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具打氣及吸氣作用的打氣筒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451953閱讀:48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具打氣及吸氣作用的打氣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打氣筒,特別是一種具打氣及吸氣作用的打氣筒。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與進步,人們對事物的要求也從“能用就好”的老舊思維,變得相當細膩,唯有不斷進步或創(chuàng)新的構想,產生新的形態(tài)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并有效降低成本,才能在市場競爭激烈的考驗下生存。
在美國專利US6422832中,汽缸的外緣設有一出氣管、一吸氣管及一連接于出氣管及吸氣管的基座,一控制件樞設于基座。藉由轉動控制件使軟管可選擇性的連通于出氣管或吸氣管,使打氣筒具有打氣及吸氣的功能。然該出氣管及吸氣管的設置增加了打氣筒的體積,且出氣管及吸氣管的二端皆需設置單向閥,大幅的提高了產制上的成本支出。而其藉由控制件的左右樞擺,以改變打氣筒的打氣或吸氣作用并不實用,因為控制件的左右樞擺會影響到打氣筒的放置位置。且控制件與基座間不具有定位結構,控制件無法確實的定位。重要的是,此一結構型態(tài)并不適用于便攜式迷你打氣筒,因為打氣筒的體積過大。該習知打氣筒所衍生的種種缺陷,實有加以研發(fā)改良的必要。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打氣及吸氣作用的打氣筒,以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出氣管及吸氣管的設置增加了打氣筒的體積,大幅的提高了產制上的成本支出,且并不適用于便攜式迷你打氣筒”的問題。
本發(fā)明所提供了一種具打氣及吸氣作用的打氣筒,其汽缸的一端設有一第二氣道及第一氣道,而樞設于汽缸的灌充件的設有對應于上述氣道的二孔,其一孔連通于灌充裝置,另一孔連通于外界。該汽缸可于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間轉動,使其連通于灌充裝置的孔可選擇性的對應于第二氣道或第一氣道,使打氣筒可進行打氣或吸氣作業(yè)。且其汽缸與灌充件間設有一定位裝置,使汽缸于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間轉動時,該定位裝置可將汽缸確實的定位于灌充件,結構設計相當可靠、實用。
通過下面的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詳細說明,可以使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優(yōu)點及特點變得更加明白。
需要說明的是,以下所述的較佳實施例僅供說明之用,而不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


圖1為本發(fā)明的立體組合圖;圖2為本發(fā)明的立體分解圖;圖3為圖1的A-A剖視圖;圖4為圖1的B-B剖視圖;圖5為本發(fā)明打氣狀態(tài)的側剖視圖,表外界的氣體由第二氣道進入汽缸內;圖6為本發(fā)明打氣狀態(tài)的側剖視圖,表汽缸內的氣體由第一氣道進入氣球內;圖7為本發(fā)明吸氣狀態(tài)的側剖視圖,表氣球內的氣體由第二氣道進入汽缸內;圖8為本發(fā)明吸氣狀態(tài)的側剖視圖,表汽缸內的氣體由第一氣道排出于外界;圖9A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側剖視圖;圖9B為圖9A的C-C剖視圖;圖10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吸氣狀態(tài)的側剖視圖,表氣球內的氣體由第二氣道進入汽缸內;圖11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吸氣狀態(tài)的側剖視圖,表汽缸內的氣體由單向活塞的后端進入前端;圖12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吸氣狀態(tài)的側剖視圖,表汽缸內的氣體由第一氣道排出于外界;
