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治療動物胃腸疾病的細菌組合物的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與生產(chǎn)用于治療動物如豬、牛、綿羊、山羊或馬的胃腸疾病的細菌組合體的方法有關。
胃腸病是引起家畜經(jīng)濟損失的主要原因。通常,這種病在動物新生兒發(fā)育期最易感染。這時,動物的自身免疫系統(tǒng)還不完全能保護自由免受環(huán)境中可能存在的病源微生物的侵襲。胃腸疾病常常導致家畜死亡或者是減緩其生長速度,以致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出售,從而使農(nóng)民增加經(jīng)濟負擔。即使動物從胃腸病中恢復過來,也耽誤了其生長時間,相應地推遲上市時間農(nóng)民為此要付出代價。據(jù)估計,動物損失一天生長時間,就需要兩到叁天的時間才能達到上市重量。盡管胃腸病可能是病毒或細菌的病因,但是由大腸桿菌(Escherichiacoli)引起的則是其中常見及最能引起動物衰弱。
那些引起胃腸疾病的大腸桿菌腸毒素的菌株,顯然通過質(zhì)粒編碼的細菌粘附素能夠結合在敏感動物腸上皮細胞上。大腸桿菌的致病作用也是由它所攜帶的質(zhì)粒編碼的腸毒素引起的。
過去在動物中已采用過多種措施防止或減輕胃腸疾病,例如,(Fiarr)在美國專利3,953,609號公開一種使動物口服乳酸桿菌NRRL-B5628的方法,以限制消化系統(tǒng)其它細菌生長。專利權獲得者聲稱,這種生物對治療豬嬰和其它動物新生兒的痢疾,腹瀉和腸道細菌病特別有用,它能減小腸道中大腸桿菌的菌數(shù)。專利權所有人還說這個菌株能用于減少產(chǎn)仔期母豬的腸道細菌,反過來,也就減少了新生豬仔的腸道細菌的菌數(shù)。
Henry等在美國專利3,320,130號上公開了一種藥物的制備過程,這種藥物是含有嗜酸乳桿菌(T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非病原性大腸桿菌的混合體。Henry等指出發(fā)明的這種藥物對于治療嬰兒和成人的結腸炎、胃腸炎、大小腸炎都是有效的。
Hata等在美國專利4,314,995號上公開了一種治療傳染病的方法,它涉及乳酸菌(Tactobacillus FRI)菌株,1946,2779,2780,2781或是2782號,在添加或不添加抗菌素時服用。據(jù)稱這個方法可用于治療病人的胃炎和腸炎,但建議配合使用抗菌素治療這些疾病。
Nouvel在美國專利3,369,969號上公開了一種制備藥物的方法,這種藥物是由非致病性對抗菌素有抗性的腸道細菌,以及存在的或不存在有二分裂微生物或梭狀細菌組成。據(jù)稱這種藥物能用于治療與腸內(nèi)微生物區(qū)系缺乏平衡相關的疾病。專利權所有人進一步公開這種藥物對治療病人腹瀉的用法。
在Barrou等的研究報告中(應用細菌學雜誌48147(1980)),作者檢查了,發(fā)酵乳桿菌(Tactobacillus fermentum)和唾液鏈球菌(streptococcuo salivariuo)對豬胃上皮細胞的附著作用。作者報道通過喂食發(fā)酵乳桿菌菌株14號和唾液鏈球菌菌株312號的混合物四天后,胃和十二指腸中的大腸桿菌數(shù)在統(tǒng)計上顯著下降。然而,當發(fā)酵乳桿菌14號菌株單獨服用四天時,大腸桿菌數(shù)僅在這些動物胃中顯著下降。作者進一步指出,這種治療方法不大可能有效地治療由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因為十二指腸中的大腸桿菌菌數(shù)仍然超過每克組織106個菌。作者推測,通過給動物喂食大量14號菌株,或是服用14號菌株所產(chǎn)生的濃縮的抑制因子,如能增強14號菌株的抗菌效果,則對大腸桿菌引起的痢疾應該有些效果。
