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安全帶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875703閱讀:28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安全帶裝置的制作方法安全帶裝置本申請基于2007年2月7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2007-28312號以及2007年2月8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2007-29114要求優(yōu)先權,在此援用這些內容。
技術領域
置,尤其是具有使用馬達的預緊器機構的車輛的安全帶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一種根據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改變安全帶張力的車輛的安裝帶裝置(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04-291967號公報)。另外,近年來,作為這種安全帶裝置,設置用于旋轉驅動巻帶輪的馬達,在緊急時或行駛狀態(tài)不穩(wěn)定時,通過馬達的驅動控制帶子的張力,使乘坐者的姿勢穩(wěn)定的安全帶裝置已被實用化(例如參照曰本特開平6-286581號公報)。該安全帶裝置除了設置緊急束縛機構以外,還設置有當檢測到碰撞的前兆時,通過馬達拉緊帶子的預緊器機構,上述緊急束縛機構在因碰撞等引起的大的撞擊輸入車輛時,用火藥的爆發(fā)力等,以較大的力緊急地拉緊帶子。該現有的安全帶裝置,雖然在檢測到碰撞的前兆時,使預緊器機構動作,但由于需要切實地保持乘坐者的姿勢,必須將此時的帶子的束縛力設定得比較大。因此,如果將預緊器機構開始動作的臨界值(例如車輛減速臨界值)設定得低,則預緊器機構會頻繁地以強力束縛乘坐者,使乘坐者有不舒服的感覺。因此,在現有的安全帶裝置中,為了使預緊器機構不頻繁地動作,將預緊器機構開始動作的臨界值設定得比較高。另外,現在希望這種安全帶裝置不僅在檢測到碰撞的前兆時,而且在車輛轉彎時或VSA(車輛穩(wěn)定輔助系統)動作時等也拉緊帶子,起到在駕駛操作中穩(wěn)定乘坐者姿勢的作用。在上述現有技術的車輛安全帶裝置中,如果只根據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改變安全帶的張力,為了進行對乘坐者的保護束縛或抑制姿勢變化,有時束綽力會過大,有可能使乘坐者感到不舒服。并且,需要另外設置檢測安全帶的張力的張力傳感器,裝置構成復雜化,并且,在將安全帶的張力控制成規(guī)定的張力的情況下,需要確保與車輛行駛狀態(tài)急劇變化的情況對應的規(guī)定張力,很難以相對低的張力將乘坐者束綽成所希望的狀態(tài),會產生不能既抑制姿勢變化又確保所希望的舒適性的問題。尤其是,在由于乘坐者的姿勢變化等產生突發(fā)的張力變化的情況下,由于將安全帶的張力控制成目標張力,有可能產生使乘坐者不舒服的過多的張力,或相反地產生安全帶的松弛。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安全帶裝置,該安全帶裝置能夠根據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的變化適當地拉緊帶子,既可抑制施加給乘坐者的不舒服的感覺又可實現乘坐者姿勢的穩(wěn)定化。本申請所述的技術方案提供一種安全帶裝置,設有束縛坐在車輛坐席上的乘坐者的帶子;收巻上述帶子的巻帶輪;將驅動力傳遞到上述巻帶輪、進行上述帶子的收巻的馬達;檢測上述巻帶輪的收巻位置、發(fā)送收巻位置檢測信號的收巻位置檢測機構;檢測上述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發(fā)送行駛狀態(tài)檢測信號的行駛狀態(tài)檢測機構;基狀態(tài)的轉變狀況,發(fā)送行駛狀態(tài)轉變信號的行駛狀態(tài)轉變判斷機構;基于上述收巻位置檢測信號以及上述行駛狀態(tài)轉變信號、設定上述巻帶輪的目標收巻位置的目標收巻位置設定機構;馬達控制機構,根據上述行駛狀態(tài)轉變信號、控制對上述馬達的供電量,進行收巻位置保持控制,使上述巻帶輪的收巻位置維持在與上述目標收巻位置同等的狀態(tài)。根據上述技術方案,若通過行駛狀態(tài)轉變判斷機構判斷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則根據通過收巻位置檢測機構檢測的現在的巻變狀況設定目標收巻位置。然后,驅動巻帶輪的馬達被控制以使巻帶輪位于反映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的轉變狀況的目標收巻位置。另外,根據上述技術方案,由于控制馬達以使巻帶輪位于根據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的轉變狀況的目標收巻位置,因此,可根據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的變化,有效且適當地拉緊帶子。