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調節(jié)座椅位置的裝置以及座椅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總體上涉及可調節(jié)的座椅組件的領域。更具體地,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供可調節(jié)的車輛座椅組件使用的調節(jié)裝置。
背景技術:
座椅組件,例如車輛座椅組件,通常包括座椅以及用于調節(jié)座椅位置的裝置。以車輛座椅為例,該裝置例如可以在機動車輛的向前和向后的方向上調節(jié)車輛座椅位置,以使得不同身材的機動車輛駕駛者和/或乘坐者能夠在機動車輛內坐得舒適和安全。通常,在車輛座椅的底部的下表面上沿車輛前后方向設有至少ー個(但是可以包括更多個)上導軌構件,在車輛的地板上沿車輛前后方向設有至少另ー個(但是可以包括更多個)下導軌構 件,這兩個導軌構件相對于彼此可移動。圖I示出了一種調節(jié)裝置的立體圖。如圖所示,該調節(jié)裝置包括馬達I、由該馬達驅動的驅動軸2、以及連鎖部3。連鎖部3包括與驅動軸2螺紋結合的筒部4以及連接至車輛座椅的座部的連接件5。驅動軸2的軸向方向與車輛的前后方向一致。隨著馬達I回轉,驅動軸2也回轉,而連鎖部3沿驅動軸2的軸向方向移動。由于連鎖部3連接至車輛座椅的底部,因此隨著連鎖部的移動,從而通過上、下導軌構件的相對移動實現在車輛的前后方向上調節(jié)車輛座椅位置。如圖2所示,驅動軸2具有外螺紋部;連鎖部3的筒部4在其內周面上具有內螺紋部;在驅動軸2和筒部4之間設有ー螺母6,該螺母具有與筒部4的內螺紋部配合的外螺紋部以及與驅動軸2的外螺紋部配合的內螺紋部。驅動軸2在其遠離馬達的終端終止部7還設有墊圈8,用于防止驅動軸2從筒部4脫出。為了確保螺母6與連鎖部3的連接穩(wěn)固,螺母6的外螺紋部與筒部4的內螺紋部的結合部越長越好。通常,筒部4的內螺紋部的長度比螺母6的外螺紋部的長度長很多。換言之,筒部4的內螺紋部的端部A相比螺母6的外螺紋部的端部B位于圖2的左側。然而,這種構造會有以下問題伴隨著驅動軸2的回轉,連鎖部3向圖2的左側移動吋,由于筒部4的彎曲變形導致設置在驅動軸2的終端終止部7的墊圈8在下端與筒部4的內螺紋部相接觸,從而產生噪音。因此,需要一種避免在工作時產生這種噪音的調節(jié)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ー個目的就是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根據一方面,本實用新型的ー種用于調節(jié)座椅位置的裝置,包括馬達;由所述馬達驅動的驅動軸,所述驅動軸具有驅動軸的外螺紋部;連鎖部,被配置為伴隨所述驅動軸的旋轉沿所述驅動軸的軸向方向可移動,所述連鎖部具有圓筒狀的筒部和圓筒狀的螺母,其中所述筒部在徑向內側的側面具有筒部的內螺紋部;所述螺母由樹脂形成,在徑向外側的側面具有螺母的外螺紋部,在徑向內側的側面具有螺母的內螺紋部,且通過所述螺母的外螺紋部和所述筒部的內螺紋部被固定;所述螺母的內螺紋部與所述驅動軸的外螺紋部嵌合,使得所述驅動軸相對于所述螺母可旋轉;所述驅動軸在比所述螺母遠離馬達的ー側固定有墊圈;所述螺母具有比所述筒部的內螺紋部向所述墊圈側伸出的伸出部。根據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車輛座椅組件,其包括具有背部和底部的車輛座椅,其中該車輛座椅組件還包括上述的用于調節(jié)車輛座椅位置的裝置。
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通過參照附圖進行的以上和以下描述會更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優(yōu)點,在附圖中圖I示出了ー種用于調節(jié)座椅位置的裝置的立體圖。圖2示出了圖I的裝置的局部剖視圖。圖3示出了根據ー個示例性實施方案的座椅組件的立體圖。圖4示出了用在圖3的座椅組件中的用于調節(jié)座椅位置的調節(jié)裝置的局剖俯視圖。圖5示出了圖4的調節(jié)裝置的局部放大圖。圖6示出了圖4的調節(jié)裝置的局部放大圖,其中墊圈與螺母的伸出部相接觸。
具體實施方式
