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噴淋式熱交換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566731閱讀:27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噴淋式熱交換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冷卻系統的熱交換裝置,更詳而言之,涉及 一種使液態(tài)冷卻劑由上而下流動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
背景技術
!0 冷卻的應用早已實行了多年,而在人們常用的冷凍空調裝置中,包含四個主要組件壓縮機、膨脹裝置、蒸發(fā)器及冷凝器。在蒸發(fā)器 的熱交換上,大多是借著令較低溫的液體(冷卻劑)接觸其中流動有 較高溫的目標流體的管件表面,以熱傳導的方式將該目標流體的熱量 由較低溫的冷卻劑攜走,而達到冷卻的目的。目前由于節(jié)約資源的意15 識升高,且冷凍空調系統所使用的冷卻劑亦因能源價格及替代物質的 需求問題使得其價格也隨之變高,因此,如何在不降低熱交換效率的 前提下,減低在冷凍空調系統中的冷卻劑充填量,以降低設備成本并 兼顧環(huán)境保護,已成為吾人的重要課題。近年來,在冷凍空調系統中的蒸發(fā)器上獲得許多改進,依據蒸發(fā)20器的設計可大致分為直膨式、滿溢式與噴淋式。直膨式蒸發(fā)器屬于外 殼內管式熱交換器的一種,其在管內側流動的是冷卻劑,而在殼側流 動的是目標流體。然而,為了防止管內液態(tài)冷卻劑在蒸發(fā)不完全的狀 態(tài)下被吸入壓縮機中而造成壓縮機受損,因此在使用直膨式蒸發(fā)器的 冷凍空調系統中,必須提高壓縮機入口端的過熱度,因而造成壓縮機25 的耗功。此外,滿溢式蒸發(fā)器亦屬于外殼內管式熱交換器的一種,但其在 管內側流動的是目標流體,在殼側流動的是冷卻劑。由于滿溢式蒸發(fā) 器在蒸發(fā)器殼體上方設置有用以回收被蒸發(fā)的冷卻劑,因此液態(tài)冷卻 劑較不易進入壓縮機入口端。然而,由于滿溢式蒸發(fā)器將管子浸泡于 30蒸發(fā)器殼體中的液態(tài)冷卻劑中,因此需要較多量的液態(tài)冷卻劑,造成 所需要的冷卻劑充填量比直膨式蒸發(fā)器多了一倍以上的量,致增加設
備成本與環(huán)境負擔。圖1是顯示現有的噴淋式蒸發(fā)器101的剖視圖。如圖1所示,噴淋式蒸發(fā)器101具有殼體1015、配置于殼體1015內側上部的噴淋器 1011、以及以水平方向配置于噴淋器1011下方的多支熱傳管1013。液5 態(tài)冷卻劑自噴淋器1011上方的入口進入后,經由形成于噴淋器111下 表面的多個小孔(未顯示)而向下滴灑于設于下方的熱傳管1013。通 過將液態(tài)冷卻劑灑入交錯排列的熱傳管1013數組中,而在各個熱傳管 1013表面形成冷卻劑覆膜,從而對熱傳管1013進行熱交換作用。如圖 1中的虛線所示,蒸發(fā)后的冷卻劑會經由殼體1015與噴淋器1011之間io 的間隙往上方被排出。此外,如中國臺灣專利第M247805號所揭露,是利用一溢流盤及 一淋灑盤將液態(tài)冷卻劑向下滴灑于熱傳管上,由此達到熱交換的功效。 除此之外,尚有美國專利5836382、 6167713、 6868695號利用改變噴淋器的結構來達到盡量使液態(tài)冷卻劑能擴大滴淋在熱傳管上的效果。 15再者,亦有美國專利5904807號利用改變蒸發(fā)器上部構造,直接將液態(tài)冷卻劑注入新式噴灑結構中達到擴大噴灑的效果。然而,上述的噴淋式蒸發(fā)器往往為使噴淋裝置能讓液態(tài)冷卻劑大 范圍地滴淋在下方的熱傳管上,遂將噴淋裝置設置在離蒸發(fā)器上方的 冷卻劑入口較遠的位置,以獲得較大的噴灑面積,但也因此使得蒸發(fā) 20 器內能夠配置熱傳管的空間減少,故為了達到期望的熱交換效率,必 須相對地增加蒸發(fā)器殼體的尺寸。因此,現有的噴淋式蒸發(fā)器不但造 成空間的浪費,相對亦使得材料成本增加而增加了制造的成本。