因此,根據本技術方案,使帶子的拉入量根據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的變化階段地增減,并進行維持等的控制,其結果,既可抑制施加給乘坐者的不舒服感,又能快速地使乘坐者的姿勢穩(wěn)定。并且,在本申請所述的安全帶裝置中,在上述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從第一行駛狀態(tài)轉變到第二行駛狀態(tài)時,上述目標收巻位置設定機構也可將與上述第一行駛狀態(tài)對應的第一目標收巻位置和與上述第二行駛狀態(tài)對應的第二目標收巻位置中的收巻量多的一方的收巻位置設定成上述目標收巻位置。根據上述技術方案,由于在行駛狀態(tài)轉變的前后收巻量多的一側的收巻位置成為目標收巻位置,即使車輛行駛狀態(tài)處于短時間內反復轉變的狀況,乘坐者也能確實被帶子束縛。另外,在本申請所述的安全帶裝置中,上述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從第一行駛狀態(tài)轉變到第二行駛狀態(tài),上述巻帶輪的上述目標收巻位置從與上述第一行駛狀態(tài)對應的第一目標收巻位置變更到與上述第二行駛狀態(tài)對應的第二目標收巻位置時,上述馬達控制機構也可在預先設定的收巻時間內進行上述巻帶輪的收巻。根據上述技術方案,即使在轉變前巻帶輪的實際的收巻位置偏離目標收巻位置的情況下,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巻帶輪也可收巻到與下一次的行駛狀態(tài)對應的目標收巻位置。另外,根據上述技術方案,由于無論轉變前巻帶輪實際的收巻位置如何,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巻帶輪可收巻到與下一次的行駛狀態(tài)對應的目標收巻位置,因此,可在與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的轉變狀況對應的適當的時刻通過帶子對乘坐者進行束縛。另外,在本申請所述的安全帶裝置中,進行上述巻帶輪的收巻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根據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的轉變狀況,在與該轉變狀況適合的時刻將巻帶輪收巻到目標收巻位置。因此,能在緊急狀態(tài)下迅速束縛乘坐者以及能在非緊急狀態(tài)下不使乘坐者有不舒服感地對乘坐者進行自然的束縛。另外,本申請所述的安全帶裝置還具有目標收巻位置修正機構,在對上述馬達進行控制,使上述巻帶輪的收巻位置與上述目標收巻位置同等時,對上述目標收巻位置進行修正,在與上述車輛的第一行駛狀態(tài)對應的第一目標收巻位置根據上述目標收巻位置修正機構算出的目標收巻位置的修正量被修正到第二目標收巻位置后,上述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從第一行駛狀態(tài)轉變到第二行駛狀態(tài)時,也可基于上述目標收巻位置的修正量設定與上述第二行駛狀態(tài)對應的第三目標收巻位置。根據上述技術方案,第二行駛狀態(tài)下的巻帶輪的收巻控制反映了第一行駛狀態(tài)下的目標收巻位置修正。另外,根據上述技術方案,由于能使第一行駛狀態(tài)下的收巻目標收巻位置修正反映在第二行駛狀態(tài)下的巻帶輪的收巻控制上,因此,在轉變前的狀態(tài)下,在必須修正目標收巻位置的主要原因遺留到轉變后的情況下,轉變后可無需在中途再次進行修正目標收巻位置的復雜的處理。另外,在本發(fā)明中所述的安全帶裝置中,由上述目標收巻位置設定機構設定的上述目標收巻位置與由上述收巻位置檢測機構檢測的上述巻帶輪的收巻位置的差在規(guī)定值以下時,上述馬達控制機構也可將上述目標收巻位置變更到上述巻帶輪的收巻位置。根據上述技術方案,在進行控制以使巻帶輪的實際收巻位置接近目標收巻位置時,若目標收巻位置與實際的收巻位置的差在規(guī)定值以下,則馬達對巻帶輪的位置控制實質上停止。因此,可早期、穩(wěn)定地收斂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時巻帶輪112的位置控制。另外,在本發(fā)明所述的安全帶裝置中,在執(zhí)行收巻位置保持控制時,上述收巻位置超過上述目標收巻位置的情況下,上述馬達控制機構也可使上述目標收巻位置接近上述收巻位置地變更,將變更后的值作為更新目標收巻位置。在本發(fā)明所述的安全帶裝置中,在執(zhí)行收巻位置保持控制時,基于關于過收巻狀態(tài)的過收巻信息,例如根據更向收巻側偏離的更新位置對目標收巻位置進行更新。由此,即使在反復進行安全帶的收巻和拉出的狀態(tài)下,也能夠防止相當于收巻量的拉出量沒有任何限制地被拉出,能夠防止乘坐者的位置向安全帶的拉出方向急劇變化。而且,在本發(fā)明中所述的安全帶裝置中,上述馬達控制機構還具有存儲上述更新目標收巻位置的存儲機構,在執(zhí)行上述收巻位置置作為上述目標收巻位置進行設定。根據上述技術方案,在行駛狀態(tài)向規(guī)定狀態(tài)變化的情況下,由于根據存儲在儲存部的更新位置更新目標收巻位置,例如通過將上一次的處理結束時的目標收巻位置作為更新位置進行存儲,能夠適當地進行目標收巻位置的更新。