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移植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苗移植機,在移動機體(T)上具有苗栽種裝置(U)和苗供給裝置(K),移動機體(T)在變速箱(M)的前部設有發(fā)動機(E)和臺架(7),從變速箱(M)向后方延伸設置有主框架(8),在該主框架(8)上連接有操縱手柄(H)。通過前輪支承臂(67)懸架有前輪(40A),該前輪支承臂(67)與樞支在臺架(7)上的左右一對前角軸(68)連接,通過后輪傳動箱(62)懸架有后輪(41A),該后輪傳動箱(62)樞支于設在變速箱(M)上的左右一對車軸箱(59)。在左右各前角軸(68)和車軸箱(59)上相對轉動自如地嵌合有前后支承體(72)的前后部,跨越該前后支承體(72)和主框架(8)地連接支承部件(123)的前后腳部(123F、123R),在左右支承部件(123)上安裝有放置苗(N)的預備苗臺(Y)。采用本發(fā)明,可對預備苗臺和前后輪支承用的支承部件予以相互加強。
【專利說明】苗移植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對煙草苗、萵苣苗等苗進行移植的苗移植機。
【背景技術】
[0002]苗移植機如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那樣,具有:可橫跨壟地移動的移動機體;苗栽種裝置,該苗栽種裝置設在該移動機體上,并具有一邊隨著栽種驅動軸的轉動周期性地上下移動并突入壟內而形成苗栽種用孔一邊栽種苗的苗栽種器具;苗供給裝置,該苗供給裝置配置在該苗栽種裝置的上方,將苗供給到上升位置的苗栽種器具;以及預備苗放置臺,該預備苗放置臺配置在機罩的上方,放置要栽種的苗。
[0003]并且,所述預備苗放置臺由固定在移動機體上的一個預備苗支承加強板和二個預備苗臺支柱支承,所述二個預備苗臺支柱借助左右方向上較長的預備苗支柱支承框架立設。
[0004]并且,所述苗供給裝置具有:可旋轉的供給旋轉臺,該供給旋轉臺貫通有八個上端和下端具有開口的供給杯,并使八個供給杯環(huán)狀固定配置;大致C字形的供給杯開閉導向件;以及使供給旋轉臺逆時針旋轉用的旋轉驅動機構等,在供給旋轉臺的中央部,固定配置有利用來自旋轉驅動機構的旋轉力而使供給旋轉臺逆時針旋轉用的旋轉軸,該旋轉軸由旋轉力傳遞部件通過一對錐齒輪及一對直齒圓柱齒輪而驅動。
[0005]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 - 121318號公報
[0006]在所述專利文獻I中,不存在對構成移動機體的前輪及后輪的懸架進行加強的支承構造,預備苗放置臺可起到放置要栽種的苗的功能,但支承預備苗放置臺的機構僅由移動機體支承,成為難以對其它的構造物進行加強的構造。
[0007]在所述專利文獻I中,由于供給旋轉臺(轉臺)固定配置在旋轉軸(縱軸)上,因此,要使供給旋轉臺上的供給杯(苗供給器具)移動到相對于苗栽種器具的適當位置,則要調整一對斜齒輪或直齒圓柱齒輪的嚙合位置,或要調整旋轉力傳遞部件的旋轉相位,供給杯的相位調整既困難又麻煩。
【發(fā)明內容】
[0008]發(fā)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0009]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苗移植機,可解決上述那種以往技術中的問題。
[0010]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苗移植機,可對預備苗臺和前后輪支承用的支承部件予以相互加強。
[0011]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苗移植機,可簡單而容易地調整苗供給器具相對于苗栽種器具的位置。
[0012]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0013]本發(fā)明的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的【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0014]第I實施方式的苗移植機,具有:移動機體T,該移動機體可橫跨壟R地移動;苗栽種裝置U,該苗栽種裝置設在該移動機體T上,且具有苗栽種器具Ul,該苗栽種器具周期性上下移動而突入壟R內,一邊形成苗栽種用孔Wl —邊栽種苗N ;以及苗供給裝置K,該苗供給裝置配置在該苗栽種裝置U的上方,將苗N向上升位置的苗栽種器具Ul供給,
[0015]移動機體T在變速箱M的前部設有發(fā)動機E及臺架7,從變速箱M向后方延伸設置有主框架8,在該主框架8上連接有操縱手柄H,
[0016]通過與左右一對前角軸68連接的前輪支承臂67懸架有前輪40A,所述左右一對前角軸68樞支在所述臺架7上,通過樞支在左右一對車軸箱59上的后輪傳動箱62懸架有后輪41A,所述左右一對車軸箱59設在變速箱M上,
[0017]在左右各所述前角軸68和車軸箱59上相對轉動自如地嵌合有前后支承體72的前后部,跨越該前后支承體72和主框架8地連接支承部件123的前后腳部123F、123R,在左右支承部件123上安裝有放置苗N的預備苗臺Y。
[0018]第2實施方式的苗移植機是,所述預備苗臺Y具有連接左右支承部件123的臺框Yl和底板Y2,在該底板Y2上形成有許多排水用的孔Ya0
[0019]第3實施方式的苗移植機是,所述預備苗臺Y,在覆蓋發(fā)動機E的機罩Bde上方從移動機體T向左右方向突出,且呈從后部向前部向上傾斜的姿勢。
[0020]第4實施方式的苗移植機是,左右各所述后輪傳動箱62具有:與車軸箱59連接且對頂端軸58進行支承的基部箱62A ;對后輪41A的車輪軸63進行支承的頂端箱62B ;以及連接所述基部箱62A與頂端箱62B并將從頂端軸58向車輪軸63傳遞動力的傳遞單元64予以收納的中間箱62C。
[0021]第5實施方式的苗移植機是,在所述預備苗臺Y的后方位置的苗栽種器具Ul上,設有當上升時可賦予掉土用振動的振動施加單元148。
[0022]第6實施方式的苗移植機是,在所述臺架7的前部設有緩沖部件47,在該緩沖部件47上設有繩索鉤掛用的繩索鉤47A。
[0023]第7實施方式的苗移植機是,在所述變速箱M內具有動力傳遞機構53,該動力傳遞機構可對移動機體T的前進及后退以及苗栽種裝置U的動作進行切換地傳遞動力,由主框架8的后部支承栽種離合器桿115的下部,該栽種離合器桿通過操作聯(lián)動部件116進行該動力傳遞機構53的切換操作,在該栽種離合器桿115的下部與主框架8之間設有對栽種離合器桿115的轉動角度進行設定的定位單元121,在該定位單元121的大致正上方配置有操作面板122,該操作面板122安裝在操縱手柄H上。
[0024]第8實施方式的苗移植機是,所述苗栽種器具Ul隨著栽種驅動軸30的轉動而周期性上下移動,
[0025]所述苗供給裝置K具有:設在縱軸10的上部的安裝體20 ;放置在該安裝體20上的轉臺S ;配置在該轉臺S的周圍部的多個苗供給器具K1,各苗供給器具可收納苗N和使苗N落下;以及與苗栽種器具Ul的上下移動同步地驅動縱軸10的供給驅動機構K2,
[0026]在所述安裝體20與轉臺S之間設有對轉臺S的旋轉方向的相位進行調整的相位調整單元21。
