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紗線卷取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紗線卷取裝置,已知有具備供給紗線的供紗部、對從供紗部供給的紗線進行存儲的儲紗部、以及卷取存儲于儲紗部的紗線而形成卷裝的卷取部的裝置(例如,參見日本特開2015-000777號公報)。在日本特開2015-000777號公報所記載的紗線卷取裝置中,儲紗部具有:將來自供紗部的紗線卷繞于外周面進行存儲的儲紗輥、和安裝于儲紗輥的外周面的橡皮圈(環(huán)部件)。在該紗線卷取裝置中,利用橡皮圈對從儲紗輥引出的紗線施加阻力,對該紗線賦予適度的張力,由此來自儲紗輥的紗線的退繞穩(wěn)定化。
在上述紗線卷取裝置中,在開始向儲紗輥卷繞紗線時,以從儲紗輥引出的紗線被安裝于該儲紗輥的外周面的環(huán)部件包圍的方式,進行使紗線頭穿過儲紗輥的外周面與環(huán)部件之間(環(huán)部件的徑向內側)的作業(yè)。然而,使紗線頭穿過儲紗輥的外周面與環(huán)部件之間的作業(yè)較細致,并且必須在以使環(huán)部件離開儲紗輥的外周面的方式擴大了環(huán)部件的狀態(tài)下使紗線通過,從而要求作業(yè)的簡化。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將紗線相對于儲紗輥開始卷取時的作業(yè)簡化的紗線卷取裝置。
本發(fā)明的紗線卷取裝置具備:供紗部,其能夠供給紗線;儲紗部,其從供紗部引出紗線進行存儲;以及卷取部,其卷取存儲于儲紗部的紗線而形成卷裝,儲紗部具有:儲紗輥,其繞旋轉軸旋轉,由此將從供紗部引出的紗線卷繞于外周面進行存儲;以及環(huán)部件,其卷繞于儲紗輥的外周面,并與由卷取部從儲紗輥引出的紗線接觸,對該紗線施加阻力,在儲紗輥的外周面且在沿著旋轉軸的方向橫跨環(huán)部件的安裝位置的區(qū)域設置有凹部。
在該紗線卷取裝置中,在儲紗輥的外周面且在沿著旋轉軸的方向橫跨環(huán)部件的安裝位置的區(qū)域設置有凹部。因此通過將紗線頭從凹部內的沿著旋轉軸的方向的一側穿至另一側,從而能夠使紗線頭容易地在環(huán)部件的徑向內側穿過。因此能夠將紗線相對于儲紗輥開始卷取時的作業(yè)簡化。
在本發(fā)明的紗線卷取裝置中,凹部也可以構成在沿著旋轉軸的方向上延伸的槽部。在該情況下,由于凹部構成在沿著旋轉軸的方向上延伸的槽部,因此能夠使紗線頭容易地在環(huán)部件的徑向內側穿過,將紗線相對于儲紗輥開始卷取時的作業(yè)更加簡化。
在本發(fā)明的紗線卷取裝置中,也可以在凹部內且在與環(huán)部件的安裝位置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出沒部件,該出沒部件形成沿著儲紗輥的外周面的表面,并且能夠以該表面進入凹部內的方式?jīng)]入。在該情況下,在紗線卷取時,由出沒部件形成沿著儲紗輥的外周面的表面,因此能夠將由環(huán)部件對從儲紗輥引出的紗線施加的張力在周向上均勻化。另外,由于出沒部件能夠以該表面進入凹部內的方式?jīng)]入,因此在紗線相對于儲紗輥開始卷取時,通過事先使出沒部件沒入,從而能夠使紗線頭經(jīng)由凹部容易地在環(huán)部件的徑向內側穿過。
在本發(fā)明的紗線卷取裝置中,儲紗輥的外周面也可以具有:供紗線卷繞并存儲的存儲區(qū)域、和供環(huán)部件卷繞的退繞區(qū)域,凹部遍布存儲區(qū)域和退繞區(qū)域設置。在該情況下,通過使紗線頭在凹部內穿過,從而能夠將紗線頭引導到儲紗輥的上游側。由此能夠將紗線相對于儲紗輥開始卷取時的作業(yè)進一步簡化。
在本發(fā)明的紗線卷取裝置中,環(huán)部件也可以為構成為具有彈性并能夠擴徑,環(huán)部件的未擴徑的狀態(tài)下的周長小于退繞區(qū)域的周長,環(huán)部件在擴徑的狀態(tài)下卷繞于儲紗輥。在該情況下,能夠對退繞的紗線施加規(guī)定的張力。
本發(fā)明的紗線卷取裝置還可以具備穿線部,該穿線部將空氣從凹部內的卷取部側吹入供紗部側。在該情況下,通過由穿線部將空氣吹入凹部而將紗線頭吹入凹部,從而能夠使紗線頭在環(huán)部件的徑向內側穿過。由此能夠將紗線相對于儲紗輥開始卷取時的作業(yè)進一步簡化。
在本發(fā)明的紗線卷取裝置中,也可以在凹部內且在與環(huán)部件的安裝位置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出沒部件,該出沒部件形成沿著儲紗輥的外周面的表面,并且能夠以該表面進入凹部內的方式?jīng)]入,穿線部具有按壓部,在將空氣吹入凹部時,該按壓部按壓出沒部件使其沒入凹部內。在該情況下,由于具有在穿線部將空氣吹入凹部時按壓出沒部件使其沒入凹部內的按壓部,因此例如不需要工作人員用手進行按壓以使出沒部件沒入凹部內,能夠將紗線相對于儲紗輥開始卷取時的作業(yè)更進一步簡化。
