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分離系統(tǒng)的全輪驅動車輛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一種用于機動車輛的傳動系統(tǒng),所述傳動系統(tǒng)具有使準雙曲面齒圈分離從而不以傳動系統(tǒng)速度轉動的系統(tǒng)。具體地,動力輸出單元包括用于使從動力源到后傳動系統(tǒng)的扭矩傳遞停止的聯(lián)接器,而另一分離器選擇性地中斷從車輪至后傳動系統(tǒng)的準雙曲面齒圈的動力流。扭矩聯(lián)接器選擇性地將后傳動系統(tǒng)的一部分與準雙曲面齒圈的輸入連接。
背景技術:
通常的動力輸出單元傳遞來自變速驅動橋的動力,變速驅動橋接收來自車輛動力源的扭矩。動力輸出單元通過通常包括準雙曲面十字軸(cross-axis)齒輪組的齒輪裝置將動力傳遞至傳動軸??梢栽趧恿敵鰡卧獌仍O置其他齒輪裝置例如平行軸齒輪以提供額外的扭矩降低。傳統(tǒng)上將動力輸出單元連接至變速驅動橋輸出差速器。因此,動力輸出單元的部件中至少有一些以變速驅動橋差速器輸出速度轉動。因準雙曲面齒輪攪動經(jīng)過潤滑流體而發(fā)生動力損失。當動力輸出單元的部件轉動時,還會產生由于軸承預緊度以及齒輪嚙合狀態(tài)所引起的效率損失。當其他傳動系統(tǒng)部件轉動時產生類似的能量損失。例如,很多后從動橋包括具有至少部分浸沒在潤滑流體中的齒圈的準雙曲面齒輪組。在至少一些全時全輪驅動構造中, 后驅動橋準雙曲面齒輪組在所有操作模式期間持續(xù)轉動并傳輸一定水平的扭矩。在其他應用中,每當車輛移動時,后橋準雙曲面齒輪組雖然仍然轉動但不傳遞扭矩。與具體構造無關,攪動損失將本可能傳遞至車輪的能量轉換為無法由車輛有益地獲取的熱能。因此,可能存在提供能效更高的車輛傳動系統(tǒng)的機會。
發(fā)明內容
一種用于將扭矩傳遞至第一組車輪和第二組車輪的車輛傳動系,包括第一傳動系統(tǒng),所述第一傳動系統(tǒng)適于將扭矩傳遞至所述第一組車輪和同步離合器;第二傳動系統(tǒng), 所述第二傳動系統(tǒng)適于將扭矩傳遞至所述第二組車輪、并且包括動力分離裝置和摩擦式離合器;準雙曲面齒輪組,所述準雙曲面齒輪組設置在所述第二傳動系統(tǒng)內、位于所述同步離合器與所述動力分離裝置之間的動力路徑中。所述摩擦離合器和所述動力分離裝置設置在所述準雙曲面齒輪組的相對兩側。當所述同步離合器和所述動力分離裝置以分離的、無扭矩傳遞的模式操作時,所述準雙曲面齒輪組被選擇性地分離,從而不由所述第一傳動系統(tǒng)、 所述第二傳動系統(tǒng)或者車輪驅動。此外,一種用于將扭矩從動力源傳遞至第一組車輪和第二組車輪的車輛傳動系, 包括第一傳動系統(tǒng),所述第一傳動系統(tǒng)適于將扭矩從所述動力源傳遞至所述第一組車輪并且包括動力輸出單元,所述第一傳動系統(tǒng)包括差速器、第一準雙曲面齒輪組和同步器,所述同步器設置在所述差速器與所述第一準雙曲面齒輪組之間,以選擇性地將扭矩從所述動力源傳遞至所述第一準雙曲面齒輪組或者使從所述動力源至所述第一準雙曲面齒輪組的扭矩傳遞停止;第二傳動系統(tǒng),所述第二傳動系統(tǒng)接收來自所述第一準雙曲面齒輪組的扭矩并將扭矩傳遞至所述第二組車輪。所述第二傳動系統(tǒng)包括動力分離裝置,所述動力分離裝置選擇性地中斷從所述第二組車輪至所述第一準雙曲面齒輪組的扭矩傳遞。所述第二傳動系統(tǒng)還包括摩擦式離合器,所述摩擦式離合器用于在所述第一準雙曲面齒輪組與同所述第二傳動系統(tǒng)相關聯(lián)的第二準雙曲面齒輪組之間傳遞扭矩。