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氣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可以覆蓋車輛前立柱的前表面?zhèn)鹊臍饽业臍饽已b置。
背景技術:
當前,為了在車輛與行人碰撞時使行人不會直接撞擊到車輛的前立柱上,具有各 種氣囊裝置,其配置為通過使氣囊膨脹以覆蓋前立柱的前表面?zhèn)取?在其中的一種氣囊裝置中,將折疊后的氣囊,在前立柱的前表面?zhèn)鹊陌疾蹆?,被?脂制裝飾物覆蓋而收容。另外,如果使在前立柱內搭載的充氣機動作,從充氣機供給膨脹用 氣體,則氣囊推壓樹脂制裝飾物而將其打開,展開膨脹以覆蓋前立柱的前表面?zhèn)?例如,參 照專利文獻1)。 另外,在其他氣囊裝置中還存在下述技術,S卩,在發(fā)動機罩面板的后端下方的前圍 (cowl)中收容折疊后的氣囊,在動作時,使氣囊從發(fā)動機罩面板的后端和前圍之間的間隙 中凸出,從而使膨脹后的氣囊配置在前立柱的前表面?zhèn)?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3)。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平7-108903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2-36986號公報
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2008-222110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但是,在現(xiàn)有的氣囊裝置中,對于防止氣囊在膨脹完成而阻止行人時向車外側方 向橫向偏移這一點,存在改善的余地。 S卩,在專利文獻1的氣囊裝置中,沒有公開甚至提示對于膨脹完成時的氣囊抑制 其橫向偏移而進行支撐的構造,在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氣囊裝置中,防止氣囊橫向擺動的 單元,是在收容氣囊的發(fā)動機罩面板的下方側配置的支柱(stay),其配置在氣囊的下端側, 與氣囊的上端側之間的距離較大,無法可靠地防止氣囊的上端側向車外側方向橫向偏移, 對于可靠地抑制整體橫向偏移這一點,存在改善的余地。 另外,在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氣囊裝置中,對于膨脹完成時的氣囊,使其剖面彎曲 為可以覆蓋前立柱和側窗,但沒有采取任何關于防止向車外側方向橫向偏移的對策。
此外,如果氣囊從前立柱的前表面?zhèn)认蜍囃鈧绕?,則會向側窗側下降,使需要由 氣囊覆蓋的前立柱的前表面?zhèn)却蠓嚷冻觥?本發(fā)明就是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氣囊裝置,其可以 抑制膨脹完成時的氣囊在行人撞擊時向車外側方向橫向偏移,而可靠地覆蓋前立柱的前表 面。 本發(fā)明所涉及的氣囊裝置具有可以覆蓋車輛前立柱的前表面?zhèn)鹊臍饽?,其特征?于,所述車輛具有前門,該前門具有側窗,其與所述前立柱的后側相鄰配置,位于所述前立 柱的后方;以及車門側后視鏡,其位于該側窗前側的下側角部附近,所述車門側后視鏡構成 為具有安裝基座,其安裝在所述前門上;以及后視鏡主體,其配置為,使根部側可轉動地支撐在所述安裝基座上,以可以配置在使前端接近所述側窗的收容位置、和使前端向車外 側凸出的使用位置上,所述氣囊被折疊收容在所述前立柱下方處的所述車門側后視鏡的前 側附近,并且,具有下述部件而構成膨脹主體部,其在膨脹完成時覆蓋所述前立柱的前表 面;以及支撐膨脹部,其配置為,從該膨脹主體部向車外側延伸并與所述膨脹主體部相連 續(xù),并且使下表面?zhèn)鹊纸又卧谖挥谑褂梦恢玫乃鲕囬T側后視鏡的上表面上,以可以支 撐所述膨脹主體部。 