Muralidhara等人在(食品保護雜誌,40288,1977)描述了喂食乳酸菌對小豬腸組織的菌區(qū)系和糞便的影響。這些作者發(fā)現(xiàn)在用產(chǎn)腸毒素的大腸桿菌感染前,只服用乳酸乳桿菌(Tactobacillus lactis)的濃縮物并不能防止動物不得痢疾。這些動物在接觸傳染病源前,只有在服用乳酸乳桿菌以外,還服用母豬初乳才能完全防止痢疾。
總之,技術背景表明,盡管以前研究者已經(jīng)試圖用細菌的預防法去防止或消除胃腸疾病,但這種方法中所用的微生物只是部分有效的;這樣,在動物中就繼續(xù)需要有一個簡單的,無毒性的,非抗菌素性的治療胃腸疾病的方法。
此發(fā)明是給患有或可能患有胃腸病的動物服用治療劑量的含有發(fā)酵乳桿菌,ATCC 53113號菌株的組合體。據(jù)推測,這些微生物好象能結合在被治療動物腸上皮細胞表面的特異受體上,因而抑制了結合在同樣受體上的有腸毒素微生物的致病作用。也可能是這種微生物產(chǎn)生的物質(zhì)抑制了腸毒素病原有的生長或附著。
另一方面,我們也認為發(fā)酵乳桿菌,ATCC 53113號,通過刺激動物的免疫系統(tǒng)以保護動物免受產(chǎn)腸毒素微生物的侵染,或者是幫助動物保持一個健康的腸道,使其不易發(fā)展成胃腸病。
這樣,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治療動物胃腸疾病的方法,它包括使動物服用有效劑量的發(fā)酵乳桿菌ATCC 53113號及其突變體。
本發(fā)明也提供菌株及其突變體,以及包含上述菌株的組合體。
胃腸疾病是指同胃腸有關或是影響胃腸的一類疾病。按照發(fā)明的方法,給患有胃腸病或有患腸胃病可能的動物服用治療量的發(fā)酵乳桿菌ATCC 53113號菌或其有效的突變體。在發(fā)明的最佳實施方案中是用治療量的發(fā)酵乳桿菌ATCC 53113號,給剛斷奶的幼畜服用。
本發(fā)明的方法是極有吸引力的,因為發(fā)明的微生物是非致病性的,所以不可能由于這個微生物引起而發(fā)生任何有害影響。同樣,有意義的是,按照本發(fā)明治療胃腸病的方法,不需要抗菌素的補充使用,而防止傳染性微生物與腸膜組織的結合,寧愿依靠控制傳染性微生物的“自然”機制。在針對公眾日益增長的對肉中存在抗菌素的擔心和這些抗菌素也許會對大眾健康有影響方面上是有意義的。
發(fā)明的微生物是從健康的新生豬腸道中分離到的。這種抑制胃腸病的有效微生物是發(fā)酵乳桿菌ATCC 53113號,或其有效的突變體。這些突變體被認為是與親株相等。
在工藝中有一般技術的人都知道,自發(fā)突變在微生物中是常常出現(xiàn)的。并且,突變可通過多種已知的方法人為產(chǎn)生。例如,突變可用化學的,輻射的和重組的等技術誘發(fā)。如表Ⅰ所示,根據(jù)突變劑的活性可把化學誘變劑分為4個主要組,其中任何一種都能在本發(fā)明中應用。
可用象紫外線和X-射線這樣因素產(chǎn)生輻射引發(fā)突變,切補,或通過重組的復制后修復是引起突變的初步機制。
此外,突變也可通過用限制性內(nèi)切確的重組技術產(chǎn)生。使用這種技術對于大片段DAN的缺失和插入特別有價值。
不論誘發(fā)突變的方式如何,關鍵之點是突變體的治療功能要和親株一樣。換句話說,本發(fā)明的突變包括例如分類特征的微小改變象某些糖的發(fā)酵,一些微小變化的突變。另外,本發(fā)明包括表Ⅰ活性 實例堿基類似物 5-溴尿嘧啶2-氨基嘌呤脫氨試劑 亞硝酸羥胺烷基化試劑 硫酸二乙酯亞硝亞胍吖啶衍生物 吖啶橙溴化乙啶的突變其中遺傳物質(zhì)轉(zhuǎn)移使突變體在表型上表現(xiàn)出能與不同腸上皮細胞受體結合的多點決定族,而腸上皮細胞受體是各種胃腸疾病原的附著點。
本發(fā)明對一些胃腸病,只要其基本病原是微生物,如細菌和病毒都是有效的。另一方面,當動物腸內(nèi)正常菌區(qū)系被清除或不平衡時,如得嚴重的病毒性胃腸炎或用高劑量的抗生素治療后,為了幫助恢復正常的腸內(nèi)菌落區(qū)系和防止乘虛而入的病原(菌)繁殖,本發(fā)明同樣是有用的。