此外,公開了一種用于在車輛傳動系中將扭矩從動力源傳遞至第一對車輪和第二對車輪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將扭矩從所述動力源通過第一傳動裝置傳遞至所述第一對車輪;致動所述第一動力傳輸裝置內的同步離合器,以將扭矩傳遞至將所述第一對車輪與所述第二對車輪互連的傳動系統(tǒng);隨后致動摩擦式離合器,以將扭矩從所述傳動系統(tǒng)傳遞至后驅動橋,從而使所述后驅動橋內的齒輪組開始轉動。所述方法還包括當通過分離器聯(lián)接的部件之間實現(xiàn)速度同步時,致動所述分離器以將與所述第二對車輪中的一個車輪聯(lián)接的軸與所述后驅動橋的可轉動構件傳動地互連。通過本文提供的描述,適用性的其他領域會變得顯而易見。應當理解,描述和具體示例僅用于示例而無意于限制本公開的范圍。
本文描述的附圖僅用于示例而無意于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開的范圍。圖1是配備有本公開的車輛傳動系的示例性車輛的示意圖;圖2是圖示了圖1中示出的傳動系的一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3是圖示了圖1中示出的傳動系的另一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3A是圖示了圖1中示出的傳動系的替代性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4是配備有另一替代性傳動系的另一示例性車輛的示意圖;和圖5是圖示了圖4中圖示的傳動系的一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的描述本質上僅僅是示例性的而無意于限制本公開、申請或使用。應當理解, 在所有附圖中,相應的參考數(shù)字指示類似或相應的零件和特征。總體上,本公開涉及一種用于機動車輛的傳動系統(tǒng)的聯(lián)接器和準雙曲面齒輪分離系統(tǒng)。動力輸出單元可以配備有同步器,從而使動力源與傳動系統(tǒng)的一部分分離、以及通過傳動系統(tǒng)的同步而重新連接??梢栽O置牙嵌式或滾子式離合器以使傳動系統(tǒng)的一部分與車輪中的一個或多個分離。此外,可以將摩擦式聯(lián)接器串接設置在傳動系統(tǒng)中,以在需要動力的重新連接時使前傳動系統(tǒng)部件與后傳動系統(tǒng)部件之間的速度同步。車輛傳動系統(tǒng)的準雙曲面齒輪裝置可以與動力驅動源分離,以減少攪動損失和其他機械低效的問題。具體參照附圖中圖1至圖3,示出了四輪驅動車輛的傳動系10。傳動系10包括前傳動系統(tǒng)12和后傳動系統(tǒng)14,兩者均能夠由諸如發(fā)動機16之類的動力源通過變速器18驅動。變速器18可以是手動型或自動型。在示出的具體實施方式
中,傳動系10是結合有動力傳輸裝置20的四輪系統(tǒng)。動力傳輸裝置20用于將驅動扭矩從發(fā)動機16和變速器18傳輸至前傳動系統(tǒng)12和后傳動系統(tǒng)14。動力傳輸裝置20示出為動力輸出單元。前傳動系統(tǒng)12示出為包括一對前輪對,所述一對前輪M分別由第一半軸沈和第二半軸觀驅動;以及差速器組件32。動力輸出單元20包括減速齒輪組30、同步離合器 34、輸出齒輪組35和直角傳動組件36。后傳動系統(tǒng)14包括傳動軸38,所述傳動軸38的第一端連接至直角傳動組件36、 而相對端連接至摩擦式聯(lián)接器39的一側。摩擦式聯(lián)接器39的相對側連接至后橋組件40。 后傳動系統(tǒng)14還包括分別由第一后橋半軸44和第二后橋半軸46驅動的一對后輪42。后橋組件40還包括對差速器組件50進行驅動的準雙曲面齒圈及小齒輪齒輪組48。