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安全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涉及于保護車輛乘客安全的安全帶裝置,特別是將安全帶回巻 裝置裝設至座椅靠背部的安全帶裝置。
背景技術:
安全帶裝置是通過從回巻裝置處拉出的織帶將乘客固定在車輛座椅上, 當車輛發(fā)生撞擊事故時可以保護乘客的裝置。此安全帶裝置,若在水平方 向發(fā)生比所定值更大的加速度作用時,將會啟動鎖定機構,阻止巻軸的旋轉。
檢測此加速度的加速度傳感器已有具備根據(jù)水平方向的加速度與車輛傾斜 而朝翻倒方向旋轉的稱重傳感器式加速度傳感器。另外,也具有各種電力 或電子的加速度傳感器。
當這般的安全帶回巻裝置裝設到座椅靠背部,不論座椅靠背部的活動椅 靠背的角度如何,都可以系上或解開繩帶。
然而將具備有稱重傳感器式加速度傳感器的安全帶回巻裝置安裝在座 椅靠背部的話,當座椅靠背部向活動椅靠背傾倒時,產(chǎn)生稱重式傳感器也 傾斜,導致鎖定機構啟動鎖定動作的問題。因此織帶就無法拉出。
因此, 一直以來,對于裝置在座椅靠背部的回巻裝置,將回巻裝置內(nèi)稱 重傳感器式加速度傳感器與座椅靠背傾斜處產(chǎn)生聯(lián)動,使得稱重式傳感器 可以隨時保持水平狀態(tài)的機構各種提案被提出。有如下列所示的安全帶裝 置。
專利文獻1特開平10-22631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號碼W0 00/0702專利文獻3特開2000-7986
發(fā)明內(nèi)容
然而,目前為止的安全帶裝置,在座椅靠背部的活動椅靠背角度方面, 為了能夠實現(xiàn)更大范圍的動作角度,得增加部件個數(shù),并且決定部件位置等等的組裝工程也相對復雜,有增加生產(chǎn)成本的問題。
本發(fā)明有鑒于以上問題,以提供可減低生產(chǎn)成本的安全帶裝置為目的。
本發(fā)明的安全帶裝置為了達到上記目的,具備了可拉出,可巻取機能, 能將車輛中乘客固定在座椅上的安全帶,因應必要情況能鎖定所述安全帶 拉出動作的鎖定機構,啟動所述鎖定機構的加速度傳感器,檢測所述座椅 靠背部活動椅靠背角度的角度檢測機構,以及加速度傳感器控制機構。
所述傳感器控制機構具備了將所述傳感器指向垂直方向的姿勢控制機 構,以及可以使所述姿勢控制機構與所述角度檢測機構產(chǎn)生聯(lián)動的聯(lián)動部 件。所述聯(lián)動部件最好為撓性電纜。
另外,所述傳感器控制機構最好具備可以檢測乘客未佩用安全帶范圍之 帶繩巻量,使所述加速度傳感器不運轉的傳感器非運轉機構。
在此我們將初始位置設置在所述座椅靠背部之垂直方向為略G度,例如
可以朝前后方向約90度傾斜,從所述垂直方向朝所定角度傾斜的位置。所 謂未配用所述安全帶的范圍是設定在所述座椅靠背部之前傾角度為所述所 定的初始位置約IO度以上向前傾的范圍,所謂配用所述安全帶的范圍則是 指除此之外的范圍。
另外,所述座椅靠背部最好是可旋轉地連接著乘客乘坐的座椅,所述加 速度傳感器也最好是設置在所述座椅靠背部的稱重傳感器式加速度傳感 器。所述角度檢測機構最好設置在所述座椅背部與座位部之連結部份,并 為可以檢測所述座椅垂背部的旋轉角度,可根據(jù)所述旋轉角度,使所述傳 感器控制機構回轉的聯(lián)動部件之連結機構。
