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殼核結構的相變材料,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吸光性能的碳納米管/石蠟微膠囊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微膠囊技術是近50年發(fā)展起來的新材料制備技術,微膠囊的大小一般為1~1000/μm,可以呈現(xiàn)各種形態(tài),如球形、谷粒形、無定形等。微膠囊的制備方法主要有原位聚合法、界面聚合法、懸浮聚合法等。
原位聚合法是指在膠囊化的過程中,反應單體及催化劑全部位于相變材料乳化液滴的內部或者外部,單體在微膠囊體系的連續(xù)相中是可溶的。反應單體的預聚體在乳化液滴表面發(fā)生聚合,產(chǎn)生相對分子量較大的不可溶的聚合物。隨著交聯(lián)及聚合的不斷進行,聚合物的尺寸逐漸變大,形成聚合物薄膜,并包封芯材液滴形成微膠囊。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備的微膠囊在形貌、熱性能、致密性等方面都能達到使用要求,芯材和殼材選擇也具有多樣性。但是在制備過程中,單體由一相提供,反應速率不是很大。
界面聚合法是將一種含有雙(多)官能團反應單體和芯材溶于分散相中,另一種雙(多)官能團單體溶解在與分散相不相混溶的連續(xù)中,兩種反應單體分別從兩相內部向乳化液滴的界面移動,并迅速在兩相界面上發(fā)生縮聚反應,聚合物將芯材進行包封而制得微膠囊。
懸浮聚合法是單體在懸浮劑的作用下,聚合物單體溶解于有機相中,在芯材表面進行自由基聚合,隨著聚合反應的進行不斷從有機相中析出,最終形成微膠囊。
由上可知,MicroPCMs的制備方法主要有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懸浮聚合法等,作為綠色材料,其制備和應用已成為各國、各領域專家研究的熱點。利用其貯熱和放熱的特性,可做成貯熱節(jié)能裝置和溫控系統(tǒng),在能源、航天、農(nóng)業(yè)、建筑、紡織和軍事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大量實驗表明,MicroPCMs的核殼比例、粒徑大小、粒徑分布等因素直接決定其貯熱控溫性能和應用空間,對這些因素的研究還需要更進一步的探索。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具有吸光性能的碳納米管/石蠟微膠囊的制備方法,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貯熱控溫性能和應用空間存在一定局限性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包括下述步驟:
步驟1、制備乳液:稱取復配石蠟、氨基卟啉(TAPP)、多壁碳納米管(WCNTs)于圓底燒瓶中,60℃下水浴加熱至石蠟全部融化,并在同一溫度下超聲,使TAPP均勻分散在石蠟中;隨后加入OP-10乳化劑、蒸餾水,60℃高速乳化10min,降低轉速,用冰乙酸調PH=5~6,繼續(xù)攪拌,得乳液待用;