、在提供用于調節(jié)座椅位置的裝置的示例性和替代性實施方案的說明之前,應理解,在本說明書種所提到的術語“外”、“內”、“前”、“后”、“縱”、“橫”、“豎直”、“上”、“下”、“左”或“右”僅僅為了參照附圖描述方便而已。這些術語不g在限制它們所描述的部件,這是因為在各種實施方案中各種部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被不同地定向和布置?,F在參照圖3,示出了根據ー個示例性實施方案的座椅組件100的立體圖。座椅組件100包括座椅110、導軌系統(tǒng)120以及用于調節(jié)座椅位置的調節(jié)裝置(見圖4)。座椅110通常包括背部112和底部114,背部和底部中得每ー個都可以采用任ー種已知構造。導軌系統(tǒng)120包括內側軌道裝置122和外側軌道裝置126。內側軌道裝置122和外側軌道裝置126例如沿車輛的前后方向(縱向)以大致間隔和平行的關系連接到座椅110的底部114,同時內側軌道裝置122鄰近底部114的內側定位以及外側軌道裝置126鄰近底部114的外側定位。內側軌道裝置122和外側軌道裝置126的結構相同。內側軌道裝置122包括上軌道121和下軌道123,外側軌道裝置126包括上軌道125和下軌道127。下軌道123和127是細長和大致剛性的導軌構件,其被構型為連接到諸如車輛的地板等的結構上以及通常用作上軌道121和125的導向裝置。上軌道121和125是細長和大致剛性的構件,其被構型為連接到座椅110的底部114并且以允許上軌道121和125分別相對于下軌道123和127移動(例如平移或滑動)的方式結合到下軌道123和127上。圖4示出了用在圖3的座椅組件中的用于調節(jié)座椅位置的調節(jié)裝置130的局剖俯視圖。調節(jié)裝置130包括馬達132、由馬達132驅動的驅動軸134、以及連鎖部136。連鎖部136被配置為伴隨驅動軸134的旋轉沿所述驅動軸的軸向方向可移動,包括由樹脂形成的圓筒狀的筒部137、圓筒狀的螺母140以及連接件138,筒部137與驅動軸的軸向方向一致。連接件138可以連接至座椅的座部,也可以連接至例如車輛的地板。驅動軸134具有一與馬達132連接的端部。雖然可以在馬達132和驅動軸134之間設置齒輪傳動裝置133,但該齒輪傳動裝置不是必需的。驅動軸134的軸向方向可以與例如車輛的前后方向(即頁面的上下方向)一致,而作為示例,馬達132的軸向方向(即頁面的左右方向)可以垂直于驅動軸134的軸向方向。應當理解,馬達132的軸向方向也可以為其他合適安裝的方向。隨著馬達132回轉,驅動軸134也回轉,而連鎖部136沿驅動軸134的軸向方向移動。由于連鎖部136連接至座椅110的底部114,因此隨著連鎖部136的移動,從而通過上軌道121和125以及下導軌123和127的相對移動實現在例如車輛的前后方向上調節(jié)座椅位置。應理解,座椅組件100還可以包括控制裝置,用于控制馬達132的運行。該控制裝置可以被布置為可以被座椅的乘坐者接觸到。圖5示出了圖4的調節(jié)裝置130的局部放大圖。驅動軸134具有驅動軸的外螺紋部151,與馬達連接的端部以及比螺母140遠離馬達的終端終止部134a ;連鎖部136的筒部137在徑向內側的側面具有筒部的內螺紋部161以及比筒部的內螺紋部更靠近驅動軸134的終端終止部134a的孔部162 ;螺母140設于在驅動軸134和筒部137之間,該螺母在徑向外側的側面具有螺母的外螺紋部171以及在徑向內側的側面具有筒部的內螺紋部172。螺母140通過其外螺紋部171和筒部137的內螺紋部被固定,螺母140的內螺紋部172與驅動軸134的外螺紋部151嵌合,使得驅動軸134相對于螺母140可旋轉。筒部137具有一靠近馬達132的端部137b。螺母140具有ー靠近馬達132的端部140b,該端部從筒部137的端部137b突出,以便于將螺母140安裝進筒部137。另外,螺母140和筒部137被鉚接固定,以增強二者之間的結合強度,并且螺母140的端部140b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為正方形、五邊形或六邊形。作為ー種選擇,螺母140可以進ー步在靠近馬達132的端部140b焊接固定至筒部137,以增強二者之間的結合強度。筒部137可以由碳素鋼制成,也可以由其他適當的金屬材料制成。螺母140可以由例如Polyacetal (聚醒樹脂)或Polyoxymethylene (聚甲醛樹脂)制成。應當理解,螺母140的材料不限于此,而可以采用滑動性好的各種樹脂材料。驅動軸134在其遠離馬達的終端終止部134a還固定有墊圈139,該墊圈的外直徑可以比筒部137的孔部162的直徑略小并且比螺母140的內螺紋部171的直徑大,用于將驅動軸134支撐在筒部137內并且防止驅動軸134從筒部137脫出。筒部137的內螺紋部具有靠近驅動軸134的終端終止部134a的端部137a,螺母140的外螺紋部具有靠近驅動軸134的終端終止部134a的端部140a。螺母140具有比筒部137的內螺紋部161向墊圈139側伸出的的伸出部142,該伸出部在軸向方向上相比于筒部137的端部137a更靠近驅動軸134的終端終止部134a。伸出部142可以為以中心軸線為中心的環(huán)狀。如圖所示,伸出部142的外直徑可以小于筒部137的孔部162的內直徑,和/或可以小于筒部137的內螺紋部161的最小直徑。