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旋轉葉片的活塞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旋轉葉片的活塞裝置,特別是用于旋轉葉片式發(fā)動機或壓縮機的活塞裝置。
背景技術:
采用往復式活塞的發(fā)動機是目前應用最廣泛、技術最成熟的內(nèi)燃發(fā)動機,但由于其固有的結構形式,存在活塞和氣門的往復運動慣性所產(chǎn)生的振動,使其轉速和升功率已很難再提升。汪克爾三角轉子式發(fā)動機雖然在結構上避免了往復慣性產(chǎn)生的振動,但其制造成本、燃油經(jīng)濟性等方面都遠不及往復式活塞發(fā)動機,因此沒有被廣泛應用。
旋轉葉片活塞機構是在1588年拉邁爾利(Ramelli)提出的多基元滑片裝置的概念上發(fā)展起來的,利用偏心轉子上的活動葉片在缸體內(nèi)旋轉,使工作容積發(fā)生周期性變化,從而使工作容積內(nèi)的氣體做功。它避免了往復慣性產(chǎn)生的振動,已被廣泛應用于壓縮機、泵、氣馬達等領域。但是目前的旋轉葉片活塞主要存的問題是葉片與氣缸壁間的線型密封結構在較高氣壓的工況下氣密封不良,葉片與氣缸壁間、葉片與轉子葉片槽之間的磨損嚴重。這些問題導致旋轉葉片活塞的能量損失嚴重,限制了使用的經(jīng)濟性和活塞的壽命。目前旋轉葉片活塞式壓縮機的單級壓縮壓力很難超過2MPa。采用旋轉葉片活塞的發(fā)動機,其氣密封不良和磨損的問題更為突出,這使葉片在轉子內(nèi)的伸出幅度不能設得太大,造成工作腔狹窄,其有效排量遠低于相同氣缸尺寸的往復式活塞的排氣量,大大限制了發(fā)動機的升功率,另外,狹窄的月牙形工作腔會影響進氣效率,為增加功率而采用加大進氣口、改善進氣效率方法又會增大基元在結束進氣時的容積,導致壓縮比下降,從而使發(fā)動機的熱效率降低。因此,現(xiàn)有的旋轉葉片活塞式發(fā)動機的性能遠不及傳統(tǒng)的往復式發(fā)動機和汪克爾三角轉子式發(fā)動機,沒有被推廣應用。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用于壓縮機或發(fā)動機的旋轉葉片活塞裝置,它通過改善葉片的受力,來增大葉片的徑向伸出量,從而增大工作腔容積,使得其工作腔容積可接近于結構的理論最大值,獲得較高的壓縮比和較高的排氣量。
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具有旋轉葉片的活塞裝置,包括缸體、偏心設置在缸體內(nèi)腔的轉子以及可在轉子上的葉片槽內(nèi)沿轉子徑向往復運動的葉片,缸體的兩端設有端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子的兩端設有與轉子同軸并同步旋轉的力矩承載板,所述力矩承載板的直徑大于轉子直徑,力矩承載板上設有槽口,所述葉片上下兩端伸入該槽口內(nèi),并與槽口的側壁保持氣密封接觸。為了進一步改善受力,在葉片與槽口的相對面之間設有滾動體,葉片、槽口、滾動體三者相互滾動配合。為進一步減少摩損,在葉片與滾動體之間可設置力矩滑板,該力矩滑板與葉片相貼合。由于采用力矩承載板和滾動配合的結構,使葉片受到的較高側面氣壓力直接或間接通過力矩承載板傳遞到轉子上,從而避免了葉片與轉子葉片槽之間的強烈摩擦,同時也使葉片在轉子內(nèi)的伸出幅度增大到接近于結構的理論最大值(或者說轉子直徑可以減小);對于氣缸內(nèi)壁面為圓柱面的活塞裝置,工作腔的容積可增大到氣缸內(nèi)腔容積的1/3(接近于結構的理論最大值),從而使壓縮比和升功率能接近結構的理論最大值。