在本發(fā)明所涉及的氣囊裝置中,在進行動作時,折疊收容在前立柱下方的車門側 后視鏡的前側附近的氣囊進行展開膨脹,而覆蓋前立柱的前表面。此時,在氣囊中,膨脹主 體部覆蓋前立柱的前表面,以從膨脹主體部向車外側延伸的方式與膨脹主體部連續(xù)配置的 支撐膨脹部,被后視鏡主體的上表面抵接支撐。此時,由于車輛處于行駛中,后視鏡主體位 于使用位置,前端向車外側延伸,所以與支撐膨脹部的下表面抵接而對支撐膨脹部進行支 撐的上表面向車外側較長地延伸,相對于作用在支撐膨脹部上的向車外側方向的按壓力, 可以通過向車外側延伸較大的區(qū)域而確保充分的反作用力進行對抗。因此,例如即使行人 以從前擋風玻璃側向車外側按壓的方式對膨脹主體部進行干涉,支撐膨脹部也支撐在后視 鏡主體向車外側較長地延伸的上表面上,不發(fā)生移動地支撐膨脹主體部,從而可以可靠地 抑制膨脹主體部向車外側移動。 進一步附加說明,該支撐膨脹部具有由后視鏡主體向車外側延伸的上表面進行支 撐的下表面,該支撐膨脹部配置在遠離作為氣囊的收容部位的前立柱下方靠近車門側后視 鏡的前側的部位上,即遠離膨脹主體部的下端(前端)的上方側部位(頂端側部位)上,膨 脹主體部向車外側方向的橫向偏移可以利用下述部位而可靠地被抑制,即,并不是膨脹主 體部的下端附近而是遠離膨脹主體部的下端的頂端側(后端側),換言之是容易抵抗偏移 移動的遠離膨脹主體部的下端的部位,即支撐膨脹部由后視鏡主體的上表面進行支撐的部 位。 因此,在本發(fā)明所涉及的氣囊裝置中,可以抑制膨脹完成時的氣囊在行人撞擊時 向車外側方向橫向偏移,而使其可靠地覆蓋前立柱的前表面,可以恰當地保護行人不會碰 撞前立柱。 另外,在本發(fā)明所涉及的氣囊裝置中,優(yōu)選支撐膨脹部嵌合在后視鏡主體和車門 之間的間隙中。另外,氣囊也可以被折疊收容在車門側后視鏡的前側附近的前門中,也可 以被折疊收容在車門側后視鏡的前側附近的位于前門前方的車身位置中。另外,在將氣囊 收容在前門中的情況下,優(yōu)選收容在易于確保收容空間的車門側后視鏡的安裝基座的區(qū)域 中。另外,在將氣囊收容于車身位置中的情況下,與收容在容積受限的前門內的情況相比, 向氣囊供給膨脹用氣體的充氣機的配置自由度較高,可以容易且穩(wěn)定地配置固定充氣機。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實施方式1的氣囊裝置的搭載狀態(tài)的車輛的斜視圖, 以雙點劃線表示膨脹完成狀態(tài)的氣囊。 圖2是表示實施方式1的氣囊裝置的搭載狀態(tài)的車輛的側視圖。
圖3是表示實施方式1的氣囊裝置的搭載狀態(tài)的車輛的俯視圖。
圖4是表示實施方式1的氣囊裝置的搭載狀態(tài)的概略橫剖面圖。
圖5是表示在實施方式1的氣囊裝置中使用的氣囊以單體膨脹完成狀態(tài)的斜視 圖。 圖6是在實施方式1的氣囊裝置動作時,膨脹后的氣囊在車門側后視鏡附近沿左 右方向的概略縱剖面圖。 圖7是表示實施方式2的氣囊裝置的搭載狀態(tài)的車輛的斜視圖,以雙點劃線表示 膨脹完成狀態(tài)下的氣囊。 圖8是表示實施方式2的氣囊裝置的搭載狀態(tài)的車輛的側視圖。 圖9是表示實施方式2的氣囊裝置的搭載狀態(tài)的車輛的俯視圖。 圖10是表示實施方式2的氣囊裝置的搭載狀態(tài)的概略橫剖面圖。 圖11是表示在實施方式2的氣囊裝置中使用的氣囊以單體膨脹完成狀態(tài)的斜視圖。 圖12是在實施方式2的氣囊裝置動作時,膨脹后的氣囊在車門側后視鏡附近沿左 右方向的概略縱剖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基于
