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自行車控制裝置的抓握蓋。
背景技術(shù):
典型手動控制裝置(諸如用于自行車以及其他把手轉(zhuǎn)向式車輛的制動器/移位器或者制動桿)可以包括抓握蓋,抓握蓋在控制裝置的部分上伸展以向用戶提供襯墊和/或人體工學的抓握表面。抓握蓋可以由彈性材料(諸如橡膠)制成。抓握蓋可以從控制裝置移除以接近其內(nèi)部部件。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在實施例中,用于自行車控制裝置的抓握蓋包括高計示硬度(high durometer)部分,高計示硬度部分包括附接機構(gòu),該附接機構(gòu)構(gòu)造為接合自行車控制裝置以維持抓握蓋使之接觸自行車控制裝置。抓握蓋還包括連接至高計示硬度部分的低計示硬度部分,低計示硬度部分的尺寸設計為在自行車控制裝置上延伸。
在實施例中,用于自行車控制裝置的抓握蓋包括低計示硬度部分,低計示硬度部分限定小于大約70邵氏A的計示硬度并且構(gòu)造為跨越自行車控制裝置而伸展。
在實施例中,自行車控制裝置包括具有保持插口的殼體以及聯(lián)接至殼體的桿。自行車控制裝置還包括抓握蓋,抓握蓋聯(lián)接至殼體并且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具有的計示硬度值大于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接合保持插口以將抓握蓋維持在殼體上,并且其中,第二部分連接至第一部分并且在殼體上延伸。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jù)一個實施例的公路自行車的右視圖;
圖2是圖1的公路自行車的自行車控制裝置的右視圖;
圖3是圖2的自行車控制裝置的殼體的右視圖;
圖4是圖2的自行車控制裝置的抓握蓋的右視圖;
圖5是沿著圖2的線5-5截取的圖2的自行車控制裝置的局部截面圖;
圖6是根據(jù)另一實施例的自行車控制裝置的局部截面圖;
圖7根據(jù)再一實施例的另一自行車控制裝置的局部截面圖;
圖8是根據(jù)另一實施例的抓握蓋的局部分解截面圖;
圖9是類似于圖8示出的抓握蓋的視圖,除了塊聯(lián)接至低計示硬度部分;
圖10是根據(jù)另一實施例的自行車控制裝置的右視圖;
圖11是沿著圖10的線11-11截取的圖10的自行車控制裝置的截面圖;
圖12是根據(jù)另一實施例的自行車控制裝置的右視圖;
圖13是沿著圖12的線13-13截取的圖12的自行車控制裝置的截面圖;
圖14是根據(jù)另一實施例的自行車控制裝置的殼體的右視圖;
圖15是構(gòu)造為接合圖14的殼體的抓握蓋的右視圖;
圖16是圖14的殼體和圖15的抓握蓋的分解示意截面圖;
圖17是圖14的殼體和圖15的抓握蓋在組合狀態(tài)的示意截面圖;
圖18是圖4的抓握蓋的過渡區(qū)的截面圖;
圖19是根據(jù)另一實施例的抓握蓋的過渡區(qū)的截面圖;以及
圖20是根據(jù)再一實施例的抓握蓋的過渡區(qū)的截面圖。
考慮以下詳細描述,此處公開的實施例的其他方案以及優(yōu)勢將變得明顯,其中,類似或者相同結(jié)構(gòu)具有類似附圖標記。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本文的公開,描述了用于自行車控制裝置的抓握件。一個示范把手轉(zhuǎn)向式自行車20圖示于圖1。但是,正如期望的,本公開可實行于其他自行車以及其他把手轉(zhuǎn)向式車輛。自行車20大致包括支撐在前車輪24和后車輪26上的框架22。驅(qū)動鏈28布置成向后車輪26提供動力。前制動器30和后制動器32布置成分別降低前車輪24和后車輪26的旋轉(zhuǎn)。車座34設置為供騎行者使用。此外,把手組件36布置成控制前車輪24的方向并且與驅(qū)動鏈28、前制動器30和后制動器32的連通以控制其操作。