用本發(fā)明能治療的胃腸病有,腹瀉,腸道細菌病和痢疾。腹瀉包括許多不同致病因素,其中有實質(zhì)上是細菌和病毒的。這種疾病的特征為不正常的排便次數(shù)和液體狀的糞便。腸道細菌病,這里所指的是由于感染大腸桿菌而引起的腸胃病。痢疾是一種嚴重的腸胃病。這種病是常在豬、牛、綿羊,山羊和馬等家畜中發(fā)現(xiàn)的一種腹瀉。在這種病的進程中,常在晚期便血,癥狀為發(fā)燒,脫水和精神萎糜。通常發(fā)現(xiàn),痢疾對新生動物是致死的,并且是農(nóng)民經(jīng)濟損失的主要來源。新生動物對引起痢疾的病原物特別敏感,因為這些動物還沒有足夠的時間發(fā)展自己對病原物的免疫反應。然而,新生幼畜依靠母畜的初乳的被動免疫防止疾病。
不幸的是,初乳提供的保護程度在動物之間是相當不同的,可能是或者部分是取決于母畜的年齡和免疫經(jīng)歷。另一方面,新生動物還沒有建立正常的腸道微生物區(qū)系,也使它們對伺機侵入的病原菌特別敏感。
幼畜斷奶和改用固體飼料時,也對腸胃病特別敏感。在這種情況下,動物已離開了其母親的安撫和保護,而置身于陌生的動物之間。消化道也被迫從運送易消化的奶汁變成運送不太易消化的植物性物質(zhì)(如玉米和大豆),另外,斷奶動物不得不學會如何吃新食物。當動物斷奶時,農(nóng)民的主要兩點憂慮是使動物吃新食物保持健康。后來,當動物調(diào)整到新食物定量,農(nóng)民又為獲得體重和飼料效率操心。緊張情緒和規(guī)定食物的改變也顯示出引起消化道微生物區(qū)系的改變。由于腸道的保護性微生物區(qū)系被破壞,這些動物就更可能發(fā)生痢疾。痢疾的病因可能是病毒,也可能是細菌,或是兩者都是。
在動物斷奶后的生活時期,痢疾最可能由病毒感染引起。在動物生活的這個時期,對腸胃病的敏感性升高,可能是由于失去了通過哺育獲得的母體被動抗體的保護,在動物自己發(fā)展起對各種胃腸病病原物的活躍的保護性免疫之前,這些被動性抗體消失了。可以設想,在微生物區(qū)系的改變和免疫過渡期,腸道對于伺機侵入的病原物感染是更加敏感的。
然而,不論動物特種胃腸病的發(fā)展機制如何,它都能使用發(fā)酵乳酸桿菌ATCC 53113號菌株而得到緩解。
通過給需要保護的動物服用發(fā)酵乳桿菌ATCC 53113號菌株或含有這種微生物的組合體,就可以非常容易地防止胃腸疾病發(fā)生。
組合體可以是液體的,冷凍干燥的,或是膠狀的并且可以包含其它能治療胃腸病的菌株。在固體藥劑形式中,組合體可以包含本發(fā)明的生物和藥物載體。藥物載體可以是水的、非水液體的或是固體的。在固體劑量形式中,組份中可包含蔗糖、乳糖、淀粉或者硅石這類無活性填充劑及潤滑劑,這些潤滑劑幫助組合體通過腸道。在膠囊、片劑、丸劑形式的單位劑量中也含有緩沖物質(zhì),其它形式的口服劑也可用腸衣制備,以防止組合體在達到腸之前被溶解。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組合體,每克將含有103-1012個活菌體,較優(yōu)者為每克104-1010個活菌體,最佳者為每克105-108活菌體。
口服液劑形式,一般為一個裝有液體藥劑的腸衣膠囊。合適的形式包括乳狀液、懸液、溶液、糖漿和配劑,它們含有在技術上常用的填充劑如純水、糖、多糖、硅膠、明膠和乙醇。這些無活性填充劑無發(fā)明物的治療活性。除填充劑外,這種組合體還包含佐劑,如濕潤劑、懸浮劑、乳化劑和甜味劑,調(diào)味品和香料。
某種動物的劑量范圍,隨著其體重和伴隨使用的抗菌素而不同。能夠作成單一用藥或聯(lián)合用藥的劑量,每一單位劑量含有103-1012個活菌,較好的為104-1010個活菌,最好的為105-108個活菌。
