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盤線設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盤線裝置及盤線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盤線一般采用以下兩種方案,一、采用人工盤線;二、采用人工轉動盤線輪實現盤線。其存在的問題在于,第一種方法存在人工勞動量大、效率低、盤線不均勻等問題;第二種方法雖然提高了效率,但是還存在盤線不均勻、勞動強度大、導向性差等問題。
為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既可以提高盤線效率又可以使盤線更加均勻且導向性好的盤線裝置及盤線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既可以提高盤線效率又可以使盤線更加均勻且導向性好的盤線裝置及盤線方法。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盤線裝置,包括以下部件:
一第一導線機構,用于對待盤線進行導向;
一計米組件,用于對待盤線進行計米;
一排線器,用于對待盤線進行排線;
一盤卷輪組件,用于對待盤線進行卷線;
以及一動力組件,用于驅動所述排線器和盤卷輪組件動作;
所述第一導線機構、計米組件、排線器和盤卷輪組件依次順序設置。
進一步地,還包括一機架以及一護罩,所述機架包括支腿,設于所述支腿上端的面板,以及設于所述支腿中部的支架層,所述第一導線機構、計米組件、排線器和盤卷輪組件依次安裝于所述面板上,所述動力組件安裝于所述支架層上;所述護罩安裝于所述面板上。
進一步地,所述計米組件包括軸承座、計米輪軸、軸套、計米輪和軸承,所述計米輪軸的一端通過軸承安裝于所述軸承座上,所述軸承座安裝于所述機架上,所述計米輪固定安裝于所述計米輪軸的另一端,該計米輪延伸至所述機架的外側,且該計米輪的外側設有導向環(huán)槽。
進一步地,所述排線器包括底板、排線器本體和第二導線機構,所述排線器本體安裝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導線機構安裝于所述排線器本體上。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盤線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待盤線導線依次穿過第一導線機構、計米組件、排線器和盤卷輪組件;
步驟二、啟動所述動力組件,該動力組件帶動排線器和盤卷輪組件動作,在所述排線器的帶動下,待盤線均勻的盤在所述盤卷輪組件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本發(fā)明一方面通過導線機構可對待盤線進行導向,使盤線的導向性更好,且采用動力組件替代人工盤線,極大的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另一方面采用排線器可更加均勻的在盤卷輪組件上盤線。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所述盤線裝置的立體圖。
圖2是本發(fā)明所述盤線裝置去除護罩的立體圖。
圖3是本發(fā)明所述盤線裝置中計米組件的立體圖。
圖4是本發(fā)明所述盤線裝置中計米組件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所述盤線裝置中計米組件的側視圖。
圖6是本發(fā)明所述盤線裝置中排線器的立體圖。
圖7是本發(fā)明所述盤線裝置中排線器的主視圖。
圖8是本發(fā)明所述盤線裝置中盤卷輪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fā)明所述盤線裝置中盤卷輪組件的立體圖。
圖10是本發(fā)明所述盤線裝置中盤索輪體的立體圖。
圖11是本發(fā)明所述盤線裝置中機架的立體圖。
附圖標記說明:1、機架,2、護罩,3、第一導線機構,4、計米組件,5、排線器,6、盤卷輪組件,7、動力組件,8、第一L形連接件,9、第二L形連接件,10、排線器帶輪,11、支架層,12、動力帶輪,13、支撐墊,14、支腿,15、面板,16、通槽,17、固定板;40、軸承座,41、計米輪軸,42、軸套,43、計米輪,44、導向環(huán)槽,45、鍵,46、軸承,47、鍵槽,48、第一緊固件,400、底座,410、軸承套;50、底板,51、排線器本體,52、第三L形連接件,53、導線嘴,54、升降槽,55、固定件,56、導線孔,57、扭槽;60、緊固件,61、壓蓋,62、第一主軸帶輪,63、第二主軸帶輪,64、鍵,65、主軸,66、軸承,67、盤卷輪,68、鍵,69、墊圈,70、螺母,71、擋板,72、松緊槽,73、捋線刀,74、盤索輪套,75、第一擋線板,76、第二擋線板,77、徑向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參閱圖1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盤線裝置,包括以下部件:
一第一導線機構3,用于對待盤線進行導向;
一計米組件4,用于對待盤線進行計米;
一排線器5,用于對待盤線進行排線;
一盤卷輪組件6,用于對待盤線進行卷線;
以及一動力組件7,用于驅動所述排線器5和盤卷輪組件6動作;
所述第一導線機構3、計米組件4、排線器5和盤卷輪組件6依次順序設置。
通過本發(fā)明上述的設置,一方面由于第一導線機構3可對待盤線進行導向,在盤線時,線條可更加精準的進行走向,避免線條由于重力的作用發(fā)生下而影響盤線,使盤線的導向性更好,另一方面采用動力組件7替代人工盤線,極大的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再另一方面采用排線器5的來回動作,可使線條更加均勻的在盤卷輪組件6上盤線。