本發(fā)明的紗線卷取裝置還可以具備:輥驅動部,其使儲紗輥旋轉;穿線部驅動部,其使穿線部相對于儲紗輥進退;以及第一控制部,控制穿線部、輥驅動部以及穿線部驅動部的動作,對于第一控制部而言,通過輥驅動部使儲紗輥旋轉到穿線部能夠將空氣吹入凹部的旋轉位置,通過穿線部驅動部使穿線部接近儲紗輥,并通過按壓部按壓出沒部件使其沒入凹部內,通過穿線部將空氣吹入凹部。在該情況下,能夠使穿線部、輥驅動部以及穿線部驅動部協(xié)作,自動地進行將紗線頭在環(huán)部件的徑向內側穿過的作業(yè)。因此能夠將紗線相對于儲紗輥開始卷取時的作業(yè)更進一步簡化。
在本發(fā)明的紗線卷取裝置中,也可以為:穿線部通過將空氣吹入凹部,由此將卷取于卷裝的紗線的紗線頭亦即第一紗線頭吹入凹部,紗線卷取裝置還具備:接紗裝置,其對斷開的紗線進行接紗;紗線輸送部,其捕捉由穿線部吹入到凹部的第一紗線頭,并將捕捉到的第一紗線頭向接紗裝置側輸送;以及第二控制部,其控制接紗裝置和紗線輸送部的動作,對于第二控制部而言,在穿線部將第一紗線頭吹入到凹部的情況下,由紗線輸送部捕捉第一紗線頭并向接紗裝置側輸送,通過接紗裝置對第一紗線頭與所述供紗部側的紗線的紗線頭亦即第二紗線頭進行接紗。在該情況下,能夠使接紗裝置以及紗線輸送部協(xié)作,自動地進行將第一紗線頭與第二紗線頭接紗的作業(yè)。因此能夠將紗線相對于儲紗輥開始卷取時的作業(yè)更進一步簡化。
在本發(fā)明的紗線卷取裝置中,也可以在供紗部支承有供紗管。在該情況下,在供紗部支承有供紗管的紗線卷取裝置中,從供紗管退繞紗線時的張力變動由儲紗部吸收,因此上述變動不會傳遞至卷取部。因此能夠卷取不受從供紗管退繞紗線時的張力變動影響的質量好的卷裝。
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將紗線相對于儲紗輥開始卷取時的作業(yè)簡化。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動絡紗機的概略主視圖。
圖2是圖1的絡紗單元的概略側視圖。
圖3是將圖1的絡紗單元中的主要部分的一部分剖面化的圖。
圖4是圖1的絡紗單元中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立體圖。
圖5是圖1的絡紗單元中的主要部分的概略剖視圖。
圖6是圖1的絡紗單元中的主要部分的其他概略剖視圖。
圖7是表示紗線相對于儲紗輥開始卷取時的處理流程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地說明。另外,在附圖的說明中對相同或者相當?shù)囊貥俗⑾嗤綀D標記,并省略重復的說明?!吧嫌巍币约啊跋掠巍狈謩e意味著紡紗時紗線行進方向的上游以及下游。
如圖1所示,自動絡紗機1具備:并排配置的多個絡紗單元(紗線卷取裝置)2、機臺控制裝置3、供紗管供給裝置4、落紗裝置5以及省略圖示的鼓風箱。
機臺控制裝置3構成為能夠與各絡紗單元2通信。自動絡紗機1的操作人員能夠通過適當?shù)夭僮鳈C臺控制裝置3,來集中地管理多個絡紗單元2。機臺控制裝置3控制供紗管供給裝置4以及落紗裝置5的動作。
供紗管供給裝置4將供紗管21逐個放置在搬運托盤26上。供紗管供給裝置4將放置在搬運托盤26上的供紗管21向多個絡紗單元2的每一個供給。
在卷裝30在絡紗單元2中成為滿卷(卷取了規(guī)定量的紗線20的狀態(tài))的情況下,落紗裝置5行進至該絡紗單元2的位置,取下滿卷的卷裝30。落紗裝置5將空的卷取管22放置于取下卷裝30后的該絡紗單元2。
接下來,對絡紗單元2的結構進行說明。如圖2所示,絡紗單元2具備:供紗部6、儲紗部18以及卷取部8。在絡紗單元2中,使供紗部6的供紗管21的紗線20退繞,并將退繞后的紗線20暫時存儲在儲紗部18之后,卷取至卷取管22而形成卷裝30。
供紗部6構成為能夠供給紗線20。供紗部6將放置于搬運托盤26的供紗管21支承在規(guī)定的位置。供紗部6構成為能夠使紗線20從供紗管21退繞。供紗部6若將全部的紗線20從供紗管21退繞,則將變空的供紗管21排出,并從供紗管供給裝置4接受新的供紗管21的供給。
儲紗部18配置在供紗部6與卷取部8之間。儲紗部18從供紗部6引出紗線20,并將引出的紗線20暫時存儲之后將其供給至卷取部8。儲紗部18具備:能夠卷繞紗線20的儲紗輥32、和對儲紗輥32進行旋轉驅動的輥驅動馬達(輥驅動部)33。輥驅動馬達33使儲紗輥32向卷取來自供紗部6的紗線20的方向旋轉(正轉)。另外,輥驅動馬達33使儲紗輥32向與該卷取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反轉)。
卷取部8具備:搖架23,其構成為能夠安裝卷取管22;橫動滾筒24,其一邊使紗線20橫動、一邊驅動卷取管22。搖架23將卷取管22(或者卷裝30)支承為能夠旋轉。搖架23構成為能夠使支承的卷裝30的外周面相對于橫動滾筒24的外周面接觸。