同時,在葉片的前端絞接有活動滑撬,其絞接軸與轉子中心軸相互平行。缸體內(nèi)壁型面為圓柱面,力矩承載板的端面與缸體內(nèi)壁端口部之間氣密封,力矩承板與端蓋之間的空間內(nèi)充有潤滑油。所述滑撬具有一個與缸體內(nèi)壁相適應并相互氣密封的弧面。當應用于發(fā)動機時,滑橇隨轉子旋轉經(jīng)過進氣口后能較早關閉基元的進氣,使閉氣基元具有較小的最小容積,因而可獲得較高的壓縮比。其壓縮比等于由氣缸內(nèi)壁、轉子、力矩承載板和相鄰的葉片圍成的基元的最大容積與閉氣基元的最小容積之比,上述活塞的排氣量為轉子旋轉一周的進氣口吸入的氣體容積,等于基元的最大容積乘以基元個數(shù),在不計葉片和葉片滑橇的厚度的情況下基元的最大容積Vm等于Vm=HR2[eρ+arcsin(ρsina)-(1-e)2a]。其中H為氣缸內(nèi)壁型面的高度,R為氣缸內(nèi)壁型面的半徑,r為轉子半徑,e=1-r/R;ρ=ecosa+(1-e2sin2a)1/2;a為相鄰葉片之間夾角的1/2。在本發(fā)明中,旋轉葉片活塞的r/R最小值可接近于2/3,對于葉片個數(shù)為6的活塞,其排氣量為Vp=6Vm≈5.3HR2,因此其排氣量能大大超過相同氣缸尺寸的往復式活塞的排氣量Vp′=pHR2≈3.14HR2。
由于采用了上述滑撬的結構,使得活塞由傳統(tǒng)的葉片與缸體內(nèi)壁的線型接觸改進為滑橇與氣缸內(nèi)壁的面型接觸,有利與改善氣密封和減少磨損。這也是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減少葉片與缸體壁之間磨損的活塞裝置,避免葉片與氣缸壁間在較高氣壓工況下的氣密封不良,葉片與氣缸壁間、葉片與轉子葉片槽之間磨損嚴重的問題。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在缸體內(nèi)還設有與缸體圓柱面同軸設置的滑撬導向裝置,該滑撬導向裝置至少包括與轉子同步旋轉的圓環(huán)形滑撬滑軌。
具體來說,滑撬導向裝置的滑撬滑軌設置在缸體內(nèi)壁與滑撬之間并相互氣密封,所述端蓋與力矩承載板之間設有與缸體內(nèi)壁同軸的導向環(huán),葉片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設有與所述導向環(huán)相切的導向體??梢赃M一步將所述導向體的軸線與滑撬的鉸接軸同軸設置,導向環(huán)直接開設在端蓋上,或者導向環(huán)通過導向體活動定位在力矩承載板上方。還可更進一步在導向環(huán)上設置環(huán)形凹槽(當凹槽為通槽時,相當于兩個同心的導向環(huán)的組合),其中導向體為導向柱或弧形半徑與所述凹槽半徑一致的導向塊,或導向體上有凹槽,導向體與導向環(huán)相嵌合。
或者是將所述滑撬導向裝置的滑撬滑軌設置在轉子與缸體內(nèi)壁之間,所述滑撬的上、下端面設有弧形半徑與滑撬滑軌半徑一致的凹槽,滑軌與所述凹槽相嵌合。
其中,滑撬滑軌上與滑撬相對應的位置設有潤滑油開口。所述滑撬滑軌上設有與力矩承載板相互平行的同步齒輪,所述力矩承載板上設有沿轉子軸心圓周均勻分布并與同步齒輪齒數(shù)相應的同步齒,該同步齒與同步齒輪相互嚙合。
本發(fā)明中也可以不采用滑撬滑軌,僅在所述端蓋與力距承載板之間設有與缸體內(nèi)壁同軸的導向環(huán),滑撬絞接軸上同軸設有與所述導向環(huán)相切的導向體。
在本發(fā)明中,當所述滾動槽在力矩承載板的厚度方向上為通槽時,在力矩承載板與轉子端面之間設置轉子蓋,轉子蓋表面與缸體內(nèi)壁端口部之間氣密封,所述轉子蓋上與葉片相對應的位置設有葉片槽,轉子蓋與端蓋之間的空間內(nèi)充有潤滑油?;蛘邔⒘爻休d板與轉子蓋做成一體。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其主要優(yōu)點在于它既能避免葉片與氣缸壁間在較高氣壓工況下的氣密封不良,葉片與氣缸壁間、葉片與轉子葉片槽之間磨損嚴重的問題,而且其工作腔容積可接近于結構的理論最大值,可獲得較高的壓縮比和較高的排氣量。它通過設置力矩承載板以及滾動體,轉移對葉片的側壓力,使得葉片可以減薄或者伸出的幅度增大,或者轉子直徑可以減小,從而增大工作腔的容積;另外利用滑撬、滑撬滑軌和/或導向環(huán)的共同作用,改善葉片與缸體內(nèi)壁之間的摩擦和氣密封。