分離器 52選擇性地使第二后橋半軸46與齒圈及小齒輪齒輪組48和差速器組件50傳動地分離。動力輸出單元20的減速齒輪組30包括固定為與變速器18的輸出軸一起轉動的驅動齒輪56。從動齒輪58與驅動齒輪56常嚙合而且還固定為與差速器組件32的托架60 一起轉動。差速器組件32包括固定為與第一半軸沈一起轉動的第一半軸齒輪62和固定為與第二半軸觀一起轉動的第二半軸齒輪64。第一半軸齒輪62和第二半軸齒輪64分別與小齒輪66、68嚙合。動力輸出單元20還包括支承為在殼體內轉動的輸入軸76。驅動齒輪78支承為在輸入軸76上轉動。從動齒輪80與驅動齒輪78嚙合并固定為與直角傳動組件36的齒圈82 一起轉動。從動齒輪80和齒圈82固定為與中間軸84 —起轉動。同步離合器34選擇性地將輸入軸76與驅動齒輪78傳動地互連。同步離合器34包括固定為與輸入軸76 —起轉動的轂86。能夠軸向移動的套筒88與轂86通過花鍵接合。第二轂90固定為與驅動齒輪78 一起轉動并且包括外花鍵92。同步離合器34還包括設置在轂86與第二轂90之間的鎖環(huán) 94。鎖環(huán)94的功能是保證在允許轂86與第二轂90之間通過套筒88傳動地連接之前使輸入軸76的轉速大致與驅動齒輪78的轉速相同。應當理解,替代性同步器(未示出)可能不需要鎖環(huán)而適當?shù)匕l(fā)揮功能。同步離合器致動機構96包括滑動地設置在形成于套筒88中的凹槽100內的撥叉 98。致動器102能夠操作為使撥叉98和套筒88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套筒88與花鍵92脫離;在所述第二位置,套筒88同時傳動地接合轂86和第二轂90。直角傳動組件36包括齒圈82以及與齒圈82嚙合的小齒輪108。小齒輪108可以與小齒輪軸110—體形成。小齒輪軸110通過凸緣112固定為與傳動軸38—起轉動。同步離合器34可被置于動作(activated)模式,在所述動作模式下,在輸入軸76與驅動齒輪 78之間傳遞扭矩。同步離合器34還能夠以不動作(deactivated)模式操作,在所述不動作模式下,沒有扭矩傳遞至后傳動系統(tǒng)14。當同步離合器34處于不動作模式時,來自發(fā)動機 16的動力不被傳遞至直角傳動組件36。摩擦式聯(lián)接器39圖示為固定至后橋組件113的摩擦式離合器。后橋組件113包括差速器組件50、后橋半軸44、后橋半軸46和分離器52。差速器50包括固定為與齒圈及小齒輪齒輪組48的齒圈115 —起轉動的托架殼體114。差速器組件50還包括分別固定為與后橋半軸44和后橋半軸46 —起轉動的第一半軸齒輪116和第二半軸齒輪117。一對小齒輪118設置在托架殼體114內并且設置成與半軸齒輪116、117常嚙合。摩擦式聯(lián)接器39包括固定為與傳動軸38 —起轉動的鼓形件120。轂122固定為與小齒輪軸IM —起轉動。 小齒輪齒輪組48的小齒輪1 可以與小齒輪軸IM—體形成。外離合器板1 通過花鍵連接為與鼓形件120 —起轉動。多個內離合器板130通過花鍵連接為與轂122 —起轉動、并與外離合器板1 交錯。致動器134能夠操作為向離合器板1觀、130施加離合器致動力、 并通過摩擦式聯(lián)接器39傳遞扭矩。在一個示例中,能夠軸向移動的活塞可以接收加壓流體以提供致動力。替代地,電馬達可以與力倍增機構協(xié)作。在下文更詳細描述的又一實施方式中,可以基于車輪滑移或橫過摩擦式離合器的轉速差來致動摩擦式離合器。分離器52在圖1和圖3中圖示為牙嵌式離合器。分離器52包括固定為與軸142 一起轉動的第一轂140。軸142與差速器組件50的半軸齒輪144傳動地接合。第一轂140 上形成有外花鍵146。能夠軸向平移的套筒148與第一轂140通過花鍵接合。第二轂150 固定為與后橋半軸46 —起轉動。