橫動滾筒24由省略圖示的驅動源(電動馬達等)旋轉驅動,通過在與卷取管22或者卷裝30的外周面接觸的狀態(tài)下旋轉,而使卷取管22從動旋轉。由此能夠使存儲于儲紗部18的紗線20退繞、引出,并將其卷取至卷取管22。在橫動滾筒24的外周面形成有省略圖示的橫動槽,能夠利用該橫動槽將紗線20以規(guī)定的寬度橫動(traverse)。通過以上結構,能夠一邊使紗線20橫動、一邊將其卷取至卷取管22,從而以規(guī)定長度形成規(guī)定形狀的卷裝30。
絡紗單元2在從供紗部6經(jīng)由儲紗部18而到達卷取部8的紗線行進路徑中具備各種裝置。具體而言,在紗線20的紗線通道(紗線行進路徑),從上游的供紗部6側朝向下游的儲紗部18側依次配置有:退繞輔助裝置10、第一吹送部11、第二捕捉部12、接紗裝置13、第一捕捉部14、張力施加部15、切斷器16、紗線監(jiān)視裝置(清紗器)17以及第二吹送部41(紗線輸送部)。
退繞輔助裝置10使可動部件27相對于氣圈接觸,并適當?shù)乜刂圃摎馊Φ拇笮磔o助紗線20的退繞,所述氣圈使從供紗管21退繞的紗線20擺動且形成于供紗管21的上部。
第一吹送部11是配置于退繞輔助裝置10的下游側的接近退繞輔助裝置10的位置的噴氣裝置。第一吹送部11噴出壓縮空氣,由此形成將紗線20吹送至第一捕捉部14的空氣流。因此例如在產(chǎn)生了斷紗的情況下,第一吹送部11進行動作,由此能夠將供紗管21側的紗線頭朝向接紗裝置13側吹送。
另外,在新的供紗管21剛被供給至供紗部6的情況下,由于未從供紗管21充分地引出紗線20,由此有時由第一吹送部11將紗線頭吹送至接紗裝置13側較困難??紤]到這種情況,而在絡紗單元2的供紗部6設置有輔助吹送部28。
輔助吹送部28向形成為中空狀的搬運托盤26以及供紗管21的內部噴出壓縮空氣,由此在供紗管21的前端部形成將該供紗管21的紗線20向第一吹送部11側吹送的空氣流。在新供給的供紗管21支承于供紗部6的情況下,輔助吹送部28以及第一吹送部11聯(lián)動地動作,由此能夠將該供紗管21側的紗線頭朝向接紗裝置13側可靠地輸送。
第二捕捉部12配置在接紗裝置13的上游側的接近接紗裝置13的位置。第二捕捉部12連接于省略圖示的負壓源,在接紗時產(chǎn)生吸引空氣流,從而吸引并捕捉儲紗部18側的紗線20。
接紗裝置13對斷開的紗線20進行接紗。接紗裝置13在紗線監(jiān)視裝置17檢測出紗疵并用切斷器16切斷紗線20的剪紗時、在如切斷從供紗管21退繞中的紗線20的斷紗時、或者在更換供紗管21時等那樣,供紗管21與儲紗部18之間的紗線20成為斷開的狀態(tài)時,對供紗管21側的紗線20與儲紗部18側的紗線20進行接紗。接紗裝置13配置于從紗線通道稍稍退避的位置。接紗裝置13能夠將導入的紗線頭彼此連接,使紗線20成為連續(xù)狀態(tài)。作為接紗裝置13,能夠使用利用壓縮空氣等流體的裝置、機械式的裝置。
第一捕捉部14配置于接紗裝置13的下游側的接近接紗裝置13的位置。第一捕捉部14構成為連接于省略圖示的負壓源并且在前端部形成有開口的筒狀的部件。第一捕捉部14具備進退驅動部29。進退驅動部29使第一捕捉部14相對于紗線通道進退。
第一捕捉部14在接近紗線通道的狀態(tài)下,通過在其前端側產(chǎn)生吸引空氣流,從而吸引并捕捉由第一吹送部11吹送來的、來自供紗管21的紗線頭。第一捕捉部14在用切斷器16切斷紗線20時,吸引并捕捉切斷的紗線20的供紗管21側的紗線頭。此外,第一捕捉部14也可以構成為:在其前端側產(chǎn)生吸引空氣流,由此吸引并去除附著于行進的紗線20的飛絮等。另外,第一捕捉部14在捕捉到供紗管21的紗線頭的狀態(tài)下從紗線通道退避,由此能夠將該紗線頭導入接紗裝置13。
張力施加部15對行進的紗線20施加規(guī)定的張力。張力施加部15構成為相對于固定的梳齒配置可動的梳齒而成的棚欄式,通過使紗線20在梳齒之間行進來施加規(guī)定的阻力??蓜觽鹊氖猃X構成為以梳齒彼此成為嚙合狀態(tài)或者分離狀態(tài)的方式,例如通過螺線管而能夠移動。由此,張力施加部15能夠對施加于紗線20的張力進行調整。另外,張力施加部15的結構并未特別限定,例如也可以是盤式的張力施加部。
紗線監(jiān)視裝置17通過用適當?shù)膫鞲衅鳈z測紗線20的粗細等來檢測扁線或異物混入等紗疵。在紗線監(jiān)視裝置17的上游側的接近該紗線監(jiān)視裝置17的位置配置有切斷器16。切斷器16在紗線監(jiān)視裝置17檢測出紗疵的情況下立刻切斷紗線20。
切斷器16以及紗線監(jiān)視裝置17收容于共用的殼體19。收容紗線監(jiān)視裝置17的殼體19配置于張力施加部15的下游側的接近該張力施加部15的位置。根據(jù)該結構,用紗線監(jiān)視裝置17對行進的紗線20被張力施加部15保持(引導)的部分的附近進行監(jiān)視,由此監(jiān)視部分的紗線20變得難以搖晃,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紗線監(jiān)視裝置17檢測紗線20的缺陷的精度。
