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電子駐車制動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電子駐車制動器殼體裝配方法。
背景技術:
電子駐車制動器的主殼體之間打膠后需要打螺釘固定裝配。目前的主殼體之間打螺釘裝配沒有專用的工裝,多是通過操作人員一只手定位殼體,另一只手打螺釘,操作繁瑣,勞動強度大,生產(chǎn)效率低,并且裝配質量一致性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不足,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子駐車制動器殼體裝配方法,以達到提高裝配效率的目的。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其利用的電子駐車制動器殼體裝配的工裝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有用于定位殼體的殼體定位座和殼體壓緊機構,所述機架上對應裝配殼體上方設有電批;
所述殼體裝配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驟:
1)檢查氣源和電源;
2)操作人員將電子駐車制動器的殼體放置在殼體定位座上的卡槽中;
3)殼體上的導向套與微動開關接觸,從而控制壓緊氣缸工作,壓緊氣缸帶動壓塊壓住殼體上部;
4)通過支架上的電批打螺釘完成殼體裝配;
5)操作人員將裝配完成的殼體取下,送入下一工位。
其中,所述機架為鋁型材的框架結構。
所述機架上設有工作平臺,工作平臺上設有底板,殼體定位座設在底板上。
所述殼體定位座上設有用于定位殼體的卡槽。
所述殼體壓緊機構包括壓緊氣缸和設在壓緊氣缸活塞桿上的壓桿,壓桿上設有用于壓緊定位殼體的壓塊。
所述機架上對應殼體上導向套并在導向套下方設有微動開關。
所述機架上設有用于定位電批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固定在機架上的豎桿和設在豎桿上的滑塊以及設在滑塊上的橫桿,所述橫桿一端部設有電批定位架,橫桿另一端設有擋塊。
所述底板上設有用于與殼體邊緣凸耳上固定孔相對應的支撐柱。
所述工作平臺和底板之間設有橡膠墊板。
所述壓塊為可彈性變形的橡膠塊。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
利用的電子駐車制動器殼體裝配工裝結構設計合理,將殼體放置在殼體定位座上,通過壓塊壓緊定位,通過電批定位架上的電批直接打螺釘固定,操作簡便,生產(chǎn)效率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產(chǎn)品質量。
附圖說明
下面對本說明書各幅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工裝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定位機構結構示意圖一。
圖3為本發(fā)明定位機構結構示意圖二。
圖4為本發(fā)明定位機構結構示意圖三。
圖5為本發(fā)明支架結構示意圖。
圖中:
1.機架、
2.底板、201.把手、202.支撐柱、
3.殼體定位座、
4.殼體壓緊機構、401.壓緊氣缸、402.壓桿、403.壓塊、
5.支架、501.豎桿、502.滑塊、503.橫桿、504.擋塊、505.電批定位架、
6.電批、7.微動開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至圖5所示,電子駐車制動器殼體裝配的工裝,包括機架1和設在機架1上用于定位殼體的殼體定位座3和殼體壓緊機構4,殼體定位座3支撐定位,殼體壓緊機構4從上面壓緊殼體定位,機架1上對應裝配殼體上方通過可調的支架設有電批6,通過電批6對下方定位好的電子駐車制動器主殼體進行打螺釘裝配固定。
機架1為鋁型材的框架結構,結構強度高,機架上設有工作臺面,機架頂部設有照明燈,機架上工作臺面的高度應讓操作人員操作方便。
工作平臺上設有底板2,底板2為平板,工作平臺和底板之間設有橡膠墊板。對工作平臺形成保護,并且降低對工作平臺的臺面精度,便于加工制作,降低了成本;并在底板2的兩端均設有把手201,便于安裝拆卸。
殼體定位座3固定在底板2上,殼體定位座上設有用于定位殼體的卡槽,卡槽與電子駐車制動器主殼體相適配,卡槽相對兩端設有凸板,通過一對凸板對放置在殼體定位座中的主殼體定位。
底板2上設有用于與殼體邊緣凸耳上固定孔相對應的支撐柱202。支撐柱202為四個,四個支撐柱對應四個凸耳設置。支撐柱的頂部為臺階柱,臺階柱上部可插入凸耳的固定孔,定位簡便。
并在底板2上對應殼體上導向套并在導向套下方設有微動開關7。當殼體放置在殼體定位座3中,導向套與底板上的微動開關7接觸,從而控制殼體壓緊機構中壓緊氣缸工作,對殼體上部壓緊定位。
殼體壓緊機構4包括壓緊氣缸401和設在壓緊氣缸活塞桿上的壓桿402,壓桿上設有用于壓緊定位殼體的壓塊403。壓塊403為可彈性變形的橡膠塊,壓緊可靠,打螺釘時不易松動。
機架1上設有用于定位電批的支架5,支架5包括固定在機架上的豎桿501和設在豎桿501上的滑塊502以及設在滑塊上的橫桿503,橫桿一端部設有電批定位架505,橫桿另一端設有擋塊504。電批設在電批定位架上,電批位置調節(jié)簡便,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電子駐車制動器殼體裝配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驟:
檢查氣源和電源;
操作人員將電子駐車制動器的殼體放置在殼體定位座上的卡槽中;
殼體上的導向套與微動開關接觸,從而控制壓緊氣缸工作,壓緊氣缸帶動壓塊壓住殼體上部;
通過支架上的電批打螺釘完成殼體裝配;
操作人員將裝配完成的殼體取下,送入下一工位。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發(fā)明具體實現(xiàn)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發(fā)明的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jīng)改進將本發(fā)明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