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側向葉片以及包含側向葉片的雙軸混合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混合機,它包含至少一個具有一混合室和一在混合室內(nèi)部延伸的混合機軸線的混合槽,混合室由槽內(nèi)表面限定,該內(nèi)表面具有一基本上圓柱形的側面和兩個基本上平的端面。此外,混合機包含一混合軸,該混合軸沿著在沿著混合機軸線布置并且與多個混合部件相連,總是具有一刮擦邊緣的這些混合部件設置在與混合槽內(nèi)表面鄰近處,一個起換向部件作用的混合部件被配設于混合槽的其中至少一個端面,該混合部件的刮擦邊緣沿著側面和該端面延伸,該換向部件具有一連接于混合軸的混合臂,還有一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以及一鄰接的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這些混合元件固定在混合臂上并且一起形成混合元件的刮擦邊緣;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的刮擦邊緣部分沿著側面和端面延伸,而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的刮擦邊緣僅僅沿著端面延伸。本發(fā)明尤其涉及一種雙軸混合機,它包含上述類型的兩個混合機,其混合室彼此合并,并且以這種方式布置,使兩個混合機軸線基本上彼此平行。
背景技術:
這種混合機可以被用于混合待混合的不同材料,特別是用于混合建筑材料混合物,例如塑性灰漿或混凝土混合料。該混合機的混合機軸線基本上水平延伸,使得在混合室內(nèi),待混合的材料在混合操作期間在垂直的方向上沿著混合軸被輸送?;旌鲜彝ǔS苫旧蠄A柱形的混合槽內(nèi)表面限定,也就是說,槽內(nèi)表面與混合機軸線共軸地延伸,在通常情況下,槽內(nèi)表面圓周在混合軸的每個軸向位置上都是相同的。在混合槽內(nèi)表面的正面和背面處的兩個端面通常被設計為平的。該混合機結構的詳細敘述例如可以參考本申請人的EP 0 229 328 A1。
混合軸可旋轉地安裝在混合槽的兩端面上,并由通常設置在混合槽外部的驅動器置于旋轉中。混合部件以預定的間距固定在混合軸上,混合部件連同混合軸圍繞混合機軸線旋轉,并且總是包含一混合臂,在混合室中,用于輸送待混合的材料的一個或多個混合元件被固定在該混合臂上。通常,混合部件被設計為葉片形狀的并且相對于混合槽的與混合機軸線平行的表面線以一個角度設置,使待混合的材料經(jīng)受一個沿軸向的運動。它們有至少一個刮擦邊緣,該刮擦邊緣與混合槽內(nèi)表面相鄰并且用來收集待混合的材料,這些材料靠在槽內(nèi)壁上。在這種情況下,從混合槽內(nèi)表面到該刮擦邊緣的距離要盡可能??;一種其中刮擦邊緣靠在混合槽內(nèi)表面上的布置是優(yōu)選的。為了防止例如由捕獲的待混合材料顆粒引起的混合槽內(nèi)表面的損壞,刮擦邊緣優(yōu)選由比混合槽內(nèi)表面軟的材料制成,特別是塑料材料,例如聚氨酯,而混合槽內(nèi)表面通常是由硬材料制成,例如陶瓷或淬硬鋼(hardox)。
混合部件的每個混合元件可以由多種材料組成,例如,壓坯機的芯體可以由磨損體圍繞,該磨損體由較軟的材料制成并且包含刮擦邊緣。設計該混合元件或混合部件的各種方法在公開的說明書DE 198 56622 A1中和德國專利申請第101 15 311.2號中詳細說明,在此特別參考這些文件。
其中一些混合部件被配設于端壁的正面和背面,并且被設計為換向部件。通過這些換向部件,待混合的材料沿軸向傳送遠離各相關的端面。它們被設計為L形并且都具有一個配設于混合槽內(nèi)表面的圓柱形側面的刮擦邊緣和一個配設于混合槽內(nèi)表面的各端面的刮擦邊緣。
例如,已經(jīng)由DE 198 56 622 A1公開了一種上述類型的雙軸混合機。在該公開文本中解釋了一種雙軸混合機,其中換向部件包含兩個在徑向彼此相鄰并且以這種方式被連接在混合臂上的混合元件,使得其總是彼此相鄰的邊界面在混合槽的端面處基本上垂直于其各自的刮擦邊緣部分。沿半徑在內(nèi)部和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由相應的固定元件支承在與混合軸相連的混合臂上。在混合機操作期間,由混合元件在混合室中移動的待混合材料將力傳送到換向部件的混合元件上,該力沿軸向遠離混合槽的端面。因為混合臂運動的速度隨著離混合軸距離的加大而增加,并且因為待混合的材料也優(yōu)選地分布在朝向混合槽側面的混合室內(nèi),施加在換向葉片的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上力的平均值在這種情況下大于施加在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上相應力的平均值。為此,按照現(xiàn)有技術,在混合機內(nèi)有必要將外部混合元件以相應的更精細的方式固定在混合臂上,以便避免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的移動,該移動導致從端面到端面?zhèn)鹊墓尾吝吘壍木嚯x的增加。
此外,在DE 198 56 622 A1中所述的換向部件的情況下,有一個問題是,在混合槽端面的混合軸區(qū)域內(nèi)的待混合材料通過換向部件的移動被基本上壓在混合軸上的混合臂的靠在混合軸上的固定區(qū)域和固定在混合臂上的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的內(nèi)邊界面(沿徑向)之間。待混合的材料在該區(qū)域內(nèi)的逐漸積聚導致一種情形,其中待混合的材料滲入該區(qū)域內(nèi)并由此逐漸阻塞軸承,混合軸通過該軸承旋轉地安裝在混合槽的端壁上。此外,待混合的材料也可以滲入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和混合臂之間,并由此增進磨損直至達到一點,在該點上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分離。
發(fā)明內(nèi)容