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實施方式1中的氣囊裝置M1如圖 1 4所示,搭載在與車輛V的左右前立柱1的后側相鄰配置的各個前門13中。另外,左右各 個前立柱1構成為,具有由鋼板等構成的外板2、內板3 ;以及加強件(reinforcement)4, 其配置在外板2和內板3之間,前立柱1配置為,作為車輛V的構造體而具有高剛性(參照 圖4)。此外,圖1的標號6示出的部件是窗框橡膠,標號7示出的部件是前擋風玻璃,圖1 的標號8示出的部件是發(fā)動機罩面板,圖1的標號9示出的部件是前保險杠。
此外,本說明書中的前后 上下 左右這各個方向,與車輛V直線行駛時的車輛V 的前后 上下 左右這各個方向對應。 另外,在各個實施方式中,針對具有覆蓋車輛V左側的前立柱1的前表面la側的 氣囊的氣囊裝置進行了說明,但對于具有覆蓋右側前立柱1的前表面la側的氣囊的各種氣 囊裝置,與左側的各種氣囊裝置形成為左右對稱形狀,所以對右側的前立柱1側的各種氣 囊裝置省略說明。 另外,搭載實施方式1的氣囊裝置M1的前門13,構成為具有位于前立柱1后方的 側窗14,氣囊35設置為,在前門13的車身腰線(側窗14的下緣)16的前立柱1附近的部 位中收容并保持,使其可以展開膨脹。換言之,氣囊35配置前門13的構成側窗14的車門 玻璃15周圍的窗框部17的下緣部17a的前端17b附近,設置在車門側后視鏡21的安裝基 座22附近(詳細地說,位于安裝基座22的可轉動地支撐后視鏡主體23的軸支撐部位22a 的前方側)的安裝區(qū)域25中(參照圖4)。 車門側后視鏡21構成為具有安裝基座22,其安裝在前門13的窗框部17的下緣 部17a的前端17b附近;以及后視鏡主體23,其可轉動地安裝在安裝基座22的上表面?zhèn)取?后視鏡主體23配置為,根部23b側可轉動地支撐在安裝基座22的軸支撐部位22a上,從而 后視鏡主體23可以配置在使從根部23b側延伸的前端23a側接近側窗14的收容位置HP、 和使從根部23b側延伸的前端23a向車外側0凸出的使用位置UP上。后視鏡主體23配置 于使用位置UP處時,成為使上表面23c向車外側O較長地延伸的狀態(tài),從正面觀察下,在側
5窗14和內側面23d之間張開三角狀的間隙H(參照圖6)。 另外,實施方式1的氣囊裝置M1構成為具有袋狀的氣囊35,其具有可撓性;充氣 機31,其向氣囊35供給膨脹用氣體;氣囊罩28,其覆蓋折疊后的氣囊35,使其可以凸出;以 及保持器32。 氣囊罩28具有門部29,其在氣囊35膨脹時被推壓而向車外側0打開,在門部29 的周圍形成薄壁的斷裂預定部28a,其用于通過氣囊35的按壓力而斷裂,以使門部29打開 (參照圖4)。該門部29的下緣29b側連結支撐在前門13的板金制面板部19的安裝區(qū)域 25的部位上,在打開時,使上緣29a側向車外側0的下方側轉動而打開。此外,面板部19配 置為與前門13的外板18相連續(xù)。 如圖4所示,充氣機31構成為具有圓柱狀的主體31a,其具有多個噴出膨脹用氣 體的氣體噴出口31b ;以及凸緣部31c,其安裝固定在前門13的面板部19的安裝區(qū)域25中。 在凸緣部31c上形成未圖示的通孔,其使從保持器32延伸的多個螺栓32a貫穿。另外,該充 氣機31輸入來自規(guī)定的氣囊動作電路的動作信號,使膨脹用氣體從氣體噴出口 31b噴出, 向氣囊35供給。此外,氣囊動作電路在輸入了來自配置于車輛V的前保險杠9上的傳感器 SE (參照圖1)的信號時,使充氣機31動作,其中,該傳感器SE可以檢測與行人之間的碰撞。
