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造紙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造紙方法的技術革命。
現(xiàn)今所使用之紙張,尤其是報紙,都系以高纖維的樹木為原料制造紙張,每年砍伐之森林,樹木已不計其數(shù),造成地球環(huán)境的影響可說非常之大,1998年長江洪水泛濫,東北松花江成災,可說都是因為砍伐樹木太多,所造成的水土變遷,以致一遇豪雨立即成災。
基于人類對紙張需求日益增多,尤其是報紙,每日份量,版面都在增加,然而報紙的制造過程,尤須以高纖維之樹木方能制成,因為人類科學日新月異,對印刷機器之精確及速度之要求,更加高超,故每臺印刷機(尤指報紙)每小時所需之印刷量,若無高強度的紙張配合,亦難達成,只有高纖維紙張方才經得起在高速印刷時所具備的強力拉扯條件,反之即容易斷裂,一次斷裂需立即停機,重新裝配紙張,如此不但會趕不及新聞的時效,同時亦會造成相當大的損失。所以當人們每天在閱讀報紙時,它必須保證每天都有大量的高纖維樹木作為紙張原料,森林在地球上消失。俗云十年樹木,那是指一般的樹木成長約最少須十年光陰,但若系高纖維的樹木,那又另當別論而它們都生長在高寒地區(qū),其生長成木已非十年,縱使人類砍伐后立即再種植新樹苗,樹木的成長速度,也會趕不上人類砍伐的速度。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以合成材料及紙漿取代高纖維紙漿造紙,特別是制報紙的方法。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首先須透明或白色塑料,溶解,并抽出如發(fā)絲般之細絲,經過盤紗工序使其成一支支紗線軸,而后再以織布的方式織成密度須過六十支紗以上密纖維絲布。
以此纖維布(約報紙厚度的百分之六十)加以二面各抄百分之十至三十的下雜木所制成的紙漿,即可成為印刷報紙所用之紙張。
本發(fā)明所采用的塑料,可選用二次塑料,經清洗及切塊后溶液后抽絲。
目前亦有人以二次塑料參于紙漿中,但所達成的產品僅是防水,防潮及耐高壓,防裂的紙張或紙盒、紙箱,若要在這些產品上印刷,非常重要的是必須以特殊油墨來印刷,然而這些油墨的成本非常之高,非一般日常大量使用之產品(如報紙)可使用的,那些產品亦有的用一般油墨經加溫處理后再印刷的,所以在報紙的印刷過程也是不可行的。因此經過多方科學驗證,發(fā)明了此制造方法,由于系使用百分六十的二次塑料,且經過抽紗編織,在編織物上即會產生井字型凹凸,所以才可以讓紙漿,在紗布的兩面經過它的細縫滲透,牢牢聯(lián)結不會脫落,進而成為一張張完整的紙張,不但可大量減少砍伐高纖維樹木,所造成的環(huán)境災害,亦可將已使用過的二次塑料大量重復使用,達到減低成本,減少災害,再造地球綠色環(huán)保的功效。
當然以現(xiàn)在人類科學的進步,這些看過不要的報紙,亦可再回收,以油墨分離技術,塑料、紙漿分離技術,再重復使用這些材料,如此則可達到環(huán)境零污染的要求。
本發(fā)明實施例首先取透明或白色二次(回收)塑料,經清洗,切塊,溶解,并抽出如發(fā)絲般之細絲,經過盤紗工序使其成一支支紗線軸,而后再用織機織成密度須過一百支紗的纖維絲布。以此纖維布(約報紙厚度的百分之六十)加以二面各抄百分之二十的下雜木所制成的紙漿,即可成為印刷報紙所用之紙張。
權利要求
1.一種造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須透明或白色塑料,溶解,并抽出如發(fā)絲般之細絲,經過盤紗工序使其成一支支紗線軸,而后再以織布的方式織成密度須過六十支紗以上密纖維絲布;以此纖維布(約報紙厚度的百分之六十)加以二面各抄百分之十至三十的下雜木所制成的紙漿,即可成為印刷報紙所用之紙張。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造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塑料,可選用二次回收塑料。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革命性的造紙方法,其技術方案是首先須透明或白色塑料,溶解,并抽出如發(fā)絲般之細絲,而后再以織布的方式織成密度須過六十支紗以上密纖維絲布。以此極薄之纖維布(約報紙厚度的百分之六十)加以二面各抄百分之三十的下雜木所制成的紙漿,即可成為印刷報紙所用之紙張。以此方法所造的紙可大大減少原木用量,減少森林砍劃,其使用的紙漿可采用木材的下腳料,不用天然林。
文檔編號D21H27/30GK1343811SQ00122398
公開日2002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00年9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9月21日
發(fā)明者沈有聰 申請人:沈有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