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注水井油管防旋式電動刮垢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注水井油管內(nèi)壁刮垢器,具體地說是一種注水井油管防旋式電動刮垢裝置。
二背景技術:
在油田開發(fā)過程中由于注水井長期注污水造成油管內(nèi)臂某一段結(jié)垢嚴重致使井 下測試、打撈、調(diào)配時儀器無法通過,嚴重影響了一些井的正常測試資料的錄取以及注水井的分層注水和打撈分配器工作。而現(xiàn)有的一些常用工具無法滿足現(xiàn)場需要,因此解決油管刮垢的問題是當務之急。
三、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注水井油管防旋式電動刮垢裝置,解決上述已有技術存在的因油管結(jié)垢嚴重影響了注水井正常測試及分層注水和打撈分配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xiàn)的本實用新型本體設為圓柱形,從上至下逐序設有打撈頭,與打撈頭螺紋連接的扶正器固定體,與扶正器固定體螺紋連接的防旋臂固定體,在打撈頭和扶正器固定體中心設有電纜孔,在防旋臂固定體中心設有帶電纜孔的雙向凸輪軸,雙向凸輪軸上端通過螺帽與防旋臂固定體連接,下部通過防旋臂固定體中心孔與電機護套螺紋連接,電纜通過密封塞、密封套、壓緊螺套、滑針座和固定座與電機相聯(lián),壓緊螺套與雙向凸輪軸螺紋連接,壓緊密封套、滑針座與固定座螺紋連接,固定座與電機護套螺紋連接,電機護套與軸承套螺紋相連,軸承套與防掉螺套螺紋相連,在電機護套、軸承套和防掉螺套內(nèi)的電機軸通過減速器、扭力套筒、扭力軸、軸承、密封螺套與連接軸相連,連接軸通過螺紋和銷釘與刮刀相連。扶正器固定體上部和下部設有公螺紋,在中部設有平臺,在電纜孔兩側(cè)對稱設有由扶正器臂、固定銷、小扭簧和小滾輪組成的扶正機構(gòu)。防旋臂固定體上部設有母螺紋,中心設有雙向凸輪軸孔,在雙向凸輪軸孔兩側(cè)對稱設有由防旋臂、固定銷、鋼球、導向輪和扭簧組成的防旋扶正機構(gòu),下部設有雙向凸輪軸變徑孔。雙向凸輪軸上端部設有公螺紋,中上部與防旋臂上的鋼球?qū)幵O有雙向凸輪,雙向凸輪軸下部設有兩個變徑段,上變徑直徑略小于防旋臂固定體下部孔徑,下變徑段外周設有與電機護套連接的公螺紋,內(nèi)腔中部設有與壓緊螺套螺紋連接的母螺紋,雙向凸輪軸隨電機護套轉(zhuǎn)動。防旋臂設為兩個對稱的矩形,上端設有銷釘孔,用銷釘與防旋臂固定體連接,中上部設有向內(nèi)的凹槽,凹槽底中部設有對稱的鋼球弧形槽,槽內(nèi)鑲有鋼球,下部設有平槽,平槽內(nèi)設有對稱的兩個用銷軸固定的導向輪,導向輪與防旋臂固定體下部銷釘之間設有扭簧。本實用新型解決注水井油管內(nèi)壁刮垢的問題,使一些因結(jié)垢不能測試,不能分層注水,不能打撈分配器更換分配器的井恢復了正常生產(chǎn)管理,提高了注水井的利用率和注水時率,達到了注采平衡,提高油井最終采收率的目的。四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2為圖I中A-A向的截面圖,圖3為防旋臂不工作狀態(tài)示意圖。圖中I-打撈頭2-扶正器固定體3-小扭簧 4-固定銷A 5_小滾輪6_扶正器臂7-防旋臂固定體8-防旋臂9-鋼球10-固定座11-導向輪12-滑針座
