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高鉻鐵素體耐熱鋼生產技術領域,特別提供一種塑性變形(熱軋)調控增強相再析出、亞結構增殖的組織控制方法。通過熱軋工藝實現(xiàn)均勻分布納米團簇增強相和位錯、孿晶亞結構強化鐵基合金。與同類材料的制備工藝相比,該方法流程較短,在不熱處理的條件下實現(xiàn)了微觀組織調控,確保了材料力學性能的提高。
背景技術:
納米增強鐵基合金是一種以鐵鉻合金為基體、納米團簇為增強相的新型合金,該合金具有優(yōu)異的高溫蠕變強度、耐輻照以及抗氧化和耐腐蝕等綜合性能,是熱力機械(發(fā)動機、汽輪機等)、電力、航空航天和石油化工等方面的關鍵材料,在國防、民用領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常,該材料通過粉末冶金技術制備(機械球磨和熱壓燒結),然而,該制備工藝存在納米團簇的長大較難控制、燒結坯體致密度不足等問題,最終影響材料力學性能提升。熱壓燒結時納米團簇的形核和生長是一個非常迅速的過程,其粗化行為難以控制。并且,燒結后組織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孔隙致使材料致密度不足。alinger等人指出在連續(xù)加熱過程中納米增強相在相對較短時間內可由形核(~2nm)長大至數(shù)十納米[1]。該粗化行為降低了納米增強相的強化效果。
塑性變形(熱軋)可改進機械球磨、熱壓燒結工藝的不足,可實現(xiàn)有效調控增強相析出行為和亞結構增殖,進而提高納米增強鐵基合金材料力學性能。傳統(tǒng)的熱軋工藝一般包含軋前預熱、軋制、冷卻和軋后熱處理等步驟。該工藝通過軋前預熱使得增強相組元(cu[2],nb,v,c,n[3])溶解,軋制過程發(fā)生強烈塑性變形,軋后采取熱處理手段調控增強相析出實現(xiàn)強韌化材料。cn105734437a公布了一種納米級棒狀銅析出相強韌化海洋用鋼板,介紹了軋制、退火熱處理工藝制備納米銅析出相強化鋼鐵的方法。cn106086630a公布了一種含有納米析出相的低成本高強韌鐵素體鋼板,介紹了軋制、時效處理獲得了納米析出相。然而,現(xiàn)有的熱軋工藝完成后需要進行后續(xù)的熱處理以實現(xiàn)組織調控,獲得析出的增強相,工藝流程較長,限制了實際生產應用。因此,改善軋制工藝,縮短工藝流程,調控增強相析出,對同類材料的推廣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目前鐵基合金熱軋工藝流程較長,增強相尺寸不易調控,進而難以獲得良好力學性能等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均勻分布納米團簇和位錯、孿晶亞結構強化鐵基合金及制備方法,該方法通過塑性變形(熱軋)調控增強相再析出、亞結構增殖,不進行軋后熱處理工藝,縮短工藝流程,實現(xiàn)均勻分布的增強相和亞結構增殖,以提高材料力學性能。該方法具有流程短、納米增強相尺寸細小、分布均勻、材料性能好等優(yōu)點。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具有納米團簇和位錯、孿晶亞結構的鐵基合金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選擇熱壓燒結態(tài)納米增強鐵基合金為初始材料,通過機械加工獲得30~50mm厚塊材;
(2)固溶處理:溫度1150~1280℃,保溫時間為30~60分鐘,該過程在氬氣和氮氣的混合氣氛中進行;
(3)軋前保溫:將固溶完畢的材料放置于保溫爐,溫度900~1000℃,保溫時間為15~30分鐘;
(4)軋制實施:利用軋機進行多道次軋制,軋制過程中每道次變形量為5%-10%,壓下量為15%~85%;
(5)軋后冷卻:將軋制完畢后的板塊迅速放入硅酸鈉水溶液冷卻;得到具有納米團簇和位錯、孿晶亞結構的鐵基合金。
所述步驟(2)氬氣占體積比例為10%~35%。
所述步驟(5)硅酸鈉占體積比例為5%~15%。
所述步驟(4)軋制道次為3~8。
以鐵基粉末為基體,經熱軋后得到具備纖維狀晶粒,并且基體中均勻分布mg‐al‐x‐o納米團簇以及位錯、孿晶亞結構的鐵基合金材料;壓下量低于30%時,從熱壓燒結態(tài)680mpa到30%壓下量795mpa;壓下量超過30%后,從30%壓下量795mpa到85%壓下量1398mpa。