[0027]第9實施方式的苗移植機是,所述相位調整單元21具有:沿周向形成在轉臺S上的多個圓弧孔21A,各圓弧孔形成為以縱軸10為曲率中心的圓弧狀;以及貫通該各圓弧孔21A并與安裝體20旋合的緊固件21B。
[0028]第10實施方式的苗移植機是,所述供給驅動機構K2具有:設在縱軸10上的蝸輪22 ;與該蝸輪22嚙合的蝸桿23 ;設有該蝸桿23的橫軸14 ;以及利用來自栽種驅動軸30的動力轉動該橫軸14的供給聯(lián)動單元13。
[0029]第11實施方式的苗移植機是,將苗N予以收納的供給杯34 ;在該供給杯34的底部承載苗N的可開閉的閘門35 ;以及閘門閉合部件36,該閘門閉合部件配置在該閘門35的下方,在從苗供給位置P轉一周再一次來到苗供給位置P之前將閘門35從打開姿勢予以閉合,且在苗供給位置P將閉合予以解除,
[0030]所述閘門閉合部件36具有:中途閉合部36b,該中途閉合部是與縱軸10大致同心的圓弧形狀,且從苗供給位置P的前方至就要到達苗供給位置P之前使閘門35處于閉合姿勢;始端閉合部36c,該始端閉合部從苗供給位置P的前方向上方傾斜并與中途閉合部36b連接,且將閘門35從打開姿勢予以閉合;打開部36a,該打開部與該始端閉合部36c連接并位于在苗供給位置P為打開姿勢的閘門35的前側;以及連接部36d,該連接部將該打開部36a與中途閉合部36b連接起來。
[0031]第12實施方式的苗移植機是,所述苗供給器具Kl具有對閘門35向打開方向進行施力的施力單元37。
[0032]第13實施方式的苗移植機是,所述苗供給器具Kl的供給杯34具有:安裝在轉臺S上的供給外杯34a ;以及內徑小于該供給外杯34a且裝拆自如地嵌入供給外杯34a內的供給內杯34b,
[0033]在所述供給內杯34b的上下中途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外嵌在供給外杯34a的上緣的嵌合部34c。
[0034]發(fā)明的效果
[0035]采用本發(fā)明,能將預備苗臺和前后輪支承用的支承部件予以相互加強。
[0036]g卩,第I實施方式的發(fā)明,由于在懸架前輪40A的前角軸68和懸架后輪41A的車軸箱59上嵌合有相對轉動自如的前后支承體72的前后部,跨越該前后支承體72與主框架8地連接支承部件123的前后腳部123FU23R,在左右的支承部件123上安裝有放置苗N的預備苗臺Y,因此,能將對前后輪40A、41A予以支承加強的支承部件123牢固地安裝在主框架8上,且能在左右一對支承部件123上安裝放置苗N的預備苗臺Y,由此能將預備苗臺Y和左右支承部件123予以相互加強。
[0037]第2實施方式的發(fā)明,由于預備苗臺Y的底板Y2上形成有許多排水用的孔Ya,因此,可將從苗N落下的水正常地排除。
[0038]第3實施方式的發(fā)明,由于預備苗臺Y從移動機體T向左右方向突出且從后部向前部成為向上傾斜姿勢,因此,跟走作業(yè)者能從預備苗臺Y容易取出苗。
[0039]第4實施方式的發(fā)明,后輪傳動箱62由基部箱62A、頂端箱62B和中間箱62C這三個部件構成,中間箱62C即使長度不相同,也能連接基部箱62A及頂端箱62B,能構成腳長不相同的后輪傳動箱62。
[0040]第5實施方式的發(fā)明,由于在苗栽種器具Ul上設有振動施加單元148,因此,能將振動賦予苗栽種器具Ul而使所附著的土落下。
[0041]第6實施方式的發(fā)明,由于在設于臺架7前部的緩沖部件47上設有繩索鉤掛用的繩索鉤47A,因此,能在車載運輸時鉤掛繩索予以固定。
[0042]第7實施方式的發(fā)明,由于由主框架8的后部對將變速箱M內的動力傳遞機構53予以切換操作的栽種離合器桿115進行支承,在該栽種離合器桿115的下部與主框架8之間設有對栽種離合器桿115的轉動角度進行設定的定位單元121,因此,能正確地進行栽種離合器桿115的切換操作,由于在該定位單元121的大致正上方配置有安裝在操縱手柄H上的操作面板122,因此,栽種離合器桿115成為大致垂直姿勢而使得轉動操作容易。
[0043]采用第8實施方式的發(fā)明,通過相對于固定在縱軸上的安裝體來調整轉臺的旋轉方向的相位,從而可簡單而容易地調整苗供給器具相對于苗栽種器具的位置。
[0044]S卩,第8實施方式的發(fā)明,由于在設于縱軸10上部的安裝體20與放置在該安裝體20上的轉臺S之間設有相位調整單元21,因此,可通過相位調整單元21調整轉臺S的旋轉方向的相位,可簡單而容易地調整轉臺S上的苗供給器具Kl相對于苗栽種器具Ul的位置。
[0045]第9實施方式的發(fā)明,由于相位調整單元21具有轉臺S的周向上的多個圓弧孔21A、以及與安裝體20旋合的緊固件21B,因此,可簡單地構成對苗供給器具Kl的位置進行調整的構造。
[0046]第10實施方式的發(fā)明,由于供給驅動機構K2具有:設在縱軸10上的蝸輪22 ;以及設在通過來自栽種驅動軸30的動力而進行轉動的橫軸14上的蝸桿23,因此,能以少量的齒使轉臺S順利地旋轉。
[0047]第11實施方式的發(fā)明,閘門閉合部件36將在供給杯34的底部承載苗N的可開閉的閘門35從打開姿勢予以閉合、且在苗供給位置P將閉合予以解除,該閘門閉合部件36除了中途閉合部36b、始端閉合部36c及打開部36a外,還具有將所述始端閉合部36c和打開部36a連接起來的連接部36d,因此,閘門閉合部件36與其兩端是自由端的情況相比可提高形狀保持性和強度。
[0048]第12實施方式的發(fā)明,由于苗供給器具Kl具有對閘門35向打開方向施力的施力單元37,因此,能迅速而可靠地將閘門35打開。
[0049]第13實施方式的發(fā)明,由于供給杯34的供給內杯34b的上下中途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外嵌在供給外杯34a的上緣的嵌合部34c,因此,供給內杯34b能以正確姿勢安裝在供給外杯34a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50]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苗移植機整體的立體圖。
[0051]圖2是該整體的側視圖。
[0052]圖3是該整體的俯視圖。
[0053]圖4是移動機體的后視圖。
[0054]圖5是移動機體前部的側視圖。
[0055]圖6是移動機體前部的俯視圖。
[0056]圖7是苗栽種裝置及苗供給裝置的側視圖。
[0057]圖8是苗栽種裝置及苗供給裝置的俯視圖。
[0058]圖9是苗供給裝置的側視圖。
[0059]圖10是苗供給裝置的俯視圖。
[0060]圖11是苗栽種裝置主要部分的側視圖。
[0061]圖12是苗栽種裝置的俯視圖。
[0062]圖13是擴大孔挖掘機構及栽種深度調整機構的側視圖。
[0063]圖14是擴大孔挖掘機構及栽種深度調整機構的俯視圖。
[0064]圖15是擴大孔挖掘機構及栽種深度調整機構的后視圖。
[0065]圖16是擴大孔挖掘機構主要部分的側視圖。
[0066]圖17是表示擴大孔挖掘機構的孔挖掘動作后半部分的說明圖。
[0067]圖18是表示擴大孔挖掘機構的孔挖掘動作剛開始后的說明圖。
[0068]圖19是表示擴大孔挖掘機構的孔挖掘動作中途的說明圖。
[0069]圖20是表示孔挖掘動作中的苗栽種動作的說明圖。
[0070]圖21是表示前后支架及預備苗臺的側視圖。
[0071]圖22是表示移動機體的前部及預備苗臺的俯視圖。
[0072]圖23是表示前支架及緩沖部件的主視圖。
