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車的懸掛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汽車的懸掛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連接汽車同側(cè)前后懸架彈性元件的機構(gòu),該連接機構(gòu)適用于連接縱置鋼板彈簧、螺旋彈簧等彈性元件。
現(xiàn)代客車和卡車上使用的彈性元件種類繁多,性能各異,一般較通用的有鋼板彈簧、螺旋彈簧、扭桿彈簧、氣體彈簧和橡膠彈簧,無論哪一種彈簧,當(dāng)汽車遇到不規(guī)則路面跳動時,都能吸收車輪受到的大部分沖擊能量,減少了行車時的振動。但是,無論采用非獨立懸架的,還是采用獨立懸架的彈性元件,其前后懸架彈性元件的作用都是獨立的,相互不影響,車輛行駛過程中,前后輪的振動沒有任何聯(lián)系,如果前后輪的振動方向相反則車輛受到的沖擊會更大,車身將產(chǎn)生前起后落的運動,另外,當(dāng)四個車輪不在同一平面時或有一對角輪受力較大時,則車架及車身骨架將受到一定的扭力,因此,采用這種結(jié)構(gòu)的懸掛裝置,彈性元件易損壞,車架及車身骨架也容易損壞,同時,也會造成貨物的損傷或使乘坐者感到不舒適。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的懸掛裝置,它使汽車前后懸架彈性元件具有良好的整體彈性性能,且減振效果明顯。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實現(xiàn)的在采用縱置鋼板彈簧和螺旋彈簧作為彈性元件的汽車同側(cè),前、后彈性元件之間增設(shè)一連接機構(gòu),它包括拉桿、平衡位裝置和平衡制動器,拉桿的兩端分別通過與車架鉸接的三角吊耳和前、后彈性元件相連接,平衡位裝置包含中心支架和平衡簧,中心支架置于前、后彈性元件的中央部分,中心支架的上部與車架固連,下部設(shè)有凸臺,凸臺設(shè)有橫向通孔,拉桿穿過通孔,并可在通孔內(nèi)移動,中心支架的下部正面開有矩形孔,矩形孔內(nèi)安裝平衡制動器,平衡簧有兩個,分置于中心支架的兩側(cè),平衡制動器采用蝶式制動器,穿過通孔的拉桿夾于平衡制動器的兩個磨擦片之間,平衡制動器的油管與汽車制動油管相接通,車輛制動時可同時制動拉桿,從而使連接機構(gòu)被制動。
汽車懸架的前、后彈性元件采用以下幾種選擇方案,均可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前、后彈性元件均采用鋼板彈簧;前、后彈性元件均采用螺旋彈簧;前彈性元件采用螺旋彈簧,后彈性元件采用鋼板彈簧。
本發(fā)明的懸掛裝置,同側(cè)前、后彈性元件在其間所設(shè)的連接機構(gòu)作用下,改善了汽車行駛過程中在不平坦路面上的振動情況,如果前輪或后輪受到向上或向下的力時,與彈性元件鉸接的兩個三角吊耳繞固定旋轉(zhuǎn)端同時向上或向下轉(zhuǎn)動,拉桿兩端均受到拉力或推力,從而給前、后輪施加了一個與地面作用力相反的附加力,大約可抵銷1/2振幅,降低了車身的水平振動。如果前、后輪的振動方向相反、振幅相同,由整個車身的振動接近于零,此時,本發(fā)明懸掛裝置的減振效果最好,汽車可仍保持水平行駛狀態(tài)。當(dāng)四個車輪不在同一平面時,由于三角吊耳和拉桿的作用,使前、后輪受到相同的力,對角的車輪也就受到相同的力,所以此時車架和車身骨架不會受到扭力,延長車輛的使用壽命。
圖1是本發(fā)明懸掛裝置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懸掛裝置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懸掛裝置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懸掛裝置第四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5是中心支架與平衡制動器的裝配圖,(a)和(c)是平衡制動器待裝配的兩部分,(b)是插入拉桿的中心支架。
圖6(a)和(b)分別是平衡制動器未制動和制動拉桿的剖視圖。
圖7(a)、(b)和(c)分別是用于連接鋼板彈簧的三孔直角吊耳的正視圖、側(cè)視圖和俯視圖。
