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橋梁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橋梁豎向鋼筋張拉設備。
背景技術:
豎向預應力鋼筋是應用于變截面連續(xù)梁及連續(xù)剛構橋上的一種預應力體系,其作用是抵抗主梁中的剪應力,增強結構的剛度,因此,豎向預應力筋的張拉是否規(guī)范,張拉力是否達標對結構的影響甚大,目前,豎向預應力鋼筋的張拉主要是通過人工,采用簡單的機械裝置對其進行張拉,張拉的過程費時費力,且往往張拉的過程不規(guī)范,力值不達標,導致梁體內(nèi)的豎向預應力往往與設計相差較大,豎向預應力損失過多。對于預應力的施加,往往是需要一定的操作過程的,如在第一階段張拉至70%的預應力值,持荷10min以上后再次張拉,張拉值設計值后持荷30min,在預應力筋變形或滑動穩(wěn)定后方可錨固,人工張拉的方式一般是即拉即錨,無法考慮鋼筋的變形情況,這也是豎向預應力損失較大的原因之一。因此,為解決這些問題,取代人工張拉方式,規(guī)范操作,得到可靠的豎向預應力,發(fā)明一種豎向預應力張拉裝置,解決橋梁建設中實際存在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結構設計合理,操作方便,可控性強,張拉效率高,可實現(xiàn)對豎向鋼筋實現(xiàn)機械張拉,取代人工作業(yè),保證了張拉預應力質量,節(jié)約了施工成本的橋梁豎向鋼筋張拉設備。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上述的橋梁豎向鋼筋張拉設備,包括張拉裝置、行走裝置、能源及液壓裝置;所述張拉裝置設置在橋梁頂板上,其包括沿橋梁頂板頂面寬度方向設置的一對支承底座、豎直固定于所述支撐底座頂部的支承液壓桿、豎直固定于所述支承液壓桿上端的液壓桿支承盤、豎直固定于所述液壓桿支承盤頂部的張拉液壓桿、安裝于所述張拉液壓桿中段的張拉平臺以及設于所述張拉平臺上的鋼杠桿組件;所述張拉平臺通過螺紋配合連接于所述張拉液壓桿的中段桿體上,其頂部中央開設有錐形孔;所述張拉液壓桿具有一對且上端均向所述張拉平臺上方穿出;所述張拉平臺的頂部在位于一對所述張拉液壓桿之間的區(qū)域呈直線排列設有焊接支座;所述鋼杠桿組件包括主杠桿、支杠桿、夾緊液壓桿、錐形鍥筒、壓力環(huán)和承壓環(huán);所述主杠桿呈傾斜鉸接于所述支杠桿和夾緊液壓桿的頂端;所述支杠桿具有一對且分別豎直固定于其中一對所述焊接支座上;所述夾緊液壓桿也具有一對且分別豎直固定于位于一對所述夾緊液壓桿外側的一對所述焊接支座上,所述夾緊液壓桿的高度介于所述張拉液壓桿上端穿出所述張拉平臺上方的長度和所述支杠桿之間;所述錐形鍥筒匹配裝設于所述張拉平臺中部的錐形孔內(nèi),其上端向所述張拉平臺上方伸出且伸出端安裝有所述壓力環(huán);所述承壓環(huán)定位安裝在所述壓力環(huán)的頂端,其相對兩側與所述主杠桿靠近所述張拉平臺中部的一端連接固定;被張拉鋼筋依次穿過所述張拉平臺、錐形鍥筒、壓力環(huán)和承壓環(huán);所述行走裝置置于橋梁頂板上且位于所述行走裝置一側,其包括行走車架、匹配安裝在行走車架底部四角的萬向車輪及水平裝設于所述行走車架后部的平板;所述行走車架的前部與所述液壓桿支承盤連接;所述能源及液壓裝置設置于所述行走裝置上,其包括固定于所述平板上的液壓裝置和顯示屏以及固定于所述液壓裝置頂面的蓄電池;所述液壓裝置自帶有液壓表,其通過液壓油管分別為所述支承液壓桿、張拉液壓桿和夾緊液壓桿供給液壓油;所述蓄電池分別與所述液壓裝置和顯示屏電連接。
所述橋梁豎向鋼筋張拉設備,其中:所述張拉液壓桿向所述張拉平臺上方穿出的一端旋緊有止位螺母。
所述橋梁豎向鋼筋張拉設備,其中:所述行走車架包括水平布置的一對主梁、豎直固設于一對所述主梁后端上部的一對所述立柱、固定連接于一對所述主梁后端之間的橫梁以及固定連接于一對所述立柱上端與一對所述主梁前端上部之間的一對斜撐桿;所述一對斜撐桿彼此平行。
