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分枝桿菌干燥培養(yǎng)基及其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分枝桿菌干燥培養(yǎng)基及其生產方法,涉及微生物存在測定的選擇性培養(yǎng)基。
結核病是一種存在于世界范圍發(fā)病率很高的傳染性疾病之一,雖是一種病因明確,治有辦法,防有措施的病種,但關鍵的問題仍是要早期發(fā)現,及時治療,才能無虞。因此,盡早鑒別和診斷是控制該病的首要步驟。
在傳統(tǒng)的X放射線放射診斷、OT試驗和細菌培養(yǎng)三大診斷結核病技術中,尤以細菌培養(yǎng)發(fā)現結核菌生長最為直接。而細菌培養(yǎng)檢測技術本身,需要解決的是優(yōu)質、價廉的分枝桿菌生長培養(yǎng)基的供應問題。目前,已有的培養(yǎng)基多數由于“原料來源困難”、“難以獲得純菌液”、“操作繁瑣”、“觀察不便”、“檢出陽性率低”等原因得不到推廣。以羅氏雞蛋基培養(yǎng)基和瓊脂培養(yǎng)基為代表的固體培養(yǎng)基,雖是當前分枝桿菌分離培養(yǎng)和藥敏檢測最主要的手段,但均有局限性。羅氏培養(yǎng)基、改良羅氏培養(yǎng)基、酸羅氏培養(yǎng)基、丙酮酸鈉培養(yǎng)基、小川氏培養(yǎng)基均為傳統(tǒng)以雞蛋為賦形劑和營養(yǎng)成分的培養(yǎng)基,配制過程繁瑣,只能小量制備,質量差異大,易發(fā)生藥物加熱失效和蛋白質吸附消耗等缺陷,難以保證檢測的準確性,且需用血清凝固器等,不利于基層及非??漆t(yī)院推廣應用;米氏培養(yǎng)基是以瓊脂為賦形劑的培養(yǎng)基,由于需牛血清白蛋白第Ⅴ部分(Fv)和過氧化物酶,價格昂貴,且需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及特殊濾菌設備,僅能在發(fā)達國家使用,廣大第三世界無法推廣。近年來,由于吡嗪酰胺(PZA)在短程化療中的重要作用已引起學者們的日益重視,鑒于上述傳統(tǒng)培養(yǎng)基對PZA藥敏試驗存在困難,因此,尋找一種簡便、可靠的方法來檢測藥敏已迫在眉睫,鑒于PZA最佳殺菌酸度要求在pH5.6,這一特性給研制一種菌株生長良好、結果準確的培養(yǎng)基增加了難度。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要提供一種具有操作簡便,檢測快速,陽性檢出率高,價格低廉,便于運輸和保藏的分枝桿菌干燥培養(yǎng)基。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的,培養(yǎng)基以瓊脂和淀粉為賦形劑,加入分枝桿菌生長所需的碳源、氮源、磷酸鹽、硫酸鹽和以及微量刺激生長因子組合群及其他輔劑構成,其各主要組分的重量配比為磷酸二氫鉀68-88、磷酸氫二鈉10-15,檸檬酸三銨10.5-14,檸檬酸三鈉9-11,檸檬酸鐵銨0.5-1.1,L-谷氨酸或天門冬氨酸10.5-14.5,葡萄糖酸鈉或葡萄糖酸鉀10.5-14.5,葡萄糖45-48,硫酸鎂或氯化鎂1.2-2.5,丙酮酸鈉10.5-14.5,尿嘧啶或/和胸腺嘧啶0.8-1.0,-磷酸腺苷(AMP)或鳥嘌呤核苷酸(GMP)0.4-0.6,硫酸鋅或氯化鋅0.2-0.68,偏重亞硫酸鈉2-3,硒酸鈉0.05-0.16,泛酸鈣0.04-0.05,孔雀綠0.05-0.16,DNA0.10-0.50,琥珀酸鈣3-4.5,酵母粉4.6-10.0,淀粉150-270,瓊脂487-664。