[0073]符號說明
[0074]I苗移植機
[0075]7臺架
[0076]8主框架
[0077]10 縱軸
[0078]20 安裝體
[0079]21 相位調整單元
[0080]30 栽種驅動軸
[0081]34 供給杯
[0082]40A 前輪
[0083]59 車軸箱
[0084]62 后輪傳動箱
[0085]67 前輪支承臂
[0086]68 前角軸
[0087]72 前后支承體
[0088]122 操作面板
[0089]123 支承部件
[0090]123FU23R 前后腳部
[0091]130 擴大孔挖掘機構
[0092]131 鋤部件
[0093]131LU31R 左右翼部
[0094]13IS 抄起部
[0095]132 支承桿
[0096]H 操縱手柄
[0097]J圓軌跡
[0098]K 苗供給裝置
[0099]Kl 苗供給器具
[0100]K2供給驅動機構
[0101]L軌跡
[0102]M變速箱
[0103]N缽苗
[0104]N苗
[0105]R壟
[0106]S轉臺
[0107]T移動機體
[0108]Tl機主體
[0109]Ul苗栽種器具
[0110]Wl苗栽種用孔
[0111]W2擴大孔
[0112]Y預備苗臺
【具體實施方式】
[0113]下面,根據(jù)說明書附圖來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0114]在圖1?圖4中,例示了步行式苗移植機I,其一邊橫跨壟R地沿長度方向移動,一邊空開規(guī)定間隔地栽種被稱為煙草、蔬菜等單元成形苗、土塊苗和缽苗等的苗N。
[0115]該苗移植機I大致具有:可行進的移動機體T ;設在該移動機體T后部的苗栽種裝置U ;設在該苗栽種裝置U后上方并將苗N供給到苗栽種裝置U的苗供給裝置K ;在壟R上形成擴大孔W2的擴大孔挖掘機構130 ;以及橫跨左右地配置在移動機體T的前上部的預備苗臺Y。
[0116]移動機體T,其臺架7從變速箱M向前方突出,并在臺架7的上部搭載有發(fā)動機(驅動源)Ε,在變速箱M的后部安裝有主框架8,由這些部件構成機主體Tl,在機主體Tl的后部即主框架8的后端連接有操縱手柄H,由變速箱M及臺架7懸架著具有前輪40Α的前行進裝置40和具有后輪41Α的后行進裝置41。
[0117]前行進裝置40也可是履帶式的,具有在壟間溝滾動的左右一對輪胎輪的前輪40Α,左右位置相對于移動機體T調節(jié)自如。后行進裝置41也可是履帶式的,具有在壟間槽進行滾動的左右一對輪胎輪的后輪41Α,左右位置相對于移動機體T調節(jié)自如。
[0118]在圖1?8、21、22中,變速箱M通過皮帶傳動單元52而被輸入來自發(fā)動機E的動力,通過具有離合器及變速機構等動力傳遞機構53而對該動力進行變速,從行進輸出軸54輸出行進動力,并從移植輸出軸55輸出作業(yè)動力。動力傳遞機構53可對移動機體T的前進和后退以及苗栽種裝置U的動作進行切換。
[0119]行進輸出軸54貫通變速箱M而向左右突出,在左右兩端連接有伸縮傳動軸57,在伸縮傳動軸57的頂端直接連接有頂端軸58,該伸縮傳動軸57及頂端軸58插通在車軸箱59內被貫通支承。
[0120]車軸箱59具有:固定于變速箱M的側面的安裝部件61 ;支承在該安裝部件61上的外筒殼體59Α ;以及插入該外筒殼體59Α的內筒殼體59Β。
[0121]在圖3?6、22中,安裝部件61的內部插通有行進輸出軸54,外部支承有繞行進輸出軸54轉動自如的外筒殼體59A,在外筒殼體59A上設有后聯(lián)動臂66。內筒殼體59B是方筒形,以一體轉動自如且左右方向位置可調整的狀態(tài)被插入外筒殼體59A內。
[0122]在該內筒殼體59B的左右方向外端連接有后輪傳動箱62的上部,在該后輪傳動箱62的上部支承有所述頂端軸58,在下部支承有對后輪41A進行支承的車輪軸63,在頂端軸58與車輪軸63之間設有鏈條傳動單元64。
[0123]來自所述行進輸出軸54的動力,通過伸縮傳動軸57、頂端軸58、鏈條傳動單元64和車輪軸63而傳遞到后輪41A。另外,后輪41A可相對于車輪軸63進行左右方向位置變更。
[0124]所述左右各后輪傳動箱62是鑄造制成的,具有:與車軸箱59連接并對頂端軸58進行支承的基部箱62A ;對后輪41A的車輪軸63進行支承的頂端箱62B ;以及中間箱62C,該中間箱62C將所述基部箱62A與頂端箱62B連接起來并收納從頂端軸58向車輪軸63傳遞動力的傳遞單元64。
[0125]移動機體T有時制作前行進裝置40和后行進裝置41的腳長不相同的機種,在該情況下,后行進裝置41的后輪傳動箱62只要將長度不相同的中間箱62C連接在與其它共用的基部箱62A與頂端箱62B之間即可。為了變更前行進裝置40的腳長,準備長度不相同的前輪支承臂67。
[0126]在圖1?3、5、6、21?23中,所述左右前輪40A分別通過前軸67a而轉動自如地且左右位置調節(jié)自如地支承在前輪支承臂67的下部,在前輪支承臂67的上部設有方筒部67b,并左右方向位置可變更且一體擺動自如地安裝在前角軸68的角軸部分上。
[0127]左右各前角軸68的左右方向內端側,繞前橫軸69a轉動自如地支承在設于臺架7前部的前支承托架69上。在前角軸68的角軸部分安裝有一體轉動自如的前聯(lián)動臂70,在該前聯(lián)動臂70的頂端連接有聯(lián)動桿71。
[0128]聯(lián)動桿71的后端與外筒殼體59A的后聯(lián)動臂66連接,外筒殼體59A的轉動就傳遞到前角軸68,利用這些轉動,以外筒殼體59A為中心的后輪傳動箱62的角度和以前角軸68為中心的前輪支承臂67的角度就同時被變更相同的角度,移動機體T就能以水平姿勢進行升降。
[0129]所述左右各前角軸68與左右各外筒殼體59A,嵌合有相對轉動自如的前后支承體72的前后部,該左右前后支承體72的后端部與固定于變速箱M的底面的管制的支承部件73連接,前角軸68和外筒殼體59A的從移動機體T突出的外端部利用這些前后支承體72及支承部件73而被支承成可轉動。
[0130]在圖2、5、23中,在所述臺架7的前部,設有向前角軸68及前聯(lián)動臂70的前方突出的緩沖部件47,在該緩沖部件47的前上部設有當將苗移植機I搭載在卡車上進行運輸時將繩索予以鉤掛固定用的前繩索鉤47A。后繩索鉤48如圖2、7所示,設在操縱手柄H上。
[0131]在圖2?6中,在移動機體T的臺架7與后輪傳動箱62之間設有升降機構42。在所述臺架7上設有移動機體T升降用的升降缸75、以及由該升降缸75前后推拉移動的軸座76,在該軸座76上支承有轉動自如的起伏軸77。
[0132]在起伏軸77上固定有升降桿77a、77b和起伏臂77c。升降桿77a、77b在直徑方向向互相相反的方向突出到起伏軸77的左右兩端,通過聯(lián)動桿79而與設于外筒殼體59A的聯(lián)動部件78連接,在起伏臂77c的頂端連接有支承于軸座76的起伏缸74。
[0133]利用所述起伏缸74的伸縮動作,通過起伏臂77c而使起伏軸77轉動,使升降桿77a、77b反向擺動,通過聯(lián)動部件78及聯(lián)動桿79而使左右外筒殼體59A逆向轉動,使移動機體T的左右一方上升并使另一方下降而進行左右傾動。由此構成升降機構42的起伏單
J Li ο
[0134]利用所述升降缸75的伸縮動作,軸座76、起伏軸77及升降桿77a、77b就一體地前后移動,通過聯(lián)動部件78和聯(lián)動桿79而使左右外筒殼體59A同方向轉動,并使移動機體T升降。由這些部件構成升降機構42的升降單元。
