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器件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改進型的接線端子。
背景技術:
接線端子是一種能夠實現(xiàn)電氣連接的配件產品,通過在接線端子上焊接焊腳,然后實現(xiàn)進入接線端子中的導線與焊腳實現(xiàn)電性連接。隨著現(xiàn)在電子行業(yè)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接線端子進入市場,市場上現(xiàn)有的接線端子多采用螺絲固定待接入的導線。
但是,利用螺絲固定導線的接線端子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這樣的導線接入操作十分麻煩并且也會因螺絲的松動產生電連接不穩(wěn)定,甚至發(fā)生斷路等現(xiàn)象,以至于影響電子產品的正常工作;另外,當前市場上的接線端子大多單獨地具有焊腳和塑件,在制造接線端子產品時,需要首先把塑件部分做好,然后再將塑件部分與焊腳固定在一起,這將使得接線端子的生產成本提高,加工效率降低,不利于工業(yè)化、大規(guī)模生產。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提供一種能夠固定外部接入的導線,確保電連接的穩(wěn)定性,降低生產成本的改進型的接線端子。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改進型的接線端子,包括接線端子本體,接線端子本體具有供導線進入的進線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線端子本體具有上端面、下端面、彎折面以及對應彎折面的背面,上端面、下端面以及背面一體成型;下端面形成有能夠對應進線口且傾斜朝向上端面的彈性部,以在彈性部受到撥動力而產生形變時,在彈性部與接線端子本體的上端面之間形成供導線通過的導線夾口;上端面、下端面、彎折面以及彈性部均采用導電的金屬材料。
為了方便用戶在接線端子本體的外部撥動彈性部,以將導線接入到接線端子中,作為改進,所述彎折面上具有撥動孔,彈性部上具有能夠沿著撥動孔邊緣運動的取線部;所述撥動孔的邊緣處具有對彈性部的運動位置進行限位的取線限位槽。用戶撥動該接線端子的取線部,使取線部沿著撥動孔邊緣運動至取線限位槽的過程時,彈性部便會受力產生形變,并且在該彈性部與接線端子本體的上端面之間形成供導線通過的導線夾口,這樣將導線穿至導線夾口處,然后除去對取線部的撥動力后,導線就可以被牢固地被固定接線端子中。
為了使取線部在撥動孔邊緣運動的更加平滑,以保證彈性部產生穩(wěn)定的形變,再改進,所述撥動孔的邊緣具有弧形部分,取線限位槽的一端銜接撥動孔上的弧形部分,取線限位槽的另一端呈傾斜狀態(tài)地向上銜接彎折面。其中,作為對撥動孔邊緣上弧形部分的優(yōu)化限定,所述弧形部分對應的圓心角為銳角。
改進地,所述接線端子本體上具有正對進線口的接線限位部,以通過接線限位部避免接入的導線一端穿出接線端子本體。
另外,作為可選的結構形式,所述接線限位部的周圍形成有呈L型的空隙。
作為彎折面與接線端子本體的上端面的生產方式,可選擇地,所述彎折面由接線端子本體的上端面彎折形成。
為了方便將焊腳與該接線端子進行焊腳,改進地,所述接線端子本體的下端面具有至少一個供焊腳用的焊接面。
可選地,所述彈性部為呈片狀或者柱狀。
為了進一步方便用戶通過工具撥動接線端子上的彈性部,改進地,所述接線端子本體的上端面具有供外部工具進入以能夠頂觸彈性部的工具插入孔。用戶將工具插入到接線端子的工具插入孔中,并使工具頂觸到彈性部,從而可以由工具給彈性部施加有朝向下端面的頂觸力,繼而實現(xiàn)了彈性部受力產生形變,這樣就可以在彈性部與上端面之間形成了一個供導線通過的夾口,導線就可以穿過并固定在接線端子中。
為了有效地避免經接線口進入的導線穿出到接線端子的外部,改進地,所述接線端子本體具有靠近進線口且平行于彎折面的側面;沿垂直彎折面且朝向接線端子本體外側的方向上,所述側面高于彎折面,且在側面與彎折面之間設置有防止進入接線口中的導線穿出的擋線部。
另外,在所述接線端子本體的下端面留置有能夠顯露傾斜的彈性部的殘缺口。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相對于傳統(tǒng)的接線端子,本實用新型中的接線端子通過將其上端面、下端面與背面采用一體成型,可以降低生產成本;上端面、下端面、彎折面以及彈性部均采用導電的金屬材料,通過下端面形成的彈性部,可以在彈性部受到撥動力發(fā)生形變并形成導線夾口后,可以加個外部需要接入的導線牢固地固定住,以確保電連接的穩(wěn)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一中接線端子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接線端子的正視圖;
圖3為圖1所示接線端子的左視圖;
圖4為圖1所示接線端子的右視圖;
圖5為圖1所示接線端子的仰視圖;
圖6為圖1所示接線端子的俯視圖;
圖7為導線插入到圖1所示接線端子中時的示意圖;
圖8為接線端子的撥動孔具有弧形部分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實施例二中接線端子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圖9所示接線端子的正視圖;