第二轂150的外周上形成有花鍵152。牙嵌式離合器致動系統(tǒng)156包括滑動地設置在形成于套筒148中的凹槽160內的叉158。致動器162能夠操作為使叉158和套筒148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平移,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套筒148僅與第一轂140接合;在所述第二位置,套筒148同時與花鍵 146和152接合從而將軸142與后橋半軸46傳動地互連。圖3A圖示了替代性后傳動系統(tǒng)14A以及后橋組件40A。后橋組件40A大致類似于先前描述的后橋組件40。相應地,類似的元件將保持其之前引入的參考數(shù)字。后橋組件 40A包括標識為分離器52A的另一分離器。分離器52A的元件以與分離器52的部件類似的方式標識,但加上了后綴“A”。分離器52A可以選擇性地將后橋半軸44與固定為與半軸齒輪116 —起轉動的車橋部分142A傳動地連接和分離。在操作過程中,齒圈及小齒輪齒輪組48和差速器組件50可以與后橋半軸44和后橋半軸46完全分離。因此,即使差速器組件50的內部部件也不會由于來自后輪42的輸入而轉動。為了返回全輪驅動操作模式,在與致動器162大致相同的時間控制致動器162A,從而以與將軸142聯(lián)接至后橋半軸46相同的方式將軸142A與后橋半軸44重新連接。圖4和圖5圖示了替代性傳動系10’。傳動系10’大致類似于傳動系10。因此, 類似的元件將以之前引入的參照數(shù)字再包括角標“’”來標識。傳動系10’包括動力輸出單元20’。動力輸出單元20’與動力輸出單元20的不同之處在于動力輸出單元20’為不包括先前描述的中間軸84的單軸線動力傳輸裝置。相反,動力輸出單元20’包括同心軸166, 齒圈82’固定至該同心軸166。齒圈82’與小齒輪108’嚙合以驅動傳動軸38’。圖4和圖5還示出分離器52可以替代地形成為如參考數(shù)字52’標識的滾子離合器。圖1和圖4中圖示的傳動系統(tǒng)可以包括牙嵌式離合器、滾子離合器、或者可操作為在轉動軸之間選擇性地傳遞扭矩以及使扭矩傳遞停止的許多其他動力傳輸裝置中的一種。在圖示示例中,滾子離合器52’包括固定為與后橋半軸46’ 一起轉動的內部構件170和固定為與軸142’ 一起轉動的外部構件172。內部構件170包括具有多個彎曲凹入部的表面174。 各凹入部容納滾子176。開口環(huán)178設置在滾子176與外部構件172之間。開口環(huán)178還包括面對內部構件170的凹入部并容納滾子176的多個彎曲凹入部??刂票?80與開口環(huán) 178協(xié)作以限制或允許內部構件170與開口環(huán)178之間的相對轉動。當允許相對轉動時,滾子176受到徑向向外的力,從而使開口環(huán)178徑向向外擴張為與外部構件172接合以橫過轉子離合器52’傳遞扭矩。當內部構件170和開口環(huán)178之間的相對轉動受到限制時,滾子176不移位,滾子未楔在開口環(huán)178與內部構件170之間,未橫過分離器52’傳遞扭矩。 致動器182可以移動控制臂180以操作分離器52’。在車輛操作過程中,減少與對齒圈及小齒輪齒輪組48以及直角傳動組件36進行驅動相關聯(lián)的攪動損失可能是有利的。參照圖1,控制器190與提供指示諸如車速、四輪驅動模式、車輪滑移、車輛加速等之類的參數(shù)的數(shù)據(jù)的各種車輛傳感器192通信。可以將一個傳感器192設置在靠近齒圈及小齒輪齒輪組48的位置處以提供指示齒圈及小齒輪齒輪組部件的轉速的信號。在適當?shù)臅r間,控制器190可以輸出信號以控制致動器96并將同步離合器34置于不從發(fā)動機16向后傳動系統(tǒng)14傳遞扭矩的未致動模式。