步驟2、制備預聚體:稱取超支化多壁碳納米管(WCNTs-HBP)于圓底燒瓶中,加入蒸餾水超聲30min,再在該體系中分別加入尿素、三聚氰胺、質量分數(shù)為37%甲醛溶液,70℃下冷凝回流、磁力攪拌1h,三乙醇胺調PH=8~9,得預聚體;
步驟3、制備微膠囊:將上述步驟2制備的預聚體以1ml/min緩慢滴加到步驟1制備的乳液中,磁力攪拌,升溫至60℃,加入20ml質量濃度為0.1g/ml的NaCl溶液,滴加完畢后,冰乙酸調節(jié)PH=3~4,加入10ml質量濃度為0.1g/ml固化劑NH4Cl,冷凝回流3h后冷卻至室溫,抽濾,濾餅分別用蒸餾水和無水乙醇洗滌4次,60℃烘干24h,得碳納米管-卟啉/石蠟相變儲能微膠囊。
所述的步驟1中,復配石蠟、TAPP、WCNTs、OP-10乳化劑、蒸餾水的質量比為6-8:0.01-0.02:0.003-0.008:0.2-0.5:40。
所述的步驟1中,復配石蠟的制備方法為:稱取16.2g 46#固體石蠟,37.8g液體石蠟于100ml的燒杯中,在70℃的水浴中攪拌30min,之后稱取6g微晶蠟于燒杯中,繼續(xù)攪拌30min,制得復配石蠟。
所述的步驟1中,氨基卟啉的制備方法為:
準確稱取2.684g吡咯和4.245g苯甲醛,連續(xù)滴入100ml微沸的丙酸中,冷凝回流30min后,冷卻至室溫過濾,所得的濾餅經(jīng)甲醇和熱水洗滌,干燥后得藍紫色固體1.482g,產(chǎn)率為21.4%;
將所得藍紫色固體和0.665g亞硝酸鈉置于燒瓶中,加入20ml三氟乙酸,室溫攪拌10min后,加入50ml去離子水終止反應,用二氯甲烷多次萃取,二氯甲烷每次用量20ml,合并有機相,用質量分數(shù)10%稀氨水中和至PH=7,取得有機相旋干得紫色粗產(chǎn)品,再將粗產(chǎn)品溶于5ml二氯甲烷,V氯仿:V石油醚=3:1進行柱色譜分離,收集主色帶,蒸干溶劑得藍紫色晶體(TNPP)1.15g,收率為77.6%;
將1.0g TNPP溶于30ml濃鹽酸中,在氮氣保護下,加入4.5g氯化亞錫,75℃水浴加熱反應1h,冷卻至室溫后加入50ml冷水后,緩慢滴加質量分數(shù)20%氨水至溶液PH=8~9,氯仿多次萃取,直至濾液不變黑,收集有機相并旋干,50℃真空干燥3h得紫色固體氨基卟啉(TAPP)。
所述的步驟2中,超支化多壁碳納米管(WCNTs-HBP)、蒸餾水、尿素、三聚氰胺、質量分數(shù)為37%甲醛溶液的質量比為0.01-0.02:50:1-3:2-5:10-15。
所述的步驟2中,超支化多壁碳納米管(WCNTs-HBP)的制備方法為:
(1)準確稱取26.2856g(0.25mol)乙二醇胺、25ml甲醇于裝有溫度計、磁力攪拌裝置的250ml的三口燒瓶中,室溫攪拌,待乙二醇胺完全溶解后,緩慢滴加21.5230g(0.25mol)丙烯酸甲酯,升溫至40℃,恒溫磁力攪拌4h,然后減壓蒸餾除去甲醇,制得無色透明溶液DEAM(N,N-二羥乙基-3-胺丙烯酸甲酯),再在該體系中加入0.25g對甲苯磺酸、0.25g季戊四醇,升溫至90℃冷凝回流6h,減壓蒸餾除去甲醇,得到淡黃色粘稠油狀多羥基超支化聚合物;
(2)稱取1.0g多壁碳納米管(WCNTs)置于250ml圓底燒瓶中,加入160ml濃HNO3-H2SO4混酸溶液,其體積比為1:3,超聲30min后,90℃下冷凝回流2h,待冷卻至室溫后,用500ml蒸餾水進行稀釋,靜止過夜,倒去上層清液,再用500ml蒸餾水稀釋后抽濾,并用大量的蒸餾水進行洗滌至濾液呈中性,將所得固體置于70℃烘箱中烘干24h,制得0.62g羧基化多壁碳納米管(WCNTs-COOH);