[0135]所述升降機構42,也可省略起伏臂77c及起伏缸74等的起伏單元,僅由利用升降缸75使移動機體T進行升降動作的升降單元構成。
[0136]在圖7、8、11、12、21中,在變速箱M的后部安裝有主框架8,在該主框架8的下側安裝有栽種框架82,在該栽種框架82的左右一側(左側)安裝有作業(yè)傳動箱83。
[0137]所述栽種框架82包括:固定在變速箱M的后部及主框架8的前部的左右板材82A ;與該左右板材82A的后部連接的俯視時為2字狀的輔助板82B ;以及將該輔助板82B的后部與主框架8的前后中途部連接的連接部件82C。
[0138]作業(yè)傳動箱83的前部位于變速箱M的側面,對與移植輸出軸55直接連接的前軸84進行支承,作業(yè)傳動箱83的后部對主動軸85進行支承,在前軸84與主動軸85之間設有鏈條傳動單元,所述主動軸85為苗栽種裝置U和苗供給裝置K共用的動力傳遞軸。
[0139]主動軸85具有:樞支在栽種框架82上的同心的左右短軸85a ;設在兩短軸85a的內端的臂85b ;以及架設于左右臂85b的連桿軸85c,且在圖8、12的俯視圖中為大致曲柄形狀,所述左短軸85a和連桿軸85c構成驅動苗栽種裝置U的栽種驅動軸30,右短軸85a驅動苗供給裝置K。
[0140]在圖7?12、21中,所述苗供給裝置K具有:繞縱軸10間歇旋轉自如的轉臺S ;配置在該轉臺S的周圍部的多個苗供給器具K1,該苗供給器具Kl可收納苗N并使其落下;與苗栽種器具Ul的上下移動同步而對轉臺S進行驅動的供給驅動機構K2。
[0141]所述主動軸85的右短軸85a是供給驅動機構K2的供給聯(lián)動單元13的傳動始端,在該右短軸85a上固定有制動盤86,在該制動盤86的外周形成有凹部,制動臂87的輥子87a受到彈簧87b的彈性按壓,并由制動盤86制動以使右短軸85a停止在一定位置。
[0142]主框架8上立設有支承部件19,在該支承部件19上設有:安裝有將轉臺S支承成旋轉自如的縱軸10的縱軸支承部19a ;將橫軸14支承成旋轉自如的橫軸支承部19b ;以及周圍支承部19c。
[0143]轉臺S,在圓盤的周圍部沿周向等間隔地配置有許多苗供給器具K1。該苗供給器具Kl具有:供給杯34,該供給杯34具有供給外杯34a及插入其中而實質上收納苗N的供給內杯(套筒)34b ;閘門35,該閘門35通過鉸鏈35a而開閉自如地設在供給外杯34a底口的下方而承載苗N;以及施力單元(彈簧)37,該施力單元37對該閘門35向打開方向進行施力。
[0144]供給外杯34a和供給內杯34b都是內徑從下側向上側擴大的喇叭狀,在圖7、9、21中,例示了內徑不同的三種供給內杯34b,根據(jù)苗N的大小、種類等而靈活使用,同時使用一種供給內杯。
[0145]各種供給內杯34b的下部,其內徑比供給外杯34a小并裝拆自如地嵌入供給外杯34a內,且在供給內杯34b的上下中途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外嵌在供給外杯34a的上緣的環(huán)狀嵌合部34c。
[0146]所述供給內杯34b由于具有嵌合部34c,故能以不傾斜的正確姿勢安裝在供給外杯34a上。
[0147]所述苗供給器具Kl設有14個。苗供給器具Kl也可是7、8個,但最好配置12個至17個,能通過成倍地增加個數(shù)而使移植速度倍增地進行移植作業(yè)。14個供給杯34每隔一個標有記號,二個跟走作業(yè)者交替地供給苗N。
[0148]轉臺S的圓盤是板金制,放置安裝在設于縱軸10上部的盤形的安裝體20的上表面上。在該安裝體20與轉臺S之間設有對轉臺S旋轉方向的相位進行調節(jié)的相位調節(jié)單元21。
[0149]所述相位調節(jié)單元21具有:沿周向形成在轉臺S上的多個(三個部位)圓弧孔21A,該圓弧孔21A形成為以縱軸10為曲率中心的圓弧形;以及貫通該各圓弧孔21A并與安裝體20旋合的緊固件21B,通過放松緊固件21B,轉臺S就能以縱軸10為中心進行轉動,能微小地調節(jié)苗供給器具Kl的轉動方向的位置。
[0150]所述縱軸10支承在支承部件19的縱軸支承部19a上,下部具有蝸輪22,與該蝸輪22嚙合的蝸桿23設在由橫軸支承部19b支承的橫軸14上,該橫軸14通過供給聯(lián)動單元13而被來自栽種驅動軸30 (右短軸85a)的動力間歇驅動。
[0151]在轉臺S的下方,對閘門35進行開閉的閘門閉合部件36由支承部件19的周圍支承部19c所承載。該閘門閉合部件36是將棒材形成為俯視環(huán)狀,并接近配置在苗供給器具Kl的閘門35的下表面。
[0152]所述轉臺S在圖3、8中順時針轉動,其上的苗供給器具Kl的移動到主框架8左右方向中央的位置,是將閘門35打開并將苗N落下供給的苗供給位置P。
[0153]所述閘門閉合部件36的環(huán)狀的前部突出到前側,且該前部位與苗供給位置P對應,在轉臺S的旋轉方向上,除了該苗供給位置P以外,從苗供給位置P前方至苗供給位置P之前,將閘門35從打開姿勢予以閉合,在苗供給位置P,閘門閉合部件36的后端成為自由端,從而閘門35的閉合被解除。
[0154]環(huán)狀的閘門閉合部件36具有:中途閉合部36b,該中途閉合部36b是與縱軸10及轉臺S大致同心的圓弧形,且從苗供給位置P前方至就要到達苗供給位置P之前使閘門35處于閉合姿勢;始端閉合部36c,該始端閉合部36c從苗供給位置P前方向上方傾斜并與中途閉合部36b連接,且將閘門35從打開姿勢予以閉合;打開部36a,該打開部36a與該始端閉合部36b連接并位于在苗供給位置P為打開姿勢的閘門35的前側;以及連接部36d,該連接部36d將該打開部36a與中途閉合部36b連接起來。
[0155]閘門閉合部件36的始端閉合部36c是直線形,在俯視時從圓弧形的中途閉合部36b的始端向前側且左右中央側傾斜,在側面看時向下方傾斜。
[0156]打開部36a,在俯視時從始端閉合部36c的始端圓弧狀地延伸至與轉臺S旋轉方向相反的一側,沿著轉臺S的外周部的圓弧而在側面看時向下方離開轉臺S的外周部,如圖7、9所示,就能接受由施力單元37打開的大致垂直姿勢的閘門35。
[0157]閘門閉合部件36的連接部36d將打開部36a的始端側與中途閉合部36b的后部連接起來,將中途閉合部36b的后端保留為自由端,并在中途閉合部36b的后端的前方進行連接,將閘門閉合部件36做成無縫的環(huán)形,提高形狀保持強度。
[0158]所述中途閉合部36b的后端成為不與連接部36d連接的自由端,由此閘門35在與中途閉合部36b的自由端抵接的期間被閉合,從自由端通過后,由施力單元37快速且可靠地打開,成為與打開部36a抵接的狀態(tài)。
[0159]所述供給驅動機構K2包括轉臺S的縱軸10、橫軸14及供給聯(lián)動單元13等,供給聯(lián)動單元13包括主動軸85的右短軸85a和制動盤86等。
[0160]供給驅動機構K2與驅動苗栽種器具Ul的主動軸85連接,從該主動軸85傳遞動力,由此與苗栽種器具Ul的升降動作同步,主動軸85每旋轉一次就將一個苗供給器具Kl間歇地移動到苗供給位置P,對苗栽種器具Ul進行一次升降。
[0161]在圖2?4、7、8、11、12、17?20中,所述苗栽種裝置U具有:樞支在移動機體T的栽種框架82的左右板材82a的前上部上的一對第I連桿26 ;設在該一對第I連桿26上的栽種擺動體27 ;樞支在該栽種擺動體27上并向后上方延伸的一對第2連桿28 ;開閉自如地支承在該一對第2連桿28頂端的苗栽種器具Ul ;通過連桿軸85c而與一對第2連桿28中的一方連接的旋轉臂29 (臂85b);對該旋轉臂29進行驅動的栽種驅動軸30 (短軸85a);以及放出單元95,另外,還具有栽種深度調節(jié)機構44和擴大孔挖掘機構130等。