另外,伸出部142的外直徑可以比墊圈139的外直徑小。伸出部142的外表面可以制成光滑的外表面。作為ー種選擇,伸出部142的內表面也可以制成光滑的內表面。在本實施方案中,伸出部142的內表面具有與驅動軸134的外螺紋部151結合的伸出部的內螺紋部143。該伸出部的內螺紋部143可以與驅動軸134的外螺紋部151相配合,并可以與螺母140的內螺紋部172 —體成型。雖然圖中示出筒部137的端部137a和螺母140的端部140a基本對齊,但是筒部137的端部137a可以比螺母140的端部140a更靠近驅動軸134的終端終止部134a,只要伸出部142在軸向方向上相比于筒部137的端部137a更靠近驅動軸134的終端終止部134a。通過設置伸出部142,當連鎖部136的筒部137向圖5的左側移動時,墊圈139與螺母140的伸出部142相接觸,如圖6所示,從而避免了因墊圈139與筒部137的內螺紋部161接觸而產生噪音。雖然在本實施方案中,伸出部142被制成為與螺母140為一體的。但伸出部142也可以被制成為與螺母140分離的單獨的部件。此時,伸出部的內表面也可以是光滑的或具有內螺紋部。本領域技術人員很容易理解,雖然在示例性的實施方案中,本實用新型的調節(jié)裝置用來調節(jié)車輛座椅在前后方向(車輛的縱向)上的位置,但是本實用新型的調節(jié)裝置可以用來調節(jié)車輛座椅在左右方向(車輛的橫向)上的位置,或者調節(jié)車輛座椅在上下方向(車輛的豎直方向)上的位置,甚至調節(jié)車輛座椅的背部的傾斜角度。本領域技術人員也應理解,術語“座椅”是ー個寬泛的術語,而不是限制性的術語。根據各種示例性和替代性的實施方案,座椅位置調節(jié)裝置可以和各種座椅一起使用,并且不旨在限制是車輛座椅,而是可以和需要調節(jié)位置的各種座椅一起使用。例如,座椅可以是車輛座椅或者是用于飛機、火車、家庭、辦公室、劇院或者就坐的人想要調節(jié)就坐位置的任意地方的各種座椅組件中的任意ー種。
·[0022]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yōu)勢在一示例性實施方案中,用于調節(jié)座椅位置的裝置包括馬達;由所述馬達驅動的驅動軸,所述驅動軸具有驅動軸的外螺紋部;連鎖部,被配置為伴隨所述驅動軸的旋轉沿所述驅動軸的軸向方向可移動,所述連鎖部具有圓筒狀的筒部和圓筒狀的螺母,其中所述筒部在徑向內側的側面具有筒部的內螺紋部;所述螺母由樹脂形成,在徑向外側的側面具有螺母的外螺紋部,在徑向內側的側面具有螺母的內螺紋部,且通過所述螺母的外螺紋部和所述筒部的內螺紋部被固定;所述螺母的內螺紋部與所述驅動軸的外螺紋部嵌合,使得所述驅動軸相對于所述螺母可旋轉;所述驅動軸在比所述螺母遠離所述馬達的ー側固定有墊圈;所述螺母具有比所述筒部的內螺紋部向所述墊圈側伸出的伸出部。通過在螺母上設置伸出部,避免了驅動軸的墊圈與筒部的內螺紋部接觸,從而減少噪音。在一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所述伸出部為以中心軸線為中心的環(huán)狀。這樣,墊圈可以與伸出部在整個周向上接觸,增強伸出部的強度。在一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所述螺母具有ー靠近所述馬達的端部,所述筒部具有ー靠近所述馬達的端部,所述螺母的端部從所述筒部的端部突出。這樣,便于螺母的安裝。在一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所述螺母由樹脂制成。這樣,便于螺母的制造,且降低成本、
減輕重量。在一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所述筒部在遠離所述馬達的方向具有孔部,所述伸出部的外直徑小于所述筒部的孔部的直徑。這樣,便于將螺母安裝進筒部。在一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所述伸出部的外直徑小于所述筒部的內螺紋部的最小直徑。這樣便于將螺母安裝進筒部。在一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所述伸出部具有與所述驅動軸的外螺紋部結合的伸出部的內螺紋部。這樣能夠保證伸出部具有足夠的強度以抵靠所述墊圈。在一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所述筒部在遠離馬達的方向具有孔部,所述墊圈的外直徑小于所述筒部的孔部的內直徑。這樣,便于筒部沿驅動軸移動。在一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所述螺母和所述筒部被鉚接固定,所述螺母在靠近所述馬達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為正方向、五邊形或六邊形。