而且,在本發(fā)明中所述的安全帶裝置中,上述行駛狀態(tài)檢測機構檢測上述車輛的轉彎方向,上述馬達控制機構按上述車輛的每個轉彎方向將更新目標收巻位置分別存儲到上述存儲機構中,在執(zhí)行上述收巻位置保持控制時,也可將與上述轉彎方向對應的上述更新目標收巻位置作為上述目標收巻位置進行設定。由此,按每個轉彎方向(即,乘坐者的位置向安全帶的收巻方向變位的情況和乘坐者的位置向安全帶的拉出方向變位的情況)設定目標收巻位置。這樣,例如在乘坐者向收巻方向變位的程度或頻率比乘坐者向拉出方向變位的程度或頻率相對低的轉彎方向,能夠防止目標收巻位置纟皮過多地向收巻側更新。圖1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安全帶裝置的構成圖。圖2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安全帶裝置的巻收器的概略構成圖。圖3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安全帶裝置的巻帶輪驅動用馬達的控制框圖。圖4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安全帶裝置的巻帶輪驅動用馬達的電流控制流程圖。圖5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安全帶裝置的安全帶的狀態(tài)圖。圖6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安全帶裝置的巻帶輪驅動用馬達的電流控制流程圖。圖7表示本發(fā)明的其他實施方式的安全帶裝置的整體概略構成圖。圖8表示以該實施方式的安全帶裝置的控制器為中心的概略構成圖。圖9表示該實施方式的安全帶裝置的動作狀態(tài)的轉變的狀態(tài)圖。圖10表示該實施方式的安全帶裝置的行駛狀態(tài)和帶子的松弛狀態(tài)對應圖。圖11表示該實施方式的安全帶裝置的控制流程圖。圖12A是用于說明該實施方式的圖,表示行駛狀態(tài)向危險度高的方向轉變的情況下的收巻目標位置的變化線圖。圖12B是用于說明該實施方式的圖,表示行駛狀態(tài)向危險度低的方向轉變的情況下的收巻目標位置的變化線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就本發(fā)明的車輛的安全帶裝置的一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本實施方式的車輛的安全帶裝置(以下稱為安全帶裝置)1,例如圖1所示,是所謂的三點式安全帶裝置,從內置于中心支柱3中的巻收器4向上方拉出安全帶5,該安全帶5穿過被支承在中心支柱3的上部側的貫通固定器6,并且,安全帶5的前端通過坐席2的靠近車廂外側的外固定器7固定在車體地板上。并且,位于貫通固定器6和外固定器7之間的安全帶5部分穿過鎖舌8,鎖舌8能與固定在坐席2的靠近駕駛員坐席的車體地板上的帶扣9卡合、分離。另外,該圖1所示的安全帶裝置1束縛著例如坐在副駕駛席的坐席2上的乘坐者P。在該安全帶裝置1中,坐在坐席2上的乘坐者P可通過將鎖舌8插入帶扣9使其卡合,而使安全帶裝置1成為使用狀態(tài),通過解除該卡合,使鎖舌8從帶扣9分離(即,解除帶扣9),可使安全帶裝置1成為非使用狀態(tài)。帶扣9具有后述的帶扣開關17,鎖舌8與帶扣9卡合時(即,使用狀態(tài)時),帶扣開關17為0N,鎖舌8與帶扣9分離時(即,非使用狀態(tài)時)帶扣開關17為0FF。如圖2所示,巻收器4主要由可設置成可轉動的、收巻安全帶5的巻帶輪11,對巻帶輪11向收巻方向旋轉施力的彈簧12以及通過齒輪組等傳遞裝置13向巻帶輪11施加收巻方向的旋轉力的馬達M構成,并且,該巻收器4具有檢測巻帶輪11的旋轉位置(收巻位置)的旋轉角度傳感器15和檢測流向馬達14的電流的電流傳感器16。在這樣構成的巻收器4上,巻帶輪11通過彈簧12被向收巻方向旋轉的同時,也能通過馬達14的驅動力向收巻方向旋轉。并且,解除帶扣時的巻帶輪11的收巻通過彈簧12的復原力和通過傳遞裝置13傳遞的馬達14的旋轉力進行。另外,使巻帶輪11向放出安全帶5的方向旋轉時,巻帶輪11和馬達14之間的動力傳遞是斷開的,這樣拉出安全帶5時,馬達14不成為其阻力。例如圖3的控制框圖所示,馬達14被由馬達控制部20和電流調整部21構成的控制機構控制,解除帶扣9時,為了收巻巻帶輪ll而馬達14被驅動,并且,在通過行駛狀態(tài)檢測傳感器19檢測出規(guī)定的行駛狀態(tài)(例如,檢測車體左、右方向的加速度或轉彎方向或轉向角度等與車輛的運動相關的物理量的傳感器的輸出值超過規(guī)定的臨界值的情況,或根據導航系統等通訊信息檢測到行駛環(huán)境的變化的情況等)時,向安全帶5施加規(guī)定的張力并在規(guī)定的位置支承乘坐者,或消除行駛中產生的安全帶的松弛時馬達14也被驅動。旋轉角度傳感器15、電流傳感器16、帶扣開關17的輸出信號被輸入到馬達控制部20,并且,在通過行駛狀態(tài)檢測傳感器19檢測到上述規(guī)定的行駛狀態(tài)時,動作判斷部18(動作控制機構)向馬達控制部20輸出觸發(fā)信號。馬達控制部20基于這些輸入信號設定馬達14的驅動以及停止時刻和目標電流,這些控制信號被輸入到電流調整部21。電流調整部21基于來自馬達控制部20的控制信號,通過控制馬達14和電源22的連接狀態(tài),調整流向馬達14的電流。