稱取0.3g酸化處理后的羧基化多壁碳納米管(WCNTs-COOH)置于裝有溫度計、回流裝置的圓底燒瓶中,加入10g多羥基超支化聚合物,10ml去離子水,超聲30min使WCNTs-COOH均勻分散后,再加入0.1g對甲苯磺酸,90℃磁力攪拌48h,冷卻后去離子水稀釋、抽濾,分別用100ml丙酮和200ml去離子水進行洗滌,70℃干燥24h得超支化多壁碳納米管(WCNTs-HBP)。
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復配石蠟中添加少量微晶蠟可以提高相變潛熱,使用復合乳化劑可以使碳納米管均勻分散在復配石蠟中增加導熱率,提高乳液穩(wěn)定性;多羥基碳納米管表面含氧基團增多并參與聚合反應形成壁材,提高了壁材的導熱性能,改善了微膠囊熱存儲與釋放效率;同時,氨基卟啉與預聚體在界面發(fā)生反應,使得微膠囊在可見光區(qū)具有明顯的吸收峰,又賦予了微膠囊光敏性質,從而實現(xiàn)了微膠囊功能化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多羥基聚氨酯紅外檢測譜圖。
圖2(a)、2(b)分別為WCNTs-COOH和WCNTs-HBP的IR譜圖。
圖3為WCNTs-COOH(a)、WCNTs-HBP(b)、HBP(c)的TG曲線圖。
圖4為硝基苯基卟啉與氨基卟啉的紅外吸收譜圖。
圖5為硝基卟啉、氨基卟啉UV曲線圖。
圖6a為復配石蠟相變微膠囊紅外吸收光譜圖。
圖6b是碳納米管/石蠟相變微膠囊紅外吸收譜圖。
圖6c是卟啉-碳納米管/石蠟相變微膠囊紅外吸收譜圖。
圖7A為復配石蠟DSC曲線圖。
圖7B為微膠囊DSC曲線圖。
圖8為微膠囊UV曲線圖。
圖9(A)、9(B)、9(C)分別是石蠟微膠囊、卟啉/石蠟微膠囊、碳納米管-卟啉/石蠟微膠囊的SEM圖像。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復配石蠟的制備:
稱取16.2g 46#固體石蠟,37.8g液體石蠟于100ml的燒杯中,在70℃的水浴中攪拌30min,之后稱取6g微晶蠟于燒杯中,繼續(xù)攪拌30min,制得60g的復配蠟樣品。
超支化多壁碳納米管(WCNTs-HBP):
準確稱取,26.2856g(0.25mol)乙二醇胺,25ml甲醇于裝有溫度計、磁力攪拌裝置的250ml的三口燒瓶中,室溫攪拌。待乙二醇胺完全溶解后,緩慢滴加21.5230g(0.25mol)丙烯酸甲酯,升溫至40℃,恒溫磁力攪拌4h,然后減壓蒸餾除去甲醇,制得無色透明溶液DEAM(N,N-二羥乙基-3-胺丙烯酸甲酯)。再在該體系中加入0.25g對甲苯磺酸、0.25g季戊四醇,升溫至90℃冷凝回流6h,減壓蒸餾除去甲醇,得到淡黃色粘稠油狀多羥基超支化聚合物。
稱取1.0g多壁碳納米管(WCNTs)置于250ml圓底燒瓶中,加入160ml濃HNO3-H2SO4混酸溶液,其體積比為1:3,超聲30min后,90℃下冷凝回流2h,待冷卻至室溫后,用500ml蒸餾水進行稀釋,靜止過夜,倒去上層清液,再用500ml蒸餾水稀釋后抽濾,并用大量的蒸餾水進行洗滌至濾液呈中性,將所得固體置于70℃烘箱中烘干24h,制得0.62g羧基化多壁碳納米管(WCNTs-COOH)。