因此,如何有效解決前揭技術所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液態(tài)冷卻劑 由上而下流動方式的蒸發(fā)器,開發(fā)出一種可使用相同熱傳管數同時不 25需增加尺寸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從而使制造材料成本降低,或于相 同殼體尺寸下可設置較多數量的熱傳管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以增加 熱交換面積、提升熱交換效率及避免空間浪費,正是目前冷卻系統所 亟待解決的課題。30 發(fā)明內容鑒于以上所述背景技術的缺點,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
種能夠增進空間利用率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木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噴淋式熱交換裝置,能夠在使用 相同數量的熱傳管的同時減小其本體尺寸,從而減少生產制造的成本。為達上述以及其它目的,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噴淋式熱 5 交換裝置,其于殼體中配置有噴淋單元,用以將冷卻劑向下方噴淋; 第一群組的熱傳管,能夠與由該噴淋單元所噴淋出的冷卻劑接觸以進 行熱交換;以及第二群組的熱傳管,設置于該第一群組的熱傳管下方, 而能夠與該第一群組的熱傳管所滴灑出的冷卻劑接觸以進行熱交換。在一較佳實施例中,于該第一群組的熱傳管與該第二群組的熱傳 10 管之間設置至少一個滴淋盤,該滴淋盤于實質上整個盤面配置有多個 滴孔及/或滴槽。由于在本發(fā)明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中,于該第一群組的熱傳管與 該第二群組的熱傳管之間設置至少一個滴淋盤,因此本發(fā)明的噴淋式 熱交換裝置毋須將噴淋單元設置在離熱交換裝置上方的冷卻劑入口較15 遠的位置即能獲得廣大的噴灑面積,且能夠在該滴淋盤及噴淋單元之 間配置熱傳管,故能夠充分利用蒸發(fā)器殼內的空間設置熱傳管,增進 空間利用率,或是能夠在使用相同數量的熱傳管的同時減小熱交換裝 置本體的尺寸,從而減少生產制造的成本。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型方式提供一種噴淋式熱交換裝置,于殼體中20設置噴淋單元,用以將冷卻劑向下方噴淋;第一群組的熱傳管,能 夠與由該噴淋單元所噴淋出的冷卻劑接觸以進行熱交換;第二群組的 熱傳管,設置于該第一群組的熱傳管下方,而能夠與該第一群組的熱 傳管所滴灑出的冷卻劑接觸以進行熱交換;以及第三群組的熱傳管, 設置于該第二群組的熱傳管下方,而能夠與該第二群組的熱傳管所滴25 灑出的冷卻劑接觸以進行熱交換。在一較佳實施例中,于該第一群組的熱傳管與該第二群組的熱傳 管之間設置至少一個滴淋盤,該滴淋盤于實質上整個盤面配置有多個 滴孔及/或滴槽,并且于該第二群組的熱傳管與該第三群組的熱傳管之 間設置至少一個滴淋盤,該滴淋盤于實質上整個盤面配置有多個滴孔30 及/或滴槽。通過設置上下二段的滴淋盤,并且于上段滴淋盤及下段滴淋盤之
間配置第二群組的熱傳管、以及在下段滴淋盤下方配置第三群組的熱 傳管,而能夠爭取最大的空間利用率,更有效率地在熱交換裝置內配 置熱傳管。于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滴淋盤的截面呈U字形。較佳地是,該滴 5 淋盤的周壁朝外側傾斜,以便能夠較大范圍地承接由上方滴落的冷卻 劑。于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滴淋盤的截面呈開口朝上的圓滑曲線狀, 通過此種構形,滴淋盤亦能以較大的范圍承接由上方滴落的冷卻劑。于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滴淋盤與該主殼體間及/或該滴淋盤彼此間 10形成有用以供冷卻劑蒸汽通過的間隙,以便讓已吸收熱傳管中所流動 的目標流體的熱量而蒸發(fā)的氣態(tài)冷卻劑能夠經由所述間隙向熱交換裝 置的上部流動,并通過適當的回收手段而再循環(huán)利用。