用發(fā)酵乳桿菌,ATCC 53113號的全細胞和/或細胞提取物組成的疫苗通過免疫動物也能完成防治胃腸病。熟悉此領域工藝技術的人都能用各種技術制備這些細胞提取物。這些提取物的重要性在于它們保護性地刺激動物的免疫系統(tǒng),使動物以后接觸胃腸病病原因子時,可改善其影響。這些疫苗能以“免疫效應量”通過腸道或不經(jīng)腸道使用。用于本發(fā)明術語“免疫效應量”是指使動物免疫系統(tǒng)敏感化以改善胃腸病影響的必需疫苗量。
通過腸道使用的疫苗能用上述活生物體口服的方法實現(xiàn)。
動物不經(jīng)腸道使用的疫苗,能通過皮下,肌肉或是靜脈注射去免疫動物或通過鼻咽,粘膜,或上皮吸收。非腸道使用的疫苗制品包括無菌的水溶液或非水溶液、懸濁液、乳狀液。非水溶劑有丙二醇,聚乙二醇,植物油如橄欖油和可注射的有機酯如乙基油酸鹽。咬合敷料的載體能用于增加皮膚的滲透性和增強疾苗的吸收。除惰性填充劑外,這類組合體還包括佐劑,濕潤劑和乳濁劑。
疫苗制品含有佐劑是可能的。佐劑是用于非特異地放大特異免疫效應的一類物質(zhì)。正常情況下,先將佐劑和抗原混合,然后,再加到免疫系統(tǒng)中,或是分別加入,但都作用于被免疫動物的同一位點。佐劑根據(jù)它們的成分大致分為幾個組。這些組包括油性佐劑(例如Freund完全及不完全佐劑),礦物質(zhì)鹽(例如,AlK(SO4)2AlNa(SO4)2,AlNH4(SO4),二氧化硅,高嶺土和碳),多核苷酸(如,多聚次黃嘌呤-胞嘧啶核苷酸和多聚腺嘌呤-尿嘧啶核苷酸)和某些天然物質(zhì)(例如,來自結核分枝桿菌的臘口,以及在小棒桿桿菌和百日咳博德特氏菌中發(fā)現(xiàn)的物質(zhì)和布魯氏菌屬成員中發(fā)現(xiàn)的物質(zhì))。在這些物質(zhì)中,最有用的佐劑是皂苷。例如皂皮酸(Superfos A/S,Denark)。
用本發(fā)明疫苗進行定時免疫,在應用多次免疫時,可用許多不同的技術進行。不只一次地使用本發(fā)明的疫苗,以增加在動物中表達的,動物免疫反應的表達水平和多樣性是可能的。典型的情況是如果要進行多次免疫,則每次通常間隔1-2個月。
給予某一動物的劑量范圍取決于其體重和伴隨使用的抗菌素情況。被用作單一用藥或聯(lián)合用藥的劑量,它含有103-1012個菌單位劑量,比較好的是每劑量104-1010個菌,最佳的是105-108個菌單位劑量。
另一方面,動物可服用等于這些有機體濃度的等量物,它們的量用其它的測定方法表示,如總蛋白濃度或細胞碎片濃度。
發(fā)明的組合體除了發(fā)酵乳桿菌ATCC 53113號菌株外,還包括這種生物的突變體或它們普通腸內(nèi)生物,如二分裂細菌或梭狀細菌。
本發(fā)明也與制備藥物方法或藥用性組合體的方法有關,所說這種藥物含有本發(fā)明的成份,它可用于治療或防止胃腸疾病。
在此工藝中那些有普通技能的人,會知道其它合用的填充劑和劑型,或會用普通實驗確定填充劑和劑型。另外,不同組合體的使用可用工藝內(nèi)行們所熟知的普通標準技術進行。
以上公開了本發(fā)明的一般描述。通過參見下面的特例,可獲得更全面的了解;這里提供的特例目的只是為了說明,而不是作為限制,除非作特別說明。
例1發(fā)酵乳桿菌,ATCC 53113號菌株是革蘭氏陽性桿菌,它是從健康的新生豬仔的腸子中分離到的。這種微生物的發(fā)酵特性見表二。這個特性是用商用的測試系統(tǒng)完成的(CHL Kit,DMS Laboratories,Darts Mill,F(xiàn)lemington,New Jersey)。
表二底物 反應甘油 -赤蘚糖醇 -D-阿拉伯糖 -L-阿拉伯糖 -核糖 +D-木糖 -L-木糖 -核糖醇 -β-甲基-木糖苷 -半乳糖 +D-葡萄糖 +D-果糖 -D-甘露糖 -L-山梨糖 -鼠李糖 -半乳糖醇 -肌糖 -甘露糖 -山梨醇 -
續(xù)表二底物 反應α-甲基-D-甘露糖苷 -α-甲基-D-糖苷 -N-乙基-葡萄糖胺 -苦杏仁苷 -熊果苷 -七葉苷 -水揚苷 -纖維二糖 -麥芽糖 +乳糖 +蜜二糖 +蔗糖 +海藻糖 -菊粉 -松三糖 -D-棉子糖 +淀粉 -糖原 -木糖醇 -