所述橋梁豎向鋼筋張拉設備,其中:所述主梁的前端與所述液壓桿支承盤連接,所述主梁為矩形型鋼結構且內(nèi)部布設有所述液壓油管。
所述橋梁豎向鋼筋張拉設備,其中:一對所述立柱的上端后部還連接有把手。
所述橋梁豎向鋼筋張拉設備,其中:一對所述主梁的前端底部和中段底部安裝所述萬向車輪,所述萬向車輪通過摩擦行走于橋梁頂板上。
所述橋梁豎向鋼筋張拉設備,其中:所述平板水平固定安裝在所述橫梁與一對所述主梁后端圍成的區(qū)域。
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橋梁豎向鋼筋張拉設備結構設計合理,操作簡單,容易掌握,可操作性強,能對豎向預應力筋的實現(xiàn)機械張拉,取代了人工,可以實現(xiàn)單人操作,實現(xiàn)了減少對勞動力的要求,顯著提高了張拉效率,節(jié)約了施工成本;同時整個張拉過程可控性高,保證了豎向預應力筋張拉的規(guī)范操作,再者單個豎向預應力筋張拉的可工期大大縮短,一定成程度上可以減少整個橋梁施工的工期,顯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橋梁豎向鋼筋張拉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橋梁豎向鋼筋張拉設備的主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橋梁豎向鋼筋張拉設備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3所示,本發(fā)明橋梁豎向鋼筋張拉設備,包括張拉裝置1、行走裝置2、能源及液壓裝置3。
該張拉裝置1設置在橋梁頂板4上,其包括支承底座11、支承液壓桿12、液壓桿支承盤13、張拉液壓桿14、張拉平臺15和鋼杠桿組件16。
該支承底座11為沿橋梁頂板4頂面寬度方向設置的一對;該支承液壓桿12具有一對且分別豎直固設于一對支承底座11頂部,該支承液壓桿12的下端是通過焊接或螺栓連接于支承底座11頂部;該液壓桿支承盤13也具有一對,該一對液壓桿支承盤13的底部均通過焊接或螺栓連接于一對支承液壓桿12的上端;該張拉液壓桿14為豎直設置的一對,該一對張拉液壓桿14的底端通過螺栓或焊接連接于一對液壓桿支承盤13的頂面,底端以上的桿體上開設有螺紋;該張拉平臺15通過螺紋配合連接于一對張拉液壓桿14中段桿體上,該張拉平臺15沿頂部中央縱向開設有錐形孔;該一對張拉液壓桿14的上端向張拉平臺15上方穿出且穿出端均旋緊有止位螺母141;該張拉平臺15的頂部在位于一對張拉液壓桿14之間的區(qū)域呈直線設有一排四個焊接支座151。
該鋼杠桿組件16包括主杠桿161、支杠桿162、夾緊液壓桿163、錐形鍥筒164、壓力環(huán)165和承壓環(huán)166;該主杠桿161具有一對且均呈傾斜鉸接于支杠桿162和夾緊液壓桿163頂端;該支杠桿162具有一對且分別豎直焊接或通過螺栓連接于中間的一對焊接支座151上;該夾緊液壓桿163也具有一對且分別焊接或通過螺栓連接于最外側的一對焊接支座151上,該夾緊液壓桿163的高度介于支杠桿162和張拉液壓桿14上端穿出張拉平臺15上方的長度之間;該錐形鍥筒164匹配裝設于該張拉平臺15中部的錐形孔內(nèi)且上端向張拉平臺15上方伸出;該壓力環(huán)165安裝在錐形鍥筒164向張拉平臺15上方穿出的一端;該承壓環(huán)166定位安裝在壓力環(huán)165頂端,其相對兩側與一對主杠桿161靠近張拉平臺15中部的一端連接固定。被張拉鋼筋5自下而上依次穿過張拉平臺15、錐形鍥筒164、壓力環(huán)165和承壓環(huán)166。
