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輛爬坡防倒滑軸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車輛輪軸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車輛爬坡防倒滑軸。
背景技術:
目前,已有的各種車輛在行進在坡道上停車時,需借助氣剎車、油剎車、手動剎車系統(tǒng)進行停車,以防止車輛發(fā)生倒滑,對于一些人力推、拉車一般不具有剎車系統(tǒng),當遇到坡路行進時,停車容易發(fā)生倒滑,人們希望能有一種車輛在爬坡中停止時,能自動防止車輛倒滑的輪軸。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車輛爬坡防倒滑軸。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以下設計方案一種車輛爬坡防倒滑軸,它包括車輪中心軸,用于支撐轉動的車輪或與車輪一同轉動;輪轂,套在車輪中心軸外,與車輪一同轉動;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a、有一個防倒滑構件,它與車輪中的轉動部件產生相對轉動;b、在防倒滑構件上至少設有一個凹缺容腔,該凹缺容腔與車輪中的轉動部件相對應設置;c、所述的凹缺容腔包括有一個大的準備容腔、一個小的漸縮狀的卡滯容腔,該準備容腔到卡滯容腔之間有過渡段,該過渡段與水平呈一銳角。
d、在凹缺容腔內設置有活動卡滯件;在本發(fā)明中,所述的防倒滑構件是一個套體,該套體穿置在車輪中心軸和輪轂之間,該套體與車輪中心軸相互固定,套體的外圓面與車輪中的轉動部件輪轂產生相對轉動,即套體與車輪中心軸不轉動,輪轂和車輪轉動;在套體上端外圓弧面的中心垂線處設置凹缺容腔,該凹缺容腔一端為大的準備容腔,另一端為小的卡滯容腔,為漸縮狀態(tài),準備容腔位于中心垂線車輪轉動的前方,卡滯容腔位于中心垂線車輪轉動的后方。
所述的凹缺容腔內設置有圓球卡滯件,所述的卡滯容腔底面為圓弧凹面,該圓弧凹面與圓球卡滯件的外圓弧面相吻合。
在圓球卡滯件對應的輪轂內壁處設有內環(huán)凹圓弧槽。
所述的凹缺容腔內設置有圓柱卡滯件。
在本發(fā)明中,所述的防倒滑構件是一個套體,該套體穿置在車輪中心軸上,該套體的內圓面與車輪中的轉動部件車輪中心軸產生相對轉動,即車輪中心軸和車輪轉動,套體不轉動;在套體上端內圓弧面的中心垂線處設置凹缺容腔,該凹缺容腔一端為大的準備容腔,另一端為小的卡滯容腔,為漸縮狀態(tài),準備容腔位于中心垂線車輪轉動的前方,卡滯容腔位于中心垂線車輪轉動的后方,準備容腔到卡滯容腔之間有過渡段,該過渡段與水平呈一銳角。
所述的凹缺容腔內設置有圓球卡滯件,所述的卡滯容腔底面為圓弧凹面,該圓弧凹面與圓球卡滯件的外圓弧面相吻合。
在圓球卡滯件對應的車輪中心軸外壁處設有內環(huán)凹圓弧槽。
所述的凹缺容腔內設置有圓柱卡滯件。
在本發(fā)明中,所述的防倒滑構件是一個套體,該套體穿置在車輪中心軸上的輪轂側邊,該套體與車輪中心軸相互固定,套體的側面與車輪中的轉動部件輪轂側面產生相對轉動,即套體與車輪中心軸不轉動,輪轂和車輪轉動;在套體側端面的中心垂線處設置凹缺容腔,該凹缺容腔一端為大的準備容腔,另一端為小的卡滯容腔,為漸縮狀態(tài),準備容腔位于中心垂線車輪轉動的前方,卡滯容腔位于中心垂線車輪轉動的后方,準備容腔到卡滯容腔之間有過渡段,該過渡段與水平呈一銳角;所述的凹缺容腔內設置有圓球卡滯件,所述的卡滯容腔底面為圓弧凹面,該圓弧凹面與圓球卡滯件的外圓弧面相吻合。
使用時,車輛在水平道路上行進和倒退時,卡滯件在準備容腔內,對轉動的輪轂或車輪中心軸不會產生阻礙作用;當車輛在爬坡道路上行進時,凹缺容腔發(fā)生傾斜,卡滯件滑向卡滯容腔,如果車輪向前行進時,則帶動卡滯件向準備容腔內移動,對車輪轉動不會產生阻礙作用,如果車輪在坡道上向后轉動時,則卡滯件向卡滯容腔內移動,由于卡滯容腔內不能容下卡滯件,而且是漸縮的形狀,則車輪轉動部件帶動卡滯件共同卡滯在卡滯容腔內,阻礙了輪轂的向后轉動,形成防倒滑作用。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有效地自動防止車輛爬坡時發(fā)生倒滑現(xiàn)象發(fā)生。