由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由進一步改進現(xiàn)有技術已知的混合機或公知的換向部件,并且確定一種混合機,特別是雙軸混合機、或一種具有增強的耐力性及改進的實用性的換向部件。
在開頭所述類型的混合機中,該目的這樣達到,如果發(fā)生混合操作相關的移動,其中在其沿著混合槽的端面延伸的刮擦邊緣部分與混合槽端面之間的距離變大,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以正鎖合的方式支承在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上。
移動力通過待混合的材料施加在混合元件上,該移動力-沒有固定在混合臂上的混合元件-將會沿著在遠離混合槽端壁的混合臂上的支承面移動混合元件。因此移動力主要具有一個在軸向上的分量。
本發(fā)明考慮了以下事實,由于混合臂的速度以及待混合材料在混合槽內(nèi)的分布,待混合材料的將混合元件固定在混合臂上的移動力隨著離混合軸的徑向距離增加而加大,其中該速度隨著離混合軸的徑向距離的增加而加大。按照本發(fā)明,換向部件的沿半徑在內(nèi)部和沿半徑在外部的元件的設計達到的效果是,移動力不僅通過將固定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在混合臂上,而且經(jīng)由通過其固定于混合臂上的與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的正鎖合而被吸收,該移動力通過待混合的材料以一個加大的程度被施加到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上,并且它導致了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遠離端壁的優(yōu)選的移動趨勢。
在沿半徑在內(nèi)部和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之間的正鎖合連接優(yōu)選僅僅妨礙一個遠離端壁的移動。然而,這樣一種正鎖合連接也是可以想象的,其中防止了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相對于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沿著它們在混合臂上的公共支承面的任意移動。這可以這樣實現(xiàn),例如,通過在沿半徑在內(nèi)部和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的相鄰的邊界面上相互嵌合的凸部或凹部,或者也可以通過鋸齒狀連接或在后者之間的花鍵連接。
有利的是,如果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齊平地靠在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上,以便得到混合部件的光滑的刮擦邊緣,以及此外,也理想地獲得換向部件在混合元件的邊界線上的平的正面。這樣,可以以這種方式設計混合部件的正面,使它具有一個全部用于傳送待混合材料的葉片狀形狀。在該連接中,按照操作在換向部件圍繞混合軸的旋轉期間,換向部件的正面要指代向前指的側面。
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和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優(yōu)選通過在混合元件的正面和/或背面上的直線邊界邊緣彼此頂靠。在這種情況下,混合元件的正面涉及在混合部件旋轉時混合元件指向前面的表面,而混合部件的側面是指在混合部件旋轉時混合元件指向后面的表面。從生產(chǎn)的觀點看,這種直線性延伸的邊界邊緣是容易實現(xiàn)的??蛇x擇的是,彎曲的邊界邊緣,例如凹入的邊界邊緣,即朝向混合軸拱起,或凸起的邊界邊緣,即背離混合軸拱起,在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和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之間也是可以的。然而,在邊界邊緣直線性且彼此平行延伸的最簡單的情形下,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在混合元件的正面和背面上的支承以及在沒有凹部或凸部的混合元件的相鄰邊界面上的支承,均勻地沿著帶有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的邊界邊緣實現(xiàn);并因此相同的支承力被整體地施加,在彎曲的邊界邊緣的情形下,或者在正面或背面上的不平行的直線邊界邊緣的情形下,在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和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之間的支承更多地在刮擦邊緣的側面上或更多地在與刮擦邊緣相對的側面上,和/或更多地在混合元件的正面上或更多地背面上實現(xiàn)。由此在那些實現(xiàn)了較大的支承的區(qū)域內(nèi),混合元件可以被設計為特別的堅固。
對此的另一可選擇的方案是,在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和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之間的階梯狀的邊界邊緣。在該情形下,基本上在那些邊界邊緣基本上徑向延伸的區(qū)域實現(xiàn)支承。在這些區(qū)域中,例如混合元件可以被特別地加強。另一方面,在這些邊界邊緣基本上平行于混合機軸線延伸的區(qū)域中,實際上沒有支承發(fā)生,這允許在這些區(qū)域中混合元件用較軟的材料制成。
