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儲能器件生產(chǎn)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線束隔離板及電池模組。
背景技術:
電池模組安全問題一直制約著電池模組的發(fā)展,最大程度地增加電池模組的安全防護是人們一直努力的方向。電池模組通常包括側板、端板、電芯以及線束隔離板,電芯放置于側板與端板圍成的空間內,側板設有卡口,線束隔離板1的結構如圖1-2所示,包括本體10和連接于本體10的卡勾11,卡勾11包括連接于本體10且向靠近電芯的方向延伸的彈性部111,和連接于彈性部111的末端的勾狀部112,且勾狀部112凸向本體10的中心。在線束隔離板1與側板扣合的過程中,勾狀部112首先與側板的外壁接觸,彈性部111發(fā)生彈性變形,勾狀部112由側板的外壁向其內部運動,直至卡入卡口。
然而,現(xiàn)有的這種線束隔離板1的結構,在卡接的過程中需要保證彈性部111滿足一定的彈性,這樣會降低卡勾11卡接后的連接強度,且卡接后彈性部11沒有任何支撐,處于完全懸臂狀態(tài),降低卡接的可靠性,甚至卡接失效。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申請?zhí)峁┝艘环N線束隔離板及電池模組,能夠解決上述問題。
本申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線束隔離板,包括本體和卡勾,所述卡勾包括彈性部和勾狀部,所述彈性部包括自所述本體一側向外延伸的抵靠部,和自所述抵靠部的末端彎折形成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向遠離所述本體所在的平面的方向延伸,所述抵靠部用于與電芯相抵靠;所述勾狀部連接于所述延伸部遠離所述本體的一側,用于自側板靠近所述電芯的一面卡入其上的卡口。
優(yōu)選地,所述抵靠部包括平直段,所述抵靠部通過所述平直段與所述延伸部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抵靠部還包括彎曲段,所述平直段通過所述彎曲段與所述延伸部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抵靠部包括彎曲段,所述抵靠部通過所述彎曲段與所述延伸部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彎曲段與所述延伸部形成槽型結構,所述槽型結構的開口能夠與所述電芯相對。
優(yōu)選地,所述抵靠部在其自身延伸方向上的長度,較所述延伸部在其自身延伸方向上的長度長。
優(yōu)選地,所述彈性部呈L型結構。
優(yōu)選地,還包括限位結構,所述限位結構連接于所述本體,且能夠與所述側板相抵靠。
優(yōu)選地,所述限位結構與本體之間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所述側板插入。
本申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電池模組,包括如上任一項所述的線束隔離板、側板以及電芯,所述側板設有卡口,所述勾狀部能夠自所述側板靠近所述電芯的一側卡入所述卡口;所述抵靠部能夠與所述電芯相抵靠。
本申請?zhí)峁┑募夹g方案可以達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請所提供的線束隔離板,彈性部設置抵靠部,且將勾狀部連接于彈性部遠離本體的一側,即勾狀部向遠離本體的中心方向凸起,在卡接過程中,勾狀部先與側板的內壁接觸,抵靠部與延伸部共同發(fā)生形變,直至勾狀部由側板的內壁向外向下滑動,卡入卡口,此時,抵靠部與電芯相抵靠,使彈性部中的抵靠部能夠起到支撐作用,且勾狀部也能夠起到支撐作用,因此能夠盡可能的減小彈性部的懸臂長度,從而在既保證彈性要求的同時,又能夠增加卡勾的卡接強度,提高卡接的可靠性。
應當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細節(jié)描述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請。
附圖說明
圖1為背景技術所提供的線束隔離板一種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I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3為本申請所提供的線束隔離板一種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II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5為本申請所提供的線束隔離板卡勾一種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申請所提供的線束隔離板卡勾另一種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申請所提供的電池模組一種具體實施例未裝配前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7中III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9為本申請所提供的線束隔離板一種具體實施例裝配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圖9中IV處的局部放大圖。
附圖標記:
在圖1-圖2中:
1-線束隔離板;10-本體;11-卡勾;111-彈性部;112-勾狀部;
在圖3-圖10中:
2-線束隔離板;20-本體;21-卡勾;22-限位結構;211-彈性部;2111-抵靠部;2111a-平直段;2111b-彎曲段;2112-延伸部;212-勾狀部;
3-側板;31-卡口;
4-電芯;41-極柱。