應該理解的是,框架22、前車輪24、后車輪26、驅(qū)動鏈28、前制動器30、后制動器32以及車座34的具體布置和圖示的部件并未限制為公開的實施例的具體布置和圖示的部件。例如,盡管前制動器30和后制動器32圖示為液壓輪緣制動器,但是液壓盤式制動器是可以想到的并且包含在本公開的范圍內(nèi)。此外,包括機械輪緣制動器以及機械盤式制動器的機械制動器系統(tǒng)可以想到并且包含在本公開的范圍內(nèi)。
把手組件36包括把手38、右自行車控制裝置40和左自行車控制裝置(未示出)。典型地,右自行車控制裝置40控制后撥鏈器(rear derailleur)42(驅(qū)動鏈28的一部分)和后制動器32的操作,而左自行車控制裝置控制前撥鏈器44(驅(qū)動鏈28的一部分)和前制動器30的操作。圖示的把手38是賽車車把。正如期望的,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把手類型(例如,牛角式、扁平式、立管式等)。
圖2示出了附接至把手38的右自行車控制裝置40。右自行車控制裝置40包括殼體46(例如,移位器主體),其具有第一端部48和第二端部50。殼體46包括:在第一端部48處的把手安裝部52;在第二端部50處的角狀部54;以及布置于把手安裝部52和角狀部54之間的抓握部56。把手安裝部52支撐用以將右自行車控制裝置40緊固至把手38的夾子或者扣鉤58。在該實施例中,換擋桿60和制動桿62聯(lián)接至殼體46并且分別與后撥鏈器42和后制動器32互相作用。在該實施例中,左自行車控制裝置(未示出)大致相同并且包括用以附接至把手38的類似結(jié)構(gòu)、用以分別與前撥鏈器44和前制動器30互相作用的換擋桿及制動桿。在其他實施例中,左和右自行車控制裝置可以與自行車部件的不同組合互相作用。為了簡單起見,將討論右自行車控制裝置40,但是,裝置40的其余部分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方案適用于以及相關(guān)于左自行車控制裝置。
抓握蓋64(例如,移位器蓋、罩蓋等)布置在抓握部分56的至少一部分上,并且可布置在角狀部54的至少一部分上,以向用戶提供襯墊或者人體工學的抓握表面。抓握蓋64可從殼體46移除。移除抓握蓋64可以接近右自行車控制裝置40的內(nèi)部部件,或者可以替換抓握蓋64。抓握蓋64包括第一或者高計示硬度部分。高計示硬度部分包括附接機構(gòu)66,諸如搭接塊,搭接塊可以包括免工具連接件(諸如搭接突起和/或其他部件)以將抓握蓋64固定或者附接至殼體46。附接機構(gòu)66還可以包括基于工具的附接件,諸如具有正如參考圖7圖示的螺栓。附接機構(gòu)66或者其部件允許抓握蓋64以可移除的方式接合殼體46。在實施例中,附接機構(gòu)66由與抓握蓋64的高計示硬度部分相同或者類似的高計示硬度材料形成。抓握蓋64還包括第二或者低計示硬度部分68。抓握蓋64進一步限定了在殼體46的第一端部48和把手38之間延伸的過渡區(qū)70。正如此處使用的,相對計示硬度部分(例如高和低)通常以計示硬度規(guī)格為參考。例如,美國檢測與材料協(xié)會(“ASTM”)標準D2240類型A、類型D和/或類型OO規(guī)格可以用以測量相對或者具體計示硬度值。還可以使用其他規(guī)格,諸如ASTM類型B或者類型C規(guī)格。
抓握蓋的高計示硬度部分和低計示硬度部分可以使用任何技術(shù)連接或者以其他方式附接。例如,可以使用共同模制、共同黏結(jié)和/或其他技術(shù)。高計示硬度部分和低計示硬度部分還可以使用機械技術(shù)附接,諸如相對于圖8和圖9描述的。
