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軌道板調整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鐵路軌道,特別涉及一種高速鐵路無砟軌道施工中的軌道板調整裝置。
背景技術:
由于列車高速行駛的需要,高速鐵路主要采用板式無砟軌道,鋼軌不是鋪設在普 通軌枕上,而是鋪設在經(jīng)機床精確打磨的軌道板上,以確保線路的平穩(wěn)性、安全性、低噪音 等。高速鐵路要求軌道在高度和水平方向具有嚴格的平順性,為達到這一要求。軌道板在 進行精磨、預鋪(粗鋪后)還必須進行精確調整定位,通常是利用精密測量控制網(wǎng)和先進的 精調測量儀器通過不斷地實時測量每一塊軌道板的空間坐標,并通過電腦系統(tǒng)與理論空間 座標進行實時比對,給出實時偏差,再配合精確的軌道板調整裝置,將軌道板精確設定在理 論設計的空間位置,且滿足高程和平面的精度要求。目前,現(xiàn)有的精確調整裝置具有以下特點多為手動操作,人力需求較多,效率低、 難以控制定位精度;通常設備需要等待到水泥灌漿澆注凝固完畢后才能撤離,這樣就需要 很多套設備同時工作,從而大大的增加了每次調整的成本。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調整機構,該機 構無需等到水泥灌漿澆注凝固完畢后撤離,可以實現(xiàn)自動化調整。
發(fā)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動化程度高、 成本低、效率高、易于精確控制的軌道板調整裝置。采用技術方案如下它由垂直調整系統(tǒng)、水平調整系統(tǒng)、楔塊調整系統(tǒng)、連結座及下機架座構成,垂直 調整系統(tǒng)垂直安裝于連結座的上方,與連結座成嵌套連結,水平調整系統(tǒng)安裝于下機架座 的上方、位于連結座的一側,與連結座成嵌套連結,楔塊調整系統(tǒng)安裝于下機架座的下方, 連結座與下機架座成滑動連結。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yōu)點節(jié)省了人力和設備,降低了成本,提高了 作業(yè)效率。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的工作狀態(tài)圖;圖3,為圖2的正視圖;圖4,為圖3的局部放大圖。其中,A是垂直調整系統(tǒng)、B是水平調整系統(tǒng)、C是楔塊調整系統(tǒng)、1是托鉤、2是燕尾型導軌滑動副、3是連結座、4是軸承1、5是軸承11、6是滾珠螺母1、7波紋管1、8是滾珠 絲杠1、9是上機架板IIIUO是聯(lián)軸器1、11是減速機1、12是伺服電機1、13是上機架板 II、14是上機架板I、15是軸承III、16是燕尾型導軌滑動副I、17是滾珠螺母II、18是連結套、19是滾珠絲杠11、20是波紋管11、21是下機架板11、22是軸承IV、23是聯(lián)軸器11、24 是減速機II、25是伺服電機II、26是下機架板I、27是下機架板III、28是下機架板IV、29 是伺服電機III、30是減速機ΙΙΙ、31是下機板架V、32是聯(lián)軸器III、33是軸承V、34是滾 珠絲杠、35是下機架板VI、36是波紋管III、37是滾珠螺母III、38是下機架座、39是滑塊 1、40是底板、41是滑塊11、42是滑套、43是支座、44是端蓋、45是推桿、46彈簧、47是壓力 傳感器、48是墊板、49是楔塊、50是預埋板、51是軌道板、52是底座。
具體實施例方式
見圖1-圖4,本發(fā)明由垂直調整系統(tǒng)A、水平調整系統(tǒng)B、楔塊調整系統(tǒng)C、連結座3 及下機架座38構成,垂直調整系統(tǒng)A垂直安裝于連結座3的上方,與連結座3成嵌套連結, 水平調整系統(tǒng)B安裝于下機架座38的上方、位于連結座的一側,與連結座3成嵌套連結,楔 塊調整系統(tǒng)C安裝于下機架座38的下方,連結座3與下機架座38成滑動連結。垂直調整系 統(tǒng)A包括伺服電機I 12、減速機I 11、聯(lián)軸器I 10、滾珠絲杠I 8、滾珠螺母I 6、波紋管I 7、托鉤1、上機架板I 14、上機架板II 13、上機架板III 9、燕尾型導軌滑動副I 16、軸承I 4、軸承II 5、軸承III 15;上機架板I 14垂直安裝于連結座3的上方,上機架板1113安裝 于上機架板I 14的上端,并與連結座3平行,伺服電機I 12安裝于上機架板II 13上,伺服 電機I 12的下端連結減速機I 11,減速機I 11通過聯(lián)軸器I 10與滾珠絲杠I 8連結,滾 珠絲杠I 8的前端位于連結座3內,滾珠絲杠I 8的前端與連結座3內壁之間安裝有軸承 I4、軸承II 5,滾珠絲杠I 8外表面套裝有與之配合的滾珠螺母I 6,滾珠螺母I 6與托鉤 1固定連結,托鉤1的尾端通過燕尾型導軌滑動副I 16與上機架板I 14滑動連結,滾珠螺 母I 6上端安裝有波紋管I 7,在滾珠絲杠I 8與上機架板III 9之間安裝有軸承11115。 水平調整系統(tǒng)B通過下機架板I 26、下機架板II 21安裝于下機架座38的上方,包括伺服 電機II 25、減速機II 24、聯(lián)軸器II 23、滾珠絲杠II 19、滾珠螺母II 17、連結套18、波紋 管II 20、軸承IV 22 ;伺服電機II 25的前端連結減速機II 24,減速機II 24通過聯(lián)軸器