稱取0.3g酸化處理后的羧基化多壁碳納米管(WCNTs-COOH)置于裝有溫度計、回流裝置的圓底燒瓶中,加入10g超支化聚合物多羥基超支化聚胺酯,10ml去離子水,超聲30min使WCNTs-COOH均勻分散后,再加入0.1g對甲苯磺酸,90℃磁力攪拌48h,冷卻后去離子水稀釋、抽濾,分別用100ml丙酮和200ml去離子水進行洗滌,70℃干燥24h得超支化多壁碳納米管(WCNTs-HBP)0.19g。
氨基卟啉合成:
準確稱取2.684g吡咯和4.245g苯甲醛,連續(xù)滴入100ml微沸的丙酸中,冷凝回流30min后,冷卻至室溫過濾,所得的濾餅經(jīng)甲醇和熱水洗滌,干燥后得藍紫色固體1.482g,產(chǎn)率為21.4%。
將所得藍色固體1.482g和0.665g亞硝酸鈉置于燒瓶中,加入20ml三氟乙酸,室溫攪拌10min后,加入50ml去離子水終止反應,用二氯甲烷多次萃取,二氯甲烷每次用量20ml,合并有機相,用質量分數(shù)10%稀氨水中和至PH=7,取得有機相旋干得紫色粗產(chǎn)品,再將粗產(chǎn)品溶于5ml二氯甲烷,V氯仿:V石油醚=3:1進行柱色譜分離,收集主色帶,蒸干溶劑得藍紫色晶體(TNPP)1.15g,收率為77.6%。
將1.0g TNPP溶于30ml濃鹽酸中,在氮氣保護下,加入4.5g氯化亞錫,75℃水浴加熱反應1h,冷卻至室溫后加入50ml冷水后,緩慢滴加質量分數(shù)20%氨水至溶液PH=8~9,氯仿多次萃取,直至濾液不變黑,收集有機相并旋干,50℃真空干燥3h得紫色固體(TAPP)0.56g。
碳納米管-卟啉/石蠟微膠囊的合成:
(1)乳液:稱取復配石蠟7.5012g、0.01gTAPP、0.005gWCNTs于圓底燒瓶中,60℃下水浴加熱至石蠟全部融化,并在同一溫度下超聲,使TAPP均勻分散在石蠟中;隨后加入OP-10乳化劑0.3185g、40ml蒸餾水,60℃高速乳化10min,降低轉速,用冰乙酸調PH=5~6,繼續(xù)攪拌,待用。
(2)預聚體:稱取超支化多壁碳納米管(WCNTs-HBP)于圓底燒瓶中,加入50ml蒸餾水超聲30min,再在該體系中分別加入2.5652g尿素、3.5794g三聚氰胺、13.8319g質量分數(shù)為37%甲醛溶液,70℃下冷凝回流、磁力攪拌1h,三乙醇胺調PH=8~9。
(3)微膠囊制備:將制備的預聚體以1ml/min緩慢滴加到乳液中,磁力攪拌,升溫至60℃,加入20ml質量濃度為0.1g/ml的NaCl溶液,滴加完畢后,冰乙酸調節(jié)PH=3~4,加入10ml質量濃度為0.1g/ml固化劑NH4Cl,冷凝回流3h后冷卻至室溫,抽濾,濾餅分別用蒸餾水和無水乙醇洗滌4次,60℃烘干24h,得碳納米管-卟啉/石蠟相變儲能微膠囊7.24g。
該微膠囊粒徑約為0.5~1.00um,相變溫度為7.83℃,相變峰為31.69℃,其導熱系數(shù)提高至0.23W/(m-1K-1),提高了53.3%,且在可見光區(qū)有明顯吸收峰,其中427nm處的強吸收峰為卟啉中Soret帶吸收峰,522nm、564nm、596nm、657nm為卟啉的Q帶吸收峰,這些吸收峰與氨基卟啉的紫外特征吸收峰相一致。
實施例2
所述的復配石蠟、TAPP、WCNTs、OP-10乳化劑、蒸餾水的質量比為6:0.01:0.003:0.2:40。
