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安裝在電子設備內用于發(fā)聲的發(fā)聲裝置。
背景技術:
專利文獻1公開了一種可作為上述發(fā)聲裝置利用的壓電致動器。壓電致動器包括:壓電陶瓷振蕩器;支承部,安裝于彈性體(使其振動的對象物)上,并保持其端部;及輔助支承部,設置于壓電陶瓷振蕩器的下部與彈性體之間。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07/102305號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在移動電話機、平板計算機裝置、個人計算機(pc:personalcomputer)等電子設備中,有使構成畫面的玻璃板(面板)振動而發(fā)聲的需求。為響應此需求,專利文獻1的壓電致動器安裝于玻璃板。這種電子設備中,在構造上,當電子設備落下等而沖擊到壓電陶瓷振蕩器時,可能造成壓電陶瓷振蕩器破損。
尤其是在具備輔助支承部的情況下,當受到落下等沖擊而導致壓電致動器撓曲時,由于應力集中壓電陶瓷,從而容易導致壓電陶瓷振蕩器破損。
在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發(fā)聲裝置,其可內置于電子設備內,聲壓和振動傳遞的頻率特性良好,且具有抗沖擊的構造。
﹝解決技術問題的手段﹞
一方面,作為第一發(fā)聲裝置,本發(fā)明提供這樣一種發(fā)聲裝置,即:在具備主面構件和筐體的電子設備內部,所述發(fā)聲裝置被安裝在所述主面構件或所述筐體上,通過使所述主面構件產生振動來發(fā)聲,所述主面構件被用作振動片,所述筐體支承所述主面構件,其中,所述發(fā)聲裝置具備壓電片及保護構件;所述壓電片在第一水平方向具有長邊,并具有頂面、底面及多個側面;所述保護構件具有:支承部,覆蓋所述壓電片的所述底面并支承所述壓電片;保護部,覆蓋所述側面中的至少一個;以及安裝部,被安裝于所述主面構件或所述筐體。
另一方面,作為第一電子設備,本發(fā)明提供這樣一種電子設備,即:具備第一發(fā)聲裝置、所述主面構件以及所述筐體;所述發(fā)聲裝置安裝于所述主面構件或所述筐體。
﹝發(fā)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fā)明,由于保護構件將壓電片的底面完全覆蓋,并同時覆蓋壓電片的至少一個側面,因此,可避免由于電子設備落下等沖擊而造成壓電片破損。
另外,保護構件只要能覆蓋壓電片的底面與側面的至少一者,則可任意構成,也可具有任意形狀。因此,可在支承部及保護部的構成及形狀上進行各種改良,由此,可獲得小型、薄型同時容易控制多個諧振模式的共振頻率的發(fā)聲裝置,所述發(fā)聲裝置中,聲壓和振動傳遞的頻率特性也表現(xiàn)出良好的平坦度。
以下,參照附圖來說明本發(fā)明的最佳實施方式,由此,應可正確理解本發(fā)明的目的,且可更全面地理解其構成。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的立體圖。
【圖2】是圖1的電子設備的一部分沿a--a線顯示的剖面圖。
【圖3】是表示圖2的電子設備所具備的發(fā)聲裝置與筐體的一部分的立體圖。
【圖4】是表示具備圖3的發(fā)聲裝置的電子設備中的聲壓頻率特性的圖。
【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所具備的發(fā)聲裝置及筐體的一部分的立體圖。
【圖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所具備的發(fā)聲裝置及筐體的一部分的立體圖。
【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所具備的發(fā)聲裝置及筐體的一部分的立體圖。
【圖8】是表示包括圖7的發(fā)聲裝置的電子設備中的聲壓頻率特性的圖。
【圖9】是表示圖7的發(fā)聲裝置的變形例的剖面圖,是與沿圖7的b--b線的剖面相當?shù)钠拭鎴D。
【圖10】是表示圖5的電子設備的變形例的立體圖。
【圖11】是表示圖10的電子設備的變形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可通過各種變形或各種方式實現(xiàn),以下,作為其一個示例,詳細說明附圖所示的特定的實施方式。本發(fā)明的附圖及實施方式并不限于以下說明的特定的方式。在本申請的權利要求書所明示的范圍內做出的所有變形例、等同例、替代例均屬于其保護范圍之內。
(第一實施方式)