13-扭簧14-壓緊螺套15-電機護套16-定位銷17-扭力套筒18-推力軸承19-扭力軸20-密封套21-雙向凸輪軸22-固定螺母23-密封螺套24-軸承套25-防掉螺套26-連接軸27-螺釘28-刮刀29-電機30-減速器31-膠圈32-密封塞
33、35_固定銷B34-固定銷A
五具體實施方式
為進一步公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jié)合說明書附圖通過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本體設為圓柱形,從上至下逐序設有打撈頭,與打撈頭螺紋連接的扶正器固定體,與扶正器固定體螺紋連接的防旋臂固定體,在打撈頭和扶正器固定體中心設有電纜孔,在防旋臂固定體中心設有帶電纜孔的雙向凸輪軸,雙向凸輪軸上端通過螺帽與防旋臂固定體連接,下部通過防旋臂固定體中心孔與電機護套螺紋連接,電纜通過密封塞、密封套、壓緊螺套、滑針座和固定座與電機相聯(lián),壓緊螺套與雙向凸輪軸螺紋連接,壓緊密封套、滑針座與固定座螺紋連接,固定座與電機護套螺紋連接,電機護套與軸承套螺紋相連,軸承套與防掉螺套螺紋相連,在電機護套、軸承套和防掉螺套內(nèi)的電機軸通過減速器、扭力套筒、扭力軸、軸承、密封螺套與連接軸相連,連接軸通過螺紋和銷釘與刮刀相連。本實用新型主要由五部分組成I、連接部分是指下井電纜與本下井裝置的連接,包括打撈頭I、密封塞32、滑針座12。2、扶正器部分是指保持下井裝置處于中心位置,且產(chǎn)生一定的扶正和摩擦阻力,包括扶正器固定體2、小滾輪5、固定銷4、扶正器臂6、固定銷33、小扭簧3。3、防旋部分用于保護電纜,防止因旋轉(zhuǎn)導致電纜打扭,保證其作用正常,包括雙向凸輪軸21、固定螺母22、膠圈31、防旋臂固定體7、防旋臂8、導向輪11、扭簧13、固定銷
34、固定銷35、鋼球9等。4、動力部分產(chǎn)生較大扭力,帶動刮刀旋轉(zhuǎn),包括直流可控正反轉(zhuǎn)電機29、電機護套15、齒輪減速器30、扭力軸19、扭力套筒17、定位銷16、固定座10、推力軸承18、密封螺套23、壓緊螺套14等。5、刮刀部分用于刮垢,主要包括連接軸26、軸承套24、防掉螺套25、螺釘27、螺旋式硬質(zhì)合金刮刀28。本實用新型的實施過程如下[0024]該裝置下井前先用鋼絲鎧裝電纜,連接好打撈頭1,并將電纜纜芯與密封塞連接好,保證電路與電機29通路良好,將該裝置與下井裝置裝配好,裝入防噴器內(nèi),打開閘門下井。當該裝置下到結(jié)垢嚴重即遇阻位置時,通過地面控制儀表向直流調(diào)速電機29供電,直流調(diào)速電機29帶動減速器30轉(zhuǎn)動,減速器30將產(chǎn)生很大扭矩,經(jīng)連接軸26帶動刮刀28旋轉(zhuǎn),刮刀 28旋轉(zhuǎn)時將迫使該裝置中雙向凸輪軸21旋轉(zhuǎn),雙凸輪軸21的斜面將壓向鋼球9,迫使鋼球9頂動防旋臂8向外撐開。防旋臂8也同時帶動導向輪11壓向管臂,為防止雙向凸輪軸的摩擦阻力使電纜旋轉(zhuǎn),專門加上由扶正器臂6、固定銷4、小扭簧3和滾輪5組成扶正器,以保證產(chǎn)生一定的摩擦阻力,由于這個摩擦阻力遠遠大于雙向凸輪軸的摩擦阻力,將勢必迫使防旋臂8撐開壓向管臂。刮刀28受到的旋轉(zhuǎn)阻力越大,雙向凸輪軸21產(chǎn)生的側(cè)向力越大,以保證電纜不旋轉(zhuǎn)。同時,由于刮刀28是螺旋狀的,刮垢的同時也將拖動整個裝置向下運動,而導向輪11在保證旋轉(zhuǎn)的同時也能引導整個裝置向前運動,從而達到井下油管刮垢的作用。
