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汽車后懸總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后懸總成安裝工藝。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底盤懸掛結構設計的發(fā)展,為了追求低成本、高穩(wěn)定性、高通過性、簡單化、輕量化的汽車后懸掛總成越來越多的將后懸總成設計成多連桿式獨立后懸掛總成。多連桿式獨立后懸掛總成為了提高后行李箱客戶使用空間,多數將后減震器總成與后螺旋彈簧分離并置于后懸總成下擺臂與副車架或車身之間,這使得傳統(tǒng)的后懸總成分裝工藝中直接裝配后螺旋彈簧變得困難,在后懸總成分裝或后懸總成合裝過程中需要考慮克服彈簧的壓裝和后懸總成合裝中螺旋彈簧彈力。但是往往基于后懸總成簡單化、輕量的設計使得后螺旋彈簧總成安裝空間非常小,常用的市面上減震器彈簧拆卸工具無法使用其直接壓裝多連桿式獨立后懸掛總成后螺旋彈簧。
目前,有些廠家采用外置的專用設備進行螺旋彈簧壓縮工作。但是這種專用設備一般存在如下不足:
(1)部份車型無法使用。這是由于隨著車型的發(fā)展,越來越趨向于獲得最大空間的行李箱空間,所以后輪罩的空間會相對較小化,受車型后輪罩空間限制;
(2)為了提高車輛運行舒適性,彈簧的可壓縮量會比較大,但這種專用設備僅適用于彈簧壓縮量較小的車型;
(3)僅使用于彈簧下安裝支座比較突出的后懸結構,若彈簧沉浸在后下臂凹槽中的結構將無法實施彈簧安裝。這是由于彈簧下安裝支座沉浸在后下臂與副車架安裝基座之間,這樣后螺旋彈簧安裝空間進一步縮小,即后下臂上端面與副車架安裝基座下端面之間的距離無法滿足后螺旋彈簧的安裝空間。也就是說,即使壓縮到極限時彈簧長度也大于后下臂上端面與副車架安裝基座下端面之間的距離。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從簡單化、輕量化、安全、經濟的角度出發(fā)提供一種后懸總成安裝工藝。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后懸總成安裝工藝,其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先將下擺臂擺放在分裝臺板上,然后將彈簧放置在下擺臂上,再將副車架放置在彈簧上面;
步驟二,利用彈簧壓縮夾具對彈簧進行壓縮;
步驟三,利用彈簧保持夾具將被壓縮后的彈簧保持在一定的壓縮量下固定在下擺臂和副車架之間;
步驟四,拆除彈簧壓縮夾具,將后懸總成裝配到車身底板上;
步驟五,利用后懸調整裝置頂壓后懸總成,使彈簧進一步壓縮,然后拆除彈簧保持夾具,卸去后懸調整裝置對后懸總成的頂壓作用,將彈簧釋放到預裝狀態(tài)。
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彈簧壓縮夾具為螺紋副結構。
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彈簧壓縮夾具包括固定座、轉動座、螺桿和螺紋套管,所述螺紋套管的一端垂直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螺桿的一端與所述轉動座轉動連接,所述螺桿的另一端與所述螺紋套管的一端構成螺紋副結構,所述螺紋套管的一端與所述固定座固定連接。
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螺桿的一端貫穿所述轉動座并在該端上設置施力部。
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螺桿的一端通過向心推力球軸承與所述轉動座轉動連接。
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彈簧保持夾具包括左卡夾、右卡夾和緊固件,所述左卡夾和右卡夾分別夾緊在所述彈簧的左右兩側,所述左卡夾和右卡夾之間通過緊固件連接固定。
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左卡夾和右卡夾均包括壓塊和掛鉤,所述壓塊壓緊在副車架預設的彈簧蓋板上,所述掛鉤扣接在下擺臂上部翻邊上。
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后懸調整裝置包括升降架和拉帶,所述升降架承托所述下擺臂并可帶動所述下擺臂上下就位,所述拉帶與所述副車架連接并可牽拉所述副車架向下移動。
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步驟四中,在將后懸總成裝配到車身底板上之前,還包括后懸總成的裝配步驟:
將下擺臂、彈簧、副車架、減震器、軸節(jié)總成、上擺臂、縱擺臂、橫向穩(wěn)定桿、橫向穩(wěn)定桿拉桿和前束調節(jié)桿組裝成后懸總成。
實施本發(fā)明的后懸總成安裝工藝,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yōu)點:
(1)本發(fā)明將后懸總成的壓裝工序和合裝工序進行拆分,改變了傳統(tǒng)的壓裝工序和合裝工序在同一崗位上進行,從而改善螺旋彈簧總成的裝配時間,減少崗位作業(yè)工時,避免生產線體產生瓶頸作業(yè)崗位,有利于生產線生產效率的提高,生產節(jié)拍可以提升到60JPH及以上。
