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干燥裝置、膜的干燥方法及溶液制膜方法

文檔序號:408829閱讀:28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干燥裝置、膜的干燥方法及溶液制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干燥裝置、膜的干燥方法及溶液制膜方法。
背景技術(shù)
具有透光性的聚合物膜(以下稱為膜)輕質(zhì)且容易成型,因此作為光學膜廣泛使用。其中,利用纖維素?;锏鹊睦w維素酯類膜用作以照片感光用膜為代表的、近年來市場不斷擴大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構(gòu)成部件,即光學膜。作為這種光學膜,例如有相位差膜或偏光板保護膜等。這種膜通過溶液制膜方法制造。溶液制膜方法的概要為如下。第1,流出包含聚合物和溶劑的聚合物溶液(以下稱為濃液),在移動支撐體上形成流延膜。第2,從流延膜蒸發(fā)溶劑直至流延膜成為可獨立傳送的狀態(tài)。第3,從移動支撐體剝下流延膜作為濕潤膜。 之后,通過使溶劑從濕潤膜蒸發(fā),能夠從濕潤膜得到膜。在溶液制膜方法中為了謀求生產(chǎn)效率的提高,需有效地進行溶劑在流延膜中的蒸發(fā)。為此,需對流延膜吹送垂直的干燥風(以下稱為正式干燥處理)。但是,若對形成之后的流延膜吹送垂直的干燥風,則導致在流延膜的表面產(chǎn)生折皺(wrinkle)。即使直接從支撐體剝離這種產(chǎn)生折皺的流延膜,最終得到的膜上會殘留折皺。因此,例如,日本專利公開2007-290375號公報中提出有防止折皺的生成的同時有效地干燥流延膜的方法。日本專利公開2007-290375號公報中記載的干燥方法中,相對于形成之后的流延膜,以覆蓋流延膜的表面的方式設置干燥導管,從而朝向干燥導管與流延膜的間隙送出相對流延膜成為順風的預干燥風(以下稱為預干燥處理)。通過進行一定時間該預干燥處理,能夠在流延膜的表面?zhèn)刃纬杀砻嫫交母稍飳印6?,通過依次進行預干燥處理及正式干燥處理,能夠有效地制造表面平滑的膜。日本專利公開2007-290375號公報中記載的干燥方法中,為了進一步謀求生產(chǎn)效率的提高,必須提高移動支撐體的移動速度。但是,若提高移動支撐體的移動速度,則為了確保干燥層的生成時間而必須增大進行預干燥處理的區(qū)域(以下稱為預干燥區(qū)域)的長度。因此,能夠通過使預干燥風的風速隨著移動支撐體的移動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來兼顧確保干燥層的生成時間以及防止預干燥區(qū)域的擴大。但是,增大預干燥風的風速時,發(fā)生欲從支撐體剝離流延膜時部分流延膜殘留在支撐體或者剝離的流延膜被撕掉等故障。

發(fā)明內(nèi)容
發(fā)明人深刻研究的結(jié)果,查明了上述問題起因于正式干燥處理中的干燥效率的下降。本發(fā)明是解決這種課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即使流延膜的表面平滑又有效地干燥流延膜的干燥裝置及膜的干燥方法,及能夠有效地制造表面平滑的膜的溶液制膜方法。本發(fā)明的干燥裝置為干燥形成于移動支撐體上的膜的干燥裝置。所述膜包含聚合物及溶劑。所述干燥裝置具備外罩、第I進氣口、第I干燥單元、第2進氣口、第2干燥單元及控制部。所述外罩覆蓋所述膜。所述第I進氣口送出第I干燥風。所述第I進氣口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上游側(cè)而設置。所述第I進氣口朝向所述外罩與所述膜之間送出所述第I干燥風。所述第I干燥單元具有所述外罩和第I進氣口。所述第I干燥單元從所述第I進氣口送出所述第I干燥風直至通過所述溶劑的蒸發(fā)在所述膜的表面?zhèn)刃纬筛稍飳印K龅?進氣口送出第2干燥風。所述第2進氣口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下游側(cè)而設置。所述第2進氣口朝向所述膜的表面送出大致垂直的第2干燥風。所述第2干燥單元具有所述第2進氣口。所述第2干燥單元通過使所述第2干燥風與所述膜的表面碰撞來促進所述溶劑的蒸發(fā)。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I干燥風的風速Vl和所述第2干燥風的風速V2中的至少任一方。所述控制部以保證所述第2干燥風朝向所述膜的表面的碰撞的方式控制所述風速Vl和所述風速V2中的至少任一方。優(yōu)選V1/V2的值為0. 6以下。優(yōu)選所述干燥裝置具備對所述第I干燥風進行排氣的排氣部。所述排氣部設置于所述外罩與所述第2進氣口之間。
本發(fā)明的干燥裝置為干燥形成于移動支撐體上的膜的干燥裝置。所述膜包含聚合物及溶劑。所述干燥裝置具備外罩、第I進氣口、第I干燥單元、第2進氣口、第2干燥單元及排氣部。所述外罩覆蓋所述膜。所述第I進氣口送出第I干燥風。所述第I進氣口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上游側(cè)而設置。所述第I進氣口朝向所述外罩與所述膜之間送出第I干燥風。所述第I干燥單元具有所述外罩和所述第I進氣口。所述第I干燥單元從所述第I進氣口送出所述第I干燥風直至通過所述溶劑的蒸發(fā)在所述膜的表面?zhèn)刃纬筛稍飳印K龅?進氣口送出第2干燥風。所述第2進氣口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下游側(cè)而設置。所述第2進氣口朝向所述膜的表面送出大致垂直的第2干燥風。所述第2干燥單元具有所述第2進氣口。第2干燥單元通過使所述第2干燥風與所述膜的表面碰撞來促進所述溶劑的蒸發(fā)。所述排氣部對所述第I干燥風進行排氣。所述排氣部設置于所述外罩與所述第2進氣口之間。優(yōu)選該干燥裝置具備遮擋從所述第I進氣口朝向所述第2進氣口流動的所述第I干燥風的擋風板。本發(fā)明的干燥裝置為干燥形成于移動支撐體上的膜的干燥裝置。所述膜包含聚合物及溶劑。所述干燥裝置具備外罩、第I進氣口、第I干燥單元、第2進氣口、第2干燥單元及擋風板。所述外罩覆蓋所述膜。所述第I進氣口送出第I干燥風。所述第I進氣口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上游側(cè)而設置。所述第I進氣口朝向所述外罩與所述膜之間送出第I干燥風。所述第I干燥單元具有所述外罩和所述第I進氣口。所述第I干燥單元從所述第I進氣口送出所述第I干燥風直至通過所述溶劑的蒸發(fā)在所述膜的表面?zhèn)刃纬筛稍飳?。所述?進氣口送出第2干燥風。所述第2進氣口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下游側(cè)而設置。所述第2進氣口朝向所述膜的表面送出大致垂直的第2干燥風。所述第2干燥單元具有所述第2進氣口。所述第2干燥單元通過使所述第2干燥風與所述膜的表面碰撞來促進所述溶劑的蒸發(fā)。所述擋風板遮擋從所述第I進氣口朝向所述第2進氣口流動的所述第I干燥風。所述擋風板設置于所述外罩與所述第2進氣口之間。