于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噴淋單元設置在使其噴淋面位于由殼體頂 部下側算起約殼體內徑的5至25%的位置,而于該第一群組的熱傳管 15與該第二群組的熱傳管之間所設置的至少一個滴淋盤設置在使其盤面 位于由殼體頂部下側算起約為殼體內徑的40%的位置。由此,可求取熱傳管的最大配置率。于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噴淋單元設置在使其噴淋面位于由殼體頂部下側算起約殼體內徑的5至25%的位置,于該第一群組的熱傳管20 與該第二群組的熱傳管之間所設置的至少一個滴淋盤設置在使其盤面位于由殼體頂部下側算起約為殼體內徑的20至30%的位置,于該第二 群組的熱傳管與該第三群組的熱傳管之間所設置的至少一個滴淋盤設 置在使其盤面位于由殼體頂部下側算起約為殼體內徑的45至50。%的 位置。由此,亦可求取熱傳管的最大配置率。 25 于一較佳實施例中,上述熱傳管的相鄰上下列的各熱傳管呈交錯配置,以便使流經較上列的熱傳管而滴落的冷卻劑可通過次一列的熱 傳管之間而滴落至再次一列的熱傳管上。由此,能夠爭取最大的空間 利用率,更有效率地在熱交換裝置內配置熱傳管。30


圖1是顯示現有的噴淋式蒸發(fā)器101的剖視圖2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4是顯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之一變化例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的.實施例之一變化例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的剖面示意圖;以及圖5是顯示本發(fā)明第剖面示意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1、 2、 3、 4、 101 1011噴淋式熱交換裝置 噴淋器10 11 噴淋單元131、 191、 251、 1013 熱傳管13 第一群組熱傳管19 第二群組熱傳管25 第三群組熱傳管15 20、 21、 21, 、 22 間隙111 冷卻劑入口112 噴淋面 151 冷卻劑出口 17、 17, 、 17-1、 17-2、 17-1' 、 17-2,20 171、 171-1、 171-2 盤面15、 1015殼體滴淋盤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述圖式俱為簡化的示意圖 25式,且僅例示與本發(fā)明有關的組件,且所述組件的實際形狀或尺寸比 例并非本發(fā)明的特征,而可依需要進行變化,在此說明。首先參閱圖2,其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的剖 面示意圖。如圖所示,噴淋式熱交換裝置1具有殼體15,并且在殼體 中由上至下依序配置有噴淋單元ll、第一群組熱傳管13、滴淋盤17、 30以及第二群組熱傳管19。噴淋單元11的入口 111連接于未圖式的冷卻劑供給源,并且于其
噴淋面112形成有未圖式的多個滴孔或溝槽(滴槽),用以使液態(tài)冷卻 劑從該噴淋面112朝下方滴落。滴孔或滴槽的尺寸、形狀及分布等并 無特別限制,只要能夠配合冷卻劑的供給量,并且使液態(tài)冷卻劑能夠在噴淋面112的整面均勻地滴落即可。滴孔或滴槽的形成位置則較宜5 對應于熱傳管的配置位置,以便使由滴孔或滴槽所滴落的冷卻劑均能 夠滴落于相對應的熱傳管上。第一群組熱傳管13包括多支彼此平行配置的熱傳管131。所述熱 傳管131之中流動有欲進行冷卻的目標流體。相鄰上下列的所述熱傳 管131呈交錯配置。亦即,次一列的熱傳管131配置在對應于上一列 10的熱傳管131的間隙的位置。如此,可在相同的空間中配置更多的熱 傳管131。滴淋盤17的截面呈U字形而形成淺盤狀,且在該滴淋盤17的實 質上整個盤面171配置有多個滴孔及/或滴槽,以增進滴淋的面積及滴 淋的均勻率。同樣地,滴孔或滴槽的尺寸、形狀及分布等并無特別限 15 制,只要能夠配合冷卻劑的供給量,并且使液態(tài)冷卻劑能夠在盤面171 的整面均勻地滴落即可。滴孔或滴槽的形成位置則較宜對應于熱傳管 的配置位置,以便使由滴孔或滴槽所滴落的冷卻劑均能夠滴落于相對 應的熱傳管上。