圖13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打氣狀態(tài)的側剖視圖,表外界的氣體由第二氣道進入汽缸內;圖14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打氣狀態(tài)的側剖視圖,表汽缸內的氣體由單向活塞的后端進入前端;圖15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打氣狀態(tài)的側剖視圖,表汽缸內的氣體由第一氣道進入氣球內;圖16A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側剖視圖;圖16B為圖16A的D-D剖視圖;圖17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吸氣狀態(tài)的側剖視圖;圖18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打氣狀態(tài)的側剖視圖;圖19為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20為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側剖視圖;圖21為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吸氣狀態(tài)的側剖視圖,表氣體由第二氣道進入汽缸內;圖22為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吸氣狀態(tài)的側剖視圖,表汽缸內的氣體由第一氣道排出于外界;圖23為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打氣狀態(tài)的側剖視圖,表外界的氣體由第二氣道進入汽缸內;圖24為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打氣狀態(tài)的側剖視圖,表汽缸內的氣體由第一氣道排出;圖25為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例的側剖視圖;圖26為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例的吸氣狀態(tài)側剖視圖,表氣體由第一氣道進入汽缸內;圖27為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例的吸氣狀態(tài)側剖視圖,表汽缸內的氣體由第二氣道排出于外界。
附圖標記說明1打氣筒;10汽缸;11空間;111單向閥;12第一氣道;121單向閥;122 O型環(huán);13第二氣道;131單向閥;132 O型環(huán);14凹槽;15凹陷;16第二空間;17孔;20往復構件;21活塞桿;22活塞;23蓋體;24單向活塞;30灌充件;31空間;32灌充裝置;33扳手;34蓋體;35空間;351孔;352孔;36凹槽;37孔;38定位裝置;381彈性體;382鋼珠;39C形扣;30′灌充件;32′灌充裝置;321′軟管;322′風嘴頭;40閥體;41第二氣道;411單向閥;412O型環(huán);42第一氣道;421 O型環(huán);43 O型環(huán);44凹槽;441單向閥;45凹陷;50氣球。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照圖1,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個實施例,該具打氣及吸氣作用的打氣筒1具有打氣及吸氣的功能。
參照圖2及圖3,該具打氣及吸氣作用的打氣筒包括有一汽缸10、一往復構件20及一灌充件30。往復構件20設于汽缸10的一端,可與汽缸10產生往復運動。一灌充件30樞設于汽缸10的另端,可與汽缸10產生相對的轉動關系。
汽缸10包括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其內設有一由第二端開放的空間11,該汽缸10第一端的端緣設有一第一氣道12及一第二氣道13,該第一氣道12及第二氣道13內分別設有一單向閥121、131,并于兩氣道外緣分別設有一O型環(huán)122、132,以防止氣體泄露。該汽缸10第一端的外緣環(huán)設有一凹槽14及二對應于氣道的凹陷15。
往復構件20的蓋體23系結合于汽缸10的第二端,使其設于活塞桿21上的活塞22設于汽缸10的空間11內。該往復構件20凸露于外的一端可供使用者操作,以連動往復構件20與汽缸10產生相對的位移關系。
灌充件30包括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其第一端橫向設有一空間31,該空間31供一灌充裝置32容置,該灌充裝置32于本較佳實施例中實施為可適用不同氣嘴的風嘴,空間31的一側樞設有一扳手33,另側螺合有一蓋體34。其第二端縱向設有一空間35,該空間35設有二連通于空間31的孔351、352,空間35的側緣環(huán)設有一凹槽36及二孔37。該二孔37供一定位裝置38容置,該定位裝置38由一彈性體381及一鋼珠382構成。該灌充件30第二端的空間35供汽缸10的第一端容置,且將一C形扣39設于灌充件30的凹槽14與汽缸10的凹槽14間,使灌充件30得以樞設于汽缸10的第一端,且使灌充件30可與汽缸10產生相對的樞擺關系。