參照圖1及圖2,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10包括:主面構件20,被用作振動片;筐體30,支承主面構件20;及發(fā)聲裝置50,安裝于主面構件20或是筐體30。例如,本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10,為移動電話機或平板計算機裝置、個人計算機等;主面構件20,構成所述電子設備10的畫面的玻璃板(面板)。本實施方式中,主面構件20配置成與水平面平行。
參照圖3,本實施方式的筐體30包括底部32及從底部32向上方延伸的側壁部34。由圖1及圖2可知,側壁部34支承主面構件20。
從圖2可知,發(fā)聲裝置50配置在由主面構件20及筐體30形成的空間內。在電子設備10的內部,發(fā)聲裝置50被安裝在主面構件20或是筐體30,通過使主面構件20振動來發(fā)聲。本實施方式的發(fā)聲裝置50安裝于筐體30的側壁部34,通過使側壁部34振動,而使主面構件20振動。此外,側壁部34的振動方向至少包括垂直方向。因此,主面構件20能在垂直方向振動。
如圖3所示,本實施方式的發(fā)聲裝置50包括:壓電片60、保護構件90及錘部70。
參照圖3,本實施方式的壓電片60包括:頂面62、底面64及多個側面66。圖示的壓電片60在第一水平方向具有長邊。即,在本實施方式中,壓電片60的長邊方向為第一水平方向。從圖2及圖3可知,在壓電片60的頂面62上,形成有兩個外部電極80、82。在外部電極80、82,通過形成于撓性印刷電路(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84的導體86、88,供給電信號(驅動電壓)。壓電片60與所供給的電信號響應而振動。隨之,發(fā)聲裝置50相對于主面構件20進行包括垂直方向的振幅的屈曲運動。
如圖3所示,錘部70用于調整聲壓的頻率特性。錘部70的材質并無限制,為實現(xiàn)電子設備10的小型化,錘部70以較小為佳。錘部70優(yōu)選使用比重較大的材料。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鎢構成錘部70。在圖示的發(fā)聲裝置50中,僅設有一個錘部70,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錘部70的數(shù)量也可為兩個以上。
如圖3所示,保護構件90包括:平板形狀的支承部(底部)92,支承壓電片60;框形的保護部(側部)93,沿支承部92的邊緣向上方突出形成;及安裝部94,安裝于主面構件20或筐體30。圖3中,支承部92、保護部93及安裝部94的邊界,以雙點劃線(假想線)表示。本實施方式中,支承部92、保護部93及安裝部94使用相同材料一體形成。本實施方式的保護構件90由對彎曲具有復原力的素材、即纖維強化塑料構成。更具體而言,保護構件90由玻璃纖維強化聚酰胺樹脂構成。然而,只要能滿足本發(fā)明的要件,也能以其他材料構成保護構件90。例如,如果要提高對于非聲振動的振動(振蕩器振動,約200~220hz)的振動特性,即,容許較大的機械品質因數(shù)(qm)時,也可使用不銹鋼(sus)等金屬片。在優(yōu)先考慮成本、制造容易性時,保護構件90優(yōu)選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由樹脂構成。
支承部92覆蓋壓電片60的底面64,保護部93覆蓋壓電片60的側面66的至少一面。因此,容易進行壓電片60相對于支承部92的定位。另外,在伴隨電子設備10的薄型化而使發(fā)聲裝置50小型化時,也可獲得良好的頻率特性。具體而言,在設定為使發(fā)聲裝置50小型化時,雖然欲使支承部92(支承壓電片60的底面64的部位,底部)的厚度變薄,但若將支承部92變薄,共振頻率會下降,高頻率頻帶的聲音特性有劣化的可能。即便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將覆蓋壓電片60的側面66的至少一部分的保護部(側部)93設置于支承部92,可使共振頻率向高頻側移動,并可防止高頻率頻帶的聲音特性劣化。
本實施方式中,支承部92支承壓電片60的底面64,保護部93在與底面64平行的水平面內包圍多個側面66。在保護部93覆蓋壓電片60的多個側面66的構成中,通過選擇保護部93的長度、高度及設置保護部93的位置等,可調整頻率特性。