第二吹送部41是配置于儲紗部18上游側的接近儲紗部18的位置的噴氣裝置。第二吹送部41噴出壓縮空氣,由此形成將儲紗部18側的紗線頭吹飛并輸送至第二捕捉部12的空氣流。具體而言,第二吹送部41具備:能夠使紗線20通過內部的細筒狀的引導部件42、和彎曲的筒狀的部件亦即紗線引導部件43。在引導部件42的一端形成有紗線20的吹出口。紗線引導部件43設置為接近第二吹送部41的吹出口。在紗線引導部件43的長邊方向兩端分別形成有開口。
紗線引導部件43以如下狀態(tài)配置:使其一端側的開口與第二吹送部41的吹出口對置,并且使其另一端側的開口與第二捕捉部12對置。在紗線引導部件43的內部形成有引導路徑。引導路徑以繞過紗線監(jiān)視裝置17、張力施加部15以及接紗裝置13等的方式,對紗線引導部件43兩端的開口彼此進行連接。由第二吹送部41、紗線引導部件43以及第二捕捉部12構成存儲側紗線頭捕捉裝置44。
第二吹送部41在紗線20在供紗管21與儲紗部18之間成為斷開狀態(tài)的情況下,捕捉儲紗部18側的紗線20并向紗線引導部件43的引導路徑吹飛,將紗線20沿著該引導路徑引出,使第二捕捉部12進行捕捉。另外,在紗線引導部件43遍布全長形成有省略圖示的狹縫,因此能夠在第二捕捉部12捕捉到紗線20的狀態(tài)下,將該紗線20從紗線引導部件43的內部穿過狹縫而引出。根據(jù)上述結構,能夠利用第二吹送部41吹送儲紗部18側的紗線20,并將紗線20朝向接紗裝置13側引導。
各絡紗單元2具備控制部(第一控制部、第二控制部)25??刂撇?5具備省略圖示的cpu、rom、ram等硬件。在ram存儲有控制程序等軟件。控制部25通過硬件與軟件的協(xié)作來控制絡紗單元2的各結構。控制部25構成為能夠與機臺控制裝置3通信。由此能夠在機臺控制裝置3中對自動絡紗機1所具備的多個絡紗單元2的動作集中進行管理。對于由控制部25執(zhí)行的具體的處理,在后述的開始卷取時的處理流程中詳述。
另外,絡紗單元2還具備穿線部60。穿線部60配置于接近儲紗部18的位置。穿線部60在紗線20開始向后述的儲紗輥32卷取時使用。
參照圖3~圖6對儲紗部18、穿線部60以及第二吹送部41進行進一步說明。如前述那樣,儲紗部18具備儲紗輥32、輥驅動馬達33。
儲紗輥32例如由金屬形成為大致圓筒狀。儲紗輥32具有:圓筒部34;擴徑部35,其連續(xù)設置于圓筒部34的軸向兩端且隨著朝向端部側而擴徑。儲紗輥32的外周面32a由圓筒部34的外周面34a和擴徑部35的外周面35a構成。
如圖4所示,儲紗輥32支承于基座部件33a,基座部件33a將儲紗輥32支承為能夠旋轉,并且收納輥驅動馬達33。儲紗輥32利用輥驅動馬達33的驅動力繞旋轉軸r旋轉,由此將從供紗部6引出的紗線20卷繞于外周面34a進行存儲。以下在儲紗輥32中,有時將靠近輥驅動馬達33的一側稱為基端側、將其相反側稱為前端側。
如圖4所示,在儲紗輥32中的基端側埋設有磁鐵36a。在基座部件33a的內部設置有磁傳感器36b。磁傳感器36b與控制部25電連接。由此控制部25通過檢測磁鐵36a,來檢測儲紗輥32是否位于規(guī)定的旋轉位置(繞旋轉軸r的角度位置)。
儲紗輥32在卷繞有紗線20的狀態(tài)下正轉,從而對比儲紗部18靠上游側(供紗管21側)的紗線20施加張力。由此紗線20從供紗管21退繞,并將該紗線20卷繞于儲紗輥32的外周面32a。紗線20由第二吹送部41的引導部件42引導至儲紗輥32的基端側,并從儲紗輥32的基端側一邊以推開前端側的紗線20的層的方式、一邊依次卷繞于外周面32a。其結果,卷繞于儲紗輥32的紗線20被新卷繞的紗線20向前端側擠壓,從而依次向前端側輸送。這樣,紗線20在儲紗輥32的外周面32a排列為螺旋狀,并從基端部側規(guī)則地卷繞。
如圖3所示,卷繞于儲紗輥32的紗線20經(jīng)由配置于儲紗輥32的中心軸(旋轉軸r)的延長線上的引出引導件37而向下游側引出。通過設置有儲紗部18,由此抑制從供紗管21退繞的紗線20的張力變動向卷取部8側傳播。由此能夠抑制供給至卷取部8的紗線20的張力變動,形成品質良好的卷裝30。
在儲紗輥32的外周面32a卷繞有(安裝有)環(huán)部件46。環(huán)部件46例如由橡膠形成為圓環(huán)狀。環(huán)部件46安裝于圓筒部34的外周面34a與前端側的擴徑部35的外周面35a的邊界部分。環(huán)部件46是包圍被卷取部8從儲紗輥32引出的紗線20,并與該紗線20接觸而施加阻力的張力環(huán)。環(huán)部件46通過向其徑向內側勒緊的彈力而安裝于外周面32a。環(huán)部件46利用該彈力對從儲紗輥32引出的紗線20施加阻力。利用環(huán)部件46對從儲紗輥32引出的紗線20賦予適度的張力,從而使來自儲紗輥32的紗線20的退繞穩(wěn)定化。