第二群組熱傳管19包括多支彼此平行配置的熱傳管191。所述熱 20傳管191之中亦流動有欲進行冷卻的目標流體。如同上述的第一群組 熱傳管13,相鄰上下列的所述熱傳管191亦呈交錯配置。以下說明噴淋式熱交換裝置1的運作方式。首先,液態(tài)冷卻劑由 未圖式的供給源經由噴淋單元11的入口 111供應至噴淋單元11后, 經由形成于噴淋面112的多個滴孔或滴槽而向下滴落。經滴落的液態(tài) 25 冷卻劑會流經配置于噴淋單元11下方的第一群組熱傳管13的各熱傳 管131表面,而與熱傳管131中所流動的目標流體進行熱交換,將目 標流體的熱量攜走,從而達成使目標流體冷卻的目的。其次,流經第一群組熱傳管13的冷卻劑會接著滴落至滴淋盤17。 由滴淋盤17所承接的冷卻劑,會先聚積在滴淋盤17中,然后再經由 30形成于盤面171中的滴孔或滴槽向下滴淋。經滴落的液態(tài)冷卻劑會流 經配置于滴淋盤17下方的第二群組熱傳管19的各熱傳管191表面, 而與熱傳管191中所流動的目標流體進行熱交換,將目標流體的熱量 攜走,同樣達成使目標流體冷卻的目的。在接觸熱傳管131、 191而進行熱交換的期間, 一部份的液態(tài)冷卻 劑可能因為吸收熱量而被蒸發(fā),而形成氣態(tài)冷卻劑。此時,氣態(tài)冷卻 5劑會經由形成于滴淋盤17與殼體15之間的間隙21、及形成于噴淋單 元11與殼體15之間的間隙20而向上竄升,并經由冷卻劑出口 151被 回收以進行循環(huán)利用。噴淋單元ll與滴淋盤17的設置位置可以依據實際狀況調整,以 爭取熱交換裝置內的空間配置最大數量的熱傳管。舉例而言,當噴淋 io式熱交換裝置1的殼體15的截面實質上為圓環(huán)形,且假設該圓環(huán)形的 內徑為D時,可將噴淋單元11設置在使噴淋面112位于由殼體15頂 部下側算起約5至25%D的位置,并將滴淋盤17設置在使盤面171位 于由殼體15頂部下側算起約40%D的位置。通過本實施例的配置,由于毋須將噴淋單元設置在離熱交換裝置 15 上方的冷卻劑入口較遠的位置亦能獲得廣大的噴灑面積,且能夠在滴 淋盤17及噴淋單元11之間配置熱傳管,故能夠充分利用蒸發(fā)器殼內 的空間設置熱傳管,增進空間利用率及熱傳效率,或是能夠在使用相 同數量的熱傳管的同時減小熱交換裝置本體的尺寸,從而減少生產制 造的成本。20 以下參照

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例。在其它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組件是以相同的組件符號表示,且不再進行詳細說明。圖3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如圖所示,第二實施例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2除了在殼體15中由上至 下依序配置有噴淋單元ll、第一群組熱傳管13、 二個滴淋盤17-1、2517-2、以及第二群組熱傳管19外,還另外在第二群組熱傳管19下配 置另一個滴淋盤23、以及第三群組熱傳管25。滴淋盤23的截面呈U字形而形成淺盤狀,且在該滴淋盤23的實 質上整個盤面231亦配置有多個滴孔及/或滴槽。同樣地,滴孔或滴槽 的尺寸、形狀及分布等并無特別限制,只要能夠配合冷卻劑的供給量,30并且使液態(tài)冷卻劑能夠在盤面231的整面均勻地滴落即可。滴孔或滴 槽的形成位置則較宜對應于熱傳管的配置位置,以便使由滴孔或滴槽
所滴落的冷卻劑均能夠滴落于相對應的熱傳管上。第三群組熱傳管25包括多支彼此平行配置的熱傳管251。所述熱傳管251之中亦流動有欲進行冷卻的目標流體。同樣地,相鄰上下列的所述熱傳管251亦呈交錯配置。 5 在本實施例中,由于設置二層的滴淋盤,并且將熱傳管分成三組來配置,因此能夠更有彈性地依據實際狀況調整噴淋單元、滴淋盤及熱傳管的配置方式,以爭取在熱交換裝置內的空間中配置最大數量的熱傳管。舉例而言,當噴淋式熱交換裝置2的殼體15的截面實質上為圓環(huán)形,且假設該圓環(huán)形的內徑為D時,可將噴淋單元ll設置在使噴 10淋面112位于由殼體15頂部下側算起約5至25%D的位置,將滴淋盤17-1及17-2設置在使其盤面171-1及171-2位于由殼體15頂部下側算起約20至30%D的位置,并將滴淋盤23設置在使其盤面231位于由殼體15頂部下側算起約45至50%D的位置。