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加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在封閉的空間中,孔口去除毛刺的內漲式刮刀。
背景技術:
鉆孔后孔口毛刺的去除,本十分簡單,但對于封閉空間中孔口毛刺的去除則比較困難,現(xiàn)主要采取彎式小刮刀,伸入孔中,若工件體積小,可轉動工件,若工件體積大,則可轉動小刮刀,來完成孔口毛刺的去除。這樣做,需去除毛刺的工件或者小刮刀均需旋轉一圈以上才能去除毛刺,并且小刮刀受到長度的限制及彈性大小的影響,毛刺去除不均勻,需要的時間長,且難以實現(xiàn)較深孔口部毛刺的去除。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一)實用新型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內漲式刮刀,解決孔口毛刺的去除,特別是解決封閉空間中孔口毛刺的去除,實現(xiàn)省時、省力。
(二)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內漲式刮刀,其包括:撐壓桿1、彈性刀夾2、限位套3和緊定螺釘4,限位套3和彈性刀夾2套設在撐壓桿1上;
撐壓桿1右端為第一手持部,左端頭部為外錐頭部,中部外圓上加工長條狀凹槽,長條狀凹槽的長度方向與撐壓桿1軸向相平行;
限位套3位于長條狀凹槽和第一手持部之間;
彈性刀夾2右端為第二手持部,在第二手持部外圓任意角度圓周上加工一個徑向內螺紋孔,內螺紋孔內安裝緊定螺釘4,彈性刀夾2與撐壓桿1裝配后,緊定螺釘4固定在撐壓桿1的長條狀凹槽中;彈性刀夾2沿其中心軸向開通孔,彈性刀夾2通過該通孔套設在撐壓桿1上,位于限位套3左側;通孔包括直孔和位于左端頭部的內錐孔,內錐孔與撐壓桿外錐頭部相配合,由撐壓桿外錐頭部對內錐孔起撐開作用;
在彈性刀夾2的左端工作部,沿軸向開有具有間隙的十字槽,在彈性刀夾2左端形成一個十字槽型可漲式錐形刀齒。
其中,所述撐壓桿1的硬度在HRC58~62之間。
其中,所述內錐孔為70°內錐孔,所述撐壓桿外錐頭部錐角為50°。
其中,所述十字槽的長度為彈性刀夾總長度的40%~60%。
其中,所述十字槽的長度為彈性刀夾總長度的50%。
其中,所述錐形刀齒頂角為90°、前角為0°、后角為12°。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術方案所提供的內漲式刮刀,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省力,能實現(xiàn)對較深孔口部,特別是封閉空間孔口毛刺的去除。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內漲式刮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撐壓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彈性刀夾的結構示意圖。其中,b圖為a圖的左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限位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緊定螺釘?shù)慕Y構示意圖。
其中:1-撐壓桿;2-彈性刀夾;3-限位套;4、緊定螺釘。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內容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參照圖1所示,本實施例內漲式刮刀包括撐壓桿1、彈性刀夾2、限位套3和緊定螺釘4。
參照圖2所示,撐壓桿1右端為第一手持部,無硬度要求,左端是起撐壓作用的工作部,撐壓桿1中部外圓上加工長條狀凹槽,長條狀凹槽的長度方向與撐壓桿1軸向相平行。彈性刀夾2和緊定螺釘4設置在撐壓桿1上之后,緊定螺釘4端部嵌入長條狀凹槽內,以限制彈性刀夾周向旋轉,同時沿軸向長度控制其移動行程,即通過緊定螺釘4,控制彈性刀夾2相對撐壓桿1的伸縮量和相對轉動。
撐壓桿1左端頭部為外錐頭部,本實施例設置的錐角為50°,其硬度要求在HRC58~62之間,用于撐開彈性刀夾。
限位套3套設在撐壓桿1上,位于長條狀凹槽和第一手持部之間。
參照圖3所示,彈性刀夾2右端為第二手持部,在第二手持部外圓任意角度圓周上加工一個徑向內螺紋孔,內螺紋孔內安裝緊定螺釘4,彈性刀夾2與撐壓桿1裝配后,緊定螺釘4固定在撐壓桿1的長條狀凹槽中。彈性刀夾2沿其中心軸向開通孔,彈性刀夾2通過該通孔套設在撐壓桿1上,位于限位套3左側。
通孔包括直孔和位于左端頭部的內錐孔,內錐孔與撐壓桿外錐頭部相配合,本實施例將內錐孔設置為70°內錐孔,與撐壓桿50°錐度配合運動,起撐開作用。另外,在彈性刀夾2的左端工作部,沿軸向開有具有間隙的十字槽,十字槽的長度為彈性刀夾總長度的40%~60%,優(yōu)選50%,這樣,彈性刀夾頭部平分為四等分,每一等分均為錐形刀齒,在彈性刀夾2左端形成一個十字槽型可漲式錐形刀齒,錐形刀齒頂角為90°、前角為0°、后角為12°。
參照圖4所示,限位套3中心加工成通孔,孔徑與撐壓桿1外圓相配合,起限位作用。
使用時,首先將限位套3套在支撐桿1上,然后將撐壓桿1的左端插入彈性刀夾2的通孔中,將緊定螺釘4旋入彈性刀夾2手柄部位內螺紋孔中,固定在撐壓桿長條狀凹槽中,防止撐壓桿1與彈性刀夾2的相互旋轉和脫離,將撐壓桿1的第一手持部握入手心,兩手指勾住彈性刀夾2的第二手持部,將彈性刀夾2左端切削部分插入需去除毛刺的零件孔中,手指慢慢回拉彈性刀夾2的第二手持部,使撐壓桿1左端外錐度部分壓入彈性刀夾2左端內錐孔,隨著手指不斷回拉,撐壓桿1進一步右移,使彈性刀夾2左端的錐形刀齒漲開,拉至彈性刀夾2的第二手持部與限位套3接觸,彈性刀夾2左端錐形刀齒漲至最大,這時,將刮刀整體回拉,使彈性刀夾2左端的錐形刀齒與孔口接觸,并整體順時針旋轉內漲式刮刀,即可實現(xiàn)對孔口毛刺的去除。去除后,兩手指放開彈性刀夾2的第二手持部,撐壓桿1左端外錐桿部分從彈性刀夾2左端的內錐孔中退出,彈性刀夾2左端漲開的錐形刀齒恢復至正常狀態(tài),這時,即可將彈性刀夾部分從零件孔中取出,完成孔口去毛刺的過程。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省力,能實現(xiàn)對較深孔口部,特別是封閉空間孔口毛刺的去除。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