保持器32由板金制成大致四邊環(huán)狀,在四個角附近具有向車內側I延伸的螺栓 32a。保持器32通過使各個螺栓32a貫穿氣囊35的安裝孔39、安裝區(qū)域25的未圖示的通 孔、以及充氣機31的凸緣部31c上的未圖示的通孔,對各個螺栓32a進行緊固,從而將氣囊 35和充氣機31安裝固定在安裝區(qū)域25上。 氣囊35如圖1、5、6所示,通過聚酯或聚酰胺等織布形成為袋狀,其構成為具有膨 脹主體部36,其在膨脹完成時,覆蓋前立柱1的前表面la ;以及支撐膨脹部37,其以從膨脹 主體部36向車外側0延伸的方式,與膨脹主體部36相連續(xù)。在膨脹主體部36的下端36b 側的車內側I上,形成可以使充氣機31的主體31a插入的圓形開口 38,并且,在開口 38的 周圍形成可以插入保持器32的各個螺栓32a的安裝孔39。 支撐膨脹部37配置為,在搭載于車輛V上的狀態(tài)下完成膨脹時,從膨脹主體部36 的上端36a側的車外側0的下緣36ab附近向車外側0延伸。膨脹完成時的支撐膨脹部37 配置為,下表面37c抵接支撐在處于使用位置UP的后視鏡主體23的上表面23c上,以可以 支撐膨脹主體部36。更詳細地說,支撐膨脹部37具有靠近膨脹主體部36側的車內側I的 內側部37a和車外側0的外側部37b,設定為將抵接支撐在后視鏡主體23的上表面23c上 的部位作為外側部37b,使內側部37a嵌合在側窗14的車門玻璃15和后視鏡主體23之間 的間隙H中。因此,支撐膨脹部37形成為在氣囊35膨脹完成時,嵌合在后視鏡主體23和 前門13之間的間隙H中的結構。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1的氣囊裝置Ml中,在搭載于車輛V上后,如果根據來自氣囊 動作電路的信號,使充氣機31動作,則從充氣機31的氣體噴出口 31b噴出膨脹用氣體,氣 囊35利用膨脹用氣體進行膨脹,如圖1、6所示,將氣囊罩28的門部29推壓打開,從收容部 位26側的前立柱1的下端lb側朝向上端lc側展開膨脹,覆蓋前立柱1的前表面la。此 時,對于氣囊35,膨脹主體部36覆蓋前立柱1的前表面la,配置為以從膨脹主體部36向車 外側0延伸的方式與膨脹主體部36相連續(xù)的支撐膨脹部37,抵接支撐在后視鏡主體23的 上表面23c上。此時,后視鏡主體23由于車輛V處于行駛中而位于使用位置UP,前端23a向車外側0延伸,因此與支撐膨脹部37的下表面37c抵接而對支撐膨脹部37進行支撐的 上表面23c,向車外側0較長地延伸,相對于作用在支撐膨脹部37上的向車外側0方向的按 壓力F,通過向車外側O較大地延伸的區(qū)域而可以確保充分的反作用力進行對抗。因此,例 如即使行人W對膨脹主體部36以從前擋風玻璃7側向車外側0按壓的方式進行干涉,支撐 膨脹部37也被支撐在后視鏡主體23的向車外側O較長地延伸的上表面23c上,不進行移 動而支撐膨脹主體部36,從而可以可靠地抑制膨脹主體部36向車外側O移動。