圖8(a)、(b)和(c)分別是用于連接螺旋彈簧的二孔直角吊耳的正視圖、側(cè)視圖和俯視圖。
下面將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詳細(xì)描述。
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前、后彈性元件均為縱置鋼板彈簧2、2′,現(xiàn)有的鋼板彈簧與支架的連接是一端固連,一端吊耳銷連,本發(fā)明改為兩端均是吊耳銷連,并可自由擺動。前鋼板彈簧2的前端和后鋼板彈簧2′的后端分別與吊耳4和4′銷連,吊耳7、7′的直角端有銷孔27,橫向和豎向連桿端分別有銷孔22和28,如圖7所示。平衡制動器12用于當(dāng)汽車剎車時,使拉桿10止動,以保持車輛的穩(wěn)定性,如圖6所示,平衡制動器12為與中心支架11矩形孔14相適應(yīng)的長方體構(gòu)件,殼體31的內(nèi)部,前部是圓柱形孔,后部是矩形凹槽,圓柱形孔的前端有油管32接出,內(nèi)設(shè)皮碗37和與其相連的活塞36,在矩形凹槽內(nèi)設(shè)有與活塞36相連的活動制動塊33,固定制動塊34螺接于矩形凹槽的端部,在活動制動塊33和固定制動塊34相對面上分別裝有磨擦片35,油管32與汽車制動油管接通。該實施例的連接機構(gòu)位置偏低,適用于小型、中型、大型汽車的懸掛裝置。
圖2是第二個實施例的示意圖,基本結(jié)構(gòu)與第一個實施例相同,區(qū)別在于兩個三孔直角吊耳7、7′的直角配置分別朝向前、后車輪5、5′的上方。該實施例的連接機構(gòu)位置偏離,適用于小型汽車的懸掛裝置。
圖3所示的實施例,前、后彈性元件都是螺旋彈簧18、18′,螺旋彈簧18、18′的下端分別與控制臂19、19′連接,上端分別與二孔直角吊耳17、17′的橫向連桿端套接,二孔直角吊耳17、17′的直角端分別銷連于與車架1固連的內(nèi)支架26、26′,二孔直角吊耳17、17′的橫向連桿端為圓柱形,見圖8(a)、(b)和(c),在圓柱形內(nèi)開有環(huán)形下凹槽24、24′,用于套接螺旋彈簧18、18′,在環(huán)形前鋼板彈簧2的后端和后鋼板彈簧2′的前端分別與三孔直角吊耳7和7′的橫向連桿端銷接,吊耳4、4′的另一端和三孔直角吊耳7、7′的直角端分別銷連于與車架1固連的邊支架3、3′和支架6、6′。本發(fā)明在汽車同側(cè)的前、后鋼板彈簧2、2′之間增設(shè)一連接機構(gòu),使前、后鋼板彈簧2、2′由原來各自獨立作用的分離元件,變?yōu)橛邢嗷プ饔玫恼w彈性元件。連接機構(gòu)由連接拉桿10、平衡位裝置8和平衡制動器12構(gòu)成,拉桿10的兩端分別與三孔直角吊耳7、7′的豎向連桿端銷接,兩個三孔直角吊耳7、7′的直角配置分別朝向前、后車輪5、5′的下方,拉桿10的斷面可以是圓形、方形或矩形,以矩形為佳。平衡位裝置8中的中心支架11置于兩支架6、6′的中間,其上部通過螺孔21固連在車架1上,下部的凸臺13開有橫向通孔15,如圖5(b)所示,通孔15為兩端呈圓弧狀的豎長形孔,拉桿10穿過通孔15,凸臺13的正面開有矩形孔14,兩側(cè)面設(shè)有環(huán)形凸臺狀限位圈20、20′,兩個平衡簧9、9′分別置于中心支架11的兩側(cè),且套接在拉桿10上,平衡簧9、9′的一端套裝在限位圈20、20′上,另一端由固定在拉桿10上的擋塊16、16′限位,由于平衡簧9、9′只起平衡作用,不承擔(dān)整個車身的重量,很容易被壓縮或拉伸。三孔直角下凹槽24、24′的下凸臺20、29′上部中央位置設(shè)有上凹槽25、25′,平衡簧9、9′的下端嵌入。其中,平衡簧9、9′的上端與外支架23、23′的彈簧座30、30′相連接,拉桿10的兩端分別與二孔直角吊耳17、17′豎向連桿端銷連,中心支架11套裝在拉桿10的中部,中心支架11下部的矩形孔14內(nèi)裝有平衡制動器12,二孔直角吊耳17、17′的直角朝向車輪5、5′下方配置,為了受力的需要,二孔直角吊耳17、17′的直角銷孔27、27 ′的直徑大于豎向連桿端銷孔8、28′的直徑。
圖4所示的實施例,前彈性元件為螺旋彈簧18,后彈性元件為鋼板彈簧2′,前面連接螺旋彈簧18和拉桿10的吊耳是二孔直角吊耳17,后面連接鋼板彈簧2′和拉桿10的是三孔直角吊耳7′,連接機構(gòu)的結(jié)構(gòu)及連接同實施例1。該實施例適用于小型轎車的懸掛裝置。