參閱圖1、圖2和圖11所示,本發(fā)明還包括一機架1以及一護罩2,所述機架1包括支腿14,設于所述支腿14上端的面板15,以及設于所述支腿14中部的支架層11,所述第一導線機構3、計米組件4、排線器5和盤卷輪組件6依次安裝于所述面板15上,所述動力組件7安裝于所述支架層11上;所述護罩2安裝于所述面板15上。
本發(fā)明還在護罩2的端面設置與計米組件4、排線器5和盤卷輪組件6相對應的開口。
本發(fā)明在所述面板15的表面還設置與第一主軸帶輪62、第二主軸帶輪63相配合的通槽16,以便于通過第一主軸帶輪62、第二主軸帶輪63的正常轉動,以及第一主軸帶輪62與動力帶輪12之間的皮帶連接。
本發(fā)明在所述支架層11上還設有用于安裝動力組件7的固定板17,在支腿14的底部還安裝支撐墊13。
參閱圖3-圖5所示,本發(fā)明中所述計米組件4包括軸承座40、計米輪軸41、軸套42、計米輪43和軸承46,所述計米輪軸41的一端通過軸承46安裝于所述軸承座40上,所述軸承座40安裝于所述機架1上,所述計米輪43固定安裝于所述計米輪軸41的另一端,該計米輪43延伸至所述機架1的外側,且該計米輪43的外側設有導向環(huán)槽44。
在具體加工時,在軸套42的外側設置盤狀結構,盤狀結構通過第一緊固件48與計米輪43的外側連接,在軸套42的外側和計米輪43的內側均設置鍵槽47,通過鍵45連接軸套42和計米輪43。
所述軸承座40包括底座400和一體式安裝于底座400上的兩個軸承套410,兩個軸承套410之間具有間隔,這樣計米輪軸41通過兩個軸承46安裝于軸承套410內。
參閱圖6和圖7所示,本發(fā)明中所述排線器5包括底板50、排線器本體51和第二導線機構,所述排線器本體51安裝于所述底板50上,所述第二導線機構安裝于所述排線器本體51上。
具體的,所述第一導線機構3和第二導線機構的結構一致,均包括導線嘴53和導線嘴支架,所述導線嘴53上設有導線孔56,所述導線嘴53的上端設有與到線孔56連通的扭槽57,該扭槽57延伸至所述導線嘴53的外側,所述第一導線機構3的導線嘴53通過導線嘴支架安裝于所述機架1上,所述第二導線機構的導線嘴53通過導線嘴支架安裝于排線器本體51上。
由于扭槽57為扭曲的結構,相對于直接設置導孔而言,一方面便于線條的穿設和調整(例如線條扭曲需要重新穿設),另一方面也能避免線條在盤線過程中發(fā)生脫落。
其中,所述第一L形連接件8作為第一導線機構3的導線嘴支架,所述第三L形連接件52作為第二導線機構的導線嘴支架,并且第一導線機構3的導線嘴53通過第一L形連接件8橫向安裝在機架1的外側,第二導線機構的導線嘴53通過第三L形連接件52豎直安裝在
為了便于對不同型號的線條進行盤線,所述導線嘴53與導線嘴支架之間還設有距離調節(jié)機構,所述距離調節(jié)機構包括設于導線嘴53上的升降槽54,以及緊固件55,所述緊固件55固定連接所述導線嘴支架和升降槽54。通過調節(jié)緊固件55即可使第一導線機構3的導線嘴53在橫向位移上調節(jié),使第二導線機構的導線嘴53在豎向位移上調節(jié)。
參閱圖8和圖9所示,所述盤卷輪組件6包括主軸65、軸承66和盤卷輪67,所述軸承66安裝于所述主軸65的中部,所述盤卷輪67(其內側設置擋板71)安裝于主軸65的一端且該盤卷輪67延伸至所述機架1的外側,所述主軸65的另一端通過第一皮帶傳動機構與動力組件7的動力端連接,所述主軸65的另一端還通過第二皮帶傳動機構與排線器5連接。
所述第一皮帶傳動機構包括動力帶輪12、第一主軸帶輪62和第一傳動皮帶,所述動力帶輪12安裝于動力組件7的輸出端,所述第一主軸帶輪62安裝于所述主軸65上,所述第一傳動皮帶連接所述動力帶輪12和第一主軸帶輪62。
所述第二皮帶傳動機構包括排線器帶輪10、第二主軸帶輪63和第二傳動皮帶,所述排線器帶輪10安裝于排線器5的輸入軸,所述第二主軸帶輪63安裝于所述主軸65上,所述第二傳動皮帶連接所述排線器帶輪10和第二主軸帶輪63。
具體的,所述第一主軸帶輪62、第二主軸帶輪63、軸承66和盤卷輪67依次設置在主軸65上,所述第一主軸帶輪62通過緊固件60和壓蓋61固定,所述盤卷輪67通過墊圈69和螺母70固定在主軸65的端部。
所述第一主軸帶輪62和第二主軸帶輪63通過鍵64與主軸65連接,所述盤卷輪67通過鍵68與主軸65連接。
圖9中松緊槽72處插入一根銷,當盤線完成后先取出銷便于整盤線從盤卷輪67上取下,捋線刀73對從盤卷輪67上取下的線進行捋線尾。
作為優(yōu)選,所述動力組件7為電機,即動力帶輪12安裝在電機的輸出軸上。
參閱圖10所示,本發(fā)明中的所述盤卷輪67可以替換為盤索輪體,所述盤索輪體包括盤索輪套74、第一擋線板75和第二擋線板76,所述第一擋線板75和第二擋線板76分別設置在所述盤索輪套74的兩端,所述盤索輪套74套設在所述主軸65上。在第二擋線板76上設置多個徑向槽77,這樣便于觀察盤線的厚度。
本發(fā)明的盤線裝置的盤線方法原理為:
首先、將待盤線導線依次穿過第一導線機構3的導線嘴53、計米組件4的計米輪43、排線器5上的導線嘴53和盤卷輪組件6上的盤卷輪67;
然后、啟動所述動力組件7(即電機),電機通過第一皮帶傳動機構帶動盤卷輪組件6的主軸轉動,主軸再通過第二皮帶傳動機構帶動排線器5轉動,在排線器5的來回帶動下,待盤線均勻的盤在盤卷輪組件6的盤卷輪67上。
雖然結合附圖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但是專利所有者可以在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之內做出各種變形或修改,只要不超過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所描述的保護范圍,都應當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