更具體而言,圖示的支承部92將壓電片60的底面64完全覆蓋。另外,保護部93在水平面內覆蓋著三個側面66。在保護部93與壓電片60之間,也可有間隙,也可沒有間隙。保護部93,在與底面64正交的方向具有比壓電片60的尺寸(厚度)更大的尺寸。由此,保護部93覆蓋三個側面66的各自整體,防止壓電片60直接沖突其他構件(例如,主面構件20)。然而,在與底面64垂直的方向,保護部93也可具有比壓電片60的尺寸更小的尺寸。壓電片60剩余的一個側面66,通過錘部70覆蓋。保護部93在水平面內包圍著壓電片60及錘部70兩者。另外,支承部92及保護部93保持沿第一水平方向并排設置的錘部70與壓電片60。由上述可知,本實施方式的支承部92與保護部93構成長方形形狀的桶型構造體,所述構造體具有底部(支承部92)及自底部向上生成而包圍四方的側部(保護部93)。壓電片60與錘部70,在暴露出頂面62的狀態(tài)下,收容于由支承部92及保護部93構成的桶型構造體而保持。利用支承部92和保護部93保持壓電片60及錘部70,可使用粘合劑、雙面膠帶實現(xiàn)。在可靠度的考慮上,優(yōu)選使用粘合劑。由于本實施方式的支承部92及保護部93構成桶型構造體,可在其內部填埋樹脂,而具有可由此調整頻率特性的優(yōu)點。此外,雖然本實施方式的支承部92在與第一水平方向正交的面內具有長方形形狀的剖面,但本發(fā)明不限于此,支承部92可具有各種形狀。另外,錘部70也可在支承部92及保護部93的任一方或是雙方,嵌入至少一部分。雖然本實施方式中,錘部70設置于支承部92的第一水平方向中的兩個端部中,離安裝部94較遠一側的端部,但本發(fā)明不限于此。錘部70也可設置于支承部92的端部,靠近安裝部94一側的端部,也可設置于從兩個端部遠離的位置。
安裝部94自支承部92及保護部93向與第一水平方向正交的第二水平方向延伸。即,安裝部94沿壓電片60的短邊方向自支承部92及保護部93突出。因此,在沿垂直方向觀察本實施方式的保護構件90時(即,俯視時),安裝部94不會與支承部92及保護部93重疊。
本實施方式的保護構件90,沿垂直方向觀察時,具有l(wèi)字形的形狀。即,本實施方式的保護構件90,在俯視時,具有l(wèi)字形的形狀。然而,本發(fā)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為具有寬幅的t字形的形狀。
安裝部94安裝于筐體30的側壁部34。即,保護構件90僅在安裝部94安裝于筐體30,在支承部92(及保護部93)與筐體30之的間并未夾設有抑制支承部92(及保護部93)振動的物體。
具體而言,保護構件90僅有在俯視時呈l字形的形狀的一端安裝于筐體30。如此,若僅將具有l(wèi)字形的形狀的保護構件90的一端連接于筐體30,則壓電片60振動時,會產生多個共振點,能產生頻率偏差少而具有良好頻率特性的聲音。
在本實施方式的安裝部94形成螺孔96,安裝部94通過螺釘固定于筐體30的側壁部34。安裝部94也可通過螺釘固定于主面構件20或是筐體30的其他部位。另外,安裝部94,也可使用粘合劑而安裝于主面構件20或是筐體30,也可通過超聲波焊接、壓入、嵌入等其他手段,安裝于主面構件20或是筐體30。
更具體而言,本實施方式的安裝部94,在由垂直方向及第二水平方向規(guī)定的平面內具有l(wèi)字形的剖面。即,安裝部94,具有:自支承部92向第二水平方向突出的第一部位,及自第一部位向垂直方向生成的第二部位。在由垂直方向與第一水平方向規(guī)定的平面,第二部位具有比第一部位大的面積。因此,能以更大的面積,將安裝部94安裝于筐體30的側壁部34。
圖4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10的聲壓的頻率特性。圖4中,橫軸表示供給至壓電片60的電信號的頻率,縱軸表示自主面構件20產生的聲壓等級(spl)。另外,圖4中,將作為移動電話的受話用揚聲器使用時的必要聲壓表示為聲壓等級110。
發(fā)聲裝置50的基本諧振模式(即,發(fā)聲裝置50所具有的多個諧振模式中,頻率最低的模式)中,錘部70附近的部位成為振動的波腹,安裝部94附近的部位成為振動的波節(jié)。此模式中,壓電片60相對于主面構件20在垂直方向屈曲。
在基本諧振模式的共振頻率中,出現(xiàn)聲壓的頻率特性中的峰值101。此峰值101,將1khz以下的聲壓提高。此外,例如,若增加錘部70的質量,則可降低發(fā)聲裝置50的基本諧振模式的共振頻率,可降低頻率特性中峰值101出現(xiàn)的頻率。此外,峰值102由于發(fā)聲裝置50的其他諧振模式的頻率或主面構件20的共振頻率等產生。
本實施方式中,為了可從例如300hz產生必要的聲壓,調整錘部70的質量。
(第二實施方式)
參照圖5,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10a為圖1及圖2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10的變形,除筐體30a的構造及發(fā)聲裝置50a的保護構件90a的構造以外,具備同樣的構造。因此,以下主要針對筐體30a及保護構件90a加以說明。
從圖5可知,筐體30a除了底部32及側壁部34外,還包括:安裝臺36a,其在與側壁部34分開的位置,自底部32向上方突出。