[0162]所述栽種驅動軸30和旋轉臂29,是所述主動軸85左側的短軸85a和臂85b,短軸85a旋轉一次,連桿軸85c就通過臂85b進行公轉,使一對第2連桿28的前后中途部圓形地旋轉,從而第2連桿28頂端的苗栽種器具Ul受一對第I連桿26的擺動約束而沿上下方向較長的大致橢圓形的軌跡L(圖18所示)進行移動。
[0163]苗栽種器具Ul是內部空洞的側面看大致嘴形,并具有安裝在一對第2連桿28的頂端的支承體96 ;被打開成可將苗N從上側供給到該支承體96上的導向部件97 ;以及樞支在支承體96上且下部可插入壟R內的尖端形的前后一對嘴部件98。
[0164]一對嘴部件98在上部被樞支,下部開閉自如,且通過周期性(間歇性)的上下移動而突入壟R內形成苗栽種用孔Wl,并可將保持在內部的苗N放出到下方。
[0165]所述放出單元95具有:樞支在栽種擺動體27上的支承臂95a ;將該支承臂95a與一方的嘴部件98連接起來的桿95b ;與一方的嘴部件98聯(lián)動地使另一方的嘴部件98反向擺動的聯(lián)動銷95c ;以及使支承臂95a上下擺動的凸輪95d。
[0166]凸輪95d設在連桿軸85c上,繞短軸85a周圍公轉,與支承臂95a的中途部抵接而使其上下擺動,當苗栽種器具Ul下降至上下移動范圍的下止點附近時,一方的嘴部件98利用放出單元95的桿95b及支承臂95a而向外方擺動,一方的嘴部件98的擺動利用聯(lián)動銷95c而使另一方的嘴部件98反向擺動,由此一對嘴部件98被打開(圖17的狀態(tài))。
[0167]在上下移動范圍的上止點,苗栽種器具Ul的一對嘴部件98是閉合狀態(tài),并位于苗供給位置P的轉臺S的苗供給器具Kl的正下方,從苗供給器具Kl接受苗N的供給,從上止點向前下方移動,從途中突入壟R內,隨著接近下止點而將一對嘴部件98打開以形成苗栽種用孔Wl,同時將苗N放出,放出苗后,一邊將一對嘴部件98閉合一邊向后上方移動。
[0168]苗栽種器具Ul的沿大致橢圓軌跡L的前后移動,因移動機體T前進而被抵消,苗栽種器具Ul以接近垂直的姿勢而突入壟R內并以接近大致垂直的姿勢拔出,將苗N栽種為大致直立姿勢。
[0169]在所述苗栽種器具Ul的上部設有振動施加單元148。振動施加單元148是將手柄安裝在與苗栽種器具Ul連接的第2連桿28的樞支銷上而構成。由于苗栽種器具Ul在不進行栽種作業(yè)時處于上升位置,因此,可握住振動施加單元148的手柄而使其振動,可賦予苗栽種器具Ul振動而使附著的土落下。該振動施加單元148配置在預備苗臺Y的后方位置,可容易從跟走空間G側進行操作。
[0170]在圖2?8、13?15中,在所述苗栽種器具Ul的前方配置有進行接地滾動的接地體43以對壟R的上表面進行檢測和整地。該接地體43構成栽種深度調整機構44,對移動機體T及苗栽種器具Ul相對于壟上表面的高度進行調整并設定苗栽種器具Ul的栽種深度,栽種深度調整機構44利用設在操縱手柄H上的調整桿45來調整。
[0171]接地體43是在壟上表面的栽種苗N的預定位置以寬幅滾動的圓筒形(或大致鼓形),通過支承軸106而繞橫軸旋轉自如地支承在支承框105的后部。支承框105的左右前部通過托架73a及支軸107而上下擺動自如地樞支在支承部件73上,該支承部件73固定在變速箱M的下部。
[0172]在左側的支軸107上嵌裝有筒材111,在該筒材111上設有第I感知臂108,該第I感知臂108的上端通過第2感知臂109與升降閥110聯(lián)動連接,該升降閥110配置在變速箱M的上部,對升降缸75進行控制。
[0173]另外,在筒材111上設有雙叉臂112,在該雙叉臂112的第I臂112a與支承框105之間設有對接地體43向壟R側施力的彈簧113,在雙叉臂112的第2臂112b上連接有與調整桿45連接用的鮑登線114的外線114a的前端。
[0174]所述調整桿45通過樞軸樞支在主框架8的后部,與該調整桿45 —體轉動的線臂118與支承框105由鮑登線114的內線114b連接,內線114b的頂端鉤掛在支承框105上。
[0175]通過對調整桿45進行前后操作,支承框105與第I感知臂108之間的夾角就借助鮑登線114而變化,支承框105上下擺動而使接地體43的高度產生變化,移動機體T及苗栽種器具Ul相對于接地體43的相對高度得到調整。由升降閥110處于中間狀態(tài)時的接地體43的高度決定苗栽種器具Ul上下移動的下止點,決定從壟R的上表面突入的深度,因此,苗栽種器具Ul的栽種深度被設定。
[0176]當以設定高度使所述接地體43與壟R接觸時,升降閥110就處于中間狀態(tài),移動機體T不進行升降,但當所接觸的壟R的高度產生變化時,例如壟R變高時,接地體43及支承框105就向上擺動,通過筒材111及雙叉臂112而使第I感知臂108向下移動,由此使升降閥110動作,使升降缸75伸長而將前后輪40A、41A下推,相對地使移動機體T上升,將苗栽種器具Ul調整成離開壟R上表面的設定高度。
[0177]當調整桿45向前方擺動時,支承框105通過內線114b而向下移動,接地體43向下方離開移動機體τ,第I感知臂108及第2感知臂109向上移動而使升降閥110動作,將升降缸75控制到上升側。因此,移動機體T及苗栽種器具Ul離開壟上表面的高度變高,苗栽種器具Ul所形成的栽種深度變淺,即苗栽種器具Ul的下止點的高度變淺。
[0178]相反,當調整桿45向前后擺動時,支承框105就向上方移動,并通過第I感知臂108、第2感知臂109及升降閥110而將升降缸75控制到下降側,接地體43接近移動機體T,移動機體T及苗栽種器具Ul離開壟上表面的高度變低,苗栽種器具Ul所形成的栽種深度變深。
[0179]在操縱手柄H上設有對調整桿45的前后擺動進行導向的導向部件120,該導向部件120及調整桿45配置在轉臺S的側方,調整桿45在操縱手柄H的把持部的前方且轉臺S的左右側方,配置在與轉臺S的苗供給器具Kl大致相同的高度。
[0180]在圖1?3中,所述操縱手柄H的把持部的前方且轉臺S的左右兩側方,成為將苗N供給到苗供給器具Ul的作業(yè)者可跟著苗移植機I行進的跟走空間G,左側的跟走空間G內的作業(yè)者,可一邊將苗N供給于苗供給器具Kl,一邊以這樣的姿勢來操作調整桿45。
[0181]在圖1?3、21、22中,在移動機體T的前上部配置有放置苗N的預備苗臺Y。將左右的前后支承體72的前后部相對轉動自如地分別嵌合在前角軸68和車軸箱59上,跨越該前后支承體72和主框架8地連接支承部件123的前后腳部123FU23R,在左右支承部件123上安裝預備苗臺Y。
[0182]所述預備苗臺Y具有連接左右支承部件123的臺框Yl和底板Y2,臺框Yl構成為,將角材(或帶板)組裝成矩形,在左右中途部用二根板材Yla連接前后角材,在前后中途部上用一根板材Yla連接左右角材,將所述左右二根板材Yla與左右支承部件123連接,所述底板Y2由多孔板形成而具有許多排水用的孔Ya。
[0183]該預備苗臺Y在覆蓋發(fā)動機E的機罩B的上方從移動機體T向左右方向突出,且呈從后部向前部向上傾斜的姿勢,跟走空間G內的作業(yè)者容易取出苗N。
[0184]供給到苗供給器具Kl的苗N,以放入單元盤(育苗盤)的狀態(tài)培育,連單元盤一起放置在預備苗臺Y上,從單元盤上取出苗N供給到苗供給器具K1。