借著所述傳感器控制機構,根據(jù)所述角度檢測機構的檢測結果,所述姿 勢控制機構在所述乘客配用安全帶的范圍之內(nèi),可借著所述聯(lián)動部件的回 轉使所述稱重傳感器式加速度傳感器保持在水平狀態(tài),將所述加速度傳感 器控制在可運轉的狀態(tài)之下。
并且,在所述乘客未配用安全帶的范圍下,將不與所述姿勢控制機構與 所述角度檢測機構產(chǎn)生聯(lián)動,并因所述傳感器非運轉機構而使所述加速度 傳感器處于無法運轉的狀態(tài)。
借著上述構造的安全帶裝置,因為使用為所述角度檢測機構的連桿機構 (link mechanisms),故可減少部件個數(shù)。并且也不需要復雜的組裝工程。 其結果,便可達到降低生產(chǎn)的成本。
另外,借著所述傳感器非運轉機構,從座椅靠背部最前傾位置等乘客未配用安全帶的范圍開始,到座椅靠背部初始位置等乘客配用安全帶的范圍, 當欲抬高座椅垂背部時,稱重傳感器式加速度傳感器將會運轉,可避免不 能拉出安全帶的狀態(tài)之下的鎖定之發(fā)生。
另外,所述角度檢測機構最好具備第l檢測部件,第2檢測部件,第l
連桿部件,與第2連桿部件。
所述第1檢測部件是為了檢測所述座椅靠背部的旋轉角度而固定在座 椅的座部。所述第2檢測部件是為了檢測所述座椅靠背部的旋轉角度而固 定在所述座椅靠背部,借著所述第一檢測部件與第1回轉對偶所連結著的。 所述第1連桿部件的一端部是借著第2回轉對偶與所述第1檢測部件所連 結著的。所述第2連桿部件的一端部是借著所述第1連桿部件的其他端部 與第3回轉對偶所連結而成,其他端部則是借著第4回轉對偶與所述第2 角度檢測部件連結。
如此一來,所述第4回轉對偶的第2連桿部件的回轉會因所述聯(lián)動部件 而傳動到所述姿勢控制機構。所述聯(lián)動部件最好采取撓性電纜。
還有,所述角度檢測機構最好是收納在兼具收納外殼的所述第2檢測部 件中。
根據(jù)上述構造的安全帶裝置,可以更加減少部件個數(shù)。并且不需要復雜 的組合工程。其結果,可更加地降低生產(chǎn)成本。
另外,所述姿勢控制機構最好具備稱重傳感器用外殼,凸輪溝槽與姿勢 控制桿。所述稱重傳感器用外殼能收納稱重傳感器,并且可搖動地設置在 座椅靠背部。所述凸輪溝槽則是設置在所述稱重傳感器用外殼。所述姿勢 控制桿則會因所述聯(lián)動部件而滑動于所述凸輪溝槽上。
因此,在乘客配用安全帶的范圍下,所述桿會朝稱重傳感器保持水平之 方向于所述凸輪溝槽上滑動,使所述稱重傳感器用外殼保持在水平狀態(tài)。 在乘客未配用安全帶的范圍之下,所述姿勢控制機構并不會與所述角度檢 測機構聯(lián)動,而稱重傳感器用外殼將不會保持水平狀態(tài)。
圖1是本實施形態(tài)重要部份的分解斜視圖 圖2是角度檢測機構運轉說明圖
圖3是相對座椅靠背部傾斜角度(旋轉角度)連接的旋轉角度(電纜旋 轉角度)的曲線表示4是圖1的E-E線斷面圖
圖5a是姿勢控制機構運轉表示圖
圖5b是姿勢控制機構運轉表示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將以圖面為基礎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圖 一為表示本實施形態(tài)要 點的分解斜視圖。
