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型中船座鏜孔定位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輕型中船座鏜孔定位裝置,其包括底座,該底座上設置有用于定位待加工輕型中船座一基準面的定位塊,該基準面鄰近且平行于待加工輕型中船座上的待鏜孔位,在該定位塊兩側的底座上分別設置有豎向桿,在兩豎向桿上定位有將待加工輕型中船座壓緊于定位塊上的壓緊桿,該壓緊桿與待加工輕型中船座上的槽部相對應,其中,所述豎向桿包括與所述底座固定連接的固定豎向桿及與所述底座鉸鏈連接的活動豎向桿,所述壓緊桿一端鉸鏈于固定豎向桿上,在所述活動豎向桿上活動設置有限位所述壓緊桿的螺母。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使用方便,提高了對該輕型中船座的定位效率,保證加工精度,提高生產(chǎn)效率,降低了生產(chǎn)強度。
【專利說明】輕型中船座鏜孔定位裝置【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拖車配件制造技術,具體涉及一種輕型中船座鏜孔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拖車裝配【技術領域】中,將應用到如圖1-2所示的輕型中船座,該輕型中船座型號為TD700210001,采用ZG230-450材質一體鑄造成型,經(jīng)鑄造后需對該毛坯制品的工作面進行機加工,比如對孔1位置進行鏜孔加工,以保證其裝配精度及使用性能。因該件為形狀特殊不容易直接于機床上進行固定定位,因此,需設計一款專用工裝來對該輕型中船座進行加工定位。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輕型中船座鏜孔定位裝置,以提高對該輕型中船座的定位效率,保證加工精度,提高生產(chǎn)效率。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輕型中船座鏜孔定位裝置,其包括底座,該底座上設置有用于定位待加工輕型中船座一基準面的定位塊,該基準面鄰近且平行于待加工輕型中船座上的待鏜孔位,在該定位塊兩側的底座上分別設置有豎向桿,在兩豎向桿上定位有將待加工輕型中船座壓緊于定位塊上的壓緊桿,該壓緊桿與待加工輕型中船座上的槽部相對應,其中,所述豎向桿包括與所述底座固定連接的固定豎向桿及與所述底座鉸鏈連接的活動豎向桿,所述壓緊桿一端鉸鏈于固定豎向桿上,在所述活動豎向桿上活動設置有限位所述壓緊桿的螺母。
[0005]進一步的,在所述壓緊桿一端設置有長孔或槽,所述活動豎向桿貫穿于該長孔或槽,所述螺母的尺寸大于該長孔或槽的孔寬或槽寬。
[0006]進一步的,在所述定位塊兩側的底座上還分別設置有限位塊,兩限位塊與待加工輕型中船座的兩非鏜孔側面相對應。
[0007]更進一步的,所述兩限位塊中的之一限位塊固連于所述底座上,之二限位塊與前一限位塊之間相向滑動設置,且之二限位塊通過鎖定機構定位于底座上。
[0008]進一步的,所述固定豎向桿下端部為螺紋,其螺紋連接于所述底座上。
[0009]進一步的,所述定位塊為四個定位銷柱。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先將本定位裝置固定于臥銑床的工作臺上,再將待加工輕型中船座置于該定位裝置內(nèi)后擰緊螺母,即可對待加工輕型中船座進行鏜孔定位,結構簡單,操作使用方便,提高了對該輕型中船座的定位效率,保證加工精度,提高生產(chǎn)效率,降低了生產(chǎn)強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2]圖1是輕型中船座正視不意圖;
[0013]圖2是圖1的縱剖圖;
[0014]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
[0015]圖4是圖3的縱剖示意圖;
[0016]圖5是圖3中壓緊桿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0017]圖6是圖3中壓緊桿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0018]圖7是圖3中壓緊桿的第三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來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20]一種如圖1-4所示的輕型中船座鏜孔定位裝置,其包括底座3,該底座3上設置有用于定位待加工輕型中船座一基準面的定位塊8,該基準面鄰近且平行于待加工輕型中船座上的待鏜孔位,在該定位塊8兩側的底座3上分別設置有豎向桿,在兩豎向桿上定位有將待加工輕型中船座壓緊于定位塊8上的壓緊桿6,該壓緊桿6與待加工輕型中船座上的槽部2相對應,其中,所述豎向桿包括與所述底座3固定連接的固定豎向桿4及與所述底座3鉸鏈連接的活動豎向桿5,所述壓緊桿6 —端鉸鏈于固定豎向桿4上,在所述活動豎向桿5上活動設置有限位所述壓緊桿6的螺母7。
[0021]采用本定位裝置對輕型中船座在臥銑床上進行鏜孔作業(yè)定位,提高了對該輕型中船座的定位效率,保證加工精度,提高生產(chǎn)效率,降低了生產(chǎn)強度。使用時,先將本定位裝置定位于臥銑床的工作臺上,即可將待加工輕型中船座分別置于該定位裝置內(nèi)并通過擰緊螺母7實現(xiàn)鏜孔定位,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節(jié)省了每次安裝待加工輕型中船座的位置核準定位,提聞了生廣效率。