保護構件90a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保護構件90(參照圖3)同樣地,具有構成桶型構造體的支承部92a及保護部93a,以及自支承部92a及保護部93a向第二水平方向突出的安裝部94a。本實施方式的保護構件90a,在沿垂直方向觀察時,具有l(wèi)字形的形狀。本實施方式的安裝部94a具有小的長方體狀,安裝于筐體30a的安裝臺36a。
本實施方式中,安裝臺36a設置于筐體30a,但也可在主面構件20形成安裝臺36a,而將安裝部94a安裝在此安裝臺36a。
(第三實施方式)
參照圖6,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10b依圖1及圖2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10的變形,除筐體30b的構造及向筐體30b安裝發(fā)聲裝置50以外,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因此,以下主要針對筐體30b以及在筐體30b安裝發(fā)聲裝置50的情況加以說明。
如圖6所示,筐體30b,除了底部32及側壁部34外,還包括:內部構造部38b,其與底部32及側壁部34連接。圖示的內部構造部38b,設置于兩個側壁部34的邊界附近,將兩個側壁部34在筐體30b內部連接,也連接于筐體30b的底部32。具體而言,內部構造部38b,具有自側壁部34向筐體30b內伸出的內側壁。然而,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在內部構造部38b的形狀上并無特別限制,只要能將安裝部94安裝,也可具有任意形狀。
安裝部94安裝于內部構造部38b。本實施方式的保護構件90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相同,因此,本實施方式中,安裝部94也能以大面積安裝于內部構造部38b的內側壁。
(第四實施方式)
參照圖7,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10c為圖1及圖2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10的變形,除發(fā)聲裝置50c的構造以外,具備同樣的構造。因此,以下主要針對發(fā)聲裝置50c加以說明。
如圖7所示,本實施方式的發(fā)聲裝置50c包括:壓電片60、兩個錘部70、71及保護構件90c。壓電片60與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相同。
保護構件90c,除了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支承部92、保護部93及安裝部94外,還包括附加振動部97c。具體而言,支承部92如上所述支承著壓電片60與錘部70。支承部92在第一水平方向有第一端部92c1及第二端部92c2。壓電片60被支承部92支承,在第一水平方向自第一端部92c1附近向第二端部92c2延伸。安裝部94在第一水平方向位于第一端部92c1側。附加振動部97c自支承部92的第一端部92c1進而向第一水平方向延伸。本實施方式的附加振動部97c用與支承部92及保護部93相同的材料一體形成。然而,本發(fā)明不限于此。附加振動部97c,也可與支承部92分開形成,并安裝于支承部92。本實施方式中的壓電片60也可不被附加振動部97c支承。即,壓電片60可僅通過支承部92支承。錘部70位于支承部92的第二端部92c2附近,錘部71位于附加振動部97c的端部附近。
具備上述構成的發(fā)聲裝置50c的基本諧振模式(即,發(fā)聲裝置50c所具有的多個諧振模式的中,頻率最低的模式)中,錘部70附近的部位與錘部71附近的部位成為振動的波腹,安裝部94附近的部位成為振動的波節(jié)。此模式中,壓電片60相對于主面構件20(參照圖2)在垂直方向屈曲。具體而言,錘部70附近的部位與錘部71附近的部位以反相振動。換言之,當其中一者位移而靠近主面構件20時,另一者位移而遠離主面構件20。
此外,由于對附加振動部97c設置有錘部71,因此,本實施方式的發(fā)聲裝置50c具有其他諧振模式(以下,稱為“第二諧振模式”),該第二諧振模式將比較接近基本共振模式的共振頻率的頻率作為其共振頻率。第二諧振模式中,與基本諧振模式同樣地,錘部70附近的部位與錘部71附近的部位成為振動的波腹,安裝部94附近的部位成為振動的波節(jié)。另外,壓電片60相對于主面構件20(參照圖2)在垂直方向屈曲。另一方面,錘部70附近的部位與錘部71附近的部位以同相振動。即,當錘部70附近的部位位移而靠近主面構件20時,錘部71附近的部位也位移而靠近主面構件20;當錘部70附近的部位位移而遠離主面構件20時,錘部71附近的部位也位移而遠離主面構件20。