本發(fā)明的膜的干燥方法為干燥形成于移動支撐體上的膜的膜干燥方法。所述膜包含聚合物及溶劑。所述膜的干燥方法具備第I干燥步驟、第2干燥步驟及控制步驟。所述第I干燥步驟中從所述第I干燥單元的第I進氣口送出第I干燥風直至通過所述溶劑的蒸發(fā)在所述膜的表面?zhèn)刃纬筛稍飳?。所述第I干燥單元具有外罩和所述第I進氣口。所述外罩覆蓋所述膜。所述第I進氣口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上游側(cè)而設置。所述第I進氣口朝向所述外罩與所述膜之間送出第I干燥風。所述第2干燥步驟中通過使來自第2干燥單元的第2干燥風與所述膜的表面碰撞來促進所述溶劑的蒸發(fā)。所述第2干燥單元具有第2進氣口。所述第2進氣口朝向所述膜的表面送出大致垂直的所述第2干燥風。所述第2進氣口在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下游側(cè)送出所述第2干燥風。所述控制步驟控制所述第I干燥風的風速Vl和所述第2干燥風的風速V2中的至少任一方。所述風速Vl和所述風速V2中的至少任一方以保證所述第2干燥風向所述膜的表面的碰撞的方式控制。本發(fā)明的膜的干燥方法為干燥形成于移動支撐體上的膜的膜干燥方法。所述膜包含聚合物及溶劑。所述膜的干燥方法具備第I干燥步驟(A步驟)、第2干燥步驟(B步驟)及排氣步驟(C步驟)。所述A步驟中從第I干燥單元的第I進氣口送出第I干燥風直至通過所述溶劑的蒸發(fā)在所述膜的表面?zhèn)刃纬筛稍飳?。所述第I干燥單元具有外罩和所述第 I進氣口。所述外罩覆蓋所述膜。所述第I進氣口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上游側(cè)而設置。所述第I進氣口朝向所述外罩與所述膜之間送出第I干燥風。所述B步驟中通過使來自第2干燥單元的第2干燥風與所述膜的表面碰撞來促進所述溶劑的蒸發(fā)。所述第2干燥單元具有第2進氣口。所述第2進氣口朝向所述膜的表面送出大致垂直的所述第2干燥風。所述第2進氣口在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下游側(cè)送出所述第2干燥風。所述C步驟中對所述第I干燥風進行排氣。所述排氣在所述A步驟與所述B步驟之間進行。本發(fā)明的膜的干燥方法為干燥形成于移動支撐體上的膜的膜干燥方法。所述膜包含聚合物及溶劑。所述膜的干燥方法具備第I干燥步驟(D步驟)、第2干燥步驟(E步驟)及擋風步驟(F步驟)。所述D步驟中從第I干燥單元的第I進氣口送出第I干燥風直至通過所述溶劑的蒸發(fā)在所述膜的表面?zhèn)刃纬筛稍飳?。所述第I干燥單元具有外罩和所述第I進氣口。所述外罩覆蓋所述膜。所述第I進氣口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上游側(cè)而設置。所述第I進氣口朝向所述外罩與所述膜之間送出第I干燥風。所述E步驟中通過使來自第2干燥單元的第2干燥風與所述膜的表面碰撞來促進所述溶劑的蒸發(fā)。所述第2干燥單元具有第2進氣口。所述第2進氣口朝向所述膜的表面送出大致垂直的所述第2干燥風。所述第2進氣口在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下游側(cè)送出所述第2干燥風。所述F步驟在所述D步驟與所述E步驟之間遮擋朝向所述第2進氣口流動的所述第I干燥風。本發(fā)明的溶液制膜方法為干燥形成于移動支撐體上的膜來制造膜的溶液制膜方法。所述膜包含聚合物及溶劑。所述溶液制膜方法具備第I干燥步驟(G步驟)、第2干燥步驟(H步驟)、控制步驟(I步驟)及剝離步驟(J步驟)。所述G步驟中從第I干燥單元的第I進氣口送出第I干燥風直至通過所述溶劑的蒸發(fā)在所述膜的表面?zhèn)刃纬筛稍飳?。所述第I干燥單元具有外罩和所述第I進氣口。所述外罩覆蓋所述膜。所述第I進氣口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上游側(cè)而設置。所述第I進氣口朝向所述外罩與所述膜之間送出第I干燥風。所述H步驟中通過使來自第2干燥單元的第2干燥風與所述膜的表面碰撞來促進所述溶劑的蒸發(fā)。所述第2干燥單元具有第2進氣口。所述第2進氣口朝向所述膜的表面送出大致垂直的所述第2干燥風。所述第2進氣口在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下游側(cè)送出所述第2干燥風。所述I步驟中控制所述第I干燥風的風速Vl和所述第2干燥風的風速V2中的至少任一方。所述風速Vl和所述風速V2中的至少任一方以保證所述第2干燥風向所述膜的表面的碰撞的方式控制。所述J步驟中從所述移動支撐體剝離所述H步驟之后的所述膜作為膜。本發(fā)明的溶液制膜方法為干燥形成于移動支撐體上的膜來制造膜的溶液制膜方法。所述膜包含聚合物及溶劑。所述溶液制膜方法具備第I干燥步驟(A步驟)、第2干燥步驟(B步驟)、排氣步驟(C步驟)及剝離步驟(K步驟)。所述A步驟中從第I干燥單元的第I進氣口送出第I干燥風直至通過所述溶劑的蒸發(fā)在所述膜的表面?zhèn)刃纬筛稍飳?。所述第I干燥單元具有外罩和所述第I進氣口。所述外罩覆蓋所述膜。所述第I進氣口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上游側(cè)而設置。所述第I進氣口朝向所述外周與所述膜之間送出第I干燥風。所述B步驟中通過使來自第2干燥單元的第2干燥風與所述、膜的表面碰撞來促進所述溶劑的蒸發(fā)。所述第2干燥單元具有第2進氣口。所述第2進氣口朝向所述膜的表面送出大致垂直的所述第2干燥風。所述第2進氣口在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下游側(cè)送出所述第2干燥風。所述C步驟中對所述第I干燥風進行排氣。所述排氣在所述A步驟與所述B步驟之間進行。所述K步驟中從所述移動支撐體剝離所述B步驟之后的所述膜作為膜。本發(fā)明的溶液制膜方法為干燥形成于移動支撐體上的膜來制造膜的溶液制膜方法。所述膜包含聚合物及溶劑。所述溶液制膜方法具備第I干燥步驟(D步驟)、第2干燥步驟(E步驟)、擋風步驟(F步驟)及剝離步驟(L步驟)。所述D步驟中從第I干燥單元的第I進氣口送出第I干燥風直至通過所述溶劑的蒸發(fā)在所述膜的表面?zhèn)刃纬筛稍飳印K龅贗干燥單元具有外罩和所述第I進氣口。所述外罩覆蓋所述膜。所述第I進氣口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上游側(cè)而設置。所述第I進氣口朝向所述外罩與所述膜之間送出第I干燥風。所述E步驟中通過使來自第2干燥單元的第2干燥風與所述膜的表面碰撞來促進所述溶劑的蒸發(fā)。所述第2干燥單元具有第2進氣口。所述第2進氣口朝向所述膜的表面送出大致垂直的所述第2干燥風。所述第2進氣口在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下游側(cè)送出所述第2干燥風。所述F步驟遮擋朝向所述第2進氣口流動的所述第I干燥風。所述F步驟在所述D步驟與所述E步驟之間進行。所述L步驟中從所述移動支撐體剝離所述E步驟之后的所述膜作為膜。發(fā)明效果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防止第I干燥風流入朝向流延膜送出第2干燥風的第2進氣口與流延膜之間,因此能夠有效地干燥流延膜。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防止因流延膜的干燥不足引起的故障并且能夠有效地制造表面平滑的膜。