圖1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結構示意2為輪轂剖視與圓球配合有內環(huán)凹圓弧槽結構示意3為本發(fā)明的套體上凹缺容腔與圓球結構示意4為本發(fā)明的套體上凹缺容腔與柱體結構示意5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爬坡時示意6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套體上凹缺容腔與圓球結構立體示意7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結構示意8為圖7A-A向圓球卡滯件結構示意9為圓柱卡滯件結構示意10為圖7中轉軸結構示意11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3結構示意12為圖11B-B向一個套體與一個輪轂卡滯的結構示意13為兩個套體與一個輪轂兩側卡滯的結構示意14為一個套體兩側與兩個輪轂卡滯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參見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一種車輛爬坡防倒滑軸,它包括車輪中心軸1,用于支撐轉動的車輪;輪轂8,套在車輪中心軸外,與車輪一同轉動;它還包括a、有一個防倒滑構件,它與車輪中的轉動部件產生相對轉動;b、在防倒滑構件上至少設有一個凹缺容腔,該凹缺容腔與車輪中的轉動部件相對應設置;c、所述的凹缺容腔包括有一個大的準備容腔、一個小的漸縮狀的卡滯容腔,該準備容腔到卡滯容腔之間有過渡段,該過渡段與水平呈一銳角。
d、在凹缺容腔內設置有活動卡滯件;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防倒滑構件是一個套體2,該套體2穿置在車輪中心軸1和輪轂8之間,該套體2與車輪中心軸1用銷子10相互固定,套體2的外圓面與車輪中的轉動部件輪轂8產生相對轉動,即套體2與車輪中心軸1不轉動,輪轂8和車輪轉動;在套體2上端外圓弧面的中心垂線6處設置凹缺容腔5,該凹缺容腔5一端為大的準備容腔3,可容納圓球4,另一端為小的卡滯容腔9,為漸縮狀態(tài),圓球進入后會與輪轂呈卡滯狀態(tài),準備容腔3位于中心垂線6車輪轉動的前方,卡滯容腔9位于中心垂線車輪轉動的后方。該準備容腔5與卡滯容腔9之間有過渡段7,該過渡段7與水平呈一銳角,本實施例設定銳角為10°,該銳角的大小決定坡度的大小,即銳角小,在相應的銳角小坡度以上行進時,可防止車輪倒滑;銳角大,在相應的銳角大坡度以上行進時,可防止車輪倒滑。當路面坡度大于10°時,凹缺容腔5發(fā)生傾斜,使其內的圓球4從準備容腔5內滾動出,向卡滯容腔9進入(見圖5),如果輪轂8向前行進,則輪轂8內壁帶動圓球4向準備容腔5內滾動,對輪轂8不會產生卡滯阻礙作用,如果輪轂8在坡道上向后轉動時,則輪轂8內壁帶動圓球4向卡滯容腔9內滾動,由于卡滯容腔9內不能容下圓球4,而且是漸縮的形狀,則輪轂8內壁帶動圓球4共同卡滯在卡滯容腔與輪轂內壁之間內,形成阻礙輪轂8的向后轉動,形成防倒滑作用。
為了提高卡滯效果,所述的卡滯容腔底面制成圓弧凹面,該圓弧凹面與圓球的外圓弧面相吻合。在圓球4對應的輪轂8內壁處設有內環(huán)凹圓弧槽11。當輪轂向后轉動時,圓球4的球面與內環(huán)凹圓弧槽11、小容腔底面的圓弧凹面產生線的摩擦接觸,從而提高了摩擦力,使防倒滑卡滯制動力提高;可在套體2上并列設置多個凹缺容腔5(本實施例設置了4個凹缺容腔5),以提高輪轂防倒滑卡滯制動力。
參見圖4所示為了進一步提高卡滯效果,在所述的凹缺容腔5內可設置圓柱卡滯件12,該圓柱卡滯件12在輪轂倒轉進入卡滯容腔時,與輪轂內壁產生摩擦卡滯,可阻礙輪轂8的向后轉動,形成防倒滑作用。在圖4中設置了兩個凹缺容腔5,根據使用需要,可設置其它數(shù)量的凹缺容腔5和相同數(shù)量的圓柱卡滯件12。