其制備方法為按上述重量比分別稱取本發(fā)明各組分原料,以下列步驟配制本發(fā)明培養(yǎng)基1,磷酸鹽、硫酸鹽等無機鹽分別置烤箱內在100℃下烘烤,脫去結晶水;
2,將孔雀綠吸附于上述磷酸鹽,研磨均勻,以10-50份淀粉收底;
3,將上述檸檬酸鹽,L-谷氨酸,葡萄糖酸鹽,葡萄糖,鎂鹽,丙酮酸鈉,置粉碎器內磨勻,在烤箱內80-90℃烘1-2小時,加入淀粉10-50份混合;
4,DNA,用最少量蒸餾水加熱溶解,以最少量瓊脂吸附,置烤箱中80-90℃下烘24小時,加入與瓊脂量相同的牛肉膏,蛋白胨以及酵母粉適量球磨,300轉/分,混勻2小時;
5,將上述嘧啶,核苷酸,鋅鹽,偏重亞硫酸鈉,硒酸鈉,泛酸鈣和琥珀酸鈣研磨均勻,置37℃溫箱過夜;
6,取上述處理后的各成分,補足瓊脂和淀粉,酵母粉所需量后,置球磨機混勻,300轉/分×1小時,仃半小時,再球磨,反復4次,取出置80℃烘箱烘1小時,即得淡黃色粉末狀的本發(fā)明干燥培養(yǎng)基。產品用鋁塑封口袋包裝,暫不包裝則置塑料瓶密封,放置避光干燥處保存。
使用本培養(yǎng)基時,只需加入適量的甘油和蒸餾水,混勻,在高溫高壓下滅菌15-20分鐘,冷卻后再加入小牛血清,不需用血清凝固器等專用設備,接著參照中國防癆協(xié)會細菌學標準操作規(guī)程,即可進行分枝桿菌的分離培養(yǎng)、鑒定的工作。由于使用了磷酸鹽緩沖液,使培養(yǎng)基的pH穩(wěn)定在5.6±0.10內,為PZA藥敏檢測提供了最佳酸度,且可以大規(guī)模生產,消除了質量差異,從而為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提供了可靠的保證。經用于分枝桿菌的分離培養(yǎng)證明,菌株生長迅速,六周可出報告,用于PZA藥敏試驗,大多數菌株三周內即可報告,而用酸羅氏培養(yǎng)基則需10周,本發(fā)明還可反應菌株對藥物的真實耐藥性。故本發(fā)明培養(yǎng)基,及其生產方法,具有操作簡便,檢測快速,陽性檢出率高,價格低廉,易于標準化生產,便于運輸和保藏的優(yōu)點,對于指導常規(guī)用藥以及PZA臨床用藥具有重大意義。
以下實施例將對本發(fā)明的技術特征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將磷酸二氫鉀68克,磷酸二氫鈉10克于烤箱內100℃烘烤4小時,脫去結晶水;將孔雀綠0.05克吸附于上述磷酸鹽,研磨均勻,以50克淀粉收底;稱取檸檬酸三銨10.5克,檸檬酸三鈉9克,檸檬酸鐵銨0.5克,L-谷氨酸10.5克,葡萄糖酸鈉10.5克,葡萄糖45克,硫酸鎂1.2克,丙酮酸鈉10.5克,置粉碎器內磨勻,烤箱內80-90℃烘1小時,加入淀粉50克混合;稱取DNA0.10克,以最少量蒸餾水加熱溶解,吸附于最少量瓊脂,80-90℃烤箱烘24小時,加入與瓊脂等量的牛肉膏,蛋白胨以及1-2克酵母粉,球磨,300轉/分,混勻2小時;稱取尿嘧啶0.8克,一磷酸腺苷0.4克,硫酸鋅0.2克,偏重亞硫酸鈉2克,硒酸鈉0.05克,泛酸鈣0.04克和琥珀酸鈣3克研磨均勻,置37℃溫箱過夜;取上述處理后的成分,補足一瓊脂和淀粉所需量,置球磨機混勻,300轉/分×1小時,隔半小時,反復4次,取出置80℃烘箱烘1小時,用鋁塑封口袋包裝,暫不包裝則置500克塑料瓶密封,放置避光干燥處保存。