進一步附加說明,該支撐膨脹部37具有被后視鏡主體23向車外側0延伸的上表 面23c支撐的下表面37c,其配置在從作為氣囊35的收容部位26的前立柱1下方的車門側 后視鏡21的前側附近的安裝區(qū)域25遠離的部位上,即,從膨脹主體部36的下端(前端)36b 遠離的上方側部位(前端側部位)的上端36a側,膨脹主體部36向車外側O方向的橫向偏 移通過下述部位而可靠地被抑制,即,不是膨脹主體部36的下端36b附近,而是從膨脹主體 部36的下端36b遠離的前端(上端或者后端)36a側,換言之,易于對抗偏移移動的從膨脹 主體部36的下端36b遠離的部位,即,支撐膨脹部37由后視鏡主體23的上表面23c支撐 的部位(下表面)37c。 因此,在實施方式1的氣囊裝置M1中,可以抑制膨脹完成時的氣囊35在行人W撞 擊時向車外側0方向的橫向偏移,而可靠地覆蓋前立柱1的前表面la,可以適當地保護行人 W不會碰撞前立柱1。 另外,在實施方式1中,膨脹完成時的支撐膨脹部37設定為,使內側部37a從上方 嵌入側窗14的車門玻璃15和后視鏡主體23的內側面23d之間的間隙H中(參照圖6), 即使膨脹主體部36要沿水平方向而向車外側0方向或車內側I方向進行橫向偏移,內側部 37a也會由后視鏡主體23的內側面23d或車門玻璃15限制位置,從而抑制移動。因此,可 以更可靠地防止膨脹主體部36向車外側0或車內側I橫向偏移。 此外,在實施方式1中,將氣囊35折疊收容在位于車門側后視鏡21前側附近的前 門13的收容部位26中,但也可以如圖7 12所示的實施方式2的氣囊裝置M2所示,使氣 囊35A位于車門側后視鏡21的前側附近的前門13A的前方,折疊收容在與前門13A分體形 成的車輛V的車身BD的部位中。 該本實施方式2的氣囊裝置M2中,氣囊35A及充氣機31的收容部位26A,配置在 前門13A的窗框部17的前方側的前立柱1下部附近的車外側0的面板部19A中。該面板 部19A配置為與前立柱1的外板2相連續(xù),將窗框部17前方側的面板部19A的部位作為氣 囊裝置M2的安裝區(qū)域25A。 實施方式2的氣囊裝置M2構成為具有袋狀的氣囊35A,其具有可撓性;充氣機 31,其向氣囊35A供給膨脹用氣體;氣囊罩28A,其覆蓋折疊后的氣囊35A,使其可以凸出; 以及保持器32。此外,充氣機31和保持器32是與實施方式1相同的部件,省略說明。
氣囊罩28A的結構為,在氣囊35A膨脹時被推壓,從而整體作為門部29A向車外側 0打開,將下緣29b側連結支撐在面板部19A的安裝區(qū)域25A的部位上,在打開時,使上緣 29a側向車外側0的下方側轉動而打開。 實施方式2的氣囊35A與實施方式1中的氣囊35大致相同,但由于收容部位26A 位于車身腰線16的上方側,所以與實施方式1的氣囊35不同,它們的不同點在于,使充氣 機31的主體31a插入的開口 38和其周圍的使保持器32的各個螺栓32a插入的安裝孔39,向前端側的下方側偏移地配置(參照圖11)。氣囊35A的其他結構與實施方式1的氣囊35 相同,如圖1、11、12所示,構成為具有膨脹主體部36,其覆蓋前立柱l的前表面la;以及支 撐膨脹部37,其以從膨脹主體部36向車外側0延伸的方式與膨脹主體部36連續(xù)。另外,支 撐膨脹部37也與實施方式1相同地進行配置,即,在搭載于車輛V上的狀態(tài)下完成膨脹時, 從膨脹主體部36的上端36a側的位于車外側0的下緣36ab附近向車外側0延伸,使下表 面37c抵接支撐在位于使用位置UP的后視鏡主體23的上表面23c上,以可以支撐膨脹主 體部36。另外,該支撐膨脹部37也具有靠近膨脹主體部36側的車內側I的內側部37a、和 車外側0的外側部37b,設定為將抵接支撐在后視鏡主體23的上表面23c上的部位作為外 側部37b,使內側部37a嵌合在側窗14的車門玻璃15和后視鏡主體23之間的間隙H中。