(2)本發(fā)明的彈簧壓縮夾具采用傳動效率高且穩(wěn)定的螺紋副結構來解決螺旋彈簧壓縮問題,其結構簡單、安全性高、輕量化、操作方便、適用性高。
(3)本發(fā)明的彈簧保持夾具采用配合結構且用緊固件進行鎖緊和固定,其結構簡單、輕量化、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提供的后懸總成安裝工藝中所使用的彈簧壓縮夾具的正視剖面圖;
圖2是本發(fā)明提供的后懸總成安裝工藝中所使用的彈簧保持夾具的正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提供的后懸總成安裝工藝中所使用的彈簧保持夾具的俯視圖;
圖4是處于彈簧保持狀態(tài)下的后懸總成的正視圖;
圖5是處于彈簧保持狀態(tài)下的后懸總成的俯視圖;
圖6是本發(fā)明提供的后懸總成安裝工藝中所使用的后懸調整裝置的正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fā)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
如圖1至圖6所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一種后懸總成安裝工藝,其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先將下擺臂101擺放在分裝臺板上,然后將彈簧102放置在下擺臂101上,再將副車架103放置在彈簧102上面。
步驟二,利用彈簧壓縮夾具200對彈簧102進行壓縮。
其中,本實施例的彈簧壓縮夾具200為螺紋副結構。具體的,所述彈簧壓縮夾具200包括固定座201、轉動座202、螺桿203和螺紋套管204,所述螺紋套管204的一端垂直固定在所述固定座201上,所述螺桿203的一端例如通過向心推力球軸承205與所述轉動座202轉動連接,所述螺桿203的另一端與所述螺紋套管204的一端構成螺紋副結構,所述螺紋套管204的一端與所述固定座201固定連接。使用該彈簧壓縮夾具200時,將彈簧102套接在螺桿203和螺紋套管204上,轉動螺桿203,使螺桿203逐漸伸入螺紋套管204內,與此同時固定座201與轉動座202之間的距離逐漸減小,彈簧102被壓縮。需要說明的是,由于螺桿203與轉動座202為轉動連接,并且轉動座202不會相對螺桿203軸向移動,因此在彈簧102壓縮過程中,彈簧102不會隨著螺桿203一起旋轉。進一步,所述螺桿203的一端貫穿所述轉動座202并在該端上設置施力部206,以方便使用扳手旋轉螺桿203進而進行彈簧102安裝及拆卸。該施力部206優(yōu)選為六角頭。由此可見,本發(fā)明的彈簧壓縮夾具200采用傳動效率高且穩(wěn)定的螺紋副結構來解決螺旋彈簧102壓縮問題,其結構簡單、安全性高、輕量化、操作方便、適用性高。
步驟三,利用彈簧保持夾具300將被壓縮后的彈簧102保持在一定的壓縮量下固定在下擺臂101和副車架103之間。
其中,本實施例的彈簧保持夾具300包括左卡夾301、右卡夾302和緊固件303,所述左卡夾301和右卡夾302分別夾緊在所述彈簧102的左右兩側,所述左卡夾301和右卡夾302之間通過緊固件303連接固定。具體的,所述左卡夾301和右卡夾302均包括壓塊304和掛鉤305,所述壓塊304壓緊在副車架103預設的彈簧蓋板上,所述掛鉤305扣接在下擺臂101的上部翻邊上。由此可見,本發(fā)明的彈簧保持夾具300采用配合結構且用緊固件303進行鎖緊和固定,其結構簡單、輕量化、操作方便。
步驟四,拆除彈簧壓縮夾具200,將后懸總成100裝配到車身底板上。
其中,在將后懸總成100裝配到車身底板上之前,還包括后懸總成100的裝配步驟:將下擺臂101、彈簧102、副車架103、減震器104、軸節(jié)總成105、上擺臂106、縱擺臂107、橫向穩(wěn)定桿108、橫向穩(wěn)定桿拉桿109和前束調節(jié)桿110組裝成后懸總成100。
步驟五,利用后懸調整裝置400頂壓后懸總成100,使彈簧102進一步壓縮,然后拆除彈簧保持夾具300,卸去后懸調整裝置400對后懸總成100的頂壓作用,將彈簧102釋放到預裝狀態(tài)。
其中,本實施例的后懸調整裝置400包括升降架401和拉帶402,所述升降架401承托所述下擺臂101并可帶動所述下擺臂101上下就位,所述拉帶402與所述副車架103連接并可牽拉所述副車架103向下移動。當升降架401承托下擺臂101向上移動,拉帶402牽拉副車架103向下移動時,下擺臂101和副車架103之間的距離減小,使彈簧102進一步壓縮,這時彈簧保持夾具300從張緊狀態(tài)轉變?yōu)樗沙跔顟B(tài),松開緊固件303即可拆除彈簧保持夾具300,安全可靠,操作方便。
綜上所述,實施本發(fā)明的后懸總成100安裝工藝,將后懸總成100的壓裝工序和合裝工序進行拆分,改變了傳統(tǒng)的壓裝工序和合裝工序在同一崗位上進行,從而改善螺旋彈簧102總成的裝配時間,減少崗位作業(yè)工時,避免生產線體產生瓶頸作業(yè)崗位,有利于生產線生產效率的提高,生產節(jié)拍可以提升到60JPH及以上。
以上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替換,這些改進和替換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