實施例2,將磷酸二氫鉀68克,磷酸二氫鈉10克于烤箱內100℃烘烤4小時,脫去結晶水;將孔雀綠0.05克吸附于上述磷酸鹽,研磨均勻,以50克淀粉收底;稱取檸檬酸三銨10.5克,檸檬酸三鈉9克,檸檬酸鐵銨0.5克,天門冬氨酸10.5克,葡萄糖酸鉀10.5克,葡萄糖45克,氯化鎂1.2克,丙酮酸鈉10.5克,置粉碎器內磨勻,烤箱內80-90℃烘1小時,加入淀粉50克混合;稱取DNA0.10克,以最少量蒸餾水加熱溶解,吸附于最少量瓊脂,80-90℃烤箱烘24小時,加入與瓊脂等量的牛肉膏,蛋白胨以及1-2克酵母粉,球磨,300轉/分,混勻2小時;稱取胸腺嘧啶0.8克,鳥嘌呤核苷酸0.4克,氯化鋅0.2克,偏重亞硫酸鈉2克,硒酸鈉0.05克,泛酸鈣0.04克和琥珀酸鈣3克研磨均勻,置37℃溫箱過夜;取上述處理后的成分,補足瓊脂和淀粉至全量,置球磨機混勻,300轉/分×1小時,隔半小時,反復4次,取出置80℃烘箱烘1小時,用鋁塑封口袋包裝,暫不包裝則置500克塑料瓶密封,放置避光干燥處保存。
實施例3-15,操作工藝同實施例1,培養(yǎng)基各組分的含量為
實施例13,本發(fā)明用于分枝桿菌分離培養(yǎng),一,菌株來源牛型、鳥結核分枝桿菌標準菌株來源于美國。其余由日本清瀨市結核病研究室提供。臨床標本來源于上海市及全國各大醫(yī)院收治患者。
二,培養(yǎng)基制備及使用1,稱取10克包裝干燥培養(yǎng)基粉劑,加入甘油3~4毫升,蒸餾水250毫升,搖勻,115℃高壓滅菌10分鐘;
2,待冷卻至60-65℃,加10毫升小牛血清,混勻無菌分裝,放置斜面,凝固后37℃增菌過夜待用。室溫或4℃箱保存,4周內用畢;
3,以2%NaOH處理標本,振蕩消化痰液至透明或半透明,半小時內接種畢,每支0.1毫升37℃溫箱培養(yǎng),每周觀察一次,第6周報告結果;
三,菌落形態(tài)保持人形結核桿菌基本特征,與傳統(tǒng)羅氏培養(yǎng)基比較菌落稍細小,濕潤,光滑,呈表面生長。
四,結果1,標準菌株在干燥培養(yǎng)基的生長試驗人型分枝桿菌(H37Rv)牛型菌株及9株非典型標準菌株在干燥培養(yǎng)基與羅氏培養(yǎng)基比較,無論大接種量(10-3mg/ml)和小接種量(10-5mg/ml)生長速度和最終菌量均無差異
2,臨床標本分離培養(yǎng)試驗用2%NaOH前處理,與酸性羅氏對照,統(tǒng)計1133例臨床標本,干燥培養(yǎng)基陽性為121例,酸羅氏為103例,統(tǒng)計學分析P>0.05,無顯著性差異 干燥培養(yǎng)基,經6家醫(yī)院共計2068例標本,比較5種培養(yǎng)基生長試驗結果,證明其陽性率均高于羅氏及小川氏,僅略低于丙酮酸鈉培養(yǎng)基
從上列三種培養(yǎng)基生長曲線比較圖表明,干燥培養(yǎng)基的生長速度,快于雞蛋基培養(yǎng)基,6周可出報告,3周生長達到高峰。而酸羅氏、丙酮酸鈉培養(yǎng)基生長曲線相似,8周后仍有少量陽性,4周后才達到高峰。干燥培養(yǎng)基可提前二周出報告實施例14,本發(fā)明干燥培養(yǎng)基用于分枝桿菌吡嗪酰胺(PZA)藥敏試驗1,菌株來源標準株中牛型、鳥結核分枝桿菌來源于美國。其余由日本清瀨市結核病研究室提供。臨床初、復治菌株來源于上海市各大醫(yī)院。
2,培養(yǎng)基制備基礎液A取10克包裝干燥培養(yǎng)基粉劑,加入甘油3毫升,蒸餾水250毫升,加熱溶解,10磅滅菌15分鐘;基礎液B新鮮小牛釁血清10ml。
待A液冷卻至50-65℃,將B液倒入混勻,分別加入PZA藥粉,得最終濃度0,25,50,250μg/ml四組,趁熱分裝,放置斜面。凝固后置37℃溫箱增菌過夜,室溫保存,4周內用完。
3,操作方法參照中國防癆協(xié)會細菌學標準操作規(guī)程,做分枝桿菌各群標準菌株生長試驗和臨床初復治菌間接藥敏試驗,藥敏試驗最終接種量為10-3mg/ml。