另外,對于本實施方式2的氣囊裝置M2也形成為,在搭載于車輛V上后,如果根據 來自氣囊動作電路的信號而使充氣機31動作,則從充氣機31的氣體噴出口 31b噴出膨脹 用氣體,如圖1、11、12所示,氣囊35A利用膨脹用氣體而膨脹,推壓打開氣囊罩28A(門部 29A)而打開,從收容部位26A側的前立柱1的下端lb側向上端lc側展開膨脹,膨脹主體部 36覆蓋前立柱1的前表面la,以從膨脹主體部36向車外側0延伸的方式與膨脹主體部36 連續(xù)配置的支撐膨脹部37,抵接支撐在后視鏡主體23的上表面23c上,從而可以得到與實 施方式l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實施方式2的情況下,氣囊35A被收容在車輛V的車身BD的部位中,向氣 囊35A供給膨脹用氣體的充氣機31的配置自由度較高,可以容易且穩(wěn)定地配置固定充氣機 31。 另外,在實施方式1中,將氣囊35收容在前門13中,但氣囊裝置M1的安裝區(qū)域25 為車門側后視鏡21的安裝基座22的區(qū)域(詳細地說,為安裝基座22的軸支撐部位22a的 前方側),該部位是易于確保氣囊裝置M1的收容空間的區(qū)域,不會對前門13的其他搭載部 件的搭載空間造成影響,可以順利地收容氣囊裝置M1。
權利要求
一種氣囊裝置,其具有可以覆蓋車輛前立柱的前表面?zhèn)鹊臍饽?,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輛具有前門,該前門具有側窗,其與所述前立柱的后側相鄰配置,位于所述前立柱的后方;以及車門側后視鏡,其位于該側窗前側的下側角部附近,所述車門側后視鏡構成為具有安裝基座,其安裝在所述前門上;以及后視鏡主體,其配置為,使根部側可轉動地支撐在所述安裝基座上,以可以配置在使前端接近所述側窗的收容位置、和使前端向車外側凸出的使用位置上,所述氣囊被折疊收容在所述前立柱下方處的所述車門側后視鏡的前側附近,并且,具有下述部件而構成膨脹主體部,其在膨脹完成時覆蓋所述前立柱的前表面;以及支撐膨脹部,其配置為,從該膨脹主體部向車外側延伸并與所述膨脹主體部相連續(xù),并且使下表面?zhèn)鹊纸又卧谖挥谑褂梦恢玫乃鲕囬T側后視鏡的上表面上,以可以支撐所述膨脹主體部。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膨脹部嵌合在所述后視鏡主體和車門之間的間隙中。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囊被折疊收容在所述車門側后視鏡的前側附近的所述前門中。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囊被折疊收容在所述車門側后視鏡的前側附近的位于所述前門前方的車輛的車身部位中。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氣囊裝置,其抑制膨脹完成時的氣囊在行人撞擊時向車外側方向的橫向偏移,可以可靠地覆蓋前立柱的前表面。氣囊裝置(M1)具有可以覆蓋車輛(V)的前立柱(1)的前表面(1a)側的氣囊(35)。氣囊(35)具有膨脹主體部(36)和支撐膨脹部(37)。膨脹主體部(36)在氣囊(35)膨脹完成時覆蓋前立柱(1)的前表面(1a)。支撐膨脹部(37)配置為,以從膨脹主體部(36)向車外側(O)延伸的方式與膨脹主體部(36)相連續(xù),并且在氣囊(35)膨脹完成時,使下表面(37c)側抵接支撐在車門側后視鏡(21)處于使用位置(UP)中的后視鏡主體(23)的上表面(23c)上,以可以支撐膨脹主體部(36)。
文檔編號B60R21/34GK101746346SQ200910258120
公開日2010年6月23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2月12日
發(fā)明者井上道夫, 鈴木滋幸 申請人:豐田合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