圖I是表示溶液制膜設備的概要的說明圖。圖2是表示流延裝置的概要的說明圖。
圖3是表示第I干燥單元及第2干燥單元的概要的立體圖。圖4是表示第I干燥單元及第2干燥單元的概要的說明圖。圖5是表示第I干燥單元的概要的沿圖4的V-V線的截面圖。圖6是表示第I干燥單元的概要的沿圖4的VI-VI線的截面圖。圖7是表示第2進氣導管及第2進氣噴嘴的概要的立體圖。圖8是表示第2干燥單元的概要的側(cè)視圖。圖9是表示形成之后的流延膜的概要的截面圖。
圖10是表示已具有干燥層的流延膜的概要的截面圖。圖11是示意地表示通過第I干燥風擠出第2干燥風的樣子的說明圖。圖12是表示第I干燥單元及第2干燥單元的概要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溶液制膜設備)對本發(fā)明所涉及的第I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如圖I所示,溶液制膜設備10具有流延裝置15、夾子拉幅機17、干燥裝置18及卷取裝置19。流延裝置15由濃液12制作濕潤膜13。夾子拉幅機17通過濕潤膜13的干燥獲得膜16。干燥裝置18進行濕潤膜13的干燥。卷取裝置19將膜16卷繞在卷芯。(流延裝置)如圖I及圖2所示,流延裝置15具有殼體23、大致水平地排列于殼體23內(nèi)的水平輥24、25。水平輥24由驅(qū)動軸24a和軸著于驅(qū)動軸24a的輥主體24b構(gòu)成。水平輥25由軸25a和軸著于軸25a的輥主體25b構(gòu)成。水平輥24、25上卷繞環(huán)狀的流延帶26。流延帶26通過連結(jié)帶狀片材的兩端而獲得。驅(qū)動軸24a與輥驅(qū)動用馬達(未圖示)連接。控制部(未圖示)控制輥驅(qū)動用馬達來使水平輥24以預定的速度旋轉(zhuǎn)。流延帶26隨著水平輥24的旋轉(zhuǎn)向預定的方向循環(huán)移動,水平輥25隨著流延帶26的移動而旋轉(zhuǎn)。以下,將流延帶26的移動方向稱為X方向,將流延帶26的寬度方向稱為Y方向,將垂直方向稱為Z方向。優(yōu)選流延帶26的表面(以下稱為流延面)26a的移動速度V26a在200m/分鐘以下。若移動速度V26a超過200m/分鐘,則很難穩(wěn)定地形成液珠。移動速度V26a的下限值考慮目標膜的生產(chǎn)率即可。移動速度V26a的下限值例如為IOm/分鐘,即移動速度V26a例如在IOm/分鐘以上。流延帶26優(yōu)選為不銹鋼制,更優(yōu)選為具有充分的耐腐蝕性和強度的SUS316制。流延帶26的寬度例如優(yōu)選為濃液12的流延寬度的I. I倍以上2. 0倍以下。流延帶26的長度例如優(yōu)選為20m以上200m以下,流延帶26的厚度例如優(yōu)選為0. 5mm以上 2. 5mm以下。另外,優(yōu)選使用厚度不均相對于整體厚度在0. 5%以下的流延帶26。流延面26a優(yōu)選被研磨,流延面26a的表面粗糙度優(yōu)選在0. 05 m以下。另外,為了將流延帶26的流延面26a的溫度設為預定值,優(yōu)選在水平輥24、25安裝有調(diào)溫裝置(未圖示)。優(yōu)選流延帶26的表面溫度為可調(diào)整為10°C 40°C的溫度。調(diào)溫裝置在控制部的控制下,使調(diào)節(jié)成預定溫度的熱載體在設置于輥主體24b、25b內(nèi)的流路中循環(huán)。通過該熱載體的循環(huán)能夠?qū)⑤佒黧w24b、25b的溫度維持為預定溫度。
另外,在殼體23內(nèi)從X方向上游側(cè)朝向下游側(cè)依次配設第I 第3密封部件31 33。殼體23內(nèi)通過第I 第3密封部件31 33從X方向上游側(cè)朝向下游側(cè)隔成流延室23a、干燥室23b及剝離室23c。而且,流延室23a的氣密性通過第I 第2密封部件31 32維持。另外,干燥室23b的氣密性通過第2 第3密封部件32 33維持。第I密封部件31由安裝于殼體23的擋風板31a和安裝于擋風板31a的迷宮式密封件31b構(gòu)成。擋風板31a具有遮擋殼體23內(nèi)的氣體流動的擋風面。擋風面可與X方向正交也可與X方向傾斜交叉。擋風板31a從殼體23的內(nèi)壁面突出,朝向流延帶26的流延面26a延設。另外,以從頂棚突出的方式設置擋風板31a亦可。迷宮式密封件31b以靠近流延26a的方式設置于擋風板31a的前端。優(yōu)選迷宮式密封件31b設置成靠近流延帶26中卷繞于水平輥24的部分的流延面26a。迷宮式密封件31b與流延面26a的間隔例如為I. 5mm以上2. Omm以下。第2密封部件32由安裝于殼體23內(nèi)的擋風板32a和安裝于擋風板32a的迷宮式 密封件32b構(gòu)成。擋風板32a為與擋風板31a相同的形狀,從殼體23內(nèi)的頂棚突出,朝向流延帶26的流延面26a延設。迷宮式密封件32b為與迷宮式密封件31b相同的形狀,以靠近流延面26a的方式設置于擋風板32a的前端。優(yōu)選迷宮式密封件32b設置成靠近流延帶26中卷繞于水平輥24的部分的流延面26a。迷宮式密封件32b與流延面26a的間隔例如為I. Omm以上I. 5mm以下。第3密封部件33由安裝于殼體23的擋風板33a和安裝于擋風板33a的迷宮式密封件33b構(gòu)成。擋風板33a為與擋風板31a相同的形狀,從殼體23內(nèi)的內(nèi)壁面突出,朝向流延帶26的流延面26a延設。迷宮式密封件33b為與迷宮式密封件31b相同的形狀,以靠近流延面26a的方式設置于擋風板33a的前端。迷宮式密封件33b與流延面26a的間隔例如為I. 5mm以上2. Omm以下。(流延室)流延室23a內(nèi)設置流延模40和減壓單元41。流延模40具有流出濃液12的濃液流出口 40a,并以濃液流出口 40a與流延帶26靠近的方式配設于水平輥24的上方。流延模40從濃液流出口 40a朝向流延帶26流出濃液12。從濃液流出口 40a流出并到達流延面26a之前的濃液12形成液珠。到達流延面26a的濃液12在X方向上流延的結(jié)果形成帶狀的流延膜43。減壓單元41為用于減壓液珠的X方向上游側(cè)的單元,且具有減壓室41a、減壓扇41b及吸引管41c。減壓室41a配置于比流延模40的濃液流出口 40a更靠X方向的上游側(cè)。減壓扇41b吸引減壓室41a內(nèi)的氣體。吸引管41c連接減壓扇41b和減壓室41a。(干燥室)干燥室23b內(nèi)從X方向上游側(cè)朝向下游側(cè)依次設置對流延膜43供給預定的干燥風的第I干燥單元51 第3干燥單元53。第I干燥單元51及第2干燥單元52配設于架設在水平輥24、25的流延帶26的上方。第3干燥單元53配設于架設在水平輥24、25的流延帶26的下方。(第I干燥單元)如圖3及圖4所示,第I干燥單元51由第I進氣導管57、外罩58、第I排氣導管59及第I進氣噴嘴60構(gòu)成。第I進氣導管57、外罩58及第I排氣導管59從X方向上游側(cè)朝向下游側(cè)依次設置。第I進氣噴嘴60設置于第I進氣導管57。