控制器190還可以發(fā)信號給與分離器52相關聯(lián)的致動器162,將叉158置于使橫過分離器52的扭矩傳遞停止的位置,使得與轉動的后輪42中的一個相關聯(lián)的能量不會傳遞至齒圈及小齒輪齒輪組48 或差速器組件50。因此,準雙曲面齒輪組36、48不會被差速器組件32驅動。此外,因為半軸齒輪144的轉動未受到限制,所以通過后橋半軸44提供的輸入扭矩將僅使差速器組件50 內的內部齒輪轉動。齒圈及小齒輪齒輪組48不受驅動。應當理解,當同步離合器34和分離器52因為后傳動系統(tǒng)14此時不轉動而不傳遞扭矩時,摩擦式聯(lián)接器39可以以開放模式或扭矩傳遞模式中的任意一種操作。當控制器190確定將起動四輪驅動操作模式時,控制器190發(fā)信號給致動器102 以將套筒88朝轂90滑動。在此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輸入軸76與驅動齒輪78之間的速度同步。當速度匹配時,套筒88將轂86和第二轂90傳動地互連。此時,直角傳動組件36也由發(fā)動機16驅動。當前傳動系統(tǒng)部件和直角傳動部件以適當速度運行時,控制器190向致動器134提供信號以開始齒圈及小齒輪齒輪組48以及差速器組件50的速度同步。此操作序列將使軸142的速度與后橋半軸46的速度相匹配。此時,控制器190向致動器162提供信號以通過軸向平移套筒148而將分離器52置于扭矩傳遞模式。在此序列的最后,傳動系10 可操作為處于全輪驅動模式。應當理解,前述程序可以在車輛移動的同時執(zhí)行??梢韵氲?,摩擦式聯(lián)接器39可以替代地構造為具有致動系統(tǒng)的被動裝置,該致動系統(tǒng)能夠響應于傳動軸38與小齒輪軸IM之間的速度差而操作。具體地,圖4圖示了包括泵202的摩擦式聯(lián)接器39’,當傳動軸38’與小齒輪軸IM之間存在速度差時,泵202由傳動軸38驅動。將來自泵202的加壓流體提供至活塞204以便對內離合器盤130’和外離合器盤128’施加壓力。在此裝置中,同步離合器34’的控制還提供摩擦式聯(lián)接器39’的控制,因為傳動軸38’相對于小齒輪軸124’的轉動將使加壓流體引起橫過摩擦式連接器39’ 的扭矩傳遞,由此迅速實現(xiàn)前傳動系統(tǒng)的部件與后傳動系統(tǒng)的部件的速度同步。此外,因為僅傳動軸38與動力傳輸裝置20中的一些部件通過同步離合器34的致動而得以速度同步, 所以包括摩擦式聯(lián)接器39或39’允許同步離合器34或34’相應最小地定尺寸。后橋組件 40內的相對較大的轉動質量通過摩擦式聯(lián)接器39的致動而加速。盡管已在前描述了許多車輛傳動系統(tǒng),但應當理解,所討論的具體構造僅僅是示例性的。因此可以想到,圖中示出的部件的其他組合可以相互設置以構成雖然并未明確示出但處在本公開的范圍內的傳動系。
8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將扭矩傳遞至第一組車輪和第二組車輪的車輛傳動系,所述傳動系包括第一傳動系統(tǒng),所述第一傳動系統(tǒng)適于將扭矩傳遞至所述第一組車輪、并且包括同步1 合器;第二傳動系統(tǒng),所述第二傳動系統(tǒng)適于將扭矩傳遞至所述第二組車輪,所述第二傳動系統(tǒng)包括動力分離裝置和摩擦式離合器;以及準雙曲面齒輪組,所述準雙曲面齒輪組設置在所述第二傳動系統(tǒng)內、位于所述同步離合器與所述動力分離裝置之間的動力路徑中,所述摩擦離合器和所述動力分離裝置設置在所述準雙曲面齒輪組的相對兩側,其中,當所述同步離合器和所述動力分離裝置以分離的、 無扭矩傳遞的模式操作時,所述準雙曲面齒輪組被選擇性地分離,從而不由所述第一傳動系統(tǒng)、所述第二傳動系統(tǒng)或者車輪驅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傳動系,其中,所述同步離合器設置在動力輸出單元內并且包括能夠軸向移動的套筒,所述能夠軸向移動的套筒用于斷開流向所述第二傳動系統(tǒng)的動力流。