圖11為圖9所示接線端子的左視圖;
圖12為圖9所示接線端子的右視圖;
圖13為圖9所示接線端子的仰視圖;
圖14為圖9所示接線端子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
如圖1~圖6所示,本實施例一中的接線端子,包括接線端子本體1,接線端子本體1具有供導線2進入的進線口10,接線端子本體1具有上端面11、下端面12、彎折面111以及對應彎折面111的背面14,上端面11、下端面12以及背面14一體成型;在下端面12形成有能夠對應進線口10且傾斜朝向上端面12的彈性部121,以在彈性部121受到撥動力而產生形變時,在彈性部121與接線端子本體1的上端面11之間形成供導線通過的導線夾口。此處通過將上端面11、下端面12以及背面14做一體成型設計,不再需要像傳統(tǒng)的接線端子塑件載流體等組裝而成,從而可以有效的縮短產品的加工時間,降低生產成本。其中,在本實施例一中,彈性部121選擇采用片狀結構,當然也可以根據(jù)需要令彈性部121采用柱狀的結構。在本實施例一中,接線端子中的上端面11、下端面12、彎折面111以及彈性部121均采用導體材料,例如導電的金屬材料,這樣可以保證實現(xiàn)進入的導線實現(xiàn)電連接。例如,上述各部分均可以優(yōu)先選擇使用具有較好導電性能的銅質材料做成。
在彎折面111上具有撥動孔112,彈性部121上具有能夠沿著撥動孔112邊緣運動的取線部122;撥動孔112的邊緣處具有對彈性部121的運動位置進行限位的取線限位槽113。此處針對彎折面111的結構設置能夠方便用戶在接線端子本體1的外部撥動彈性部121,以將導線2接入到接線端子中。參見圖7所示,用戶撥動該接線端子的取線部122,使取線部122沿著撥動孔112邊緣運動至取線限位槽113的過程時,彈性部121便會受力產生形變,并且在該彈性部121與接線端子本體1的上端面11之間形成供導線2通過的導線夾口,這樣將導線2穿至導線夾口處,然后除去對取線部122的撥動力后,導線2就可以被牢固地被固定接線端子中。當然,撥動孔112可以設計為大致呈L形的結構,并以該L形結構的拐角處作為取線限位槽113,可以參見圖1中所示的撥動孔112。
為了使取線部122在撥動孔112邊緣運動的更加平滑,以保證彈性部產生穩(wěn)定的形變,作為改進措施,撥動孔112的邊緣具有弧形部分114,取線限位槽113的一端銜接撥動孔112上的弧形部分114,取線限位槽113的另一端呈傾斜狀態(tài)地向上銜接彎折面111。具體參見圖8所示。當然,作為對撥動孔邊緣上弧形部分的優(yōu)化限定,弧形部分114對應的圓心角為銳角。
為了避免接入的導線一端穿出接線端子本體,作為改進,接線端子本體1上具有正對進線口10的接線限位部13,以通過接線限位部13避免接入的導線一端穿出接線端子本體。其中,接線限位部13的周圍形成有呈L型的空隙130。
在本實施例一中,彎折面111由接線端子本體1的上端面11彎折形成。當然,彎折面111還可以是由緊鄰接線限位部13的一側面16延伸形成。當然,根據(jù)實際生產需要,接線端子上的彎折面111與側面115、另一側面116三者之間也可以設計成一體的結構形式。
為了方便將焊腳焊接在接線端子上,具體地,在接線端子本體1的下端面12具有至少一個供焊腳用的焊接面123。
在接線端子本體1的上端面11具有供外部工具進入以能夠頂觸彈性部121的工具插入孔100。用戶需要通過工具撥動接線端子上的彈性部時,用戶將工具插入到接線端子的工具插入孔100中,并使工具頂觸到彈性部121,從而可以由工具給彈性部121施加朝向下端面12的頂觸力,繼而彈性部121受力產生形變,這樣就在彈性部121與上端面11之間形成了一個供導線通過的夾口,導線就可以穿過并固定在接線端子中,這樣的結構設計可以方便導線在接線端子內的插入或者取出。其中,此處上端面11上的工具插入孔100可以采用與彎折面111上的撥動孔112連成一體的結構形式;當然,工具插入孔100也可以是與撥動孔112相互獨立的,參見圖8中所顯示的情形。
另外,為了有效地避免經接線口進入的導線穿出到接線端子的外部,作為改進,本實施例一中的接線端子本體1具有靠近進線口10且平行于彎折面111的側面115;沿垂直彎折面111且朝向接線端子本體外側的方向上,側面115高于彎折面111,且在側面115與彎折面111之間設置有防止進入接線口中的導線穿出接線端子的擋線部116。
其中,在本實施例一中,接線端子本體1的下端面12可以留置有能夠顯露傾斜的彈性部121的殘缺口124。殘缺口124的存在,可以有效地滿足彈性部121的形變限度需要,以適應盡可能粗的導線插入到接線端子中。
實施例二
如圖9至圖14所示,本實施例二中的接線端子與實施例一中接線端子的其他結構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二中接線端子的彎折面111上沒有撥動孔112,對應地,彈性部121上也沒有沿撥動孔112邊緣運動的取線部122。使用本實施例二中的接線端子時,用戶需要將工具插入到上端面11的工具插入孔100中,以利用工具來朝著下端面的方向頂觸彈性部121,從而使得彈性部121受力產生形變后,在彈性部121與上端面11之間形成供該導線進入或取出的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