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更換涂覆輥的方法和裝置,該涂覆輥用于涂覆粘接劑在沿輸送方向上輸運的書心子的書脊上,它與從粘接劑容器取出粘接劑的浸潤輥對中地設置并且為了涂覆粘接劑在書心子書脊上滾動,其中使與浸潤輥處于接合的第一涂覆輥擺動離開浸潤輥,更換第二涂覆輥并且使其擺動靠近浸潤輥,其中不僅第一涂覆輥而且第二涂覆輥具有公共的驅動軸,并且浸潤輥以及涂覆輥的驅動軸分別具有基本橫交于書心子輸送方向設置的旋轉軸線。本發(fā)明還涉及一個具有這種裝置的書籍生產線。
背景技術:在生產書籍時利用輸送裝置輸送還未配備書皮的書心子,而與浸潤輥共同作用的涂覆輥分別在書心子的書脊上滾動,同時涂覆粘接劑。涂覆在書心子書脊上的粘接劑用于在接著的工作步驟中連接書心子與書皮。在此書脊的輪廓不僅可以是直線的,而且可以是圓形的,因此使用相應構成的涂覆輥。因此已知的涂覆輥例如平面或形成輪廓地構成。由EP0873882A1,DE3502733C1或DE4332069A1已知這種或類似的方法和裝置。在生產書籍時新的加工任務大多導致更換要生產的書籍規(guī)格。因為將粘接劑涂覆在書心子書脊上的涂覆輥分別按照一定的書心子規(guī)格設計,因此在規(guī)格變換時必需更換對應于新規(guī)格的涂覆輥。如果新的加工任務具有與目前不同的書籍規(guī)格,出于技術安全性的原因必需首先停止書籍生產線,因為只能在敞開機殼時更換、即拆出或安裝涂覆輥。因此在涂覆粘接劑在最后的屬于前面的加工任務的書心子書脊上以后首先停機。在敞開機殼以后拆出目前的涂覆輥,并且裝配對應于新的加工任務的涂覆輥。在為此已知的方法中總是手動地更換涂覆輥。為此在第一已知的方法中首先利用手動操縱的調整螺桿使涂覆輥擺動離開浸潤輥,然后用手取出,即軸向從它的驅動軸向下推并且運出。接著將新的涂覆輥軸向插到驅動軸上,止動在那里并且利用手動操縱的調整螺桿靠近浸潤輥。在關閉機殼以后可以再投入生產并完成新的加工任務。按照第二已知的方法利用偏心支承的驅動軸使要更換的涂覆輥與浸潤輥脫離接合,最后將新的涂覆輥靠近浸潤輥。在固定偏心支承并且再關閉機殼以后,可以再投入生產并完成新的加工任務。在已知的方法并且通過已知的裝置更換涂覆輥時手動地使涂覆輥離開或靠近浸潤輥。在此必需首先使位于設備里面的、要更換的涂覆輥至少這樣多地離開浸潤輥,使得在接著在軸向上進行的從驅動軸上向下推涂覆輥時其最大的外徑不接觸浸潤輥。這同樣適用于新的要加入到設備里面的且為此在軸向插到驅動軸上的涂覆輥。在已經輸送新的涂覆輥以后,必需使其表面再與浸潤輥接觸,即必需正確地調整新的涂覆輥與浸潤輥的軸間距,且尤其是兩個輥的頂壓力。這一方面意味著,頂壓力必需足夠大,用于保證粘接劑從浸潤輥表面轉移到涂覆輥表面。另一方面頂壓力不能太大,因為否則產生不必要的涂覆輥磨損。因為手動地控制涂覆輥離開或靠近浸潤輥,因此不僅其實際軸間距而且頂壓力取決于設備操作者的感覺,不能實現方法的精確重復性并且不排除加大涂覆輥的磨損。此外手動控制整個更換過程是相對費時的,因此尤其在加工更小印數時產生相對更長的轉換時間。