續(xù)表二底物 反應β-龍膽二糖 -D-松二糖 -D-來蘇糖 -D-塔格糖 -D-巖藻糖 -L-巖藻糖 -D-阿拉伯糖醇 -L-阿拉伯糖醇 -葡萄糖酸 +2-酮基-葡萄糖酸 -5-酮基-葡萄糖酸 -
ATCC 53113號菌株可在添加DL-蘇氨酸的MRS汁a培養(yǎng)基中進行培養(yǎng)(Chassy etal,細菌學雜誌,1271576-1578,1976)。質(zhì)粒的特性是按照Anderson et al等,“應用和環(huán)境微生物學”,46549-552(1983)的方法測定的。質(zhì)粒的大小是用水平電泳確定的,瓊脂糖濃度是0.6%,緩沖液是三羥甲基氨基甲烷-硼酸(Meyers et al細菌學雜志,1271529-1537,1976)。ATCC 53113號菌株已發(fā)現(xiàn)有6種不同大小的質(zhì)粒。見表三。
表三在發(fā)酵乳桿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ATCC 53113號菌株中存在的質(zhì)粒的大小a27.78.74.33.52.62.1a-單位是106道爾頓。
例2這個發(fā)明的方法的效果和發(fā)明的組合體已在新生小豬中進行了調(diào)查。五頭新生豬出生后立即與它們的母豬分開。不讓它們的母豬來撫養(yǎng)這些小豬,以便使它們不能通過母豬的初乳而獲得被動免疫性。把這些豬仔分組隔離喂養(yǎng)。第一組豬仔服用在無菌脫脂牛奶中含有1010-1011濃度發(fā)酵乳桿菌,ATCC 53113號菌。在服用這個劑量后八小時,這些豬仔便服用在無菌脫脂牛奶中的108大腸桿菌K-99(NADC(澳)1472)來進行接觸感染。這種微生物是一種已知引起豬痢疾的腸病原菌。第二組豬仔不用發(fā)酵乳桿菌ATCC 53113號菌株進行預處理,但用108的大腸桿菌K-99(NADC 1472)進行口服感染。第三組豬仔作為對照,不用任何生物進行口服接種。以因痢疾而死亡的時間監(jiān)測所有動物。所得結果見表四表四組 數(shù) ATCC 53113號 K-99接觸 由痢疾引起的死亡別 量 菌株治療劑 量 感染的劑量 時間(小時)1組 2 1010-1011108沒有死亡2組 2 - 108323組 1 - - 沒有死亡實驗中用發(fā)明的微生物進行預處理的豬仔,當用已知腸病原菌大腸桿菌進行接觸感染時,并沒有因痢疾而死亡。這與第二組豬仔形成明顯的對照。第二組的豬仔在感染大腸桿菌,K-99 NADC 1472后很快就出現(xiàn)痢疾特有癥狀,32小時內(nèi)就死亡。對照豬仔的存活表明,第二組豬仔的死亡是由于接觸感染所致,而不是由于實驗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環(huán)境因素。
例3取三周同期的豬仔(飼養(yǎng)和性別是混合的)與它們的母豬分開,同時繼續(xù)護理并提前喂固體飼料。這些豬仔隨機地編排到對照組和實驗組,在耳朵上打標記,用2毫升安慰劑凝膠口服接種(對照組)或口服接種在凝膠中含有發(fā)酵乳桿菌,ATCC 53113號菌株(6×105個生物)的凝膠。所有豬仔都單獨喂養(yǎng)在一個離開地表的金屬籠子中,隨意供給飼料和水。每天觀察體重和腹瀉情況,并做記錄,歷時21天,同時每周度量飼料耗費。實驗中每天發(fā)生痢疾的豬仔數(shù)見表五。
表五服用發(fā)酵乳桿菌ATCC 53113號菌株對地方性痢疾感染動力學的影響每天發(fā)生痢疾豬仔的數(shù)量組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對照組 0 0 0 0 0 0 1 1 1 1 1 2 2 2 4 4 4 3 4 3 4實驗組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一般來說,服用了發(fā)酵乳桿菌,ATCC 53113號菌株的豬仔表現(xiàn)出很低的發(fā)病率,發(fā)生痢疾的豬仔病情也很輕。在對照組9只發(fā)生痢疾的豬仔中,有4只癥狀持續(xù)了7天或更長。