II23與滾珠絲杠II 19連結,滾珠絲杠II 19的前端位于連結座3內,滾珠絲杠II 19外 表面套裝有與之配合的滾珠螺母II 17,滾珠螺母II 17與連結套18固定連結,連結套18 與連結座3固定連結,連結套18與下機架板II 21之間安裝有波紋管II 20,滾珠絲杠II 19通過軸承IV22支承在下機架板1121上。楔塊調整系統(tǒng)C通過下機架板IV28安裝于下 機架座38的下方,包括伺服電機III 29、減速機III 30、聯(lián)軸器III 32、軸承V 33、滾珠絲 杠34、波紋管11136、滾珠螺母III 37、滑塊I 39、滑塊II 41、滑套42、支座43、端蓋44、推 桿45、彈簧46、壓力傳感器47;伺服電機III 29的前端連結減速機III 30,減速機III 30 通過聯(lián)軸器III 32與滾珠絲杠III 34連結,減速機III 30固定在下機板架V 31上,滾珠 絲杠34通過軸承V 33支承在下機架板VI 35上,下機板架V 31、下機架板VI 35與下機 架板IV 28固定連結,滑套42與滾珠螺母III 37固定連接,滑套42與聯(lián)軸器III 32之間 安裝有波紋管III 36,壓力傳感器47固定安裝于端蓋44前端,端蓋44固定安裝在滑套42 前端,滑塊39、滑塊41固定安裝在滑套42上并與底板40成滑動連結,支座43固定安裝在 滑套42上,推桿45安裝在支座42中,并與支座42成滑動連結。壓力傳感器47與楔塊49 接觸,推桿45與墊板48接觸。連結座3與下機架座38通過燕尾型導軌滑動副2成滑動連 結。
本發(fā)明的工作過程是如圖2,首先將4-6套楔塊49、墊板48放置在預定位置,再將4-6套軌道調整裝置對稱分置在軌道板51兩側的底座52上,調整垂直調整系統(tǒng)A和水 平調整系B統(tǒng)動作,使托鉤1托住預埋板50 (預埋板預先埋在了軌道板中),再通過調整垂 直調整系統(tǒng)A和水平調整系統(tǒng)B使托鉤1上下左右移動,直至軌道板51達到位置要求,之 后,讓楔塊調整系統(tǒng)C工作,使滑套42移動,帶動壓力傳感器47推動楔塊49,同時,推桿45 推動墊板48運動,當楔塊49、墊板48運動到楔塊49與軌道板51接觸時,由于軌道板51對 楔塊49的作用力突然增大,而楔塊49與墊板48的摩擦力遠小于墊板48與底座11間的摩 擦力,隨著滑套42移動,只有壓力傳感器47推動楔塊49向里微動,墊板48基本不動,直至 壓力傳感器47達到調整值,留下調整好的墊板48和楔塊49,撤離軌道板調整裝置到下一循 環(huán)。圖4中箭頭方向是楔塊移動方向。在該實施方式中,不排除取消中部2套軌道板調整裝置,只采用前后4套軌道板調 整裝置的方案;也不排除中部2套軌道板調整裝置只做垂直調整和楔塊墊板的調整,并由 此引起的在結構上的改變。
權利要求
一種軌道板調整裝置,其特征是本軌道板調整裝置由垂直調整系統(tǒng)(A)、水平調整系統(tǒng)(B)、楔塊調整系統(tǒng)(C)、連結座(3)及下機架座(38)構成,垂直調整系統(tǒng)(A)垂直安裝于連結座(3)的上方,與連結座(3)成嵌套連結,水平調整系統(tǒng)(B)安裝于下機架座(38)的上方、位于連結座(3)的一側,與連結座(3)成嵌套連結,楔塊調整系統(tǒng)(C)安裝于下機架座(38)的下方,連結座(3)與下機架座(38)成滑動連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軌道板調整裝置,其特征是垂直調整系統(tǒng)(A)包括伺服電 機I (12)、減速機I (11)、聯(lián)軸器I (10)、滾珠絲杠I (8)、滾珠螺母I (6)、波紋管I (7)、托鉤 (1)、上機架板I (14)、上機架板II (13)、上機架板III (9)、燕尾型導軌滑動副I (16)、軸承 I (4)、軸承II (5)、軸承III (15);上機架板I (14)垂直安裝于連結座(3)的上方,上機架板 11(13)安裝于上機架板I (14)的上端,并與連結座(3)平行,伺服電機I (12)安裝于上機 架板11(13)上,伺服電機1(12)的下端連結減速機I (11),減速機I (11)通過聯(lián)軸器I (10) 與滾珠絲杠1(8)連結,滾珠絲杠1(8)的前端位于連結座(3)內,滾珠絲杠1(8)的前端與 連結座(3)內壁之間安裝有軸承I (4)、軸承II (5),滾珠絲杠I (8)外表面套裝有與之配合 的滾珠螺母I (6),滾珠螺母I (6)與托鉤(1)固定連結,托鉤(1)的尾端通過燕尾型導軌滑 動副I (16)與上機架板I (14)滑動連結,滾珠螺母I (6)上端安裝有波紋管I (7),在滾珠絲 杠I (8)與上機架板III (9)之間安裝有軸承III (15)。