技術實現要素: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更換粘接劑涂覆輥的方法和裝置,它們能夠更快、更可靠且可精確重復地更換涂覆輥,同時盡可能排除涂覆輥磨損的增加。按照本發(fā)明這個目的通過權利要求1特征的方法以及通過具有權利要求6特征的裝置并且通過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書籍生產線得以實現。在從屬權利要求中給出有利的實施例。按照本發(fā)明所述裝置具有與涂覆輥的驅動軸連接的控制裝置,它具有兩個共同作用的、與裝置的設備控制器功能連接的調整部件。在此涂覆輥的驅動軸通過第一調整部件相對于浸潤輥可擺動地構成。通過第二調整部件不僅可以調整涂覆輥的驅動軸與浸潤輥之間的軸間距,而且可以調整其間的頂壓力。在裝置運行時首先利用調整裝置的第一調整部件使第一涂覆輥擺動離開浸潤輥。然后利用調整裝置的第二調整部件預調整涂覆輥的驅動軸的旋轉軸線與浸潤輥的旋轉軸線之間的軸間距和頂壓力。接著利用第一調整部件使第二涂覆輥擺動靠近浸潤輥。為此通過設備控制器相應地控制第一和第二調整部件。由于本裝置的這個結構和相應的方法過程能夠可靠且可精確重復地更換涂覆輥,同時盡可能排除涂覆輥磨損的增加。在此自動地執(zhí)行各涂覆輥的擺動離開和擺動靠近,由此可以明顯減少用于更換涂覆輥的耗時,并且可以使手動誤差調整最小化。按照本發(fā)明方法的一實施例,所述調整裝置的兩個調整部件通過設備控制器共同地控制。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利地相對簡單地運行本方法。按照本發(fā)明方法的另一實施例,氣動地加載第一調整部件并且電動機地驅動第二調整部件。由此一方面可以快速地實現用于更換各涂覆輥過程的擺動運動,另一方面實現精確地調整第二涂覆輥與浸潤輥之間的軸間距和頂壓力。按照本發(fā)明方法的另一實施例,也在第二涂覆輥擺動靠近浸潤輥以后氣動地加載第一調整部件并且由此涂覆輥彈性地頂壓浸潤輥。因此所述裝置的第一調整部件也相應地在第二涂覆輥擺動靠近浸潤輥以后氣動地加載并且第二涂覆輥彈性地頂壓浸潤輥地構成。因此用于擺動各涂覆輥的第一調整部件不僅用于更換涂覆輥,而且也可以在涂覆粘接劑在書心子的書脊上期間有利地也作為氣動彈簧使用,它保證涂覆輥與浸潤輥之間的頂壓力并因此保證恒定的粘接劑膜。按照本發(fā)明方法的另一實施例,所述涂覆輥在涂覆粘接劑在其高度位置與前面的書心子不同的、后面的書心子上期間在保持相對于浸潤輥不僅軸間距而且頂壓力的條件下相應地在其高度位置上適應偏差。因此通過使涂覆輥向上偏移,可以使粘接劑以相同的質量有利地也涂覆在書心子上,其書脊不在正好相同的水平平面里面通過涂覆輥。按照本發(fā)明裝置的一實施例,所述涂覆輥的驅動軸在圍繞浸潤輥的旋轉軸線的圓軌跡上擺動地構成。由此也可以在相互銜接的書心子的書脊不在正好相同的水平平面中通過涂覆輥時,保持恒定的膠粘縫隙,并由此也在涂覆輥在不同的高度位置上通過書心子時保證涂覆輥的膠粘過程。按照本發(fā)明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第一調整部件具有第一縱軸線,第二調整部件具有第二縱軸線,其中兩個縱軸線在穿過輸送方向的垂直平面中形成變化的調整角。由此使第二調整部件可以有利地與涂覆輥共同地擺動。按照本發(fā)明裝置的另一實施例,所述裝置具有基礎框架以及擺動機架,它具有旋轉軸線并具有兩個腿,其中涂覆輥的驅動軸在擺動機架里面可擺動地支承,其中所述擺動機架的第一腿與第一調整部件連接,擺動機架的第二腿與第二調整部件連接。這種杠桿機構負責在自動化過程時的良好重復性。按照本發(fā)明裝置的另一實施例,所述第二調整部件具有從動端的端部,它構造成可以支承在裝置的基礎框架的可擺動杠桿上。由此可以有利地限制涂覆輥驅動軸的擺動運動以及實現在上述的書脊中偏移涂覆輥。按照本發(fā)明裝置的另一實施例,所述第一調整部件具有氣缸,第二調整部件具有與調整驅動功能連接的螺桿。由此附加地對于通過涂覆輥與浸潤輥的間距給出的頂壓力調整用于使涂覆輥頂離浸潤輥的頂壓力。