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壓輥和夾送輥。
背景技術:
在冶金、紡織、印染及造紙等的板帶加工生產(chǎn)線上,根據(jù)加工工藝需要,需要各種各樣的大型壓輥。以金屬加工中的帶材軋制為例,在經(jīng)過帶材軋制后需要進行的清洗工序,是消除帶材退火或軋制后表面氧化或乳化液的必不可少的工序,被清洗的帶材通過開卷機后,先導入夾送輥裝置方可進行清洗工藝過程。現(xiàn)有的夾送輥裝置通常包括成對設置的上、下夾送輥,其可以幫助穿帶,保證后續(xù)工序的正常進行。
然而,一般清洗線上的帶材的厚度可能是變化的,由此帶來的問題是,由于上、下夾送輥之間的距離是被預先調(diào)節(jié)并設置,故對于厚度過小的帶材,其不能起到很好的夾送作用,而對于厚度多大的帶材,又可能由于夾持過緊對帶材表面造成傷害。
急需一種新的壓輥,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壓輥,用于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壓輥不能很好地夾送帶材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夾送輥。
為實現(xiàn)上述發(fā)明目的之一,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壓輥,包括輥體和連接在所述輥體兩端的橡膠輥軸,所述橡膠輥軸的可變形率小于等于5%,所述輥體上涂覆有橡膠防滑層。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輥體包括輥軸體、套設在所述滾軸體外側 的柔性層、以及套設在所述柔性層外側的外輥面。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柔性層和所述外輥面之間設置有粘性層。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柔性層為硅膠柔性層。
為實現(xiàn)上述另一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夾送輥,包括相對設置的一對壓輥,所述壓輥包括輥體和連接在所述輥體兩端的橡膠輥軸,所述橡膠輥軸的可變形率小于等于5%,所述輥體上涂覆有橡膠防滑層。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輥體包括輥軸體、套設在所述滾軸體外側的柔性層、以及套設在所述柔性層外側的外輥面。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柔性層和所述外輥面之間設置有粘性層。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柔性層為硅膠柔性層。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提供的壓輥,通過設置輥體和連接在輥體兩端的橡膠輥軸,橡膠輥軸的可變形率小于等于5%,夾送輥的一對壓輥之間可以設置較小的間距,保證對較薄的帶材的夾持作用,而對于較厚的帶材,由于橡膠輥軸的可形變特性,壓輥之間的距離會適應增加,不會對帶材造成傷害,保證了夾送輥對帶材較佳的夾持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申請的一種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圖1是發(fā)明一實施方式提供的壓輥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發(fā)明一實施方式提供的壓輥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發(fā)明一實施方式提供的夾送輥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申請進行詳細描述。但這些實 施方式并不限制本申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jù)這些實施方式所做出的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的變換均包含在本申請的保護范圍內(nèi)。
參圖1,介紹本發(fā)明壓輥的一具體實施方式。在本實施方式中,該壓輥包括輥軸體、柔性層、以及外輥面。
參圖1,介紹本發(fā)明壓輥100的一具體實施方式。在本實施方式中,該壓輥100包括輥軸體11、柔性層12、以及外輥面13。
輥軸體11、柔性層12、以及外輥面13共同構成壓輥100的輥體10,該輥體10的兩端連接有橡膠輥軸20,本實施方式中,該橡膠輥軸20例如和輥體10中的輥軸體11固定連接。橡膠輥軸20用于和外接的驅動裝置(圖未示)傳動連接,從而使得驅動裝置帶動整個壓輥100的運作。
該橡膠輥軸20的可變形率小于等于5%,可以通過控制橡膠輥軸20的長度,以達到不同應用環(huán)境的需要。例如在帶材厚度變化較大的產(chǎn)線,可以將橡膠輥軸20的長度相對設置為更長,以使壓輥和壓輥之間具有更大的可形變空間,相應地,在帶材厚度較小的產(chǎn)線,可以將橡膠輥軸20的長度設置為相對較小。如圖2所示,橡膠輥軸20通過自身形變,可以允許更大厚度的帶材從壓輥和壓輥之間通過。
并且,通過將輥體10設置為輥軸體11、柔性層12、外輥面13三層套合的方式,當帶材從壓輥100和壓輥100之間通過時,帶材作用在外輥面13上的作用力會使得柔性層12產(chǎn)生相應的形變壓縮。而根據(jù)帶材厚度的不同,柔性層12被壓縮的程度會適應調(diào)整,如此,可以適應不同厚度帶材通過,在保證對帶材較好的夾持力的同時,不會由于對帶材過度夾持而導致帶材受損。
柔性層12的厚度大于外輥面13的厚度,如此,可以保證帶材作用在外輥面13上的力被更好地傳導到柔性層12上,避免由于外輥面13過厚而柔性層12過薄導致柔性層12不能很好地發(fā)揮調(diào)節(jié)壓輥100和壓輥100之間間距的作用。
在一實施例中,該柔性層12為硅膠柔性層12。
為了保證壓輥100對帶材更好的夾持,外輥面13上涂覆有橡膠防滑層。
在一實施例中,該橡膠防滑層的厚度大于0.5厘米。
柔性層12和外輥面13之間設置有粘性層(圖未示),以保證柔性層12和外輥面13之間較好的保持作用,避免壓輥100在運作時,外輥面13和柔性層12之間的打滑。
參圖3,介紹本發(fā)明夾送輥200的一實施方式。在本實施方式中,該夾送輥200包括相對設置的一對壓輥100。由于在上面的實施方式中,已經(jīng)對壓輥100做了詳細闡述,而這里也并不涉及對夾送輥200其它結構的改進,故在此不做贅述。
本發(fā)明提供的壓輥100,通過設置輥體10和連接在輥體10兩端的橡膠輥軸20,橡膠輥軸20的可變形率小于等于5%,夾送輥200的一對壓輥100之間可以設置較小的間距,保證對較薄的帶材的夾持作用,而對于較厚的帶材,由于橡膠輥軸20的可形變特性,壓輥100之間的距離會適應增加,不會對帶材造成傷害,保證了夾送輥200對帶材較佳的夾持效果。
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jīng)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申請的可行性實施方式的具體說明,它們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請的保護范圍,凡未脫離本申請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方式或變更均應包含在本申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