(第I進氣導管)如圖4及圖5所示,第I進氣導管57為使第I干燥風61流通的導管,在X方向上靠近第2密封部件32且在Z方向上遠離流延膜43而配設。第I進氣噴嘴60設置于第I進氣導管57的下面57a,且具備送出第I干燥風61的第I進氣口 60a。第I進氣噴嘴60朝向第I干燥風61的送出方向向X方向下游側(cè)延伸。向第I進氣導管57的下面57a開口的第I進氣口 60a從流延膜43的一端延設至另一端。(第I排氣導管)第I排氣導管59為使第I干燥風61流通的導管,在Z方向上遠離流延膜43而配設。在第I排氣導管59的下面,對第I干燥風61進行排氣的第I排氣口 59a以與流延膜43正對的方式開口。第I排氣口 59a從流延膜43的一端延設至另一端。 (外罩)外罩58為向第I排氣口 59a引導從第I進氣口 60a送出的第I干燥風61的外罩,在Z方向上以遠離流延膜43的狀態(tài)覆蓋流延膜43。外罩58形成為板狀,在X方向上從第I進氣導管57延設至第I排氣導管59,在Y方向上從流延膜43的一端延設至另一端。在外罩58下面具有與流延膜43大致平行的導向面58a。優(yōu)選導向面58a與第I進氣導管57的下面57a和第I排氣導管59的下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圖4及圖6所示,在Y方向上排列的側(cè)擋風板65從第I進氣導管57延伸至第I排氣導管59。側(cè)擋風板65從下面57a或?qū)蛎?8a朝向流延膜43延伸。側(cè)擋風板65的Y方向內(nèi)側(cè)的面65a優(yōu)選與第I進氣噴嘴60的內(nèi)面60b在同一水平面上。從第I進氣口 60a遍及第I排氣口 59a,在由導向面58a、下面57a、流延膜43及側(cè)擋風板65包圍的部分形成從第I進氣口 60a送出的第I干燥風61的第I干燥風路66。第I干燥風路66在Z方向上的寬度根據(jù)流延膜43的寬度W43決定即可,例如優(yōu)選為(W43-60)mm以上(W43_20)mm以下。第I干燥風路66在X方向上的長度根據(jù)制造條件(流延帶26的流延面26a的移動速度V26a等)決定即可,例如優(yōu)選為2000mm以上3000mm以下。(第2干燥單元)如圖2所示,多個第2干燥單元52在X方向上排列。如圖3所示,第2干燥單元52由第2進氣導管71、第2排氣導管72及第2進氣噴嘴73構(gòu)成。如圖4及圖7所示,第2進氣導管71為使第2干燥風75流通的導管,并遠離流延膜43而配設。設置于第2進氣導管71的第2進氣噴嘴73從第2進氣導管71的下面朝向流延膜43大致垂直地延伸。如圖4及圖8所示,在靠近流延膜43的第2進氣噴嘴73的前端設置送出第2干燥風75的第2進氣口 73a。第2進氣口 73a與流延膜43的間隔例如優(yōu)選為IOOmm以上200mm以下。第2進氣口 73a從流延膜43的一端延設至另一端。第2排氣導管72具有對第2干燥風75進行排氣的第2排氣口 72a,且配設于比第2進氣噴嘴73更靠X方向下游側(cè)。第2排氣口 72a在比第2進氣口 73a更靠上方配設于第2進氣口 73a的Y方向兩外側(cè)。優(yōu)選第2進氣口 73a和第2排氣口 72a在X方向上交替配設。(第3干燥單元)如圖2所示,第3干燥單元53由從X方向上游側(cè)朝向下游側(cè)依次設置的第3排氣導管81和第3進氣導管82構(gòu)成。第3排氣導管81及第3進氣導管82分別遠離配設于流延帶26。第3排氣導管81上設置對第3干燥風84進行排氣的第3排氣口 81a。朝向X方向下游側(cè)開口的第3排氣口 81a從流延膜43的一端延設至另一端。第3進氣導管82上設置送出第3干燥風84的第3進氣口 82a。朝向X方向上游側(cè)開口的第3進氣口 82a從流延膜43的一端延設至另一端。第I干燥單元51 第3干燥單元53中分別設置第I 第3送風扇(未圖示)及第I 第3調(diào)溫機(未圖示)??刂撇?5與第I 第3送風扇及第I 第3調(diào)溫機連接??刂撇?5獨立調(diào)節(jié)對第I干燥風61、第2干燥風75及第3干燥風84的溫度或風速。(剝離室)剝離室23c內(nèi)設置剝離輥86。剝離輥86從流延帶26剝離已成為可剝離狀態(tài)的流延膜43來作為濕潤膜13,并從設置于剝離室23c的出口 23o送出濕潤膜13。
也可將冷凝包含于殼體23內(nèi)的氣氛中的溶劑的冷凝裝置和回收已冷凝的溶劑的回收裝置設置于流延裝置15。由此能夠?qū)跉んw23內(nèi)的氣氛中的溶劑的濃度保持在恒定范圍內(nèi)?;氐綀D1,流延裝置15與夾子拉幅機17之間的轉(zhuǎn)送部中排列有多個支撐濕潤膜35的支撐輥87。支撐輥87通過未圖示的馬達以軸為中心旋轉(zhuǎn)。支撐輥87支撐從流延裝置15送出的濕潤膜35并向夾子拉幅機17引導。另外,圖I中,示出在轉(zhuǎn)送部排列2個支撐輥87的情況,但是本發(fā)明不限于此,可在轉(zhuǎn)送部排列I個或3個以上的支撐輥87。另外,支撐輥87也可以為自由輥(非驅(qū)動輥、驅(qū)動輥)。夾子拉幅機17具有把持濕潤膜13的寬度方向兩側(cè)緣部的多個夾子,該夾子在拉伸軌道上移動。對被夾子把持的濕潤膜13送出干燥風,對濕潤膜13實施朝向?qū)挾确较虻睦焯幚淼耐瑫r實施干燥處理。夾子拉幅機17與干燥裝置18之間設置有切邊裝置88。送出至切邊裝置88的膜16的寬度方向的兩端形成有由于夾子而形成的把持痕跡。切邊裝置88切掉具有該把持痕跡的兩端部分。該被切掉的部分通過送風依次送入截斷風機(未圖示)及破碎機(未圖示)且被切碎,作為濃液等的原料再利用。干燥裝置18具備具有膜16的傳送路的殼體、形成膜16的傳送路的多個輥18a及調(diào)節(jié)殼體內(nèi)的氣氛的溫度或濕度的空調(diào)機(未圖示)。導入殼體內(nèi)的膜16卷繞于多個輥18a的同時被傳送。殘留的溶劑通過該氣氛的溫度或濕度的調(diào)節(jié)從在殼體內(nèi)傳送的膜16蒸發(fā)。另外,干燥裝置18與通過吸附回收從膜16蒸發(fā)的溶劑的吸附回收裝置(未圖示)連接。干燥裝置18及卷取裝置19之間從上游側(cè)依次設置冷卻室89、除電棒(未圖示)、滾花賦予輥90及切邊裝置(未圖示)。冷卻室89冷卻膜16直至膜16的溫度成為大致室溫。除電棒進行對從冷卻室89送出并帶電的膜16除電的除電處理。滾花賦予輥90對膜16的寬度方向兩端賦予卷取用滾花。切邊裝置以在切斷后的膜16的寬度方向兩端留有滾花的方式切斷膜16的寬度方向兩端。卷取裝置19具有壓輥19a和卷芯19b。送入卷取裝置19的膜16邊被壓輥19a按壓邊卷繞于卷芯19b而呈輥狀。接著,對本發(fā)明的作用進行說明。如圖2所示,通過第I 第3密封部件31 33在殼體23內(nèi)形成具有氣密性的各室23a 23b。流延帶26依次通過各室23a 23c。(流延工序)在流延室23a中進行在流延帶26上形成由濃液12構(gòu)成的流延膜43的流延工序。流延模40從濃液流出口 40a連續(xù)流出濃液12。流出的濃液12從流延模40遍及流延帶26形成液珠,并在流延帶26上流延。這樣,流延帶26上形成由濃液12構(gòu)成的流延膜43 (參考圖9)。回到圖2,減壓單元41能夠構(gòu)筑液珠的X方向上游側(cè)的壓力低于液珠的X方向下游側(cè)的壓力的狀態(tài)。液珠的X方向上游側(cè)及X方向下游側(cè)的壓力差A P優(yōu)選為IOPa以上2000Pa 以下。