其次,由于滑撬滑軌沿缸體內(nèi)壁與轉子同步轉動,使得滑撬相對于滑橇導軌做往復運動,因此葉片滑橇與缸內(nèi)滑橇導軌之間的平均相對運動速度遠遠小于葉片的外端相對于氣缸內(nèi)壁的平均運動速度,使葉片滑橇與缸內(nèi)滑橇導軌之間的磨損大大減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具有旋轉葉片的活塞裝置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從東北上方觀察的立體圖;圖2是圖1從東北偏東上方觀察的立體圖;圖3是圖1的剖視圖;圖4是沿圖3中A-A線的剖視圖;圖5是沿圖3中C-C線的剖視圖;圖6是沿圖3中D-D線的剖視圖;圖7是圖1中部分部件連接關系的立體圖,其中對滑橇滑軌11、同步齒輪10做了局部剖切;圖8是圖1中部分部件連接關系的立體圖,其中對葉片導向環(huán)3做了局部剖切;圖9是實施例2中部分部件連接關系的立體圖,其中對葉片6、同步齒輪10做了局部剖切;圖10是實施例3、4中部分部件連接關系的立體圖,其中對導向環(huán)3、力矩滑板2、葉片外段6b、轉子蓋9做了局部剖切;圖11是實施例4中包含導向環(huán)3、氣缸內(nèi)壁12、滑橇15、鉸接軸26、導向塊27、進氣口17、排氣口14連接關系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本實施方式用于壓縮機,如附圖1至圖6所示的活塞裝置,氣缸體1由水套18和嵌套在其內(nèi)的氣缸內(nèi)腔組成,缸體內(nèi)壁12型面為圓柱面,氣缸體1上開有進氣口14、排氣口17(用于發(fā)動機進氣口為17、排氣口為14),轉子13偏心置于氣缸內(nèi)腔中,按圖3的順時針方向旋轉(用于發(fā)動機按逆時針方向旋轉),氣缸體1兩側固定有缸體端蓋20,缸體端蓋20上有轉子軸承21,轉子13通過轉子主軸22可旋轉地支撐在轉子軸承21上,缸體內(nèi)腔的兩端對稱設有以轉子軸心為中心的臺階面30,轉子蓋9固定在轉子13的兩端,并且以氣密封配合封蓋住缸體內(nèi)腔兩側的臺階面30,氣缸內(nèi)腔12、轉子13和轉子蓋9圍成工作腔;轉子蓋9的外側固定有力矩承載板8;轉子蓋9和力矩承載板8隨轉子13共同旋轉;轉子13及力矩承載板8上分別開有葉片槽16、16a,轉子蓋9上開有葉片槽口7,葉片6裝在轉子13的葉片槽16內(nèi),并向兩端延伸至力矩承載板8上的葉片槽16a內(nèi);由此葉片6沿轉子軸向分為三段處于氣缸內(nèi)腔12內(nèi)的葉片6中段和上、下端通過轉子蓋9的葉片槽口7伸出到轉子蓋9外側的葉片外段6b;葉片6與轉子13上的葉片槽16、轉子蓋9上的葉片槽口7之間需氣密封配合;在力矩承載板8上沿徑向設有滾動槽31,滾動槽31在力矩承載板厚度方向為通槽(當其為盲槽時,可以取消轉子蓋9,并且使得力矩承載板8與臺階面30之間氣密封),滾動體4(如滾柱或滾珠)安裝在滾動槽31內(nèi),與力矩承載板8、葉片外段6b之間呈滾動配合?;蛘撸谌~片外段6b的側面設置力矩滑板2,滾動體4與力矩承載板8、力矩滑板2之間呈滾動配合,以進一步減輕對葉片的磨損。這種結構,使葉片6受到的較高側面氣壓力通過滾動體4和矩承載板8傳遞到轉子13上,從而避免了葉片6與轉子葉片槽16之間的強烈摩擦,同時也使葉片6在轉子13內(nèi)的伸出幅度接近于結構的理論最大值;對于氣缸內(nèi)壁面為圓柱面的這種活塞,工作腔的容積可增大到氣缸內(nèi)腔容積的1/3,使壓縮比和升功率能接近結構的理論最大值。
在葉片6中段靠近氣缸內(nèi)壁12的邊上絞接有葉片滑橇15;滑橇15貼近氣缸內(nèi)壁12的側面是與氣缸內(nèi)壁12面相配合的圓弧面。這樣,活塞由傳統(tǒng)的葉片與氣缸內(nèi)壁的線型接觸改進為葉片滑橇15與氣缸內(nèi)壁12的面型接觸,有利與改善氣密封和減少磨損。
葉片6與葉片槽16、葉片槽口7之間有氣密封條,氣缸內(nèi)壁12軸向的兩側套裝有滑橇滑軌11,滑橇滑軌11的外側有與轉子蓋9保持氣密封的密封環(huán)?;嘶夁吘壴O有與滑軌同軸并相對于轉子蓋9平行設置的同步齒輪10,與力矩承載板8相結合的轉子蓋9端面設有沿轉子13軸心圓周均勻分布并與同步齒輪10齒數(shù)相應的同步齒24,該同步齒24與同步齒輪10相互嚙合。滑橇滑軌11通過同步齒輪10、轉子上的同步齒24與轉子13保持同步但不同軸的旋轉。缸內(nèi)的滑橇滑軌11上還可開有與葉片6數(shù)量相同的潤滑油開口23,并將滑撬設計成如附圖7所示的框形,這樣潤滑油開口23在轉子13旋轉一周的過程中,能始終被葉片滑橇15遮蓋住。