另外,也可以由動作判斷部18(動作控制機構)與馬達控制部20以及電流調整部21—起構成控制機構,例如也可使馬達控制部20構成為具有相當于動作判斷部18(動作控制機構)的功能。這種情況下,將行駛狀態(tài)檢測傳感器19的檢測信號輸出到控制機構的馬達控制部20,馬達控制部2Q基于該檢測信號,判斷是否執(zhí)行收巻位置保持控制,即判斷是否控制向馬達14的供電量,以維持由旋轉角度傳感器15檢測的巻帶輪11的旋轉位置(收巻位置)為與規(guī)定的目標位置同等的狀態(tài)。本實施方式的安全帶裝置1具有上述結構,以下就該安全帶裝置1的動作,尤其是就巻帶輪11所進行的安全帶5收巻時,對馬達14的供電控制處理進行說明。另外,例如圖4所示的供電控制處理,由馬達控制部20每隔一定時間重復執(zhí)行。首先,在圖4所示的步驟S01中,取得例如有關乘坐者的乘坐狀態(tài)或姿勢狀態(tài)的乘坐者信息和例如對于消除安全帶5的初期松弛的處理的各種控制參數等的設定信息。然后,在步驟S02中,例如消除安全帶5的初期+〉弛的處理等時,驅動馬達14,進行安全帶5的收巻。然后,在步驟S03中,判斷是否處于例如消除了安全帶5的初期松弛的狀態(tài)等安全帶5的合適狀態(tài)。該判斷結果是"NO"的情況下,返回上述的步驟S02。而該判斷結果是"YES"的情況下,進入步驟S04。然后,在步驟S04中,存儲相對于由旋轉角度傳感器15檢測的巻帶輪11的旋轉位置(即,安全帶5的收巻位置),預先設定的規(guī)定的基準位置。另外,在該實施方式中,安全帶5的收巻位置是與巻帶輪11對安全帶5的收巻量的增大成正比地增大的值。然后,在步驟S05中,通過判斷例如是否檢測出車體的加速度等車輛狀態(tài)量發(fā)生規(guī)定量以上的變化,或將車輛的行駛動作或姿勢狀態(tài)控制在規(guī)定的適當狀態(tài)的各種控制動作是否開始等,來判斷是否發(fā)生規(guī)定的行駛狀態(tài)的變化。該判斷結果是"NO"的情況下,結束一系列的處理。而該判斷結果是"YES"的情況下,進入步驟S06。然后,在步驟S06中,設定相對于由旋轉角度傳感器15檢測的巻帶輪11的旋轉位置(即,安全帶5的收巻位置)的目標位置。在此,例如,此時刻在位置信息預先存儲在規(guī)定的存儲部20a的情況下,將該存儲的位置信息作為目標位置進行設定,在位置信息沒有存儲在規(guī)定的存儲部20a的情況下,將在步驟S04中存儲的基準位置作為目標位置進行設定。然后,在步驟S07中,對馬達14進行供電控制,以使例如由旋轉角度傳感器15檢測到的安全帶5的收巻位置的現在值與目標位置同等。然后,在步驟S08中,判斷旋轉角度傳感器15檢測到的安全帶5的收巻位置的現在值是否與目標位置不同。該判斷結果是"NO"的情況下,進入后述的步驟S14。而該判斷結果是"YES"的情況下,進入步驟S09。然后,在步驟S09中,判斷收巻位置的現在值和目標位置的差的絕對值是否大于規(guī)定值。該判斷結果是"NO"的情況下,進入后述的步驟S14。而該判斷結果是"YES"的情況下,進入步驟SIO。然后,在步驟S10中,判斷收巻位置的現在值是否小于目標位置,即,判斷此時的收巻量是否小于與目標位置對應的收巻量。該判斷結果是"NO"的情況下,即,安全帶5比目標位置多收巻的情況下,進入后述的步驟S12。而該判斷結果是"YES"的情況下,即,安全帶5比目標位置多拉出的情況下,進入步驟Sll。然后,在步驟S11中,增大對馬達14的供電量,促進由巻帶輪11進行的安全帶5的收巻動作。另外,在步驟S12中,用規(guī)定的系數K乘以收巻位置的現在值減去目標位置所得到的值(現在值-目標位置),并將得到的值再加上目標位置后所得到的值作為新的目標位置進行設定。另外,規(guī)定系數K例如大于零且小于1。然后,在步驟S13中,減少對馬達14的供電量,抑制由巻帶輪11所進行的對安全帶5的收巻動作。然后,在步驟S14中,例如,通過判斷是否檢測到車體的加速度等的車輛狀態(tài)量所產生的不到規(guī)定量的變化,或將車輛的行駛動作或姿勢狀態(tài)控制在規(guī)定的適當狀態(tài)的各種控制動作是否未進行等,來判斷行駛狀態(tài)是否是規(guī)定的穩(wěn)定狀態(tài)。該判斷結果是"NO"的情況下,進入上述的步驟S08。而該判斷結果是"YES"的情況下,進入步驟S15。然后,在步驟S15中,將此時的目標位置作為位置信息存儲在規(guī)定的存儲部20a中。然后,在步驟S16中,判斷是否允許進行限制安全帶5變位的鎖定動作。該判斷結果是"NO"的情況下,結束一系列的處理。而該判斷結果是"YES"的情況下,進入步驟S17。然后,在步驟S17中,解除鎖定動作的進行許可,即,禁止進行鎖定動作,結束一系列的處理。在現有的技術中,例如乘坐者的位置向安全帶5的收巻方向變位后,再向安全帶5的拉出方向變位時,在沒有更新目標位置的情況下,可沒有任何限制地拉出與乘坐者的位置向安全帶5的收巻方向變位時的收巻量相當的拉出量,乘坐者的位置有可能向安全帶5的拉出方向急劇變位。而通過上述供電控制的處理,例如圖5所示,乘坐者的位置對應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向車體的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等變位時,尤其是,乘坐者的位置向安全帶5的收巻方向變位的情況下,更新目標位置,以接近此時通過旋轉角度傳感器15檢測的安全帶5的收巻位置的現在值。