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紡織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并軸機的上料裝置。
背景技術:
并軸機是將多根絲均勻并在一起的設備,絲通常纏繞在輥軸上,并軸前需要將多個纏繞有絲的輥軸分別放置在進料架上,目前,通常采用人工搬運,或叉車搬運的方式來進行放置上料,由于輥軸非常重,搬運困難,工作效率低,上料不方便,而且存在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并軸機的上料裝置,從而有效解決了背景技術中指出的問題。
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并軸機的上料裝置,包括四根豎直的底部支架、工字型的頂部支架,以及設置在頂部支架上的行車,所述行車的吊鉤上掛有一吊架,所述的吊架包括水平的橫桿,以及固定在橫桿中部上方的豎桿,所述的豎桿上開設有與吊鉤相匹配的吊鉤孔,所述橫桿的兩端分別焊接有“幾”字形的掛鉤,所述的橫桿嵌于掛鉤的底部凹槽內。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掛鉤由鋼筋彎折而成,兩端向上翹起,所述吊架在豎桿的兩側對稱焊接有加強桿,所述加強桿兩端分別與豎桿和橫桿相連,所述橫桿的兩端分別設置有一配重,所述的配重上固定有一水平的螺桿,所述吊架的兩端外側均開設有螺孔,所述的螺桿與螺孔相匹配。
掛鉤采用鋼筋彎折而成,并且焊接在橫桿的上方,與普通的懸掛相比,對掛鉤與橫桿之間的焊接強度要求較低,能夠承受的重量更大,更加安全可靠,加強桿的設計,大大增強了吊架的結構強度,延長了使用壽命,同時,幾字形的掛鉤設計有利于保持吊架的平衡,對吊架的生產工藝要求較低,通過配重能夠實時調節(jié)吊架的平衡度,從而防止吊在吊架上的輥軸傾倒,防止意外的發(fā)生。
作為優(yōu)選,所述掛鉤的內側設置有一層橡膠防滑層,所述底部支架的底端通過螺栓固定在地面上。
橡膠防滑層增大了掛鉤與無紡布輥軸之間的摩擦系數(shù)和接觸面積,能夠有效防止輥軸的意外滑落。
本發(fā)明將輥軸通過吊架兩端的掛鉤吊起,從而將輥軸提起并放置到并軸機的進料架上,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頂部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部支架,2.頂部支架,3.行車,4.吊鉤,5.吊架,6.橫桿,7.豎桿,8.掛鉤,9.加強桿,10.配重,11.螺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3所示,一種并軸機的上料裝置,包括四根豎直的底部支架1、工字型的頂部支架2,以及設置在頂部支架2上的行車3,所述行車3的吊鉤4上掛有一吊架5,所述的吊架5包括水平的橫桿6,以及固定在橫桿6中部上方的豎桿7,所述的豎桿7上開設有與吊鉤4相匹配的吊鉤孔,所述橫桿6的兩端分別焊接有“幾”字形的掛鉤8,所述的橫桿6嵌于掛鉤8的底部凹槽內。
所述的掛鉤8由鋼筋彎折而成,兩端向上翹起,所述吊架5在豎桿7的兩側對稱焊接有加強桿9,所述加強桿9兩端分別與豎桿7和橫桿6相連,所述橫桿6的兩端分別設置有一配重10,所述的配重10上固定有一水平的螺桿11,所述吊架5的兩端外側均開設有螺孔,所述的螺桿11與螺孔相匹配。
所述掛鉤8的內側設置有一層橡膠防滑層,所述底部支架1的底端通過螺栓固定在地面上。
本發(fā)明在使用時,使用環(huán)形繩索的兩端分別套于掛鉤的兩端,中間向下垂落,環(huán)形繩索的中間垂落區(qū)域套于輥軸的兩端,并通過吊架吊起,從而將輥軸提起并放置到進料架,在吊架兩端平衡度較差時,可旋轉吊架兩端的配重進行調節(jié),使得吊架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