在圖 一所示的安全帶回巻裝置R是設置在座席的座椅靠背部。
如圖一所示,安全帶回巻裝置R具備了第一,第二框架側邊33a, 33b及 連接這些第一,第二框架側邊33a, 33b的框架背部33c的3字形狀的回巻 裝置框架33。在所述第一,第二框架側邊33a, 33b之間架設有為了巻取構 成安全帶的織帶(圖示略)的轉向節(jié)37。在第一框架側邊33a的外側裝置 了將此轉向節(jié)往織帶巻取方向增能(energize)的回巻裝置彈簧39及收容 所述回巻裝置彈簧39的彈簧用下殼38與彈簧用上殼40。所述安全帶回巻 裝置R可拉出將車輛內(nèi)乘客固定在座椅上的安全帶,并且可以巻取。
在第二框架側邊33b的外側設置有為了鎖定轉向節(jié)37的所述織帶往拉 出方向旋轉的鎖定機構。所述得鎖定機構在必要之際鎖定拉出所述安全帶 的動作。
這個鎖定機構具備了,加速度傳感器,與此加速度傳感器棘爪桿19嚙 合(engage)的方向盤32,備置在此方向盤32內(nèi)的慣性體29,設置于所 述方向盤32與所述慣性體29之間第一彈簧31與鉤26d,為了使方向盤32 與鉤26d連鎖行動的組合體26,收納所述方向盤32,慣性體29,第一彈簧 31,鉤26d,組合體26的軸承板24,鎖定片36,第二彈簧35與安全板34 等。所述組合體26則具備了齒輪25, 26a, 26b與空氣桿26c等。
所述加速度傳感器為 一 為了啟動所述鎖定機構的稱重傳感器式加速度 傳感器。所述加速度傳感器具備了收容球狀稱重傳感器16的稱重傳感器用 外殼14,被此稱重傳感器用外殼14支撐可回轉的傳感器桿17,以及與此 傳感器桿17重疊,借著軸20可對傳感器架18a, 18b保持可回轉的所述棘 爪桿19等部件。
所述傳桿器桿18a, 18b是介于軸承板24被安裝在回巻裝置框架33的 第2框架側邊33b上。由此,所述加速度傳感器將會受所述回巻裝置框架 33支撐,配置于座椅靠背部。
6稱重傳感器16在稱重傳感器用外殼14內(nèi)保持在可向翻倒方向傾斜的狀態(tài),當稱重傳感器16傾斜后,傳感器桿17將會旋轉至上方,并繼續(xù)將棘爪(ratchet)桿19旋轉至上方,借此棘爪桿19前端的棘爪19a對與方向盤32外圍的齒咬合(engage )。另外,傳感器桿17借著軸15樞軸置懸于從稱重傳感器用外殼14被抬高的一對傳感器桿保持部14a上。
另外并具有為了使所述加速度傳感器指向垂直方向的姿勢控制機構F。所述姿勢控制機構F具有稱重傳感器用外殼14,設置于稱重傳感器用外殼上的凸輪溝槽14c (參照圖5a,圖5b)以及姿勢控制桿13。
所述稱重傳感器用外殼14具備了水平方向同軸的一對凸軸14b。借著所述凸軸14b插入設在于所述傳感器架18a, 18b的保持孔28a, 28b,所述稱重傳感器用外殼14則以所述水平方向的凸軸14b為中心,可搖動地設置在所述傳感器架18a, 18b。而所述稱重傳感器用外殼14則是介由所述傳感器架18a, 18b可動搖地設置在座椅靠背部。
為了使所述稱重傳感器用外殼14相對著座椅靠背部傾斜角度保持水平狀態(tài)的姿勢控制桿13的一端部連接在所述所述稱重傳感器用外殼14的凸輪溝槽14c上。所述姿勢控制桿13的他端部則接續(xù)著撓性電纜11的一端部。所述姿勢控制桿13則收納在轉接器12之內(nèi)。
