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制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油分系統(tǒng)及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制冷劑潤滑油的粘度隨溫度的降低而迅速升高。制冷系統(tǒng)中壓縮機工作時,部分潤滑油會隨制冷劑從壓縮機中排除,進入油分離器(亦可簡稱“油分”)。當潤滑油不能及時從油分離器返回壓縮機時,會導致壓縮機損壞。
制冷循環(huán)中,壓縮機排出氣體為高溫高壓的氣態(tài)制冷劑和潤滑油,排出的制冷劑和潤滑油混合物在油分離器中分離。正常運行時潤滑油會從油分經回油毛細管回到壓縮機。但是低溫環(huán)境系統(tǒng)中長時間停機后開機,或者化霜結束后運行時,油分中存儲有大量潤滑油(可能含有部分液態(tài)冷媒),此時潤滑油處于非常低的溫度,特別是油分底部潤滑油溫度可能接近環(huán)境溫度。
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技術中至少存在下述問題:低溫狀態(tài)下,油分中潤滑油粘度特別大,會阻塞回油毛細管,使得潤滑油難以通過回油毛細管回到壓縮機,造成壓縮機缺油。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其中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油分系統(tǒng)及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用以優(yōu)化現(xiàn)有油分離器的結構,使得在低溫狀態(tài)下油分離器中的潤滑油也能順利返回壓縮機。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油分系統(tǒng),包括油分離器、油分進管、油分出管以及油分回油管;其中,所述油分進管和所述油分出管至少其中之一的部分管路靠近所述油分離器的下部,所述油分回油管設于所述油分離器的底部。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油分離器設有第一開口、第二開口、第三開口;
其中,所述油分進管穿過所述第一開口伸入到所述油分離器內部,所述油分出管穿過所述第二開口伸出所述油分離器,所述油分回油管穿過所述第三開口伸出所述油分離器。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開口和所述第二開口至少其中之一靠近所述油分離器的下部,所述第三開口靠近所述油分離器的底部。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開口靠近所述油分離器的下部,所述第二開口靠近所述油分離器的上部。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開口靠近所述油分離器的下部,所述第一開口靠近所述油分離器的上部。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開口和所述第二開口都靠近所述油分離器的底部。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開口和所述第二開口都靠近所述油分離器的上部,所述油分進管和所述油分出管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彎折至所述油分離器下部的部分。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油分進管介于所述油分離器內部的端口和所述第一開口之間的部分全部位于所述油分離器內部或者部分位于所述油分離器的內部。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油分出管介于所述油分離器內部的端口和所述第二開口之間的部分全部位于所述油分離器內部或者部分位于所述油分離器的內部。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油分進管包括曲線形的管。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油分進管包括波浪形管。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油分出管包括曲線形的管。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油分出管包括波浪形管。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油分進管和所述油分出管至少其中之一的部分管路靠近所述油分離器的底部。
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包括本發(fā)明任一技術方案所提供的油分系統(tǒng)。
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壓縮機與所述油分進管連通,所述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四通閥與所述油分出管連通,所述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回油毛細管與所述油分回油管連通。
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實施例至少可以產生如下技術效果:
上述技術方案提出的油分離器結構,油分進管和油分出管至少其中之一的部分管路靠近油分離器的下部。由于油分進管和油分出管內氣體溫度高,可加熱油分離器中潤滑油溫度,防止油分離器中的油液因溫度過低過于黏稠而導致的回油毛細管堵塞現(xiàn)象。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油分系統(tǒng)所屬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原理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油分系統(tǒng)第二種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油分系統(tǒng)第三種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油分系統(tǒng)第四種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油分系統(tǒng)第五種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油分系統(tǒng)第六種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油分離器;2、油分進管;3、油分出管;4、油分回油管;5、壓縮機;6、四通閥;7、回油毛細管;8、室外換熱器;9、汽分;10、室內換熱器;11、第一開口;12、第二開口;13、第三開口;14、過濾器;15、回油電磁閥;111、氣體閥門;112、液體閥門;113、電子膨脹閥;114、液管;115、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1~圖6對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更為詳細的闡述。
