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四連桿擺動式夾袋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用于開口袋包裝機的四連桿擺動式夾袋裝置,屬于包裝機械領域。
背景技術(shù):
專利文獻200910211766. 3公開了一種整體升降式包裝機用夾袋裝置,可以提高現(xiàn)有包裝機的包裝速度,但是這種整體升降式夾袋裝置的缺點是升降部件慣性大,啟動和停止不太平穩(wěn),另外其升降機構(gòu)采用四個直線導軌,對加工制造精度要求較高,而且直線導軌在粉塵環(huán)境下容易出現(xiàn)故障,因而升降的可靠性不高。專利文獻201210138772. 2公開了一種抓手升降式夾袋裝置,大大地減小了升降部件的重量,同時整個夾袋裝置的密封性也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此夾袋裝置由于工作節(jié)拍的限制,其包裝能力低于專利文獻200910211766. 3所公開的整體升降式夾袋裝置。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解決現(xiàn)有的夾袋裝置存在的升降慣性大、升降不平穩(wěn)、包裝能力不高等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升降平穩(wěn)、包裝能力高、同時夾袋密封好的四連桿擺動式夾袋裝置,它包括夾袋本體(I)、壓袋機構(gòu)(2)、翻門機構(gòu)(3)、抓袋縮袋機構(gòu)(4)、擺動機構(gòu)(5)、機架(6)、提升機構(gòu)(7),其中夾袋本體(I)為中空式錐筒結(jié)構(gòu),夾袋本體(I)的內(nèi)部空腔為物料通道,夾袋本體(I)的上端設有外落料筒,機架(6)上設有內(nèi)落料筒,內(nèi)落料筒處于外落料筒內(nèi)部,夾袋本體(I)左右兩側(cè)各鉸接一個抓袋縮袋機構(gòu)(4),夾袋本體(I)下端前后各鉸接一個翻門機構(gòu)(3),翻門機構(gòu)(3)的外側(cè)還鉸接有壓袋機構(gòu)(2),夾袋本體⑴上部左右兩側(cè)與提升機構(gòu)(7)鉸接,提升機構(gòu)(7)固定在機架(6)上,夾袋本體(I)中下部左右兩側(cè)與擺動機構(gòu)(5)鉸接,擺動機構(gòu)(5)固定在機架(6)上。所述抓袋縮袋機構(gòu)(4)包括縮袋氣缸(4-1),縮袋氣缸(4-1)的缸桿與平行四連桿式縮袋機構(gòu)(4-2)的上端鉸接,縮袋氣缸(4-1)的缸筒與夾袋本體(I)鉸接,縮袋機構(gòu)(4-2)的上端還與夾袋本體(I)鉸接,縮袋機構(gòu)(4-2)的下端設有抓手座(4-4),抓手座(4-4)與抓袋氣缸(4-3)的缸筒連接,抓袋氣缸(4-3)的缸桿與同步抓袋機構(gòu)(4-5)的上端連接,同步抓袋機構(gòu)(4-5)的中部與抓手座(4-4)鉸接,同步抓袋機構(gòu)(4-5)的下端設有兩個抓手(4-6),抓手(4-6)上靠近夾袋本體(I)的一側(cè)設有密封壓板(4-7)。所述擺動機構(gòu)(5)包括左右對稱的兩組平行四連桿機構(gòu),其中上擺桿(5-1)的前端與夾袋本體(I)鉸接,上擺桿(5-1)的后端固定在連桿擺軸(5-2)的端部,連桿擺軸(5-2)與軸承1(5-3)連接,軸承1(5-3)固定在機架(6)上,上擺桿(5_1)的下方設有下擺桿(5-5),下擺桿(5-5)的前端與夾袋本體(I)鉸接,下擺桿(5-5)的后端與擺桿支座(5-4)鉸接,擺桿支座(5-4)固定在機架(6)上。