另外,設置有在乘客未配用安全帶時,可測量出未配用范圍的繩帶巻量,使所述加速度傳感器處于非運轉狀態(tài)的傳感器非運轉機構N。此機構具備有第1齒輪21,切換桿22,第2齒輪23,所述第3齒輪25。另外,所述組合體26的一部份是由所述第3齒輪25所構成的。
上述的所述第2框架側邊33b側的各個部件全部收納于機構外殼27之內(nèi),設置于所述回巻裝置框架的第2框架側邊33b上。
所述的撓性電纜11是,使所述姿勢控制機構F與檢測座椅靠背部的旋轉角度的角度檢測機構K產(chǎn)生聯(lián)動的聯(lián)動部件,借由套筒來保護。
所述角度檢測機構K具備有第1檢測部件4,第2檢測部件1, 8,第1連桿部件3,第2連桿部件2, 6與扭轉力彈簧5,并可^r測所述座椅靠背部的活動椅靠背的角度。具體而言,所述座椅靠背部以可旋轉地狀態(tài)連接在座部,在所述連接部上設有所述角度檢測機構K,可檢測出所述座椅靠背部的旋轉角度。
所述角度檢測機構K為一會因應著所述座椅靠背部的旋轉角度而旋轉所述聯(lián)動部件撓性電纜11的連桿機構(link mechanisms)。借著所述聯(lián)動
7部件的旋轉,所述姿勢控制機構F在乘客配用安全帶的范圍下,可以控制所述稱重傳感器式加速度傳感器保持水平,在乘客未配用安全帶的范圍下,可控制不使之與所述角度檢測機構K產(chǎn)生聯(lián)動狀態(tài)。
所述第1檢測部件4具備了朝座椅座部可裝佩部4a,孔4b與軸4c的輔助桿。
所述孔4b則是與第2檢測部件1, 8的軸共同構成第一回轉對偶41。所述軸4c與第1連桿部件3的長孔3a共同構成第2回轉對偶42。所述第1檢測部件4介于裝配部4a,為了檢測座椅靠背部的活動椅靠背角度,也就是座椅靠背部的旋轉角度,而固定在座席的座部。
所述第2檢測部件1, 8具備有變速器外罩8,覆蓋所述變速記外罩8開口的變速器外殼1。所述變速器外殼1與所述變速器外罩8是相互嵌合著的,其內(nèi)部可收納所述第1檢測部件4,第1連桿部件3,第2連桿部件2, 6,與扭轉力彈簧5等之所述角度檢測機構K。
所述變速器外罩8具備有座椅靠背部的裝配部8a。變速器外殼1則具備朝向內(nèi)側的突出軸la與孔lb。所述變速器外罩8則在所述變速器外殼1的孔lb之對應位置設有孔8b,所述變速器外殼1的軸la之對應位置則設有與所述軸la嵌合的孔8c。
所述孔lb, 8b與所述第2連桿部件2, 6的軸6b共同構成第4回轉對偶44。當所述軸la插入所述第1檢測部件4的孔內(nèi)時,會與所述變速器外套8的孔8c嵌合。所述第1檢測部件4在所述變速器外殼1與所述變速器外套8之間以孔4b為中心能保持自由旋轉的狀態(tài)。
為了檢測出座椅靠背部的活動椅靠背角度,也就是座椅靠背部的旋轉角度,將介于裝配部8a,將所述第2檢測部件1, 8固定在座椅靠背部。
所述第1連桿部件3是與橢圓形的長孔3a共同擁有突出于表里的一對軸3b稍微彎曲桿。所述第1檢測部件4的軸4c則是插入所述長孔3a構成第2回轉對偶42。
第2連接部2, 6是由互相嵌合的桿2與撓性軸桿6所構成。兩者在一端部互相對應的位置上有孔2a, 6a。所述孔2a, 6a分別被設置在所述第1連桿部件表里的軸3b插通,形成第3回轉對偶43。
所述桿2的他端部上設置有孔2b;撓性軸桿6的他端部上與所述桿2孔2b對應的位置上,設置有突出于表里的軸6a, 6b。所述桿2的孔2b與所述撓性軸桿6的軸6c挾著扭轉力彈簧5而相互嵌合。軸6b則是介于導襯7插入于第2 ;險測部件8的孔8b,形成第4回轉對偶44。