參見圖1,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油分系統(tǒng),包括油分離器1、油分進管2、油分出管3以及油分回油管4。油分進管2、油分出管3以及油分回油管4都安裝于油分離器1。其中,油分進管2和油分出管3至少其中之一的部分管路靠近油分離器1的下部,油分回油管4設于油分離器1的底部。
油分進管2和油分出管3位于油分離器1內部的端口都靠近油分離器1的頂部,以使得氣體能夠正常流入、流出。
本實施例中,油分離器1的下部是以油分離器1處于使用狀態(tài)時的上、下來說的,即圖1中示意的方位。以油分離器1處于使用狀態(tài)的中線位置為準,中線以上為“上部”,中線以下為“下部”。
進一步地,油分進管2和油分出管3至少其中之一的部分管路靠近油分離器1的底部。底部是指油分離器1處于使用狀態(tài)時的最低點所在的區(qū)域。
參見圖1,可選地,油分離器1設有第一開口11、第二開口12、第三開口13。其中,油分進管2穿過第一開口11伸入到油分離器1內部,油分出管3穿過第二開口12伸出油分離器1,油分回油管4穿過第三開口13伸出油分離器1。
采用上述方案,油分進管2、油分出管3以及油分回油管4通過各自的開口與油分離器1連接,更便于設置油分進管2、油分出管3以及油分回油管4。
參見圖2、圖3、圖5、圖6,作為一種可選方式,第一開口11和第二開口12至少其中之一靠近油分離器1的下部,具體可靠近底部,即位置可以更低。第三開口13靠近油分離器1的底部。
第一開口11和第二開口12至少其中之一靠近油分離器1的下部,具體包括下述三種方式:參見圖3、圖5,只有第一開口11靠近油分離器1的下部;參見圖2,只有第二開口12靠近油分離器1的下部;參見圖6,第一開口11和第二開口12同時靠近油分離器1的下部。
下面詳細介紹上述第一種方式:第一開口11靠近油分離器1的下部,具體可位于底部;第二開口12靠近油分離器1的上部,具體可靠近油分離器1的頂部,具體參見圖3和圖5。當然,亦可第二開口12靠近油分離器1的中部。
下面詳細介紹上述第二種方式:第二開口12靠近油分離器1的下部,具體可位于底部;第一開口11靠近油分離器1的上部,具體可位于頂部,具體參見圖2。
下面詳細介紹上述第三種方式:第一開口11和第二開口12都靠近油分離器1的下部,具體可位于底部,參見圖6。
參見圖1和圖4,作為另一種可選方式:第一開口11和第二開口12都靠近油分離器1的頂部,油分進管2和油分出管3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彎折至油分離器1底部的部分。
油分進管2和油分出管3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彎折至油分離器1底部的部分是指下列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參見圖4,油分出管3具有彎折至油分離器1底部的部分。
第二種情況:參見圖1,油分進管2具有彎折至油分離器1底部的部分。
第三種情況:油分進管2和油分出管3都具有彎折至油分離器1底部的部分。該情況未在圖中示意。
上述各種設置方式中,油分進管2都可采用下述方式:油分進管2介于油分離器1內部的端口和第一開口11之間的部分全部位于油分離器1內部或者部分位于油分離器1的內部。圖5示意了第一開口11位于下部時,部分管路位于油分進管2外部的情形,需要說明的是圖2至圖6中油分進管2也可采用類似的管結構。
上述各種設置方式中,油分進管2都可采用下述方式:油分進管2包括曲線形的管。曲線形的管可以位于油分離器1下部,這樣能較好地加熱油分離器1內的油液。
具體來說,油分進管2包括波浪形管。波浪形管較佳位于油分離器1下部,這樣加熱效果更好。
上述各種設置方式中,油分出管3都可采用下述方式:油分出管3介于油分離器1內部的端口和第二開口12之間的部分全部位于油分離器1內部或者部分位于油分離器1的內部。具體可參照圖5中油分進管2的結構。
上述各種設置方式中,油分出管3都可采用下述方式:油分出管3包括曲線形的管。曲線形的管可以位于油分離器1下部,這樣能較好地加熱油分離器1內的油液。
具體來說,油分出管3包括波浪形管。波浪形管較佳位于油分離器1下部,這樣加熱效果更好。
上文給出的幾個具體實施例,各實施例都通過改變油分進管和/或油分出管的流路,可以實現(xiàn)保證油分離器分離制冷劑和潤滑油效果不變的同時,加熱油分離器內部的潤滑油溫度。
圖1、圖3、圖5通過調整油分進管流向,實現(xiàn)加熱油分離器內部的潤滑油溫度;圖2、圖4通過調整油分離器出管的流向,實現(xiàn)加熱油分離器內部的潤滑油溫度;圖6同時調整油分進管和油分出管的流向,實現(xiàn)加熱油分離器內部的潤滑油溫度。
如上油分系統(tǒng)的特點是,油分離器的油分進管或油分出管經過油分離器內部,由于油分離器進管和出管均為高溫高壓的氣態(tài)制冷劑,可以對油分中潤滑油進行加熱,以保證低溫環(huán)境時潤滑油溫度。
參見圖1,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包括本發(fā)明任一技術方案提供的油分系統(tǒng)。
在一種具體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中,可以按照下述方式連接: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壓縮機5與油分進管2連通,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四通閥6與油分出管3連通,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回油毛細管7與油分回油管4連通。
參見圖1,在上述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中,室外換熱器8、汽分9、室內換熱器10、氣體閥門111、液體閥門112、電子膨脹閥113、液管114、氣管115的連接關系與已有方式相同。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為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保護內容的限制。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但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