組織觀察和拉伸性能測試:(a)組織形貌:通過光學顯微鏡和透射電鏡發(fā)現(xiàn),與燒結坯體組織(等軸晶粒)不同,軋制后的組織為典型的纖維組織,如圖2所示,可見沿軋制方向形變的晶粒,并且,基體中的增強相尺寸更細小、分布密度更高;(b)拉伸性能測試:針對燒結態(tài)和不同壓下量(15%,30%,50%,70%,85%)的試樣進行拉伸測試,抗拉強度分別為:680mpa、785mpa、795mpa、920mpa、1100mpa、1398mpa(見圖13);
本發(fā)明優(yōu)點和效果說明如下:
1.均勻分布的納米團簇和位錯、孿晶亞結構有助于提高該材料力學性能。
本發(fā)明針對熱壓燒結態(tài)納米增強鐵基合金進行組織調控,實施了固溶、熱軋、軋后冷卻等工藝,利用金相顯微鏡和透射電鏡觀察熱軋組織形貌,并進行了拉伸性能測試。結果表明,與燒結坯體組織(見圖1)不同,塑性變形后納米團簇發(fā)生了再析出行為,其尺寸更細小、分布密度更高(見圖9~12),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納米團簇成分、結構變得更加復雜(其物相變化為mg-al-x-o,其中x代表w、y和v等,見圖14)。力學性能測試結果表明抗拉強度為1398mpa、延伸率為17.3%,相比燒結坯體性能明顯提高。增強相再析出與軋制過程密切相關,軋制實施前的加熱(1150~1280℃)導致原位合成的mg-al-o納米團簇發(fā)生溶解,其次,塑性變形在基體中引入了大量缺陷(如位錯、孿晶,見圖7和圖8),為后續(xù)納米團簇再析出準備了大量有利的形核位置,同時,再析出納米團簇(mg-al-x-o)組成組元、結構的變化可能與合金元素在高溫時的擴散有關。
組織形貌和性能測試結果表明,塑性變形(熱軋)可改進機械球磨、熱壓燒結工藝的不足,有效提高納米團簇增強鐵基合金材料性能,其本質是調控增強相析出行為和亞結構形成。
2.本發(fā)明在原材料選擇上,合金元素較少(cr,w),選用mg‐al‐x‐o為增強相,制備工藝流程較短,軋后不采用熱處理,這些因素都有利于降低該材料的生產成本,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推廣前景。
表1:化學成分
附圖說明
圖1:熱壓燒結態(tài)的透射組織(等軸晶粒);
圖2:15%壓下量樣品的透射組織;
圖3:30%壓下量樣品的透射組織;
圖4:50%壓下量樣品的透射組織;
圖5:70%壓下量樣品的透射組織;
圖6:85%壓下量樣品的透射組織;
圖7:組織中的位錯纏結;
圖8:組織中的孿晶亞結構;
圖9:30%壓下量樣品中的增強相分布;
圖10:50%壓下量樣品中的增強相分布;
圖11:70%壓下量樣品中的增強相分布;
圖12:85%壓下量樣品中的增強相分布
圖13:熱壓燒結態(tài)和不同壓下量試樣的拉伸測試結果;
圖14:軋制合金中納米團簇的三維原子探針層析(apt)測試結果。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將熱壓燒結態(tài)納米增強鐵基合金機械加工為200*100*30(mm)板塊試樣,將試樣放入馬弗爐加熱至1150℃,保溫30分鐘,氬氣占體積比例為10%,出爐后迅速放入溫度為900℃保溫爐中,保溫15分鐘。將板塊試樣取出,實施多道次連軋。對熱壓燒結態(tài)納米增強鐵基合金進行軋制試驗,每道次變形量為5%,獲得15%壓下量的軋板。將軋制完畢后的板塊迅速放入硅酸鈉水溶液冷卻(硅酸鈉占體積比例為5%)。使用金相顯微鏡和透射電鏡對樣品進行組織分析(見圖2)。其組織為典型的纖維組織,抗拉強度為785mpa(見圖13)。
實施例2:
將熱壓燒結態(tài)納米增強鐵基合金機械加工為200*100*40(mm)板塊試樣,將試樣放入馬弗爐加熱至1180℃,保溫45分鐘,氬氣占體積比例為35%,出爐后迅速放入溫度為950℃保溫爐中,保溫20分鐘。將板塊試樣取出,實施多道次連軋。對熱壓燒結態(tài)納米增強鐵基合金進行軋制試驗,每道次變形量為8%,獲得30%壓下量的軋板。將軋制完畢后的板塊迅速放入硅酸鈉水溶液冷卻(硅酸鈉占體積比例為10%)。使用金相顯微鏡和透射電鏡對樣品進行組織分析(見圖3)。其組織為典型的纖維組織,抗拉強度為795mpa(見圖13)。
實施例3:
將熱壓燒結態(tài)納米增強鐵基合金機械加工為200*100*50(mm)板塊試樣,將試樣放入馬弗爐加熱至1280℃,保溫60分鐘,氬氣占體積比例為20%,出爐后迅速放入溫度為1000℃保溫爐中,保溫30分鐘。將板塊試樣取出,實施多道次連軋。對熱壓燒結態(tài)納米增強鐵基合金進行軋制試驗,每道次變形量為10%,獲得50%壓下量的軋板。將軋制完畢后的板塊迅速放入硅酸鈉水溶液冷卻(硅酸鈉占體積比例為15%)。使用金相顯微鏡和透射電鏡對樣品進行組織分析(見圖4)。其組織為典型的纖維組織,抗拉強度為920mpa(見圖13)。
實施例4:
將熱壓燒結態(tài)納米增強鐵基合金機械加工為200*100*45(mm)板塊試樣,將試樣放入馬弗爐加熱至1200℃,保溫50分鐘,氬氣占體積比例為18%,出爐后迅速放入溫度為950℃保溫爐中,保溫20分鐘。將板塊試樣取出,實施多道次連軋。對熱壓燒結態(tài)納米增強鐵基合金進行軋制試驗,每道次變形量為10%,獲得70%壓下量的軋板。將軋制完畢后的板塊迅速放入硅酸鈉水溶液冷卻(硅酸鈉占體積比例為10%)。使用金相顯微鏡和透射電鏡對樣品進行組織分析(見圖5)。其組織為典型的纖維組織,抗拉強度為1100mpa(見圖13)。
實施例5:
將熱壓燒結態(tài)納米增強鐵基合金機械加工為200*100*30(mm)板塊試樣,將試樣放入馬弗爐加熱至1180℃,保溫40分鐘,氬氣占體積比例為30%,出爐后迅速放入溫度為980℃保溫爐中,保溫25分鐘。將板塊試樣取出,實施多道次連軋。對熱壓燒結態(tài)納米增強鐵基合金進行軋制試驗,每道次變形量為10%,獲得85%壓下量的軋板。將軋制完畢后的板塊迅速放入硅酸鈉水溶液冷卻(硅酸鈉占體積比例為12%)。使用金相顯微鏡和透射電鏡對樣品進行組織分析(見圖6)。其組織為典型的纖維組織,抗拉強度為1398mpa(見圖13)。
納米增強鐵基合金熱軋試驗:
將熱壓燒結態(tài)納米增強鐵基合金機械加工為5片200*100*30(mm)板塊試樣,將試樣放入馬弗爐加熱至1150~1280℃,保溫30~60分鐘,出爐后迅速放入溫度為900~1000℃保溫爐中,保溫15~30分鐘。將板塊試樣取出,實施多道次連軋。對熱壓燒結態(tài)納米增強鐵基合金進行不同變形量的軋制試驗,每道次變形量為5%‐10%,分別獲得15%,30%,50%,70%,85%壓下量的軋板。使用金相顯微鏡和透射電鏡對不同變形量樣品進行組織分析(見圖1‐12)。
熱壓燒結態(tài)組織是完全鐵素體等軸晶組織(見圖1),軋制后的組織為典型的纖維組織(見圖2~6)。隨著壓下量的增大,等軸晶粒形變量增大,逐漸轉變?yōu)楠M長型的晶粒。同時,組織中出現(xiàn)了高密度位錯纏結(見圖7)和孿晶(見圖8)亞結構。塑性變形導致增強相尺寸更細小、分布密度更高,并使得納米團簇成分、結構變得更加復雜。從圖9到圖12可以看出,壓下量的增大獲得了更為細小、更高密度分布的納米團簇。這說明,熱軋過程中出現(xiàn)了增強相的再析出行為。三維原子探針層析(apt)測試結果(見圖14)發(fā)現(xiàn),這些納米團簇成分已發(fā)生改變,其物相變化為mg-al-x-o,其中x代表w、y和v等。對不同壓下量樣品抗拉強度進行測定,發(fā)現(xiàn):壓下量低于30%時,抗拉強度有一定提高,從熱壓燒結態(tài)(680mpa)到30%壓下量(795mpa),材料力學性能提高了17%;壓下量超過30%后,其抗拉強度明顯提高,從30%壓下量(795mpa)到85%壓下量(1398mpa),材料力學性能提高了55%(見圖13)。
參考文獻:
[1]m.j.alinger,ontheformationandstabilityofnanometerscaleprecipitatesinferriticalloysduringprocessingandhightemperatureservice,universityofcalifornia,phdthesis,2004:13~15
[2]q.d.liu,s.j.zhao,cuprecipitationondislocationandinterfaceinquench-agedsteel,mrscommunications,2012,2:127~132
[3]a.g.kostryzhev,et.al,effectofdeformationtemperatureonniobiumclustering,precipitation,andausteniterecrystallisationinanb–timicroalloyedsteel,mater.sci.eng.a,2013,581: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