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用于治療十二指腸壅滯癥的中藥沖劑,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藥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shù)為:
萊菔子15~30份、蕨麻15~30份、八月札15~30份、山藥10~30份、
枇杷葉10~30份、谷芽10~25份、蒔蘿苗10~25份、丹參10~25份、
大棗10~15份、香櫞皮9~15份、白術9~15份、六神曲9~15份、
黨參6~15份、郁李仁6~15份、白豆蔻3~15份、甘草3~15份、
沙參3~10份、過江龍子3~10份、佛手3~9份、白殘花3~6份。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十二指腸壅滯癥的中藥沖劑,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藥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shù)為:
萊菔子25份、蕨麻25份、八月札22份、山藥20份、
枇杷葉20份、谷芽20份、蒔蘿苗18份、丹參16份、
大棗12份、香櫞皮12份、白術12份、六神曲12份、
黨參10份、郁李仁10份、白豆蔻9份、甘草9份、
沙參7份、過江龍子6份、佛手6份、白殘花4份。
3.一種用于治療十二指腸壅滯癥的中藥沖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藝步驟:
(1)取凈萊菔子,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并有香氣為度,取出,放涼,粉碎研末,過100目細篩,得細粉,備用;
(2)將蕨麻、八月札、谷芽、蒔蘿苗、大棗、香櫞皮、白術、黨參、郁李仁、白豆蔻、沙參、過江龍子、佛手、白殘花洗凈、晾干后混合均勻,放入容器中,在容器中加入6~8倍量的水,加熱煮沸2~3小時,冷卻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藥渣中再加入4~6倍量的水,加熱煮沸1~2小時,冷卻后取浸液;合并兩次所得浸液,加熱,蒸發(fā)濃縮為相對密度1.15~1.25的稠膏,備用;
(3)先將麩皮均勻撒布于熱鍋內,俟煙起,加入山藥片拌炒至淡黃色為度,取出,篩去麩皮,放涼,曬干,粉碎研末,過100目細篩,得細粉,備用;
(4)取枇杷葉絲,加煉熟的蜂蜜和適量開水,拌勻,稍悶,置鍋內用文火炒至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粉碎研末,過100目細篩,得細粉,備用;
(5)取丹參片,加黃酒拌勻,悶潤至透,置鍋內,用文火炒,取出放涼,粉碎研末,過100目細篩,得細粉,備用;
(6)取麩皮撒勻于熱鍋內,俟起煙,將六神曲倒入,炒至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放涼,粉碎研末,過100目細篩,得細粉,備用;
(7)取凈甘草片,加入煉熟的蜂蜜與少許開水,拌勻后稍悶,置炒制容器內,文火炒至深黃色,不粘手時取出,放涼,粉碎研末,過100目細篩,得細粉,備用;
(8)將步驟步驟(2)所得的稠膏,與步驟(1)、步驟(3)、步驟(4)、步驟(5)、步驟(6)、步驟(7)中所得的細粉混合,加輔料蔗糖和糊精混合均勻制成顆粒,干燥、整粒后,封裝成每袋10g的中藥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