參照圖4,為圖1的4-4剖視圖。顯示定位裝置38的鋼珠382受彈性體381的彈抵而卡固于汽缸10第一端外緣的凹陷15內,使汽缸10于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間轉動時,得以卡固定位于灌充件30的第一端。
參照圖5,顯示打氣筒1處于打氣狀態(tài)時,該汽缸10位于第一位置,該灌充件30內的灌充裝置32相對位于汽缸10的第一氣道12一側。當使用者向汽缸10外拉動往復構件20時,外界的氣體會推開第二氣道13內的單向閥131而進入汽缸10的空間11內。
參照圖6,顯示當使用者向汽缸10內推動往復構件20時,活塞桿21上的活塞22會推擠空間11內的氣體,使氣體推開第一氣道12內的單向閥121而進入灌充件30的灌充裝置32內,進而將氣體打入氣球50內。如此反復操作,即可快速的將氣體打入氣球50內。
若使用者欲使用打氣筒吸氣時,可轉動汽缸10使灌充件30內的灌充裝置32相對位于汽缸10的第二氣道13一側,參照圖7,顯示打氣筒1處于吸氣狀態(tài)時,該汽缸10系位于第二位置,當使用者向汽缸10外拉動往復構件20時,氣球50內的氣體會推開第二氣道13內的單向閥131而進入汽缸10的空間11內。參照圖8,顯示當使用者向汽缸10內推動往復構件20時,活塞桿21上的活塞22會推擠空間11內的氣體,使氣體推開第一氣道12內的單向閥121而經灌充件30將氣體排出于外界。如此反復操作,即可將氣球50內的氣體快速排除。
圖9A及圖9B顯示本發(fā)明的第二個實施例。第二個實施例和第一個實施例相同,除了汽缸10內增設有一連通于第二氣道13的第二空間16,該第二二空間16設有一連通于空間11的孔17。且于空間11的末端未及孔17處設有一單向閥111,以防止空間11內的氣體回流至第二空間16內。并將活塞22改設為單向活塞24,該單向活塞24為已知技術,在此不再贅述。于本較佳實施例中該汽缸10由單一構件構成。
參照圖10,顯示打氣筒1處于吸氣狀態(tài)時,該汽缸10位于第二位置。使用者將氣球50銜接于打氣筒1時,氣球50內的氣體會流入汽缸10的第二空間16內。當使用者向汽缸10內推動往復構件20時,第二空間16內的氣體會推開空間11內的單向閥111而進入汽缸10的空間11內。
參照圖11,顯示空間11內的氣體受單向閥111的擋止而無法回流至第二空間16內,將打氣筒1的往復構件20向汽缸10外拉動,即可迫使位于活塞24后端的氣體流至活塞24的前端,因為活塞24是單向活塞。
參照圖12,顯示當使用者再次向汽缸10內推動往復構件20時,活塞桿21上的活塞24會推擠空間11內的氣體,使氣體推開第一氣道12內的單向閥121而經灌充件30將氣體排出于外界。且第二空間16內的氣體會推開空間11內的單向閥111而進入汽缸10的空間11內。如此反復操作,即可將氣球50內的氣體快速排除。
若使用者欲使用打氣筒吸氣時,可轉動汽缸10使灌充件30內的灌充裝置32相對位于汽缸10的第一氣道12一側,參照圖13,顯示打氣筒1處于打氣狀態(tài)時,該汽缸10位于第一位置。由于該第二氣道13內未設有單向閥,故外界的氣體可流入第二空間16內。當使用者向汽缸10內推動往復構件20時,第二空間16內的氣體會推開空間11內的單向閥111而進入汽缸10的空間11內。
參照圖14,顯示空間11內的氣體受單向閥111的擋止而無法回流至第二空間16內,將打氣筒1的往復構件20向汽缸10外拉動,即可迫使位于活塞24后端的氣體流至活塞24的前端,因為活塞24是單向活塞。
參照圖15,顯示當使用者再次向汽缸10內推動往復構件20時,活塞桿21上的活塞24會推擠空間11內的氣體,使氣體推開第一氣道12內的單向閥121而進入灌充件30的灌充裝置32內,進而將氣體打入氣球50內。如此反復操作,即可快速的將氣體打入氣球50內。
圖16A及圖16B顯示本發(fā)明的第三個實施例。第三個實施例和第二個實施例相同,除了汽缸10改由二管構成,而形成管中有管的型態(tài)。
圖17及圖18顯示本發(fā)明的第四個實施例。第四個實施例和第二個實施例相同,除了灌充件30′及灌充裝置32′型態(tài)上的改變。該灌充件30′實施為一底座,而可置放于地面。該灌充裝置32′系實施為一端接設于孔351的軟管321′,該軟管321′的一端并設有一風嘴頭322′,使孔351內的氣體可經軟管321′而由風嘴頭322′排出。
請參照圖19及圖20,顯示本發(fā)明的第五個實施例。而第五個實施例與第一個實施例相同,不同處在于汽缸10為一貫穿筒狀,而再增設一閥體40。該汽缸10包括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其內設有一貫通第一端與第二端的空間11。該灌充件30藉凹槽36樞設于汽缸10的第一端,且使灌充件30可與汽缸10產生相對的樞擺關系。