[0185]在所述操縱手柄H上,設有行進離合器桿部124、栽種離合器桿115和機體升降桿126等,行進離合器桿部124配置在操縱手柄H的左側部,且調整桿45的后方,與調整桿45相同地配置在行進在左跟走空間G的作業(yè)者能進行操作的位置。
[0186]在圖2、3、7、8中,所述栽種離合器桿115的下部貫通支承在固定于主框架8后部的托架117上,在其下部固定轉動體118,在該轉動體118上連接操作聯(lián)動部件116,可通過該操作聯(lián)動部件116對動力傳遞機構53進行切換操作。
[0187]在所述托架117上固定有俯視時為V字狀的板材117A,在該板材117A上旋合有二根調整螺栓117B,該二根調整螺栓117B當轉動體118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時與其抵接。
[0188]所述二根調整螺栓117B,在栽種離合器桿部115的下部與主框架8之間構成對栽種離合器桿部115的轉動角度進行設定的定位單元121。
[0189]所述動力傳遞機構54配置在變速箱M內,可對移動機體T的前進及后退和苗栽種裝置U的動作進行切換地傳遞動力。定位單元121將轉動角度調整成使栽種離合器桿部115的切換位置正確。
[0190]栽種離合器桿部115從托架117向大致正上方立起,在貫通操作面板122的上部大致直角狀彎曲。由于栽種離合器桿部115是直立之勢,且操作面板122位于定位單元121的大致正上方,因此,容易進行切換轉動操作,也容易看見切換位置。
[0191]在圖2、4、21、23中,在移動機體T的前后下部,設有進退自如的進行抬起保持的前支架127和后支架128,以便長時間停止和維修保養(yǎng)。
[0192]前支架127樞支在臺架7上,姿勢可變更成立起姿勢和退讓姿勢,并具有:上部可擺動地與臺架7的前部連接的左右一對支柱部127a ;以及連接左右支柱部127a的下部并從左右支柱部127a向左右外方突出的橫桿部127b。
[0193]后支架128的上部樞支在主框架8的后部或連接部件82C上,后支架128的姿勢可變更成立起姿勢和退讓姿勢,并具有:可擺動地連接的左右一對支柱部128a ;以及連接左右支柱部128a的下部的橫桿部128b,后支架128在后視時為-字狀。
[0194]如圖21所示,該后支架128的支架高度設定得比前支架127的支架高度高,當從前輪40A及后輪41A接地的狀態(tài),變成使前支架127及后支架128立起而接地的立起姿勢時,移動機體T呈向前下方傾斜的狀態(tài)。
[0195]在這種立起姿勢下,即使前輪40A接地,也能使后輪41A處于上浮的狀態(tài)。由此,能容易進行左右后輪41A的左右位置調整,即容易進行輪距調整。
[0196]在圖2?8、13?20中,在所述苗栽種器具Ul之前,配置有在接地體43的后方形成擴大孔W2的擴大孔挖掘機構130。該擴大孔挖掘機構130配置在苗栽種裝置U的第I連桿26、栽種擺動體27及第2連桿28的下方。
[0197]所述擴大孔挖掘機構130具有:支承桿132,該支承桿132的前部樞支在移動機體T上且與苗栽種器具Ul的上下移動相聯(lián)動而上下移動;鋤部件131,該鋤部件131設在該支承桿132的后部上,利用支承桿132的向下移動而突入壟R內并從苗栽種用孔Wl的形成預定位置的后方至前方形成擴大孔W2 ;施力部件133,該施力部件133對所述支承桿132的前后方向中途部向上方施力;以及作動部件134,該作動部件134與支承桿132的前后方向中途部聯(lián)動連接,且隨著栽種驅動軸30轉動而向下移動并使支承桿132下降。
[0198]支承桿132沿前后方向配置得較長,在前端具有筒體132A和擋塊132B,在后端具有俯視時為V字形的安裝體132C,筒體132A嵌合支承在由支承部件73支承的支軸107上,支承部件73固定在變速箱M上,當支承桿132上升到最上升位置時,擋塊132B就與支承部件73抵接而抑制其上升。
[0199]所述鋤部件131是將板材而彎曲形成的,具有:突入壟R內并將壟土從中央側推向左右的左右翼部131L、131R ;以及設在該左右翼部131L、131R的下部而將壟土抄起的抄起部 131S。
[0200]該鋤部件131,其左右翼部131LU31R的中央部高度調節(jié)自如地被螺栓緊固在支承桿132后端的安裝體132C上,且上下寬度從左右兩端至中央部逐漸擴大地形成,且抄起部131S的下緣在正面看時為碗底形狀。
[0201]另外,鋤部件131的上下寬度從左右兩端至中央部逐漸擴大地形成,左右翼部131L、131R形成中央部位于左右兩端的前方的左右傾斜面,抄起部131S從左右翼部131L、131R的下緣向前下方突出并形成朝向前上方的傾斜面,且抄起部131S的下緣正面看時為碗底形狀。
[0202]并且,鋤部件131在上升待機時,配置在左右翼部131L、131R的后部與苗栽種動作開始時的苗栽種器具Ul在前后方向重疊并接近的位置上。
[0203]所述鋤部件131,從苗栽種用孔Wl的形成預定位置的跟前突入壟R的上表面,一邊將壟土從中央側推向左右一邊進行挖掘,在形成預定位置為最深,從形成預定位置上升至前方地挖孔。由于在孔挖掘的全部過程中,鋤部件131的抄起部131S將壟土抄起而進行挖掘,因此,從壟土受到的阻力小,末期的殘土少,能夠形成比苗栽種用孔Wl淺而大、且在苗栽種用孔Wl的形成預定位置達到底部的碗形的擴大孔W2。
[0204]如圖17所示,所述鋤部件131在側面看時,從擴大孔W2的挖掘開始后至結束跟前是稍微后傾姿勢,且如圖13所示,當上升待機時是前傾姿勢。另外,由于支承桿132的前支點處于向前方遠離鋤部件131的位置,因此鋤部件131盡可能地沿垂直方向上下移動。
[0205]所述支承桿132,其前后方向的中途部向上側彎折以避免與接地體43干涉且接近栽種驅動軸30,在該中途上部固定有接觸板132a、棒材132b和導向銷132c。
[0206]作為施力部件133的拉伸彈簧的下端鉤掛在支承桿132的棒材132b上,該拉伸彈簧的上端與設在主框架8上的調節(jié)桿(未圖示)連接,利用調節(jié)桿的上下位置調節(jié)來調節(jié)將支承桿132提起的施力。
[0207]在圖13?20中,所述栽種驅動軸30在傳遞旋轉動力的短軸85a上,通過轉動臂29 (臂85b)而支承連桿軸85c,擺動臂135的基部樞支在該連桿軸85c上,作動部件134樞支在該擺動臂135的頂端。隨著短軸85a的旋轉,連桿軸85c通過臂85b而沿圓軌跡J進行公轉。
[0208]所述作動部件134,是在圓筒狀的輪轂部件上固定了四個腳狀的板材的形狀,輪轂部件通過擺動軸137而與擺動臂135連接,在圖16中位于上側的腳部上形成有限制部134a,在位于前上側的腳部上固定有小軸140并嵌合滾柱141而形成下推部134b,在位于前下側的腳部上設有與導向銷132c嵌合的長孔142而形成擺動導向部134c,在位于后上側的腳部上形成有擋塊部134d。
[0209]作動部件134的下推部134b其滾柱141可與接觸板132a抵接,通過下推部134b向下移動而將支承桿132的前后中途部下推。
[0210]當作動部件134繞擺動軸137轉動時,作動部件134的限制部134a就與擺動臂135的基部抵接而可限制向上方轉動。
[0211]由于擺動導向部134c的長孔142與導向銷132c嵌合,支承桿132始終受到施力部件133的向上方的施力,因此,當導向銷132c處于長孔142的上端時,作動部件134受到向上的施力,對限制部134a向與擺動臂135的基部抵接的方向施力,允許導向銷132c沿長孔142向下方移動。