在葉片外段6b的側邊設有導向柱5,葉片導向環(huán)3直接設置在缸體端蓋20上,或者在葉片數(shù)量等于或大于3片的情況下,可通過導向柱5活動定位在力矩承載板8上方,轉子13轉動時導向柱5沿著導向環(huán)3外側滑動或連同導向環(huán)3一起轉動?;蛘呷绺綀D8所示,在導向環(huán)3的端面設置環(huán)形的凹槽3b,該環(huán)形凹槽3b具有圓形軌跡,在葉片外段6b的端面上與滑撬鉸接軸同軸的位置設置導向柱5,導向柱5在凹槽3b內(nèi)滑動,這種具有簡單幾何形狀的圓環(huán)形導軌凹槽3b或導向環(huán)3,能較容易地使葉片滑橇15與滑撬滑軌11內(nèi)表面保持精確的滑動接觸,保證既有良好的氣密封,又有較小的摩擦。
在本實施例中,如附圖2所示,滑橇滑軌11的內(nèi)徑等于或略小于氣缸內(nèi)壁12的內(nèi)徑,葉片導向環(huán)3通過導向柱5、葉片6使葉片滑橇15緊貼于缸內(nèi)滑橇滑軌11的表面滑動,導向環(huán)3既能保證葉片滑橇15貼著氣缸內(nèi)壁12滑動,又能保證葉片滑橇15不與氣缸內(nèi)壁12有強烈的摩擦。由于滑橇滑軌11與轉子13同步旋轉,因此滑橇15是相對于缸內(nèi)滑橇滑軌11做往復運動,其最大相對運動速度與葉片6外端相對于氣缸內(nèi)壁12的最大相對運動速度之間的比值為(R1-R2)/(2R1-R2)<4/9,其中R1為缸體內(nèi)壁半徑,R2為轉子半徑,并且2/3R1<R2<R1,因此葉片滑橇15與缸內(nèi)滑橇導軌11之間的平均相對運動速度遠遠小于葉片的外端相對于缸體內(nèi)壁的平均運動速度,使葉片滑橇15與滑橇導軌11之間的磨損較?。桓變?nèi)滑橇導軌11上的潤滑油開口23,可使?jié)櫥土魅肴~片滑橇15與缸內(nèi)滑橇導軌11之間的接觸面,在滑橇滑軌11表面形成油膜,進一步減少了它們之間的磨損。
缸體端蓋20將轉子蓋9、葉片外段6b、力矩承載板8、力矩滑板2、滾動體4等封蓋在其內(nèi),在端蓋20與轉子蓋9之間的腔體19內(nèi)充有潤滑油。潤滑油可通過轉子端蓋9上的葉片槽口7流入轉子13上的葉片槽16內(nèi),這樣不僅葉片滑橇15與氣缸內(nèi)壁12之間有潤滑油,其它的運動配合部件之間也都處于有潤滑油的環(huán)境中,不僅能減小磨損,還能提高氣密封性能。
上述實施方式由于只有一個工作腔,在轉子13的旋轉過程中不能既具有壓縮沖程,又具有膨脹沖程,因此它在發(fā)動機中只作為燃氣膨脹、做功的活塞,其轉子13按圖3的逆時針方向旋轉,進氣口為17、排氣口為14,它與另一個完成混合氣體吸入、壓縮功能的活塞機構組合構成外壓式發(fā)動機。對于這種活塞應用于發(fā)動機,其壓縮比等于由缸體內(nèi)壁12、轉子13、轉子端蓋9和相鄰的葉片6圍成的基元的最大容積與閉氣基元的最小容積之比,由手滑撬15的外形為如附圖8所示的框形,滑撬15上具有一個朝向轉子旋轉方向一側的弧面長度大于背向轉子旋轉方向一側的弧面長度的部分,也即滑橇15在對應于葉片中段6b的位置設計成向轉子13旋轉方向的一側較長,這樣葉片滑橇15隨轉子13旋轉經(jīng)過進氣口后能較早關閉基元的進氣,使閉氣基元的具有較小的最小容積,因而可獲得較高的壓縮比。上述活塞的排氣量為轉子13按圖3的順時針方向旋轉一周活塞的進氣口吸入的氣體容積,等于基元的最大容積乘以基元個數(shù),在不計葉片和葉片滑橇的厚度的情況下基元的最大容積Vm=HR2[eρ+arcsin(ρsina)-(1-e)2a]。對于葉片個數(shù)為6、r/R=0.8的活塞,其排氣量為Vp=6Vm≈3.13HR2,接近于相同氣缸尺寸的往復式活塞的排氣量Vp′=pHR2,當旋轉葉片活塞的r/R接近于0.66時,其排氣量最大值可接近于Vpmax≈5.3HR2,因此其排氣量能大大超過相同氣缸尺寸的往復式活塞的排氣量。