再者,在本實施例中,由于形成二個滴淋盤17-1、 17-2,并在所 15述滴淋盤17-1、 17-2之間形成有間隙21',故能夠使己被蒸發(fā)的氣態(tài)冷卻劑更順暢地向上竄升,而更有效率地回收冷卻劑以進行循環(huán)利用。 雖然在本實施例中,以設置二層的滴淋盤為例進行說明,但本發(fā)明亦可經由增設更多層的滴淋盤達到多次承接剩余液態(tài)冷卻劑的效果,并不以設置二層的滴淋盤為限。 20 圖4顯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一變化例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本變化例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3中的滴淋盤17的周壁朝外側傾斜,從而能夠更大范圍地承接由上方滴落的冷卻劑。 圖5是顯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一變化例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本變化例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4中的滴淋盤 2517-1' 、 17-2, 、 23,的截面呈開口朝上的圓滑曲線狀,從而亦能夠大范圍地承接由上方滴落的冷卻劑。此外,通過構成此種形狀,滴淋盤中也較不容易形成使冷卻劑聚積無法滴落的死角。上述實施例配合附圖僅例示性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發(fā)明。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均可在不違背本發(fā)明的精神及 30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與改變。因此,本發(fā)明的權利保護范圍,應如后述的申請權利要求所列。
權利要求
1. 一種噴淋式熱交換裝置,其于殼體中設置有噴淋單元,用以將冷卻劑向下方噴淋;第一群組的熱傳管,能夠與由該噴淋單元所噴淋出的冷卻劑接觸以進行熱交換;以及第二群組的熱傳管,設置于該第一群組的熱傳管下方,而能夠與該第一群組的熱傳管所滴灑出的冷卻劑接觸以進行熱交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其中,該噴淋單元設置在使其噴淋面位于由殼體頂部下側算起約殼體內徑的 5至25%的位置。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其中,于該第一群組的熱傳管與該第二群組的熱傳管之間,設置至少一個滴淋盤,該滴淋盤在整個盤面配置有多個滴孔及/或滴槽。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其中,于該 第一群組的熱傳管與該第二群組的熱傳管之間所設置的至少一個滴淋盤的截面,呈U字形。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其中,于該 第一群組的熱傳管與該第二群組的熱傳管之間所設置的至少一個 滴淋盤的周壁,朝外側傾斜。
6.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其中,于該 第一群組的熱傳管與該第二群組的熱傳管之間所設置的至少一個 滴淋盤的截面,呈開口朝上的圓滑曲線狀。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其中,于該第一群組的熱傳管與該第二群組的熱傳管之間所設置的至少一個 滴淋盤,設置在使其盤面位于由殼體頂部下側算起約為殼體內徑的40%的位置。