在每次乘坐者的位置向安全帶5的收巻方向變位時更新目標位置,由此,能防止乘坐者的位置向安全帶5的拉出方向急劇變位。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安全帶裝置1,對向馬達14的供電量進行控制,以使安全帶5的收巻位置到達規(guī)定的目標位置,由此,與例如為維持規(guī)定的張力對馬達14的供電量進行控制的情況相比較,既可確保乘坐者所希望的舒適性,又能夠提高對馬達14的供電效率。例如,在設定了對應乘坐者的靜止狀態(tài)的目標位置的情況下,在乘坐者的姿勢發(fā)生變化前無需有張力作用,并且,在姿勢稍微發(fā)生變化的時刻,能迅速有張力作用,開始束縛乘坐者。并且,在收巻位置的現在值超過目標位置的過收巻狀態(tài)時,基于與過收巻狀態(tài)相關的過收巻信息,更新目標位置,使目標位置增大,即使目標位置向收巻方向變更,由此,即使例如是反復進行安全帶5的收巻和拉出的狀態(tài),也能夠防止相當于收巻量的拉出量被沒有任何限制地拉出,能夠適當地束縛乘坐者。另外,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也可省略步驟S01至步驟S03以及步驟S16和步驟S17的處理。另外,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如圖6的變形例所示,對在車體的左、右方向上的乘坐者每個移動方向(即,右方向和左方向)i殳定一個目標位置,也可基于例如由轉彎方向或車體左、右方向的加速度或轉向角等構成的車輛轉彎方向狀態(tài)量更新各目標位置。在該變形例中,例如取代圖4所示的上述實施方式中的步驟S06,進行步驟S21以及步驟S22的處理,并且,取代上述實施方式中的步驟S15,進行步驟S23的處理。即,在步驟S21中,例如基于由側向加速度傳感器和轉向角傳感器等構成的行駛狀態(tài)檢測傳感器19所檢測的車輛的轉彎方向狀態(tài)量,得到車輛的轉彎方向。并且,在步驟S22中,按照所得到的每個轉彎方向設定目標位置。另外,此時刻在按照每個轉彎方向事先將位置信息存儲在規(guī)定的存儲部20a的情況下,將所存儲的位置信息作為目標信息進行設定,在位置信息沒有存儲在規(guī)定的存儲部20a中的情況下,將基準位置作為目標位置進行設定。另外,在步驟S23中,將此時刻的每個轉彎方向的目標位置作為位置信息存儲在規(guī)定的存儲部20a中。根據該變形例中的供電控制,按照每個轉彎方向(即,分別在乘坐者的位置向安全帶5的收巻方向變位時和乘坐者的位置向安全帶5的拉出方向變位時)設定目標位置。因此,例如與乘坐者向拉出方向變位的程度或頻率相比,在向收巻方向變位的程度或頻率相對低的轉彎方向時,可防止目標位置過多地向收巻位置側更新。以下根據圖7至圖12A就本發(fā)明的其他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7表示本發(fā)明的安全帶裝置101的整體概略結構,該圖中的102是乘坐者103乘坐的坐席。該實施方式的安全帶裝置101是所謂的三點式安全帶裝置,帶子105被從安裝在中心支柱上的巻收器104中向上方拉出,該帶子105穿過被支承在中心支柱的上部側的貫通固定器106,并且,帶子105的前端通過座椅102的靠近車廂外側的外固定器107固定在車體地板上。并且,鎖舌片108插入在位于貫通固定器106和外固定器107之間的帶子105部分,該鎖舌片108可與固定在坐席102的靠近車體內側的車體地板上的帶扣109卡合、分離。帶子105在初期狀態(tài)下收巻在巻收器104上,乘坐者103用手拉出帶子105,并將鎖舌片108固定在帶扣109上,由此,主要將乘坐者103的胸部和腰部束縛在坐席102上。該安全帶裝置101,在車輛發(fā)生碰撞或側翻時,是通過電動式的馬達110和火藥點火拉緊帶子105的,并且,馬達110構成預緊器機構。如圖8所示,在巻收器104上,帶子105巻繞在可旋轉地支承在殼體(無圖示)上的巻帶輪112上,并且,巻帶輪112的軸112a向殼體的一端側突出。該巻帶輪112的軸112a通過包括動力接通、斷開接操作用的離合器(無圖示)的動力傳遞機構113與馬達110的旋轉軸110a能連動地連接。另外,在巻收器104內收容有對巻帶輪112向收巻方向施力的無圖示的收巻彈簧,在巻帶輪112和馬達IIO被離合器110的切斷動作切斷的狀態(tài)下,由收巻彈簧產生的張力作用在帶子105上。另外,在巻帶輪112的軸112a上設置檢測該軸112a的旋轉的旋轉傳感器114(收巻位置檢測機構)。該旋轉傳感器114例如由沿著圓周方向不同磁極被交替磁化的磁性圓板115、與該磁性圓板115的外周邊部接近設置的一對霍爾元件U6a、116b以及處理霍爾元件116a、116b的檢測信號的傳感器電路117構成,由傳感器電路117處理的脈沖信號被輸入控制器118。對應巻帶輪112的旋轉,從傳感器電路117向控制器118輸入的脈沖信號在控制器118中基本作為用于驅動馬達110的反饋信號使用。即,在控制器118中,通過對脈沖信號進行計數來檢測巻帶輪112的旋轉量(帶子105的拉出量),進一步通過計算脈沖信號的變化速度(頻率)求出巻帶輪112的旋轉速度(帶子105的拉出速度),另外,通過對兩個脈沖信號的波形前沿進行比較來檢測巻帶輪112的旋轉方向??