此外,按照本發(fā)明的換向部件優(yōu)選地以這種方式設計,使得在刮擦邊緣和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靠在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上的那個邊界邊緣之間在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正面上形成的角度,和/或在朝向端面的邊緣和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靠在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上的那個邊界邊緣之間在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的被面上形成的角度,都大于90°。對于在沿半徑在外部和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之間的直線邊界邊緣的情形,在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遠離端面移動期間,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在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上的正鎖合支承通過該條件達到。
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的靠在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上的那個邊界面與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的靠在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上的對應的那個邊界面,在最簡單的情形下可以是平的。此外,然而,階梯狀的、拱形的或凹形的邊界面也是可以想象的。階梯狀的邊界面也可以以這種方式設計,使得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僅僅在遠離端面移動期間被支承在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上,例如,通過與正面和背面的邊界邊緣平行延伸的階梯。
如果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的靠在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上的那個邊界面和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的靠在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上對的那個邊界面彼此搭接,特別是可以達到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有效的支承。在這種情形下,一方面,與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的正鎖合連接保證了,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沒有背離端壁和朝向端壁移動的危險。此外,邊界面也可以在一個基本上垂直于混合元件正面和背面的延伸方向上彼此互鎖或搭接。在這種情形下,彼此頂靠的兩個邊界面的互鎖或重疊促使了,兩個連接到混合臂上的混合元件通過正鎖合連接來確保,在一個與混合臂正交的并且相應混合元件試圖沿著它從混合臂中分離的方向上沒有移動。當然,也可以想象,僅僅對于兩個混合元件中的一個,確保在每種情形下相應另一個混合元件通過其邊界面相應的重疊而沒有這種移動。例如,按照本發(fā)明優(yōu)選規(guī)定,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的靠在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上的那個邊界面,如從混合元件的正面觀看的那樣,至少部分地在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的靠在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上的那個邊界面的下面延伸。在這種情形下,由于較大的圓周速度和待混合材料的較大支承的平均重量,使用的事實是,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以一個平均比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大的程度壓在混合臂上。由此按照本發(fā)明設置的邊界面設計,防止了待混合材料的顆粒壓入邊界面的區(qū)域內(nèi),以及防止了以這種方式進入其中一個混合元件和混合臂之間,以及防止了一個將導致磨損增加特別是各混合元件加速分離的因素。
按照本發(fā)明混合機的另一改進,可以通過在混合軸區(qū)域內(nèi)連接在混合臂上的另一密封混合元件來達到,該密封混合元件具有一個沿著端臂延伸的刮擦邊緣,它-在沿徑向投影時-至少在混合軸線和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的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邊界面之間延伸,在換向部件的旋轉方向上,該刮擦邊緣在對混合槽的端面起作用的換向部件的由沿半徑在內(nèi)部和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形成的刮擦邊緣的前面運行。密封混合元件的使用確保了,粘附于端壁上的待混合材料,圍繞混合軸完全被引導到旋轉的混合部件的混合元件的正面上。位于相應端壁上混合軸的區(qū)域內(nèi)的待混合材料的顆粒,可以通過混合部件的旋轉而防止被傳送到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的沿徑向在內(nèi)部的邊界面和混合軸之間的區(qū)域內(nèi),并且可以防止在那里積聚。這種積聚將導致待混合材料的顆粒能滲入軸承內(nèi),混合軸通過該軸承被安裝在混合槽的端壁上,并且這些顆粒能滲入到混合臂和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之間。第一種情況導致將在混合軸旋轉性方面軸承損壞,并且在極端的情況下被阻塞。后一種情況將導致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逐漸地從混合臂上松開,并因此導致混合元件的磨損增加。指出的是,該密封混合元件改善了換向部件,即使換向葉片否則是常規(guī)的設計。