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輛傳動系,其中,所述第一傳動系統(tǒng)包括差速器齒輪組,所述差速器齒輪組具有聯(lián)接至所述同步離合器的輸出。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輛傳動系,其中,所述第一傳動系統(tǒng)包括設置在所述同步離合器與所述動力分離裝置之間的動力路徑中的另一準雙曲面齒輪組。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輛傳動系,其中,所述動力分離裝置選擇性地連接適于對所述第二組車輪中的一個車輪進行驅動的半軸的分開部分。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傳動系,所述傳動系能夠通過如下方式從兩輪驅動模式切換至四輪驅動模式首先經(jīng)由所述同步離合器、接著經(jīng)由所述摩擦式離合器、最后經(jīng)由所述動力分離裝置來傳遞扭矩。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傳動系,還包括泵,所述泵將加壓流體供應至活塞,所述活塞對所述摩擦式離合器施加致動力。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車輛傳動系,其中,基于橫過所述摩擦式離合器的速度差來驅動所述泵。
9.一種用于將扭矩從動力源傳遞至第一組車輪和第二組車輪的車輛傳動系,所述傳動系包括第一傳動系統(tǒng),所述第一傳動系統(tǒng)適于將扭矩從所述動力源傳遞至所述第一組車輪、 并且包括差速器和動力輸出單元,所述動力輸出單元包括第一準雙曲面齒輪組和同步器, 所述同步器設置在所述差速器與所述第一準雙曲面齒輪組之間,以選擇性地將扭矩從所述動力源傳遞至所述第一準雙曲面齒輪組或者使從所述動力源至所述第一準雙曲面齒輪組的扭矩傳遞停止;第二傳動系統(tǒng),所述第二傳動系統(tǒng)接收來自所述第一準雙曲面齒輪組的扭矩,所述第二傳動系統(tǒng)將扭矩傳遞至所述第二組車輪并且包括動力分離裝置,所述動力分離裝置選擇性地中斷從所述第二組車輪至所述第一準雙曲面齒輪組的扭矩傳遞,所述第二傳動系統(tǒng)還包括摩擦式離合器,所述摩擦式離合器用于在所述第一準雙曲面齒輪組與同所述第二傳動系統(tǒng)相關聯(lián)的第二準雙曲面齒輪組之間傳遞扭矩。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車輛傳動系,其中,所述動力輸出單元包括轉動地支承在輸入軸上的驅動齒輪,所述同步器包括具有第一轂、第二轂和套筒的離合器,所述第一轂固定為與所述輸入軸一起轉動,所述第二轂固定為與所述驅動齒輪一起轉動,所述套筒能夠軸向平移以與所述第一轂和所述第二轂中的一個接合或與所述第一轂和所述第二轂兩者接合。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車輛傳動系,其中,所述動力輸出單元包括從動齒輪和固定為與中間軸一起轉動的準雙曲面齒輪組的齒圈,所述從動齒輪與所述驅動齒輪嚙合。