此處的附圖被并入說明書中并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請的實施例,并與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本申請的原理。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申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如圖3-10所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池模組,包括線束隔離板2、側板3以及電芯4,通常還包括端板(圖中未示出),側板3與端板圍成電芯容納空間,電芯4放置于電芯容納空間,電芯4上的極柱41與側板31之間留有間隙,間隙沿電芯4的長度方向的尺寸為d,如圖8所示。側板3上設有卡口31,以方便與線束隔離板2的連接。
線束隔離板2包括本體20和卡勾21,卡勾21包括彈性部211和勾狀部212,彈性部211包括自本體20向外延伸的抵靠部2111,和自抵靠部2111的末端彎折形成的延伸部2112,延伸部2112向遠離本體20所在的平面的方向延伸,即在線束隔離板2裝配后,延伸部2112向遠離電芯4的方向延伸。其中,抵靠部2111用于與電芯4相抵靠,即在裝配后抵靠部2111與電芯4貼合,一般與電芯4的頂蓋貼合;勾狀部212連接于延伸部2112遠離本體20的一側,用于自側板3靠近電芯4的一面卡入其上的卡口31,即勾狀部212向遠離本體20的中心方向凸起,勾狀部212由側板3的內壁(內壁指側板3靠近電芯4的一面)向電芯4的方向以及側板3的外壁(外壁指側板3遠離電芯4的一面)的方向運動,最終實現(xiàn)勾狀部212卡入卡口31。
上述實施例充分利用極柱41與側板3之間的間隙,在彈性部211設置抵靠部2111,且將勾狀部212連接于彈性部211遠離本體20的一側,在卡接過程中,勾狀部212先與側板3的內壁接觸,抵靠部2111與延伸部2112共同發(fā)生形變,隨著卡勾21向電芯4的方向運動,勾狀部212由側板3的內壁向外壁的方向卡入卡口31,此時,抵靠部2111正好運動至極柱41與側板3之間的間隙,且與電芯4相抵靠,使彈性部211中的抵靠部2111能夠起到支撐作用,同時,勾狀部212此時與側板3接觸,也起到了支撐作用,因此,上述實施例能夠盡可能減小彈性部211的懸臂長度,從而在既保證彈性要求的同時,又能夠增加卡勾21的卡接強度,提高卡接的可靠性。
一般地,彈性部211呈L型結構,如圖5所示,L型結構的水平邊作為抵靠部2111,豎直邊作為延伸部2112,這種結構,在卡接后能夠使抵靠部2111完全置于極柱41與側板3之間的間隙內,起到更好地抵靠作用,增加卡接后的強度,且方便制造。當然,彈性部211也可以呈V型結構或者其它形狀。
具體地,抵靠部2111可以包括彎曲段2111b和平直段2111a中的一者或者兩者。在僅包括彎曲段2111b時,抵靠部2111通過彎曲段2111b與延伸部2112連接,以通過增加彎曲段2111b,增加彈性部211的彈性變形能力。在僅包括平直段2111a時,如圖5所示,抵靠部2111通過平直段2111a與延伸部2112連接,在卡勾21卡入卡口31后,平直段2111a與電芯4相貼合,能夠增加彈性部211與電芯4的接觸面積,進而提高卡接的強度。在同時包括彎曲段2111b和平直段2111a時,可以本體20、彎曲段2111b、平直段2111a、延伸部2112依次連接;也可以本體20、平直段2111a、彎曲段2111b、延伸部2112依次連接,如圖6所示,即平直段2111a的一端與本體20連接,另一端向遠離本體20的方向延伸,一般沿著本體20的延伸方向延伸,并與彎曲段2111b的一端連接,彎曲段2111b的另一端與延伸部2112連接。
其中,彎曲段2111b可以為波浪結構;或者與延伸部2112形成槽型結構,槽型結構的開口能夠與電芯4相對,即在線束隔離板2安裝后,槽型結構的開口與電芯4相對,槽型結構可以為U型槽(如圖6所示)或者V型槽。
可選地,抵靠部2111在其自身延伸方向的長度,較延伸部2112在其自身延伸方向的長度長,即裝配后,抵靠部2111在電芯4的長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延伸部2112在電芯4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這種結構尤其在極柱41與側板3之間的間隙較大時,即如圖8中所示的d的尺寸較大,既能夠增加卡接后的強度,且能夠保證彈性部211的彈性,以方便卡接操作。
勾狀部212可以設置于延伸部2112的端部,為了增加卡接的可靠性,如圖3-10所示,勾狀部212設置于延伸部2112沿其自身延伸方向的中部;以使卡接后延伸部2112能夠與側板3相貼合,如圖9-10所示。
勾狀部212包括防脫結構,防脫結構能夠與卡口31相抵靠,防脫結構可以為如圖5-6所示的平面,平面設置于遠離電芯4的一側;或者防脫結構為凸向遠離電芯4的方向的凸起,凸起與彈性部211之間留有間隔,在卡接后,凸起與彈性部211分別位于卡口31的兩側。
為了便于卡勾21的卡入,勾狀部212還設有導向面,導向面可以為如圖5-6所示的傾斜面,沿著卡勾21的卡接過程的運動方向,即沿著靠近電芯4的方向,傾斜面靠近電芯4的一端向彈性部211傾斜。
一般地,卡勾21設有多個,分布于本體20相對的兩側,如圖3所示。
在線束隔離板2與側板3卡接的過程中,為了保證線束隔離板2與側板3的相對位置,線束隔離板2還包括限位結構22,如圖7-10所示,限位結構22連接于本體20,且能夠與側板3相抵靠。
限位結構22可以為板狀結構或者塊狀結構,進一步地,限位結構22與本體20之間形成凹槽,凹槽用于側板3插入,即在卡接時,側板3插入凹槽中,防止卡接過程中側板3與線束隔離板2之間的錯位。
通常,限位結構22設置于線束隔離板2設有卡勾21的一側,可選地,限位結構22與卡勾21間隔設置,以進一步增加線束隔離板2與側板3的位置精度,方便卡接操作。
以上所述僅為本申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申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申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申請的保護范圍之內。