此外,所述軸6b介于軸襯9與壓力裝配軸襯(Press Mount Bushing)10與聯(lián)動部件撓性電纜11的他端部接續(xù)。在所述第4回轉對偶44上所述第2連桿部件2, 6的旋轉是通過所述撓性軸桿6的軸6b來傳動聯(lián)動部件撓性電纜ll,并且傳動所述姿勢控制機構F。
另外,所述姿勢控制機構F與所述聯(lián)動部件ll,所述傳感器非運轉機構N構成了傳感器控制機構。
所述傳感器控制機構根據(jù)所述角度檢測機構K的檢測結果,在所述乘客配用安全帶的范圍內(nèi),借著所述聯(lián)動部件11的旋轉,所述姿勢控制機構F將會使所述稱重傳感器式加速度傳感器的稱重傳感器用外殼14保持水平狀態(tài),并使所述加速度傳感器處于可正常運轉的狀態(tài)。
在所述乘客未配用安全帶的范圍內(nèi),所述角度檢測機構K與所述姿勢控制機構F將不會產(chǎn)生聯(lián)動,并通過所述傳感器非運轉機構N而使所述加速度傳感器處在于無法運轉的狀態(tài)。
接下來,將利用圖2說明所述角度檢測機構K的詳細運轉情況。圖2的下半部是圖1的所述角度檢測機構K的D-D線斷面圖。所述座席具備了乘客所乘坐的座部Sl與相對于所述座部Sl可傾斜的座椅靠背部S2。所述座椅靠背部S2可旋轉地連接著乘客所坐的座部Sl。
圖2的上半部顯示了下半部的角度檢測機構K所檢測的座席座部Sl與座椅靠背部S2間的旋轉角度。在圖2,符號41, 42, 43,"分別代表了第1,第2,第3,與第4回轉對偶。符號1表示了座椅靠背部S2的初始位置。圖2 (c)中的A是乘客配用安全帶的范圍,也就是表示加速度傳感器運轉時所必需的區(qū)間;圖2(a)(b)的B, C則是表示座席向前傾倒,乘客并未坐在座椅上,未配用安全帶的區(qū)間,也就是表示加速度傳桿器運轉的不要區(qū)間。
具體來說,所述座椅靠背部S2將垂直方向以略為0度,可往前后傾斜約90度。從所述垂直方向向后方約15度傾斜的位置為初始位置。所謂未配用安全帶的范圍是指所述座椅靠背部的前傾角度從所述所定的初始位置I往前傾約IO度以上的范圍;所謂配用安全帶的范圍是指其之以外的范圍。
第2檢測部件1, 2兼為所述角度檢測機構K的收納外殼。在此為了方便于理解第2檢測部件1, 2的連桿功能起見,在圖2中將第1回轉對偶41與第4回轉對偶44間以一個點劃線連接。
另外,所述第4回轉對偶44則是在座椅靠背部的初始位置I,位于對于第1連桿部件3加速度傳感器運轉所必要的區(qū)間A側。
構成第2檢測部件的變速器外套8的內(nèi)側設置有以第4回轉對偶44為中心的圓弧狀溝8d。對于第1 ;險測部件4,第2 4全測部件1, 8由第1回轉對偶41旋轉的時候,第1連桿部件4的軸4c將滑動此溝8d內(nèi)部。對于第1檢測部件4,這個溝8d是為了不使第2檢測部件1, 8過度旋轉而設置的。扭轉力彈簧5是為了不使第2連桿部件2, 6受到第1連桿部件3的長孔3a之影響,往非預期的方向旋轉所增能(energize)的。
當座席座部Sl與座椅靠背部S2的角度變化后,第1檢測部件4與第2檢測部件1, 8之間的角度會產(chǎn)生變化。因此第2連桿部件2, 6亦會隨之旋轉。
