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涉及船用控制領域,具體說是一種船舶手動、自動雙模式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船舶上的檔位、油門,方向等控制大多是通過手動去進行控制,又或者直接用于無人艇的自動控制系統(tǒng),兩者大多都是獨立的,不能進行切換,即無法在自動控制系統(tǒng)出現(xiàn)故障時,采用手動控制,而在需要自動控制,又無法切換到自動控制,如果兩個系統(tǒng)都裝,則造成空間極大的浪費。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以上的技術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船舶手動、自動雙模式控制裝置。
本實用提供一種船舶手動、自動雙模式控制裝置,其包括底板,在底板的兩側均設置控制機構,所述底板上側設置切換機構,所述底板下側設置驅(qū)動機構,所述驅(qū)動機構與離合機構聯(lián)動配合,所述控制機構通過傳動機構與離合機構聯(lián)動配合,所述切換機構與離合機構聯(lián)動,所述離合機構具有使得驅(qū)動機構與傳動機構聯(lián)動配合的第一位置和使驅(qū)動機構與傳動機構不聯(lián)動的第二位置,所述控制機構包括縱向設置在底板上的導軌、與導軌滑移配合的滑塊、分別與滑塊固定連接的上、下軟軸拉線以及設置在滑塊上的齒輪齒條結構,所述齒輪齒條結構與傳動機構聯(lián)動配合,其中在離合機構處于第二位置時,導軌、滑塊以及上、下軟軸拉線構成手動控制模式;在離合機構處于第一位置,導軌、滑塊、上、下軟軸拉線、齒輪齒條結構、傳動機構以及驅(qū)動機構構成自動控制模式,所述切換機構實現(xiàn)自動控制模式和手動控制模式的切換。
所述傳動機構包括與齒輪聯(lián)動配合的第一傘齒輪以及與離合機構的一端聯(lián)動配合的第二傘齒輪,第一傘齒輪與第二傘齒輪嚙合。
所述離合機構包括與固定在底板上且與傳動機構聯(lián)動配合的第一虎牙、與切換機構聯(lián)動配合的第二虎牙,所述第二虎牙具有與第一虎牙嚙合的第一位置和遠離第一虎牙與其不嚙合的第二位置。
所述第二虎牙通過聯(lián)軸器與驅(qū)動機構連接。
所述第一虎牙通過傘齒軸承座固定設置在底板上,所述第二虎牙固定設置在虎牙固定軸承座上,所述傘齒軸承座上設有距離傳感器,所述虎牙固定軸承座上設有與距離傳感器相適配的感應觸碰柱。
所述切換機構包括固定在離合支架上的手柄、與手柄固定連接的連接桿,所述連接桿一端與手柄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二虎牙連接,所述手柄底部為與離合支架接觸的第一接觸面,所述手柄由底部向上傾斜形成凸點,該凸點為與離合支架接觸的第二接觸面,所述手柄由第一接觸面到第二接觸面的過程帶動第二虎牙由第二位置到第一位置運動。
所述底板上還設置直線傳感器,所述直線傳感器一端固定設置在地板上,另一端與滑塊固定連接。
所述滑塊包括上滑塊和下滑塊,所述上滑塊與上軟軸拉線固定連接,所述下滑塊與下軟軸拉線固定連接,且上滑塊與下滑塊之間通過齒條固定連接。
上、下軟軸拉線分別與噴泵和手柄連接。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通過離合機構實現(xiàn)手動和自動模式的切換,且兩者共用同一套操作機構,結構簡單,使得其體積較小,占用地方較小,控制方便,可以隨時切換控制模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的控制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的手柄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的離合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本實用提供一種船舶手動、自動雙模式控制裝置,其包括底板1,在底板1的兩側均設置控制機構,該控制機構用于控制船的方向、油門或檔位,所述底板1上側設置切換機構,該切換機構用于進行手動模式和自動模式切換,所述底板下側設置驅(qū)動機構,該驅(qū)動機構6可以是伺服電機,所述驅(qū)動機構6與離合機構聯(lián)動配合,即驅(qū)動機構可以驅(qū)使離合機構隨其轉動,所述控制機構通過傳動機構與離合機構聯(lián)動配合,而離合機構則可以通過傳動機構帶動控制機構動作,所述切換機構與離合機構聯(lián)動,即切換機構能夠使得離合機構從第一位置變?yōu)榈诙恢没蚍粗?,所述離合機構具有使得驅(qū)動機構與傳動機構聯(lián)動配合的第一位置和使驅(qū)動機構與傳動機構不聯(lián)動的第二位置。即當離合機構處于第一位置時,驅(qū)動機構能夠通過離合機構帶動傳動機構動作,而當離合機構處于第二位置時,則驅(qū)動機構不能通過離合機構帶動傳動機構動作。