刂破?18中除了連接有檢測帶扣109的連接狀態(tài)的帶扣開關119、檢測車輛前方的物體的雷達等的前方物體檢測裝置120(行駛狀態(tài)檢測機構)、分別檢測車輛的前后、左右的減速度的前后加速度傳感器(行駛狀態(tài)檢測機構)121以及側向加速度傳感器122(行駛狀態(tài)檢測機構)等各種檢測裝置以外,還能通過車內網絡(CAN)在與VSA(VehicleStabilityAssist:車輛穩(wěn)定輔助系統)123等的其他裝置之間發(fā)送、接收信號。另外,控制器118具有從旋轉傳感器114接收信號從而計算巻帶輪112的旋轉位置的收巻位置檢測部124(收巻位置檢測機構),從前方物體檢測裝置120或加速度傳感器121、122、VSC123等接收信號從而檢測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的行駛狀態(tài)檢測部125,從行駛狀態(tài)檢狀態(tài)的行駛狀態(tài)轉變判斷機構126,從收巻檢測部124、行駛狀態(tài)檢測部125以及行駛狀態(tài)轉變判斷機構126分別接收信號從而設定馬達110對巻帶輪112的控制目標位置的目標位置設定機構127以及控制馬達110的驅動以使巻帶輪112的收巻位置接近由目標位置設定機構127設定的控制目標位置的馬達控制機構128。另外,作為檢測車輛行駛狀態(tài)的傳感器,除了上述的傳感器以外,也可采用車速傳感器或轉向角傳感器、車輪速傳感器、側向傾角傳感器、轉彎方向傳感器等。在此,由行駛狀態(tài)檢測部125檢測到的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是例如圖9的狀態(tài)圖所示的狀態(tài)。在該圖中,"松弛消除"的狀態(tài)是在車輛的通常行駛狀態(tài)下通過馬達110的轉動以不會給乘坐者帶來不舒服感的程度稍微地消除了帶子105松弛的狀態(tài)。另外,"G連動"的狀態(tài)是車輛加、減速時或轉彎時乘坐者的上身被移動時的狀態(tài),"VSA連動"狀態(tài)是在車輛發(fā)生側滑的狀態(tài)下VSA開始動作時的狀態(tài),"緊急動作"狀態(tài)是前方物體檢測裝置120檢測到車輛與前方物體接近,緊急踩踏制動器或追尾減輕制動開始動作時的狀態(tài)。并且,在各行駛狀態(tài)下的帶子105的松弛量,例如,優(yōu)選如圖IO所示地設定。即,圖10中的"松弛消除"狀態(tài)是帶子105與乘坐者的衣服輕微貼靠,在程度上使乘坐者沒有束縛感,但實際上留有一定程度以上的松弛,在"G連動"的狀態(tài)下,設定成比上述"松弛消除,,的狀態(tài)時的松弛少,以使得能夠束縛乘坐者的上身的搖動,在"VSA連動"或"緊急動作"的狀態(tài)下,設定成比上述"G連動"狀態(tài)時的松弛更少,以使得在碰撞前確實地束縳住乘坐者。并且,碰撞時或側翻時,通過火藥點火收緊帶子105,由此,帶子105的松弛幾乎被消除。該安全帶裝置101根據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控制馬達110,以使帶子105的松弛量如圖10所示。具體地說,馬達110的目標控制值(巻帶輪112的目標收巻位置)基本上是根據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所設定,并根據行駛狀態(tài)的轉變狀況(參照圖9狀態(tài)圖的箭頭)改變設定。另外,在該安全帶裝置101中,通過控制馬達110的電流量來控制巻帶輪112的收巻位置(帶子105的拉出位置),并且,通過馬達110的力矩保持收巻位置。以下,按照圖ll所示的流程圖,就該安全帶裝置101進行的控制進行說明。首先,在步驟S100中,在乘坐者拉出帶子205并卡合帶扣109后,設定巻帶輪112的收巻基準位置,以使帶子105與乘車者的身體相適合。在下面的步驟S101中,讀耳又來自前方物體^r測裝置120、加速度傳感器121、122、VSA123等的行駛狀態(tài)檢測機構的信息,并且,讀取基于旋轉傳感器114的信號求出的巻帶輪112的收巻位置。在步驟S102中,判斷行駛狀態(tài)是否有變化,有變化的情況下,進入步驟S103,在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結束處理。在步驟S103中,判斷在上一個步驟(S102)中的判斷是否是行駛后初次的判斷,是初次判斷的情況下,進入步驟S104,是第二次及以后的判斷的情況下進入步驟S105。在步驟S104中,設定對應現在的行駛狀態(tài)的巻帶輪112的控制目標位置(馬達110的控制目標值)。即在行駛狀態(tài)的判斷是第一次的情況下,對行駛狀態(tài)的轉變不進行判斷,將與現在(轉變后)的行駛狀態(tài)對應的位置設定為控制目標位置。而在步驟S105中,將與現在的行駛狀態(tài)對應的巻帶輪112的控制目標位置(馬達110的控制目標值)設定為臨時目標位置,并且,讀取上一次處理時采用的控制目標位置(以下稱為"上次目標位置,,)。接下來,在步驟S106中,判斷現在的臨時目標位置是否'小于上次目標位置,在小于的情況下,進入步驟S107,在不小于的情況下進入步驟S108。在步驟S107中,選擇上次目標位置為最終目標位置,在步驟S108中,選擇此次的臨時目標位置為最終目標位置。即,在步驟S106至步驟S108中,在上次和此次的控制目標位置中,選擇巻帶輪112的收巻量多的一側作為最終目標位置。接下來,在步驟S109中,將在上一個步驟(S107或S108)中選擇的最終目標位置設定為此次的正式的控制目標位置(以下稱為"此次目標位置")。