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解脫植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外科醫(yī)療器械,及可植入血管內的裝置,特別是一種電解脫植入裝置。
背景技術:
植入裝置經常用于治療血管內的動脈瘤,導致形成血凝塊,最終形成包含栓塞裝置的膠狀凝塊。這些栓子封閉和填塞滿動脈瘤,防止薄弱的動脈瘤壁暴露在從開放的脈管腔來的脈沖血壓。
植入裝置大都采用絲桿狀推送器,及其遠端連接的彈簧圈。植入彈簧圈后再取出推送器。但是連接和解脫彈簧圈的方法和構造多種多樣。
中國專利2313547公開了一種“機械可脫式彈簧圈”,采用單向螺化二級螺旋構造。
從原理上說只要能粘接金屬并具有絕緣性或高電阻的膠粘劑就能應用,但大多數(shù)的膠粘劑所含成分具有毒性。
中國專利2366050、1241396分別公開了一種“栓塞動脈瘤用彈簧圈”和“栓塞動脈瘤用彈簧圈的工藝和結構”,采用花瓣狀、啞鈴狀等彈簧圈,并于彈簧圈末端和導絲前端的粘接點使用導電膠α-氰基丙稀酸酯(NBCA)。導絲通電,粘接點導電但不斷開,除粘接點以外的彈簧圈任何一點都可斷開。
導電膠α-氰基丙稀酸酯,通常是在膠體內加入導電介質如金粉、銀粉、銅粉等特制而成的。
美國專利5,423,829和5,624,449公開的“以電解方式分離血管內栓塞物接點的裝置”,金屬導線焊金屬圈,金屬圈兩端設焊接點,金屬導線變細的遠端包覆外套、不銹鋼圈、支撐彈簧及塞子。
美國專利5,984,929公開的“快速解脫的電絕緣裝置”,金屬導線與植入裝置及其內的抗拉結構也是焊接的。即在植入裝置內設鉤狀結構及襯套。
曾有報道使用熱塑性材料進行金屬導絲和彈簧圈的粘接,但使用這種材料作為膠粘劑,必須在高溫的條件下生產,必然會對已涂覆有同類材料的核心導絲及其末端的支撐圈的絕緣層產生影響甚至破壞。并且在如此小的區(qū)域進行加工,膠粘劑的流動性也很重要。
《中國粘膠劑》第2卷第1期P20-21第2期P28-29,以及《粘合與密封材料》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96.6介紹了α-氰基丙稀酸酯在生物醫(yī)學方面的飛速發(fā)展和廣泛應用,特別是它具有的單組份、無溶劑不需加熱加壓即在常溫下從幾秒至幾分鐘之間固化,而且對人體無毒,是一種綜合性能基本滿足醫(yī)療用粘合劑要求的材料,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推送器與彈簧圈的不銹鋼焊接、機械卡接等連接方式,以及彈簧圈和推送器間設襯套及各種填充物的復雜結構,而提出的使用無毒的醫(yī)用粘合劑粘接方式。
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是按以下技術方案設計的。
電解脫植入裝置,包括逐漸變細的絲桿狀推送器、鉑合金彈簧圈及其間的連接點,推送器的遠端纏繞支撐圈,推送器除頭端和尾端外均以絕緣材料包復。而在鉑合金彈簧圈一端和推送器遠端的金屬裸露區(qū)間有已固化的絕緣的α-氰基丙稀酸酯類醫(yī)用粘合劑層,使二者粘接為一體。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取以下技術措施,所述的鉑合金彈簧圈與推送器的連接端為逐漸變徑的錐臺狀彈簧圈。
所述的彈簧圈與其內的抗拉結構間有已固化的絕緣的α-氰基丙稀酸酯類醫(yī)用粘合劑層,使二者粘接為一體。
制備時,推送器尾端涂上絕緣的α-氰基丙稀酸酯類醫(yī)用粘合劑后,插入彈簧圈連接端,并與彈簧圈內壁固化粘接,消毒后備用。
在進行神經介入治療時將鉑合金彈簧圈放入輸送管內在推送器的推動下送到需要栓塞的部位,調整位置合適后,輸送器的尾端接恒流源的正極,負極接到人體,通以1-2mA的電流后經過1-2分鐘,即可將推送器遠端的金屬裸露區(qū)電解而使彈簧圈解脫留置。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彈簧圈和輸送器只有一個斷開點,所以能穩(wěn)定的迅速斷離,離斷后不留殘尾;粘接點絕緣,不會產生斷點多而不穩(wěn)定的因素;使用絕緣的α-氰基丙稀酸酯類醫(yī)用粘合劑粘接固化速度快,無毒、無三致(致突變、致癌、致畸)作用;制作工藝簡單、可靠。
圖1為本實用新型使用原理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錐臺狀彈簧圈結構示意圖。
圖4為拉緊結構彈簧圈示意圖。
圖5為拉緊結構彈簧圈與推送器橫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6為拉緊結構錐臺狀彈簧圈與推送器結構示意圖。
圖7拉緊結構錐臺狀彈簧圈與推送器橫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彈簧圈、2推送器、3恒流源、4人體電極、5負極導線、6正極導線、7載瘤動脈、8動脈瘤、9輸送導管、10錐臺狀彈簧圈、11推送器絕緣層、12支撐圈、13推送器的核心導絲、14絕緣層、15可電解部分、16與彈簧圈近端相粘接的核心導絲、17抗拉鋼絲、18封頭、19抗拉結構粘接層、20推送器粘接層。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說明植入裝置由鋼絲制成的推送器2和植入物組成,植入物可以是具有各種二級形狀的彈簧圈1,或支架,靜脈濾器。制造彈簧圈1的材料可以是鉑合金,或金,或鎳合金。