所述提升機構(gòu)(7)包括左右對稱的兩組曲柄連桿機構(gòu),它還包括提升電機(7-2),提升電機(7-2)的輸出軸與轉(zhuǎn)軸(7-11)連接,轉(zhuǎn)軸(7-11)的兩端通過軸承2(7-3)固定在電機架(7-1)上,轉(zhuǎn)軸(7-11)的左右兩端部各連接一個曲柄(7-4),曲柄(7-4)與連桿(7-5)的一端鉸接,連桿(7-5)的另一端與V形擺臂(7-9)的一端鉸接,V形擺臂(7_9)的另一端與吊桿(7-8)的上端鉸接,V形擺臂(7-9)的中部固定在提升轉(zhuǎn)軸(7-10)上,提升轉(zhuǎn)軸(7-10)的兩端與軸承3(7-7)連接,軸承3(7-7)固定在機架(6)上,吊桿(7_8)的下端與夾袋本體(I)上部鉸接,V形擺臂(7-9)與連桿(7-5)鉸接的臂上還設有配重塊(7-6)。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是初始狀態(tài)時,提升機構(gòu)的曲柄和連桿在遠離夾袋本體的一端重疊在一條直線上,使夾袋本體處于最高位置,擺動機構(gòu)的擺桿前端位于最上端位置,此時前后兩個翻門機構(gòu)閉合成尖 嘴形,前后兩個壓袋機構(gòu)打開,左右兩側(cè)的縮袋機構(gòu)擺至外偵牝左右兩側(cè)的抓手張開;套袋裝置將空包裝袋套在翻門機構(gòu)上后,壓袋機構(gòu)閉合、抓手閉合而夾住空包裝袋,然后翻門機構(gòu)打開、縮袋機構(gòu)往內(nèi)側(cè)擺動,在打開袋口的同時將袋口密封壓緊在翻門機構(gòu)和夾袋本體上;物料通過內(nèi)落料筒及外落料筒的內(nèi)部空腔裝入空袋內(nèi),同時曲柄旋轉(zhuǎn)180度并再次與連桿成一條直線,使夾袋本體及包裝袋隨擺動機構(gòu)往下擺動至最低位置,擺桿前端最低位置與最高位置的連線呈豎直狀態(tài);當物料裝袋完成后,壓袋機構(gòu)打開、翻門機構(gòu)閉合,同時縮袋機構(gòu)往外側(cè)擺動,使袋口被抻直,同時抓手張開,裝滿物料的滿袋被移袋裝置夾持??;曲柄繼續(xù)旋轉(zhuǎn)180度并與連桿成一條直線,使夾袋本體隨擺動機構(gòu)往上擺動至最高位置,同時套袋裝置將空包裝袋套在翻門機構(gòu)上,裝置進入下一個工作循環(huán)。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曲柄連桿機構(gòu)的變速特性,使夾袋本體的上下擺動變得平穩(wěn)、無沖擊;采用平行四連桿式擺動機構(gòu),使夾袋本體在高、低位置間切換的同時,避免了直線導軌容易卡滯的問題,提高了機構(gòu)的可靠性,同時又實現(xiàn)了高速包裝的目的;采用平行四連桿式縮袋機構(gòu)以及密封壓板,使包裝袋口密封在翻門機構(gòu)和夾袋本體上,物料裝袋的過程中沒有粉塵外泄,改善了工作環(huán)境。
圖I是本發(fā)明的主視圖。圖2是本發(fā)明的左視圖。圖3是本發(fā)明的三維軸測視圖。圖4是抓袋縮袋機構(gòu)(4)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5是擺動機構(gòu)(5)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6是提升機構(gòu)(7)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7是本發(fā)明在最低位置的工作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I至圖7,一種四連桿擺動式夾袋裝置,它包括夾袋本體(I)、壓袋機構(gòu)(2)、翻門機構(gòu)(3)、抓袋縮袋機構(gòu)(4)、擺動機構(gòu)(5)、機架(6)、提升機構(gòu)(7),其中夾袋本體(I)為中空式錐筒結(jié)構(gòu),夾袋本體(I)的內(nèi)部空腔為物料通道,夾袋本體(I)的上端設有外落料筒,機架(6)上設有內(nèi)落料筒,內(nèi)落料筒處于外落料筒內(nèi)部,夾袋本體(I)左右兩側(cè)各鉸接一個抓袋縮袋機構(gòu)(4),夾袋本體(I)下端前后各鉸接一個翻門機構(gòu)(3),翻門機構(gòu)(3)的外側(cè)還鉸接有壓袋機構(gòu)(2),夾袋本體⑴上部左右兩側(cè)與提升機構(gòu)(7)鉸接,提升機構(gòu)(7)固定在機架(6)上,夾袋本體(I)中下部左右兩側(cè)與擺動機構(gòu)