在步驟SllO中,比較此次目標位置和巻帶輪112的現在的收巻位置(以下稱為"現在收巻位置,,),判斷此次目標位置和現在收巻位置的差是否比足夠小的規(guī)定值大,大于規(guī)定值的情況下,直接進入步驟Sill,小于規(guī)定值的情況下,經過步驟S112后進入步驟Slll。在步驟S112中,將此次目標位置重新設定為現在收巻位置。在此,由于此次目標位置和現在收巻位置的差在規(guī)定值以下,且足夠小,因此,通過將控制目標位置設定成現在的位置,實際上停止巻帶輪112的位置調整。在步驟S111中,將巻帶輪112的收巻位置變更時間(進行收巻的規(guī)定時間)設定成對應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的轉變狀況的時間。即,例如在行駛狀態(tài)從通常行駛時的"松弛消除"狀態(tài)向"G連動"狀態(tài)轉變的情況下,與從"松弛消除"狀態(tài)向"VSA連動"狀態(tài)或"緊急動作"狀態(tài)轉變的情況相比較,無需使帶子緊急束縛乘坐者,重要的是不給予乘坐者不舒服的壓迫感,因此,相對于后者情況下的收巻位置變更時間,將前者情況下的收巻位置變更時間設定地較大。具體地說,例如,在行駛狀態(tài)有1至6的六種模式的情況下,如以下的表1所示,根據各行駛狀態(tài)的轉變決定收巻位置變更時間,并將收巻位置變更時間存儲在控制器的存儲部,讀出與此時的行駛狀態(tài)的轉變狀況對應的收巻位置變更時間并作為位置變更時間進行設定。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1</column></row><table>步驟設定的位置變更時間為基礎,設定巻帶輪112的收巻速度,然后,在步驟S114中,根據各設定值進行馬達110的保持控制處理。另外,該馬達110處于保持狀態(tài)時,仍進行供給電流的增減或維持,以使巻帶輪112的實際的收巻位置與目標位置的誤差接近零,但在由于某種原因供電電流的控制超過了允許值的情況下,則修正巻帶輪112的目標位置本身。之后,在步驟S115中,判斷行駛狀態(tài)是否穩(wěn)定,穩(wěn)定的情況下結束處理,不穩(wěn)定的情況下返回步驟S101,重復進行該步驟以后的處理。如上所述,在該安全帶裝置101中,在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的情況下,由于對馬達進行控制,使巻帶輪成為與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的轉變狀況相應的目標收巻位置,因此,通常能根據轉變狀況適當地有效地拉近緊帶子105。即,在該安全帶裝置101中,在行駛狀態(tài)從危險度低的狀態(tài)向危險度高的狀態(tài)變化的情況下,如圖12A所示,使目標收巻位置與各行駛狀態(tài)對應地增大,相反,在行駛狀態(tài)從危險度高的狀態(tài)向危險度低的狀態(tài)變化的情況下,如圖12B所示,由于維持危險度高時的目標收巻位置,因此帶子105能夠有效且迅速確實地束縛乘坐者。另外,在行駛狀態(tài)轉變時,在轉變前后的目標收巻位置中,由于選擇巻帶輪112的收巻量增大的一側,因此,即使是行駛狀態(tài)在短時間內反復轉變的狀況,也能夠一直維持對乘坐者的高束縛性。而且,在該安全帶裝置101中,由于對馬達進行如下的控制,即與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的轉變狀況對應地分別決定巻帶輪1U的位置變更時間,總是在所對應的位置變更時間(參照圖12A、12B中的a、b、c)結束位置變更,因此,可根據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的轉變狀況在適當的時間進行帶子105對乘坐者的束縛(馬達110進行的保持控制)。因此,即使在增加巻帶輪112的收巻量時,在向危險度高的狀態(tài)轉變的情況下,也能迅速束縛乘坐者,而在向危險度比較低的狀態(tài)轉變的情況下,能夠進行不使乘坐者有不舒服感的自然的束縛。另外,在該安全帶裝置101中,在巻帶輪112的目標收巻位置和實際的收巻位置的差在規(guī)定值以下的情況下,由于變更目標收巻位置,以使實際收巻位置成為目標收巻位置,馬達110對巻帶輪112的位置控制實際上停止,因此,可早期、穩(wěn)定地使行駛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時巻帶輪112的位置控制收斂。并且,該安全帶裝置101,在馬達110的控制處理中,由于某種原因控制供給電流超過允許值時,巻帶輪112的目標位置本身雖被修正,但此處修正的目標位置被反映到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時的下一次的處理中。因此,在必須修正目標位置的主要原因遺留到轉變后的情況下,可不需要在轉變后對目標位置進行再次修正的復雜的處理。另外,本發(fā)明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超出其宗旨的范圍內可進行各種設計變更。權利要求1.