這樣,螺母與筒部的結合更牢固,并且便于螺母安裝進筒部。在一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所述螺母進ー步焊接固定至所述筒部。這樣,螺母與筒部的結合更牢固。另ー方面,本實用新型的座椅組件,包括具有背部和底部的座椅,其中該座椅組件還包括上述實施方案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調節(jié)座椅位置的裝置。這樣,在實現座椅位置調節(jié)的同時降低了由所述調節(jié)裝置的運行而產生的噪音。為清楚完整地理解和實現本實用新型,參照附圖對上述示例性實施方案進行了描述。然而,應理解,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實施方案,其保護范圍由以下權利要求限定。
權利要求1.ー種用于調節(jié)座椅位置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 馬達; 由所述馬達驅動的驅動軸,所述驅動軸具有驅動軸的外螺紋部; 連鎖部,被配置為伴隨所述驅動軸的旋轉沿所述驅動軸的軸向方向可移動,所述連鎖部具有圓筒狀的筒部和圓筒狀的螺母, 其中 所述筒部在徑向內側的側面具有筒部的內螺紋部; 所述螺母由樹脂形成,在徑向外側的側面具有螺母的外螺紋部,在徑向內側的側面具有螺母的內螺紋部,且通過所述螺母的外螺紋部和所述筒部的內螺紋部被固定; 所述螺母的內螺紋部與所述驅動軸的外螺紋部嵌合,使得所述驅動軸相對于所述螺母可旋轉; 所述驅動軸在比所述螺母遠離所述馬達的ー側固定有墊圈; 所述螺母具有比所述筒部的內螺紋部向所述墊圈側伸出的伸出部。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為以中心軸線為中心的環(huán)狀。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部在遠離所述馬達的方向具有孔部,所述伸出部的外直徑小于所述筒部的孔部的內直徑。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的外直徑小于所述筒部的內螺紋部的最小直徑。
5.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具有與所述驅動軸的外螺紋部結合的伸出部的內螺紋部。
6.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具有ー靠近所述馬達的端部,所述筒部具有ー靠近所述馬達的端部,且所述螺母的端部比所述筒部的端部向所述馬達ー側突出。
7.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部在遠離馬達的方向具有孔部,所述墊圈的外直徑小于所述筒部的孔部的內直徑。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和所述筒部被鉚接固定,所述螺母在靠近所述馬達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為正方形、五邊形或六邊形。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干,所述螺母在靠近所述馬達的端部焊接固定至所述筒部。
10.ー種座椅組件,包括具有背部和底部的座椅,其特征在干,該座椅組件還包括根據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調節(jié)座椅位置的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調節(jié)車輛座椅位置的裝置和包括該裝置的車輛座椅組件。該裝置包括馬達;由馬達驅動的驅動軸,其具有外螺紋部;連鎖部,被配置為伴隨驅動軸的旋轉沿驅動軸的軸向方向可移動,連鎖部具有圓筒狀的筒部和圓筒狀的螺母,其中筒部具有內螺紋部;螺母由樹脂形成,具有外螺紋部以及內螺紋部,且通過螺母的外螺紋部和筒部的內螺紋部被固定;螺母的內螺紋部與驅動軸的外螺紋部嵌合,使得驅動軸相對于所述螺母可旋轉;驅動軸在比螺母遠離馬達的一側固定有墊圈;螺母具有比筒部的內螺紋部向墊圈側伸出的伸出部。通過在螺母上設置伸出部,避免了驅動軸的墊圈與筒部的內螺紋部接觸,從而減少噪音。
文檔編號B60N2/04GK202448773SQ20122000823
公開日2012年9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月10日
發(fā)明者R·布魯恩, 小川徹, 高橋俊輔, 魏君鵬 申請人:日本電產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