實施例2如附圖9所示,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區(qū)別在于,滑撬滑軌11的結構方式不同,滑撬滑軌11設置在轉子13與缸體內(nèi)壁12之間,滑撬15的上、下端面設有弧形半徑與滑撬滑軌11半徑一致的嵌合槽25,滑撬滑軌11與嵌合槽25相嵌合?;嘶?1上的同步齒輪10與轉子13以相同的轉向和角速度的同步旋轉;滑橇15與滑橇滑軌11呈滑動配合。葉片外段6b的上下端面也采用了實施例1中的所采用的導向柱、導向環(huán)結構,當然,由于滑撬上的嵌合槽32具有限位的作用,所以這些結構在實施例2中也可以省略?;粱?1精確保證滑橇15在氣缸內(nèi)壁12表面有精密的接觸滑動,能更好地保證葉片滑橇15與氣缸內(nèi)壁12之間在潤滑的條件下既有良好的氣密封,又有較小的摩擦。
實施例3如附圖10所示,實施例3與實施例1的區(qū)別在于,它所采用的導向體結構不同,它的導向體為弧形半徑與導向環(huán)3上的凹槽3b半徑一致的導向塊27,并且導向塊27的中心與滑撬15的絞接軸同軸連接。在轉子轉動的過程中,導向環(huán)3與導向塊27的配合,能保證滑撬15與滑撬滑軌11之間良好的配合,并且減少滑撬15與缸體內(nèi)壁12之間的摩擦。
實施例4如附圖10、11所示,實施例4與實施例3的區(qū)別在于,它取消了滑撬滑軌11,滑撬15與缸體內(nèi)壁12之間氣密封配合,保留了實施例3中的導向環(huán)3與導向塊的結構,并且導向塊27的中心與滑撬15的絞接軸同軸26連接。其中導向環(huán)3上的凹槽也可以是通槽,當它是通槽的時候,導向環(huán)3相當于兩個同心的導向環(huán)的組合。在轉子轉動的過程中,導向環(huán)3與導向塊27的配合,束縛了滑橇15的運動軌跡,可使滑橇15與氣缸內(nèi)壁12之間經(jīng)過磨合達到最佳的配合,即達到在氣密封和摩擦之間的最佳平衡點。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旋轉葉片的活塞裝置,包括缸體、偏心設置在缸體內(nèi)腔的轉子以及可在轉子上的葉片槽內(nèi)沿轉子徑向往復運動的葉片,缸體的兩端設有端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子的兩端設有與轉子同軸并同步旋轉的力矩承載板,所述力矩承載板的直徑大于轉子直徑,力矩承載板上設有槽口,所述葉片上下兩端伸入該槽口內(nèi),并與槽口的側壁保持氣密封接觸。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葉片的前端絞接有活動滑撬,其絞接軸與轉子中心軸相互平行。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活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體內(nèi)壁型面為圓柱面,所述力矩承載板的端面與缸體內(nèi)壁端口部之間氣密封,所述滑撬具有一個與缸體內(nèi)壁相適應并相互氣密封的弧面,所述缸體內(nèi)設有與缸體圓柱面同軸設置的滑撬導向裝置,所述滑撬導向裝置至少包括與轉子同步旋轉的圓環(huán)形滑撬滑軌。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活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撬滑軌設置在缸體內(nèi)壁與滑撬之間并相互氣密封,所述端蓋與力距承載板之間設有與缸體內(nèi)壁同軸的導向環(huán),葉片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設有與所述導向環(huán)相切的導向體。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活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體的軸線與滑撬的鉸接軸同軸,導向環(huán)直接開設在端蓋上,或者導向環(huán)通過導向體活動定位在端蓋與力距承載板之間。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活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環(huán)上設有環(huán)形凹槽,或所述導向體上有凹槽,導向體與導向環(huán)相嵌合。
