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無內胎輪胎,具體涉及大寬度、低扁平比的輪胎。
(二)
背景技術:
最初的汽車輪胎胎面很窄,直徑很大,因為當時汽車的形狀受馬車和自行車的影響很大,而馬車和自行車的輪胎又是又窄又高的。又窄又高的輪胎,不但操縱安全性很差,而且,因為輪胎的受力面積小,所以,耐久性特差。因此,增加輪胎的寬度,縮小輪胎的內徑,成了輪胎的發(fā)展方向和輪胎廠家追求的目標。
目前國內采用較多的還是小寬度、高扁平比的輪胎。高扁平比的輪胎由于胎壁長,緩沖能力強,相對來說舒適性較高,但對路面的感覺較差,轉彎時的側向抵抗力弱。車輛裝配大寬度、低扁平比的輪胎后,除了操縱性強,外觀視覺效果也給人很威猛的感覺。
目前市場上很多低扁平輪胎大多來自國外并不適用國內車輛,因此有時更換后沒有達到原來的效果反而會影響車輛的使用性能。低扁平比、胎面寬闊的輪胎,因為接地面積大,輪胎可承受的壓力亦大,對路面反應非常靈敏,轉彎時的側向抵抗能力強,使車輛的操控性大大加強。
(三)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是鑒于國內市場的需求提供一種可供國內車輛更換的無內胎輪胎,輪胎的外徑盡可能保持不變增大胎面寬度,這樣,車輛的最佳操控性能不會改變,速度表不會出現誤差。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無內胎輪胎,包括胎體、胎冠帶束層、胎面、胎側和胎圈,所述輪胎具有決定輪胎總體高度的外徑和匹配胎圈大小的內徑,其特征在于,在保持輪胎的總體高度不變的情況下所述的胎面寬度不小于230mm。以此獲得低扁平比(輪胎的高度和輪胎的寬度的比就是輪胎的扁平比)的同時胎面寬闊。
進一步,減小輪胎的內徑,從而能夠減小行駛阻力。
再進一步,胎冠部分具有鋼帶層,在輪胎變寬大情況下保護輪胎不容易被鐵釘等尖硬物刺破。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胎面比較寬,所以接地面積大,它的抓著力強,制動性能好,操縱穩(wěn)定性能好;鋼帶層則保護輪胎不容易被鐵釘等尖硬物刺破;因此,輪胎可承受的壓力亦大,對路面反應非常靈敏,轉彎時的側向抵抗能力強,使車輛的操控性大大加強。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無內胎輪胎,包括胎體、胎冠帶束層、胎面、胎側和胎圈,輪胎外徑決定輪胎總體高度,內徑與胎圈大小匹配,為了實現大寬度、低扁平比,在保持輪胎的總體高度不變的情況下使得所述的胎面寬度不小于230mm。優(yōu)選情況為保持總體高度不變,輪胎胎面寬度為250mm。
進一步,可以通過縮小輪胎的內徑,以減小大寬度帶來的高摩擦阻力。
輪胎的胎冠部分使用鋼帶層,在輪胎變寬大情況下保護輪胎不容易被鐵釘等尖硬物刺破。胎冠部分還可以使用比較硬的橡膠,從而提高輪胎的耐磨性,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