在圖2 (c)之加速度傳感器運轉的必要區(qū)間A上,第2連桿部件2,6會有產(chǎn)生旋轉動作。借此撓性電纜11會朝運作姿勢控制機構F2的方向旋轉,啟動姿勢控制機構F。因此姿勢控制機構F會將稱重傳感器用外殼14保持在水平狀態(tài)。其結果,在加速度傳感器運轉的必要區(qū)間A內(nèi),也就是乘客配用安全帶的范圍內(nèi),可以使加速度傳感器隨時保持水平,亦可將加速度傳感器維持在正常運轉的狀態(tài)下。
在圖2 (b)之加速度傳感器運轉的不要區(qū)間B上,第2連桿部件2, 6并不旋轉,撓性電纜11也不會旋轉。因此姿勢控制機構F與角度檢測機構K也不會產(chǎn)生聯(lián)動。所述加速度傳感器不會保持水平,姿勢控制機構F也不會動作。
在圖2 (a)之加速度傳感器運轉的不要區(qū)間C上,第2連桿部件2, 6會旋轉。因此雖然撓性電纜ll會旋轉,但是其旋轉并不是往姿勢控制機構F與角度檢測機構K聯(lián)動的方向,亦不會與姿勢控制機構F以及角度檢測機構K產(chǎn)生聯(lián)動。加速度傳感器并不會保持水平,姿勢控制機構F也不會動作。
在所述加速度傳感器運轉的不要區(qū)間B, C上,因為姿勢控制機構F不會產(chǎn)生聯(lián)動,因此借著座椅靠背部S2的旋轉,加速度傳感器會將回巻裝置設置在鎖定狀態(tài)。在此,可檢測所述加速度傳感器運轉的不要區(qū)間B, C,也就是乘客未配用安全帶范圍之繩帶巻取量,具備了使所述稱重傳感器式加速度傳感器不運轉的傳感器非運轉機構N。將座椅靠背部S2從最前方傾
10斜位置移回初始位置I時可解除回巻裝置R的鎖定狀態(tài),因此可以拉出安全帶。
作為參考,圖3中表示了相對座椅靠背部的傾斜角度(旋轉角度)連桿的回轉角度(電纜回轉角度)的圖表。
接下來針對姿勢控制機構F將參照圖4及圖5a圖5b進行說明。圖4為圖1的E-E線斷面圖。圖5a,圖5b是姿勢控制機構F運轉表示圖。在圖5a,圖5b中,左方的圖為從箭頭H方向看稱重傳感器用外殼12的斜視圖。
所述姿勢控制機構F就如圖5a,圖5b所示,包括了稱重傳感器用外殼14,凸輪溝槽14c與姿勢控制桿13。
所述稱重傳感器用外殼14是以凸軸14b為中心可搖動地裝置著。在為了收納稱重傳感器16的稱重傳感器用外殼14的底面與側面之間設有朝V字型延伸的凸輪溝槽14c。
姿勢控制桿13具備了略為圓柱狀的本體部13a,從所述本體部13a朝直徑方向突出的凸部13b,設置在所述凸部13b上端的球狀部13c,以及從所述本體部13a的底部突出的筒狀部13d。
姿勢控制桿13的球狀部13c借由所述稱重傳感器用外殼l4的凸輪溝槽14c內(nèi)可滑動地嵌入,姿勢控制桿13的一端會連接所述稱重傳感器用外殼14。姿勢控制桿13的筒狀部13d內(nèi)有撓性電纜11的一端插入并接續(xù)著。
在所述稱重傳感器式加速度傳感器的運轉必要區(qū)間A,就如圖5a所示,在座椅靠背部的初期位置1,所述球狀部13c是處于凸輪溝槽14c內(nèi)所述稱重傳感器用外殼14的底部。借由撓性電纜11的回轉,所述球狀部13c會朝將稱重傳感器用外殼14保持于水平狀態(tài)的方向G,滑動所述凸輪溝槽14c至稱重傳感器用外殼14的側面。這樣一來,稱重傳感器用外殼14將以所述凸軸14b為中心滑動維持水平狀態(tài)。所述撓性電纜11的回轉則是對應從所述角度檢測機構K傳動的座椅靠背部S2的傾斜角度之回轉。因此,加速度傳桿器運轉的必要區(qū)間A,也就是乘客配用安全帶的范圍之內(nèi),所述稱重傳感器用外殼14會對應座椅靠背部S2的傾斜角度保持水平狀態(tài)。圖5b則是表示從初始位置I座椅靠背部S2在80度回轉后的狀態(tài)。在這個狀態(tài)之下,所述球狀部13c是處在凸輪溝槽14c內(nèi)所述稱重傳感器用外殼l4的側面邊上。