按照本發(fā)明規(guī)定,換向部件優(yōu)選用在雙軸混合機上,其中兩個所述類型的混合機以這種方式設置,使它們的混合室彼此合并,并且以這種方式設置,使兩個混合機軸線基本上彼此平行。
在下面參考一個示例性實施例和附圖更詳細地解釋本發(fā)明,附圖中圖1示出了雙軸混合機的略圖,它的基本原理在EP 0 241 723A2中詳細敘述;圖2示出了用于混合機,例如在圖1中所示的雙軸混合機的按照本發(fā)明的換向部件的透視圖;圖3示出了從由圖2中箭頭I所示方向看的圖2的按照本發(fā)明的換向部件的另一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雙軸混合機的混合槽在圖1中用10表示。兩個混合軸14被安裝在混合槽10的端壁12上,描繪了其中一個混合軸的軸線A-A?;旌陷S14在旋轉箭頭16的旋轉方向上通過電動機(未示出)被驅動。混合部件或葉片18和20設置在混合軸14上。葉片18被設計為軸向進給葉片,它將軸向運動在箭頭22的方向上施加到待混合的材料上。葉片20被設計為常規(guī)的換向葉片,它在箭頭24的方向上將待混合的材料沿橫向于軸線A-A的方向傳送,在所有情況下從一個混合軸14區(qū)域到另一混合軸14的區(qū)域。
混合槽10用玻璃陶瓷襯瓦加襯,玻璃陶瓷襯瓦形成槽內(nèi)表面26。葉片18和20被布置成使其外邊緣28位于離混合槽內(nèi)表面26的近距離處。葉片18的外邊緣28與表面線M相交成安裝角α。
按照本發(fā)明的換向葉片20在圖2中以放大的透視圖示出,換向葉片20可以用做在用于在圖1中所示的雙軸混合機10的端面?zhèn)鹊幕旌先~片。換向葉片20具有一刮擦邊緣32、34,它與配設于換向葉片20的端面12和側面26相鄰(在圖2中都未示出)。換向葉片20具有一個正面38和一個后面40。這里,“正面”是指換向葉片20的這個側面,即圍繞混合機軸線A-A沿換向葉片20的旋轉方向向前旋轉的那個側面。換向葉片20的后面40相應地指代向后旋轉的相對的側面。
換向葉片20具有一混合臂42,它例如通過螺旋連接部76以旋轉地固定的方式與混合軸14(在圖2中未示出)相連。此外,沿徑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44和沿徑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46以這種方式與混合臂42相連,使換向葉片的刮擦邊緣32、34形成在混合元件44、46的正面,亦即,在換向葉片20的旋轉方向16上向前旋轉的葉片形狀側。從圖2中可以看出,沿徑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44的刮擦邊緣部分48a、48b位于與混合槽的端面12和側面26相鄰處,而沿徑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46的刮擦邊緣部分50僅僅與混合槽的端壁12相鄰。
兩個混合元件44、46通過細長孔狀的開口70和螺釘72被固定在混合臂42上,以使它們與上述混合臂42一起圍繞混合機軸線A-A旋轉,此外,混合元件44、46以這種方式布置,使它們各自的鄰近端壁12的刮擦邊緣部分50、48a形成一共同的、換向葉片20的鄰近端壁12的直線的刮擦邊緣32。
在換向葉片20的裝配狀態(tài)中,混合元件44、46固定在混合臂42上,混合元件44、46的邊界面彼此頂靠。從圖2中可以看到,沿徑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44和沿徑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46在其正面以直線的邊界面52彼此頂靠。也可以看出,形成在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46的正面62上,在沿徑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的刮擦邊緣50和靠在沿徑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44上的邊界面52之間的角度β大于90°。這兩個混合元件44、46的幾何形狀保證,如果發(fā)生與混合操作相關的位移,在此期間,在其沿著混合槽端面12延伸的刮擦邊緣區(qū)域48a與混合槽的端面12之間的距離企圖變大,沿徑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44以正鎖合(positive locking)的方式支撐在沿徑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46上。
圖3示出了從圖2中用箭頭I所示方向看的圖2的混合機換向部件20的另一透視圖。在圖3中所示的元件與在圖2中所示的相應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圖標記。對于它們功能的解釋,請參照對圖2的解釋。
從圖3中可以看出,混合元件44、46通過螺釘72和螺母7固定,螺釘穿過圖2中所示的細長孔70。對于將混合元件44、46固定在混合臂42的其它方法的詳細描述,可以參照申請人的德國專利申請第101 15 311.2號。