抓握蓋64有利地提供了與殼體46的緊密裝配關(guān)系。抓握蓋設計可以使用軟計示硬度材料以與殼體聯(lián)鎖,形成不期望的裝配和光潔度(finish)。例如,熱塑性彈性體或者硅樹脂是典型材料,它們被使用并且具有大約50邵氏A的計示硬度。由于材料的柔軟性,使用以及侵略性騎行條件會導致抓握蓋在殼體上蠕變以及扭曲。圖3示出了殼體46,為了清楚起見,抓握蓋64、換擋桿60和制動桿62被移除。殼體46包括呈凹口72和抓握肩部74形式的抓握接合特征。盡管圖3示出了殼體46的右側(cè),但是殼體46的左側(cè)可以包括呈凹口72形式的保持插口和/或抓握肩部74。抓握肩部74可以是連續(xù)的,卷繞在整個殼體46周圍。抓握肩部74限定了抓握蓋64抵接殼體46的抓握/殼體界面輪廓。抓握/殼體界面輪廓提供了從抓握蓋64至殼體46的大致齊平過渡以提供舒適抓握表面。在一個實施例中,殼體46由具有大約85邵氏D的計示硬度的碳纖維尼龍復合材料或者玻璃填充尼龍復合材料構(gòu)成。在其他實施例中,正如期望的,殼體46由具有大約55至大約85邵氏D之間的計示硬度的材料構(gòu)成。
轉(zhuǎn)至圖4,圖4示出了從殼體46移除的抓握蓋64的實施例。附接機構(gòu)66是抓握蓋64的高計示硬度部分。附接機構(gòu)66(諸如搭接塊)包括尺寸被設計為接合限定了搭接凹口72的表面的抓握蓋突起76。附接機構(gòu)66包括搭接塊邊緣78,其形狀被設計為接合抓握肩部74的一部分并且匹配抓握/殼體界面輪廓的對應一部分以提供平滑的過渡(見圖5)。盡管圖4示出了抓握蓋64的右側(cè),但是抓握蓋64的左側(cè)也包括布置成接合殼體46的左側(cè)的附接機構(gòu)66。在一個實施例中,附接機構(gòu)66由具有大約75邵氏D計示硬度的第一材料(例如,丙烯腈或者ABS)形成。在其他實施例中,正如期望的,附接機構(gòu)66由具有大約30至大約85邵氏D之間的計示硬度的材料構(gòu)成。
仍參考圖4,低計示硬度部分68限定低計示硬度邊緣80,低計示硬度邊緣80被成形為接合抓握肩部74的一部分并且匹配抓握/殼體界面輪廓的對應一部分以提供平滑的過渡。在一個實施例中,低計示硬度部分68由具有大約50邵氏A計示硬度的第二材料(例如,熱塑性聚氨酯)形成。在其他實施例中,正如期望的,低計示硬度部分68由具有大約30至大約70邵氏A之間的計示硬度的材料構(gòu)成。
過渡區(qū)70可以由與低計示硬度部分68相同的材料構(gòu)成,并且尺寸被設計為在第一端部48處包封殼體46并且提供至把手38的過渡。低計示硬度部分68在殼體46上延伸。在一個實施例中,過渡區(qū)70的尺寸被設計為,使得當抓握蓋64安裝在殼體46上時張力施加至低計示硬度材料。例如,當抓握蓋64的低計示硬度部分68在殼體46上被拉伸時,抓握蓋64的未安裝(即,未拉緊)尺寸可以不同于抓握蓋64的安裝(即,拉緊)尺寸,并且利用抓握蓋64的高計示硬度部分固定至殼體46。
轉(zhuǎn)至圖5,圖5示出了抓握蓋64的一個實施例,附接機構(gòu)66在呈共同模制接頭82形式的接合處共同模制至低計示硬度部分68。換句話說,附接機構(gòu)66在模制處理期間結(jié)合至低計示硬度部分68,使得當成形時抓握蓋64為單件。此外,抓握蓋突起76包括突起固定機構(gòu),突起固定機構(gòu)呈突起或者鉤塊84的形式,突起或者鉤塊84從突起76延伸并且被成形為被接收在形成于搭接凹口72內(nèi)的凹口86中。