所述的超支化多壁碳納米管(WCNTs-HBP)、蒸餾水、尿素、三聚氰胺、質量分數(shù)為37%甲醛溶液的質量比為0.01:50:1:2:10。其它步驟同實施例1。
實施例3
所述的復配石蠟、TAPP、WCNTs、OP-10乳化劑、蒸餾水的質量比為8:0.02:0.008:0.5:40。
所述的超支化多壁碳納米管(WCNTs-HBP)、蒸餾水、尿素、三聚氰胺、質量分數(shù)為37%甲醛溶液的質量比為0.02:50:3:5:15。其它步驟同實施例1。
以相同的實驗條件和方法制備了如表1所示微膠囊。
結果與討論
碳納米管與卟啉結構表征:圖1為多羥基聚氨酯紅外檢測譜圖。3380cm-1處為O-H鍵的伸縮振動吸收峰,2950cm-1處是-CH3和-CH2的伸縮振動吸收峰,1730cm-1為酯基中C=O鍵的伸縮振動吸收峰,1620cm-1處為-OH彎曲振動吸收峰,1440~1200cm-1處為C-H鍵的彎曲振動和C-O、C-N鍵伸縮振動締合吸收峰,1030cm-1處為R-O鍵的伸縮振動吸收峰,873cm-1為C-H面外彎曲振動吸收峰。通過紅外檢測,初步證實合成了HBP。
圖2中,a為在3396cm-1的吸收峰為-OH的伸縮振動吸收峰,在1711cm-1處出現(xiàn)-C=O的特征吸收峰,1170cm-1處為-C-O伸縮振動吸收峰。由此可以認為,經(jīng)過混酸處理后的多壁碳納米管引入了-COOH官能團;b為WCNTs-HBP的紅外吸收光譜,與a相比較,在3430cm-1處出現(xiàn)-OH吸收峰,2922cm-1處是甲基和亞甲基的伸縮振動吸收峰,1633cm-1處為-C=O的伸縮振動吸收峰,1140cm-1處為C-O、C-N的伸縮振動吸收峰。通過對比a、b兩組紅外吸收光譜可知,經(jīng)酸化處理的多壁碳納米管引入了活性官能團-COOH,提高了碳納米管的反應活性,再通過接枝多羥基超支化聚合物,使得碳納米管表面擁有更多的羥基官能團,因此具有較寬較強的-OH吸收峰。
圖3是WCNTs-COOH(a)、WCNTs-HBP(b)、HBP(c)的熱重分析譜圖。HBP在30℃時開始失重,30℃~156.3℃失重7.27%,可能是由于HBP中含有易揮發(fā)小分子和羥基之間脫水引起的;156.3℃左右開始失重明顯,HBP中酯鍵和C-N鍵開始斷裂,HBP開始分解。到460℃左右時,聚合物分解殆盡,樣品質量趨于平穩(wěn),不再失重。而WCNTs-COOH和WCNTs-HBP在100℃,失重了2%~3%,這是因為樣品中含有少量的水分和殘留的揮發(fā)性溶劑,升溫至800℃,WCNTs-COOH失重了10.94%,WCNTs-HBP重量損失了18.26%。與WCNTs-COOH相比,WCNTs-HBP多失重了7.32%。WCNTs-HBP在188.03℃時開始明顯失重,到720℃左右開始不再失重。而且WCNTs-HBP具有與HBP相似的失重曲線,表明該失重是由碳納米管表面接枝的HBP分解導致的,其分解溫度提高了31.73℃。
圖4為硝基苯基卟啉與氨基卟啉的紅外吸收譜圖。在1613、1511、1467cm-1為苯環(huán)及吡咯環(huán)骨架振動吸收,979、863cm-1出現(xiàn)的吸收峰為吡咯氨基的伸縮振動峰,證明卟啉環(huán)的存在。硝基苯基卟啉的紅外光譜中,苯環(huán)上有-NO2,在1520、1351cm-1出現(xiàn)-NO2的振動吸收峰,3397、3137cm-1處有兩處尖銳的峰帶,這是伯胺的伸縮振動,證明硝基被還原為氨基。