按照本發(fā)明的裝置優(yōu)選在書籍生產線中使用。附圖說明下面借助于附圖詳細解釋本發(fā)明。附圖示出:圖1按照本發(fā)明裝置的正視圖,具有一個浸潤輥、第一涂覆輥和一調整裝置,圖2沿著圖1的剖視線II-II的截面圖,其中第一涂覆輥擺動靠近浸潤輥,圖3對應于圖2的視圖,其中第一涂覆輥擺動離開浸潤輥,圖4沿著圖1的剖視線III-III的截面圖,圖5按照本發(fā)明裝置的正視圖,其中第二涂覆輥與浸潤輥對中地設置,圖6沿著圖5的剖視線VI-VI的截面圖。具體實施方式附圖示出按照本發(fā)明裝置1的唯一實施例,用于更換涂覆輥,它用于涂覆粘接劑在沿輸送方向8上輸運的書心子的書脊上,它與從粘接劑容器2取出粘接劑的浸潤輥5對中地設置(圖1),并且為了涂覆粘接劑在書心子的書脊上滾動,其中使與浸潤輥5處于接合的第一涂覆輥3.1擺動離開浸潤輥5,更換第二涂覆輥3.2并且使其擺動靠近浸潤輥5,其中不僅第一而且第二涂覆輥3.1,3.2具有公共的、橫交于書心子輸送方向8設置的驅動軸4。所述裝置1具有基礎框架6(圖2),在其中懸掛粘接劑容器2。在基礎框架6里面還支承浸潤輥5,它具有同樣橫交于書心子輸送方向8設置的旋轉軸線5a。支承在驅動軸4上的涂覆輥3.1在輸送方向8上設置在浸潤輥5下游。圖1和5示出裝置1的正視圖,其中另一涂覆輥3.1,3.2分別與浸潤輥對中地設置。而在圖2,3,4和6中示出裝置1的零部件的旋轉軸線的截面圖。盡管既沒有精確示出書心子,也沒有精確示出輸運裝置,但是從附圖中通過輸送方向8和負責涂覆粘接劑的涂覆輥3.1,3.2的下棱邊的視圖可以含糊地不僅看出輸運裝置,而且看出書心子的書脊位置。兩個涂覆輥3.1,3.2不同地構成,即,第一涂覆輥3.1具有形成輪廓的殼表面7.1,而第二涂覆輥3.2配有平坦的殼表面7.2。當然,根據要處理的書心子也可以使用具有不同構成的殼表面的涂覆輥以及相同或不同尺寸的涂覆輥。所述裝置1還具有調整裝置10,用于使各涂覆輥3.1,3.2擺動靠近或擺動離開浸潤輥5。該調整裝置10具有第一調整部件17,它具有基本設置在粘接劑容器2下方的且沿著輸送方向8對準的氣缸17a。當然,也能夠實現第一調整部件17的其它適合的結構和布置,例如利用未示出的、彈性的偏心體,通過它使各涂覆輥3.1,3.2靠近浸潤輥5或離開浸潤輥5。涂覆輥3.1,3.2的驅動軸4可旋轉地支承在固定在基礎框架6里面的擺動機架9的第一腿19.1里面。因此不僅擺動機架9,而且涂覆輥3.1,3.2的驅動軸4都分別具有旋轉軸線9a,4a,它們相互間隔地設置。根據第一調整部件17的實際調整,兩個旋轉軸線9a,4a垂直地或多或少地正好位于上下。如果第一涂覆輥3.1例如擺動靠近浸潤輥5,則第一涂覆輥3.1的旋轉軸線4a準確垂直地位于擺動機架9的旋轉軸線9a的下方(圖2,圖4)。擺動機架9背離粘接劑容器2具有基本沿著輸送方向8延伸的第二腿19.2,在其上可擺動且相對于機架防旋轉地設置調整裝置10的第二調整部件11,具有擺動機架9。第二調整部件11具有基本在輸送方向8上對準的螺桿11a并且用于調整浸潤輥5與各擺動靠近浸潤輥的涂覆輥3.1,3.2之間的軸間距18和頂壓力(圖4,圖6)。第二調整部件11利用調整驅動16驅動并且為此通過同樣設置在機架9的第二腿19.2上的齒輪12與調整驅動16功能連接。第二調整部件11的從動端的端部11b構造成可以支承在基礎框架6上。為此在基礎框架上設置圍繞旋轉軸線5a擺動的杠桿20,它具有用于螺桿11a從動端端部11b的止擋面21(圖2,圖3)。為了調整浸潤輥5與各擺動靠近浸潤輥的涂覆輥3.1,3.2之間的軸間距18,由作用在調整驅動16上的裝置1的設備控制器13給定第二調整部件11的調整行程,它根據所使用的涂覆輥3.1,3.2和要處理的各書心子選擇。