在稱重傳感器式加速度傳感器運轉的不要區(qū)間B, C中,借由撓性電纜11的回轉,所述球狀部份13c無法朝稱重傳感器用外殼14保持在水平的方向方向滑動所述凸輪溝槽14c。因此,姿勢控制機構F在加速度傳桿器運轉的不要區(qū)間B,C,也就是在乘客不配用安全帶的范圍內(nèi)無法與所述角度檢測機構K產(chǎn)生連鎖,亦無法動作。
接著,關于檢測在所述加速度傳感器運轉的不要區(qū)間B, C中,也就是乘客未配用安全帶范圍的繩帶巻取量,使所述稱重傳感器式加速度傳感器處于非運轉的傳感器非運轉機構N將參照圖4說明。
這個機構具備了第l齒輪,切換桿22,第2齒輪23,與第3齒輪25。
第1齒輪21是裝置在切換桿22之上。切換桿22則是以支軸22a為中心可旋轉地裝置在軸承板24之上。第2齒輪23則是可旋轉地裝置在軸承板24上。所述第3齒輪25則是裝置在轉向節(jié)37的軸延長上。第1齒輪21與第2齒輪23,以及第3齒輪25各自具備了突起部21a, 23a, 25a。
第一齒輪21與第2齒輪23是相互咬合著的。第1齒輪21是與第3齒輪25咬合。所述第3齒輪25則是將轉向節(jié)37的回轉傳動到第1齒輪21。第1齒輪21則會使第2齒輪23回轉。
然后,所述第2齒輪23與所述第3齒輪25的回轉數(shù)為預先設定的回轉數(shù),也就是在變成乘客未配用繩帶范圍的巻量時,所述第2齒輪23的突起部份23a會押住第1齒輪21的突起部份21a。因此,當軸支撐著第1齒輪21的切換桿被所述第1齒輪21的突起部21a押下,以支軸22a為中心朝箭頭J方向旋轉。這樣一來,切換桿22的下端部22b會將棘爪桿19往稱重傳感器用外殼14側壓。棘爪桿19的前端爪19a無法對方向盤32外圍的齒產(chǎn)生咬合(engage),加速度傳感器也就成了非運轉狀態(tài)。
另外,本發(fā)明雖然記載于上記最佳實施形態(tài)上,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可以理解在不與本發(fā)明的精神與范圍脫離的情況之下,尚可變成各式各樣的其他實施形態(tài)。
符號說明
1. 變速器外殼(第2檢測部件)
2. 桿(第2連桿部件)
3. 第1連桿部件
4. 第1 4企測部件
5. 扭轉力彈簧
6. 撓性軸桿(第2連桿部件)
128.變速器外套(第2檢測部件) 8a.裝配部 8b.溝
41. 第1回轉對偶
42. 第2回轉對偶
43. 第3回轉對偶
44. 第4回轉對偶
51. 座部
52. 座椅靠背部
I.座椅靠背部的初始位置
A. 加速度傳桿器運轉的必要區(qū)間
B. 加速度傳桿器運轉的不要區(qū)間
C. 加速度傳桿器運轉的不要區(qū)間 K.角度檢測機構
R.安全帶回巻裝置 F.姿勢控制機構。
權利要求
1. 一種安全帶裝置,其特征是,具備將車輛內(nèi)乘員固定在座椅上的安全帶和可以拉出,可以卷曲所述安全帶的回卷裝置,所述回卷裝置具有根據(jù)需要鎖定拉出所述安全帶動作的鎖定機構和,運轉所述鎖定機構的加速度傳感器和控制所述加速度傳感器姿勢的姿勢控制機構,具備檢測所述座椅靠背部回動角度的角度檢測機構和,聯(lián)動所述姿勢控制機構和所述角度檢測機構的聯(lián)動部件。