圖5為硝基卟啉和氨基卟啉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硝基苯基卟啉中,-NO2是吸電子基,同時又具有n電子,與苯環(huán)相連后,既存在吸電子誘導效應,又具有給電子的共軛效應,兩種效應相互作用使得硝基苯基卟啉的紫外光譜發(fā)生紅移或藍移。從譜圖中可知,硝基苯基卟啉的Soret帶出現(xiàn)在420nm附近,Q帶則出現(xiàn)在513nm、548nm、590nm、645nm處,與苯基卟啉的標準紫外特征吸收峰相近;對于氨基卟啉,Soret帶依然出現(xiàn)在420nm附近,然而Q帶卻出現(xiàn)在517nm、557nm、596nm、653nm處,這是因為硝基苯基卟啉經(jīng)還原后,-NO2被還原成了-NH2,-NH2為給電子基,具有n電子,由于存在共軛效應,所以氨基苯基卟啉的紫外光譜的特征吸收峰,與硝基苯基卟啉相比較將發(fā)生紅移。
微膠囊紅外表征:圖6中a為復配石蠟相變微膠囊紅外吸收光譜,其中3346cm-1的吸收峰為-OH和-NH的疊加吸收峰,2918cm-1、2850cm-1處是-CH3、-CH2-的特征吸收峰,1655cm-1處的肩峰是仲酰胺的-C=O伸縮振動吸收峰,1556cm-1處吸收峰為三嗪環(huán)振動和-NH2的N-H變形振動共同作用的結果,1463cm-1處為-CH2的C-H彎曲振動吸收峰,1354cm-1處是C-N伸縮振動特征吸收峰,1193cm-1處具有寬吸收峰,是酯的-C-O伸縮振動吸收峰,1010cm-1處寬而強的吸收峰則是C-O-C的特征吸收峰,811cm-1處是三嗪環(huán)變形振動吸收峰,720cm-1處則是亞甲基搖擺振動吸收峰;曲線b是碳納米管/石蠟相變微膠囊紅外吸收譜圖,與曲線a相比較變化不大,在3390cm-1處存在-OH和-NH疊加吸收峰,2955cm-1、2920cm-1、2850cm-1處為甲基和亞甲基的特征吸收峰,1660cm-1處肩峰為仲酰胺-C=O特征吸收峰,1548cm-1處為三嗪環(huán)振動和N-H變形振動吸收峰,1463cm-1處為亞甲基的彎曲振動吸收峰,1350cm-1為C-N伸縮振動吸收峰,1193cm-1、1134cm-1為酯的-C-O伸縮振動吸收峰,1006cm-1、812cm-1、717cm-1分別為C-O-C伸縮振動吸收峰、三嗪環(huán)變形振動以及亞甲基搖擺振動吸收峰;與曲線a、b相比較,曲線c除了具有-OH和-NH疊加吸收峰(3355cm-1)、甲基和亞甲基吸收峰(2961cm-1、2918cm-1、2850cm-1、1462cm-1、719cm-1)、仲酰胺-C=O吸收峰(1650cm-1)、三嗪環(huán)振動和N-H變形振動吸收峰(1556cm-1)、C-N伸縮振動吸收峰(1356cm-1)、酯的-C-O伸縮振動吸收峰(1200cm-1、1144cm-1)、C-O-C伸縮振動吸收峰(1014cm-1)、三嗪環(huán)變形振動峰(813cm-1)外,在1495cm-1處,還出現(xiàn)了苯環(huán)的分裂峰,且在1556cm-1處吸收峰明顯增強,這是氨基卟啉被成功引入了碳納米管/復配石蠟微膠囊的結果。
微膠囊DSC分析
