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除塵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了復合氈涂層濾袋。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國家對大氣質量控制要求越來越嚴,同時也對除塵設備的性能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濾袋在除塵過程中,隨著捕集的粉塵增多,過濾氣流的通道會逐漸縮小,導致濾袋對氣流的阻力增加,此時,粉塵往往會從濾袋口漏過影響除塵效果,因此,濾袋口處的連接需要緊密,同時濾袋需要經常更換,濾袋與籠骨架的連接需要更加快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濾袋口漏粉塵、濾袋與籠骨架安裝拆卸繁瑣的問題,提供了耐高溫氈浸漬濾袋。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復合氈涂層濾袋,包括籠骨架、筒狀的濾袋,濾袋套設在籠骨架的外側,籠骨架包括固定頭、支撐框架,固定頭包括環(huán)形的底板,底板的底面內邊緣、外邊緣分別設有筒狀的第一固定環(huán)、筒狀的第二固定環(huán),第一固定環(huán)與第二固定環(huán)間形成空腔,第一固定環(huán)的中部設有向外的凸起,凸起的反面形成凹槽,凹槽側壁上貫穿設置有至少一個工字形的傳力件,傳力件的一端位于凹槽內,傳力件的另一端位于空腔內,傳力件的另一端連接有橡膠圈,濾袋的袋口設置于橡膠圈與第二固定環(huán)之間并通過橡膠圈壓緊。
支撐框架包括多根豎向設置的支撐桿、水平設置的固定圈,固定圈將各根支撐桿連接并形成與濾袋形狀相配合的筒狀的支撐框架,支撐桿的頂端設有水平的的施力桿,施力桿下側的支撐桿內側設有缺口,缺口內設有環(huán)形的彈性鋼圈,安裝時,將各根支撐桿向內側按壓并置于凹槽中,再將彈性鋼圈放入缺口中,對各根支撐桿施加向外的推力,推力經過傳力件傳送到橡膠圈對濾袋的袋口壓緊。
濾袋包括底部的圓筒形的過濾部,連接在過濾部上側的圓筒形的安裝部,安裝部的直徑大于過濾部,過濾部套在支撐框架外側,安裝部安裝在固定頭上。
濾袋包括位于表層的表面層,位于中間的中間層和位于底層的底料層;表面層是由聚酰亞胺纖維和聚苯硫醚纖維混紡而成的復合緞紋布;中間層是由玻璃纖維短絲和玄武巖纖維針刺而成的針刺氈;底料層由聚苯硫醚長絲和高硅氧纖維混紡而成的緯二重布,底料層的表面設有聚四氟乙烯涂層。
傳力件包括位于凹槽側壁兩端的傳力塊,兩個傳力塊通過一根穿過凹槽側壁的連接桿連接,傳力塊的高度與凹槽的高度相同。
支撐桿的底部設有一塊封板,各根支撐桿的底端端部固定在封板上。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上技術手段,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支撐桿上部的施力桿施力經過傳力件的傳導壓緊濾袋,防止濾袋口處漏粉塵;支撐框架通過按壓頂部的支撐桿將施力桿置于第一固定環(huán)中進行固定,連接方式簡單,拆卸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圖2是圖1中A處的放大圖。
圖3是濾袋的布層濾布示意圖。
附圖中各數(shù)字標號所指代的部位名稱如下:1—固定頭、1a—底板、1b—第二固定環(huán)、1c—第一固定環(huán)、1c1—凸起、1c2—凹槽、1d—空腔、1e—橡膠圈、2—傳力件、3—濾袋、3a—過濾部、3b—安裝部、3c—表面層、3d—中間層、3e —底料層、3f—聚四氟乙烯涂層、4—支撐框架、4a—支撐桿、4a1—施力桿、4b —固定圈、4c—封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復合氈涂層濾袋,包括籠骨架、筒狀的濾袋3,濾袋3套設在籠骨架的外側,籠骨架包括固定頭1、支撐框架4,固定頭1包括環(huán)形的底板1a,底板1a的底面內邊緣、外邊緣分別設有筒狀的第一固定環(huán)1c、筒狀的第二固定環(huán)1b,第一固定環(huán)1c與第二固定環(huán)1b間形成空腔,第一固定環(huán)1c的中部設有向外的凸起 1c1,凸起1c1的反面形成凹槽1c2,凹槽1c2側壁上貫穿設置有至少一個工字形的傳力件2,傳力件2的一端位于凹槽1c2內,傳力件2的另一端位于空腔內,傳力件2的另一端連接有橡膠圈1e,濾袋3的袋口設置于橡膠圈1e與第二固定環(huán)1b之間并通過橡膠圈1e壓緊。
支撐框架4包括多根豎向設置的支撐桿4a、水平設置的固定圈4b,固定圈 4b將各根支撐桿4a連接并形成與濾袋3形狀相配合的筒狀的支撐框架4,支撐桿4a的頂端設有水平的的施力桿4a1,施力桿4a1下側的支撐桿4a內側設有缺口,缺口內設有環(huán)形的彈性鋼圈,安裝時,將各根支撐桿4a向內側按壓并置于凹槽1c2中,再將彈性鋼圈放入缺口中,對各根支撐桿4a施加向外的推力,推力經過傳力件2傳送到橡膠圈1e對濾袋3的袋口壓緊。
濾袋3包括底部的圓筒形的過濾部3a,連接在過濾部3a上側的圓筒形的安裝部3b,安裝部3b的直徑大于過濾部3a,過濾部3a套在支撐框架4外側,安裝部3b安裝在固定頭1上。
濾袋3包括位于表層的表面層3c,位于中間的中間層3d和位于底層的底料層3e;表面層3c是由聚酰亞胺纖維和聚苯硫醚纖維混紡而成的復合緞紋布;中間層3d是由玻璃纖維短絲和玄武巖纖維針刺而成的針刺氈;底料層3e由聚苯硫醚長絲和高硅氧纖維混紡而成的緯二重布,底料層3e的表面設有聚四氟乙烯涂層3f。
傳力件2包括位于凹槽1c2側壁兩端的傳力塊,兩個傳力塊通過一根穿過凹槽1c2側壁的連接桿連接,傳力塊的高度與凹槽1c2的高度相同。
支撐桿4a的底部設有一塊封板4c,各根支撐桿4a的底端端部固定在封板 4c上。
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