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腳踏桿止擋機構,尤指一種適用機車的腳踏桿止擋機構。
背景技術:
請參閱圖6、圖7A及圖7B,其分別為現(xiàn)有腳踏機構的腳踏桿開啟狀態(tài)的立體圖、腳踏桿閉合狀態(tài)的立體圖以及腳踏桿閉合狀態(tài)的局部放大圖。圖中出示一現(xiàn)有機車的腳踏機構,主要包括一腳踏桿92、一腳踏支架93以及位于該腳踏支架93的一突出部91。
當腳踏桿92閉合時,將與腳踏支架93的突出部91接觸而形成撞擊與摩擦,作為一抵頂緩沖的機制。然其腳踏支架93的突出部91為外露型式,當腳踏桿92開啟時,該突出部91結構將明顯可見,并無其它組件可作為遮蔽使用。因此,經(jīng)長時間使用后,于外觀上會產(chǎn)生外傷脫漆,致使消費者抱怨,觀感不佳。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系在提供一種腳踏桿止擋機構,用于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觀感不佳的問題。通過位于所述機構上的止擋部,俾能使腳踏桿于收納閉合時,減少碰觸到腳踏支架的機會,有效解決現(xiàn)有腳踏支架的突出部易于產(chǎn)生外傷或脫漆的情形產(chǎn)生,可避免銹蝕并提升外觀的完整性。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腳踏桿止擋機構鎖固于一腳踏桿及一腳踏支架之間,包括一滾珠定位片及一止擋片。滾珠定位片具有一插銷貫穿孔及復數(shù)定位孔,用以對于腳踏桿的開啟或閉合狀態(tài)進行定位。止擋片具有一止擋部,連接滾珠定位片,系作為抵頂腳踏桿的緩沖機構,保持在閉合狀態(tài)下腳踏桿與腳踏支架仍存在一間距。
上述滾珠定位片及止擋片可為一體式結構或單件式結構。通過將止擋機構與滾珠定位片相結合,可使止擋片的止擋部隱藏于旋轉機構內部,于外觀上不易察覺。
上述復數(shù)定位孔可包括一第一定位孔及一第二定位孔,分別對于腳踏桿的開啟及閉合狀態(tài)進行定位。
上述滾珠定位片與止擋片可相互垂直設置,其中,經(jīng)垂直后的止擋片角度符合腳踏桿閉合時的抵推路徑,可減少組件數(shù)量。此外,上述止擋部可設置于止擋片的一內側面,系為朝向腳踏桿的一側。
上述插銷貫穿孔、一腳踏桿貫穿孔及一腳踏支架貫穿孔可利用一插銷貫穿上述每一貫穿孔。藉此,本實用新型的腳踏桿止擋機構不僅可固定于腳踏桿上,更可一并與腳踏支架產(chǎn)生連結關系,簡化整體的機構設計。
上述止擋部的厚度可具有一厚度梯度。藉此,通過止擋部的厚度變化,可使腳踏桿與腳踏支架呈現(xiàn)V型間距(內側較窄外側較寬),而非平行設置的相等間距,俾能于腳踏桿與腳踏支架的末端增加額外的距離間隙,方便騎乘者于閉合狀態(tài)開啟腳踏桿。
以上概述與接下來的詳細說明皆為示范性質是為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申請專利范圍。而有關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目的與優(yōu)點,將在后續(xù)的說明與圖示加以闡述。
附圖說明
圖1系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腳踏機構的分解圖。
圖2系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腳踏桿止擋機構的立體圖。
圖3系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腳踏機構的腳踏桿開啟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4A系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腳踏機構于腳踏桿閉合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4B系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腳踏機構于腳踏桿閉合狀態(tài)的局部放大圖。
圖5系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腳踏桿與腳踏桿止擋機構于腳踏桿閉合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6系現(xiàn)有腳踏機構的腳踏桿開啟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7A系現(xiàn)有腳踏機構的腳踏桿閉合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7B系現(xiàn)有腳踏機構的腳踏桿閉合狀態(tài)的局部放大圖。