如圖7所示,圖A為復配石蠟DSC曲線,其起始相變溫度為7.2℃,峰值出現(xiàn)在29.4℃,相變潛熱為68.04J/g;制成微膠囊(a)后,其起始相變溫度為8.5℃,相變峰出現(xiàn)在31.3℃,相變潛熱為39.44J/g,與石蠟相比較,起始相變溫度提高了1.3℃,峰值溫度升高0.9℃,這是由于石蠟被尿素-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包覆,且該樹脂導熱系數(shù)低,石蠟不能及時吸收外部熱量,致使石蠟微膠囊起始相變溫度增加,相變峰溫度提高。b為碳納米管石蠟微膠囊DSC曲線,芯材與殼材均添加碳納米管后,微膠囊的起始相變溫度為7.62℃,相變峰為31.91℃,相變潛熱34.92J/g,其起始相變溫度與a相比降低了約0.9℃,相變峰升高了0.6℃,相變潛熱下降了4.5J/g,這是由于碳納米管有效地提高了微膠囊殼材的導熱性能,使得微膠囊的起始相變溫度降低,同時芯材石蠟含量減少,導致微膠囊的相變潛熱有所降低;c為碳納米管-卟啉/石蠟微膠囊的DSC曲線,該微膠囊除了在芯材、殼材中引入了碳納米管外,又通過界面聚合法在殼材中引入了氨基卟啉,從曲線中得知,碳納米管-卟啉/石蠟微膠囊的起始相變溫度為7.83℃,在31.69℃時達到相變的峰值,相變潛熱為35.11J/g,與b相比較,其起始相變溫度、相變峰溫度、相變潛熱變化不大,說明氨基卟啉的引入,對微膠囊的熱性能影響不大;d為碳納米管-卟啉/石蠟微膠囊(芯材未添加碳納米管)的DSC曲線,該微膠囊的起始相變溫度為8.18℃,相變峰出現(xiàn)在32.09℃,相變潛熱為37.41J/g,與a相比較,起始相變溫度降低了0.32℃,峰值溫度偏高,而與b、c相比,則起始相變溫度約升高了0.35℃~0.56℃,相變峰的溫度和相變潛熱略有升高,說明微膠囊殼材(芯材)中添加碳納米管能有效的提高微膠囊的導熱性能。通過對a、b、c、d曲線的相互比較與分析可知,復配石蠟具有較寬的相變溫度范圍,更有利于微膠囊對環(huán)境溫度的調控;另外碳納米管的加入能夠有效的提高微膠囊殼材和芯材的導熱性能,有利于微膠囊對熱的吸收與釋放,明顯提高了微膠囊導熱效率。
微膠囊紫外可見光譜分析:圖8為微膠囊UV譜圖,從圖中能夠看出,石蠟微膠囊(a)和碳納米管/石蠟微膠囊(b)在400~800nm范圍內沒有吸收峰,而卟啉/石蠟微膠囊(c)和碳納米管-卟啉/石蠟微膠囊(d)在可見光區(qū)有明顯吸收峰。其中427nm處的強吸收峰為卟啉中Soret帶吸收峰,522nm、564nm、596nm、657nm為卟啉的Q帶吸收峰。這些吸收峰與氨基卟啉的紫外特征吸收峰相一致(如圖5),說明氨基卟啉被成功引入微膠囊后,使得卟啉微膠囊(c)和碳納米管微膠囊(d)具有光敏性質。
微膠囊SEM表征:采用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對復配石蠟微膠囊、卟啉石蠟微膠囊、碳納米管-卟啉/石蠟微膠囊的表面形貌進行表征。如圖9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石蠟微膠囊(A)、卟啉/石蠟微膠囊(B)、碳納米管-卟啉/石蠟微膠囊(C)均呈現(xiàn)比較規(guī)則的球形結構,包覆效果較為理想,表面比較光滑,微膠囊粒徑分布均勻,粒徑大小約為0.5~1.00um;但A、B、C都存在些許粘結現(xiàn)象,可能是由于在制備微膠囊時,攪拌速度低于制備乳液時的速度,隨著剪切力的下降,乳液液滴的分散性降低,因此預聚體交聯(lián)固化包覆乳液液滴時,容易發(fā)生團聚。還可能是SEM檢測時高溫噴金使得膠囊破裂或滲漏,溫度降低后,石蠟凝固導致微膠囊粘結。