7.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活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撬滑軌設置在轉子與缸體內(nèi)壁之間,所述滑撬的上、下端面設有弧形半徑與滑撬滑軌半徑一致的凹槽,滑軌與所述凹槽相嵌合。
8.根據(jù)權利要求3至7任一項所述的活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撬滑軌上與滑撬相對應的位置設有潤滑油開口。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活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撬滑軌邊緣設有與滑軌同軸并與力矩承載板相互平行的同步齒輪,所述力矩承載板上設有沿轉子軸心圓周均勻分布并與同步齒輪齒數(shù)相應的同步齒,該同步齒與同步齒輪相互嚙合。
10.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活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體內(nèi)壁型面為圓柱面,所述滑撬具有一個與缸體內(nèi)壁相適應并相互氣密封的弧面,所述端蓋與力距承載板之間設有與缸體內(nèi)壁同軸的導向環(huán),滑撬絞接軸上同軸設有與所述導向環(huán)相切的導向體。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7或9、10任一項所述的活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力矩承載板的槽口處設有滾動槽,滾動槽內(nèi)設有滾動體,葉片、槽口、滾動體三者相互滾動配合。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活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葉片槽、槽口內(nèi)以及力矩承板與端蓋之間充有潤滑油。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活塞裝置,其特征在于力矩承載板與轉子端面之間設置轉子蓋,轉子蓋表面與缸體內(nèi)壁端口部之間氣密封,所述轉子蓋上與葉片相對應的位置設有葉片槽。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活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葉片與滾動體之間設有力矩滑板,所述力矩滑板與葉片相貼合。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可用于壓縮機或發(fā)動機的旋轉葉片活塞裝置,它通過改善葉片的受力,來增大葉片的徑向伸出量,從而增大工作腔容積,使得其工作腔容積可接近于結構的理論最大值,獲得較高的壓縮比和較高的排氣量。它包括缸體、偏心設置在缸體內(nèi)腔的轉子以及可在轉子上的葉片槽內(nèi)沿轉子徑向往復運動的葉片,缸體的兩端設有端蓋,轉子的兩端設有與轉子同軸并同步旋轉的力矩承載板,所述力矩承載板的直徑大于轉子直徑,力矩承載板上設有槽口,所述葉片上下兩端伸入該槽口內(nèi),并與槽口的側壁保持氣密封接觸。葉片受到的較高側面氣壓力直接或間接通過力矩承載板傳遞到轉子上,使葉片在轉子內(nèi)的伸出幅度增大到接近于結構的理論最大值。
文檔編號F01C1/00GK101067379SQ20061012312
公開日2007年11月7日 申請日期2006年10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10月31日
發(fā)明者黃慶培 申請人:黃慶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