2. 權利要求l所記載的安全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座椅靠背部,將從垂直方向往該車輛后方傾斜特定角度的位置為初始位置,在從初始位置前傾約IO度以上的范圍內(nèi),所述聯(lián)動部件不發(fā)生聯(lián)動。
3. 權利要求1或2所記載的安全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座椅靠背部與乘員就座的座部回動可能的連結,所述加速度傳感器設置在座椅的靠背部上,所述角度檢測機構,設置在所述座椅靠背部和座部的連結部上,并檢測出靠背部的回動角度,根據(jù)所述回動角度,回動所述聯(lián)動部件的連桿機構,在乘員配用安全帶的范圍,通過所述聯(lián)動部件的回轉,所述姿勢控制機構控制所述加速度傳感器保持水平狀態(tài)。
4. 權利要求1至3任何1項所記載的安全帶裝置,其特征是,在乘員不配用安全帶的范圍,進行控制使所述姿勢控制機構和所述角度檢測機構不發(fā)生聯(lián)動。
5. 權利要求1至4任何1項所記載的安全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回巻裝置,還具備檢測乘員不配用安全帶范圍的巻起量,使所述加速度傳感器處于非運轉狀態(tài)的傳感器非運轉機構。
6. 權利要求1至5任何1項所記載的安全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加速度傳感器是稱重傳感器式加速度傳感器,所述回巻裝置還具備收容該加速度傳感器的稱重傳感器,并搖動可能的連結在該回巻裝置的稱重傳感器用機箱和,通過所述聯(lián)動部件運轉的所述姿勢控制桿,在所述稱重傳感器用機箱,設置有所示姿勢控制桿所滑動的凸輪溝槽,在乘員配用安全帶的范圍,所述姿勢控制桿在所述凸輪溝槽滑動,使所述稱重傳感器用機箱保持水平。
全文摘要
提供可減少生產(chǎn)成本的安全帶裝置。本發(fā)明的安全帶裝置具備了鎖定安全帶回卷裝置繩帶拉出功能的鎖定機構,運轉所述鎖定機構的稱重傳感器式加速度傳感器,控制所述稱重傳感器式加速度傳感器的稱重式傳感器姿勢的姿勢控制機構,檢測座椅靠背部旋轉角度的角度檢測機構,以及與角度檢測機構一起使姿勢控制機構產(chǎn)生聯(lián)動的聯(lián)動部件。角度檢測機構為一具備第1檢測部件,第2檢測部件,第1連桿部件,第2連桿部件,第1回轉對偶,第2回轉對偶,第3回轉對偶,與第4回轉對偶的連桿機構,并且會根據(jù)座椅靠背部的旋轉角度而回轉聯(lián)動部件。姿勢控制機構在乘客配用安全帶下,會將加速度傳感器保持在水平,而在乘客未配用安全帶下,會控制不與角度檢測機構產(chǎn)生聯(lián)動。
文檔編號B60R22/36GK101474984SQ200810176278
公開日2009年7月8日 申請日期2004年10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10月24日
發(fā)明者小張光輝, 日端巖太 申請人:奧托里夫發(fā)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