[0022]其中,所述定位塊8為四個定位銷柱,其呈正方形設置,用于定位所述基準面。對于定位銷柱的具體數(shù)量并不限定于四個,在本例中僅僅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該定位銷柱的安裝方式,可直接在底座3上設置四個定位孔,將該四個定位銷柱對應設置于相應的定位孔內(nèi)即可,又或如在底座3上設置四個定位螺孔,在定位銷柱下端設置外螺紋,四個定位銷柱通過螺紋連接于底座3上,當然,還可以通過焊接等其它方式進行設置。
[0023]同樣的,所述固定豎向桿4的設置,也可以將其下端部設置為螺紋,該固定豎向桿4通過螺紋連接于所述底座3上,或者采用上述諸如定位銷柱的安裝方式進行安裝。
[0024]在所述定位塊8兩側的底座3上還分別設置有限位塊9,兩限位塊9與待加工輕型中船座的兩非鏜孔側面相對應。本定位裝置中,所述壓緊桿6作為對待加工輕型中船座的長度方向定位,而兩限位塊9即是對待加工輕型中船座的寬度方向定位。詳細地,所述兩限位塊9中的之一限位塊作為側部基準位固連于所述底座3上,之二限位塊與前一限位塊之間相向滑動設置,且之二限位塊通過鎖定機構比如螺釘、銷釘?shù)榷ㄎ挥诘鬃?上,該之二限位塊將待加工輕型中船座向之一限位塊方向壓緊并鎖緊定位。
[0025]對于壓緊桿6的設置,如圖3-7所示,所述壓緊桿6通過轉軸與固定豎向桿4鉸接,該壓緊桿6通過轉軸向固定豎向桿4或固定豎向桿4延長線方向轉動,且該壓緊桿6另一端可向所述活動豎向桿5方向轉動。在所述壓緊桿6 —端設置有長孔或槽61,所述活動豎向桿5貫穿于該長孔或槽61,所述螺母7的尺寸大于該長孔或槽61的孔寬或槽寬。對于長孔或槽61的長度,應保證當活動豎向桿5豎向設置時,壓緊桿6向活動豎向桿5方向轉動過程中,該活動豎向桿5可貫穿于該長孔或槽61內(nèi)且不受干涉即可。
[0026]使用時,將待加工輕型中船座放置于本定位裝置內(nèi),通過定位塊8及兩限位塊9組合進行定位,再將活動豎向桿5豎向設置,轉動壓緊桿6,使得活動豎向桿5貫穿長孔或槽61,再擰緊螺母7即可通過該壓緊桿6將待加工輕型中船座壓緊于定位塊8上,完成對待加工輕型中船座的整體定位。
[0027]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以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適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j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具體實施方式】以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nèi)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輕型中船座鏜孔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3),該底座(3)上設置有用于定位待加工輕型中船座一基準面的定位塊(8),該基準面鄰近且平行于待加工輕型中船座上的待鏜孔位,在該定位塊(8)兩側的底座(3)上分別設置有豎向桿,在兩豎向桿上定位有將待加工輕型中船座壓緊于定位塊(8)上的壓緊桿(6),該壓緊桿(6)與待加工輕型中船座上的槽部(2 )相對應,其中,所述豎向桿包括與所述底座(3 )固定連接的固定豎向桿(4)及與所述底座(3)鉸鏈連接的活動豎向桿(5),所述壓緊桿(6) —端鉸鏈于固定豎向桿(4)上,在所述活動豎向桿(5)上活動設置有限位所述壓緊桿(6)的螺母(7)。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型中船座鏜孔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壓緊桿(6)—端設置有長孔或槽(61),所述活動豎向桿(5)貫穿于該長孔或槽(61),所述螺母(7)的尺寸大于該長孔或槽(61)的孔寬或槽寬。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型中船座鏜孔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塊(8)兩側的底座(3)上還分別設置有限位塊(9),兩限位塊(9)與待加工輕型中船座的兩非鏜孔側面相對應。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輕型中船座鏜孔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限位塊(9)中的之一限位塊固連于所述底座(3)上,之二限位塊與前一限位塊之間相向滑動設置,且之二限位塊通過鎖定機構定位于底座(3)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型中船座鏜孔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豎向桿(4)下端部為螺紋,其螺紋連接于所述底座(3)上。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型中船座鏜孔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塊(8)為四個定位銷柱。
【文檔編號】B23Q3/06GK203509656SQ201320542904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9月2日
【發(fā)明者】李奇蔚, 李朝剛, 梁本書 申請人:大足縣通達鐵路車輛配件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