(5)鉸接,擺動機構(gòu)(5)固定在機架(6)上。上述抓袋縮袋機構(gòu)(4)包括縮袋氣缸(4-1),縮袋氣缸(4-1)的缸桿與平行四連桿式縮袋機構(gòu)(4-2)的上端鉸接,縮袋氣缸(4-1)的缸筒與夾袋本體(I)鉸接,縮袋機構(gòu)(4-2)的上端還與夾袋本體(I)鉸接,縮袋機構(gòu)(4-2)的下端設有抓手座(4-4),抓手座(4-4)與抓袋氣缸(4-3)的缸筒連接,抓袋氣缸(4-3)的缸桿與同步抓袋機構(gòu)(4-5)的上端連接,同步抓袋機構(gòu)(4-5)的中部與抓手座(4-4)鉸接,同步抓袋機構(gòu)(4-5)的下端設有兩個抓手(4-6),抓手(4-6)上靠近夾袋本體(I)的一側(cè)設有密封壓板(4-7)。
上述擺動機構(gòu)(5)包括左右對稱的兩組平行四連桿機構(gòu),其中上擺桿(5-1)的前端與夾袋本體(I)鉸接,上擺桿(5-1)的后端固定在連桿擺軸(5-2)的端部,連桿擺軸(5-2)與軸承1(5-3)連接,軸承1(5-3)固定在機架(6)上,上擺桿(5_1)的下方設有下擺桿(5-5),下擺桿(5-5)的前端與夾袋本體(I)鉸接,下擺桿(5-5)的后端與擺桿支座(5-4)鉸接,擺桿支座(5-4)固定在機架(6)上。上述提升機構(gòu)(7)包括左右對稱的兩組曲柄連桿機構(gòu),它還包括提升電機(7-2),提升電機(7-2)的輸出軸與轉(zhuǎn)軸(7-11)連接,轉(zhuǎn)軸(7-11)的兩端通過軸承2(7-3)固定在電機架(7-1)上,轉(zhuǎn)軸(7-11)的左右兩端部各連接一個曲柄(7-4),曲柄(7-4)與連桿(7-5)的一端鉸接,連桿(7-5)的另一端與V形擺臂(7-9)的一端鉸接,V形擺臂(7_9)的另一端與吊桿(7-8)的上端鉸接,V形擺臂(7-9)的中部固定在提升轉(zhuǎn)軸(7-10)上,提升轉(zhuǎn)軸(7-10)的兩端與軸承3 (7-7)連接,軸承3 (7-7)固定在機架(6)上,吊桿(7_8)的下端與夾袋本體(I)上部鉸接,V形擺臂(7-9)與連桿(7-5)鉸接的臂上還設有配重塊(7-6)。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四連桿擺動式夾袋裝置,它包括夾袋本體(I)、壓袋機構(gòu)(2)、翻門機構(gòu)(3)、抓袋縮袋機構(gòu)(4)、機架(6),其中夾袋本體(I)為中空式錐筒結(jié)構(gòu),夾袋本體(I)的內(nèi)部空腔為物料通道,夾袋本體(I)的上端設有外落料筒,機架(6)上設有內(nèi)落料筒,內(nèi)落料筒處于外落料筒內(nèi)部,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擺動機構(gòu)(5)、提升機構(gòu)(7),夾袋本體(I)左右兩側(cè)各鉸接一個抓袋縮袋機構(gòu)(4),夾袋本體(I)下端前后各鉸接一個翻門機構(gòu)(3),翻門機構(gòu)(3)的外側(cè)還鉸接有壓袋機構(gòu)(2),夾袋本體(I)上部左右兩側(cè)與提升機構(gòu)(7)鉸接,提升機構(gòu)(7)固定在機架(6)上,夾袋本體(I)中下部左右兩側(cè)與擺動機構(gòu)(5)鉸接,擺動機構(gòu)(5)固定在機架(6)上。