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小柴胡湯顆粒的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小柴胡湯顆粒的制備方法。其方劑組成來源于小柴胡湯:柴胡400-800份,半夏400-600份,黃芩、人參、大棗各200-400份,甘草100-250份,生姜50-200份。本發(fā)明具有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有效成分含量高、雜質(zhì)少、質(zhì)量穩(wěn)定。
【專利說明】一種小柴胡湯顆粒的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中藥【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小柴胡湯顆粒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小柴胡湯一直作為和解劑用來治療少陽病。少陽病的特點就是纏綿不愈,多見于疾病的遷延階段。這種狀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失調(diào)所致。事實上,小柴胡湯治療的很多疾病都與免疫失調(diào)有關(guān)。比如類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強直性脊柱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腫瘤、過敏性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等等。近幾十年來,中草藥的生產(chǎn)實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機械化和半機械化。傳統(tǒng)中藥往往被認為有效成分含量低、雜質(zhì)多、質(zhì)量不穩(wěn)定,因此用藥多建立在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不能與現(xiàn)代醫(yī)學(xué)接軌。為解決這個問題,中藥必須走提取和純化的道路。中藥的提取包括浸出、澄清、過濾和蒸發(fā)等許多的單元操作。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有效成分含量低、雜質(zhì)多、質(zhì)量不穩(wěn)定的不足,提供一種小柴胡湯顆粒的制備方法。
[0004]本發(fā)明為解決上述提出的問題所采用的解決方案為:
[0005]柴胡400-800份,半夏400-600份,黃芩、人參、大棗各200-400份,甘草100-250份,生姜50-200份。
[0006]①將柴胡加水煎煮2-3次,每次1.5-3.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在60-65°C條件下測相對密度為1.10-1.20的清膏,冷卻,加乙醇使含醇量達55_75%,攪拌,靜置,濾過,得濾渣和濾液A·。
[0007]②濾渣用50-90%的乙醇洗滌2-3次,合并洗液與濾液A,回收乙醇并濃縮成在40°C條件下測相對密度為1.30-1.35的稠膏A。
[0008]③黃芩、人參、大棗、甘草分別用體積百分比為50-95%乙醇溶液浸潰15-25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成稠膏B。
[0009]④將半夏、生姜加水煎煮2-3次,每次1.5-3.5小時,合并煎液,靜置,濾過,濾液與稠膏A,B混合均勻,進一步濃縮成得相對密度為1.10-1.35的稠膏。
[0010]⑤將所得稠膏加入常規(guī)使用的輔料上流化床進行造粒,即得本發(fā)明所述的顆粒劑。
[0011]優(yōu)選地,所述的步驟①是將柴胡加水煎煮3次,每次1.5-3.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在60-65°C條件下測相對密度為1.15-1.17的清膏。
[0012]所述的步驟①的加水量分別為:第一次10倍藥材量,第二次8倍藥材量,第三次6倍藥材量。
[0013]所述的步驟①加乙醇使含醇量達60%。
[0014]所述的步驟②濾渣用60%的乙醇洗滌3次,合并洗液與濾液A,回收乙醇并濃縮成在40°C條件下測相對密度為1.30-1.32的稠膏。[0015]本發(fā)明具有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有效成分含量高、雜質(zhì)少、質(zhì)量穩(wěn)定。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但不限定本發(fā)明。
[0017]實施例1
[0018]柴胡500份,半夏400份,黃芩、人參、大棗各300份,甘草150份,生姜100份。
[0019]①將柴胡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10倍藥材量,第二次8倍藥材量,第三次6倍藥材量,每次2.5小時, 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在60-65°C條件下測相對密度為1.15-1.17的清膏,冷卻,加乙醇使含醇量達65%,攪拌,靜置,濾過,得濾渣和濾液A。
[0020]②濾渣用75%的乙醇洗滌3次,合并洗液與濾液A,回收乙醇并濃縮成在40°C條件下測相對密度為1.30-1.32的稠膏A。
[0021]③黃芩、人參、大棗、甘草分別用體積百分比為50-95%乙醇溶液浸潰20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成稠膏B。
[0022]④將半夏、生姜加水煎煮3次,每次3小時,合并煎液,靜置,濾過,濾液與稠膏A,B混合均勻,進一步濃縮成得相對密度為1.10-1.35的稠膏。
[0023]⑤將所得稠膏加入常規(guī)使用的輔料上流化床進行造粒,即得本發(fā)明所述的顆粒劑。
[0024]實施例2
[0025]柴胡600份,半夏500份,黃芩、人參、大棗各300份,甘草150份,生姜100份。
[0026]①將柴胡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10倍藥材量,第二次8倍藥材量,第三次6倍藥材量,每次3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在60-65°C條件下測相對密度為1.15-1.16的清膏,冷卻,加乙醇使含醇量達75%,攪拌,靜置,濾過,得濾渣和濾液A。
[0027]②濾渣用75%的乙醇洗滌3次,合并洗液與濾液A,回收乙醇并濃縮成在40°C條件下測相對密度為1.31-1.32的稠膏A。
[0028]③黃芩、人參、大棗、甘草分別用體積百分比為50-75%乙醇溶液浸潰18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成稠膏B。
[0029]④將半夏、生姜加水煎煮3次,每次3.5小時,合并煎液,靜置,濾過,濾液與稠膏A,B混合均勻,進一步濃縮成得相對密度為1.18-1.32的稠膏。
[0030]⑤將所得稠膏加入常規(guī)使用的輔料上流化床進行造粒,即得本發(fā)明所述的顆粒劑。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小柴胡湯顆粒的制備方法,其組方為:柴胡400-800份,半夏400-600份,黃芩、人參、大棗各200-400份,甘草100-250份,生姜50-200份。 制備方法如下: ①將柴胡加水煎煮2-3次,每次1.5-3.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在60-65°C條件下測相對密度為1.10-1.20的清膏,冷卻,加乙醇使含醇量達55-75%,攪拌,靜置,濾過,得濾渣和濾液A。 ②濾渣用50-90%的乙醇洗滌2-3次,合并洗液與濾液A,回收乙醇并濃縮成在40°C條件下測相對密度為1.30-1.35的稠膏A。 ③黃芩、人參、大棗、甘草分別用體積百分比為50-95%乙醇溶液浸潰15-25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成稠膏B。 ④將半夏、生姜加水煎煮2-3次,每次1.5-3.5小時,合并煎液,靜置,濾過,濾液與稠膏A,B混合均勻,進一步濃縮成得相對密度為1.10-1.35的稠膏。 ⑤將所得稠膏加入常規(guī)使用的輔料上流化床進行造粒,即得本發(fā)明所述的顆粒劑。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小柴胡湯顆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①是將柴胡加水煎煮3次,每次1.5-3.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在60-65°C條件下測相對密度為1.15-1.17的清膏。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小柴胡湯顆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①的加水量分別為:第一次10倍藥材量,第二次8倍藥材量,第三次6倍藥材量。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小柴胡湯顆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①加乙醇使含醇量達60%。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小柴胡湯顆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②濾渣用60%的乙醇洗滌3次,合并洗液與濾液A,回收乙醇并濃縮成在40°C條件下測相對密度為1.30-1.32的稠膏。
【文檔編號】A61P37/02GK103566321SQ201210260622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5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7月25日
【發(fā)明者】宋德成, 郎琳, 高永清, 邸克來, 王磊 申請人:天津太平洋制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