一種安全帶裝置,設有用于束縛坐在車輛坐席上的乘坐者的帶子,收卷所述帶子的卷帶輪,將驅動力傳遞到所述卷帶輪,進行所述帶子的收卷的馬達,檢測所述卷帶輪的收卷位置,發(fā)送收卷位置檢測信號的收卷位置檢測機構,檢測所述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發(fā)送行駛狀態(tài)檢測信號的行駛狀態(tài)檢測機構,基于來自所述行駛狀態(tài)檢測機構的行駛狀態(tài)檢測信號,判斷所述行駛狀態(tài)的轉變狀況,發(fā)送行駛狀態(tài)轉變信號的行駛狀態(tài)轉變判斷機構,基于所述收卷位置檢測信號和所述行駛狀態(tài)轉變信號,設定所述卷帶輪的目標收卷位置的目標收卷位置設定機構,基于所述行駛狀態(tài)轉變信號,控制對所述馬達的供電量,進行收卷位置保持控制,以使所述卷帶輪的收卷位置維持在與所述目標收卷位置同等的狀態(tài)的馬達控制機構。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帶裝置,其特征在于當所述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從第一行駛狀態(tài)轉變到第二行駛狀態(tài)時,所述目標收巻位置設定機構將與所述第一行駛狀態(tài)對應的第一目標收巻位置和與所述第二行駛狀態(tài)對應的第二目標收巻位置中的收巻量多的一方的收巻位置設定成所述目標收巻位置。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帶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從第一行駛狀態(tài)轉變到第二行駛狀態(tài),所述巻帶輪的所述目標收巻位置從與所述第一行駛狀態(tài)對應的第一目標收巻位置變更到與所述第二行駛狀態(tài)對應的第二目標收巻位置時,所述馬達控收巻。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帶裝置,其特征在于: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帶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具有目標收巻位置修正機構,在對所述馬達進行控制以使所述巻帶輪的收巻位置與所述目標收巻位置同等時,對所述目標收巻位置進行修正,在與所述車輛的第一行駛狀態(tài)對應的第一目標收巻位置根據所述目標收巻位置修正機構算出的目標收巻位置的修正量被修正到第二目標收巻位置后,所述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從所述第一行駛狀態(tài)轉變到第二行駛狀態(tài)時,基于所述目標收巻位置的修正量設定與所述第二行駛狀態(tài)對應的第三目標收巻位置。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帶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目標收巻位置設定機構設定的所述目標收巻位置與由所述收巻位置檢測機構檢測的所述巻帶輪的收巻位置的差在規(guī)定值以下時,所述馬達控制機構將所述目標收巻位置變更到所述巻帶輪的收巻位置。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帶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巻位置超過所述目標收巻位置的情況下,所述馬達控制機構變更所述目標收巻位置使其接近所述收巻位置,將變更后的值作為更新目標收巻位置。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馬達控制機構還具有存儲所述更新目標收巻位置的存儲機構,在執(zhí)行所述收巻位置保持控制時,所述馬達控制機構將由所述存儲機構存儲的所述更新目標收巻位置作為所述目標收巻位置進行設定。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馬達控制機構按所述車輛的每個轉彎方向將更新目標收巻位置存儲到所述存儲機構中,在執(zhí)行所述收巻位置保持控制時,所述馬達控制機構將與所述轉彎方向對應的所述更新目標收巻位置作為所述目標收巻位置進行設定。全文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安全帶裝置,設有束縛坐在車輛坐席上的乘坐者的帶子;收卷帶子的卷帶輪;將驅動力傳遞到卷帶輪、進行帶子的收卷的馬達;檢測卷帶輪的收卷位置、發(fā)送收卷位置檢測信號的收卷位置檢測機構;檢測車輛的行駛狀態(tài)、發(fā)送行駛狀態(tài)檢測信號的行駛狀態(tài)檢測機構;基于來自行駛狀態(tài)檢測機構的行駛狀態(tài)檢測信號、判斷行駛狀態(tài)的轉變狀況,發(fā)送行駛狀態(tài)轉變信號的行駛狀態(tài)轉變判斷機構;基于收卷位置檢測信號以及行駛狀態(tài)轉變信號、設定卷帶輪的目標收卷位置的目標收卷位置設定機構以及馬達控制機構,根據行駛狀態(tài)轉變信號、控制對馬達的供電量,使卷帶輪的收卷位置維持在與目標收卷位置同等的狀態(tài)。文檔編號B60R21/01GK101239608SQ20081000560公開日2008年8月13日申請日期2008年2月5日優(yōu)先權日2007年2月7日發(fā)明者大館正太郎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