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四連桿擺動式夾袋裝置,其特征在于抓袋縮袋機構(gòu)(4)包括縮袋氣缸(4-1),縮袋氣缸(4-1)的缸桿與平行四連桿式縮袋機構(gòu)(4-2)的上端鉸接,縮袋氣缸(4-1)的缸筒與夾袋本體(I)鉸接,縮袋機構(gòu)(4-2)的上端還與夾袋本體(I)鉸接,縮袋機構(gòu)(4-2)的下端設有抓手座(4-4),抓手座(4-4)與抓袋氣缸(4-3)的缸筒連接,抓袋氣缸(4-3)的缸桿與同步抓袋機構(gòu)(4-5)的上端連接,同步抓袋機構(gòu)(4-5)的中部與抓手座(4-4)鉸接,同步抓袋機構(gòu)(4-5)的下端設有兩個抓手(4-6),抓手(4-6)上靠近夾袋本體(I)的一側(cè)設有密封壓板(4-7)。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四連桿擺動式夾袋裝置,其特征在于擺動機構(gòu)(5)為一種平行四連桿機構(gòu)。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四連桿擺動式夾袋裝置,其特征在于擺動機構(gòu)(5)包括左右對稱的兩組平行四連桿機構(gòu),其中上擺桿(5-1)的前端與夾袋本體(I)鉸接,上擺桿(5-1)的后端固定在連桿擺軸(5-2)的端部,連桿擺軸(5-2)與軸承1(5-3)連接,軸承1(5-3)固定在機架(6)上,上擺桿(5-1)的下方設有下擺桿(5-5),下擺桿(5-5)的前端與夾袋本體(I)鉸接,下擺桿(5-5)的后端與擺桿支座(5-4)鉸接,擺桿支座(5-4)固定在機架⑶上。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四連桿擺動式夾袋裝置,其特征在于提升機構(gòu)(7)為一種曲柄連桿機構(gòu)。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四連桿擺動式夾袋裝置,其特征在于提升機構(gòu)(7)包括左右對稱的兩組曲柄連桿機構(gòu),它還包括提升電機(7-2),提升電機(7-2)的輸出軸與轉(zhuǎn)軸(7-11)連接,轉(zhuǎn)軸(7-11)的兩端通過軸承2(7-3)固定在電機架(7_1)上,轉(zhuǎn)軸(7_11)的左右兩端部各連接一個曲柄(7-4),曲柄(7-4)與連桿(7-5)的一端鉸接,連桿(7-5)的另一端與V形擺臂(7-9)的一端鉸接,V形擺臂(7-9)的另一端與吊桿(7-8)的上端鉸接,V形擺臂(7-9)的中部固定在提升轉(zhuǎn)軸(7-10)上,提升轉(zhuǎn)軸(7-10)的兩端與軸承3(7-7)連接,軸承3(7-7)固定在機架(6)上,吊桿(7-8)的下端與夾袋本體(I)上部鉸接。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四連桿擺動式夾袋裝置,其特征在于V形擺臂(7-9)與連桿(7-5)鉸接的臂上還設有配重塊(7-6)。
全文摘要
一種四連桿擺動式夾袋裝置,包括夾袋本體(1)、壓袋機構(gòu)(2)、翻門機構(gòu)(3)、抓袋縮袋機構(gòu)(4)、擺動機構(gòu)(5)、機架(6)、提升機構(gòu)(7),夾袋本體(1)的上端設有外落料筒,機架(6)上設有內(nèi)落料筒,內(nèi)落料筒處于外落料筒內(nèi)部,夾袋本體(1)左右兩側(cè)各鉸接一個抓袋縮袋機構(gòu)(4),夾袋本體(1)下端前后各鉸接一個翻門機構(gòu)(3),翻門機構(gòu)(3)的外側(cè)還鉸接有壓袋機構(gòu)(2),夾袋本體(1)上部左右兩側(cè)與提升機構(gòu)(7)鉸接,夾袋本體(1)中下部左右兩側(cè)與擺動機構(gòu)(5)鉸接。該夾袋裝置的上下擺動動作平穩(wěn)、無沖擊、可靠性高,使包裝機可達到很高的包裝能力。
文檔編號B65B43/54GK102765510SQ20121027939
公開日2012年11月7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8月8日
發(fā)明者宋凱, 王曉徐, 臧克友, 郝春生 申請人:哈爾濱博實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