微膠囊的導熱性能分析
導熱系數(shù)是呈現(xiàn)相變微膠囊儲能復合材料傳熱性能的重要參數(shù),在制備新型儲能復合材料后就需要測量其導熱系數(shù)以判斷其傳熱性能的優(yōu)劣情況。對于石蠟微膠囊來說,高分子殼材和石蠟芯材導熱系數(shù)均低,因此添加碳納米管對微膠囊導熱性能主要影響有以下兩方面:1、微膠囊殼材的導熱性能;2、微膠囊芯材的導熱性能。針對這兩方面的影響,我們對復配石蠟微膠囊(樣品1)、芯材添加碳納米管的卟啉/復配石蠟微膠囊(樣品2)、殼材添加碳納米管的卟啉/復配石蠟微膠囊(樣品3)、芯材和殼材均添加碳納米管的卟啉/復配石蠟微膠囊(樣品4)進行了導熱系數(shù)檢測,檢測結果如表2所示。檢測結果顯示,芯材、殼材中分別添加0.005g、0.01g碳納米管并分別形成微膠囊后,其導熱系數(shù)由原來的0.15W/(m-1K-1)提高至0.17W/(m-1K-1)和0.20W/(m-1K-1),導熱系數(shù)分別提高了13.3%和33.3%,當芯材和殼材分別添加0.005g和0.01g碳納米管后,形成微膠囊,其導熱系數(shù)提高至0.23W/(m-1K-1),提高了53.3%,檢測數(shù)據(jù)說明碳納米管能有效的提高了微膠囊的導熱系數(shù),且芯材和殼材均添加碳納米管的微膠囊導熱系數(shù)提高的更加明顯。
結論
(1)碳納米管接枝多羥基化合物后,不僅增加了碳納米管在水中的分散性,還提高了碳納米管的化學反應活性,其IR曲線不僅具有較寬較強的-OH吸收峰,還存在C-O、C-N的伸縮振動吸收峰;其TGA曲線,與WCNTs-COOH相比,WCNTs-HBP多失重了7.32%,且WCNTs-HBP具有與HBP相似的失重曲線,說明HBP成功接枝到了碳納米管上。
(2)經(jīng)過三種石蠟的復配,改善了石蠟的相變溫度范圍,提高了石蠟對環(huán)境溫度的調節(jié)能力,而且將復配石蠟與碳納米管制成復合相變材料后,增加了石蠟的導熱能力,改善了石蠟對熱的吸收和釋放效率。
(3)通過IR、DSC、UV、SEM等手段微膠囊進行了表征,其實驗結果顯示:成功合成了碳納米管-卟啉/復配石蠟微膠囊,其表面形貌呈球形結構,包覆良好,表面比較光滑,粒徑分布均勻,大小約為0.5~1.00um;UV譜圖說明,卟啉/復配石蠟微膠囊和碳納米管-卟啉/石蠟微膠囊對可見光有吸收,而且DSC曲線顯示,碳納米管-卟啉/復配石蠟微膠囊起始相變溫度為7.83℃,相變峰為31.69℃,相變潛熱為35.11J/g,起始相變溫度比復配石蠟微膠囊下降了0.67℃;導熱系數(shù)檢測顯示:當芯材和殼材分別添加0.005g和0.01g碳納米管后,形成微膠囊,其導熱系數(shù)提高至0.23W/(m-1K-1),提高了53.3%,表明碳納米管能有效的提高了微膠囊的導熱系數(shù),且芯材和殼材均添加碳納米管的微膠囊導熱系數(shù)提高的更加明顯。綜上所述,氨基卟啉和碳納米管的引入,不僅提高了殼材的導熱性能,還使得微膠囊具有吸光性能,改善了微膠囊的熱存儲與釋放效率,并實現(xiàn)了微膠囊的功能化。
表1微膠囊及改性劑含量
表2微膠囊乳液體系導熱系數(shù)的相關參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