實施例2參見圖7、圖8、圖9、圖10所示一種車輛爬坡防倒滑軸,它包括車輪中心軸1,與車輪一同轉動;輪轂,套在車輪中心軸外,與車輪一同轉動;它還包括a、有一個防倒滑構件,它與車輪中的轉動部件產生相對轉動;b、在防倒滑構件上至少設有一個凹缺容腔,該凹缺容腔與車輪中的轉動部件相對應設置;c、所述的凹缺容腔包括有一個大的準備容腔、一個小的漸縮狀的卡滯容腔,該準備容腔到卡滯容腔之間有過渡段,該過渡段與水平呈一銳角。
d、在凹缺容腔內設置有活動卡滯件;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防倒滑構件是一個套體12,該套體12穿置在車輪中心軸1上,該套體12的內圓面與車輪中的轉動部件車輪中心軸1產生相對轉動,即車輪中心軸和車輪轉動,套體12不轉動;該套體12與車體固定連接,在套體12上端內圓弧面的中心垂線14處設置凹缺容腔13,該凹缺容腔13一端為大的準備容腔,另一端為小的卡滯容腔,該卡滯容腔為漸縮狀態(tài),準備容腔位于中心垂線14車輪轉動的前方,卡滯容腔位于中心垂線14車輪轉動的后方。準備容腔與卡滯容腔之間有過渡段15,該過渡段15與水平呈一銳角,本實施例設定銳角為10°。
所述的凹缺容腔內設置有圓球卡滯件4,所述的卡滯容腔底面為圓弧凹面,該圓弧凹面與圓球卡滯件的外圓弧面相吻合。
在圓球卡滯件4對應的車輪中心軸外壁處設有內環(huán)凹圓弧槽17。
為了進一步提高卡滯效果,所述的凹缺容腔內可設置有圓柱卡滯件16,并對應設置圓柱形的凹缺容腔。
實施例3參見圖11、圖12、圖13、圖14所示一種車輛爬坡防倒滑軸,它包括車輪中心軸1,用于支撐轉動的車輪;;輪轂,套在車輪中心軸外,與車輪一同轉動;它還包括a、有一個防倒滑構件,它與車輪中的轉動部件產生相對轉動;b、在防倒滑構件上至少設有一個凹缺容腔,該凹缺容腔與車輪中的轉動部件相對應設置;c、所述的凹缺容腔包括有一個大的準備容腔、一個小的漸縮狀的卡滯容腔,該準備容腔到卡滯容腔之間有過渡段,該過渡段與水平呈一銳角。
d、在凹缺容腔內設置有活動卡滯件;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防倒滑構件是一個套體18,該套體18穿置在車輪中心軸上的輪轂22側邊,該套體18與車輪中心軸1用銷子20相互固定,套體18的側面與車輪中的轉動部件輪轂22側面產生相對轉動,即套體與車輪中心軸不轉動,輪轂22和車輪轉動;在套體18側端面的中心垂線21處設置凹缺容腔19,該凹缺容腔19一端為大的準備容腔,另一端為小的卡滯容腔,卡滯容腔為漸縮狀態(tài),準備容腔位于中心垂線21車輪轉動的前方,卡滯容腔位于中心垂線車輪轉動的后方;所述的凹缺容腔19內設置有圓球卡滯件4,所述的卡滯容腔底面為圓弧凹面,該圓弧凹面與圓球卡滯件的外圓弧面相吻合。
為了提高卡滯效果,可在輪轂22兩側設置套體18(見圖13),對輪轂22進行卡滯;也可在套體118兩側設置凹缺容腔,對兩側的轉動輪轂進行卡滯(見圖14)。
權利要求
1.一種車輛爬坡防倒滑軸,它包括車輪中心軸,用于支撐轉動的車輪或與車輪一同轉動;輪轂,套在車輪中心軸外,與車輪一同轉動;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a、有一個防倒滑構件,它與車輪中的轉動部件產生相對轉動;b、在防倒滑構件上至少設有一個凹缺容腔,該凹缺容腔與車輪中的轉動部件相對應設置;c、所述的凹缺容腔包括有一個大的準備容腔、一個小的漸縮狀的卡滯容腔,該準備容腔到卡滯容腔之間有過渡段,該過渡段與水平呈一銳角;d、在凹缺容腔內設置有活動卡滯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爬坡防倒滑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倒滑構件是一個套體,該套體穿置在車輪中心軸和輪轂之間,該套體與車輪中心軸相互固定,套體的外圓面與車輪中的轉動部件輪轂產生相對轉動,即套體與車輪中心軸不轉動,輪轂和車輪轉動;在套體上端外圓弧面的中心垂線處設置凹缺容腔,該凹缺容腔一端為大的準備容腔,另一端為小的卡滯容腔,為漸縮狀態(tài),準備容腔位于中心垂線車輪轉動的前方,卡滯容腔位于中心垂線車輪轉動的后方。