8.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其中,于該 5 第一群組的熱傳管與該第二群組的熱傳管之間所設置的至少一個滴淋盤,與該主殼體間及/或該滴淋盤彼此間形成有用以供冷卻劑 蒸汽通過的間隙。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其中,第一 io 群組熱傳管的相鄰上下列的各熱傳管呈交錯配置。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其中,第二 群組熱傳管的相鄰上下列的各熱傳管呈交錯配置。
11. —種噴淋式熱交換裝置,其于殼體中設置有噴淋單元,用以將冷卻劑向下方噴淋;第一群組的熱傳管,能夠與由該噴淋單元所噴淋出的冷卻劑接 觸以進行熱交換;第二群組的熱傳管,設置于該第一群組的熱傳管下方,而能夠 20 與該第一群組的熱傳管所滴灑出的冷卻劑接觸以進行熱交換;以及第三群組的熱傳管,設置于該第二群組的熱傳管下方,而能夠 與該第二群組的熱傳管所滴灑出的冷卻劑接觸以進行熱交換。
12.根據權利要求ll所述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其中,于該 25 第一群組的熱傳管與該第二群組的熱傳管之間,設置至少一個滴淋盤,該滴淋盤在整個盤面配置有多個滴孔及/或滴槽,并且于該 第二群組的熱傳管與該第三群組的熱傳管之間,設置至少一個滴 淋盤,該滴淋盤在整個盤面配置有多個滴孔及/或滴槽。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其中,于該第一群組的熱傳管與該第二群組的熱傳管之間所設置的至少一個滴淋盤,與于該第二群組的熱傳管與該第三群組的熱傳管之間所 設置的至少一個滴淋盤的截面,呈u字形。
14. 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其中,于該 第一群組的熱傳管與該第二群組的熱傳管之間所設置的至少一個 滴淋盤,與于該第二群組的熱傳管與該第三群組的熱傳管之間所 設置的至少一個滴淋盤的周壁,朝外側傾斜。
15. 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其中,于該 第一群組的熱傳管與該第二群組的熱傳管之間所設置的至少一個 滴淋盤,與于該第二群組的熱傳管與該第三群組的熱傳管之間所 設置的至少一個滴淋盤的截面,呈開口朝上的圓滑曲線狀。
16. 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其中,于該 第二群組的熱傳管與該第三群組的熱傳管之間所設置的至少一個 滴淋盤,與該主殼體間及/或該滴淋盤彼此間,形成有用以供冷卻 劑蒸汽通過的間隙。
17. 根據權利要求12至16項中任一所述的噴淋式熱交換裝 置,其中,于該第二群組的熱傳管與該第三群組的熱傳管之間所 設置的至少一個滴淋盤,設置在使其盤面位于由殼體頂部下側算 起約為殼體內徑的45至50%的位置。
18. 根據權利要求12至16項中任一所述的噴淋式熱交換裝 置,其中,于該第一群組的熱傳管與該第二群組的熱傳管之間所 設置的至少一個滴淋盤,設置在使其盤面位于由殼體頂部下側算 起約為殼體內徑的20至30%的位置。
19. 根據權利要求ll所述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其中,第三 群組熱傳管的相鄰上下列的各熱傳管呈交錯配置。200610156648. 3 權利要求書第4/4頁
20.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噴淋式熱交換裝置,其中,該噴 淋單元設置在使其噴淋面位于由殼體頂部下側算起約殼體內徑的5至25%的位置。全文摘要
一種噴淋式熱交換裝置,于殼體內包括噴淋單元、第一群組熱傳管、至少一個滴淋盤及第二群組熱傳管。利用滴淋盤將由噴淋單元所噴淋出且流經第一群組熱傳管的剩余液態(tài)冷卻劑予以再次分布,并向下滴撒至第二群組熱傳管,以充分利用熱交換裝置內的空間配置熱傳管,增進熱交換裝置的空間利用率。
文檔編號F28D5/00GK101210781SQ200610156648
公開日2008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12月29日
發(fā)明者劉中哲, 劉家宏 申請人:財團法人工業(yè)技術研究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