12.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車輛傳動系,還包括泵,所述泵將加壓流體供應至活塞,所述活塞對所述摩擦式離合器施加致動力。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車輛傳動系,其中,基于橫過所述摩擦式離合器的速度差來驅動所述泵。
14.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車輛傳動系,其中,所述第二傳動系統(tǒng)包括后驅動橋,所述后驅動橋包括所述第二準雙曲面齒輪組、差速器組件、后橋半軸和所述動力分離裝置,所述差速器組件包括托架,所述托架容納與一對半軸齒輪嚙合的一對小齒輪,所述動力分離裝置成列地設置在所述后橋半軸中的一個的各部分之間。
15.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車輛傳動系,所述傳動系能夠通過如下方式從兩輪驅動模式切換至四輪驅動模式首先經(jīng)由所述同步離合器、接著經(jīng)由所述摩擦式離合器、最后經(jīng)由所述動力分離裝置來傳遞扭矩。
16.一種用于在車輛傳動系中將扭矩從動力源傳遞至第一對車輪和第二對車輪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將扭矩從所述動力源通過第一傳動裝置傳遞至所述第一對車輪;致動第一動力傳輸裝置內的同步離合器,以將扭矩傳遞至將所述第一對車輪與所述第二對車輪互連的傳動系統(tǒng);隨后致動摩擦式離合器,以將扭矩從所述傳動系統(tǒng)傳遞至后驅動橋,從而使所述后驅動橋內的齒輪組開始轉動;以及當通過分離器聯(lián)接的部件之間實現(xiàn)速度同步時,致動所述分離器以將與所述第二對車輪中的一個車輪聯(lián)接的軸與所述后驅動橋的可轉動構件傳動地互連。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基于通過所述摩擦式離合器互連的部件之間的速度差來致動所述摩擦式離合器。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對泵進行驅動以及將加壓流體提供至活塞,所述活塞作用于所述摩擦式離合器內的交錯的板上。
19.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同步離合器接收來自于設置在所述第一動力傳輸裝置內的差速器的輸入扭矩、并將扭矩輸出至設置在所述傳動系統(tǒng)內位于所述同步離合器與所述摩擦式離合器之間的準雙曲面齒輪組。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將扭矩傳遞至第一和第二組車輪的車輛傳動系,包括第一傳動系統(tǒng),該第一傳動系統(tǒng)適于將扭矩傳遞至第一組車輪和同步離合器;第二傳動系統(tǒng),該第二傳動系統(tǒng)適于將扭矩傳遞至第二組車輪、并包括動力分離裝置和摩擦式離合器;準雙曲面齒輪組,該準雙曲面齒輪組設置在第二傳動系統(tǒng)內、位于同步離合器與動力分離裝置之間的動力路徑中。摩擦離合器與動力分離裝置位于準雙曲面齒輪組的相對兩側。當同步離合器和動力分離裝置以分離的、無扭矩傳遞的模式操作時,準雙曲面齒輪組被選擇性地分離,從而不由第一傳動系統(tǒng)、第二傳動系統(tǒng)或者車輪驅動。
文檔編號B60K23/08GK102282032SQ201080004931
公開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月21日
發(fā)明者布雷德利·拉金, 托德·埃科寧, 道格拉斯·布雷德利 申請人:麥格納動力系美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