在圖3中也可以看出,如從混合元件46、44的正面觀看,靠在沿徑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44上的沿徑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46的邊界面延伸到在外部的混合元件44的靠在沿徑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46上的那個邊界面之下。如從圖3中所示的位置觀看,由此獲得了兩個混合元件44、46的彼此頂靠的邊界面的階梯狀。該布置保證了,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46通過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44以正鎖合的方式相對于遠離在混合臂42上的混合元件46的支承面的位移被固定。因為混合機的操作期間作用在沿徑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46上的力并把混合元件44推到混合臂42的支承面上的力,在平均值上,大于在混合機操作期間作用在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上的力,該布置保證,兩個混合元件44、46在它們彼此頂靠的邊界面區(qū)域被安全地彼此擠壓。在混合機操作期間,這特別排除的可能性是,待混合材料的顆??梢员粔喝朐趦蓚€混合元件44、46之間,并且也可以逐漸地被推動到混合元件44、46和在混合臂42上的支承面之間,以及排除了一個將導致加速磨損和混合元件44、46分離的因素。
從圖2中尤其可以看到,一個另外的密封混合元件80在混合軸14區(qū)域內(nèi)被連接于混合臂42上(在圖2中未示出)。該密封混合元件80具有一個刮擦邊緣82,該刮擦邊緣82沿著混合槽的端壁12延伸,而且-在徑向投影上-大約在混合機軸線A-A和沿徑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46的沿徑向在內(nèi)部的邊界面之間。同時,密封混合元件80的刮擦邊緣這樣布置,在換向葉片20的旋轉方向16上,它以混合槽的端壁12超過換向葉片20的刮擦邊緣32,它由沿半徑在內(nèi)部和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46、44形成。密封混合元件80的功能主要是,防止待混合的材料通過換向葉片20的運動被壓入混合軸14和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46的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邊界面之間,該待混合的材料在端壁12處在混合軸14的區(qū)域內(nèi)聚集。待混合的材料在該區(qū)域內(nèi)的積聚將導致一種待混合的材料滲入并逐漸地堵塞旋轉軸承的情形,通過這種方式混合軸14被安裝在混合槽的端壁12上,并且其中待混合的材料滲入混合臂42和混合元件46之間,以及導致磨損和混合元件46分離的因素。
本發(fā)明詳細說明了一種混合機,其中混合軸或其軸承的磨損和配設于混合槽端面上的換向葉片的磨損由于以下事實可以被降低,即,可以防止在混合機操作期間與端壁粘附的待混合材料,滲入到混合元件和換向部件的混合臂之間,或者可以防止換向部件和混合軸之間的積聚。
權利要求
1.一種混合機,它包括-至少一個具有一混合室和一個在混合室內(nèi)部延伸的混合機軸線(A-A)的混合槽,該混合室由槽內(nèi)表面(12,26)限定,所述槽內(nèi)表面具有一基本上圓柱形的側面(26)和兩個基本上平的端面(12),以及-混合軸(14),其沿著混合機軸線(A-A)設置,并且多個混合部件(18,20)連接于該混合軸上;在各種情況下都具有刮擦邊緣(32,34)的這些混合部件(18,20)設置在與混合槽內(nèi)表面(12,26)鄰近處,一起換向部件(20)作用的混合部件,其配設給混合槽的其中至少一個端面(12),該混合部件的刮擦邊緣(32,34)沿著側面(26)和該端面(12)延伸;該換向部件(20)具有一混合臂(42),固定連接在混合軸(14)上,還具有一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44)以及一鄰接的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46),所述沿半徑在外部的及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固定在混合臂(42)上并且一起形成換向部件(20)的刮擦邊緣(32,34);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44)的刮擦邊緣部分(48a,48b)沿著側面(26)和端面(12)延伸,而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46)的刮擦邊緣部分(50)僅僅沿著端面(12)延伸,其特征在于,在發(fā)生混合操作相關的移動的情況下,其中在其沿著混合槽的端面(12)延伸的刮擦邊緣部分(48a)與混合槽端面(12)之間的距離試圖變得更大,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44)以正鎖合的方式支承在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46)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機,其特征在于,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46)和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44)以在它們的正面(60,62)或/和后面(64,66)上的直線邊界邊緣彼此頂靠。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機,其特征在于,在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46)的正面(62)或/和后面(66)上、在刮擦邊緣(50)與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46)的靠在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44)上的那個邊界邊緣(52,54)之間形成的角度(β,β′)大于90°。