在儲紗輥32的外周面32a,且在沿著旋轉軸r的方向上橫跨環(huán)部件46的安裝位置的區(qū)域,設置有凹部38。即,從儲紗輥32的徑向外側觀察,凹部38以穿過環(huán)部件46的安裝位置的方式設置,并與該安裝位置交叉,凹部38的一部分與該安裝位置重疊。這里的凹部38構成在沿著旋轉軸r的方向上從儲紗輥32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槽部。凹部38由形成于圓筒部34的外周面34a的第一部分38a、和形成于擴徑部35的外周面35a的第二部分38b構成。作為槽部的凹部38例如在其長邊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剖面形狀,形成為剖面為大致矩形狀。
即,儲紗輥32的外周面32a具有:供紗線20卷繞并存儲的存儲區(qū)域r1、和供環(huán)部件46卷繞的退繞區(qū)域r2(圖5)。這里的退繞區(qū)域r2是圓筒部34的外周面34a與前端側的擴徑部35的外周面35a的邊界部分,存儲區(qū)域r1是圓筒部34的外周面34a中的退繞區(qū)域r2以外的部分。凹部38遍布存儲區(qū)域r1和退繞區(qū)域r2設置。另外,環(huán)部件46構成為具有彈性且能夠擴徑。未擴徑的狀態(tài)下的環(huán)部件46的周長小于退繞區(qū)域r2的周長。環(huán)部件46在擴徑的狀態(tài)下卷繞于儲紗輥。
在凹部38內設置有出沒部件48。出沒部件48配置于凹部38內與環(huán)部件46的安裝位置對應的位置(環(huán)部件46的徑向內側的位置)。即,從儲紗輥32的徑向外側觀察,出沒部件48的一部分與環(huán)部件46的安裝位置重疊。如圖5以及圖6所示,這里的出沒部件48經(jīng)由彈簧部件49固定于凹部38的底面39。彈簧部件49例如為螺旋彈簧。
如圖5所示,出沒部件48在未作用來自彈簧部件49以外的外力的通常狀態(tài)下,形成沿著儲紗輥32的外周面32a的表面51。表面51由與圓筒部34的外周面34a對應的表面51a、和與擴徑部35的外周面35a對應的表面51b構成。即,表面51a以在沿著外周面34a配置的情況下位于與外周面34a同一周面上的方式,成為具有與外周面34a同一曲率的周面。同樣地,表面51b以沿著外周面35a配置的情況下位于與外周面35a同一周面上的方式,成為具有與外周面35a同一曲率的周面。另外,如圖6所示,出沒部件48被按壓于底面39側使得彈簧部件49收縮,由此出沒部件48能夠以表面51進入凹部38內的方式?jīng)]入。
穿線部60具有筒狀的線嘴61。如圖3~圖6所示,在線嘴61沿著其長邊方向設置有狹縫61s。線嘴61的一端部61a形成其一部分向長邊方向突出的高低差(臺階)形狀。換言之,一端部61a成為周向的一部分被切掉的形狀。切口部分以與狹縫61s連續(xù)的方式設置。在這里的一端部61a處,與長邊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狀成為半圓弧狀。
線嘴61以一端部61a與儲紗輥32的前端側的外周面35a對置的方式配置。如圖6所示,線嘴61從凹部38內的卷取部8側(前端側)向供紗部6側(基端側)吹入壓縮空氣。由此線嘴61將導入到另一端部61b的紗線20的紗線頭從一端部61a吹飛,并將其吹入凹部38的第二部分38b。具體而言,線嘴61將卷取于卷裝30的紗線20的紗線頭亦即第一紗線頭,以從凹部38內的卷取部8側穿至供紗部6側的方式,吹入凹部38的第二部分38b。
如圖3所示,線嘴61經(jīng)由配管而與壓縮空氣源53連接,在線嘴61與壓縮空氣源53之間設置有電磁閥54。電磁閥54與控制部25電連接。若電磁閥54開口,則利用從壓縮空氣源53供給的壓縮空氣,在線嘴61內形成從另一端部61b朝向一端部61a的空氣流。
絡紗單元2還具備穿線部驅動部62,穿線部驅動部62使線嘴61沿圖4中箭頭a示出的方向移動,相對于儲紗輥32進退。穿線部驅動部62例如由使用了氣缸或馬達等促動器的滑動機構等構成。穿線部驅動部62與控制部25電連接。
通過被穿線部驅動部62驅動,由此線嘴61在一端部61a從外周面35a分離的第一位置(圖5示出的位置)、與一端部61a進入比外周面35a靠儲紗輥32的旋轉軸r側的第二位置(圖6示出的位置)之間移動。如圖5以及圖6所示,在儲紗輥32位于規(guī)定的旋轉位置(出沒部件48與一端部61a對置的位置)的狀態(tài)下,線嘴61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由此一端部61a將出沒部件48向底面39側按壓使其沒入凹部38內。即,一端部61a也作為按壓出沒部件48使其沒入凹部38內的按壓部發(fā)揮作用。