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軌道板調整裝置,其特征是水平調整系統(tǒng)(B)通過下機架板I(26)、下機架板11(21)安裝于下機架板111(27)的上方,包括伺服電機II (25)、減速機II(24)、聯(lián)軸器II (23)、滾珠絲杠II (19)、滾珠螺母II (17)、連結套(18)、波紋管II (20)、軸 承IV(22);伺服電機II (25)的前端連結減速機II (24),減速機II (24)通過聯(lián)軸器II (23) 與滾珠絲杠11(19)連結,滾珠絲杠11(19)的前端位于連結座(3)內,滾珠絲杠11(19)外 表面套裝有與之配合的滾珠螺母II (17),滾珠螺母II (17)與連結套(18)固定連結,連結套 (18)與連結座(3)固定連結,連結套(18)與下機架板II (21)之間安裝有波紋管II (20), 滾珠絲杠11(19)通過軸承IV(22)支承在下機架板11(21)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軌道板調整裝置,其特征是楔塊調整系統(tǒng)(C)通過下機架 板IV(28)安裝于下機架座(38)的下方,包括伺服電機111(29)、減速機111(30)、聯(lián)軸器III(32)、軸承V(33)、滾珠絲杠(34)、波紋管III (36)、滾珠螺母III (37)、滑塊I (39)、滑塊II(41)、滑套(42)、支座(43)、端蓋(44)、推桿(45)、彈簧(46)、壓力傳感器(47);伺服電 機III (29)的前端連結減速機III (30),減速機III (30)通過聯(lián)軸器III (32)與滾珠絲杠 111(34)連結,減速機III (30)固定在下機板架V (31)上,滾珠絲杠(34)通過軸承V (33)支 承在下機架板VI(35)上,下機板架V(31)、下機架板VI (35)與下機架板IV (28)固定連結, 滑套(42)與滾珠螺母111(37)固定連接,滑套(42)與聯(lián)軸器111(32)之間安裝有波紋管III(36),壓力傳感器(47)固定安裝于端蓋(44)前端,端蓋(44)固定安裝在滑套(42)前 端,滑塊(39)、滑塊(41)固定安裝在滑套(42)上并與底板(40)成滑動連結,支座(43)固 定安裝在滑套(42)上,推桿(45)安裝在支座(42)中,并與支座(42)成滑動連結。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軌道板調整裝置,其特征是壓力傳感器(47)與楔塊(49)接 觸,推桿(45)與墊板(48)接觸。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軌道板調整裝置,其特征是連結座(3)與下機架座(38)通過 燕尾型導軌滑動副(2)成滑動連結。
全文摘要
軌道板調整裝置,涉及鐵路軌道,特別涉及一種高速鐵路無砟軌道施工中的軌道板調整裝置。它由垂直調整系統(tǒng)、水平調整系統(tǒng)、楔塊調整系統(tǒng)、連結座及下機架座構成,垂直調整系統(tǒng)垂直安裝于連結座的上方,與連結座成嵌套連結,水平調整系統(tǒng)安裝于下機架座的上方、位于連結座的一側,與連結座成嵌套連結,楔塊調整系統(tǒng)安裝于下機架座的下方,連結座與下機架座成滑動連結。該軌道板調整裝置具有自動化程度高、成本低、效率高、易于精確控制的優(yōu)點,節(jié)省了人力和設備,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作業(yè)效率。
文檔編號E01B29/06GK101824783SQ20101017167
公開日2010年9月8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5月13日
發(fā)明者于蘭英, 劉偉, 吳元文, 張海波, 李濤, 李欽林, 董勇, 鄧斌 申請人:四川省成都普什機電技術研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