(干燥工序)在干燥室23b中,進行對流延膜43吹送預定的干燥風并使溶劑從流延膜43蒸發(fā)的干燥工序。干燥工序進行至流延膜43成為可獨立傳送的狀態(tài)。干燥工序中,依次進行第I干燥工序、第2干燥工序及第3干燥工序。(第I干燥工序)第I干燥工序中,使溶劑從流延膜43蒸發(fā)直至在流延膜43的表層形成干燥層43a(參考圖10)。如圖5所示,第I干燥單元51從第I進氣口 60a送出第I干燥風61。從第I進氣口 60a送出的第I干燥風61的方向與Zl方向所成的各角度0 1優(yōu)選在30°以上60°以下,更優(yōu)選為45°。從第I進氣口 60a送出的第I干燥風61通過外罩58引向第I排氣口 59a。而且,第I干燥風61從第I排氣口 59a被排氣。能夠通過靠近流延膜43的外罩58提高流延膜43表面附近的風速,并促進溶劑從流延膜43的表面蒸發(fā)。另外,導向面58a整流第I干燥風61,因此具有抑制流延膜43的干燥斑的效果。通過該第I干燥工序,流延膜43成為具有干燥層43a和濕潤層43b的膜(參考圖10)。干燥層43a為生成于流延膜43的表面?zhèn)惹遗c位于比干燥層43a更靠流延帶26側(cè)的濕潤層43b相比進一步被干燥的部分。因此,干燥層43a的溶劑含量與濕潤層43b相比較低。另外,干燥層43a的表面平滑地形成。對成為具有干燥層43a的膜的流延膜43進行預定的干燥工序時,干燥層43a的表面成為所得到的流延膜43的表面。因此,能夠通過在形成之后的流延膜43中形成干燥層43a來獲得表面平滑的流延膜43。在此,溶劑含量為以干量標準示出流延膜或各膜中所含的溶劑的量的含量,從對象膜采取樣品,將該樣品的質(zhì)量設為x,干燥樣品之后的質(zhì)量設為y時表示為Kx-y)/y} X100。第I干燥工序優(yōu)選對溶劑的含量為250質(zhì)量%以上400質(zhì)量%以下的流延膜43進行,更優(yōu)選對溶劑的含量為300質(zhì)量%以上350質(zhì)量%以下的流延膜43進行。第I干燥風61的溫度優(yōu)選為30°C以上80°C以下。另外,第I干燥風61的風速優(yōu)選為5m/秒以上25m/秒以下。(第2干燥工序)如圖8所示,在第2干燥工序中,利用第2干燥風75使溶劑從流延膜43蒸發(fā)。第2進氣噴嘴73對流延膜43垂直地吹送第2干燥風75。其結(jié)果,若第2干燥風75與流延膜43的表面接觸,則通過第2干燥風75的分支在流延膜43的表面?zhèn)雀浇赏cP。作為判斷流延膜43的表面?zhèn)雀浇欠裆捎型cP的方法,通過配設于流延膜、43的表面?zhèn)雀浇娘L幡觀察的風向分支時,可判斷為生成有停滯點P。停滯點P中,第2干燥風75的熱能易傳遞至流延膜43。這樣,通過與第2干燥風75的接觸,溶劑在流延膜43中蒸發(fā)。第2膜干燥工序優(yōu)選對溶劑含量為150質(zhì)量%以上300質(zhì)量%以下的流延膜43進行。第2干燥風75的溫度優(yōu)選在30°C以上80°C以下。另夕卜,第2干燥風75的風速優(yōu)選在5m/秒以上25m/秒以下。(第3干燥工序)第3干燥工序中利用第3干燥風84使溶劑從流延膜43蒸發(fā)直至成為可獨立傳送的狀態(tài)(參考圖2)。第3干燥單元53沿流延膜43的表面從X方向下游側(cè)朝向上游側(cè)流出第3干燥風84。這樣,通過使第3干燥風84向X方向的反方向流動,與向X方向流動時相比可促進溶劑的蒸發(fā)。第3膜干燥工序優(yōu)選對溶劑含量為20質(zhì)量%以上150質(zhì)量%以下的流延膜43進行。第3干燥風84的溫度優(yōu)選在40°C以上80°C以下。另外,第3干燥風84的風速優(yōu)選在5m/秒以上20m/秒以下。
(剝離工序)在剝離室23c進行從流延帶26剝離已成為可剝離狀態(tài)的流延膜43的剝離工序。剝離輥86從流延帶26剝離已成為可剝離狀態(tài)的流延膜43來作為濕潤膜13,并從設置于剝離室23c的出口 23o送出濕潤膜13。剝離工序優(yōu)選對溶劑含量在20質(zhì)量%以上80質(zhì)量%以下的流延膜43進行?;氐降贗干燥工序,當?shù)贗干燥風61的速度增大時,第I干燥風61流入第2進氣噴嘴73與流延膜43之間。第2干燥風75通過第I干燥風61向X方向下游側(cè)擠出。其結(jié)果,在第2干燥工序中,第2干燥風75不與流延膜43接觸。因此,如圖11,未生成有關第2干燥風75的停滯點P。另外,在第2干燥工序中與流延膜43接觸的第I干燥風61成為與第2干燥風75相比干燥能力較低的風。此時,導致第2干燥工序中的干燥效率下降。本發(fā)明中,第I干燥單元51從第I排氣口 59a對第I干燥風61進行排氣,因此可抑制第I干燥風61流入第2進氣噴嘴73與流延膜43之間。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使流延膜43的表面更加平滑的同時有效地進行流延膜43的干燥。另外,根據(jù)進行這種干燥工序的溶液制膜方法,能夠有效地制造表面平滑的膜16 (參考圖I)。接著,對本發(fā)明所涉及的第2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如圖12所示,第I干燥單元51由從X方向上游側(cè)朝向下游側(cè)依次設置的第I進氣導管57、外罩58及第I整流板94構(gòu)成。從流延膜43的一端延設至另一端的第I整流板94配設成相對流延膜43豎立。第I整流板94的下端94b靠近流延膜43,第I整流板94的上端94a延伸至比第2進氣口 73a更靠上方。通過該第I整流板94能夠抑制第I干燥風61流入第2進氣噴嘴73與流延膜43之間。另外,可將設置于第I整流板94的上方的上方排氣導管95添加到第I干燥單元51。上方排氣導管95具備對第I干燥風61進行排氣的上方排氣口 95a。第I整流板94的上端94a優(yōu)選朝向上方排氣口 95a延設。另外,可將與第I密封部件31相同結(jié)構(gòu)的第I擋風密封部件96設置于第I干燥單元51與第2干燥單元52之間。另外,優(yōu)選第I整流板94的下端94b延伸至第I干燥風路66的X方向下游部。如圖示,第I整流板94除了彎曲的板之外還可以是平板,也可以是彎曲的板與平板的組合、多個彎曲的板的組合、多個平板的組合中的任一個。為多個平板的組合或平板與彎曲的板的組合亦可。另外,為了確保流延停止時的保全性,第I整流板94優(yōu)選通過來自殼體23外部的操作成為可向遠離流延帶26的方向移動。另外,如以下,在第I干燥單元51、第2干燥單元52分別設置各干燥風的風速儀,調(diào)節(jié)第I干燥風61或第2干燥風75的平衡,以使第I干燥風61在第I干燥單元51中的動壓變得小于第2干燥風75在第2干燥單元52中的動壓。其中,“第I干燥風61在第I干燥單元51中的動壓”為第I干燥風61 (圖中的第I干燥風61x)在外罩58與流延膜43之間的動壓。另外,當設置側(cè)擋風板65時,可將“第I干燥風61在第I干燥單元51中的動壓”設為第I干燥風61在第I進氣噴嘴60中的動壓?!暗?干燥風75在第2干燥單元52中的動壓”為第2干燥風75在第2進氣噴嘴73與流延膜43之間的動壓。為了調(diào)節(jié)第I干燥風61的動壓與第2干燥風75的動壓的大小關系,設置第I風速儀101 (參考圖5)和第2風速儀102 (參考圖8)即可。