第二吹送部41以引導部件42的吸入口42a與儲紗輥32的外周面32a對置的方式配置。如圖6所示,第二吹送部41從吸入口42a吸入由穿線部60吹入到凹部38的第一紗線頭,由此進行捕捉,并將捕捉到的第一紗線頭從吹出口朝向紗線引導部件43吹飛,從而將第一紗線頭向接紗裝置13側吹送。
如圖3所示,引導部件42經(jīng)由配管與壓縮空氣源53連接,在引導部件42與壓縮空氣源53之間設置有電磁閥55。電磁閥55與控制部25電連接。若電磁閥55開口,則利用從壓縮空氣源53供給的壓縮空氣,在引導部件42內形成從吸入口42a朝向吹出口的空氣流。
如圖4所示,在穿線部60以及第二吹送部41附近設置有照明部65。照明部65例如為led,在點亮時至少照射儲紗輥32以及穿線部60的周邊。照明部65與控制部25電連接。
接下來,參照圖7對紗線20相對于儲紗輥32開始卷取時的處理流程進行說明。在本實施方式的絡紗單元2中,接紗裝置13設置在供紗部6與儲紗部18之間,而不設置在儲紗部18與卷取部8之間。在那樣的結構中,例如在紗線卷取作業(yè)中在儲紗部18與卷取部8之間斷掉紗線20的情況下(上斷紗時)等,需要在從儲紗輥32除去紗線20之后,利用接紗裝置13使從卷裝30引出的紗線20與供紗部6側的紗線20接紗,接著將其卷繞于儲紗輥32。以下對那樣的紗線20相對于儲紗輥32開始卷取時的作業(yè)(掛導紗作業(yè))進行說明。
在紗線卷取作業(yè)中在儲紗部18與卷取部8之間切斷紗線20的情況下,例如通過設置在儲紗部18與卷取部8之間的省略圖示的紗線監(jiān)視傳感器(例如,監(jiān)視紗線20的橫動的橫動傳感器)檢測異常。在由紗線監(jiān)視傳感器檢測出異常的情況下,控制部25使由絡紗單元2進行的紗線20的卷取停止。接著,利用切斷器16切斷紗線20,并且利用第一捕捉部14吸引并捕捉切斷器16切斷的紗線20的供紗管21側的紗線頭(第二紗線頭)(步驟s1)。
接著,工作人員將卷繞于儲紗輥32的紗線20沿著凹部38切斷,并從儲紗輥32去除紗線20(步驟s2)。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儲紗輥32的外周面32a設置有凹部38,由此例如能夠以使剪刀等進入凹部38內的方式切斷紗線20。因此來自儲紗輥32的紗線20的去除變得容易,并且抑制由刀劃傷儲紗輥32的外周面32a。
另外,在步驟s2中,在絡紗單元2還具備用于切斷卷繞于儲紗輥32的紗線20的切斷裝置的情況下,控制部25控制該切斷裝置來取代工作人員切斷紗線20,由此也可以自動地切斷卷繞于儲紗輥32的紗線20并將其從儲紗輥32去除。在該情況下,也可以接著步驟s2自動地執(zhí)行以下的步驟s3的處理。
接著,工作人員操作省略圖示的開關。若接受該開關的操作,則控制部25通過輥驅動馬達33使儲紗輥32旋轉到穿線部60能夠將第一紗線頭吹入凹部38的規(guī)定的旋轉位置(步驟s3)。更具體而言,使儲紗輥32旋轉到磁傳感器36b檢測磁鐵36a的旋轉位置。由此如圖4~圖6所示,成為如下狀態(tài),即:線嘴61的一端部61a與出沒部件48的表面51b對置,并且引導部件42的吸入口42a與凹部38對置。
接著,控制部25通過穿線部驅動部62使穿線部60的線嘴61從第一位置前進到第二位置來接近儲紗輥32,并借助一端部61a按壓出沒部件48使其沒入凹部38內(步驟s4)。接著,控制部25打開電磁閥54,由此在穿線部60的線嘴61內形成從另一端部61b朝向一端部61a的空氣流(步驟s5)。接著,控制部25打開電磁閥55,由此在第二吹送部41的引導部件42內形成從吸入口42a朝向吹出口的空氣流(步驟s6)。
接著,控制部25點亮照明部65(步驟s7)。由此照射凹部38以及線嘴61的周邊。另外,步驟s4~s7的順序可以適當?shù)刈兏?,也可以同時進行步驟s4~s7的至少一部分。
接著,工作人員從卷裝30引出紗線20,并將引出的紗線20的紗線頭亦即第一紗線頭導入線嘴61的另一端部61b(步驟s8)。在本實施方式中,凹部38以及線嘴61的周邊被照明部65照射,由此將第一紗線頭導入另一端部61b的作業(yè)變得容易。
若在步驟s8中第一紗線頭被導入另一端部61b,則第一紗線頭被從線嘴61的一端部61a吹入凹部38(步驟s9)。由此,第一紗線頭從凹部38內的卷取部8側穿至供紗部6側。在步驟s9中穿至供紗部6側的第一紗線頭被第二吹送部41吸入于吸入口42a而被捕捉(步驟s10)。
此時,在凹部38內形成有從卷取部8側朝向供紗部6側的空氣流,利用該空氣流對紗線20作用有力,如圖6中用虛線示出的那樣,紗線20從線嘴61的狹縫61s脫離。在此在本實施方式中,線嘴61的一端部61a形成高低差形狀,紗線20的脫離的部分存在于一端部61a,由此,即使在一端部61a與出沒部件48接觸的狀態(tài)下,紗線20也容易從狹縫61s脫離。由此能夠抑制紗線20在狹縫61s內拍打而纏繞于環(huán)部件46。