這個實驗的結果總結在表六中表六發(fā)酵乳桿菌,ATCC53113號菌株對痢疾的影響組 數(shù) 平均增加 平均飼料 全部痢 痢疾的 平均痢疾別 量 磅/豬 消耗(磅) 疾天數(shù) 病例 持續(xù)時間b對照組 15 7.25 14.77 37 9 5(.73)a(1.82)實驗組 15 7.01 15.24 9 4 2(.69) (1.21)a-平均標準誤差b-天數(shù)將到了第21天仍然腹瀉的四頭豬仔殺掉,用酶連免疫吸附測定法(ELISA)確定其病原是輪狀病毒的診斷。
用含有ATCC 53113號菌株的凝膠處理過的實驗組豬仔比沒有用該菌株處理的對照豬仔,對由輪狀病毒引起的地方性感染有更強的抵抗力(4只動物比9只動物)。另外,在實驗組中不發(fā)展輪狀病毒感染的豬仔,得痢疾的時間遠比對照組中那些發(fā)展輪狀病毒感染的豬仔為短(2天比5天)。最后,對照組中豬仔痢疾的總天數(shù)比實驗組大得多(37天比9天)。
例4還做了另一個實驗,除了在試驗第14天晚上又給動物服用了第二次安慰劑凝膠劑量(對照組)或是含有發(fā)酵乳桿菌,ATCC 53113號菌株的凝膠(實驗組)外,其余都與上面敘述過的例3形式相同。實驗中每天得痢疾的動物數(shù)見表七。
表七多次服用發(fā)酵乳桿菌,ATCC53113號菌株對地方性痢疾感染動力學的影響每天得痢疾動物的數(shù)量組 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對照組 0 0 1 1 3 4 2 0 0 0 0 0 1 4 6 6 0 0 0 0 0實驗組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4 0 0 0 0 0 0 0在對照組動物的痢疾發(fā)病在兩個時期發(fā)生。在實驗早期,試驗第三天至第七天,在對照組中有五個痢疾病例發(fā)生。第二次突然蔓延的七個病例是在試驗第3天到第16天。在實驗組動物中,大多數(shù)發(fā)生痢疾的病例是在實驗的第14天時見到。第十四天夜里,兩個組都服用第二次,安慰劑凝膠劑量(對照組)和含有發(fā)酵桿菌的凝膠劑量(實驗組)。這時每個組里有4只動物得較重的痢疾。那些服用了含發(fā)酵乳桿菌凝膠的動物,到第十五天就沒有痢疾癥狀了。相反,在對照組,第14天腹瀉的4只動物中有3只到第15天仍然感染痢疾,此外,只有3只對照組動物在第15天又得痢疾感染。這個實驗的全部結果總結于表八。
表八用發(fā)酵乳桿菌,ATCC 53113號菌株多次處理對發(fā)生痢疾的影響組數(shù) 平均增加量平均飼料消得痢疾痢疾的平均痢疾e別 量 磅/豬 耗(磅) 總天數(shù) 病例 持續(xù)時間對照組 19a6.59 14.43 27 14d2(0.66)b(1.03)實驗組 20 7.00 17.07 5 5 1(0.51) (0.88)ca-1只動物在試驗中死亡b-平均標準誤差c-有效差異在0.06水平上d-對照組有兩只動物發(fā)生兩次痢疾e-天數(shù)實驗組的動物沒有發(fā)生象對照組動物在實驗的第3至第7天發(fā)生早期痢疾感染。那些在實驗組中發(fā)生痢疾的病例是在實驗的晚期(第14天),剛好與對照組的第二次痢疾突然蔓延同時發(fā)生。一般說來,實驗組的動物健康狀況比對照組的動物要好的多。實驗組動物發(fā)生痢疾的病例要少一些(5比14),同時,當實驗組動物得痢疾時,發(fā)病的持續(xù)時間也只有對照組得痢疾動物的一半時間。另外,實驗組豬得痢疾總天數(shù)比對照組的要少得多(5天比27天)。實驗組動物固體飼料量消耗明顯多于對照組動物這個事實表明,實驗組動物對食用固體飼料(17磅比1.4磅)能更快地適應。
這項研究表明,服用發(fā)酵乳桿菌,ATCC 53113號菌株不僅能夠推遲或防止動物發(fā)展痢疾的可能性,而且,這里還表明,由于在試驗第十四天第二次服藥,能夠使那些得較重痢疾感染的動物加速減輕病情。