以下將參考圖2描述將抓握蓋64組裝至殼體46上。首先使過渡區(qū)70經(jīng)過制動桿62和換擋桿60上并且到達殼體46上。然后將過渡部分70在角狀部54和抓握部分56上拉伸,直到過渡區(qū)70在殼體46的第二端部50上被拉伸并且產(chǎn)生至把手38的期望過渡。然后附接機構(gòu)66被拉動至合適的位置,并且抓握蓋突起76被插入或者以其他方式附接至形成在殼體46中的搭接凹口72,使得塊邊緣78與形成在殼體46中的抓握肩部74鄰接。附接機構(gòu)66與搭接凹口72的接合在由線A示出的方向上向低計示硬度部分68施加張力并且使低計示硬度邊緣80與殼體46的抓握肩部74鄰接,使得平滑的抓握表面設置在右自行車控制裝置40周圍。低計示硬度部分68跨過殼體46或者在殼體46上被拉伸,使得低計示硬度部分68接觸殼體46并且被禁止相對于殼體46移動。由拉伸引起的張力導致低計示硬度部分68至少在由線A示出的方向上稍微縱向變形,并且增加了低計示硬度部分68進一步拉伸以及變形的阻力。
在操作中,通過低計示硬度部分68向用戶提供緩沖抓握表面,而附接機構(gòu)66提供了與殼體46的穩(wěn)固連接并且降低使用期間相對于殼體46的膨脹和扭曲。抓握蓋64還提供了可靠連接的抓握表面,同時使殼體46的部分87暴露(例如,見圖2),從而提供了接近電子換擋系統(tǒng)的電池或者另一部件的能力而不需要移除抓握蓋64的能力。相比于典型抓握蓋,附接機構(gòu)66利用較少拉伸和拉動提供了易于組裝以及替換抓握蓋64。此外,因為附接機構(gòu)66與搭接凹口72互相作用,所以抓握蓋64在殼體46上的放置比典型抓握蓋更容易,導致更一致的且視覺上愉悅的安裝。過渡區(qū)70布置成提供到應用于把手38的抓握帶的平滑過渡或者到未應用抓握帶的把手38的平滑過渡,使得用戶享受從把手38至角狀部54連續(xù)且改進的抓握表面。
圖6示出了分別類似于抓握蓋64和殼體46的可替換抓握蓋164和殼體146,如上所述,其中,相同部分將用類似數(shù)字記錄。抓握蓋164包括搭接突起176和呈凹槽88形式的搭接固定機構(gòu),凹槽88的尺寸被設計為接收搭接件或者固定環(huán)90。搭接凹口172限定了尺寸被設計為接收搭接突起176的通孔。在操作中,用戶將搭接突起176插入搭接凹口172,并且搭接件或者固定環(huán)90與限定了凹槽88的表面接合,以將抓握蓋164相對于殼體146維持在合適位置。
圖7分別示出了類似于抓握蓋64和殼體46的可替換抓握蓋264和殼體246,如上所述,其中,相同部分將用類似數(shù)字記錄。抓握蓋264包括突起276和呈通孔92形式的固定機構(gòu),通孔92的尺寸被設計為接收呈螺栓94形式的緊固件。凹口272包括尺寸被設計為接收螺栓94的緊固件孔口96。在操作中,用戶將突起276插入凹口272中,螺栓94穿過通孔92并且與限定了緊固件孔口96的表面接合,以將抓握蓋264相對于殼體246維持在合適位置。
圖8和圖9示出了類似于上述抓握蓋64的可替換抓握蓋364。抓握蓋364的低計示硬度部分368未被共同模制至包括搭接塊366的高計示硬度部分,而是機械連接至包括搭接塊366的高計示硬度部分。低計示硬度部分368限定聯(lián)接孔口98,搭接塊366包括聯(lián)接突起100,聯(lián)接突起100的尺寸被設計為接合限定了聯(lián)接孔口98的表面并且將搭接塊366連接至低計示硬度部分368。在一個實施例中,低計示硬度部分包括互相作用以將搭接塊366連接至低計示硬度部分368的多個聯(lián)接孔口98和多個聯(lián)接突起100。在操作中,搭接塊366在安裝至殼體46之前接合低計示硬度部分368。在其他實施例中,高計示硬度部分包括壓配合搭接件或者塑膜拉鏈。
圖10和圖11針對類似于以上討論的右自行車控制裝置40的右自行車控制裝置440,其中,相同部件識別為類似數(shù)字。抓握蓋464包括高計示硬度部分,其包括具有互鎖滑塊102的附接機構(gòu),互鎖滑塊102被成形為接收在呈設置在殼體446中的凹槽或者滑動軌道104形式的保持插口內(nèi)。正如圖11清楚地示出的,低計示硬度部分468共同模制至互鎖滑塊102。在另一實施例中,互鎖滑塊102可以機械地與低計示硬度部分486聯(lián)接。圖示的互鎖滑塊102提供了大致鉤形狀截面。在其他實施例中,互鎖滑塊102和對應滑動軌道104可以限定捕獲輪廓,使得互鎖滑塊102不能夠在垂直于滑動方向B的方向上離開滑動軌道104。在操作中,抓握蓋464通過互鎖滑塊102與滑動軌道104的聯(lián)鎖而被安裝,并且在方向B上滑動互鎖滑塊102,直到抓握蓋464如期望那樣定位。