另外,連接機構(gòu)中的拉桿10也可以不是定長的桿,采用可伸縮的套裝桿,拉桿10可隨著前、后輪的跳動而伸長或縮短,更有利于車輛行駛中的穩(wěn)定性。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汽車的懸掛裝置,它由彈性元件、導(dǎo)向機構(gòu)和減振裝置組成,彈性元件由前彈性元件和后彈性元件組成,其特征是在汽車同側(cè)前、后彈性元件之間設(shè)連接機構(gòu),它包括拉桿(10)、平衡位裝置(8)和平衡制動器(12),拉桿(10)的兩端分別通過與車架(1)鉸接的三角吊耳和前、后彈性元件相連接,平衡位裝置(8)包含中心支架(11)和平衡簧(9、9′),中心支架(11)置于前、后彈性元件的中央部分,中心支架(11)的上部與車架(1)固連,下部設(shè)有凸臺(13),凸臺(13)設(shè)有橫向通孔(15),拉桿(10)穿過通孔(15),中心支架(11)的下部正面開有矩形孔(14),矩形孔(14)內(nèi)安裝平衡制動器(12),兩個平衡簧(9、9′)分別置于中心支架(11)的兩側(cè),平衡制動器(12)采用蝶式制動器,穿過通孔(15)的拉桿(10)夾于平衡制動器的兩個摩擦片(35)之間,平衡制動器(12)的油管(32)與汽車制動油管相接通。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懸掛裝置,其特征是前、后彈性元件均為鋼板彈簧(2、2′),前鋼板彈簧(2)的前端和后鋼板彈簧(2′)的后端分別與吊耳(4、4′)銷連,所述的三角吊耳為三孔直角吊耳(7、7′),其直角端與固接于車架(1)的支架(6、6′)銷接,橫向連桿端分別與前鋼板彈簧(2)的后端、后鋼板彈簧(2′)的前端銷接,豎向連桿端分別與拉桿(10)的兩端銷接,直角朝向車輪下方配置,兩個平衡簧(9、9′)分別套接于中心支架(11)的兩側(cè),且套接在拉桿(10)上,在兩個平衡簧(9、9′)外側(cè)的拉桿(10)上固連有擋塊(16、16′),平衡簧(9、9′)可隨拉桿(10)的來回移動在中心支架(11)和擋塊(16、16′)之間進行壓縮或伸張。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懸掛裝置,其特征是前、后彈性元件均為鋼板彈簧(2、2′),前鋼板彈簧(2)的前端和后鋼板彈簧(2′)的后端分別與吊耳(4、4′)銷連,所述的三角吊耳為三孔直角吊耳(7、7′),其直角端與固接于車架(1)的支架(6、6′)銷接,橫向連桿端分別與前鋼板彈簧(2)的后端、后鋼板彈簧(2′)的前端銷接,豎向連桿端分別與拉桿(10)的兩端銷接,直角朝向車輪上方配置,兩個平衡簧(9、9′)分別套接于中心支架(11)的兩側(cè),且套接在拉桿(10)上,在兩個平衡簧(9、9′)外側(cè)的拉桿(10)上固連有擋塊(16、16′),平衡簧(9、9′)可隨拉桿(10)的來回移動在中心支架(11)和擋塊(16、16′)之間進行壓縮或伸張。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懸掛裝置,其特征是前、后彈性元件均為螺旋彈簧(18、18′),螺旋彈簧(18、18′)下端接控制臂(19、19′),所述的三角吊耳為二孔直角吊耳(17、17′),其直角端與固接于車架(1)的內(nèi)支架(26、26′)銷接,橫向連桿端下接螺旋彈簧(18、18′)上端,上接平衡簧(9、9′)下端,豎向連桿端分別與拉桿(10)的兩端銷接,直角朝向車輪下方配置,兩個平衡簧(9、9′)的上端與外支架(23、23')的彈簧座(30、30′)相連接,螺旋彈簧(18、18′)和平衡簧(9、9′)可隨拉桿(10)的來回移動分別在控制臂(19、19′)和橫向連桿端之間、橫向連桿端和彈簧座(30、30′)之間進行壓縮或伸張。