還包括調壓件(11),所述調壓件(11)的一端伸出所述閥體,另一端在所述閥體內部作用于所述第二彈簧(7),以能夠調節(jié)所述第二彈簧(7)作用于所述先導閥芯(2)的壓力。
10.一種負載敏感多路閥,包括換向閥(12),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三通流量閥,所述換向閥(12)包括換向閥進油口(12P)、換向閥回油口(12T)、反饋油口(12C)、第一工作油口(12A)和第二工作油口(12B),所述三通流量閥的進油端口(Pl)連接至所述換向閥進油口(12P),所述三通流量閥的回油端口(Tl)連接至所述換向閥回油口(12T),所述先導油出油端口(Kl)與所述反饋油口(12C)連通,所述換向閥(12)能夠選擇性切換至第一、第二或第三狀態(tài),其中在所述第一狀態(tài),所述換向閥進油口(12P)與所述第一工作油口(12A)連通、所述換向閥回油口(12T)與所述第二工作油口(12B)連通、且所述反饋油口(12C)與所述第一工作油口(12A)連通,在所述第二狀態(tài),所述換向閥進油口(12P)與所述第二工作油口(12B)連通、所述換向閥回油口(12T)與所述第一工作油口(12A)連通、且所述反饋油口(12C)與所述第二工作油口(12B)連通,在所述第三狀態(tài),所述換向閥進油口(12P)分別與所述第一工作油口(12A)、第二工作油口(12B)和反饋油口(12C)截止、且所述換向閥回油口(12T)分別與所述第一工作油口(12A)、第二工作油口(12B)和反饋油口(12C)連通。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負載敏感多路閥,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流量閥與所述換向閥(12)形成為一體。
12.—種液壓系統(tǒng),包括液壓執(zhí)行元件、主供油油路和主回油油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根據(jù)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負載敏感多路閥,所述第一工作油口(12A)和第二工作油口(12B)分別連接至所述液壓執(zhí)行元件,所述換向閥進油口(12P)連接至所述主供油油路,所述換向閥回油口(12T)連接至所述主回油油路。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液壓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系統(tǒng)還包括定量泵,所述定量泵設置在所述主供油油路上。
14.一種工程機械,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據(jù)權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液壓系統(tǒng)。
【文檔編號】F15B11/02GK104132016SQ201410359142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7月25日
【發(fā)明者】潘文華, 陳志超 申請人:常德中聯(lián)重科液壓有限公司, 中聯(lián)重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