3.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輛爬坡防倒滑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缺容腔內設置有圓球卡滯件,所述的卡滯容腔底面為圓弧凹面,該圓弧凹面與圓球卡滯件的外圓弧面相吻合。
4.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輛爬坡防倒滑軸,其特征在于在圓球卡滯件對應的輪轂內壁處設有內環(huán)凹圓弧槽。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輛爬坡防倒滑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缺容腔內設置有圓柱卡滯件。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爬坡防倒滑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倒滑構件是一個套體,該套體穿置在車輪中心軸上,該套體的內圓面與車輪中的轉動部件車輪中心軸產生相對轉動,即車輪中心軸和車輪轉動,套體不轉動;在套體上端內圓弧面的中心垂線處設置凹缺容腔,該凹缺容腔一端為大的準備容腔,另一端為小的卡滯容腔,為漸縮狀態(tài),準備容腔位于中心垂線車輪轉動的前方,卡滯容腔位于中心垂線車輪轉動的后方,準備容腔到卡滯容腔之間有過渡段,該過渡段與水平呈一銳角。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車輛爬坡防倒滑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缺容腔內設置有圓球卡滯件,所述的卡滯容腔底面為圓弧凹面,該圓弧凹面與圓球卡滯件的外圓弧面相吻合。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車輛爬坡防倒滑軸,其特征在于在圓球卡滯件對應的車輪中心軸外壁處設有內環(huán)凹圓弧槽。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車輛爬坡防倒滑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缺容腔內設置有圓柱卡滯件。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爬坡防倒滑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倒滑構件是一個套體,該套體穿置在車輪中心軸上的輪轂側邊,該套體與車輪中心軸相互固定,套體的側面與車輪中的轉動部件輪轂側面產生相對轉動,即套體與車輪中心軸不轉動,輪轂和車輪轉動;在套體側端面的中心垂線處設置凹缺容腔,該凹缺容腔一端為大的準備容腔,另一端為小的卡滯容腔,為漸縮狀態(tài),準備容腔位于中心垂線車輪轉動的前方,卡滯容腔位于中心垂線車輪轉動的后方,準備容腔到卡滯容腔之間有過渡段,該過渡段與水平呈一銳角;所述的凹缺容腔內設置有圓球卡滯件,所述的卡滯容腔底面為圓弧凹面,該圓弧凹面與圓球卡滯件的外圓弧面相吻合。
全文摘要
一種車輛爬坡防倒滑軸,它包括車輪中心軸,用于支撐轉動的車輪或與車輪一同轉動;輪轂,套在車輪中心軸外,與車輪一同轉動;它還包括a、有一個防倒滑構件,它與車輪中的轉動部件產生相對轉動;b、在防倒滑構件上至少設有一個凹缺容腔,該凹缺容腔與車輪中的轉動部件相對應設置;c、所述的凹缺容腔包括有一個大的準備容腔、一個小的漸縮狀的卡滯容腔,該準備容腔到卡滯容腔之間有過渡段,該過渡段與水平呈一銳角。d、在凹缺容腔內設置有活動卡滯件;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有效地自動防止車輛爬坡時發(fā)生倒滑現(xiàn)象發(fā)生。
文檔編號B60T7/12GK1749063SQ20041007443
公開日2006年3月22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9月15日
發(fā)明者李天夫 申請人:李天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