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懸掛裝置,其特征是前彈性元件為螺旋彈簧(18),后彈性元件為鋼板彈簧(2′),螺旋彈簧(18)下端接控制臂(19),與螺旋彈簧(18′)相連接的三角吊耳是二孔直角吊耳(17),其直角端與固接于車架(1)的內(nèi)支架(26)銷接,橫向連桿端下接螺旋彈簧(18)上端,鋼板彈簧(2′)的后端與吊耳(4′)銷連,與鋼板彈簧(2′)相連接的三角吊耳是三孔直角吊耳(7′),其直角端與固接于車架(1)的支架(6′)銷接,橫向連桿端與鋼板彈簧(2′)的前端銷接,二孔直角吊耳(17)和三孔直角吊耳(7′)的豎向連桿端分別與拉桿(10)的兩端銷接,直角朝向車輪下方配置,兩個平衡簧(9、9′)分別套接于中心支架(11)的兩側(cè),且套接在拉桿(10)上,在兩個平衡簧(9、9′)外側(cè)的拉桿(10)上固連有擋塊(16、16′),平衡簧(9、9′)可隨拉桿(10)的來回移動在中心支架(11)和擋塊(16、16′)之間進行壓縮或伸張。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個權(quán)利要求所述的懸掛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中心支架(11)下部設(shè)有凸臺(13),凸臺(13)兩側(cè)有用于套接平衡簧(9、9′)的限位圈(20、20′),凸臺(13)開有橫向通孔(15),通孔(15)為豎長形,拉桿(10)穿過通孔(15),并可在通孔(15)中上下、左右移動,中心支架(11)的下部凸臺(13)部位的正面設(shè)有矩形孔(14),上部有與車架(1)固連時用的螺孔(21)。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5所述的懸掛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中心支架(11)下部設(shè)有凸臺(13),凸臺(13)兩側(cè)有用于套接平衡簧(9、9′)的限位圈(20、20′),凸臺(13)開有橫向通孔(15),通孔(15)為豎長形,拉桿(10)穿過通孔(15),并可在通孔(15)中上下、左右移動,中心支架(11)的下部凸臺(13)部位的正面設(shè)有矩形孔(14),上部有與車架(1)固連時用的螺孔(21)。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5所述的懸掛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二孔直角吊耳(17、17′)的橫向連桿端為圓柱形,在圓柱形內(nèi)開有環(huán)形下凹槽(24、24′),在環(huán)形下凹槽(24、24′)的下凸臺(29、29′)上部中央位置設(shè)有凹槽(25、25′),直角端銷孔(27、27′)的直徑大于豎向連桿端銷孔(28、28′)的直徑。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懸掛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二孔直角吊耳(17、17′)的橫向連桿端為圓柱形,在圓柱形內(nèi)開有環(huán)形下凹槽(24、24′),在環(huán)形下凹槽(24、24′)的下凸臺(29、29′)上部中央位置設(shè)有凹槽(25、25′),直角端銷孔(27、27′)的直徑大于豎向連桿端銷孔(28、28′)的直徑。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汽車的懸掛裝置,它由彈性元件、導(dǎo)向機構(gòu)和減振裝置組成,在汽車同側(cè)前、后彈性元件之間設(shè)連接機構(gòu),拉桿10的兩端分別通過與車架1鉸接的三角吊耳和前、后彈性元件相連接,平衡位裝置8的中心支架11置于中央部分,兩個平衡簧9、9′分別置于中心支架11的兩側(cè),拉桿10穿過中心支架11的橫向通孔15,中心支架11的矩形孔14內(nèi)安裝平衡制動器12,它與汽車同制動。該懸掛裝置有較好的減振效果,車輛行駛平穩(wěn),可延長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B60G21/00GK1129177SQ9511705
公開日1996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1995年10月2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5年10月23日
發(fā)明者李志東 申請人:李志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