氣缸17a通過第一端部17.1固定在基礎框架6上。氣缸17a通過對準涂覆輥3.1,3.2的第二端部17.2與擺動機架9的第一腿19.1連接。兩個調整部件17,11,即氣缸17a和螺桿11a共同或相互作用。它們分別具有軸線17c,11c,它們在穿過輸送方向8的垂直平面里面形成變化的調整角14(圖3)。調整角14是變化的,用于能夠使第二調整部件11與涂覆輥3.1,3.2共同擺動。涂覆輥3.1,3.2的不同直徑在調整第二調整部件11時考慮,由此與其無關地保持第一調整部件17的調整。這樣選擇氣缸17a的尺寸,使它在駛出狀態(tài)這樣多地從浸潤輥5抬起各涂覆輥3.1,3.2,使它在更換時不接觸浸潤輥5。在駛入的位置涂覆輥3.1,3.2通過氣缸17a頂壓在浸潤輥5上。一旦在各涂覆輥3.1,3.2擺動靠近浸潤輥5時,螺桿11a的從動端的端部11b頂靠在設置在基礎框架6上的擺動杠桿20的止擋面21上,利用氣缸17a限制涂覆輥3.1,3.2的繼續(xù)擺動靠近(圖2,圖4,圖6)。在正確地調整氣缸17a上的壓力時螺桿11a通過從動端的端部11b與杠桿20上的止擋面21接觸,同時只略微頂壓這個止擋面21。在此這樣選擇氣缸17a的行程長度,使其承擔氣動彈簧的功能,即,在駛入狀態(tài)絕不允許氣缸17a的缸活塞17b達到終端位置。由此空氣壓力施加在氣缸活塞17b的活塞面一側上,并且氣缸17a如同螺簧那樣起作用。通過這種方式使氣缸17a也在涂覆輥3.1,3.2擺動靠近浸潤輥5以后加載并且使涂覆輥3.1,3.2彈性地頂壓浸潤輥。附加地可以利用比例閥17d或利用未示出的減壓器變化地調整涂覆輥3.1,3.2的頂壓力。如果具有向上錯置書脊的書心子達到涂覆輥3.1,3.2,它從下面頂壓涂覆輥3.1,3.2。壓力通過驅動軸4導入到擺動機架9里面并且通過擺動機架導入到杠桿20里面。杠桿圍繞浸潤輥5的旋轉軸線5a擺動,這導致,涂覆輥3.1,3.2可以向上偏移。同時浸潤輥5的旋轉軸線5a與涂覆輥3.1,3.2的驅動軸4的旋轉軸線4a之間的軸間距18由于氣缸17a的壓力幾乎不改變,因為這個壓力負責,不失去螺桿11a與杠桿20的止擋面21之間的接觸。由此在涂覆粘接劑在與前面的書心子在其高度位置上不同的、后面的書心子上期間在不僅相對于浸潤輥5保持軸間距18而且保持頂壓力的條件下使涂覆輥3.1,3.2相應地在其高度位置適應偏差,并且尤其在通過其書脊向上突出的書心子中向上偏移。因為用于改變涂覆輥3.1,3.2的軸間距18的螺桿11a設置在裝置1的擺動機架9上,因此它可以與擺動機架9共同地圍繞其旋轉軸線9a擺動。因此螺桿11a隨時準備投入使用并且為此無需更換位置。這導致非常成本有利的解決方案,通過它能夠明顯簡化對下面加工任務的更換。在完成實際的用于加工書籍的加工任務時浸潤輥5從粘接劑容器2取出粘接劑,并且在涂覆位置以粘接劑膜形式轉移粘接劑在一個涂覆輥3.1,3.2上,它為此已經提前擺動靠近了浸潤輥5。為此在浸潤輥5與粘接劑容器2之間調整未示出的膠粘縫隙。在此各涂覆輥3.1,3.2和浸潤輥5的旋轉方向是同向的。粘接劑膜在涂覆位置從各涂覆輥3.1,3.2的殼表面7.1,7.2轉移到書心子的書脊上,其中書心子和與書心子接觸的殼表面7.1,7.2段沿著輸送方向8運動。在更換涂覆輥3.1,3.2時,第一調整部件17用于使各涂覆輥3.1,3.2擺動靠近或擺動離開浸潤輥5。利用第二調整部件11可以調整浸潤輥5與各涂覆輥3.1,3.2之間的軸間距18。為此,設備控制器13或者給定用于第二調整部件11的調整行程并由此用于各涂覆輥3.1,3.2的相應的調整行程,或者也給定涂覆輥3.1,3.2在浸潤輥5上的頂壓力。