該行走裝置2置于橋梁頂板4上且位于行走裝置2一側,其包括行走車架21和匹配安裝在行走車架21底部四角的萬向車輪22;該行走車架21包括水平布置的一對主梁211、豎直焊接于一對主梁211后端上部的一對立柱212、焊接連接于一對主梁211后端之間的橫梁213以及焊接連接于一對立柱212上端與一對主梁211前端上部之間的一對斜撐桿214;該一對斜撐桿214彼此平行;其中,該一對主梁211的前端分別與一對液壓桿支承盤13連接,該一對主梁211為矩形型鋼結構且內(nèi)部布設有液壓油管;該一對立柱212的上端后部還連接有把手215,在工作過程中,只需推把手215驅動行走裝置2移動即可;該萬向車輪22安裝在一對主梁211的前端底部和中段底部,其通過摩擦行走與橋梁頂板4上,可以實現(xiàn)行走裝置2在各個方向上的移動;同時,該一對主梁211后端與橫梁213圍成的區(qū)域還水平固定安裝有平板23。
該能源及液壓裝置3設置于行走裝置2上,其包括液壓裝置31、蓄電池32和顯示屏33;其中,該液壓裝置31通過螺栓固定在行走裝置2的平板23上,其連接液壓油管并通過液壓油管分別為支承液壓桿12、張拉液壓桿14以及夾緊液壓桿163供給液壓油,使支承液壓桿12、張拉液壓桿14以及夾緊液壓桿163工作;該液壓裝置31自帶有液壓表;該蓄電池32通過螺栓固定在液壓裝置31的頂面,其分別與液壓裝置31和顯示屏33電連接,為液壓裝置31及顯示屏33提供電能;該顯示屏33也設置于行走裝置2的平板23上且位于蓄電池32一側;該顯示屏33可顯示和控制液壓裝置31壓力輸出的速率,同時可讀出壓力值與壓力環(huán)165讀數(shù)進行對比校核,從而對張拉力的實時控制。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為:
在工作過程中,將本發(fā)明移動到豎向預應力筋的位置,根據(jù)豎向預應力筋預留的長度來調(diào)節(jié)張拉平臺15的高度;在整個過程中涉及到鋼筋張拉端夾緊力和鋼筋的張拉力;鋼筋張拉端夾緊力的實現(xiàn)是通過夾緊液壓桿163向上頂升,通過主杠桿161將壓力傳給承壓環(huán)166,推動壓力環(huán)165、錐形鍥筒164向下移動,由于張拉平臺15上的錐形孔,錐形鍥筒164會將鋼筋錨死在張拉平臺15上,由此實現(xiàn)鋼筋張拉端夾緊力;鋼筋的張拉力通過張拉液壓桿14的向上頂升,張拉平臺15固定在張拉液壓桿14上,在張拉液壓桿14向上頂升的過程中帶動張拉平臺15向上移動,而被張拉鋼筋5又錨死,從而實現(xiàn)對被張拉鋼筋5的張拉,設置壓力環(huán)165可以直接測量鋼筋的張拉力值。
本發(fā)明的工作過程為:
將本發(fā)明移動這被張拉鋼筋5的埋設位置,將鋼筋頂端對位穿過張拉平臺15的錐形孔,下放支承液壓桿12,將支承底座11接觸橋梁頂面,適當頂升支承液壓桿12將行走裝置2前部的萬向車輪22略抬高離開橋面,頂升張拉平臺15上的夾緊液壓桿163夾緊鋼筋,頂升張拉液壓桿14對被拉鋼筋實現(xiàn)張拉,當達到鋼筋設計張拉力時,停止張拉液壓桿14的頂升,保持張拉液壓高度固定,采用錨固裝置對豎向預應力筋進行錨固;錨固完成后,下降夾緊液壓桿163,緩慢下降張拉液壓桿14實現(xiàn)錐形鍥筒164移除張拉平臺15,從而放松被張拉鋼筋5,按照技術規(guī)程切斷被張拉鋼筋5,封錨,完成整個豎向預應力筋的張拉過程。在鋼筋張拉的過程中,壓力環(huán)165可以直接讀出鋼筋所受的拉力值,液壓裝置31自帶的液壓表也可以讀出液壓壓力的數(shù)值,通過換算也可得到施加給鋼筋的拉力,所以就有2兩個鋼筋拉力的測量途徑,可以在張拉鋼筋的過程中分別讀到鋼筋所受的拉力,兩者相互校核,以保證鋼筋張拉力的準確性。
本發(fā)明結構設計合理,操作方便,可控性強,張拉效率高,可實現(xiàn)對豎向鋼筋實現(xiàn)機械張拉,取代人工作業(yè),保證了張拉預應力質量,節(jié)約了施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