4.如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混合機,其特征在于,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46)的靠在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44)上的那個邊界面和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44)的靠在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上的那個邊界面是平的。
5.如權利要求1到3之一所述的混合機,其特征在于,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46)靠在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44)上的那個邊界面和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44)的靠在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46)上的那個邊界面是階梯狀的。
6.如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混合機,其特征在于,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46)靠在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44)上的那個邊界面和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44)的靠在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46)上的那個邊界面彼此搭接。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機,其特征在于,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46)的靠在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44)上的那個邊界面,以及與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44)的靠在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46)上的邊界面,在基本上垂直于混合元件(44,46)的后面(64,66)和正面(60,62)延伸的方向上彼此搭接。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機,其特征在于,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46)的靠在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44)上的那個邊界面,如當從混合元件(44,46)的正面(60,62)觀看時,至少部分地在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44)的靠在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46)上的那個邊界面的下面延伸。
9.如權利要求1前序部分以及如果需要按照權利要求2到8之一的特征部分所述的混合機,其特征在于,另一個密封混合元件(80)在混合軸(14)的區(qū)域內(nèi)固定連接于混合臂(42)上,該密封混合元件(80)具有一刮擦邊緣(82),所述刮擦邊緣(82)沿著端壁(12)延伸并且-在徑向投影時-至少在混合機軸線(A-A)和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46)的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邊界面之間延伸,以及在換向部件(20)的旋轉方向上,該刮擦邊緣(82)在對混合槽的端面(12)起作用的換向部件(20)的由沿半徑在內(nèi)部和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46,44)形成的刮擦邊緣(32)的前面運行。
10.一種雙軸混合機(10),它包括兩個如權利要求1到9之一所述的混合機,其混合室彼此會合并以這種方式布置,使這兩個混合機軸線基本上彼此平行。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至少一種混合機,它包含至少一個混合容器,該容器具有有混合室和一在混合室內(nèi)部的延伸混合軸線(A-A),上述混合室由容器的內(nèi)表面限定?;旌陷S沿著混合機軸線(A-A)布置,并且多個混合元件被安裝在上述軸上,并且以這種方式各自地安裝,使刮擦邊緣(32,34)與容器內(nèi)表面相鄰。一個用作換向元件(20)的混合元件配設有混合容器的其中至少一個正面,并且它包含一個安裝于混合軸上的混合臂(42)、一個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44)和一個與其相鄰的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46),這些混合元件固定在混合臂(42)上并一起形成換向元件(20)的刮擦邊緣(32,34)。按照本發(fā)明的混合機,在與混合機操作有關的移動期間以正鎖合的方式,沿半徑在外部的混合元件(44)被支承在沿半徑在內(nèi)部的混合元件(46)上,其中,在沿著混合機容器正面延伸的刮擦邊緣(48a)和混合容器正面之間的距離傾向于增大。
文檔編號B01F7/02GK1662296SQ03814078
公開日2005年8月31日 申請日期2003年5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5月17日
發(fā)明者安格羅·施曼德拉, 彼得·布里姆, 尼克萊特·伯特勒 申請人:Bhs 桑托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