4,結果觀察于接種后2、3周各觀察一次,第4周出報告。原則上以空白管生長至“+”以上,即可報告藥敏結果。
按上述操作所得158株臨床分離菌PZA藥敏試驗結果為 結果顯示初治菌絕大多數敏感,復治菌株耐藥產生快,三個月內即可達48%,用藥1年者90%耐藥。
118株初治菌各濃度管生長情況
權利要求
1.分枝桿菌干燥培養(yǎng)基,其特征在于,培養(yǎng)基包括磷酸二氫鉀68-88(重量份),磷酸氫二鈉10-15(重量份),檸檬酸三銨10.5-14(重量份),檸檬酸三鈉9-11(重量份),檸檬酸鐵銨0.5-1.1(重量份),L-谷氨酸10.5-14.5(重量份),葡萄糖酸鈉10.5-14.5(重量份),葡萄糖45-48(重量份),硫酸鎂1.2-2.5(重量份),丙酮酸鈉10.5-14.5(重量份),尿嘧啶0.8-1.0(重量份),一磷酸腺苷0.4-0.6(重量份),硫酸鋅0.2-0.28(重量份),偏重亞硫酸鈉2-3(重量份),硒酸鈉0.05-0.16(重量份),泛酸鈣0.04-0.05(重量份),孔雀綠0.05-0.16(重量份),DNA0.10-0.27(重量份),琥珀酸鈣3-4.5(重量份),酵母粉4.6-10.0(重量份),淀粉150-270(重量份),瓊脂487-664(重量份)。
2.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分枝桿菌干燥培養(yǎng)基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培養(yǎng)基組分配比要求,分別稱取原料,通過以下步驟配制本發(fā)明培養(yǎng)基(1),磷酸鹽、硫酸鹽等無機鹽分別置烤箱內在100℃下烘烤,脫去結晶水和表面吸附水;(2),將孔雀綠吸附于上述磷酸鹽,研磨均勻,以適量淀粉收底;(3),將檸檬酸鹽,氨基酸,葡萄糖酸鹽,葡萄糖,鎂鹽,丙酮酸鈉,置粉碎器內磨勻,在烤箱內80-90℃烘1-2小時,加入適量淀粉混合;(4),DNA,以最少量蒸餾水加熱溶解,用最少量瓊脂吸附,置烤箱中80-90℃下烘24小時,加入與瓊脂量相同的牛肉膏,蛋白胨以及酵母粉適量球磨,300轉/分,混勻2小時;(5),將嘧啶,核苷酸,鋅鹽,偏重亞硫酸鈉,硒酸鈉,泛酸鈣和琥珀酸鈣研磨均勻,置37℃溫箱過夜;(6),取上述處理后的各成分,補足瓊脂、淀粉、酵母至全量后,混合置球磨機混勻,300轉/分×1小時,仃半小時,再球磨,反復4次,取出置80℃烘箱烘1小時,即得本發(fā)明培養(yǎng)產品;(7)將上述培養(yǎng)基產品密封置避光干燥處保存。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分枝桿菌干燥培養(yǎng)基,涉及微生物存在測定的選擇性培養(yǎng)基,主要由磷酸鹽,檸檬酸鹽,氨基酸,葡萄糖酸鹽,葡萄糖,鎂鹽,丙酮酸鈉,嘧啶,鋅鹽,硒酸鈉,泛酸鈣,孔雀綠,DNA,琥珀酸鈣,酵母粉,淀粉和瓊脂,通過大規(guī)模干燥培養(yǎng)生產技術,經脫水、吸附、干燥、球磨等工藝配制而成,具有操作簡便,檢測快速,陽性檢出率高,價格低廉,易于標準化生產,便于運輸和保藏的優(yōu)越性。
文檔編號C12Q1/04GK1103893SQ9311262
公開日1995年6月21日 申請日期1993年12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1993年12月14日
發(fā)明者徐建新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