測定第I干燥風61的風速V61的第I風速儀101可如圖5所示將液珠管等設置于第I進氣噴嘴60,也可從第I進氣導管57的內(nèi)壓轉(zhuǎn)換成風速,還可在配置于第I進氣導管57與第I送風扇之間的導管內(nèi)設置風量儀 并根據(jù)測定的風量換算。關于第2干燥風75的速度V75的測定,可以測定第2進氣噴嘴73的內(nèi)壓并轉(zhuǎn)換為風速,還可在配置于第2進氣導管71與第2送風扇之間的導管內(nèi)設置風量儀并根據(jù)測定的風量換算(參考圖8)。控制部85從第I風速儀101及第2風速儀102分別讀取速度V61、V750接著,控制部85根據(jù)已讀取的速度V61、V75控制第I 第2送風扇中至少一方的轉(zhuǎn)速,以使(V61/V75)的值成為0. 6以下。這樣,能夠避免第2干燥風75通過第I干燥風61沖向X方向下游側(cè)的狀態(tài)(參考圖11)。另外,控制部85可為了避免第I干燥風61向X方向逆流,控制第I 第2送風扇中的至少一方的轉(zhuǎn)速。為了防止第I干燥風61的逆流,優(yōu)選速度V61在20m/秒以下且(V61/V75)的值在0. 2以上0. 85以下。當進行上述那樣的第I 第2送風扇的轉(zhuǎn)速的控制時,可省略第I實施方式中的第I排氣導管59 (參考圖5)或第2實施方式中的整流板90、上方排氣導管95及擋風密封件92 (參考圖12)。另外,可在第I進氣導管57與第2密封部件32之間設置擋風板105 (參考圖5)。擋風板105以相對流延膜43豎立的姿勢配設。擋風板105的下端105a朝向比第I進氣導管57的下面57a更靠流延膜43側(cè)突出。通過擋風板105能夠防止第I干燥風61的逆流。將流延模40的設置位置設為水平輥24的上方,但是本發(fā)明不限于此。將密封部件31 32設置成靠近卷繞于水平輥25的流延帶26的部分時,可將流延模40的設置位置設為水平輥24的上方。另外,將支撐流延帶26的支撐輥設置于水平輥24、25之間,并將密封部件31 32設置成靠近支撐于支撐輥的流延帶26的部分時,可將流延模40的設置位置設為支撐輥的上方。通過本發(fā)明得到的膜16尤其能夠用于相位差膜或偏光板保護膜。膜16的寬度優(yōu)選為600mm以上,更優(yōu)選為1400mm以上2500mm以下。并且,本發(fā)明在膜16的寬度大于2500mm時也有效。并且膜16的膜厚優(yōu)選為30 y m以上120 y m以下。并且,優(yōu)選膜16的面內(nèi)延遲Re為20nm以上300nm以下,優(yōu)選膜16的厚度方向延遲Rth為-IOOnm以上300nm以下。面內(nèi)延遲Re的測定方法為如下。面內(nèi)延遲Re使用了在溫度25°C、濕度60% RH下對樣品膜進行2小時調(diào)濕,用自動雙折射儀(K0BRA21DH王子計量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從632. 8nm的垂直方向測定的延遲值。另外Re用下式表示。Re = |nl_n2|Xdnl表示慢軸的折射率,n2表示進相軸2的折射率,d表示膜的厚度(膜厚)。厚度方向延遲Rth的測定方法為如下。根據(jù)在溫度25°C、濕度60% RH下對樣品膜進行2小時調(diào)濕,用橢圓偏振計(M150日本分光股份有限公司制)從632. Snm的垂直方向測定的值和邊使膜面傾斜邊相同地測定的延遲值的外插值,并按照據(jù)下述公式計算。Rth= {(nl+n2)/2~n3} Xdn3表示厚度朝向的折射率。(聚合物) 上述實施方式中,成為聚合物膜的原料的聚合物并沒有特別限定,例如有纖維素?;锘颦h(huán)狀聚烯烴等。(纖維素?;?用于本發(fā)明的纖維素?;锏孽;梢詢H為I種,或者也可以使用2種以上的?;?。當使用2種以上的?;鶗r優(yōu)選其I個為乙?;?yōu)選用羧酸使纖維素中的羥基酯化的比例、即酰基的取代度滿足所有下述公式(I) (III)。另外,在以下公式(I) (III)中,A及B表示?;娜〈龋珹為乙?;娜〈龋硗釨為碳原子數(shù)3 22的?;娜〈取A硗?,優(yōu)選三醋酸纖維素(TAC)的90質(zhì)量%以上為0. Imm 4mm的顆粒。(1)2. 0 ^ A+B ^ 3. 0(II) I. 0 ^ A ^ 3. 0(III)O ^ B ^ 2. 0?;娜〈華+B更優(yōu)選為2. 20以上2. 90以下,尤其優(yōu)選為2. 40以上2. 88以下。并且,碳原子數(shù)3 22的?;〈菳更優(yōu)選為0.30以上,尤其優(yōu)選為0.5以上。作為纖維素?;锏脑系睦w維素,可以是從棉絨纖維、紙漿中的任一個中得到的纖維素。作為本發(fā)明的纖維素?;锏奶紨?shù)2以上的酰基,既可以是脂肪族基也可以是芳基,沒有特別限定。它們例如為纖維素的烷羰基酯、烯羰基酯或芳香族羰基酯、芳香族烷羰基酯等,可以分別具有進一步被取代的基團。作為它們的優(yōu)選例子,能夠舉出丙?;?、丁酰基、戊酰基、己酰基、辛酰基、癸?;?、十二烷?;?、十三烷?;⑹耐轷;⑹轷;?、十八烷酰基、異丁?;?、叔丁酰基、環(huán)己烷基羰基、油?;?、苯甲酰基、萘羰基計肉桂?;?。其中更優(yōu)選為丙?;⒍□;⑹轷;?、十八烷?;?、叔丁酰基、油?;?、苯甲?;?、萘羰基及肉桂?;?,尤其優(yōu)選為丙?;?、丁?;?。(溶劑)作為制備濃液的溶劑可以舉出芳香族烴(例如,苯及甲苯等)、鹵代烴(例如,二氯甲烷及氯苯等)、醇(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及二甘醇等)、酮(例如,丙酮及甲乙酮等)、酯(例如,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及醚(例如,四氫呋喃及甲基溶纖劑等)等。另外,在本發(fā)明中,濃液是指將聚合物溶解或分散于溶劑中而得到的聚合物溶液、分散液。這些當中,優(yōu)選使用碳原子數(shù)I 7的鹵代烴,最優(yōu)選使用二氯甲烷。從聚合物的溶解性、流延膜從支撐體的剝離性、膜的機械性強度等及膜的光學特性等物性的觀點考慮,優(yōu)選除二氯甲烷之外還混合一種至數(shù)種碳原子數(shù)I 5的醇。醇的含量相對所有溶劑優(yōu)選為2質(zhì)量% 25質(zhì)量%,更優(yōu)選為5質(zhì)量% 20質(zhì)量%。作為醇的具體例子,可以舉出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及正丁醇等,但是優(yōu)選使用甲醇、乙醇、正丁醇或它們的混合物。但是,最近以將對環(huán)境的影響抑制到最小限度為目的,對不使用二氯甲烷時的溶劑組成也在進行研究,針對該目的,優(yōu)選使用碳原子數(shù)為4 12的醚、碳原子數(shù)為3 12的酮、碳原子數(shù)為3 12的酯、碳原子數(shù)為I 12的醇。有時適當?shù)鼗旌线@些來使用。例如,可以舉出醋酸甲酯、丙酮、乙醇、正丁醇的混合溶劑。這些醚、酮、酯及醇可以具有環(huán)狀結(jié)構(gòu)。并且,具有2個以上醚、酮、酯及醇的官能團(即,-O-、-CO-、-C00-及-0H)中的任意一種化合物也能夠用作溶劑。另外,日本專利公開2005-104148號的
段落到