本實用新型通過輸送導管9被輸送到需要填塞治療的動脈瘤8,通過正極導線6將恒流源3的正極接到推送器尾部,通過負極導線5將恒流源3的負極接到人體電極4(可以是電極板或插到人體的鋼針),恒流源發(fā)出1-2mA的電流。即在可電解部分15處的解脫點斷開,鉑金彈簧圈1留在動脈瘤內。
推送器2末端逐漸變細,并纏繞極細的支撐圈12,使前端具有柔軟性的同時具有支撐力,核心導絲13的末端從支撐圈12延伸出約5-6mm,在可電解部分15和用于連接恒流源的輸送器的頭部以外的其他部分均覆蓋有絕緣材料層11,14。絕緣材料可以是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四氟乙烯,硅樹脂等熱塑性材料。彈簧圈1末端使用金屬焊接封頭18??呻娊獠糠?5大約2mm的片段無絕緣材料包復,其直徑大約在0.2-0.4mm之間,一級螺旋形彈簧圈的直徑常常在2~10mm之間。
本實用新型使用的膠粘劑就要具有絕緣或高電阻的特點,能粘接金屬并具有一定強度,無毒和低抗原性。因此采用絕緣的α-氰基丙稀酸酯類醫(yī)用粘合劑。
可在常溫下工作的絕緣的α-氰基丙烯酸酯類醫(yī)用粘膠劑有多種不同的烷基,可以是甲基,或乙基,丙基,丁基,異丁基,戊基,己基,庚基,正辛基,癸基。
在鉑合金彈簧圈一端和推送器遠端的金屬裸露區(qū)間有已固化的絕緣的α-氰基丙稀酸酯類醫(yī)用粘合劑層,即推送器粘接層20,使二者粘接為一體。構成的雖是偏心粘接,這樣并不影響使用。送入彈簧圈1內的部分長度是2-3mm,這樣經組裝后的可電解部分15的裸露部分只有2-3mm了,這部分在通電時就會被分解掉,而使推送器2和植入物分離。
鉑合金彈簧圈與推送器連接端為逐漸變徑的錐臺狀彈簧圈10,以形成較小的內腔,可以形成同心性粘接。
這樣的方法同樣也可以用于粘接支架和靜脈濾器等植入裝置。
治療時有時需要反復牽拉彈簧圈,因此,在彈簧圈中增加了抗拉結構即抗拉鋼絲17,防止一、二級螺旋的松弛和變形??估摻z17的一端固定在彈簧圈1的末端,另一端與位于彈簧圈1的近端內腔的核心導絲13相粘接,也可以將抗拉鋼絲17直接與彈簧圈1的近端相粘接。這樣,彈簧圈與其內的抗拉結構間有已固化的絕緣的α-氰基丙稀酸酯類醫(yī)用粘合劑層,即抗拉結構粘接層19,使二者粘接為一體。
使用的α-氰基丙稀酸酯類醫(yī)用粘合劑是絕緣的α-氰基丙稀酸甲酯,或絕緣的α-氰基丙稀酸乙酯,或絕緣的α-氰基丙稀酸正丁酯,或絕緣的α-氰基丙稀酸異丁酯,或絕緣的α-氰基丙稀酸正辛酯。
恒流源是采用市售的1-2毫安恒流源發(fā)生器。
權利要求1.一種電解脫植入裝置,包括逐漸變細的絲桿狀推送器、鉑合金彈簧圈及其間的連接點,推送器的遠端纏繞支撐圈,推送器除頭端和尾端外均以絕緣材料覆蓋,其特征在于鉑合金彈簧圈一端和推送器遠端的金屬裸露區(qū)間有已固化的絕緣的α-氰基丙稀酸酯類醫(yī)用粘合劑層,使二者粘接為一體。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裝置,其特征在于鉑合金彈簧圈與推送器連接端為逐漸變徑的錐臺狀彈簧圈。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裝置,其特征在于彈簧圈與其內的抗拉結構間有已固化的絕緣的α-氰基丙稀酸酯類醫(yī)用粘合劑層,使二者粘接為一體。
4.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植入裝置,其特征在于絕緣的α-氰基丙稀酸酯類醫(yī)用粘合劑可以是多種不同的烷基,即甲基,或乙基,丙基,丁基,異丁基,戊基,己基,庚基,正辛基,癸基。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解脫植入裝置,屬于醫(yī)療器械,及可植入血管內的裝置。該植入裝置包括推送器、植入物,粘接點,推送器與其遠端連接的彈簧圈近端之間,彈簧圈及其內的抗拉結構間有已固化的絕緣的α-氰基丙烯酸酯類醫(yī)用粘合劑層,使二者粘接一體。彈簧圈的近端可制成圓錐臺狀與核心導絲成同心連接。這樣設計的植入裝置,在電控制下可穩(wěn)定的在核心導絲的解脫點處迅速斷開,節(jié)省手術時間,可適用于各種植入物與推送器的連接,特別是一些血管內疾病的栓塞治療。
文檔編號A61F2/00GK2502644SQ0127909
公開日2002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01年12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11月19日
發(fā)明者劉雨竹, 鄧為民, 楊同良, 侯孟竹 申請人:劉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