另外,在步驟s8中,在絡紗單元2還具備用于將第一紗線頭導入另一端部61b的導入裝置的情況下,通過控制部25控制該導入裝置來取代工作人員導入第一紗線頭,由此也可以將第一紗線頭自動地導入另一端部61b。
接著,工作人員通過目視確認由第二吹送部41捕捉第一紗線頭,在第一紗線頭被第二吹送部41捕捉的情況下,再次操作省略圖示的開關。若接受該開關的操作,則控制部25使橫動滾筒24進行與紗線卷取時相反的反轉,從卷裝30引出紗線20,并且利用第二吹送部41將第一紗線頭向接紗裝置13側吹送(步驟s11)。另外,也可以省略由工作人員進行的目視確認以及開關操作,也可以接著步驟s10自動地執(zhí)行步驟s11的處理。
接著,控制部25通過接紗裝置13使第一紗線頭與第二紗線頭接紗(步驟s12)。另外,在執(zhí)行步驟s12的處理前,控制部25使電磁閥54關閉,來阻斷壓縮空氣向線嘴61的供給,并且使電磁閥55關閉來阻斷壓縮空氣向引導部件42的供給。
之后,控制部25通過穿線部驅動部62使線嘴61從第二位置后退至第一位置,從而從儲紗輥32離開,并且使儲紗輥32正轉而開始紗線20向儲紗輥32的存儲。然后再次開始由絡紗單元2進行的紗線20的卷取。
如以上那樣,在絡紗單元2中,在儲紗輥32的外周面32a且在沿著旋轉軸r的方向上橫跨環(huán)部件46的安裝位置的區(qū)域設置有凹部38。因此通過將紗線頭從凹部38內的沿著旋轉軸r的方向的一側(前端側)穿至另一側(基端側),從而能夠使紗線頭容易地在環(huán)部件46的徑向內側穿過。因此能夠將紗線20相對于儲紗輥32開始卷取時的作業(yè)簡化。
在絡紗單元2中,由于凹部38構成在沿著旋轉軸r的方向上延伸的槽部,因此能夠使紗線頭容易地在環(huán)部件46的徑向內側穿過,將紗線20相對于儲紗輥32開始卷取時的作業(yè)進一步簡化。
在絡紗單元2中,在凹部38內且在與環(huán)部件46的安裝位置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出沒部件48,該出沒部件48形成沿著儲紗輥32的外周面32a的表面51,并且能夠以表面51進入凹部38內的方式?jīng)]入。因此在紗線卷取時,由于由出沒部件48形成沿著儲紗輥32的外周面32a的表面51,因此能夠將由環(huán)部件46對從儲紗輥32引出的紗線20施加的張力,在周向上均勻化。另外,出沒部件48能夠以該表面51進入凹部38內的方式?jīng)]入,因此在紗線20相對于儲紗輥32開始卷取時,通過事先使出沒部件48沒入,從而能夠經(jīng)由凹部38使紗線頭容易地在環(huán)部件46的徑向內側穿過。
在絡紗單元2中,儲紗輥32的外周面32a具有:供紗線20卷繞并存儲的存儲區(qū)域r1、和供環(huán)部件46卷繞的退繞區(qū)域r2,凹部38遍布存儲區(qū)域r1和退繞區(qū)域r2設置。因此通過使紗線頭在凹部38內穿過,從而能夠將紗線頭引導到儲紗輥32的上游側。由此能夠將紗線20相對于儲紗輥32開始卷取時的作業(yè)進一步簡化。
在絡紗單元2中,環(huán)部件46構成為具有彈性并能夠擴徑,環(huán)部件46的未擴徑的狀態(tài)下的周長小于退繞區(qū)域r2的周長。而且,環(huán)部件46在擴徑的狀態(tài)下卷繞于儲紗輥32。由此能夠對退繞的紗線20施加規(guī)定的張力。
絡紗單元2還具備穿線部60,該穿線部60從凹部38內的卷取部8側向供紗部6側吹入空氣。因此通過由穿線部60向凹部38吹入空氣而將紗線頭吹入凹部38,從而能夠使紗線頭在環(huán)部件46的徑向內側穿過。由此能夠將紗線20相對于儲紗輥32開始卷取時的作業(yè)進一步簡化。
在絡紗單元2中,穿線部60具有線嘴61的一端部61a,該線嘴61的一端部61a作為在將空氣吹入凹部38時按壓出沒部件48使其沒入凹部38內的按壓部。因此例如不需要工作人員用手進行按壓而使出沒部件48沒入凹部38內,能夠將紗線20相對于儲紗輥32開始卷取時的作業(yè)更進一步簡化。
在絡紗單元2中,對于控制部25而言,通過輥驅動馬達33使儲紗輥32旋轉至穿線部60能夠將空氣吹入凹部38的旋轉位置(步驟s3),并通過穿線部驅動部62使穿線部60接近儲紗輥32,通過線嘴61的一端部61a來按壓出沒部件48使其沒入凹部38內(步驟s4),通過穿線部60使空氣吹入凹部38(步驟s9)。這樣,能夠使穿線部60、輥驅動馬達(輥驅動部)33以及穿線部驅動部62協(xié)作,自動地進行使第一紗線頭在環(huán)部件46的徑向內側穿過的作業(yè)。因此能夠將紗線相對于儲紗輥32開始卷取時的作業(yè)更進一步簡化。