該閥體40設置于汽缸10與灌充件30之間,并與汽缸10保持有一間隙存在。該閥體40內設有一第一氣道41及一第二氣道42。該第一氣道41內設有一單向閥411,并連通于該汽缸的10空間11。該第二氣道42系自閥體40的一端連通于閥體40的周緣。該第一氣道41與第二氣道42于閥體40相反于汽缸10的一端分別設有一O型環(huán)412、421,以防止氣體泄露。
該閥體40于周緣環(huán)設有一O型環(huán)43、一凹槽44與二對應于氣道的凹陷45。該閥體40藉O型環(huán)43而與汽缸10密合,以防止氣體泄露,并可由汽缸10的帶動而與灌充件30產生相對的轉動關系。該閥體40于凹槽44上裝設有一單向閥441,且使單向閥441與汽缸10相互接觸。該凹槽45可供灌充件30內的定位裝置38卡固定位,以使汽缸10可帶動閥體40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間移動。
參照圖21,顯示打氣筒1處于吸氣狀態(tài)時,該汽缸10位于第一位置,該灌充件30內的灌充裝置32相對位于閥體40的第一氣道41一側。當使用者將往復構件20向汽缸10外拉動時,灌充裝置32內的氣體會推開第一氣道41內的單向閥411而進入汽缸10的空間11內。
參照圖22,顯示當使用者將往復構件20向汽缸10內推動時,活塞桿21上的活塞22會推擠空間11內的氣體,使氣體推開閥體40與汽缸10之間的單向閥441,而經扳手33將氣體排出于外界。如此反復操作,即可持續(xù)進行吸氣的動作。
參照圖23,顯示打氣筒1處于打氣狀態(tài)時,該汽缸10位于第二位置,該灌充件30內的灌充裝置32相對位于閥體40的第二氣道42一側。當使用者將往復構件20向汽缸10外拉動時,外界的氣體會推開第一氣道41內的單向閥411而進入汽缸10的空間11內。
參照圖24,顯示當使用者將往復構件20向汽缸10內推動時,活塞桿21上的活塞22會推擠空間11內的氣體,使氣體推開閥體40與汽缸10之間的單向閥441,而進入灌充件30的灌充裝置32內。如此反復操作,即可持續(xù)的進行打氣動作。
請參照圖25,為本發(fā)明的第六較佳實施例。而第六實施例與前述第五實施例相同,不同處在于第一氣道41內的單向閥411以及閥體40周緣的單向閥441所設置的方向不同。而藉此不同方向的單向閥411、441的設計,打氣筒1仍可獲得一打氣及吸氣的功效。
請參照圖26,顯示打氣筒1處于吸氣狀態(tài),該汽缸10位于第一位置,該灌充件30內的灌充裝置32相對位于閥體40的第二氣道42一側。當使用者將往復構件20向汽缸10外拉動時,灌充裝置32內的氣體會推開閥體40與汽缸10之間的單向閥441,而進入汽缸10的空間11內。
請參照圖27,顯示當使用者將往復構件20向汽缸10內推動時,活塞桿21上的活塞22會推擠空間11內的氣體,使氣體推開第一氣道41的單向閥411,而經扳手33將氣體排出于外界。如此反復操作,即可持續(xù)進行吸氣的動作。同理,若將汽缸10轉至第二位置則可進行打氣動作。
就以上所述可以歸納出本發(fā)明具有以下的優(yōu)點1、本發(fā)明的“具打氣及吸氣作用的打氣筒”的汽缸的一端設有一第二氣道及第一氣道,而樞設于汽缸的灌充件的設有對應于上述氣道的二孔,其一孔連通于灌充裝置,另一孔連通于外界。該汽缸可于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間轉動,使其連通于灌充裝置的孔可選擇性的對應于第二氣道或第一氣道,使打氣筒可進行打氣或吸氣作業(yè)。
2、本發(fā)明的“具打氣及吸氣作用的打氣筒”的汽缸與灌充裝置間設有一定位裝置,使汽缸(灌充件)于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間轉動時,該定位裝置可將汽缸確實的定位于灌充件,結構設計相當可靠、實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發(fā)明實施的范圍,因此凡數(shù)值的變更或等效組件的置換,或依本發(fā)明權利要求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打氣及吸氣作用的打氣筒,包括一汽缸,包括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其內設有一由第二端開放的空間,該第一端設有一第一氣道及一第二氣道,該第一氣道及第二氣道內分別設有一單向閥,并連通于空間;一往復構件,包括有一桿及一設于桿的活塞,該活塞設于汽缸的空間內,該桿部份凸露于汽缸外而可供使用者操作;一灌充件,其樞設于汽缸的第一端,而與汽缸產生相對的轉動關系,其內設有一灌充裝置及二對應于上述氣道的孔,其一孔連通于灌充裝置,另一孔連通于外界;藉此,該汽缸可于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間轉動,使其第二氣道或第一氣道可選擇性的對應于灌充件內連通于灌充裝置的孔,使打氣筒可進行打氣或吸氣作業(yè)。