[0212]所述擋塊部134d可與擺動臂135的基部抵接,限制作動部件134繞擺動軸137向圖18中的逆時針方向轉動一定角度以上。
[0213]當限制部134a的向上轉動因來自支承桿132的施力受到限制而與擺動臂135抵接時,作動部件134與擺動臂135成為一體并由轉動臂29下推,同時繞短軸85a轉動,隨著連桿軸85c的向下轉動,作動部件134向下移動,隨著該轉動,下推部134b的滾柱141就與支承桿132的接觸板132a抵接,使支承桿132下降。
[0214]連桿軸85c和擺動軸137在短軸85a的下方直線狀排列、即轉動臂29和擺動臂135呈直線狀的時刻,是鋤部件131下降得最低的時刻,當連桿軸85c越過該狀態(tài)進行公轉時,擺動臂135受來自支承桿132的施力而反向轉動,作動部件134的限制部134a暫時離開擺動臂135的基部。此時,擋塊部134d與擺動臂135抵接而限制作動部件134繞擺動軸137向逆時針方向轉動。
[0215]并且,當連桿軸85c進一步公轉并向上方移動時,限制部134a再次與擺動臂135抵接,作動部件134與連桿軸85c的向上移動一起進行向上移動。
[0216]圖13表示苗栽種器具Ul及鋤部件131處于大致上止點的狀態(tài),圖18表示苗栽種裝置U的苗栽種動作剛開始之后,圖19、20表示苗栽種裝置U的苗栽種動作中途,圖17表示擴大孔挖掘機構130的孔挖掘動作的后半部分。
[0217]在圖13、16?20中,隨著短軸85a的旋轉,連桿軸85c沿以短軸85a為中心的圓軌跡J進行公轉,使第2連桿28 —邊前后移動一邊上下移動,且使苗栽種器具Ul沿軌跡L上下移動,與該苗栽種器具Ul的軌跡L的下半部分的移動相聯(lián)動而利用連桿軸85c的公轉使鋤部件131上下移動。
[0218]在圖18中,轉動臂29的中心線Q處于大致水平姿勢(曲柄角約為1° ),苗栽種器具Ul的頂端位于軌跡L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鋤部件131開始陷入壟R內并開始形成擴大孔W2。
[0219]此時,作動部件134的限制部134a與擺動臂135抵接而被限制向上轉動,下推部134b的滾柱141與支承桿132的接觸板132a抵接,開始下推支承桿132的動作。
[0220]在圖19中,當短軸85a進行旋轉、轉動臂29的中心線Q處于朝向前下方的姿勢(曲柄角約為30° )時,鋤部件131逐漸陷入壟R內,同時,從這時候開始嘴部件98的頂端從鋤部件131所形成的擴大孔W2的上表面陷入壟R內,當處于圖20的曲柄角60°附近時,鋤部件131向壟R的陷入進一步變深,由嘴部件98急速地形成苗栽種用孔Wl。
[0221]短軸85a從上述狀態(tài)進一步旋轉,在連桿軸85c移動至短軸85a的大致正下方之前,放出單元98利用凸輪95d而開始動作,在苗栽種器具Ul的嘴部件98打開并形成苗栽種用孔Wl的同時,使所收納的苗N落下而進行栽種。
[0222]連桿軸85c移動至短軸85a的大致正下方的時刻,是嘴部件98打開最大的時刻,轉動臂29和擺動臂135處于直線狀的時刻,是鋤部件131下降得最低的時刻,在苗栽種用孔Wl的形成預定位置形成碗形的擴大孔W2最低的底。
[0223]當擺動臂135通過與轉動臂29呈直線的狀態(tài)時,作動部件134的長孔142就與導向銷132c聯(lián)合而使擺動臂135繞連桿軸85c轉動,作動部件134就向逆時針方向轉動直至與擺動臂135的基部抵接。
[0224]在該狀態(tài)下,嘴部件98打開得最大,但支承桿132受施力部件133提拉,作動部件134受該支承桿132的提拉而向上移動。
[0225]當作動臂29因短軸85a而進一步轉動時,擺動臂135成為被拉向后上方的狀態(tài),作動部件134因與導向銷132c聯(lián)合而轉動,限制部134a與擺動臂135抵接,但允許支承桿132向上移動,鋤部件131向壟R的陷入逐漸變淺。
[0226]并且,當成為圖17所示的曲柄角為180°的狀態(tài)時,嘴部件98從苗栽種用孔Wl拔出并開始進行閉合動作,鋤部件131也從壟R向上方拔出。
[0227]所述擴大孔W2是比苗栽種用孔Wl大而淺的碗形,與苗栽種用孔Wl重疊,在側面看時在苗栽種用孔Wl的部位為最深,另外,在正面看時,苗栽種用孔Wl的部位因鋤部件131的下緣131a的圓弧形而變得最深,灌入擴大孔W2內的水集中于最深的苗栽種用孔W1,有效地供給于苗N。
[0228]由于苗栽種器具Ul的嘴部件98的頂端是尖端形,因此即使鋤部件131從開始挖掘擴大孔W2的當初突入壟R內,阻力也小,另外,不會損壞擴大孔W2。由于先形成擴大孔W2,因此,相比于無擴大孔W2的情況,能以較小的阻力將后來的苗栽種器具Ul的嘴部件98較深地插入壟R內,形成較深的苗栽種用孔W1,并能將苗N栽種得較深。
[0229]現(xiàn)說明采用所述苗移植機I的移植作業(yè)。
[0230]在沿壟R移動苗移植機I的同時,作業(yè)者與移動機體T的前行相配合地而在左側的后輪41A后方的跟走空間G步行,將放置在預備苗臺Y上的育苗盤的缽苗N補充給各苗供給器具Kl。當一個人作業(yè)時,將苗N連續(xù)投放到各苗供給器具Kl,當二個人作業(yè)時,每個人投放到每隔一個的苗供給器具Kl。
[0231]利用從變速箱M的行進驅動系統(tǒng)分歧的動力,從栽種驅動軸30向苗栽種裝置U的栽種驅動機構U2傳遞動力,使苗栽種器具Ul沿上下方向較長的大致橢圓形的軌跡L進行周期性的上下移動,與苗栽種器具Ul的上下移動相聯(lián)動而使擴大孔挖掘機構130的鋤部件131上下移動,并將向栽種驅動機構U2傳遞的動力從栽種驅動軸30分歧而向苗供給裝置K的供給驅動機構K2傳遞,將轉臺S繞縱軸10間歇驅動。
[0232]隨著轉臺S的旋轉,許多苗供給器具Kl在圓軌道上進行間歇移動。閘門35被閘門閉合部件36的中途閉合部36b閉合,閘門35上供給有苗N,在苗栽種器具Ul到達苗供給裝置P前,當苗栽種器具Ul通過閘門閉合部件36的后端而到達苗供給位置P時,閘門35因施力部件37而瞬時全部打開而使苗N落下,向來到苗供給裝置P的正下方的上止點的苗栽種器具Ul供給。
[0233]苗栽種裝置U的苗栽種器具Ul在上止點附近從苗供給器具Kl接受苗N的供給,與移動機體T的移動一起向下移動,至到達下止點而插入壟R并打開,一邊形成苗栽種用孔Wl, —邊將收納于內部的苗N放出到壟R上,再一邊向上移動一邊關閉。該上下移動及開閉動作是與轉臺S的轉動同步周期性進行的,以一定間隔將苗N栽種在壟R上。
[0234]在對苗栽種器具Ul相對于壟R的上表面的進入深度即栽種深度進行調整的情況下,處于左側跟走空間G的作業(yè)者將栽種深度調整機構44的調整桿45向前后擺動,改變接地體43的設定高度。
[0235]在利用苗栽種器具Ul的嘴部件98形成苗栽種用孔Wl之前,鋤部件131插入壟R并逐漸變深,形成在形成苗栽種用孔Wl的預定位置達到最大深度的碗形的擴大孔W2,在嘴部件98脫離苗栽種用孔Wl時,鋤部件131也向上移動并到達待機位置。
[0236]另外,本發(fā)明的所述實施方式的各部件的形狀及各自的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關系如圖1?23那樣構成是最佳的。但是,并不限于前述實施方式,也可對部件、結構進行各種變形,或變更組合。
[0237]例如,鋤部件131也可直接固定在支承桿132的后端,或分別形成左右翼部131L、131R并將它們分別固定在安裝體132C上。
[0238]也可在轉臺S的安裝體20上植入雙頭螺栓,使轉臺S的圓弧孔21A與該雙頭螺栓嵌合,用螺母固定。