在絡紗單元2中,對于控制部25而言,在穿線部60將第一紗線頭吹入凹部38的情況下,通過第二吹送部41捕捉第一紗線頭并進行輸送(步驟s10、s11),通過接紗裝置13使第一紗線頭與供紗部6側的紗線20的紗線頭亦即第二紗線頭接紗(步驟s12)。這樣,能夠使接紗裝置13以及第二吹送部41協(xié)作,自動地進行將吹入的第一紗線頭與第二紗線頭接紗的作業(yè)。因此能夠將紗線20相對于儲紗輥32開始卷取時的作業(yè)更進一步簡化。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列舉在紗線卷取作業(yè)中在儲紗部18與卷取部8之間切斷紗線20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也能夠在變更紗線20的種類時(改變加工品種時)應用。即,在改變加工品種時,成為紗線20完全不卷取于卷裝30,紗線20也完全不卷繞于儲紗輥32的狀態(tài)。在工作人員從該狀態(tài)例如將來自供紗管21的紗線20直接卷繞于卷裝30數(shù)圈之后,在卷裝30與供紗管21之間切斷紗線20。接下來進行上述步驟s3~s12的處理,從而能夠通過接紗裝置13將卷裝30側的紗線20的紗線頭亦即第一紗線頭與供紗部6側的紗線20的紗線頭亦即第二紗線頭接紗。另外,在該情況下,通過輔助吹送部28、第一吹送部11以及第一捕捉部14等聯(lián)動地動作,由此與上述步驟s3~s12的處理并列進行或者在這些處理之前,由第一捕捉部14捕捉第二紗線頭。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也可以代替第二吹送部41而具備移動式的紗線輸送部,該移動式的紗線輸送部通過在夾壓(夾著)第一紗線頭的狀態(tài)下,將第一紗線頭移動到第二捕捉部12來進行輸送。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并不限定于將供紗部6設為托盤搬運式的結構,也可以構成為從紆庫式的紗管供給裝置接受新的供紗管21的供給的方式。在該結構中,也可以為:在紗管供給裝置向供紗部6供給新的供紗管21時,該紗管供給裝置從該供紗管21引出紗線頭并將其交接至上游紗線吹送部11。在該情況下,能夠省略輔助吹送部28。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卷取部8的一個例子,示出由橫動滾筒24進行的紗線20的橫動,但并不限定于此。作為紗線20的橫動方法,也可以采用臂式、帶式的橫動機構。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可以卷取平行形狀的卷裝30,也可以卷取錐形形狀的卷裝30。在各結構的材料以及形狀中不限定于上述的材料以及形狀,而是能夠采用各種材料以及形狀。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凹部38構成在沿著旋轉軸r的方向上從儲紗輥32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槽部,但凹部38也可以在與旋轉軸r交叉的方向上延伸,還可以設置在儲紗輥32的中間部。另外,凹部38也可以設置于儲紗輥32的外周面32a的圓形狀等的區(qū)域??傊?,只要設置于在沿著旋轉軸r的方向上橫跨環(huán)部件46的安裝位置的區(qū)域即可。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出沒部件48經(jīng)由彈簧部件49固定于凹部38的底面39,從而能夠以表面51進入凹部38內的方式?jīng)]入,但也可以利用其他結構以表面51進入凹部38內的方式?jīng)]入。例如,可以由具有彈性的材料形成出沒部件48。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是利用線嘴61的一端部61a按壓出沒部件48使其沒入凹部38內,但例如也可以具備用于按壓出沒部件48使其沒入凹部38內的其他結構,還可以通過工作人員用手進行按壓而使出沒部件48沒入凹部38內。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具備穿線部60,在該情況下,例如工作人員通過手工作業(yè)使第一紗線頭在凹部38內穿過,由此使第一紗線頭在環(huán)部件46的徑向內側穿過即可。即使在該情況下,由于設置有凹部38,因此與以往的結構相比較,能夠使第一紗線頭容易地在環(huán)部件46的徑向內側穿過。另外,也可以不設置出沒部件48。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列舉將紗線頭從儲紗輥32的前端側穿至基端側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根據(jù)絡紗單元2的結構,也存在需要將紗線頭從儲紗輥32的基端側穿至前端側的情況。根據(jù)本發(fā)明,即使在那樣的情況下,通過將紗線頭從凹部38內的儲紗輥32的基端側穿至前端側,從而能夠使紗線頭容易地在環(huán)部件46的徑向內側穿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