2.一種具打氣及吸氣作用的打氣筒,包括一汽缸,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其內設有一第一空間及一連通于第一空間的第二空間,并于該二空間之間設有一單向閥,該第一端設有一第一氣道及一第二氣道,該第一氣道內設有一單向閥;一往復構件,包括一桿及一設于桿的單向活塞,該活塞設于汽缸的第一空間內,該桿部份凸露于汽缸外而可供使用者操作;一灌充件,樞設于汽缸的第一端,與汽缸產生相對的轉動關系,其內設有一灌充裝置及二對應于上述氣道的孔,其一孔連通于灌充裝置,另一孔連通于外界;藉此,該汽缸可于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間轉動,使第二氣道或第一氣道可選擇性的對應于灌充件內連通于灌充裝置的孔,使打氣筒可進行打氣或吸氣作業(yè)。
3.一種具打氣及吸氣作用的打氣筒,包括一汽缸,包括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其內設有一貫通第一端與第二端的空間;一往復構件,包括有一桿及一設于桿的活塞,該活塞設于汽缸的空間內,該桿部份凸露于汽缸的第二端而可供使用者操作;一灌充件,樞設于汽缸的第一端,與汽缸產生相對的轉動關系,其內設有一灌充裝置及二孔,其一孔連通于灌充裝置,另一孔連通于外界;一閥體,設置于汽缸與灌充件之間,可由汽缸的帶動而與灌充件產生相對的轉動關系,閥體內設有對應于前述二孔的第一氣道及第二氣道,該第一氣道內設有一單向閥,并連通于空間,該第二氣道系自閥體一端連通于閥體周緣,并閥體周緣設有一單向閥;藉此,該汽缸可于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間轉動,使閥體的第一氣道或第二氣道可選擇性的對應于灌充件內連通于灌充裝置的孔,使打氣筒可進行打氣或吸氣作業(yè)。
4.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具打氣及吸氣作用的打氣筒,其中該灌充件內設有一定位裝置,可使汽缸定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打氣及吸氣作用的打氣筒,其中該定位裝置包括一彈性體及一鋼珠。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打氣及吸氣作用的打氣筒,其中該汽缸第一端的外緣設有一凹槽,該灌充件的一端內緣設有一凹槽,可將一C形扣設上述二凹槽間,使灌充件得以樞設于汽缸的第一端。
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打氣及吸氣作用的打氣筒,其中該閥體的周緣環(huán)設有一O型環(huán),該閥體藉O型環(huán)而與汽缸密合,以防止氣體泄露,并可由汽缸的帶動而與灌充件產生相對的轉動關系。
8.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具打氣及吸氣作用的打氣筒,其中該灌充件的第一端橫向設有一空間,該空間供一灌充裝置容置,空間的一側樞設有一扳手,另側螺合有一蓋體。
9.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具打氣及吸氣作用的打氣筒,其中該灌充件的第二端縱向設有一空間,該空間系供汽缸的第一端容置,該空間內設有兩個對應于第一氣道及第二氣道的孔。
10.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具打氣及吸氣作用的打氣筒,其中該氣道與灌充件的孔的間設有一O型環(huán),以防止氣體泄露。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具打氣及吸氣作用的打氣筒,汽缸的一端設有一第二氣道及一第一氣道,樞設于汽缸的灌充件設有對應于上述氣道的二孔,其一孔連通于灌充裝置,另一孔連通于外界。該汽缸可于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間轉動,使其連通于灌充裝置的孔可選擇性的對應于第二氣道或第一氣道,使打氣筒可進行打氣或吸氣作業(yè)。且汽缸與灌充件間設有一定位裝置,使汽缸于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間轉動時,該定位裝置可將汽缸確實的定位于灌充件,結構設計相當可靠、實用。
文檔編號F04B33/00GK1746498SQ200410074328
公開日2006年3月15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9月9日
發(fā)明者吳樹木 申請人:吳樹木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