此外,基本諧振模式的共振頻率與第二諧振模式的共振頻率可通過適當選擇錘部70及錘部71的質量、位置及支承部92、保護部93或附加振動部97c的形狀等分別進行獨立控制。
圖8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10c的聲壓的頻率特性。圖8中,橫軸表示供給至壓電片60的電信號的頻率,縱軸表示從主面構件20產生的聲壓等級(spl)。另外,圖8中,將作為移動電話的受話用揚聲器使用時的必要聲壓表示為聲壓等級110。
基本諧振模式的共振頻率中,出現(xiàn)聲壓的頻率特性中的峰值103。此外,第二諧振模式的共振頻率中,出現(xiàn)聲壓的頻率特性中的峰值104。峰值103出現(xiàn)的頻率(基本諧振模式的共振頻率)與峰值104出現(xiàn)的頻率(第二諧振模式的共振頻率),均在1khz以下。另外,峰值103出現(xiàn)的頻率(基本諧振模式的共振頻率)與峰值104出現(xiàn)的頻率(第二諧振模式的共振頻率)較為接近。因此,根據本實施方式,關于聲壓,可在1khz以下的頻帶獲得平坦的頻率特性。此外,通過調整錘部70及錘部71的質量,可由約200hz產生必要的聲壓。即,根據本實施方式,可自更低頻率側至較廣的頻帶產生必要的聲壓。此外,圖8中,峰值105由發(fā)聲裝置50c的其他的諧振模式的頻率或主面構件20的共振頻率等產生。
本實施方式的支承部92在與第一水平方向正交的面內具有長方形形狀的剖面,但本發(fā)明不限于此。例如,如圖9所示,變形例中的支承部92d具有相對于直線140呈非對稱的形狀;所述直線140通過第二水平方向中的支承部92d的中心,并沿與第一水平方向及第二水平方向雙方正交的垂直方向延伸。具體而言,支承部92d的剖面形狀為梯形。本實施方式的保護構件90,配合支承部92d的剖面形狀,具有不同高度的保護部93d1及保護部93d2。然而,保護部93d1與保護部93d2的高度,也可相同。
如此,當支承部92d具有非對稱的形狀時,壓電片60屈曲運動的方向并不限于因供給電信號所造成的壓電片60的力的產生方向。在發(fā)聲裝置50d的固有諧振模式的頻率中,壓電片60在其諧振模式的方向開始屈曲振動。具體而言,壓電片60在方向130屈曲振動,方向130相對于和主面構件20(參照圖2)正交的垂直方向具有預定的角度。
眾所皆知,在物體的固有諧振模式中,存在與其正交的方向的諧振模式。即,在與方向130正交的方向120,也存在壓電片60會屈曲的諧振模式。
如上述實施方式所示,當支承部92具有對稱的構造時,存在壓電片60在與主面構件20正交的方向屈曲的諧振模式以及壓電片60在與主面構件20平行的方向(水平方向)屈曲的諧振模式。然而,在水平方向的諧振模式下,無法由主面構件20發(fā)聲。
另一方面,如支承部92d那樣,當支承部92具有非對稱的構造時,由于兩個諧振模式中任一者均在與主面構件20正交的方向具有振動成分,因此,兩個諧振模式中,任一者均可由主面構件20發(fā)聲。
例如,在互為正交的兩個諧振模式均為在與主面構件20垂直的方向以及與其成45度角度的方向振動的情況下,振動傳遞效率經概算為cos(45°)(即,約0.707),聲壓下降3db即可。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兩個諧振模式,因此,發(fā)聲裝置的聲壓的頻率特性中,會出現(xiàn)與這些模式對應的聲壓峰值。因此,如上述實施方式所示,當支承部92具有對稱的構造時,在一個頻率會出現(xiàn)100%的振動傳導效率的聲壓峰值(參照圖4),而兩個諧振模式的任一者均為在與垂直方向成45度角度的方向振動的情況下,由于會出現(xiàn)兩次約70%的振動傳遞效率的聲壓峰值,因此,可獲得更為平坦的聲壓的頻率特性。
此外,雖然圖9所示的變形例為圖7所示的本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10c的變形例,然而,也可適用于上述第一至第三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10、10a、10b。
(第五實施方式)
參照圖10,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10d為第二實施方式的電子設備10a的變形,除發(fā)聲裝置50d的構造以外,具備同樣的構造。因此,以下主要針對發(fā)聲裝置50d加以說明。