權利要求1.一種注水井油管防旋式電動刮垢裝置,其特征在于本體設為圓柱形,從上至下逐序設有打撈頭,與打撈頭螺紋連接的扶正器固定體,與扶正器固定體螺紋連接的防旋臂固定體,在打撈頭和扶正器固定體中心設有電纜孔,在防旋臂固定體中心設有帶電纜孔的雙向凸輪軸,雙向凸輪軸上端通過螺帽與防旋臂固定體連接,下部通過防旋臂固定體中心孔與電機護套螺紋連接,電纜通過密封塞、密封套、壓緊螺套、滑針座和固定座與電機相聯(lián),壓緊螺套與雙向凸輪軸螺紋連接,壓緊密封套、滑針座與固定座螺紋連接,固定座與電機護套螺紋連接,電機護套與軸承套螺紋相連,軸承套與防掉螺套螺紋相連,在電機護套、軸承套和防掉螺套內(nèi)的電機軸通過減速器、扭力套筒、扭力軸、軸承、密封螺套與連接軸相連,連接軸通過螺紋和銷釘與刮刀相連。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注水井油管防旋式電動刮垢裝置,其特征在于扶正器固定體上部和下部設有公螺紋,在中部設有平臺,在電纜孔兩側(cè)對稱設有由扶正器臂、固定銷、小扭簧和小滾輪組成的扶正機構(gòu)。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注水井油管防旋式電動刮垢裝置,其特征在于防旋臂固定體上部設有母螺紋,中心設有雙向凸輪軸孔,在雙向凸輪軸孔兩側(cè)對稱設有由防旋臂、固定銷、鋼球、導向輪和扭簧組成的防旋扶正機構(gòu),下部設有雙向凸輪軸變徑孔。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注水井油管防旋式電動刮垢裝置,其特征在于雙向凸輪軸上端部設有公螺紋,中上部與防旋臂上的鋼球?qū)幵O有雙向凸輪,雙向凸輪軸下部設有兩個變徑段,上變徑直徑略小于防旋臂固定體下部孔徑,下變徑段外周設有與電機護套連接的公螺紋,內(nèi)腔中部設有與壓緊螺套螺紋連接的母螺紋,雙向凸輪軸隨電機護套轉(zhuǎn)動。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注水井油管防旋式電動刮垢裝置,其特征在于防旋臂設為兩個對稱的矩形,上端設有銷釘孔,用銷釘與防旋臂固定體連接,中上部設有向內(nèi)的凹槽,凹槽底中部設有對稱的鋼球弧形槽,槽內(nèi)鑲有鋼球,下部設有平槽,平槽內(nèi)設有對稱的兩個用銷軸固定的導向輪,導向輪與防旋臂固定體下部銷釘之間設有扭簧。
專利摘要一種注水井油管防旋式電動刮垢裝置,本體設為圓柱形,從上至下逐序設有打撈頭,與打撈頭螺紋連接的扶正器固定體,與扶正器固定體螺紋連接的防旋臂固定體,在打撈頭和扶正器固定體中心設有電纜孔,在防旋臂固定體中心設有帶電纜孔的雙向凸輪軸,雙向凸輪軸上端通過螺帽與防旋臂固定體連接,下部通過防旋臂固定體中心孔與電機護套螺紋連接,電纜通過密封塞、密封套、壓緊螺套、滑針座和固定座與電機相聯(lián),壓緊螺套與雙向凸輪軸螺紋連接,壓緊密封套、滑針座與固定座螺紋連接,固定座與電機護套螺紋連接,電機護套與軸承套螺紋相連,軸承套與防掉螺套螺紋相連,電機軸與連接軸相連,連接軸通過螺紋和銷釘與刮刀相連。解決了油管防刮垢問題。
文檔編號E21B37/02GK202370484SQ20112057495
公開日2012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22日
發(fā)明者付吉平 申請人:付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