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陶瓷磚布料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用于陶瓷磚表面圖案點陣式布料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有陶瓷磚表面圖案已經無法滿足人們需求,逐步出現有多種圖案的陶瓷磚;其中,點陣式圖案的陶瓷磚逐漸被市場所接受。但是傳統(tǒng)布料裝置存在有定位不準確、只能布料印刷一些簡單的圖案的問題,對于一些復雜的圖案,生產的質量往往得不到保證而且生產效率低。為此,需要一種用于陶瓷磚表面圖案的新型、定位準確、布料精確的點陣式布料的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陶瓷磚表面圖案點陣式布料的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一種用于陶瓷磚表面圖案點陣式布料的方法,陶瓷磚胚粉底料通過運輸裝置運輸至點陣布料裝置下方等待布料,打開儲料裝置出料口的開關,干粉由儲料裝置內由出料口下落至點陣布料板上,其中,點陣布料板上設置有多個矩陣排列的布料孔,且每個布料孔的開與關均通過一個控制開關單元控制;根據預設的圖案,控制調節(jié)相應控制開關單元的開關,從而打開相對應的布料孔,干粉由布料孔流出至胚粉底料表面上且對胚粉底料表面進行布料,使胚粉底料表面成形有相應的圖案,布料完成后,關閉調節(jié)儲料裝置出料口及布料孔的開關。
進一步,所述布料裝置在每一次布料之前,關閉儲料裝置的出料口的開關,通過調節(jié)控制開關單元關閉點陣布料板的所有布料孔,再通過刮料裝置對余留在點陣布料板上的干粉進行刮平,部分余留的干粉經刮料裝置刮平后推送至點陣布料板一端并排出。
本發(fā)明采用上述的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通過點陣布料上設置有矩陣排列分布的多個布料孔且每個布料孔的開與關均設置有一個控制開關單元來控制,根據預設的圖案控制相應的控制開關單元,實現對圖案布料的精確控制以及定位準確;其次,通過刮料裝置在每一次布料前對點陣布料板上余留的干粉進行刮平處理,以確保每次布料量的準確性;采用這種點陣式布料的方法及裝置,從而提高布料效率和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布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點陣布料板的俯視圖。
其中,1-儲料裝置,2-點陣布料裝置,21-點陣布料板,22-控制開關單元,3-刮料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一種用于陶瓷磚表面圖案點陣式布料的方法:陶瓷磚胚粉底料通過運輸裝置運輸至點陣布料裝置2下方等待布料,通過控制處理器調節(jié)打開儲料裝置1出料口的開關,干粉由儲料裝置1內由出料口下落至點陣布料板21上,其中,點陣布料板21上設置有多個矩陣排列的布料孔,且每個布料孔的開與關均通過一個控制開關單元22控制;控制處理器分析處理預設的圖案,根據預設的圖案,控制調節(jié)相應控制開關單元22的開關,從而打開相對應的布料孔,干粉由布料孔流出至胚粉底料表面上且對胚粉底料表面進行布料,使胚粉底料表面成形有相應的圖案,布料完成后,關閉儲料裝置1出料口及布料孔的控制開關單元22,等待下一次布料指令。通過上述方式,實現對點陣式布料的定位準確控制以及精確控制圖案成形,進而實現了對于復雜的陶瓷磚表面圖案的高效生產,以及可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快速調節(jié)圖案。
其次,布料裝置在每一次布料之前,通過控制處理器檢測儲料裝置1的出料口的開關是否打開,若出料口開關處于打開狀態(tài),則關閉儲料裝置1的出料口開關;在出料口的開關關閉后,通過控制處理器控制所有控制開關單元22關閉點陣布料板21的所有布料孔,通過刮料裝置3對余留在點陣布料板21上的干粉進行刮平,部分余留的干粉經刮料裝置3刮平后推送至點陣布料板21一端并排出,待刮料裝置3刮料完成后,等待布料指令。通過上述的方式,以確保每次布料量相同,進而使提高了生產的質量。
參見附圖1至附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用于陶瓷磚表面圖案點陣式布料的裝置,包括有儲料裝置1、點陣布料裝置2和刮料裝置3,其中,儲料裝置1內設置有毛刷滾輪;還設置有位于點陣布料裝置2下方及用于運輸陶瓷磚胚粉底料的運輸裝置,其中,所述點陣布料裝置2包括有點陣布料板21和多個控制開關單元22,其中,所述點陣布料板21上預設有多個矩陣排列分布的布料孔;每個控制開關單元22控制與一個布料孔相配合且每個控制開關單元22控制一個布料孔的開與關,儲料裝置1的出料口與點陣布料裝置2相配合;點陣布料板21設置于儲料裝置1的出料口下方,粉料由出料口下落至點陣布料板21上;刮料裝置3設置于儲料裝置1好點陣布料裝置2之間,刮料裝置3在本實施例中為刮板;通過刮料裝置3將余留在點陣布料板21上的干粉進行刮平,其次,部分預留的干粉經刮料裝置3刮平后推送至點陣布料板21一端,并由預設有的排料口排出,以及通過帶傳送的方式將排出的余料進行回收處理。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發(fā)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范圍情況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變動和潤飾,或修改均為本發(fā)明的等效實施例。故凡未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fā)明之思路所作的等同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