段落中對纖維素?;锏脑敿殐?nèi)容進行了記載。這些記載也能夠應用于本發(fā)明。另外,同樣在日本專利公開2005-104148號的
段落到
段落中對溶劑及增塑劑、劣化防止劑、紫外線吸收劑(UV劑)、光學各向異性控制劑、延遲抑制劑、染料、去光劑、剝離劑及剝離促進劑等添加 劑進行了詳細記載。上述實施方式中,利用本發(fā)明形成流延膜,但本發(fā)明不限于此,還可應用于在支撐體上涂布涂布液并在支撐體上形成涂布膜的情況。即,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有效地形成表面平滑的涂布膜。[實施例](實驗I)在圖I所示的溶液制膜設備10中制造膜16。流延裝置15中依次進行流延工序、干燥工序及剝離工序。干燥工序中依次進行第I干燥工序、第2干燥工序及第3干燥工序。第I干燥工序中以風速V61向流延膜43吹送第I干燥風61。第2干燥工序中,以風速V75向流延膜43吹送第2干燥風75。(實驗2 25)除了將風速V61、風速V75調(diào)節(jié)為表I所示的值以外,與實驗I相同地制造了膜16。(評價)關于實驗I 25中得到的膜16,對以下項目進行了評價。I.剝離性評價關于流延膜的剝離性,根據(jù)以下基準進行。A :能夠從流延帶剝離整個流延膜。B :一部分流延膜殘留在支撐體上。2.面形評價通過目視觀察流延膜的面形并根據(jù)以下基準進行。A :膜表面平滑。B :膜的表面出現(xiàn)較小的凹凸。3.第I干燥風逆流的評價利用壓力計測定了擋風板105 (參考圖5)及流延膜43之間的壓力Pl和流延室23a內(nèi)的壓力P2。壓力P2為通過將連接于壓力計的軟管的開口端配設于擋風板105 (參考圖5)與流延膜43之間來進行測定的壓力。并且,將從壓力P2減去壓力Pl的壓力設為動壓。A :求出的動壓不到I. OPa0B :求出的動壓在I. OPa以上。 在上述I 3中的任一評價中,A為合格,B為不合格。將實驗I 25中的V61、V75及(V61/V75)的值、上述的評價結(jié)果示于表I。另外,添加于表I的評價結(jié)果的數(shù)字表示添加于上述評價項目的數(shù)字。[表 I]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干燥裝置,其干燥形成于移動支撐體上的包含聚合物及溶劑的膜,其特征在干,所述干燥裝置具備如下 外罩,覆蓋所述膜; 第I進氣ロ,其送出第I干燥風,所述第I進氣ロ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上游側(cè)而設置,所述第I進氣ロ朝向所述外罩與所述膜之間送出所述第I干燥風; 第I干燥単元,其具有所述外罩和第I進氣ロ,所述第I干燥単元從所述第I進氣ロ送出所述第I干燥風直至通過所述溶劑的蒸發(fā)在所述膜的表面?zhèn)刃纬筛稍飳樱? 第2進氣ロ,其送出第2干燥風,所述第2進氣ロ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下游側(cè)而設置,所述第2進氣ロ朝向所述膜的表面送出大致垂直的第2干燥風;第2干燥単元,其具有所述第2進氣ロ,所述第2干燥単元通過使所述第2干燥風與所 述膜的表面碰撞來促進所述溶劑的蒸發(fā);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第I干燥風的風速Vl和所述第2干燥風的風速V2中的至少任ー方,所述控制部以保證所述第2干燥風向所述膜的表面的碰撞的方式控制所述風速Vl和所述風速V2中的至少任一方。
2.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干燥裝置,其中, V1/V2的值為0.6以下。
3.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干燥裝置,其中,進ー步具備 排氣部,其對所述第I干燥風進行排氣,所述排氣部設置于所述外罩與所述第2進氣ロ之間。
4.一種干燥裝置,其干燥形成于移動支撐體上的包含聚合物及溶劑的膜,其特征在干,所述干燥裝置具備如下 外罩,覆蓋所述膜; 第I進氣ロ,其送出第I干燥風,所述第I進氣ロ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上游側(cè)而設置,所述第I進氣ロ朝向所述外罩與所述膜之間送出第I干燥風; 第I干燥単元,其具有所述外罩和第I進氣ロ,所述第I干燥単元從所述第I進氣ロ送出所述第I干燥風直至通過所述溶劑的蒸發(fā)在所述膜的表面?zhèn)刃纬筛稍飳樱? 第2進氣ロ,其送出第2干燥風,所述第2進氣ロ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下游側(cè)而設置,所述第2進氣ロ朝向所述膜的表面送出大致垂直的第2干燥風;第2干燥単元,其具有所述第2進氣ロ,所述第2干燥単元通過使所述第2干燥風與所述膜的表面碰撞來促進所述溶劑的蒸發(fā);及 排氣部,對所述第I干燥風進行排氣,所述排氣部設置于所述外罩與所述第2進氣ロ之間。
5.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干燥裝置,其中,進ー步具備 擋風板,遮擋從所述第I進氣ロ朝向所述第2進氣ロ流動的所述第I干燥風。
6.一種干燥裝置,其干燥形成于移動支撐體上的包含聚合物及溶劑的膜,其特征在干,所述干燥裝置具備如下 外罩,覆蓋所述膜; 第I進氣ロ,其送出第I干燥風,所述第I進氣ロ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上游側(cè)而設置,所述第I進氣ロ朝向所述外罩與所述膜之間送出第I干燥風; 第I干燥単元,其具有所述外罩和所述第I進氣ロ,所述第I干燥単元從所述第I進氣ロ送出所述第I干燥風直至通過所述溶劑的蒸發(fā)在所述膜的表面?zhèn)刃纬筛稍飳樱? 第2進氣ロ,其送出第2干燥風,所述第2進氣ロ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下游側(cè)而設置,所述第2進氣ロ朝向所述膜的表面送出大致垂直的第2干燥風; 第2干燥単元,其具有所述第2進氣ロ,所述第2干燥単元通過使所述第2干燥風與所述膜的表面碰撞來促進所述溶劑的蒸發(fā);及 擋風板,遮擋從所述第I進氣ロ朝向所述第2進氣ロ流動的所述第I干燥風,所述擋風板設置于所述外罩與所述第2進氣ロ之間。
7.一種膜的干燥方法,其干燥形成于移動支撐體上的包含聚合物及溶劑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的干燥方法具備如下步驟 從第I干燥単元的第I進氣ロ送出第I干燥風直至通過所述溶劑的蒸發(fā)在所述膜的表面?zhèn)刃纬筛稍飳?,所述第I干燥単元具有外罩和所述第I進氣ロ,所述外罩覆蓋所述膜,所述第I進氣ロ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上游側(cè)而設置,所述第I進氣ロ朝向所述外罩與所述膜之間送出第I干燥風; 通過使來自第2干燥単元的第2干燥風與所述膜的表面碰撞來促進所述溶劑的蒸發(fā),所述第2干燥単元具有第2進氣ロ,所述第2進氣ロ朝向所述膜的表面送出大致垂直的所 述第2干燥風,所述第2進氣ロ在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下游側(cè)送出所述第2干燥風;及 控制所述第I干燥風的風速Vl和所述第2干燥風的風速V2中的至少任一方,所述風速Vl和所述風速V2中的至少任一方以保證所述第2干燥風向所述膜的表面的碰撞的方式控制。