圖12和圖13針對類似于以上討論的右自行車控制裝置40的右自行車控制裝置540,其中,相同部件識別為類似數(shù)字。抓握蓋564包括呈隱蔽剛性殼106形式的高計示硬度部分,隱蔽剛性殼106包括布置成被接收在保持插口中的突起108。抓握蓋564還包括抓握肩部474以及至低計示硬度部分的邊緣480。在本實施例中,保持插口包括凹口110,凹口110形成在殼體546中對應于突起108。低計示硬度部分568共同模制在隱蔽剛性殼106的頂部。在操作中,抓握蓋564被壓到殼體546上,直到隱蔽剛性殼106的突起108卡入凹口110以將抓握蓋564相對于殼體546保持在適當位置,而無需使用額外緊固件或者滑動底切。
圖14至圖17針對與以上討論的殼體46和抓握蓋64類似的殼體646和抓握蓋664,其中,相同部件識別為類似數(shù)字。抓握蓋664包括呈多個隱蔽搭接件112和隱蔽肋114形式的高計示硬度部分,它們布置成被分別接收在呈對應搭接凹口116和肋凹口118形式的保持插口內(nèi)。在操作中,抓握蓋664類似于抓握蓋64通過如下方式進行組裝:首先將過渡區(qū)670拉到殼體上,然后如圖16和圖17所示,將隱蔽搭接件112與搭接凹口116接合,并且將隱蔽肋114與肋凹口118接合。在另一實施例中,隱蔽搭接件112和隱蔽肋114的布置能夠結(jié)合其他實施例。例如,隱蔽搭接件112和隱蔽肋114將從以上討論的隱蔽剛性殼106延伸。可替換地,隱蔽搭接件112和隱蔽肋114能夠由低計示硬度材料構(gòu)成,并且連同包括附接機構(gòu)(諸如搭接塊)的另一高計示硬度部分使用。
現(xiàn)在轉(zhuǎn)到圖18,過渡區(qū)70示出在截面中,該截面提供了接觸并環(huán)繞殼體的連續(xù)環(huán)形表面。圖19示出了另一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過渡區(qū)721包括接縫723,接縫723允許呈互鎖滑塊725形式的兩個高計示硬度部分分開。互鎖滑塊725可以接合殼體,當安裝到右自行車控制裝置上時,殼體布置成接收互鎖滑塊725以將過渡區(qū)721保持在適當位置。圖20示出了另一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過渡區(qū)821包括拉鏈829,拉鏈829能夠被打開以及關(guān)閉以輔助安裝抓握蓋。
在實施例中,用于自行車控制裝置的抓握蓋包括高計示硬度部分,其包括附接機構(gòu),附接機構(gòu)構(gòu)造為接合自行車控制裝置以維持抓握蓋接觸自行車控制裝置。抓握蓋還包括低計示硬度部分,其連接至高計示硬度部分,低計示硬度部分的尺寸被設計為在自行車控制裝置上延伸。低計示硬度部分可以構(gòu)造為當抓握蓋安裝在自行車控制裝置上時被高計示硬度部分拉緊。高計示硬度部分可以限定大約30至大約85邵氏D之間的計示硬度,低計示硬度部分可以限定大約30至大約70邵氏A之間的計示硬度。例如,低計示硬度部分可以限定大約50邵氏A的計示硬度而高計示硬度部分可以限定大約75邵氏D的計示硬度。高計示硬度部分可以由丙烯腈構(gòu)成,低計示硬度部分可以由熱塑性聚氨酯構(gòu)成。附接機構(gòu)可以包含工具,或者無工具附接至自行車控制裝置。高計示硬度部分的附接機構(gòu)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突起,其構(gòu)造為接合自行車控制裝置。突起可以包括塊和/或凹槽以及能夠與限定所述凹槽的表面接合的固定環(huán)以將抓握蓋維持為安裝在自行車控制裝置上。