[0239]預備苗臺Y也可使前后腳部123F、123R從其自身將向下方突出,將前后腳部123F、123R作為支承部件123。
[0240]另外,苗移植機1,也可在苗栽種器具Ul后側的栽種框架82的后部側,配置高度調節(jié)自如的與壟R抵接的左右一對按壓輪,使其在壟R上表面的苗N的栽種位置的左右兩側滾動,用左右按壓輪對投放到由苗供給器具Kl形成的苗栽種用孔Wl內的苗N的左右兩側的土進行推壓而覆土。
【權利要求】
1.一種苗移植機,具有:移動機體(T),該移動機體可橫跨壟(R)地移動;苗栽種裝置(U),該苗栽種裝置設在該移動機體(T)上,且具有苗栽種器具(Ul),該苗栽種器具周期性上下移動而突入壟(R)內,一邊形成苗栽種用孔(Wl) —邊栽種苗(N);以及苗供給裝置(K),該苗供給裝置配置在該苗栽種裝置(U)的上方,將苗(N)向上升位置的苗栽種器具(Ul)供給,該苗移植機的特征在于, 移動機體(T)在變速箱(M)的前部設有發(fā)動機(E)及臺架(7),從變速箱(M)向后方延伸設置有主框架(8),在該主框架(8)上連接有操縱手柄(H), 通過與左右一對前角軸¢8)連接的前輪支承臂¢7)懸架有前輪(40A),所述左右一對前角軸出8)樞支在所述臺架(7)上,通過樞支在左右一對車軸箱(59)上的后輪傳動箱(62)懸架有后輪(41A),所述左右一對車軸箱(59)設在變速箱(M)上, 在左右各所述前角軸¢8)和車軸箱(59)上相對轉動自如地嵌合有前后支承體(72)的前后部,跨越該前后支承體(72)和主框架(8)地連接支承部件(123)的前后腳部(123F、123R),在左右支承部件(123)上安裝有放置苗(N)的預備苗臺(Y)。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備苗臺(Y)具有連接左右支承部件(123)的臺框(Yl)和底板(Y2),在該底板(Y2)上形成有許多排水用的孔(Ya)。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備苗臺(Y),在覆蓋發(fā)動機(E)的機罩(B)的上方從移動機體(T)向左右方向突出,且呈從后部向前部向上傾斜的姿勢。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左右各所述后輪傳動箱(62)具有:與車軸箱(59)連接且對頂端軸(58)進行支承的基部箱(62A);對后輪(41A)的車輪軸(63)進行支承的頂端箱(62B);以及連接所述基部箱(62A)與頂端箱(62B)并將從頂端軸(58)向車輪軸(63)傳遞動力的傳遞單元(64)予以收納的中間箱(62C)。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預備苗臺(Y)的后方位置的苗栽種器具(Ul)上,設有當上升時可賦予掉土用振動的振動施加單元(148)。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臺架(7)的前部設有緩沖部件(47),在該緩沖部件(47)上設有繩索鉤掛用的繩索鉤(47A)。
7.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變速箱(M)內具有動力傳遞機構(53),該動力傳遞機構可對移動機體(T)的前進及后退以及苗栽種裝置(U)的動作進行切換地傳遞動力,由主框架(8)的后部支承栽種離合器桿(115)的下部,該栽種離合器桿通過操作聯(lián)動部件(116)進行該動力傳遞機構(53)的切換操作,在該栽種離合器桿(115)的下部與主框架(8)之間設有對栽種離合器桿(115)的轉動角度進行設定的定位單元(121),在該定位單元(121)的大致正上方配置有操作面板(122),該操作面板(122)安裝在操縱手柄(H)上。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苗栽種器具(Ul)隨著栽種驅動軸(30)的轉動而周期性上下移動, 所述苗供給裝置(K)具有:設在縱軸(10)的上部的安裝體(20);放置在該安裝體(20)上的轉臺(S);配置在該轉臺(S)的周圍部的多個苗供給器具(Kl),各苗供給器具可收納苗(N)和使苗(N)落下;以及與苗栽種器具(Ul)的上下移動同步地驅動縱軸(10)的供給驅動機構(K2), 在所述安裝體(20)與轉臺(S)之間設有對轉臺(S)的旋轉方向的相位進行調整的相位調整單元(21)。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調整單元(21)具有:沿周向形成在轉臺(S)上的多個圓弧孔(21A),各圓弧孔形成為以縱軸(10)為曲率中心的圓弧狀;以及貫通該各圓弧孔(21A)并與安裝體(20)旋合的緊固件(21B)。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給驅動機構(K2)具有:設在縱軸(10)上的蝸輪(22);與該蝸輪(22)嚙合的蝸桿(23);設有該蝸桿(23)的橫軸(14);以及利用來自栽種驅動軸(30)的動力轉動該橫軸(14)的供給聯(lián)動單元(13)。
11.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苗供給器具(Kl)具有:將苗(N)予以收納的供給杯(34);在該供給杯(34)的底部承載苗(N)的可開閉的閘門(35);以及閘門閉合部件(36),該閘門閉合部件配置在該閘門(35)的下方,在從苗供給位置(P)轉一周再一次來到苗供給位置(P)之前將閘門(35)從打開姿勢予以閉合,且在苗供給位置(P)將閉合予以解除, 所述閘門閉合部件(36)具有:中途閉合部(36b),該中途閉合部是與縱軸(10)大致同心的圓弧形狀,且從苗供給位置(P)的前方至就要到達苗供給位置(P)之前使閘門(35)處于閉合姿勢;始端閉合部(36c),該始端閉合部從苗供給位置(P)的前方向上方傾斜并與中途閉合部(36b)連接,且將閘門(35)從打開姿勢予以閉合;打開部(36a),該打開部與該始端閉合部(36c)連接并位于在苗供給位置(P)為打開姿勢的閘門(35)的前側;以及連接部(36d),該連接部將該打開部(36a)與中途閉合部(36b)連接起來。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苗供給器具(Kl)具有對閘門(35)向打開方向進行施力的施力單元(37)。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苗供給器具(Kl)的供給杯(34)具有:安裝在轉臺(S)上的供給外杯(34a);以及內徑小于該供給外杯(34a)且裝拆自如地嵌入供給外杯(34a)內的供給內杯(34b), 在所述供給內杯(34b)的上下中途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外嵌在供給外杯(34a)的上緣的嵌合部(34c)。
【文檔編號】A01C11/02GK104429244SQ201410072659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9月12日
【發(fā)明者】門脅征四郎, 野坂健吉, 杉岡將人, 阿部勇樹, 百合野辰哉, 栗山翔太 申請人:株式會社久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