所述控制機構包括縱向設置在底板1上的導軌2、與導軌2滑移配合的滑塊14、分別與滑塊14固定連接的上軟軸拉線3、下軟軸拉線5以及設置在滑塊14上的齒輪齒條結構,所述齒輪齒條結構與傳動機構聯(lián)動配合,其中在離合機構處于第二位置時,導軌、滑塊以及上、下軟軸拉線構成手動控制模式;在離合機構處于第一位置,導軌、滑塊、上、下軟軸拉線、齒輪齒條結構、傳動機構以及驅(qū)動機構構成自動控制模式,所述切換機構實現(xiàn)自動控制模式和手動控制模式的切換。其通過離合機構的狀態(tài)變化實現(xiàn)手動模式和自動模式的切換,將兩個控制模式均集合在同一個操作系統(tǒng)上,極大的減少了對空間的需求,而且結構更加緊湊,操作更加方便,可以隨時進行手自動切換。
所述傳動機構包括與齒輪聯(lián)動配合的第一傘齒輪11以及與離合機構的一端聯(lián)動配合的第二傘齒輪10,第一傘齒輪11與第二傘齒輪10嚙合。其中第一傘齒輪11通過聯(lián)動軸與齒輪13聯(lián)動配合,而第二傘齒輪10則與第一虎牙9連接,當且僅當?shù)诙⒀?與第一虎牙9嚙合時,驅(qū)動機構才會通過第二傘齒輪帶動第一傘齒輪動作,而當?shù)诙⒀篮偷谝换⒀啦惶幱趪Ш系臓顟B(tài)時,則第一傘齒輪和第二傘齒輪則可以空轉。
所述離合機構包括與固定在底板上且與傳動機構聯(lián)動配合的第一虎牙9、與切換機構聯(lián)動配合的第二虎牙8,所述第二虎牙8具有與第一虎牙9嚙合的第一位置和遠離第一虎牙與其不嚙合的第二位置。第一虎牙固定在傘齒軸承座上,處于固定不動的狀態(tài),而第二虎牙則固定設置在虎牙固定軸承座上,該虎牙固定軸承座可沿導軌布置方向滑移配合,而該虎牙固定軸承座則通過連接桿與切換機構聯(lián)動配合。
所述第二虎牙8通過聯(lián)軸器15與驅(qū)動機構連接,即通過聯(lián)軸器實現(xiàn)第二虎牙運動時與驅(qū)動機構的連接,保證驅(qū)動機構可一直與第二虎牙聯(lián)動配合,同時電機為兩個,分別控制兩個控制機構。
所述第一虎牙9通過傘齒軸承座18固定設置在底板上,所述第二虎牙固定設置在虎牙固定軸承座17上,所述傘齒軸承座上設有距離傳感器19,所述虎牙固定軸承座上設有與距離傳感器相適配的感應觸碰柱20,通過感應碰觸柱與距離傳感器的碰觸來實現(xiàn)第一虎牙和第二虎牙嚙合狀態(tài)的判斷,并且獲得自動模式和手動模式切換的信號。
所述切換機構包括固定在離合支架上的手柄12、與手柄12固定連接的連接桿16,所述連接桿16一端與手柄固定連接,另一端與虎牙固定軸承座連接,所述手柄底部為與離合支架接觸的第一接觸面121,所述手柄由底部向上傾斜形成凸點122,該凸點為與離合支架接觸的第二接觸面,所述手柄由第一接觸面到第二接觸面的過程帶動第二虎牙由第二位置到第一位置運動。
該連接桿通過一軸套123固定在手柄上,且該軸套與手柄構成鉸接,而手柄的傾斜設置使得手柄在離合支架上構成一個杠桿,通過改變手柄與離合支架接觸的面,即第一接觸面和第二接觸面,從而帶動連接桿上下移動,實現(xiàn)對離合機構的狀態(tài)改變。
所述底板上還設置直線傳感器7,所述直線傳感器一端固定設置在地板上,另一端與滑塊固定連接。當滑塊移動時,其會帶動直線傳感器動作,從而獲得滑塊的移動距離,在自動控制時,獲得該數(shù)值,從而實現(xiàn)精確的自動控制。
所述滑塊包括上滑塊和下滑塊,所述上滑塊與上軟軸拉線固定連接,所述下滑塊與下軟軸拉線固定連接,且上滑塊與下滑塊之間通過齒條固定連接。通過拉動軟軸拉線,其會帶動滑塊滑移,從而帶動另一根軟軸拉線的動作,實現(xiàn)手動控制,而當采用自動控制模式時,則通過傳動機構帶動齒輪轉動,而齒輪13與齒條4的配合,使得滑塊會沿著導軌滑移,從而帶動軟軸拉線動作。
上、下軟軸拉線分別與噴泵和手柄連接,也可以與其他結構連接,實現(xiàn)檔位或油門的調(diào)節(jié)。
實施例不應視為對本實用的限制,任何基于本實用的精神所作的改進,都應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