8.一種膜的干燥方法,其干燥形成于移動支撐體上的包含聚合物及溶劑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的干燥方法具備如下步驟 (A)從第I干燥単元的第I進氣ロ送出第I干燥風直至通過所述溶劑的蒸發(fā)在所述膜的表面?zhèn)刃纬筛稍飳?,所述第I干燥単元具有外罩和所述第I進氣ロ,所述外罩覆蓋所述膜,所述第I進氣ロ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上游側(cè)而設置,所述第I進氣ロ朝向所述外罩與所述膜之間送出第I干燥風; (B)通過使來自第2干燥単元的第2干燥風與所述膜的表面碰撞來促進所述溶劑的蒸發(fā),所述第2干燥単元具有第2進氣ロ,所述第2進氣ロ朝向所述膜的表面送出大致垂直的所述第2干燥風,所述第2進氣ロ在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下游側(cè)送出所述第2干燥風;及 (C)對所述第I干燥風進行排氣,所述排氣在所述A步驟與所述B步驟之間進行。
9.一種膜的干燥方法,其干燥形成于移動支撐體上的包含聚合物及溶劑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的干燥方法具備如下步驟 (D)從第I干燥単元的第I進氣ロ送出第I干燥風直至通過所述溶劑的蒸發(fā)在所述膜的表面?zhèn)刃纬筛稍飳?,所述第I干燥単元具有外罩和所述第I進氣ロ,所述外罩覆蓋所述膜,所述第I進氣ロ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上游側(cè)而設置,所述第I進氣ロ朝向所述外罩與所述膜之間送出第I干燥風;(E)通過使來自第2干燥単元的第2干燥風與所述膜的表面碰撞來促進所述溶劑的蒸發(fā),所述第2干燥単元具有第2進氣ロ,所述第2進氣ロ朝向所述膜的表面送出大致垂直的所述第2干燥風,所述第2進氣ロ在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下游側(cè)送出所述第2干燥風;及 (F)在所述D步驟與所述E步驟之間遮擋朝向所述第2進氣ロ流動的所述第I干燥風。
10.ー種溶液制膜方法,其干燥形成于移動支撐體上的包含聚合物及溶劑的膜來制造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制膜方法具備如下步驟 (G)從第I干燥単元的第I進氣ロ送出第I干燥風直至通過所述溶劑的蒸發(fā)在所述膜的表面?zhèn)刃纬筛稍飳?,所述第I干燥単元具有外罩和所述第I進氣ロ,所述外罩覆蓋所述膜,所述第I進氣ロ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上游側(cè)而設置,所述第I進氣ロ朝向所述外罩與所述膜之間送出第I干燥風; (H)通過使來自第2干燥単元的第2干燥風與所述膜的表面碰撞來促進所述溶劑的蒸、發(fā),所述第2干燥単元具有第2進氣ロ,所述第2進氣ロ朝向所述膜的表面送出大致垂直的所述第2干燥風,所述第2進氣ロ在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下游側(cè)送出所述第2干燥風; (I)控制所述第I干燥風的風速Vl和所述第2干燥風的風速V2中的至少任一方,所述風速Vl和所述風速V2中的至少任一方以保證所述第2干燥風向所述膜的表面的碰撞的方式控制;及 (J)從所述移動支撐體剝離所述H步驟之后的所述膜作為膜。
11.ー種溶液制膜方法,其干燥形成于移動支撐體上的包含聚合物及溶劑的膜來制造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制膜方法具備如下步驟 (A)從第I干燥単元的第I進氣ロ送出第I干燥風直至通過所述溶劑的蒸發(fā)在所述膜的表面?zhèn)刃纬筛稍飳樱龅贗干燥単元具有外罩和所述第I進氣ロ,所述外罩覆蓋所述膜,所述第I進氣ロ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上游側(cè)而設置,所述第I進氣ロ朝向所述外罩與所述膜之間送出第I干燥風; (B)通過使來自第2干燥単元的第2干燥風與所述膜的表面碰撞來促進所述溶劑的蒸發(fā),所述第2干燥単元具有第2進氣ロ,所述第2進氣ロ朝向所述膜的表面送出大致垂直的所述第2干燥風,所述第2進氣ロ在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下游側(cè)送出所述第2干燥風; (C)對所述第I干燥風進行排氣,所述排氣在所述A步驟與所述B步驟之間進行;及 (K)從所述移動支撐體剝離所述B步驟之后的所述膜作為膜。
12.ー種溶液制膜方法,其干燥形成于移動支撐體上的包含聚合物及溶劑的膜來制造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制膜方法具備如下步驟 (D)從第I干燥単元的第I進氣ロ送出第I干燥風直至通過所述溶劑的蒸發(fā)在所述膜的表面?zhèn)刃纬筛稍飳樱龅贗干燥単元具有外罩和所述第I進氣ロ,所述外罩覆蓋所述膜,所述第I進氣ロ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上游側(cè)而設置,所述第I進氣ロ朝向所述外罩與所述膜之間送出第I干燥風; (E)通過使來自第2干燥単元的第2干燥風與所述膜的表面碰撞來促進所述溶劑的蒸發(fā),所述第2干燥単元具有第2進氣ロ,所述第2進氣ロ朝向所述膜的表面送出大致垂直的所述第2干燥風,所述第2進氣ロ在比所述外罩更靠所述移動支撐體的移動方向的下游側(cè)送出所述第2干燥風; (F)在所述D步驟與所述E步驟之間遮擋朝向所述第2進氣ロ流動的所述第I干燥風; 及 (L)從所述移動支撐體剝離所述E步驟之后的所述膜作為膜。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干燥裝置、膜的干燥方法及溶液制膜方法。殼體中設置流延帶(26)。流延帶(26)朝向X方向循環(huán)移動。殼體內(nèi)通過密封部件隔成流延室、干燥室及剝離室。干燥室中從X方向上游側(cè)朝向下游側(cè)依次設置第1干燥單元(51)和第2干燥單元(52)。第1干燥單元(51)朝向流延帶(26)上的流延膜(43)吹送第1干燥風(61)。第2干燥單元(52)朝向流延膜(43)吹送第2干燥風(75)。調(diào)節(jié)第1干燥風(61)及第2干燥風(75)的風速,以使第1干燥單元(51)中的第1干燥風(61)的動壓變得小于第2干燥單元(52)中的第2干燥風(75)的動壓。
文檔編號C08J5/18GK102731808SQ20121006030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3月29日
發(fā)明者加藤仁, 吉田俊一 申請人:富士膠片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