突起可以包括通孔,通孔的尺寸被設計為接收緊固件,緊固件穿過通孔并且構(gòu)造為接合自行車控制裝置。高計示硬度部分的附接機構(gòu)可以包括互鎖滑塊,其構(gòu)造為接合自行車控制裝置。高計示硬度部分的附接機構(gòu)包括隱蔽殼,其構(gòu)造為接合自行車控制裝置。高計示硬度部分的附接機構(gòu)可以包括隱蔽搭接件,其構(gòu)造為接合自行車控制裝置。高計示硬度部分的附接機構(gòu)可以包括隱蔽肋,其構(gòu)造為接合自行車控制裝置。高計示硬度部分的附接機構(gòu)可以包括拉鏈。低計示硬度部分和高計示硬度部分聯(lián)接。例如,低計示硬度部分和高計示硬度部分可以共同模制和/或機械聯(lián)接。
在實施例中,用于自行車控制裝置的抓握蓋包括低計示硬度部分,低計示硬度部分限定的計示硬度小于大約70邵氏A并且構(gòu)造為被跨過自行車控制裝置拉伸。低計示硬度部分可以限定大約30至大約70邵氏A之間的計示硬度,例如50邵氏A。低計示硬度部分可以由熱塑性聚氨酯構(gòu)成。
在實施例中,自行車控制裝置包括具有保持插口的殼體以及聯(lián)接至殼體的桿。自行車控制裝置還包括抓握蓋,抓握蓋聯(lián)接至殼體并且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具有的計示硬度值大于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接合保持插口以將抓握蓋維持在殼體上,并且其中,第二部分連接至第一部分并且在殼體上延伸。保持插口可以包括凹槽,第一部分可以包括構(gòu)造為接收在凹口內(nèi)的附接機構(gòu)。附接機構(gòu)可以包括尺寸被設計為接收在凹口內(nèi)的突起。附接機構(gòu)可以包括突起以及鉤塊,鉤塊從突起延伸并且尺寸被設計為接收在凹口內(nèi)。附接機構(gòu)可以包括突起以及形成在突起上的凹槽。突起的尺寸被設計為接收在凹口內(nèi),并且可進一步包括能夠與限定所述凹槽的表面接合的固定環(huán)以將突起維持在凹口中。附接機構(gòu)可以包括尺寸被設計為接收在凹口內(nèi)的突起,并且可進一步包括穿過突起并且接合殼體的緊固件。保持插口可以包括滑動軌道,第一部分可以包括互鎖滑塊,互鎖滑塊定的尺寸被設計為滑動地接收在滑動軌道內(nèi)。保持插口可以包括多個凹口,第一部分可以包括接收在多個凹口中的多個突起。第一部分可以包括隱蔽殼。保持插口可以包括多個突起凹口以及多個肋凹口,第一部分可以包括附接機構(gòu),附接機構(gòu)包括尺寸被設計為接收在多個突起凹口內(nèi)的多個隱蔽突起以及尺寸被設計為接收在多個肋凹口內(nèi)的多個隱蔽肋。第二部分可以包括環(huán)狀地圍繞殼體的過渡區(qū)。第二部分可以限定大約30至大約70邵氏A之間的計示硬度,和/或第一部分可以限定大約30至大約85邵氏D之間的計示硬度。第一部分可以由丙烯腈構(gòu)成,而第二部分可以由熱塑性聚氨酯構(gòu)成。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可以共同模制。
鑒于前面的描述,對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來說,對此處公開的實施例的多個修改是顯而易見的。例如,此處公開的任何實施例可以被修改以包括關(guān)聯(lián)于不同實施例的任何結(jié)構(gòu)和/或方法。因此,該公開被視為僅僅是示意性的,并且本公開的提出是為了能夠使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作出以及使用本發(fā)明并且指導實施本發(fā)明的最佳模式。保持對落入隨附權(quán)利要求范圍內(nèi)的所有修改的專有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