【符號說明】
1 腳踏桿止擋機構 11 滾珠定位片
111 插銷貫穿孔 112 第一定位孔
113 第二定位孔 12 止擋片
121 止擋部 2 腳踏桿
21 腳踏桿貫穿孔 3 腳踏支架
31 腳踏支架貫穿孔 4 插銷
40 插銷孔 41 墊片
42 固定銷 51 彈簧
52 滾珠 91 突出部
92 腳踏桿 93 腳踏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理解和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現(xiàn)結合附圖描繪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請參閱圖1及圖2,其分別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腳踏機構的分解圖以及腳踏桿止擋機構的立體圖。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腳踏桿止擋機構1系以一插銷4鎖固于一腳踏桿2及一腳踏支架3之間,該插銷4貫穿一插銷貫穿孔111、一腳踏桿貫穿孔21及及一腳踏支架貫穿孔31,并于插銷4末端組設有一墊片41且利用一固定銷42插入一插銷4的插銷孔40內,將樞轉結構鎖附固定。
請一并參照圖2,所述腳踏桿止擋機構1包括一滾珠定位片11及一止擋片12,在本實施例中,滾珠定位片11與止擋片12系為一體式結構,但不以此為限,亦可為相互組立連接的單件式結構,使止擋片可連同滾珠定位片11隱藏于旋轉機構內部,于外觀上不易察覺。此外,滾珠定位片11與止擋片12相互垂直設置,經(jīng)垂直后的止擋片12角度符合腳踏桿2閉合時的抵推路徑,可有效減少組件數(shù)量。
滾珠定位片11除了具有上述用于穿設插銷4的插銷貫穿孔111外,另包括一第一定位孔112以及一第二定位孔113,其中,二定位孔112,113及腳踏桿2之間另設有一滾珠52及一抵頂該滾珠52的彈簧51,使得腳踏桿2可定位于一開啟狀態(tài)(滾珠52位于第一定位孔112內)及一閉合狀態(tài)(滾珠52位于第二定位孔113內)。
再者,垂直于滾珠定位片11的止擋片12的內側面具有一止擋部121,本實施例的止擋部121為一具有厚度梯度的圓柱狀突起物,其中,所述厚度梯度系指止擋部121具有近腳踏支架側的厚度較薄、遠離腳踏支架側厚度較厚的梯度特性,可使腳踏桿2與腳踏支架3于閉合狀態(tài)下呈現(xiàn)V型間距,如圖4A所示,腳踏桿2與腳踏支架3的間距明顯系內側較窄外側較寬,而非平行設置的相等間距,俾使腳踏桿2與腳踏支架3的末端增加額外的距離間隙,方便騎乘者于閉合狀態(tài)下開啟腳踏桿2。
請參閱圖3,系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腳踏機構的腳踏桿開啟狀態(tài)的立體圖。如圖所示,當腳踏桿2以插銷4為軸心由一閉合狀態(tài)樞轉至一開啟狀態(tài)時,此時滾珠52將卡合于第一定位孔112的位置,并在此狀態(tài)下可見到止擋部121系位于貼合腳踏支架3的一止擋片12上,不過止擋部121的所在位置系位于旋轉機構的內部,實際上即便在開啟狀態(tài)時都很難注意到它的存在,其具備良好的隱蔽性,并不影響車身的整體美觀。
請參閱圖4A、圖4B及圖5,其分別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腳踏機構于腳踏桿閉合狀態(tài)的立體圖、腳踏機構于腳踏桿閉合狀態(tài)的局部放大圖以及腳踏桿與腳踏桿止擋機構于腳踏桿閉合狀態(tài)的立體圖。如圖所示,當腳踏桿2以插銷4為軸心由一開啟狀態(tài)樞轉至一閉合狀態(tài)時,此時滾珠52將卡合于第二定位孔113的位置,且因本實用新型設置有一具厚度梯度的止擋部121,腳踏桿2的內側段將先接觸所述止擋部121,致使腳踏桿2不會碰觸到腳踏支架3,同時腳踏桿2與腳踏支架3間保持一V型間距,使得騎乘者更容易于閉合狀態(tài)下開啟腳踏桿2。
通過上述設計,本實用新型的腳踏桿止擋機構1的止擋部121在大部分的情況下皆可受腳踏桿2旋轉部的遮掩,隱藏于旋轉機構內部,于外觀不易察覺,此外,所述設計可更減少腳踏桿2與腳踏支架3的碰觸機會,有效解決現(xiàn)有腳踏支架易于產(chǎn)生外傷或脫漆的情形產(chǎn)生,可避免銹蝕并提升外觀的完整性。
雖然通過實施例描繪了本實用新型,但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知道,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實質的情況下,就可使本實用新型有許多變形和變化,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