如圖10所示,發(fā)聲裝置50d,具有:壓電片60、支承構件100及錘部70d。支承構件100具有支承部92d及安裝部94d。支承部92d及安裝部94d分別相當于第二實施方式中的支承部92a及安裝部94a。即,支承部92d在覆蓋壓電片60的底面64而支承壓電片60的同時,也支承著錘部70d。安裝部94d被安裝于筐體30d的安裝臺36d。
本實施方式中,支承構件100以金屬片(例如不銹鋼片)構成。壓電片60及錘部70d使用粘合劑固定于支承構件100。也可取代粘合劑而改為使用雙面膠帶。另外,支承構件100的安裝部94d不具有螺孔,并被接合于安裝臺36d。然而,也可與第二實施方式同樣地,在安裝部94d設置螺孔,并以螺釘將安裝部94固定于安裝臺36d。
錘部70d與壓電片60沿第一水平方向并排設置并被支承部92d支承。由此,錘部70d覆蓋著壓電片60的第一水平方向中的兩個端部中離安裝部94較遠一側的端部。在錘部70與壓電片60之間,也可有間隙,也可沒有間隙。錘部70d的尺寸在垂直方向比壓電片60的尺寸(厚度)更大。由此,可防止在發(fā)聲裝置50d振動時壓電片60直接沖突其他構件(例如,主面構件20),從而能夠防止壓電片60受到損傷。如此,在本實施方式中,錘部70d不僅能實現(xiàn)第二實施方式中的錘部70的功能,也可作為保護部93發(fā)揮作用。即,在本實施方式中,支承構件100與錘部70d可作為第二實施方式的保護構件90a發(fā)揮作用。
雖然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長方體狀的錘部70d,但本發(fā)明不限于此。例如,如圖11所示,也可使用在俯視時具有角的u字形狀的錘部70e。錘部70e具有:相當于錘部70d的主部,以及自所述主部沿第一水平方向朝向同一方向延伸的一對臂部。所述一對臂部配置為:于水平面內夾持壓電片60。換言之,所述一對臂部配置為:覆蓋壓電片60的兩個側面66的各自的一部分。
雖然圖11的錘部70e構成為單一錘部,然而,也可將主部與臂部構成為各自獨立的錘部。此時,主部與臂部也可相互間隔地進行配置。或者,也可除去主部,只使用相當于臂部的一對錘部。通過使用多個錘部,可以分別調整各錘部的尺寸、位置,從而容易地進行頻率特性的調整。
以上,針對本發(fā)明,舉出多個實施方式加以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
上述實施方式中,保護部93、93a在與底面64平行的水平面內包圍多個側面66,但本發(fā)明不限于此。例如,保護部93、93a也可僅覆蓋側面66的至少一面。同樣地,作為保護部發(fā)揮功能的錘部70d、70e也可僅覆蓋側面66的至少一面。
上述實施方式中,圖示出保護構件90、90a與筐體30、30a、30b為分開構成,但本發(fā)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將保護構件90、90a與筐體30、30a、30b一體形成。然而,若考慮實際制造,仍優(yōu)選如上述實施方式所示,將保護構件90、90a與筐體30、30a、30b分開構成。
本發(fā)明根據2014年11月21日向日本專利廳提出的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4-236679號及2015年5月28日向日本專利廳提出的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5-108493號,其內容通過參照成為本說明書的一部分。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最佳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顯而易見,對所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當然可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主旨精神的范圍內對實施方式做出各種變形,這種實施方式也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標號說明
10、10a、10b、10c電子設備
20主面構件
30、30a、30b筐體
32底部
34側壁部
36a、36d安裝臺
38b內部構造部
50、50a、50c發(fā)聲裝置
60壓電片
62頂面
64底面
66側面
70、70d、70e錘部
71錘部
80、82外部電極
84撓性印刷電路
86、88導體
90、90a、90c保護構件
92、92a支承部
92c1第一端部
92c2第二端部
93、93a、93d1、93d2保護部
94、94a安裝部
96、96a螺孔
97c附加振動部
100支承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