因此這是有利的,因為浸潤輥5在其圓周上凸起地成形,并且粘接劑沒有相應地調整涂覆輥3.1,3.2不能完全轉移。因為設備控制器13通過目前要生產的書心子的規(guī)格數據已經了解各要使用的涂覆輥3.1,3.2,因此不僅所需的軸間距18,而且相應的頂壓力都已經通過與設備控制器13功能連接的驅動有利地預調整。因此可以補償與圓形涂覆輥相比平面涂覆輥的相對較大的差別,并且避免各涂覆輥3.1,3.2與增加的磨損有關的、太大的頂壓力。如果在生產書籍時接著實際工作任務的工作任務且尤其是與其相關改變書心子規(guī)格需要更換涂覆輥3.1,3.2時,以公知的方式首先將浸潤輥5的膠粘縫隙減小到零。由此使在結束工作任務時用于涂覆粘接劑在書心子書脊上使用的涂覆輥3.1,3.2上保留的粘接劑轉移到浸潤輥5上,并且從那里送回到粘接劑容器2。然后,利用與驅動軸4連接的以及與設備控制器13功能連接的調整裝置10的第一調整部件17使按照圖1目前使用的第一涂覆輥3.1擺動離開浸潤輥5,接著利用同樣與驅動軸4連接的以及與設備控制器13功能連接的調整裝置10的第二調整部件11預調整涂覆輥3.1,3.2的驅動軸4的旋轉軸線4a與浸潤輥5的旋轉軸線5a之間的軸間距18和頂壓力。在從裝置1取出第一涂覆輥3.1以后,即,軸向從其驅動軸4拉下以及運出以后,加入對于下面的工作任務所需的第二涂覆輥3.2到裝置1里面,即,軸向插到驅動軸4上并且在那里止動。然后,再建立浸潤輥5的膠粘縫隙并且利用第一調整部件17再使第二涂覆輥3.2擺動靠近浸潤輥5。為此通過設備控制器13相應地控制第一和第二調整部件17,11。通過這種方式在短時間內將第二涂覆輥3.2調整到下面的工作任務,并且可以將粘接劑例如涂覆到變化規(guī)格的書心子上。設備控制器3利用要生產的書心子的規(guī)格數據給定要使用的涂覆輥3.1,3.2。涂覆輥3.1,3.2被編碼并且配有相應的標記。它們在未示出的設備顯示器上顯示。在設備控制器13里面對供使用的涂覆輥3.1,3.2附設專門的軸間距18,它在擺動離開浸潤輥5的涂覆輥3.1,3.2位置通過第二調整部件11的螺桿11a預調整。軸間距18的調整和涂覆輥3.1,3.2的更換可以同時且相互獨立地進行,因此沒有附加的等待時間。在設備操作者從設備中拆出目前的涂覆輥3.1,3.2并且通過由設備控制器13給定的涂覆輥3.2,3.1替換以后,操作者將這一點通知設備控制器13。這個控制器以壓力空氣加載氣缸17a并且使裝入的涂覆輥3.2,3.1擺回到浸潤輥5。由此使設備準備用于下一任務的生產。涂覆輥3.1,3.2通過未示出的快卡鎖與驅動軸4連接,由此通過設備操作者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更換。在圖1中第一涂覆輥3.1而在圖5中第二涂覆輥3.2示例地與浸潤輥5對中地并且擺動靠近浸潤輥地設置,因此粘接劑一方面可以涂覆到圓形書脊的書心子上,另一方面可以涂覆到直線書脊的書心子上。在圖6中第二涂覆輥3.2位于涂覆位置,在該位置它在更換涂覆輥3.1以后已經擺動靠近浸潤輥5。這樣選擇軸間距18,使浸潤輥5頂壓第二涂覆輥3.2的殼表面7.2。在此殼表面7.2采用浸潤輥5的形狀,因此粘接劑從浸潤輥5全表面地轉移到同向驅動的、旋轉的涂覆輥3.2上。固定粘接劑容器2和浸潤輥5的裝置1的基礎框架6配有上游設置的擺動軸6a。利用這個擺動軸6a和另一調整驅動15可以抬起或下降粘接劑容器2(圖1,圖5)。因此通過另一調整驅動15能夠調整與浸潤輥5的膠粘縫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