本發(fā)明現(xiàn)已得到全面地闡述,顯然,只要不背離本發(fā)明在這里所陳述的精神或范圍,有專業(yè)知識的人可對它作很多更改。
權利要求
1.生產(chǎn)一種用于治療動物胃腸疾病的細菌組合體的方法,這種組合體包括有效數(shù)量的發(fā)酵乳桿菌,ATCC53113號菌株或它的突變體與一種非藥用性載性。
2.按照權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說胃腸疾病是指痢疾、腹瀉或腸道細菌病。
3.按照權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說動物是指豬、牛、綿羊、山羊或馬。
4.按照權利要求
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說動物是新出生動物。
5.按照權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說,組合體是在腸道中應用的。
6.按照權利要求
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說藥用載體是液體或固體。
7.按照權利要求
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說液體載體是水溶液或非水溶液。
8.按照權利要求
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說固體載體是非活性填充劑。
9.按照權利要求
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說非活性填充劑是蔗糖、乳糖或淀粉。
10.按照權利要求
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說非活性填充劑中含有潤滑劑。
11.按照權利要求
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說組合體是包含在腸衣內(nèi)的。
12.按照權利要求
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說組合體是以液體、冷凍干燥、或丸劑形式。
13.按照權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說組合體是非腸道使用的。
14.按照權利要求
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說非腸道使用是指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或鼻咽吸收,粘膜吸收或皮膚吸收。
15.按照權利要求
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說組合體含有一種佐劑。
16.按照權利要求
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說佐劑是一種皂苷衍生物。
17.按照權利要求
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說皂苷衍生物是皂皮酸。
專利摘要
一種生產(chǎn)用于治療動物胃腸疾病的細菌組合體的方法,它包括給動物服用有效量的發(fā)酵乳桿菌ATCC53113號菌株或它的突變體。
文檔編號A61K35/74GK86103736SQ86103736
公開日1987年5月20日 申請日期1986年5月29日
發(fā)明者約翰·E·黑爾, 威廉姆·L·馬沙爾 申請人:海布雷德國際先鋒公司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